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小学校本教研方案
o
M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小学校本教研方案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工作、生活的节律。当口罩成为网红热销品,当勤洗手成为一份家常便饭,当保持一米以上距离成为关心的代名词……现实迫使我们加快了改变的步伐。将传统的“线下”教研,逐步发展成为“线上”“线下”相结合,逐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不再需要绞尽脑汁安排时间,不再需要步履匆匆地奔走于办公室与会议室。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激发校本教研的活动,灵活校本教研的形式,把教师解放出来。
一、让一线教师遇见更多好课
校本教研内在的核心是问题,外显的形式是课。以研究的姿态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用课堂去检验研究的真伪。遇见好课,置于教师是一件幸事。一堂好课,会让人醍醐灌顶,会让人豁然开朗,会让人顿悟。如何让一线教师遇见更多好课?
1.人人录课,发现身边的好课。以备课组为单位,40周岁以下教师一学期完成一节课的录制。可以是完整的一堂课,也可以是一个板块;可以是有学生的,也可以是微课形式;可以是讲解式的,也可以是互动式的。录课后,上传备课组群进行线上研讨。期末,以教研组为单位收集、整理老师录的课上交科教处留存。
2.记录一轮磨课,看见好课诞生的过程。“一课三磨”聚焦一个问题,多次打磨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我们看重问题解决的结果,也同样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结果指向的是客观的事,过程着眼的是主观的人。本学期,仍将以教研组为单位,统筹开展“一课三磨”活动,确定聚合的磨课话题、确定主要的磨课人员,音视频记录打磨的过程(其中,三轮磨课需涵盖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后在教研组内分享。“一课三磨”不再是几个人、某个团队的事,而应真正辐射到教研组的每个人。
3.建立跟踪评价档案,助力青年教师向着好课迈进。本学期起,为上岗5年及以内青年教师建立个人跟踪评价档案。一学期完成一节完整课堂教学的录制,科教处组织骨干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会诊、评价,采用量化评分的方式进行评定并记录。以学年为单位,对照前后两个课堂教学视频,帮助青年教师看见自己的成长点与薄弱点。
二、让一线教师遇见更多“专家”
术业有专攻,每位老师身上都有长处,都有闪光的地方,都有值得他人借鉴之处。挖掘教师个体身上的优点,聚焦、放大,供更多教师学习,这个教师就是校园里该领域的专家。
1.写字。组织书写水平高的教师,录制书写指导视频,以供广大师生教与学之用。内容以常用字为主,逐学期累积,慢慢形成校本资源。35周岁,对照视频进行临帖、练习,数量为每周写2张钢笔字,月底共8张上交,指导老师点评。
3.解题与讲题。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都有一些典型的习题、问题,尤其是考试学科。这些习题的解决出于整个问题链的核心地位,如何解,考验的是教师的基本功;如何讲,考察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两点无法兼顾,教学就会失衡。本学期,拟遴选部分教学内容中的核心问题,组织骨干教师进行解题、讲题的研究,形成音视频或文字资料,供青年教师学习。
三、让一线教师遇见昨天的自己
时间是条单行线,因此我们从未遇见过昨天的自己。昨天的课,自己的肢体语言是否得当?表扬学生时,你的话语让孩子感到是真心的了吗?你的课堂语言足够简明准确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时常评论他人的课堂,却极少审视自己的课堂。本学期,拟在人人录课的基础上,每人撰写一篇自己某堂课的教学评价分析。以旁人的视角,看自己,发现优点,也发现不足。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校本教研的初衷未变:发展自我,成长学生。在这不平凡的学年里,更需要我们改变思路,积极探索。在前行的路上,我们一定能遇见更美好的教育,遇见更明媚的未来。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