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企业管理之--中小企业的组织现状
中小企业的组织现状
企业的内部组织如同房子的基础和柱梁,基础和柱梁的坚实程度与搭配的合理程度,决定了房子的牢固程度、大小程度。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老板在创办企业时,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没有精心设计一个企业该怎么办,就像一个急需住房的人而又没有足够的钱买房子一样,不得不先搭建一个既没有精心设计又没有打基础的窝棚,这样便有了栖身之地,然后让自己的企业发展成窝棚群。其所以称中小企业是窝棚群,是因为它们的组织化程度非常低,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缺职能部门
中小企业在创办初期,由于人员少,规模小,一人身兼数职是正常的,但是,很多企业发展到几百人的规模了,需要分工设立职能部门了,可是,老板的管理思想仍然停留在作坊管理层面,对职能部门的认识不深,再加之想节省人力成本,而没有设臵相关的职能部门,老板自已或者高管还是身兼数职,大包大揽一切,成天充当起“救火队长”的角色。如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臵统筹生产运作的计划物控(PMC)部,其职能往往由厂长(或者生产副总、生产总监)履行。
二、个人权威凌驾于组织权威之上
很多中小企业虽然建立了完善的职能部门,但是,由于老板很强势,突出个人权威,而压制组织权威,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压制,管理人员唯唯诺诺,被动地等候老板安排,各部门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老板的强势不强效。
三、职能部门有名无实,职能缺失或者弱化
很多中小企业虽然建立了完善的职能部门,但由于作坊式管理的烙印打得很深,普遍存在职能缺失或者弱化或者被肢解、错位等问题。如有的企业设立了计划物控(PMC)部,但其物料控制职能就被仓库、采购、车间等部门所肢解;又如有的企业设立了品管部,但其品质监控职能非常弱,对车间不按标准作业、违反工艺纪律造成品质事故的行为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再如有的企业设立了人事行政部,但其绩效考核、薪酬管理职能基本未行使,工资定多少、何时升降等,主要由老板拍脑袋决定。很多管理人员都不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自己的工作重点是什么,一天到晚瞎忙,但真正重要的工作却没有做。
四、不懂得分权,部门间、岗位间缺乏相互制约
很多中小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时,老板知道自己的精力不够照看不过来了,需要请人、设立职能部门,也需要分权。但是,无论是老板还是其他管理人员,由于受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只知道在上下级之间分权,而没有在部门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分权,导致一个领导或者一个部门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其实质还是集权管理,只是从老板的集权转变到高管或部门集权,这就导致企业的组织没有在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流程关系,很多的问题不能在平行部门之间、平行岗位之间得到解决,而要借助于高一级领导的力量来解决,但领导管事往往管不到细节,强势不强效,使很多的规定不能落实。
如有些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就是由销售部门将订单下给车间,相当于发出生产指令,然后由车间自主制订计划、自行安排生产。由于缺乏外部的监控与约束,导致车间生产随意性大,生产效率低下。
有些企业成立了计划物控(PMC)部,但并没有发挥生产统筹的作用。虽然计划员制订了生产计划,但车间却根本不按计划走,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为计划员不是车间主管的上级;虽然由物控员来制定物料需求计划,但采购员也可以不按进度来执行,因为物控员不是采购员的上级。多大数企业人员有着只有领导才能做管理的潜意识,导致只认上级不认制度、流程。这就是企业制订了完善的制度、流程但难以有效执行的原因。
五、部门归属不合理
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对分权本质不了解,导致部门归属不合理。例如,质量管理部门本来是要对生产部门的产品质量实行监控的,两个部门本应是平级的,可是,有的企业却将质量管理部门归属生产部门,那么,质量管理部门就无法监控生产部门,必然造成很多的质量问题不能及时暴露及时解决,管理改善更是举步维艰。再如,仓库应该对采购部门进行制约,但是,有的企业将仓库归属到采购部下面,导致采购员随心所欲,买多了、买错了没人管,不负任何责任。下级对上级的制约肯定是软弱无力的,让下级去制约上级与传统的管理思想也是相悖的。
六、组织信息不畅通
中小企业的沟通机制很不健全,上下级间、平行部门间都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导致工作信息流传不畅,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首先是老板与下属有沟通障碍。很多老板不愿意与下属沟通,对下属喜欢扔下一句“你搞掂”,管理人员往往不能准确地理解老板的真实意图,导致工作结果没有达到老板的要求。
其次是部门内部有沟通障碍。很多企业各部门一个月都难得召开一次部门例会,部门负责人也很少与下属沟通,出了问题时就把下属训斥一通。然后是平行部门之间有沟通障碍,工作难以协调,各自为政。
案例1:个人权威凌驾于组织权威之上(中山市天龙有限公司)
欧博老师调研时发现,天龙公司组织设臵完善,该设的部门都设了,但由于老板很强势,事必躬亲,导致管理人员没有积极性,成天混日子,各部门不能有效履行其职能。具体体现在:
1、该公司设有人力资源部和行政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和行政总监都有本科学历,也有大企业的工作经历,但是,该公司的培训、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等人事行政方面的管理工作几乎是空白。欧博老师找他们谈话询问原因时,他们坦言自己是公司最清闲最没用的人,他们最初进天龙时颇有一番雄心壮志,想把人事行政模块搞成公司规范管理的样板,但是,老板一再越俎代庖,否定他们的方案,可又不给任何指导性意见。他们甚至连招聘一个普通员工的拍板权都没有,老板要亲自面试决定是否录用,他们成了摆设。时间一长,他们的雄心壮志日渐消失,得过且过。行政总监表示实在不想再混日子了,决定辞职,人力资源部经理也萌生了去意。
2、老板担任总经理,老板娘没有在公司担当任何职务,平时也不在公司,但她只要来到公司就成了“影子总经理”,四处发号施令,插手企业的内部管理。尤为荒唐的是,公司评选金牌经理时,她成了最终审批人。
点评:老板其所以将个人权威凌驾于组织权威之上,说到底还是 “王”者心态作祟,老板甚至老板娘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王国,没有给管理人员腾出“心理空间”,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自然受挫,职能部门自然不能履行其管理职能,这样的企业只会成为混混型管理人员的乐土,有事业心的管理人员要么被训练成混混型管理人员,要么离去。
案例2:缺乏横向的相互制约(东莞翔高玻璃机械有限公司)
欧博老师在翔高公司调研时发现,该公司虽然创办18年了,但是组织很不健全,部门职能很不完善。具体体现在:
1、没有设立计划物控(PMC)部,生产计划的制定、进度的跟进等均由生产部自行负责。由于没有其它部门制约,生产部随意安排生产,结果造成订单准交率低:国外订单准交率为0,国内订单准交率仅为32%。
2、虽然设立了物控科,但归属生产部,根本无法履行物料监控职能,如物料采购由采购部自行决策,导致物料不能准时供应;又如库存管理失控,据财务部门统计,2008年8月份的销售收入为700万元,而同期的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车间原材料、半成品等合计占用资金却高达800万元,公司流动资金严重受阻。在存货资金中,一年以上的呆滞物料、产品就有300万元。
3、缺少独立的品质管理部门,只是在生产部下设品管科,生产部门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品管科难以起到品质控制的作用。
例如:A、欧博老师查阅机加车间品质报表时发现,产品一次合格率达99%以上,但询问品质班长是怎么计算合格率时,他竟然连公式也写不出来。随着调研的深入,欧博老师发现该车间的制程QC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根本没有记录。由此可知,产品一次合格率数据是虚假的;
B、公司没有标准的作业指导书,作业员操作全凭经验进行;公司也没有建立相关的检验标准,所以,装配工人不按图纸施工、作业时,检验员也无法检查出来,造成同样的质量异常事故重复发生。
点评:工厂的事情说到底是物料的流动,那么,一切管理活动都应该围绕物流的顺畅而开展,而物流又是在采购、仓库、车间这几个平行部门之间发生的,并非在上下级之间发生,平行部门之间、平行岗位之间的互相影响远远大于上下级之间的影响,但传统的管理只有上下管理(即纵向的领导式管理),而没有平行管理(即横向的流程式管理),必然导致各自为 政、管理粗放的结果。
第二篇: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
经中国企业家联合会调查,约85%的企业没有完善的企业组织系统,即便有系统,80%的系统也都是伪系统,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与持续发展
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1、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强
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没有一套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多数企业是被动反应型的,随着新问题的出现,由经营者制定新的措施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或者随着其他企业新管理制度的采用而加以仿效,却很少顾及新制度与原有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新制度是否适应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等等。其结果或者是管理制度之间的系统性不强,或者由于淮桔北枳,只是东施效颦而已。这一点,在许多中国企业推行IS0900O标准时便暴露的非常明显。
2、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
许多中国企业忽略了企业家永续经营的最终目标,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仅仅是利润最大化、规模的增长;也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由于战略目标的不切实际,很容易变成一纸空文,或者造成企业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阶。已经有一些企业经营者开始反思企业的战略目标,力争克服头脑发热或目光短浅的问题,逐步延长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单纯追求规模,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塑造强者的形象。不仅仅是做大,而是图强;我们需要的是长期发展,不是短期效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矛盾解析)
3、顾客导向还是企业导向
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以市场的变化、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指南针,但大多数企业仍安于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这种企业导向的直接结果是以我为主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不一定能够保证生产出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能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也无法转化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按照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的观点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顾客。那些不断跟踪顾客需求变化的企业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尝到了甜头,畅销的产品不仅为企业直接创造了价值,还建立了最可宝贵的顾客的品牌忠诚度。
4、人治还是法治
从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评选出各种头衔的企业家,从国家大奖到省市地区的小奖。因此中国企业经营者越来越多地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当然其领导风格与个性也对他所管理的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中国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营者本人的领导权威影响极大(影响力如何),在一些企业中,甚至到了对其决策无人置疑的程度,而这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正确。
虽然在目前的环境条件下,这种集权
和独裁在许多时候是有效的,但面对未来多变复杂的环境人治将很难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和在竞争中获胜。人治色彩的浓厚,也是中国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发展当务之急),在企业管理体制上实行法治,将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5、用人还是培养人
许多中国企业感慨:现在越来越难留住人了!不仅是留人,在企业招聘新员工时,中国企业也很难与外资企业抗衡。也许有人会将之归为国内企业工资太低的缘故,但根本上是企业内部没激励机制(发展空间及完善机制比单纯的工资更重要)的问题,除了在物质激励方面受现有资源限制导致中国企业缺乏吸引力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企业只会用人,而没有培养人。比较中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员工的培训投入上。外资企业的培训完善而系统,并且与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实际密切相关由于将员工视做最宝贵的人力资本,外资企业的培训投入也产生了极高的收益。反观中国企业的员工培训,似乎多为应急或被动式的,企业经营者似乎没有将培训作为投资来看待,而只用不培养也无法建立员工与企业间的归属关系,更不要说企业凝聚力或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了。
6、企业文化建设有待深入
中国许多优秀企业非常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策划企业文化。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重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建设,而忽略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竞争力)的作用;重视策划人员的创意,忽视企业的实际情况,致使企业文化只是花瓶,无法获得员工的认同(会昙花一现);企业文化千篇一律,缺乏个性,重视文字的工整,忽略企业特性的表达等等。当然,还有相当一批企业仍没有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没有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些都对企业应对未来环境和企业员工的潜力发挥不利。因此,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中小企业之现状与管理
2009/4/3/08:28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何天恩
中小企业是我国近阶段国民经济成分中最活跃的成分,在大部分地区甚至是当地经济成分的主流,然而,综观中小企业总体现状,有好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过快,形式粗放,发展规模过剩无序,过缆。粗放,无序,过剩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情况,因此,整体有效,科学的整合,各方面综合素质,综合实力的提升是接下来各中小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本土企业的平均寿命不长,大多认为是企业本身的品牌力难以与强势品牌抗衡所致,但是,经过我们调查分析表明,中小企业内部管理薄弱,缺乏企业精神支撑是中小企业长不大的症结所在。
其一,企业高速成长掩盖了管理上的缺陷
谈到管理的重要性,中小企业管理者无不点头称是,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理念与行为却背道而弛,究其因,概是企业高速成长掩盖了管理落后的缺陷,相比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企业,三位数的成长速度几乎只能在中小企业里面听到,而且,在经营管理上,中小企业因为决策灵活机动,对市场反应快,更容易抓住和把握市场机会,加上企业基数小,常常显示出倍数式增长,当局者常常认为前景一片大好,不禁踌躇满志,在市场开拓和队伍扩张上不遗余力,但是在内部管理上有些偏废,甚至认为内部管理无足轻重。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通过企业管理带来的效益很难量化,而且由于行业快速成长的外生性因素对企业的拉动力往往会掩盖管理带来的边际效应,而致使经营者在潜意识里认为管理不重要,抑或不是那么迫切。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在如何通过管理来提升效益方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还不知道切入点在哪里。
不管是哪一种原因所致,问题不在此,管理水平的提升或达到一种层次是一个长期持续改善和优化过程的结果,企业在优越的市场环境中,忽视管理,无异于自己在坐失良机,一旦外在有利因素消失,企业的处境不言而喻,而恍然大悟管理重要性也必定为时晚矣,这或许是中国中小企业逃不出“各领风骚三两年”宿命的症结所在。
其二,企业发展思路缺位
在中小企业里,提到企业的发展思路,几乎九成的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几乎没有企业对市场进行研究。
中国的中小企业几乎百分之百是私有的,而且都比较年轻,企业管理队伍大多家族成员为主,职工队伍零时性工人居多,经营决策者大多注重今年能赚多少,考虑到明年情况怎么样已经不得了,企业在考量业务单元熟轻熟重时,只能以短期的利润指标,抑或财务指标,这也是企业最为惯常的所谓考核方式,而这种思路恰恰就是“管理近视症”的症状表现。
其三,认为制度不重要
在中小企业制度流程文件不系统是普遍现象,的确,中小企业的组织架构因为企业规模快速成长而经常调整,企业的战略方向因为外在市场不确定因素太多,对企业影响很大而经常调整,以致企业的制度流程的适用性经常发生变化。加上中小企业缺乏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人才,也没有专门的部门或职员负责,更加导致制度和流程的适用周期缩短,因此,从表象上让当局者感觉中小企业不需要制度和管理流程。
然而,相信随着企业的成长,当企业管理靠经营者亲力亲为无法实现有效管理的时候,经营者会明白制度和流程其实是管理者管理能力的一种延伸。
何况,制度和流程的集合是体系化的管理框架,没有这个框架许多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就很难应用和落实到位,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难以在企业积淀下来,相反会随着企业人员的流动而消失,不能在企业内部得以传承和发扬。
而且,缺乏制度和流程的管理,企业内部的行为因为没有标准而显得混乱,从而降低效率,抑或使整个企业陷入“推一下,动一下”的被动无序状态。其四,缺乏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精神匮乏
在中小企业几乎很少谈企业文化,抑或有好多企业主就根本不明白企业文化属何物,综观中国中小企业而言,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主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本身文化程度就不高,大多数经营者都是那种“直率型,现实性”人物,一致认为现实点好,多给点工资就是善事,就能万事俱成。
其实际情况是另外一码事,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赚钱当然重要,但是,一个企业在当今的或以后的市场里到底能够走多远,比企业一年到底能赚多少更重要。企业要确保持续发展,必然要面临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和困难,而抵遇各种风险和困难的有效力量不是金钱而恰恰是一个企业的固有文化也即企业精神。在当今全球化战略的氛围里面,大家都知道最值钱的东西是品牌的价值,而品牌价值的主要成分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许多成功的企业可以值得骄傲的东西就是在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建设方面有胜人一筹和独到之处,而中小企业始终不能成长为大型企业的只要原因也一定是因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缺乏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精神的培植。
第三篇:中小企业管理的现状
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一)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系统的财务管理理念
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属于私营性质,投资者就是经营者,其大部分又不是财务人员出身,而且以业务为主,其决策通常以业务判断为标准,缺乏全局的财务理念,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很多中小企业是由家族作坊发展而来,丈夫是经理,妻子是会计、出纳。尽管企业发展了,但不少企业也不能改变这种恶习。造成财务核算和管理由非专业人员掌握,核算准确率差,账目较为混乱,财务管理更无从谈起。
(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制度
很多中小企业由小到大,企业管理跟不上,企业制度建设空白,大部分是靠主要经营者的经验判断,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根据,很容易产生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三)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被动和受轻视的地位
很多中小企业人员借口精简,把财务人员视为辅助人员,可有可无,优秀专业人才难留住,造成财务核算、财务管理水平较差,很难对企业的产、供、销作出正确反映,也很难有监督力度。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筹资困难,抗风险能力差,资金严重不足,发展缓慢
企业要持续经营、扩大再生产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资金不足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筹集资金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筹资体系,但是由于1.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大,自由资本少,资产负债率高,从银行取得借贷的能力特别差。中小企业资本规模较小,决定了他们抗风险的能力先天不足。2.政府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3.商业银行在贷款上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这些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筹资难、担保难。4.中小企业抵押担保制度有待完善,凭中小企业初期的经营状况很难提供质押、抵押物等。5.无论贷款多少都必须履行银行完整的融资手续,手续的繁琐让不少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二)财务控制薄弱、资金监控不严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财务控制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又没有有力的催收措施,形成大量呆账。二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对存货控制不利,大量库存产品占用大量资金,造成资金呆滞,周转不灵。三是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没有健全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三)许多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会计核算能力薄弱
受组织成本、生产规模和人才资源等限制,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非常简单,专业性不强,内部控制薄弱。会计核算能力不强,会计制度不健全。由于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欠佳,难于进行正确的财务分析,导致企业决策层难于作出准确的决策。
三、强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中小企业首先必须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政府部门应该给予中小企业发展一定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
(一)完善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加强资金管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资金支持。企业要尽量压缩产品资金占用,搞活资金,定期清查财产物资,及时处理库存积压和过时产品,保证最佳存货持有量;及时清理销售欠款,收回资金;要建立销售收款责任制,将销售、收款和业绩挂钩,调动销售人员收款的积极性,确保销售款的及时收回。与销售人员签订合同,负责收回货款,也是一种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有效措施。
2.建立资金循环机制。中小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资金配置,不断优化资本结构。在投资活动中,建立资金投入效益保证机制,财务部门要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做好投资项目的财务预算分析,保证企业合理投资效益。在企业现金流量充裕时,可多一些投资项目,并将资金集中投资于企业优势项目;现金流量不足时,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将资金投资于一些“短平快”项目,从而保证资金的良性循环。在筹资活动中,企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偿债能力,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适度负债,防止筹资风险的加大,避免沉重的利息负担;同时要规范筹资行为,讲信誉,能借能还,形成“借债生钱”,又能“以钱还债”的良性循环机制。
3.完善利润分配制度,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中小企业要采取合理的股利政策,不断提高企业留存收益,进而增加企业积累,保证企业自我发展所需资金来源,同时要兼顾各方利益,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二)加强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
1.加强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早日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使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有章可循;积极开展代理记账,帮助不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尽快走上会计规范之路。
2.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实行财务监督。
(三)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
1.坚定不移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为更多中小企业开辟股权融资市场,针对现有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特点与效果,有针对性地建立融资市场。
2.中小企业之间成立企业基金会,建立多渠道多部门的融资体系。包括特定用途基金、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其资金来源可以是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的入会费,管理上实行基金封闭运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3.政府应该制定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总体规划。如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农信社联合推出了“三年万家”计划,确定今后三年每年选择3 000家以上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合法诚信经营的小企业,重点给予信贷支持。
(四)应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
近年来,很多中小型企业陷入经营流动资金紧缺的困境,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五)应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
加强财务管理,人才是关键。实现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取决于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的财会队伍。这要求财务人员必须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政策性强、业务精、作风硬的财务工作者。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通过“财务人员要持证上岗”、“财会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等方式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要明确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以构建最优的企业财务状况为宗旨,运用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的各项管理工作,使中小企业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中小企业管理
中小企业管理(第4版)》讲述了:德国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一直在国际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的施马勒巴赫、古滕贝格、施瓦茨和厄勒等人在企业组织理论、成本理论和一般企业经营管理学方面对美、日、英、法等国理论界均有深远的影响,并对德国战后的经济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篇:中小企业管理专题
一、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定量界定和定性界定定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界定: ①雇员人数,②资产(资本)额,③营业额
二、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2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导力量 3搞活中小企业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提条件 4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 5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 6中小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的重要财源
三、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⑴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1产出规模小,资金缺乏,资本构成较低,财务结构不合理 2技术创新乏力 3人才缺乏,职工素质较低
⑵中小企业发展自身素质的问题:1竞争力较弱,受市场和外部冲击较大 2企业产权体制改革不到位 3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较低 4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
⑶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1缺乏统一的权威的管理机构 2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的政策法规实施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很不规范 3缺乏必要的支持支持 4地方保护主义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机构整体素质偏低 6公共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流通不畅 7中小企业的负担
四、创建中小企业的原因
⑴实现自我理想:1利润回报 2独立性 3帮助自己的家庭 4提供别处没有的产品
⑵实现企业目标:1服务目标 2利润目标 3社会目标 4增长目标
五、中小企业创业机遇 :市场机遇,获得相关的信息、技术和专利,有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获得充足的资金,有利的政策制度环境
六、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
⑴独资企业(个体户):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都喜欢采用这种组织形式。自然人企业,承担无限责任。
优点:①创办手续简单 ②筹办费用最低 ③税后利润都归自己所有 ④享受优惠税收待遇,企业主只交个人收入所得税 ⑤不必对外公开人好信息 ⑥行政干预少 ⑦可以随自己的意愿按照个人的方式经营企业,实现个人目标
缺点:①业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②个人资金有限,筹措资金的能力弱 ③个人能力有限,可能会感到很孤单④企业与所有者是统一体,企业的存在取决于企业主本人⑤地位低下,留不住人才
⑵合伙企业--优点:①可以获得较高的启动资金②合伙人可以互相鼓励,并能够分担责任③合伙人之间可以形成技能互补④与有限公司相比,资本、资产经营范围等不受限制
缺点:①不论是谁的过失,每个合伙人都对公司的债务负责②可能发生合伙人之间的冲突③除非合伙约书另有约定,只要任一合伙人去世或破产,合伙人关 系即自动解除
⑶公司制企业
优点:①股东的有限责任②公司制是筹集资金的最有效的企业法律形式③企业寿命可以延续很久④所有权转移方便⑤管理效率高⑥可以更多地接受社会监督⑦通用性
缺点:①组建工作较复杂,开办费用高②双重税负③对管理人员的激励因素会逐渐削弱④接受政府的管理⑤难以保密
⑷其他形式的企业:合资企业、中小企业集群
⑸公司制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最基本区别:1公司是法人企业,而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是自然人企业 2公司的财产属于公司所有,不是股东个人所有 3公司的经营业务由公司自己的组织机构执行,与股东本人没有直接关系 4公司是法人,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人格,有权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并参与其他有关的民事活动。
七、收购中小企业
1、收购中小企业的原因:⑴减少新建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料的困难⑵获得正在运行的企业及其企业关系⑶以低廉的成本价格购买
2、收购中小企业的步骤:⑴掌握目标企业的背景资料,了解购买现有企业的原因⑵寻找可购买的企业⑶调查目标企业的可行性⑷精确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⑸买卖谈判和达成交易
八、中小企业创业计划的功能
1、供内部人员使用:⑴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蓝本⑵为本企业员工提供指导意义
2、供外部人士参考:⑴是一种说服顾客和供应商的有效工具⑵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详细的创业蓝图⑶是一种能预测和评价企业发展进度的工具
九、中小企业创业计划的要素结构:封面、摘要、目录、企业历史背景、企业说明、市场定位、产品或服务说明、管理结构、经营目标、财务数据、附录。
十、(论述题)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1、自筹
2、直接融资
3、间接融资
4、政府扶持资金
自筹资金:有创业者或其家人和朋友提供的。自筹资金的策略:
1、企业主要本着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使成本最小而受益最大。
2、清查自己的资产和负债,运用自筹资金的黄金法则。
3、争取得到亲朋好友的帮助和支持。
直接融资:以债券和股票的形式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得到企业外部的直接投资的行为。直接融资模式:股票融资、债券融资、资产证劵化融资、中小企业非正式渠道融资。
间接融资: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贷款。
十一、推进信息化战略的条件:
1、决策者的认识
2、管理基础
3、资金和人员保证。(自己对照书看一下相关知识)
十二、企业核心专长理论:是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技能,即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三个标准:第一、核心竞争力必须为市场所认可,即能提供进入相关潜在市场的机会;第二,核心竞争力必须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的利益;第三,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得以持续。
十三、核心专长对中小企业的意义:
1、核心专长可以为企业的成长提供指导
2、核心专长是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核心基础
3、核心专长能够为企业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
4、核心专长战略地位的检验。
十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许多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中小企业技术的创新活动具有充分的活力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周期相对较短4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表现出较高的效率5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更有赖于与外界的合作6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十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运作: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设计
1、信息调研
2、预测分析
3、优劣势分析
4、初步制定战略
5、方案论证和修正
6、执行决策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目标的选择 1技术创新战略目标的分类 :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
2、技术创新目标的选择原则: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类型:
1、进攻型、防御型和游击型战略
2、领先、紧跟、跟随战略
十六、国际市场定价策略:
(一)影响定价的因素:
1、对外定价应考虑的因素
2、根据定价目标需选用的定价策略的类型。
(二)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价格策略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选用价格术语时必须考虑风险转移问题以及相应的运输方式结合。
2、价格策略和产品策略相结合,培育自己的名牌。
十七、中小企业国际经营的战略选择: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状况:
1、中小企业是一支重要的出口力量
2、中小企业是我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主体。
(二)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问题:
1、缺乏强烈的跨国经营欲望和动力
2、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3、技术创新能力弱
4、企业人员国际化经营素质不高
5、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帮助不力
6、国际竞争力差
(三)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选择依据:
1、积极利用相对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选择投资行业,进入适宜的区域范围从事跨国经营活动
2、努力渗透东欧和俄罗斯市场,增强占领这些市场的跨国经营能力
3、注意选准跨国经营的合资、合作伙伴
4、注意发挥中小企业联合优势,增强 其实力和竞争能力
5、注意跨国经营的风险防范
6、注意实施跨国经营的可行性
(四)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模式:
1、“走出去”的方式
2、“走出去”的模式
3、“走出去”的选择、十八、设备管理与控制(了解课本318-320页的表)
十九、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重视和贯彻实施ISO9000
质量管理的方法⑴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①抽样验收②统计生产过程控制③质量控制图
⑵新、老七种工具——老七种①因果图(石川馨图),也成为鱼刺图、特性要因图②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帕累托图分析法③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④控制图又叫管理图⑤散布图法⑥分层图,又叫分类法、分组法⑦调查表新七种①关联图法,又叫关系图法②KJ法(日本川喜二郎提出)③系统图④矩阵图法⑤矩阵数据分析法⑥PDPC法,又叫过程决策程序图法⑦箭条图法,又叫矢线图法
质量控制的新方法 :⑴质量功能展开(QFD)⑵田口方法⑶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⑷头脑风暴法⑸六西格玛法⑹水平对比法⑺业务流程再造
二十、中小企业常见危机的征兆--1销售额下降:因素⑴企业无法控制因素⑵某些已存在的与结构性有关的因素⑶企业可以自己控制的因素 2销售额上升,利润下降 3企业的大客户发生危机 4贸然进入陌生领域 5企业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迟钝
二十一、成本控制的方法--1凭证控制。通过各种凭证可以检验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控制财务收支的数量和流向 2厂币控制。厂币是企业发行用于厂内结算的一种货币 3制度控制 4标准成本法 5责任成本法
二十二、税收的种类
1.按征税对象分类
⑴流转税类:是以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劳动服务的流转额为征收税对象的一类税收。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⑵所得税类:是以纳税人的各种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牧业税
⑶财产税类:是以纳税人拥有的财产数量或财产价值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房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船舶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⑷资源税类:是以自然资源和某些社会资源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资源税
⑸行为税类:是国家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标,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屠宰税、筵席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
2.按征收管理体系分类
⑴工商税类:是指以工业品、商业零售、交通运输、服务性业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总称。⑵关税类:是指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税收总称
⑶农业税:是指参与农业收入分配和调节农业的各种税收的总称
3.按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
⑴中央税类⑵地方税类⑶中央地方共享税类
4.按计税标准分类
⑴从价税类⑵从量税类⑶复合税类
二十三、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现状:
(一)中小企业信用现状:
1、中小企业“先天不足”使信用问题更加突出
2、融资信用不足
3、商业信用不足
4、生产信用缺失
5、财务信用缺失
(二)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偿债意愿差,整体信用水平低
2、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离
3、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
4、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
5、信用管理重点严重滞后
6、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管理人员。
二十四、信用管理职能:信用调查职能、信用评估职能、信用监控职能。
信用管理模式:财务部兼管信用的模式、销售部门负责信用管理的模式、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模式。二十五、“5C”要素:品格、能力、资本、担保品和环境状况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