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实执政能力建设,推进二次创业
抓实执政能力建设推进通钢二次创业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国有企业抢抓振兴机遇、推进二次创业、建设强盛通钢的根本要求。作为吉林省最大的国有联合企业集团,通钢集团公司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具体要求,抓实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活动,努力营造出学习领会、积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进二次创业、建设强盛通钢的浓厚氛围,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步伐。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中,通钢集团公司党委重点抓了三件事:一是精心组织,强化指导通钢集团公司党委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公司党委于10月11日制订下发了[2004]23号文件(《关于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就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做了部署。公司理论中心组成员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于10月11日召开了学习座谈会。基层中心组通过学习会、研讨会等形式,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面准确地领会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在学习中,结合实际,找差距、定措施,完善工作思路,指导工作实践。
二是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关键在于应用,我们着眼于把大道理变为员工群众身边的小道理、活道理。“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六个“必须坚持”,是党执政55年来的主要经验,也是我们抢抓振兴机遇,推进发展的指导思想。通钢集团公司把四中全会的学习同加强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同推进二次创业,建设强盛通钢结合起来;同集团公司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同谋划好明年的工作思路结合起来。着力于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强化引导,形成氛围为积极营造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舆论氛 1
围,通钢集团公司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企业网站等舆论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宣传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引导学习贯彻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从10月份起,通钢新闻社、电视台、《通钢政工》、通钢网站相续开办专题或专栏,编发学习辅导、学习动态和学习体会,努力在全公司上下营造出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二次创业、建设强盛通钢的热潮。通过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我们有三条体会:
1、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执政之基
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国有企业的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因此,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提高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力,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从决策力、执行力、服务力、创新力等方面入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使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二次创业实践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2、提高国企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是执政之本
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五种执政能力。在这五种执政能力中,首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作为国有企业,直接面对国内、国际和内部三大市场,努力提高国企员工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适应市场发展的能力,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
市场经济要求人们按经济规律办事,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等经济运行环节都要以市场为中心。同时,市场经济又是竞争经济,企业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全面认识市场经济的特点,把握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规律,自觉运用市场经济规则和要求来规范经济行为。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钢集团公司在经济运行中,本着“品牌领先、冲击未来”的通钢理念,“诚信立市、品牌制胜”的竞争观,紧紧围绕市场,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思想流等有效整合,使企业和员工直接面对市场,危机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不断显现。
3、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执政之要
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总体目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先进性就难以体现。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政治问题。解决前进中的所有问题,最终都要靠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国有企业也是如此,只要抢抓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步伐,才能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才能实现推进二次创业、建设强盛通钢的宏伟目标。因此,快速发展是提升执政能力的第一要务。
通钢集团公司围绕“机制灵活、结构优化、管理高效、形象美好、文明富裕发展”这一目标,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步伐。2004年重点工程项目投资超过26亿元。以“热轧板带、冷轧板带、干熄焦、6#高炉、2万m3制氧、四平高精度冷轧带钢、高炉水渣综合利用、4#球团竖炉”为代表的八项重点工程的建设,使通钢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1—9月份,通钢集团公司铁、钢、材分别实现产量164.96万吨、185.56万吨和186.4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26%、12.47%和14.73%;实现利润8.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利74.22%,为推进二次创业奠定基础。到2007年,通钢将实现钢总量、销售收入、利税指标、人均收入的“四个翻一番”目标。
直面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只有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才能切实增强企业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实现推进二次创业、建设强盛通钢的宏伟目标,为通化市乃至吉林省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第二篇:抢抓机遇推进二次创业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抢抓机遇推进二次创业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按照市委组织部《通知》要求,根据下发文件的调研谈以下五个方面问题:
一、提升素质、增强意识,严抓干部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市在乡(局)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成绩是十分显著的,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强化了透明度,择优选派,并以开展各项活动,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
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领导方式得到改进,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普遍形成。但面临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一支执政能力高的干部队伍是迫切须要解决的课题。党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主题就突出了新世纪、新时期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因此,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情况下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知识面广、能力较强、数量充足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执政水平。我认为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学习,进一步提升干部执政的综合素质。
党的执政能力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政者自身素质,因此我认为关键是学习。在全市开展学习党的新章程,树立党员新形象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着眼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党章。活动一是要立足学习提高,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活动始终;二是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把学习活动同各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实效性;
三、组织党员依据新党章进行对照检查,进行党性分析,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解决好党员队伍中存在不足问题;四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把开展这项活动同完成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全市的党员干部“从经验型勤恳型”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
2、培养后续力量,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
后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以满足我市各级干部现实需要为前提,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竞争相结合,要加大对后备干部的考察力度,制定完备的考核制度。在全市广泛在青年干部中开展以“成才、成熟、成就”为主要内容的“三成”教育,坚持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把学习好、贯彻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和引导全市干部放眼于市外、省外、国外,加强现代办公手段和外语知识的实际运用,加强经济、法律、对外交往等知识的学习。
3、完善制度,建立适应时代发展须要的干部队伍。
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推广并完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任前公示、任职试用等制度,严把干部“入口”关;改革机关分配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克服忙闲不均、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奖勤罚懒,进一步调动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并完善干部交流轮岗、末位调整、民主评议、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等制度。增强干部任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按照“德、能、勤、绩、廉”相统一的准则,把一批政治上靠得住,职业道德良好,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建立起高素质的、能够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
二、求真务实、执政为民,树立正确政绩观
领导干部的政绩,是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它需要“做事”,而不是“做秀”;它需要“造福一方”,而不是“造势一时”。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紧抓住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地方经济放在全党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不负于党、不负于人民、不负于时代。
1、加强学习教育,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要加强思想教育。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至关重要。要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要大力宣传那些甘于奉献、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的先进典型,注意用先进典型来启迪、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内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组织部门要把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教育,纳入到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之中,把能否正确看待政绩,作为衡量党员干部政治上是否坚定、业务上是否精湛的重要标准之一。
2、树立正确的政
绩观要做到“四个坚持”
一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求真务实,要求党的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把握规律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求真务实,就是把工作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二要坚持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首要位置。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
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也要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首要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鱼水不离、血肉相连的联系,这是保持党的生命力和获得力量源泉的关键所在。三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四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重点是以民为本。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工作,把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落实到人民群众的身上。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3、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引导正确的政绩观。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解决好发展问题,才能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就明确了发展问题在党的执政内容、执政基础、执政过程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解决当今中国面临的所有问题,从根本上说,都必须依靠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两者辩证统一,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对领导干部来说,政绩就是干部从政期间人生价值的体现。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领导干部只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好作风,坚持重实际、鼓实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标准,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这我认为就是领导干部的正确政绩观。
三、保证科学,坚持民主,完善领导班子决策机制。
一个决策的好坏会影响到一个市的经济发展,一个决策的好坏会损坏到全局的工作,对于领导班子决策可以说部分部门有不少班子在决策时普遍存在“一致通过”、“一致同意”的现象,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好的领导班子决策机制是发展地方经济重要保证现在是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期,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世纪、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对我们吉林省,对我们大安市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作为领导干部就要看清形势,把握发展机遇,带动全市上下把经济的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因此就要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建立起优质高效的班子决策机制。
1、建章建制,形成有效决策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决策时,如果没有一整套健全的程序制度,就可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或者是互不相让,将议题搁置荒废;或者出现大家放弃原则的任意“随同”。一般来说,班子进行决策应有以下程序:主持人说明议题;详细汇报预案;学习上级的有关文件、指示、精神;确定讨论的原则;委员发言,展开讨论;归纳集中,作出决策;分工负责,抓好落实。同时,必须严明会议纪律,做到“五不”,不节外生枝搞临时动议;不私下商量开小会;不发表模棱两可的意见;不居高临下强加于人;不泄露会议秘密犯自由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在于保障原则的落实,并使党和人民的意志能顺利地通过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得以体现和反映。因为,制度的价值要获得充分实现,采用一系列的运行程序。各级班子在决策过程中,树立遵规守纪的观念,严格在党的章程和制度的范围内行事,才能有效的控制“决策随同”的情况的发生。
2、提高干部民主决策意识。回顾以往,由于体制和制度上的不健全、不到位,一些单位在企业决策中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的倾向,有些领导干部在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个人盲目拍板,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影响。在去年学习沈阳的“慕、马”大案,引起了我们局党委的深层次思考。认为搞好国有企业,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大问题。而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就难免导致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也容易使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权力失去制约和监督,产生腐败问题。局党委深刻认识到,在所属的企业,必须紧紧抓住领导班子决策这个关键问题,努力实现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企业领导干部必须懂得,坚持民主科学决策,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是集体领导的基本内容,是实现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提高坚持民主决策的自觉性,克服单凭个人经验和主观意愿、以个人说了算或少数人说了算的方式进行决策的现象。
3、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按照民主议事规则,重大事情要广泛听取党委成员的意见,集思广益。同时,各类先进的评比、荣誉的授予坚持议会集体讨论决定。在重大事项决策上,坚持党政民主议事会制度,从工业部门角度出发,只要是涉及到企业发展,就必须邀请各企业的经营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参与,提高党委政府议事制度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重大事项采取票决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政班子会议,坚持按时过好党内组织生活,发扬党内民主,推进领导方法和合理化和领导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提高党政班子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四、认清形势,开拓创新,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面对当前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难得机遇,这对我市的经济发展,企业发展是一次重新的变革,工业战线上的领导干部就要认清当前的形势,把握住机遇,开拓创新,紧密围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二次创业这一宏伟目标,提高工业干部群众、企业专业技术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全面推我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当前是市场经济时代,是知识时代,是科技创新时代,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是适应现代化发展迫切需要的。因此对工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是十分有必要的,根据各级各类干部在理论素养、思想品德、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及知识、专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形式、多种类别的教育培训。特别要加强机关干部和企业经营者的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领导水平,以此来提高机关干部和企业经营者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2、培育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按照我市工业实施人才战略的总体要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科技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注意密切跟踪世界科技前沿,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以中青年科技骨干为主要对象,采取脱产办班、在职学习、实践锻炼、出国考察等多种形式,下功夫抓好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的培养工作,使之不断扩展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大吸引外部人才,借国家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好时机,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吸引海外学子和各类人才以各种形式回家创业,并根据我市实际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聘期考核的动态管理,着力解决专业技术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人员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同时要做到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定期研究,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3、抓好机关干部能力工作,提机关干部执政水平。以提高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为目的,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公仆意识,廉洁、勤政,高素质、专业化机关工作队伍。要坚持机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党员干部到各级党校参加轮训制度。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经常深入地在局机关开展思想道德和党员行为规范教育、反腐倡廉教育,使机关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和信念,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
五,适应形势,加快发展,形成有效的领导班子廉政监督机制。
自经贸局成立以来我们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抓,根据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分工情况,健全和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力度。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经济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确认识当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创新思维方法,抢抓工作机遇,扎扎实实地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领导、组织保证和有效服务,并建立健全有效的领导班子廉政建设监督约束机制,这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建立健全领导班子监督约束机制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章、建制形成有效的领导班子廉政监督机制。事实证明,由腐败引发的大案要案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所造成的危害都是十分严重的,党员干部的或是整体班子的腐败不仅为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全局的工作开展也会受到极大的制约。因此,对领导班子干部一定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规范,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门落实具体主管人、参与人,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同时要坚持每月、每季开好民主生活会,每个班子成员对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规定,进行对照检查,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专题汇报,落实整改措施,并且在班子内部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帮助纠正存在问题。做好机关政务、党务公开,公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分工的党政班子廉洁从政承诺,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
2、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要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党的意识,提高党性修养,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自觉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尤其是要注重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党的事业和个人价值、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近年来,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揭露出的大量违纪违法事实一再表明,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往往是从理想信念上的动摇和蜕变开始的。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防止和抵御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侵蚀,有效地进行反腐败斗争,是极为重要的。党员干部必须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式,不进则退。如果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励精图治的精神,必然要落后。我们市要全面提速,县域经济要实现发展更加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3、坚持不懈探索领导班子廉洁行政的新途径。潜心构思,求取领导班子廉政建设新突破。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继续深入的开展创建“六型班子”(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服务型、廉班型、团结型)活动不断增强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廉洁自律意识。开展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专项整治斗争,从中求取党风廉政建设的新突破,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第三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十六大,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要看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基础要看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素质。对领导干部来说,主要是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领导干部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执政意识
在执政意识方面,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危险倾向:一是有的同志老是认为“平台太小”,不知道这个平台的真正意义,只要权力大,不知有了权力要干啥;二是有的同志骨子里看不起群众,把群众叫作“刁民”,忘记了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忘记了人民群众是主人,领导干部是公仆,颠倒了主仆关系;三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把手中权力当作以权谋私的工具。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意识,树立三种科学的执政理念:一是执政为民的理念。一定要增强宗旨观念,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心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善谋富民之策,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必须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依法执政的理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依法执政中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只有树立起这三种执政理念并切实遵照实行,才能有效地解决
“为谁掌权、掌权干什么、怎样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
二、提高理论素养
如今在领导岗位的大多是中青年干部,他们年富力强,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有强烈的进取精神,这是优势。但相对老同志而言,他们还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刻理解,缺乏党内生活的严格锻炼。因此,要经受得起执政的考验,就更要强调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的问题。首先,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一定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的功底。当前,主要是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同时,还要学习经济、科技、管理、法律、历史等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其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新时期合格的领导者。第三,要端正学风。应当肯定多数同志学风是好的,他们学以致用。但也有同志嘴巴上讲得头头是道、文章写得洋洋洒洒,行动上却在弄虚作假、追名逐利、以权谋私,等等。这是学风不正,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要坚决反对。
三、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历史经验证明,艰苦环境能磨炼人,创业过程能造就人。各级干部只有积极投身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勇于在“急、难、险、苦”的环境中磨炼,才
能炼就一身“硬功夫”,才能提高执政能力。这既是领导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也是各级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必由之路。培养实践能力需要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对党组织来说,应该积极为各级干部创造实践的机会。对年轻干部要敢于压担子,采取提拔、交流、上挂、下派、外派等方式,适时把他们放到重要或艰苦的岗位上去锻炼。另一方面,对年轻干部本人来说,应该珍惜组织上给予的实践机会。要敢于挑重担,要有闯劲拼劲,要争一流,创先进。要艰苦奋斗,能够默默无闻地工作,不断努力向上。
四、提高领导艺术
党的执政能力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是党组织整体的能力。领导班子个人的素质是班子整体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还要看班子的凝聚力,看班子的团结。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一个班子团结协调才会有战斗力。提高领导艺术要学会很多本领,但最重要的是学会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不仅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学会的重要的工作方法和重要的领导艺术。领导班子是一台好戏;如果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就会混乱。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好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要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把一个班子组织好,把大家的作用发挥好。
第四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本站推荐)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也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选什么样的人和如何选好人、用好人这一干部工作的根本问题。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做好选人用人工作,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继续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选好人、用好人?关键是两条:一条是用好的作风选人;一条是用好的制度选人。在选人问题上,好的作风就是要做到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五坚持、五不准”;好的制度就是要体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两个机制”(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的科学机制)和“三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四权”(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思想,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
当前,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首先,这是实现干部队伍整体性新老交替的要求。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正处于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服务的,干部队伍整体性新老交替的大背景,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实践的大舞台。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会有力地推动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
其次,这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竞争的背后,是用人机制的竞争。应对这种挑战,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努力营造有利于吸引、用好、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因此,建立一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是应对入世之后人才竞争的当务之急。
第三,这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什么关系?我认为,一方面,它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又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较之于经济基础,干部人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隶属于政治体制;较之于生产力,干部人事制度所体现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组织的相互关系,又构成了生产关系的要素,同经济体制也密不可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离不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环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局决定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的趋向和进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与整个改革相配套、相适应,起促进和保证作用。
第四,这是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要求。当前,一些地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屡禁不绝,几乎成为一种顽症,干部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的治本措施之一。
第五,这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自身发展的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历了一个不断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改革主要是围绕提出和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展开的。它吹响了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号角。党的十三大前后,重点是改革干部管理体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纵向上,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实行下管一级,做到管少、管好、管活;横向上,打破笼统的国家干部身份,实行分类管理,以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为重点,形成符合各类人员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这项改革,为以后改革的深入创造了条件。党的十四大,特别是十五大以来,围绕“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这十六个字,重点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在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几年来,各地各部门的改革非常活跃,各个方面富有成效的探索很多,需要从宏观上加以整合、提高、规范、推广,把点上的经验变成面上的实践,把经验上升为制度。
二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问题。我认为,健全机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干部人事工作中,机制与制度(指具体制度)有关,又不完全是一回事。机制是存在于制度中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带有本质性、目的性。建立什么样的用人机制,决定了干部人事制度往什么方向改、如何改、改哪些;而一定的用人机制,只能通过一系列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现出来。把健全机制的任务突出来,反映了我们党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识上的深化。按照中央颁布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提出的改革目标,我们要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这种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应当具有这样一些功能:
一是选优汰劣的功能。使那些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相形见绌者能够适时调整,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这是最基本的功能。
二是激励引导的功能。通过机制的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和保护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干部努力学习,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做到廉政、勤政、优政,从而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三是纠错防范的功能。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某一环节发生问题或出现人为干扰时,能够及时反馈并迅速作出反应,加以防范和纠正,从而减少用人失误,有效地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四是调整更新的功能。这种机制不是僵化的、静止不变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能够适应客观环境和任务的变化,自我更新,与时俱进。
三
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其主要特征是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干部工作的科学化,就是要做到全面准确地识别、客观公正地评价、有的放矢地培养、人尽其才地使用、持续有效地激励、严格及时地监督干部。
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关键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一是标准要科学。选什么样的人,德的标准,才的标准,不同的职位标准,不同的层次标准,不能笼而统之。二是设计要科学。常常有这种情况,一项制度看起来是好的,但实行起来,有时效果不一定好,什么原因?问题就出在制度的具体设计不够科学。同样是民主推荐,有的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民意,有的却不一定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民意,甚至扭曲民意;同样搞公开选拔,有的地方选上来的是庸才;同样竞争上岗,有的单位上的满意,没上的也能接受,有的上上下下意见一大堆。这些都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三是方法要科学。离开原则讲方法,是没有目标、不切实际的方法;离开方法讲原则,是空洞无物、难以坚持的原则。同样是党管干部,对党政干部、企业干部、科技干部,管法不一样。用一个办法管,往往管不好。其中就有一个方法是否科学的问题。四是程序要科学。在某种意义上讲,当标准确定之后,程序就带有决定性的作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重要内容就是讲程序。在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程序去办,选人的质量就好,出问题就少;违反程序,就容易产生各种问题。从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角度看,任何制度要具有可行性,也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一项制度,有哪些积极作用,可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在什么时机出台,什么范围内实行,按什么步骤推出,都要经过科学论证。有的还要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推广,逐步完善后再正式立法。
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就是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并使之成为一种基本的制度和运行规则。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党是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因此,要把扩大民主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只有符合民主方向的改革才有生命力。
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主要应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要“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包括现在实行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等,都是落实群众对干部工作“四权”的具体措施,在实践中很受干部群众欢迎。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决策制度,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防止在用人问题上由少数人或个别人说了算。集体领导、民主集中是基本原则,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是重要方法和程序,也是基本规则。现在各地试行的重要干部任免由党委全会表决制度、常委会议票决制度、干部推荐、考察、任命各个环节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都是一些积极的尝试。要从这两个层面不断完善民主程序,使选拔任用干部切实做到多数群众拥护、党委班子多数成员赞成,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干部工作的制度化,就是要把干部工作中那些成功经验、科学成果,以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的形式相对固定下来,建立一套有效的干部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监督等工作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提高干部工作的规范性,防止随意性。
干部工作制度包括实体内容和程序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界定干部管理主体,它构成干部管理体制方面的制度;一类是规范干部工作运行的,即对干部怎么来、怎么管、怎么去,即“进、管、出”三大环节作出具体规定,它构成用人机制方面的制度。此外,还有干部行为规范、权利义务等方面的规定。
总之,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各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三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科学化是前提,民主化是方向,制度化是保证。同时,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动态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四
把人看准用好,关键是要健全和完善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的科学机制。
关于考察机制。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用人失误,固然有各种不正之风干扰的因素,但认真剖析,很多还是由于干部考察上失真失实造成的。
从客观上分析,存在两个反差:一个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的要求与一部分干部思想觉悟、境界的反差。我们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广大干部模范实践“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有些干部个人的追求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是背离的。因此,落实“三个代表”要与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特别是权力观的教育结合起来。再一个是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复杂性与现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反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日趋我样化,对个人来说,机会多了,但我们一些管理制度跟不上,使得一些人把这种发展的机会变成了谋私的机会。
这种情况,客观上增加了识人的难度。一些干部既想得到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又想得到党的原则和纪律所不允许的“好处”。于是把自己伪装起来,想的和说的不一样,说的和做的也不一样,从而形成了一些人的“两面性”人格,这是干部考察工作中最难识别的。一般说来,我们对干部素质的考察了解,大体可分为四个层次:一个是自然层次,如性别、年龄、籍贯、民族、学历、任职经历等,这是最基本的层次,也是最容易了解的;第二个是知识层次,即他的真才实学,通过考试、考核,了解起来也不难;第三个是能力层次,通过考核干部的政绩,也能够比较客观地把握和评价;第四个是政治品格层次,包括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精神境界、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等,这是最难真实了解和准确把握的。仔细分析,这些年一些干部出问题,大多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有的人,嘴上讲马列主义,但他并不真信马列主义;台上高喊反腐败,台下自己搞腐败。有的干部,平时看上去表现很好,身上还有不少“光环”,但内心世界却很阴暗,背地里干了不少荒唐事,也是这个原因。我们考察干部,看他是不是“有本事”不难,判断他是不是“靠得住”不易。这些年来,很多“有本事”的风云人物,后来都栽了跟头,昙花一现,原因就是“靠不住”。不是工作上靠不住,而是政治上靠不住。
关于评价机制。如果说,考察是认识干部的过程,那么,评价则是认识干部的结果。科学考察才能知人,准确评价才能善任。在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是辨别优劣、选优汰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重要保证。
如何评价干部,邓小平同志讲了两条,一是看工作台实绩,二是看群众公认。这两条,把实践标准和群众路线的方法引入到干部考察评价工作中来,是根本依据。科学的评价机制,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从评价方法上,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评价干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从评价标准上,最根本的,是要看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特别是“三个代表”的要求,这是看人看事,衡量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从制度建设上,有两项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是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责任制。有任期目标,才便于检查监督;有明确责任,才不至于有了成绩人人有份,出了问题无人负责。再一项是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包括德、能、勤、绩、廉的要求。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班子、职位,不同角色的干部,要求不完全一样,有普遍性的要求,也有特殊性的要求。这方面,我们的工作还显得笼统、抽象,要做的事情很多。
关于监督机制。通常说,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同样,缺乏监督机制的人事管理制度,不是一种健康的制度,也容易产生腐败。
2000年中组部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意义重大。郑州会议确立了两个重要的观念:一是监督也是管理的观念。以往,组织部门有很多职能,但没有干部监督的职能;有很多内设机构,但没有干部监督机构。这是因为在观念上,认为管理和监督是两回事。管理是组织部门的事,监督是纪检机关的事。实际上,纪检机关的监督与组织部门的监督各有侧重、各有优势,互相不能代替。干部考察、谈话、评议、推荐、反馈、公示乃至交流、任免,都是管理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监督手段。二是管理离不开监督的观念。干部监督有两个重点,即对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和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后者就是对管理者的监督。这种监督主要是对执行制度的监督,监督的主要武器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组织部门要履行好干部监督职能,检查《条例》执行情况是手段之一,但检查毕竟是一种事后监督。如何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加强过程的监督,寓监督于管理之中,使监督和管理不至于形成“两张皮”,是我们在干部监督工作中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关于激励机制。干部的约束和激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讲约束没有激励,难以调动积极性;只讲激励没有约束,难免出问题。激励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导向。
激励有精神激励,也有物质激励。但对精神和物质都不可作狭隘的理解。鼓励先进、创先争优是一种激励;一个班子,形成一种浓厚的民主空气和政治空气,也是一种激励;尊重民意、注重实绩、主持公道、任人唯贤同样是一种激励。改革现行工资待遇制度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激励。但这一点我们研究得还不够。
干部的工资待遇,有作为工作报酬和生活保障的基本功能,同时也应发挥其激励和约束的附加功能。两年前看过一篇报道,香港税务局长黄河生因违反有关申报回避规定被特区政府解职,同时取消了他97万元的约满酬金,在香港公务员中引起很大震动。这就是说,能够制约他从政行为的,或者说,能够激励他廉洁自律的,不仅有官衔,还有一份酬金。假如你能够恪尽职守,并且善始善终,在你退出领导岗位的时候就可以得到一笔较为可观的酬金。反之,就会被取消。如果我们也有类似这样一种退职金制度,是不是有利于消除某些人中存在的不捞白不捞的“59现象”呢?同时,我们党政机关干部的住房和其他某些待遇,虽然不体现在工资收入上,但国家花了大量的钱。除了作为对干部的一种保障外,也应该考虑如何发挥其激励和约束的功能,即不仅同其职务、工龄,也同他的实绩贡献和廉政纪录挂钩。
第五篇:企业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企业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以加强执行力建设为重点
切实提高国有企业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具有重大意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是我们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要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和《决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执行力。这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经之路,是至关重要的突破口。本文将以加强执行力建设为重点,论述##集团公司在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一、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集团的贯彻执行
国有企业党组织是执政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为党执政创造强大的物质基础。##集团公司作为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同时也是基础性、公益性产业,提高执政能力,就是提高的安全运行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好务。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集团的贯彻执行。
一是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省政府把这一份国有资产交给集团经营管理,这是对集团最大的信任,我们有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把企业做强做大。必须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员工高度负责的态度,识大体、顾大局,自觉地把企业的改革发展放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始终牢记国家利益至上,始终坚持在大局下行动,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扎扎实实推进集团的改革发展,才不辜负广大职工群众的期望。
二是充分发挥集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参与集团重大问题决策。坚持党的领导、发挥集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全面贯彻省委、省国资委对于集团改革发展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途径和方式,推动集团制定实施改革发展战略。结合集团实际,把党组织参与集团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或脱离实际的重大决策,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集团改革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指导我们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新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集团改革发展中,就是对《决定》的认真执行。“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分析、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集团“安全、服务、效益、改革、发展、稳定”中心工作,制订出切合集团实际的各项工作目标和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二、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推动集团决策的执行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如果没有好的领导班子和干部,再好的路线方针政策也难以落到实处。一个群众公认度高、凝聚力、战斗力强的好班子,才能加快集团改革发展,才能驾驭大局,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一是要抓好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各级领导班子要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扎实成效。重点抓好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质量。建立和落实学习考核机制,从而促进各级领导班子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促进集团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坚定做好集团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还必须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认真学习贯彻集团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机制,全面提高集团各级领导班子的执行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能力、解决行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协调各方关系、处理紧急问题的能力和培育市场、管理市场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懂安全、会管理、善经营的管理队伍。
二是要推动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坚持把党组织的工作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规则结合起来,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证协调高效运转,增强班子整体合力。领导班子所有成员要加强沟通,自觉维护班子团结。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增强民主意识,善于集中班子成员的智慧,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增强大局意识,尊重和支持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坚持和完善领导人员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把开好民主生活会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措施,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
三是要切实
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各级领导班子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和摒弃弄虚作假、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情况,集团党委作出《关于整顿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决定》,从4月1日起到6月,利用3个月的时间,在集团机关和昆明机关范围内深入开展整顿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活动,进一步统一员工思想认识,解决当前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学风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廉洁自律作风建设,形成“以实为首,以和为本,以干为乐,以廉为荣,以纪为准”的良好风尚,营造学习型、务实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全面提高机关工作水平,优化机关服务环境,努力把集团机关建设成务实、进取、高效、让员工满意的服务型机关。为基层和干部作风建设带个好头,为深入推进“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抓手,切实提高全党的执行力
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中央的决定转化为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和谐的现实推动力,关键在于全体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提高全体党员执行四中全会决定的自觉性,加快执行的速度,加大执行的力度,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集团公司自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以来,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集团发展战略的执行。在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集团将紧密结合“云岭先锋”工程,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既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贯穿于“云岭先锋”工程中,推进“云岭先锋”工程不断创新,提高“云岭先锋”工程的水平和成效,又要把“云岭先锋”工程中探索的一些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运用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丰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确保取得实效。
要通过深入推进“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使集团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集团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时代先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从而用坚实的群众基础,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牢固树立党的执政根基。
四、用先进的企业文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动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领导企业文化建设,是党在国有企业执政的重要内容。能不能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产生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而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自觉地把内在动力转化为强大的执行力,共同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直接体现出国有企业党的执政能力。
一是要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工作格局,认真贯彻《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和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深入推行厂务公开,不断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集团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和实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以服务大局、服务青年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改革发展氛围。从集团实际出发,从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入手,深入做好群众工作,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集团改革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二是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党管干部原则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把组织考察推荐与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集团管理人员任免管理制度和办法。通过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组织”。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逐步做到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在集团内部建立起更公平公正、更有效率、更有激励意义的管理机制,为人才的迅速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要切实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执行力的根本保证,有利于政令畅通和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集团公司成立后,先后出台了《##集团公司厂务公开实施办法》、《##集团公司职工管理暂行办法》、《##集团公司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暂行规定》、《##集团公司谈话诫勉制度暂行办法》等十多套涉及行政、党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积极开展国际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工作的“三标一体”认证工作。从而建立起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为集团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证,当前,##集团公司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是团结和带领全体员工开创集团改革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云岭先锋”工程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集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强大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力,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集团的落实,才能保证集团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开展,实现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企业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