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遵义县情简介
红色圣地创业乐园
——千年遵义县欢迎您
遵义县地处大西南通江达海要道,属于黔北综合经济区核心区域,是彪炳史册的红色圣地、千年古县。全县国土面积3928平方公里,辖28个镇2个民族乡,总人口112万。
遵义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源远流长,1360多年的置县历史孕育了素有“贵州文化尊黔北,黔北文化在遵义”的“沙滩文化”,与闻名遐迩的遵义“红色文化”交相辉映。
遵义县山川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捷,森林覆盖率47.4%,累年平均气温14.7℃。渝黔电气化铁路、210国道、兰(州)海(口)国家高速公路和正在修建的黔渝快速铁路纵贯南北;326国道横跨东西,已建成通车的遵义至茅台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浙江杭州至云南瑞丽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由遵义市政府和深圳航空公司共同合作启用新舟机场,今年可望开通;随着西电东送重点工程构皮滩电站的建成,1000吨级货轮可以通过县内楠木渡码头和乌江渡码头直达长江,走向世界。
遵义县矿产资源丰富,是贵州省主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主要矿藏有无烟煤、铝土矿、锰矿、硫铁矿、钼镍矿、磷矿、石灰石和硅石等26种,初步形成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医药、食品六大主导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鸭溪电厂装机容量120万千瓦,乌江渡发电厂装机容量125万千瓦;全县水资源总量为
1.6亿立方米,小水电站开发方兴未艾。
2011年,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1.19亿元,同比增长19.1%(扣除物价指数);人均生产总值达17695元(扣除物价指-1-
数),同比增长17.9%;乡镇企业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30.56%;税收总收入16.89亿元,同比增长27.6 %;地方税收收入8.22亿元,同比增长29.4 %;人均地方税收收入910元,同比增长37.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3亿元,同比增长24 %;城镇化率达45.8%,同比增长1.8%;农村居民收入6215元,同比增长15%;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142.31亿元,同比增长
2.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9.02亿元,同比增长206.88%;
“十二五”期间,遵义县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按照“全力增比进位,率先转型跨越”的发展主题,以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动、现代农业、开放带动四大战略为引领,着力提升三条产业链(铝及铝加工、能源冶金建材、生态农业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倾力打造四条经济带(南三乌龙芶城市经济带、和平大道加工工业经济带、鸭枫泮综合经济产业带、南楠大道有色金属产业带),做大做强五大特色产业(有色冶金、能源建材家居装饰、农副产品加工及白酒产业、化工、装备制造业)。主要指标确保五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五个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20%,力争2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35%,力争4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确保25%,力争30%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确保20%,力争25%以上。推动六个进位。即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提升一至二位,综合竞争力在西部百强县中进位五位以上。加快一个赶超。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力争15%以上,三年内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保增长12%,力争15%以上;
实现六大转型。即工业大县向新型工业强县转型,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型,城镇由粗放扩张向功能配套完善的新型城镇化转型,区域发展由条块分割向系统性、规模化、集约化转型,社会建设由低水平保障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型,政府职能由低效管理型向效能型、服务型转型,努力把遵义县建成黔北新型工业集聚区、商贸物流核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三化同进、民生为本、全面提速、转型跨越。
总体思路是: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总体部署,以深入实施“强县战略”,全力推进“小康行动”,加快建设“幸福工程”为统揽,着力兴产业、保增长、强基础、增后劲、惠民生、促和谐,确保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4%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3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以上;招商引资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指标以内。
第二篇:村情简介
昭觉县日哈乡来拖村
村情简介
一、基本慨况
我村距离乡政府 2.5公里,辖3个农牧社,常住人口296户1182人(含脱贫户145户683人),其中:劳动人口697人,享受低保212户554人,五保户1人,残疾人户29 人,艾滋病患者124人,吸毒人84人,边缘易致贫户14户 53人,有适龄儿童219人(含脱贫户适龄儿童107人),目前小学就读155人,初中就读64人,在乡外就读2人。2020年人均纯收入8882.1元,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7661元。
全村平均海拔2300米,农作物以土豆、荞麦、燕麦、玉米为主产,全村有耕地2621.35亩,林地1487亩,草原3468亩;四畜存栏880余头(只),有家禽约2000只。2017年成立了致富列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洼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业发展共带动145户脱贫户增收。全村今年外出务工人员266人,其中贫困户164人,务工工种主要包括建筑、电力和制造业,务工地点主要在广州、佛山。
在此次行政区划调整中,原列托村和洼取村合并为现来拖村。
二、基础设施
全村共建成通村硬化路6公里,其中通社及延申路2条6.2公里未硬化。
全村脱贫户安全住房共建159套,其中易地扶贫搬迁 135套,整合资金建房24套,自建房未享受政策2套。
村卫生室面积25平方米。设有诊断、治疗、公共卫生和药品储放的工作场所,有2名合格的乡村医生。
村文化室面积25平方米。有2个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有2套基本文化器材,有2个应急广播功能的村级广播系统,有图书3000余册,规章制度健全。
全村目前宽带通信和4G网络覆盖。
全村3个有民俗活动坝子,有4个宣传栏(内容能及时更新),目前已开展8次民俗文化活动,累计参加400余人次。
全村有1个幼教点,有辅导员2名,学前教育儿童96人(含贫困人口学前教育儿童87人),入园率达100%,幼教点均采用普通话教学,确保3—6岁儿童能听会说普通话。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我村处于“二半山区”,灌溉用水极度缺乏,大部分基本农田无法得到灌溉,只能种植一些产出量小,经济价值不高的农作物,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收益不高;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完善,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三是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村上没有集体经济的积累,村内公用事业发展基本靠上级部门的支持,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四、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舍饲养殖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取农户自筹、项目扶持、部门帮扶等形式,进一步改善水、电、路、圈舍等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抓好低产田改造,通过改良土壤、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等综合措施,培肥地力,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比。
四是抓好劳务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务输出,增加农户收入。
第三篇:村情简介
村情简介
XXX位于XXX西部,距XXX政府XXX公里,3XXX省道横贯全境,该村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各组和产业区已通公路、XXX的农户饮上了安全自来水。全村总面积为XXX亩,辖XXX个村民组,XXX户,XXX人。村党支部成员有XXX人,村委会成员有XXX人,监委会成员有XXX人。村级经济以烤烟、茶叶、畜牧、经果林和中药材为主,村内现有烤烟XXX亩、茶叶XXX亩,核桃种植XXX余亩,中药材种植XXX亩;有养猪场XXX个,养猪专业户XXX户,有XXX万羽蛋鸡养殖场XXX个,养羊专业户XXX户;农民人均收入达XXX余元,同时有村小学XXX所,卫生室XXX家。是一个XXX、XXX族居住村庄,自然条件较好。
近年来,该村在XXX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党总支委认真组织全村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学习党的XXX、XXX、XXX会议精神和XXX在农村一系列政策,充分发挥基础党组织的战斗力作用。以抓党建推动全村发展,以抓社会稳定促和谐,以优良的作风促政风带民风,为民服务讲实结,以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淳朴的民风使得该村在XXX个村中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位居前列。在下一步的工作中,XXX将盘活存量,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烤烟、茶叶、畜牧、经果林和中药材,带动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结合对该村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整合资源,努力实施好基础设施和产业扶持项目,发展招商引资,召回外出务工劳动力,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办企业,搞发展,致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第四篇:大溪镇情简介
大溪镇情简介
大溪镇位于渝湘鄂三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区腹地,距离重庆市主城区350公里、酉阳县城85公里、酉阳火车站50公里,渤(酉阳龙潭镇渤海)桂(湖南龙山桂塘镇)二级出省干道穿过全镇腹地,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酉阳县的边贸重镇和旅游大镇。全镇辖7个村,47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127平方公里,21000多人(土家族占70%)。有耕地1.6万亩,林地和荒山5万亩。全镇通村(组)公路里程达100多公里,农业和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已经建立,邮政、交通、信息、电力、金融行业较为发达。2011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6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0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551万元,一般预算收入272.91万元。
集镇建设篇
作为边贸和旅游重镇的大溪,扼守着酉阳东大门,代表着重庆市和我县对外形象,我们在建设之初就按照“功能做全、设施做好、街景做美、创业宜居”的总体要求,确立了“超濯水,赶里耶”的城镇建设目标。严格控制移民集镇规划建设风貌。要求集镇所有房屋统一加盖深灰色彩瓦、刷象牙白墙体、红棕色木制门窗、木制店招店牌等,对严格按照集镇规划风貌建设的全面拨付风貌建设补助资金。集镇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得以完善。完成了9条主街道3.5公里、5条支干道
1.3万平方米的硬化及标美划线,绿化了1.4万平方米公共用地,修建了3000米护栏,安装了80盏路灯,集镇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日臻完善。集镇功能运行系统建设得以运行。每条街道配备了一个垃圾运输箱及若干个垃圾桶,修建排水沟7200米、日均供水45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和4个污水沉淀池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了酉水风情街,修建了1万平米的边区市场,启动建设并即将投用4000平方米四级汽 1
车客运站,集镇功能运行系统全面启动并有序运行。集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得以拓展。修建了标准化的镇级卫生院、大溪文化服务中心、酉水广场、灯光体育健身广场,完善了医疗卫生设备,集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设施建设得以完善。
目前,新集镇规划总面积0.64公顷,常住人口5500人,城镇化率达到21%,一个具有土家民俗风情的移民新集镇已经初具雏形。
商贸发展篇
我们在完善城镇功能的同时,确立了边贸和旅游产业的定位,全面实施“233(2大商圈、3大市场、3大中心)”边贸发展战略,即:高标准打造以渝湘鄂三省市边区农贸市场为中心的农副产品交易圈、以酉水广场和健身广场为中心的边区休闲娱乐圈两大商圈。高质量建设完善渝湘鄂三省市边区市场、二级小商品批发市场和边区畜禽综合交易市场三大市场。高规格规划渝湘鄂边区体育健身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会议接待中心三大中心建设。完善与“233”边贸发展战略相匹配的配套建设,布局满足于“233”边贸发展战略的商业网点。五年内创办微型企业100户,建设5个以上规模物流配送中心,到2015年边区贸易额达到1.8亿元。
目前全镇有高级旅游酒店3家、星级农家饭店5家,旅游接待标准床位200多个,大型娱乐场所3家。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商贸公司,拉动商贸经济发展,集聚人气,汇聚商气。两大商圈基本形成,效益初显。
旅游开发篇
大溪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风光秀美迤逦,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金樱子色美味醇,千里油茶酒香飘;这里有由巴国九黎走来的民族;这里有著称于史的酉水河原始风貌;这里有勤劳勇敢的土家苗汉人民。悠悠酉水河源远流长,巍巍冠军山雄奇壮观。再加上境内的二桥锁双江、一脚踏三省、佛山坉觅
仙、金银洞探奇、笔山坝溯源、观音阁问签、新集镇安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姿多彩的土苗风情,绘成了一道旖旎的山水画卷。
近年来,大溪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了旅游投入,挖掘整理土家文化、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人流与物流的汇聚。制作了《大溪欢迎您》的旅游推介光碟,编排了一台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建设完善了一批宾馆、码头等旅游服务设施。利用大溪旖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广泛开展旅游产业招商,着力引资开发观音阁、金银洞等旅游资源,发展集居住、度假、旅游、垂钓、餐饮等休闲娱乐一体的特色水乡经济,发展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着力提升现代旅游业水平。
农业产业篇
立足镇情,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培植龙头加工企业,抓好油茶、山药、青蒿、青花椒、金银花特色种植“五朵金花”。发展油茶1万亩、山药1000亩、青蒿4000亩、青花椒4000亩,金银花2000亩。建立了金线村万只种鸡场、杉岭村山羊养殖小区、“双高”红薯示范片、长岭村麻旺鸭养殖示范点,石堤村脐橙种植示范片、二坪村油茶栽植示范片,渤桂路沿线养羊、养牛、养鸡和野生动物训养示范点等示范基地,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经济。全镇全年新增水果、疏菜,山羊等各种专业合作社7个,新发展专业合作社会员573名,培育规模养殖户195户,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并逐步走向市场化、规模化、精品化的发展轨道,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社会事业篇
镇内修建了标准化的大溪文化服务中心、敬老院、酉水广场、灯光体育健身广场,文化服务中心配备建设了40000册图书的阅览室及10余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有中小学9所,幼儿园1所,镇级中心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医疗站13个。完善了医疗卫生设备,依山傍水
而建的大学中学,一流的教育教学环境,一流的师资力量,保障了3000余名师生的正常学习工作。
以实施扶贫项目和文明新村建设为载体,切实改善农村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新修人行便道工程8公里,维修村级公路56公里,修建人饮安全工程3处、350立方,新建沼气池178口,农村改厕150户,实施农网改造4个村,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成功举办渝湘鄂边区篮球运动会,这是一次规模最大,参赛队员最多,规格最高盛会。有效增进了边区工作交流,加强了民族团结,强化了区域协作,促进了边区经济贸易共同发展,推进了健康重庆、和谐酉阳、魅力大溪建设。
大溪镇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针对安全生产的各个层面职责明确,运行机制合理,政法、安全、信访、司法、法庭、派出所“六位一体”集中运行,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形成自觉学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搞好群防群治,确保一方平安。
开放美丽的大溪热诚欢迎社会各界前来投资兴业,旅游观光!
第五篇:遵义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简介
遵义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简介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成立于1947年,是大连医学院的首批教研室之一。1969年随大连医学院南迁遵义,更名为遵义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是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医学二级学科,一直承担遵义医学院大学本科各专业的皮肤性病学教学工作,为本科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教研室现有教师11人,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其中硕士学位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
教研室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教学改革的探索,注重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皮肤性病形态学的优势,通过大量临床图片,结合典型病例介绍,丰富教学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教学成果喜人,《皮肤性病学》课程被评为遵义医学院“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获得遵义医学院“校级重点学科”;获贵州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美容医学特色教材教学成果奖1项,获教改课题3项。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培养了40多名科学及临床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皮肤分子生物学;皮肤免疫学;医学美容学。
鼓励支持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近几年来承担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篇;主编、参编规划教材、协编教材以及医学专著30余部。
遵义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