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道德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

时间:2019-05-13 21:1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道德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道德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

第一篇:加强道德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

加强道德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

杨光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郑重指出:“反腐倡廉抓源头,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一个重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他又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讲话,强调了道德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道德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把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终身的课题,模范地实践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同时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一、道德建设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道德呢?一般认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活。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动必须顾及别人或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否则就会引起纠纷或冲突。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个人行为的准则。遵守这些准则,便称之为“善”,就会受到舆论的赞许或使个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便称之为“恶”,就会受到周围人的谴责或使个人感到内疚而力求改正。这些由舆论力量与人们的“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就是道德。因此,也有人把道德定义为“风俗的统治”。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上层建筑,因此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总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尽管旧道德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存在着一些影响,但占统治地位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人阶级的道德。按照工人阶级道德观来衡量,凡是有利于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善行;凡是有损于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恶行。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道德体系从纵向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道德,亦即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另一个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虽然现阶段不要求每个人都实践这个道德规范,但在社会的优秀分子——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之中,是应当大力倡导的。

在一定的社会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除了依靠道德的力量外,还要依靠法律的力量。与道德不同的是,法律具有强制力。一个人违反了道德规范,除了道义上的责任外,他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惩罚。但是违反了法律是不行的。犯了法,则是要受到制裁的,坐牢、杀头都有可能。诚然,一个国家要维持正常的秩序,主要是要靠法律的力量。但是,道德的力量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道德对公民的教化作用,是法律的力量所不能够达到的。因此,一个社会要健康、稳定地发展,必定要将法治与德治相互结合,相得益彰。法国作家雨果小说《悲惨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让的故事颇能说明这个道理。冉·阿让因为盗窃,受到过法律的严厉惩罚,被罚做苦工。但严酷的法律并没有改变他的本性,在他逃出来后,继续为恶。直到有一天,冉·阿让认识了善良的妓女芳汀,道义的力量最终矫正了他扭曲的人性„„从西方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们非常讲究法制的确立和完善,但人权、平等、诚信、敬业、环保等道德理念的灌输从未受到过轻视。正是由于这些道德理念的深入人心,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这说明,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道德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治国才有根本保障。

较之西方国家,我国的德治思想和传统其实更为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

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以行政手段引导民众,以刑罚来整顿、约束民众,虽然可以使民众暂时免于犯罪,但却无法使他们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行为。孔子“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德治”传统。一些成功的统治者,无论是取天下还是治天下,都不忘施“仁政”、行“德治”。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盛世”,都同统治者注重实行“德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古代关于“德治”的治国思想和实践,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其中包含着人治等一些糟粕,但是其治国基本思路,至今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们党历来重视道德在治党、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写下了《反对自由主义》、《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名篇,刘少奇则写下了被人们赞誉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经”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们的著作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型道德观。党执政以后,特别当历史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后,我们党一直在强调“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两次召开中央全会,专门讨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并通过了专门的决议。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进一步提出了“以德治国”的主张,并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今后的治国方略。为了全面提升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准,推进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我们又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我国的道德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教学提示:此处可引入教学参考之

一、之

二、之三之内容)。

二、高尚的道德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必然要求她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正因为如此,人们称其为用“特殊材料”锻造的人。在这些“特殊材料”中,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可以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回顾党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共产党员宁愿背叛剥削阶级的家庭,放弃个人安逸舒适的生活,而甘愿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投身革命;许多共产党员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坚守党的秘密和操守;许多共产党员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冲锋在前,流尽最后一滴血。在革命胜利以后,在革命建设和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许多共产党员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在工作岗位上以为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为荣;许多共产党员甘愿当一颗平凡的螺丝钉,为人民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忠诚和汗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许多共产党员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搏击中,为人民立下了新的历史功绩„„无数共产党员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在各个时期的民族脊梁,就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有着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作精神支柱。正因为如此,党章把“发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作为党员必须遵守的八项义务之一。共产党员只有带头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积极倡导共产主义道德,我国的道德建设才能形成良好氛围,社会风尚才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一个党员终身都要进行的课题。而在党性修养中,道德修养历来被认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即使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我们党也没有放松对党员的道德要求。毛泽东几篇阐述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的著名文章,都是在战争年代写成的。例如,毛泽东在其

《为人民服务》中,首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在《纪念白求恩》中,更是倡导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向全党提出了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道德要求。总之,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懂得,其道德水准的高低,修养品行的好坏,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保持先进性的标准之一,也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重要尺度之一。因此,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必须严格按照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行事。一句话,要把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终身进行的课题。

当前强调共产党员加强道德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共产党人的道德观受到了来自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个是外来的。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否认国外一些进步的道德理念也进入了我国,对我们固有的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公平竞争、依法守法、效益观念、诚实守信、恪守社会公德等。这些道德理念不只为资产阶级道德所独享,同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观所倡导的,因此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吸收。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实行对外开放,也为西方敌对势力向社会主义国家推行“西化”、“分化”政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他们在和我们进行经济交往的同时,也趁机“搭载”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价值观念,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颓废道德观念,对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另一个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从市场经济的本质上讲,市场经济不仅是竞争的经济、效率的经济,同时也是法制的经济、诚信的经济,因而也应该是道德的经济。因此,从长远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是有利于道德的进步和提高的。但是,在现在的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刚刚建立,旧有的计划经济甚至是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影响深远,加之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滞后,因此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特性往往被人为地夸大、放大,如通过不道德甚至非法手段追求利润最大化,以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来换取个人利益等。这些不道德甚至违法的做法,严重败坏了社会道德风尚,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道德的滑坡甚至沦丧,对我国道德建设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也不利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从近些年查处的案件可以看出,许多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道德品质的滑坡开始的。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可以为党风廉政建设奠定重要基础,进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时,党员在道德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也有利于遏制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各种不良行为,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为和市场秩序,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引导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不断发展。

三、共产党员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道德作为人们行为的规范,固然有其根深蒂固、代代相传的一面,比如民族的传统和习俗,它们都有着较强的稳定性。但是,道德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道德总是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或者说是两个层次的道德规范。一种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成员都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另一种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它是和我们党的崇高事业——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所联系在一起的,只在少数先进分子中提倡。这两种道德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工人阶级的道德观,同属一个道德体系,都与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伟大事业相联系。区别在于,一方面,虽然社会主义道德同共产主义道德同属一个道德体系,但由于它们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不同,因而从道德的内涵及要求上看,它们分处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社会主义

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之间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但是,两者之间又是密不可分的。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而共产主义道德又引领着社会主义道德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在内涵及要求上存在层次上的差别,这就决定了两种道德主体是不同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主体应该是全体社会成员,而共产主义道德的主体,在现阶段不可能是全体社会成员,只能是社会成员中的先进分子(教学提示:此处可引入教学参考之四之内容)。

那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共产党员应当怎样对待这两种或者说两个层次的道德呢?有的同志觉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应当提倡和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而要求党员倡导和实践共产主义道德,是“超越历史阶段”。也有的同志认为,共产党员是共产主义先锋战士,就应当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让党员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降低党员标准的表现”。这两种议论都是片面的,因而也是错误的。

首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党员实践共产主义道德是不是“超越历史阶段”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诚然,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道德的存在与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显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同时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但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也表明,道德在某些条件下具有独立性和超前性。就是说,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不仅可以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而且还可以产生超前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也有益于社会更加有序的更先进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从历史上看,我国古代就曾出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并成为许多仁人志士或奉行、或追求的道德规范。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一大批共产党人因为心中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作人生支柱,所以,他们甘愿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从现实来看,许多共产党员,如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他们既是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楷模,同时更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践者。他们以新时期共产党员崇高的人格魅力和良好形象,得到人民群众的敬仰。因此,现在倡导和实践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需要,并不存在“超越历史阶段”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共产主义道德,而只能向社会提倡这种道德。但作为党员,作为把共产主义事业当作自己奋斗目标的共产主义战士,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把共产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其次,强调共产党员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是否意味着共产党员可以不去遵守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呢?或者说,让党员实践社会主义道德,会不会“降低党员标准”呢?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诚然,社会主义道德是面向社会主义社会全体成员提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普遍的基本的道德标准。就道德的层次而言,社会主义道德低于共产主义道德。但是,正如前所说,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没有社会主义道德作基础,共产主义道德就是空中楼阁。因为共产主义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同时也需要公民道德的全面提升,这必然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承袭了旧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而且承袭了旧社会传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习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带有旧社会的痕迹。尤其是在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传承下来的文明中固然有许多优良之处,但也存在着糟粕,再加上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效应和西方腐朽思想的消极影响,这一切造成了在我国社会成员中,道德混乱、滑坡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让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能够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约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必定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在推进公民道德建

设过程中,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带头作用是很重要的,特别需要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道德,为社会其他成员作出榜样,进而带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从实践上看,共产党员实践社会主义道德也是必需的。一个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其内心的道德追求,必然是共产主义道德。所以,对共产党员来说,必须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必须践行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比如大公无私,勤于奉献,必要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党员的这些最高境界、最高层次的道德观念,不是空洞的概念,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不是挂在嘴边上的口号,必须要实际行动。也就是说,必须首先从模范地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集体、讲信义、遵法纪和艰苦奋斗,模范地遵循全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这样才能发挥好一个共产党员在道德建设中的模范作用,这样倡导和实践共产主义道德才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很难想像,一个连最起码的社会公德都不讲的人,会做到“大公无私”。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党章对共产党员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做了十分清晰和具体的要求,在阐述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中,明确要求共产党员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因此,一个党员要加强道德修养,就要在努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的同时,带头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自己的高尚行为和形象,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教学提示:可进一步讲一讲共产党员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可引入教学参考之六之内容)。

四、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做践行“八荣八耻”的模范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公民应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适合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公民的广泛性。从横向上看,社会主义道德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我们说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其任务就是要使我国公民能够成为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讲道德的文明新人,能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是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共产党员要做道德建设的模范,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理解“八荣八耻”的深远意义,经常以“八荣八耻”为镜子,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八荣八耻”(教学提示:在讲解这方面的内容时,可使用本刊本期《大力倡导“八荣八耻”,努力提高道德水准》一文之内容,也可引用教学参考之七之内容)。

来源:《党课》/中共天津市委支部生活社

来源:《党课》

第二篇:加强道德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

加强道德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

教学对象:党员和社区干部;

教学目的:使学员懂得加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

教学提示:可与本刊本期第一篇党课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授课;

教学时间:1.5小时。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郑重指出:“反腐倡廉抓源头,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一个重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他又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讲话,强调了道德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道德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把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终身的课题,模范地实践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同时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一、道德建设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板书)

什么是道德呢?一般认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活。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动必须顾及别人或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否则就会引起纠纷或冲突。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个人行为的准则。遵守这些准则,便称之为“善”,就会受到舆论的赞许或使个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便称之为“恶”,就会受到周围人的谴责或使个人感到内疚而力求改正。这些由舆论力量与人们的“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就是道德。因此,也有人把道德定义为“风俗的统治”。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上层建筑,因此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总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尽管旧道德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存在着一些影响,但占统治地位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人阶级的道德。按照工人阶级道德观来衡量,凡是有利于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善行;凡是有损于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恶行。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道德体系从纵向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道德,亦即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另一个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虽然现阶段不要求每个人都实践这个道德规范,但在社会的优秀分子--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之中,是应当大力倡导的。

在一定的社会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除了依靠道德的力量外,还要依靠法律的力量。与道德不同的是,法律具有强制力。一个人违反了道德规范,除了道义上的责任外,他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惩罚。但是违反了法律是不行的。犯了法,则是要受到制裁的,坐牢、杀头都有可能。诚然,一个国家要维持正常的秩序,主要是要靠法律的力量。但是,道德的力量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道德对公民的教化作用,是法律的力量所不能够达到的。因此,一个社会要健康、稳定地发展,必定要将法治与德治相互结合,相得益彰。法国作家雨果小说《悲惨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让的故事颇能说明这个道理。冉*阿让因为盗窃,受到过法律的严厉惩罚,被罚做苦工。但严酷的法律并没有改变他的本性,在他逃出来后,继续为恶。直到有一天,冉*阿让认识了善良的妓女芳汀,道义的力量最终矫正了他扭曲的人性......从西方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们非常讲究法制的确立和完善,但人权、平等、诚信、敬业、环保等道德理念的灌输从未受到过轻视。正是由于这些道德理念的深入人心,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这说明,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道德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治国才有根本保障。

较之西方国家,我国的德治思想和传统其实更为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以行政手段引导民众,以刑罚来整顿、约束民众,虽然可以使民众暂时免于犯罪,但却无法使他们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行为。孔子“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德治”传统。一些成功的统治者,无论是取天下还是治天下,都不忘施“仁政”、行“德治”。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盛世”,都同统治者注重实行“德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古代关于“德治”的治国思想和实践,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其中包含着人治等一些糟粕,但是其治国基本思路,至今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们党历来重视道德在治党、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写下了《反对自由主义》、《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名篇,刘少奇则写下了被人们赞誉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经”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们的著作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型道德观。党执政以后,特别当历史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后,我们党一直在强调“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两次召开中央全会,专门讨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并通过了专门的决议。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进一步提出了“以德治国”的主张,并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今后的治国方略。为了全面提升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准,推进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我们又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我国的道德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教学提示:此处可引入教学参考之

一、之

二、之三之内容)。

二、高尚的道德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板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必然要求她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正因为如此,人们称其为用“特殊材料”锻造的人。在这些“特殊材料”中,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可以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回顾党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共产党员宁愿背叛剥削阶级的家庭,放弃个人安逸舒适的生活,而甘愿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投身革命;许多共产党员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坚守党的秘密和操守;许多共产党员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冲锋在前,流尽最后一滴血。在革命胜利以后,在革命建设和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许多共产党员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在工作岗位上以为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为荣;许多共产党员甘愿当一颗平凡的螺丝钉,为人民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忠诚和汗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许多共产党员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搏击中,为人民立下了新的历史功绩......无数共产党员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在各个时期的民族脊梁,就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有着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作精神支柱。正因为如此,党章把“发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作为党员必须遵守的八项义务之一。共产党员只有带头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积极倡导共产主义道德,我国的道德建设才能形成良好氛围,社会风尚才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一个党员终身都要进行的课题。而在党性修养中,道德修养历来被认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即使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我们党也没有放松对党员的道德要求。毛泽东几篇阐述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的著名文章,都是在战争年代写成的。例如,毛泽东在其《为人民服务》中,首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在《纪念白求恩》中,更是倡导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向全党提出了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道德要求。总之,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懂得,其道德水准的高低,修养品行的好坏,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保持先进性的标准之一,也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重要尺度之一。因此,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必须严格按照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行事。一句话,要把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终身进行的课题。

当前强调共产党员加强道德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共产党人的道德观受到了来自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个是外来的。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否认国外一些进步的道德理念也进入了我国,对我们固有的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公平竞争、依法守法、效益观念、诚实守信、恪守社会公德等。这些道德理念不只为资产阶级道德所独享,同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观所倡导的,因此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吸收。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实行对外开放,也为西方敌对势力向社会主义国家推行“西化”、“分化”政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他们在和我们进行经济交往的同时,也趁机“搭载”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价值观念,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颓废道德观念,对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另一个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从市场经济的本质上讲,市场经济不仅是竞争的经济、效率的经济,同时也是法制的经济、诚信的经济,因而也应该是道德的经济。因此,从长远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是有利于道德的进步和提高的。但是,在现在的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刚刚建立,旧有的计划经济甚至是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影响深远,加之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滞后,因此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特性往往被人为地夸大、放大,如通过不道德甚至非法手段追求利润最大化,以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来换取个人利益等。这些不道德甚至违法的做法,严重败坏了社会道德风尚,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道德的滑坡甚至沦丧,对我国道德建设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也不利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从近些年查处的案件可以看出,许多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道德品质的滑坡开始的。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可以为党风廉政建设奠定重要基础,进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时,党员在道德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也有利于遏制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各种不良行为,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为和市场秩序,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引导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不断发展。

三、共产党员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板书)

道德作为人们行为的规范,固然有其根深蒂固、代代相传的一面,比如民族的传统和习俗,它们都有着较强的稳定性。但是,道德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道德总是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或者说是两个层次的道德规范。一种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成员都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另一种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它是和我们党的崇高事业--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所联系在一起的,只在少数先进分子中提倡。这两种道德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工人阶级的道德观,同属一个道德体系,都与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伟大事业相联系。区别在于,一方面,虽然社会主义道德同共产主义道德同属一个道德体系,但由于它们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不同,因而从道德的内涵及要求上看,它们分处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之间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但是,两者之间又是密不可分的。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而共产主义道德又引领着社会主义道德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在内涵及要求上存在层次上的差别,这就决定了两种道德主体是不同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主体应该是全体社会成员,而共产主义道德的主体,在现阶段不可能是全体社会成员,只能是社会成员中的先进分子(教学提示:此处可引入教学参考之四之内容)。

那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共产党员应当怎样对待这两种或者说两个层次的道德呢?有的同志觉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应当提倡和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而要求党员倡导和实践共产主义道德,是“超越历史阶段”。也有的同志认为,共产党员是共产主义先锋战士,就应当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让党员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降低党员标准的表现”。这两种议论都是片面的,因而也是错误的。

首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党员实践共产主义道德是不是“超越历史阶段”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诚然,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道德的存在与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显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同时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但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也表明,道德在某些条件下具有独立性和超前性。就是说,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不仅可以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而且还可以产生超前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也有益于社会更加有序的更先进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从历史上看,我国古代就曾出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并成为许多仁人志士或奉行、或追求的道德规范。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一大批共产党人因为心中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作人生支柱,所以,他们甘愿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从现实来看,许多共产党员,如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他们既是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楷模,同时更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践者。他们以新时期共产党员崇高的人格魅力和良好形象,得到人民群众的敬仰。因此,现在倡导和实践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需要,并不存在“超越历史阶段”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共产主义道德,而只能向社会提倡这种道德。但作为党员,作为把共产主义事业当作自己奋斗目标的共产主义战士,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把共产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其次,强调共产党员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是否意味着共产党员可以不去遵守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呢?或者说,让党员实践社会主义道德,会不会“降低党员标准”呢?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诚然,社会主义道德是面向社会主义社会全体成员提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普遍的基本的道德标准。就道德的层次而言,社会主义道德低于共产主义道德。但是,正如前所说,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没有社会主义道德作基础,共产主义道德就是空中楼阁。因为共产主义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同时也需要公民道德的全面提升,这必然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承袭了旧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而且承袭了旧社会传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习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带有旧社会的痕迹。尤其是在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传承下来的文明中固然有许多优良之处,但也存在着糟粕,再加上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效应和西方腐朽思想的消极影响,这一切造成了在我国社会成员中,道德混乱、滑坡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让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能够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约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必定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带头作用是很重要的,特别需要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道德,为社会其他成员作出榜样,进而带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从实践上看,共产党员实践社会主义道德也是必需的。一个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其内心的道德追求,必然是共产主义道德。所以,对共产党员来说,必须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必须践行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比如大公无私,勤于奉献,必要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党员的这些最高境界、最高层次的道德观念,不是空洞的概念,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不是挂在嘴边上的口号,必须要实际行动。也就是说,必须首先从模范地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集体、讲信义、遵法纪和艰苦奋斗,模范地遵循全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这样才能发挥好一个共产党员在道德建设中的模范作用,这样倡导和实践共产主义道德才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很难想像,一个连最起码的社会公德都不讲的人,会做到“大公无私”。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党章对共产党员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做了十分清晰和具体的要求,在阐述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中,明确要求共产党员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因此,一个党员要加强道德修养,就要在努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的同时,带头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自己的高尚行为和形象,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教学提示:可进一步讲一讲共产党员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可引入教学参考之六之内容)。

四、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做践行“八荣八耻”的模范(板书)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公民应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适合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公民的广泛性。从横向上看,社会主义道德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我们说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其任务就是要使我国公民能够成为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讲道德的文明新人,能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是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共产党员要做道德建设的模范,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理解“八荣八耻”的深远意义,经常以“八荣八耻”为镜子,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八荣八耻”(教学提示:在讲解这方面的内容时,可引用教学参考之七之内容)。

教学参考之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中共中央曾多次郑重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

最早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词,是在1979年9月25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上。会议在讨论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80年12月20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把精神文明建设列为重要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邓小平在题为《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归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十个要点之一,并第一次把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概括为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1982年9月,胡耀邦在党的十二大上的报告中,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了全面的论述,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第一次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明确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第一次把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明确为党的一个重要战略方针。

教学参考之二

有关精神文明(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文件

1.《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986年9月26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决议》还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决议》提出,要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其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要使“五爱”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体现出来。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1996年1月,中央确定把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为十四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同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第一个有关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专门文件。中共中央在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纲要》规定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等,是指导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教学参考之三

“以德治国”理念的提出

2000年6月,江泽民在《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明确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以德治国”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借鉴中国历代的治国之道,吸取国外国家事务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如何管理国家事务,如何教育引导人民崇尚高尚的精神生活思考的结晶。

教学参考之四

道德的广泛性与先进性

坚持道德的广泛性和先进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方针之一。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就提出了这一基本方针。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再次强调了这一点,指出,要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积极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由于社会中人们的道德需求是多侧面的,道德环境必然表现出多层次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客观事实,必然导致人们对道德价值目标的多元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先进性的要求,是指对社会中的一部分先进分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崇高的道德品质(也可以称之为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上树立为楷模,并大力提倡,用以教育广大群众。而广泛性的要求,是指要按照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集体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具体要求约束每一个公民,使之逐步提高到较高的水平。这种广泛性的要求,并不表现为道德要求水准的降低,而是在适应现阶段经济基础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引导不同觉悟的人们共同前进,最后使少数先进分子的道德品质转化为大多数人未来的实践。(张慧敏)

教学参考之五

公民道德知识点

核心: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原则: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基本要求--“五爱”: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简称“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五爱”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着力点:为使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规定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其中,社会公德是指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而家庭美德则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教学参考之六

刘少奇谈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

1939年7月8日,刚由北方局调回至中央工作的刘少奇,欣然接受了时任党的总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长和延安马列学院院长张闻天的邀请,为该学院开设的党的建设课程讲一课。刘少奇根据自己多年对党的生活的观察,讲了共产党员修养的问题。这次讲演非常成功,受到了学员的热烈欢迎。张闻天认为刘少奇所讲的内容,是广大党员迫切需要的,请刘少奇整理成文,在他主编的《解放》周刊发表。刘少奇遂将讲演稿修改整理出来,并报请毛泽东审阅后,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题,在《解放》周刊分三次连载。这本书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本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修身养性的道德经,是一本深入共产党员之心的书。

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刘少奇特别谈到了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问题。他饱含深情地写到:

“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具有明确坚定的党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即党性、阶级性)。我们的道德之所以伟大,正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道德。这种道德,不是建筑在保护个人和少数剥削者的利益的基础上,而是建筑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的基础上,建筑在最后解放全人类、拯救世界脱离资本主义灾难、建设幸福美丽的共产主义世界的利益的基础上,建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在我们共产党员看来,为任何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是最不值得、最不应该的。但是,为党、为阶级、为民族解放,为人类解放和社会的发展,为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而牺牲,那就是最值得、最应该的。我们有无数的共产党员就是这样视死如归地、毫无犹豫地牺牲了他们的一切。'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必要的时候,对于多数共产党员来说,是被视为当然的事情。这不是由于他们的个人的革命狂热或沽名钓誉,而是由于他们对于社会发展的科学的了解和高度自觉。除了这种最伟大、最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以外,在阶级社会中没有什么比这更伟大、更崇高的道德。”

在这本书的最后,刘少奇用简练的语言总结了共产党员加强修养(包括道德修养)的途径:

(一)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来建立自己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建立自己的党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

(二)根据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根据党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去检查自的思想行动,纠正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同时,以此去观察问题、观察其他同志。

(三)经常采用正确的态度、适当的方式,去和党内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对于影响到当时革命斗争的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进行斗争。

(四)在思想、言论、行动上严格地约束自己,特别是对于同当时革命斗争有关的政治思想、言论和行动,要用严格的立场和正确的原则来约束自己,除此以外,最好连许多“小节”(个人生活和态度等)也注意到。但是,对其他同志的要求,除开原则问题和重大的政治问题以外,就不要过分严格,不要在“小节”上去“吹毛求疵”。

教学参考之七

胡锦涛总书记论“八荣八耻” 200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切看望各位委员,并参加了他们的讨论。在听取了厉以宁等委员的发言后,胡锦涛指出,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广泛深入动员人民群众,坚定不移依靠人民群众,真心诚意造福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充分发挥出来。他强调,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胡锦涛强调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第三篇:共产党员加强道德修养讲课材料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和干部;

教学目的:使学员懂得加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

教学提示:可与本刊本期第一篇党课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授课;

教学时间:1.5小时。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郑重指出:“反腐倡廉抓源头,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一个重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他又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讲话,强调了道德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道德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把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终身的课题,模范地实践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同时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一、道德建设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板书)

什么是道德呢?一般认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活。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动必须顾及别人或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否则就会引起纠纷或冲突。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个人行为的准则。遵守这些准则,便称之为“善”,就会受到舆论的赞许或使个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便称之为“恶”,就会受到周围人的谴责或使个人感到内疚而力求改正。这些由舆论力量与人们的“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就是道德。因此,也有人把道德定义为“风俗的统治”。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上层建筑,因此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总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尽管旧道德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存在着一些影响,但占统治地位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人阶级的道德。按照工人阶级道德观来衡量,凡是有利于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善行;凡是有损于广大人民利益的行。

略。为了全面提升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准,推进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我们又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我国的道德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教学提示:此处可引入教学参考之

一、之

二、之三之内容)。

二、高尚的道德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板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必然要求她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正因为如此,人们称其为用“特殊材料”锻造的人。在这些“特殊材料”中,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可以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回顾党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共产党员宁愿背叛剥削阶级的家庭,放弃个人安逸舒适的生活,而甘愿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投身革命;许多共产党员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坚守党的秘密和操守;许多共产党员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冲锋在前,流尽最后一滴血。在革命胜利以后,在革命建设和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许多共产党员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在工作岗位上以为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为荣;许多共产党员甘愿当一颗平凡的螺丝钉,为人民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忠诚和汗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许多共产党员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搏击中,为人民立下了新的历史功绩„„无数共产党员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在各个时期的民族脊梁,就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有着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作精神支柱。正因为如此,党章把“发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作为党员必须遵守的八项义务之一。共产党员只有带头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积极倡导共产主义道德,我国的道德建设才能形成良好氛围,社会风尚才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一个党员终身都要进行的课题。而在党性修养中,道德修养历来被认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即使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我们党也没有放松对党员的道德要求。毛泽东几篇阐述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的著名文章,都是在战争年代写成的。例如,毛泽东在其《为人民服务》中,首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在《纪念白求恩》中,更是倡导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向全党提出了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道德要求。总之,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懂得,其道德水准的高低,修养品行的好坏,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保持先进性的标准之一,也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重要尺度之一。因此,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必须严格按照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行事。一句话,要把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终身进行的课题。

当前强调共产党员加强道德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共产党人的道德观受到了来自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个是外来的。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否认国外一些进步的道德理念也进入了我国,对我们固有的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公平竞争、依法守法、效益观念、诚实守信、恪守社会公德等。这些道德理念不只为资产阶级道德所独享,同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观所倡导的,因此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吸收。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实行对外开放,也为西方敌对势力向社会主义国家推行“西化”、“分化”政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他们在和我们进行经济交往的同时,也趁机“搭载”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价值观念,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颓废道德观念,对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另一个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从市场经济的本质上讲,市场经济不仅是竞争的经济、效率的经济,同时也是法制的经济、诚信的经济,因而也应该是道德的经济。因此,从长远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是有利于道德的进步和提高的。但是,在现在的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刚刚建立,旧有的计划经济甚至是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影响深远,加之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滞后,因此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特性往往被人为地夸大、放大,如通过不道德甚至非法手段追求利润最大化,以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来换取个人利益等。这些不道德甚至违法的做法,严重败坏了社会道德风尚,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道德的滑坡甚至沦丧,对我国道德建设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也不利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从近些年查处的案件可以看出,许多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道德品质的滑坡开始的。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可以为党风廉政建设奠定重要基础,进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时,党员在道德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也有利于遏制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各种不良行为,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为和市场秩序,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引导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不断发展。

三、共产党员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板书)

道德作为人们行为的规范,固然有其根深蒂固、代代相传的一面,比如民族的传统和习俗,它们都有着较强的稳定性。但是,道德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道德总是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或者说是两个层次的道德规范。一种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成员都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另一种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它是和我们党的崇高事业——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所联系在一起的,只在少数先进分子中提倡。这两种道德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工人阶级的道德观,同属一个道德体系,都与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伟大事业相联系。区别在于,一方面,虽然社会主义道德同共产主义道德同属一个道德体系,但由于它们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不同,因而从道德的内涵及要求上看,它们分处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之间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但是,两者之间又是密不可分的。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而共产主义道德又引领着社会主义道德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在内涵及要求上存在层次上的差别,这就决定了两种道德主体是不同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主体应该是全体社会成员,而共产主义道德的主体,在现阶段不可能是全体社会成员,只能是社会成员中的先进分子(教学提示:此处可引入教学参考之四之内容)。

第四篇:加强道德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终生实践课题

加强道德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终生实践课题

中共胶州市委党校

秦元太

一般认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它主要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道德修养,则是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意识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也可以说是在道德方面的自我教育。道德修养主要有两个方面内涵:一是用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反省、检查和约束自己。二是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这种反省,逐步形成某种情操,达到某种道德境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种“特殊材料”主要就是指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懂得,其道德水准的高低,修养品行的好坏,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先进性的标准之一,也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重要尺度之一。任何一名共产党员,都必须严格按照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做事,把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终生实践的课题。

一、加强共产党员道德修养是我们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顾党的历史,可以发现一条规律即任何时候只要我们重视党的建设,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我们的事业就能够顺利。反之,任何时候忽视了党的建设,不注重共产党员的修养,我们的工作就可能出现问题。重视加强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是我们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法宝。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共产党员的修养。毛泽东几篇阐述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的著名文章,都是在战争年代写成的。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文,首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纪念白求恩》一文,更是倡导“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向全党提出了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

养》一书,被称为“共产党人的道德经”,深刻地阐述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修养,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怎样进行修养,通过修养达到什么要求等重大问题。刘少奇指出:“通过修身提高道德修养是关系全民族命运的大事,共产党员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表率”。周恩来的《我的修养要则》,内容丰富,涉及学习、工作、思想、作风各个方面,他身体力行,严以律己,是一个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的楷模。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高度的道德自觉和道德修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最终战胜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如提出“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全社会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道德教育活动,开展争做“四有”新人教育活动,涌现出无数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体现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英雄模范人物。十年“文革”期间,“左”倾错误盛行,社会道德受到极大的冲击,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人们思想领域出现的一些情况,我们对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讲过,社会主义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江泽民指出“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 ②。胡锦涛多次强调:“反腐倡廉抓源头,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一个重点”③。近年来我们党先后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讲教育活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创先争优”教育活动等,保证了党员干部队伍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涌现出了任长霞、郑培民、杨善洲等无数道德模范人物。共产党员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在各个时期的民族脊梁,就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有着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作精神支柱。实践证明,加强共产党员道德修养是我们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

二、社会转型期共产党员道德修养建设面临的冲突和考验

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思想道德受到特定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总体状况的制约和影响。目前我国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必然会引起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情感产生系列变化,也必定会对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产生影响,带来冲突和考验。

(一)社会结构调整引起党员道德修养状况趋向复杂化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引起党员道德建设状况趋向复杂化。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的社会身份发生重大变化。计划经济时代,社会阶层结构简单,由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两阶级一阶层”构成。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多元,这就决定了社会分层复杂化。横向看,社会职业多样,遍布各个行业、各种岗位;纵向看,社会收入、地位差距较大。社会分化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党员社会身份的分化程度。第二,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促使社会各个层面、不同利益的代表在政治上寻求不同的地位和权利,从而在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观念中也有了深刻体现。第三,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促使利益关系和利益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使得广大党员面临着利益选择和利益指向的新考验,同时也使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偏差,极易引起部分党员心态的失衡。

(二)经济全球化对党员道德修养建设带来全方位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迅猛发展的大趋势,深刻地冲击和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对党员思想道德建设的各个层面也有着全方位的冲击。第一,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迅速扩张,功利主义、自由主义道德大行其道,这给我国传统道德带来了冲击。第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化,带来了义利观的变迁。个人的经济动机获得合法化,部分人对待财富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面临挑战,对财富和富裕生活的追求已经为社会所肯定。第三,市场经济强调竞争,人们面临着竞争的压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压力变成了全球性市场竞争的压力。崇尚“零和博弈”成为个别人的基本取向,甚至走向道德虚无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党员思想动摇,失去理想和信念,对当前所从事的事业信心不足,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疑虑。

(三)信息网络化对党员道德修养建设带来深刻影响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革命将对传统社会结构、行为模式与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其对青年一代成长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任何一代人成长时所面对的时代。网上空间具有即时性、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与匿名性,已经或正在成为许多青年人迷恋的生活方式。网络对人的

影响是一柄双面剑,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从积极的方向看,数字化社会彻底改变了“知识=年龄+经验”的传统社会生存模式,青年将借助于数字化工具与载体,以平等、互助、生动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这使他们更加有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也更加用于挑战权威,崇尚独立。从消极的方面看,青年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会增加,其影响不仅限于思想观念而且波及到各个方面。主要问题有:消费心理盛行、由信息泛滥导致的信息焦虑、消极数字化人的出现、大众文化泛滥而高雅文化消褪、色情及消极文化的侵袭等,从而造成青年对信息技术过度依赖、淡漠国家民族观念等众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党要引领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坚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价值理念,更新与时代发展不相符的错误观念,确实面临着相当严峻的考验。

三、深刻把握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切实搞好共产党员道德建设 深刻把握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充分认识党员道德修养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社会转型期的实际出发,切实搞好共产党员道德建设,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弘扬转型期共产党员核心价值理念 面对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道德领域出现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特点,要做好社会转型期共产党员的道德建设,迫切需要我们共产党人确立适合现实发展要求的、能够整合不同价值取向的、内在协调一致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实现道德价值观的正确定位,必须在坚持党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同时,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的价值理念。

按照工人阶级道德观来衡量,凡是有利于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善行;凡是有损于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恶行。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道德体系从纵向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道德,亦即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另一个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虽然现阶段不要求每个人都实践这个道德规范,但在社会的优秀分子——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之中,是应当大力倡导的。

转型期建立科学的道德价值体系,必须旗帜鲜明的提倡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旗帜鲜明的倡导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并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

道德价值。要引导党员干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人格力量为群众当好表率。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增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自觉性,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才会自觉采取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行为,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坚守共产党人的基本价值尺度。

转型期建立科学的道德价值体系,还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做到对党员个人正当利益的认同。当个体把对自身正当利益的追求,融入到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实现之中时,这种对个人正当利益的追求也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从现实生活的实际出发,承认并保护党员干部的正当利益追求,从而避免道德教育的空泛化。

(二)强化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转型期共产党员道德修养觉悟 道德修养是指人们为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加强道德修养,不仅关系到党员干部的个人品行,而且关系到党的整体形象,关乎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危。第一,通过教育学习提高道德修养。认真开展共产党员道德修养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努力学习先进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加强党性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第二,通过自省自律来加强道德修养。道德品质塑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克己”,通过自我约束,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自我约束是实现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在对待一些细节小事上,都能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抵御各种落后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在“生活圈”、“交际圈”、“娱乐圈”中,提高自控能力。第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道德修养的关键,一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道德行为往往会出现问题。

现在有一种议论,认为共产党员也是人,也应该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不错,共产党员也是人,也有普通人所具有的感情和欲望。但是共产党员又不是普通人,他与普通人不同之处在于拥有工人阶级道德的人格魅力。工人阶级道德或社会主义新风尚不是不讲物质利益,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共产党员也应该积极争取个人利益,因为这种个

人利益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一部分。但是,当自己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或他人的利益相冲突时,共产党员应该顾全大局或克己礼让。在这方面,必须明确以下两点:其一,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封建士大夫能做到的,共产党员更应该做到。其二,共产党员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关键时刻不能强调“自己也是人”,因为你是一个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牺牲一切的人。如果能明确这两点,时刻想到这两点,那么,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社会主义道德的其它要求是不难做到的。

(三)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转型期共产党员道德监督约束机制 从道德意识的发展规律来看,完善的道德人格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过程。因此,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价值观,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并加强道德监督和法律制度建设。

第一,完善道德监督制度。道德对人是一种“软”约束,离不开外在的道德监督。一是党内监督,就是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监督。二是群众直接监督。完善现有的各种群众监督渠道和方式,使之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努力探索和拓宽更多的新渠道、新方式。三是新闻媒体监督。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工具,宣扬社会主义道德典型,打击假恶丑。四是组织监督。通过纪检、监察等专门机构的监督,加大监督力度。

第二,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制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执行各种制度的监督检查。

第三,维护法律权威,严格执法。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他指出:“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④。“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解决现实社会中道德困境的途径就是道德立法,只有从源头遏制住某些人的非道德行为的发生,道德才不至于在利益面前无限后退。虽然这些恶性事件,都是无良企业所为。但是这些事件的背后,也折射出我们党和政府,部分共产党员自身道德修养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首先加强共产党员自身道德

修养,才能带动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参考文献】

① 《毛泽东选集》第二版 第二卷

第660页

人民出版社 ②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③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④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年04月18日

第五篇:党支部党课讲稿:共产党员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

党支部党课讲稿:共产党员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

根据机关读书班的安排,今天党支部进行集中交流研讨,先由我讲党课,我党课的题目是《共产党员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也就是说坚守初心靠党性。

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感悟初心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这段表述,最直接、最精炼的指出了我们共产党员的初心是什么,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在未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将被美丽地装饰起来”。这是革命烈士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下的一段话。

现在读起来,我们很多人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方志敏写这篇文章是在1935年2月,他是红十方面军的创始人,时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当时红军长征已经开始了,1935年1月方志敏奉命北上抗日,途中因为叛徒出卖被捕,这是在国民党监狱里写下的。当年8月,方志敏在南昌就义,年仅36岁。这篇2万多字的文章,使用的是国民党提供给他用来写认罪书的纸和笔写成的。这就是当时的环境,这种环境下,能够对未来有这么好的期待,能够看到光明的未来,这种勇气、信心应该说是,让我们感到钦佩。

他在文章中还说:“朋友,想想看,只要你不是一个断了气的人,或者不是一个甘心亡国的懦夫,天天碰到这些恼人的问题,谁能按下你不挺身而起,为积弱的中国奋斗呢?何况我正是一个血性自负的青年!”应该说,这篇被后人称之为爱国主义千古绝唱的烈士遗著,所表达的正是一个共产党人对祖国的赤诚。

读了这段文字后,我们都要想一想、问一问四个问题:

一要问一问,是什么力量,让共产党员在监狱中,望着窗口微微的亮光,回想着被屠杀的同胞,依然执着地相信,这么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将被美丽地装饰起来”。

二要问一问,是什么力量,让原本遇到战争就会东躲西藏、四处逃难的百姓,不顾自己的身家性命,推着手推车赶赴战场,为共产党的军队运送粮食物资?

三要问一问,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只有手摇计算机和算盘的民族,在戈壁滩上跟着共产党奋斗,亲手造出属于自己的原子弹?

四要问一问,中国共产党到底有什么力量,能够通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把一个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的国家,建设成现在这样一个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军事实力迅速增长、科学技术领先世界、人民幸福生活的国家?中国取得的历史成就,我不再重复讲,大家可以重温一下十九大报告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一章。我们从字里行间就能体会到成就感、自豪感、幸福感。

归根到底,这就是初心的力量。真是不服不行,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牛的创业团队。

二、理解初心的重要

我们知道了初心,也领略了初心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因初心而成立,因坚守使命而发展壮大。共产党人坚守初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何在呢?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党员的谆谆教诲,也是全体党员对“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做什么”这一问题的内心自省。因为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快,走得更稳。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不忘初心,才能青春永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实践证明,无论中国共产党人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始终都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作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既不因地位的变化而改弦更张,也不因踏上胜利的坦途而傲慢浮躁,更不因遭遇困难挫折而彷徨动摇。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制胜之要,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品格。

二是不忘初心,才能铭记历史。回望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9年历程,其初心和使命贯穿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领导实现了人民独立和逐步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概要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党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从此才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有了为初心和使命而斗争的主心骨。99年来,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历尽险阻曲折而初心不改,付出巨大牺牲而矢志不渝,才能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是不忘初心,才能继往开来。党的xxx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为中国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展望未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其初心和使命将深入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各个阶段,继续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纵观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了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我们站到了新的历史方位,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初心和使命。只要我们永不背离党的初心和使命,并始终将其融入新时代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不畏艰难困苦、不断攻坚克难、不懈奋斗进取,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一定能如期实现。

三、坚守初心根本要靠党性

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在党内开展了四大主题教育。第一次是2013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次是2014年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三次是2016年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四次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每次的学习教育活动都要写对照检查材料,查找问题,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查出了不少问题,也分析了不少原因,而且次次都差不多。我觉得这些问题,虽然外在表现不一样,但根子还在党性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根子也在党性上。党性是根,其他都是叶。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通过学习思考,认为根本还在于加强党性修养。借此机会,我就加强党性修养问题交流一下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勉。

第一,党性修养是“方向盘”、是“原动力”。学习党史的人都知道,在我党历史上较早认识和强调党性修养的是刘少奇同志。早在延安时期,他就对共产党人的党性作出了界定。《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他专门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著作,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他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所作的公开演讲,曾列为我党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

刘少奇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今天我们理解党性,可以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党性就是一个党固有的本性。党性说起来好像很抽象,实际上很简单。平时,大家说谁像个党员的样子,谁没有党员的样子,甚至还说一点党员味道都没有,实际上就是对某个人党性强弱、党性有无的外在评价。

对党员干部来讲,党性就是“方向盘”,没有坚强的党性,就容易动摇政治立场,迷失政治方向,就不可能坚守初心使命;党性就是“原动力”,没有坚强的党性,事业心责任感就没有力量源泉,工作就没有激情和动力。加强党性修养,是应对政治考验的法宝。党性首先是政治性。加强党性修养,是实现人生梦想的阶梯。现实中我们会看到这个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一开始很小,但过几年、十几年,却是天壤之别。这种差别,固然因素很多,但体现在党员干部身上,实际上就是党性修养的差别。如果不讲党性、不讲原则,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当“两面人”,绝对走不远,终究也会栽跟头。加强党性修养,也是提高能力素质的首要途径。一些人作风不实,能力素质不高。一个简单的材料写不好,一件简单的事情办不好,在机关不会协调,下基层不会指导。有人说这是能力素质问题,实际上是党性修养问题。人的差别在态度。作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党的事业的态度好,就是党性好。实际上有坚强党性的人,能力素质是不会差的。只要有了对工作的负责和担当,基本上就可以说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和提不高的能力。

第二,加强党性修养要始终做到“三不”。“党性修养”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作风修养,纪律修养、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等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始终做到“三不”:

一是理想信念不动摇。理想信念是党性的制高点。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首要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如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压舱石”、是“定盘星”,等等。我们要不断学思践悟。

在中央监察委员会首届委员中十人就有八人为党牺牲,无一人叛变。话剧《王荷波》感人肺腑,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就是理想信念的力量。老英雄张富清初心不改,60多年深藏功名。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也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根本的动摇。对这句话我们千万不能当套话、大话来听。我们看过不少的警示教育片,“案中人”忏悔最多的就是理想信念动摇。不少人声泪俱下地说,自己就是没有理想信念,脑子里想的就是当官发财,就是怎样赚更多的钱。因为丢掉了初心,所以走上了不归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首先必须把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内容。具体讲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要真信,对创新理论要真学,对党规党纪要真守,对“两个维护”要真做。

二是精神状态不懈怠。一个人的党性修养如何,表现在工作上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党性修养强的人,给人的印象是攻坚克难、斗志昂扬;党性修养不强的人,肯定是患得患失、萎靡不振。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状态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党性强弱的试金石。精神状态对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每个党员,都有党分配的工作,工作态度、精神状态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三是严守道德不滑坡。严守道德规范,既是立身做人之要,更是为官从政之基。对领导干部来讲,道德操守绝不是“细节”“小节”问题,它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事业成败,关系个人成长进步。国民党败于共产党,原因固然很多,有人说这是蒋介石的道德败于毛泽东的道德,我觉得很有道理。最近我看了一篇微信文章,说的是蒋介石让陈赓给他当卫队长,享受荣华富贵。但陈赓坚决不干,为什么?就是蒋介石整天听股票信息,经常参加歌舞盛会。陈赓认为,跟这样道德修养不高的人干不会有前途,所以宁可跟共产党吃苦,也不愿跟国民党享福,这就是道德的力量。

所以,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守住道德关。守住了道德关,就守住了纪律关、法律关,也就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经得住诱惑、顶得住围猎。

第三,加强党性修养要长期坚持“三靠”。党性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通过终生锲而不舍地刻苦学习和坚持不懈地努力锤炼才行。有人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地上动物,只有蜗牛,它靠的是不屈不挠的韧劲。加强党性修养,同样需要坚持不懈的韧劲。归纳起来,我认为要坚持“三靠”:

一是靠理论素养来加强。提高理论素养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基石。刘少奇同志也说过,“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我们党对理论武装历来是高度重视的,这次主题教育也提出“理论学习有收获”的首要目标。平时,我看到有些同志在述职报告中,总是说自己“理论学习抓得不紧”,把这当做“光荣”的缺点,年年都是如此。平时与一些干部交流,也听到一些反应,他们觉得自己有“年龄恐慌”、“能力恐慌”,很少讲“学习恐慌”,基本没有人讲“理论素养恐慌”。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不注意学习,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实践证明,凡是思想修养好、党性觉悟高、自律意识强的党员干部,在学习上都是如饥似渴、孜孜不倦的。

二是靠工作实践来锤炼。党性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在履职尽责实践中“干”出来的。加强党性修养,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立说立行。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如何坚守初心使命,认真履职尽责,我认为就是要牢牢把握纪检监察机关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守护党的初心使命中的职责定位,强化政治监督,强化权力制约,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寸不让纠正“四风”。强化监督第一职责、基本职责,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手段,努力实现监督全覆盖、常态化、高质量,用担当诠释对党的忠诚。

三是靠严守纪律来约束。严明的纪律是党性强的必然反映。党性强的人必定是遵规守纪的人。加强党性修养,严守党的纪律,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严守纪律与增强党性相互促进,共生共长。加强党性修养,一定要把严守纪律规矩作为“红线”来把守。在纪律规矩面前,要有敬畏感,要有底线思维。严守纪律规矩,关键是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初。

总之,党员姓党,党性是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龄长不等于党性强,职务高也不等于党性高。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终生的必修课。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始终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坚持以履行党员义务为天职,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做到党龄长一年,党性强一分!

下载加强道德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道德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共产党员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共产党员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我们党非常重视党性锻炼,重视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党......

    我是共产党员范文合集

    我是共产党员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延绵着历史长河,我们伟大的党又向前迈进了一个周年。在这特殊的七月,每当凝视着胸前的党徽,那闪闪的金光,一次次的将我带回到那一天:面对鲜艳的......

    我是共产党员

    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忘记作者:梁南 男领: 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忘记…… 我纯洁。纯洁的岂止是我的衣衫躯体? 还有我的目光,我的思索,我的希冀。女领:没有愚昧的因袭,没有腐腥的痕迹,......

    终身学习是时代要求

    终身学习是时代要求 盘县刘官镇中学 高玉 二零一零十二月三十日 终身学习中,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

    【党课讲稿】共产党员加强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共产党员加强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胡锦涛同志指出,切实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可以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奠定重要基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道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

    市委书记专题党课:牢记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推荐5篇)

    市委书记专题党课:牢记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5篇材料)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姓名:宋羽 学号:110101032 工作单位:石家庄学院 简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

    廉政是领导干部的终身必修课

    廉政是领导干部的终身必修课 廉洁从政,是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盼,也是新时期领导干部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平时读书、工作的思考,对领导干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