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产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与传统美德的继承
共产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与传统美德的继承
加强共产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党性的一个重要课题。重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后深刻体会到,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传统,把继承传统美德与共产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党员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共产党
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影响的国度,传统道德文化的积淀深厚。在这些传统道德文化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具有封建落后保守的一面,但就其基本思想而言,却有着许多超越时空,可以代代相传的精华,构成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精粹。刘少奇在党员修养理论中,比较完整地借鉴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性理论。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他借用了古人“修身养性”作为共产党人自我改造的形式,以“慎独”、“自省”等作为基本概念和范畴,把“党性”与“修养”相结合,实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达到了传统美德与共产党人高尚道德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丰富了毛泽东建党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刘少奇在党员修养理论中加入传统道德文化思想的成份,是基于他对中国国情和党的自身状况的深刻理解。他认识到,在我们党内,传统道德文化对党员的影响很深,而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我们党的理想和道德要求并不相悖,其中有许多有益的成份,可以为我所用。因此,他提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33页)体现了他对传统美德兼收并蓄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刘少奇提出了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这种更易于为中国共产党人接受的世界观改造形式,丰富和完善了党的思想建设的内容。
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刘少奇在引用了“修养”、“慎独”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大量的古代传统道德文化思想论证了共产党员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要求和目标方法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
关于共产党员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刘少奇指出:“一个幼稚的革命者,变成一个成熟的、老练的、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革命规律的革命家,要经过一个很长的革命的锻炼和修养过程,一个长期改造的过程。”(《刘少奇选集》上卷,第99页)他以孔子为例,说明孔子一生都在致力于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他特别引用了孟子关于凡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了一个艰苦的修养锻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并针对这一问题指出:“共产党员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01页)刘少奇还分析了党内存在的放松修养和世界观改造的倾向,指出一些党员把马克思、列宁等看成是天生的神秘人物,认为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高不可攀”,是学习不到的,自己也不可能具有那样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因而放松了自己的修养。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刘少奇以“人皆可以为尧舜”为例,要求党员要做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努力学习他们的思想品质,绝不能自暴自弃,畏葸不前,否则就会成为“政治上的庸人”,不可雕的“朽木”。
在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问题上,刘少奇的传统道德思想最为丰富。他特别强调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进步的、高尚的美德,也就是说,共产党人应具有的共产主义道德应该是涵盖人类一切进步的、高尚的美德,其中也包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主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理想境界和奋斗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革命坚定性和革命气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革命牺牲精神;有如“日月之食”的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大无畏精神;对待同志最能宽大、宽容和“委曲求全”的广阔革命胸怀等。这些都形象地概括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境界,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党人思想道德观的有机结合。
在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方法问题上,刘少奇提出了“慎独”、“自省”等概念。“慎独”出自《礼记·中庸》,是古人修养的基本方法,也是所要达到的最高道德境界。“慎独”原意为,在个人独处时,自己的言行也能谨慎不苟。刘少奇借用了这一概念指出:作为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33页)。
要达到这种修养境界,就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在心理上达到诚恳、坦白、愉快、无私,除了关心党和革命的利益以外,没有个人的得失和私利。在共产党员的修养方法上,刘少奇借鉴了
第二篇:共产党员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共产党员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我们党非常重视党性锻炼,重视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党章也明确规定,党员必须履行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的义务。可以说,共产党员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仅关系自己的个人品行,更重要的是关系党的整体形象。
一、共产党员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所谓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实践中,在自我认识、自我要求的基础上,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勤奋学习和自觉锻炼,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共产党员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既是党的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个人素质提升的必然选择;既是历史的客观要求,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1、共产党员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能力,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而在诸多的个人修养和能力中,思想道德素质至关要。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基础,其他修养和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人们常说的“先做人后做事”、“先修心后修行”就是这个意思。为什么有的人才思敏捷、学识丰富,却很难有所作为,甚至走向历史的反面,成为人们唾弃的对象,关键就在于其思想道德修养没有过关。
2、共产党员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党永葆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我们党之所以能由当初的十几个人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夺取政权,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具有其他党派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既体现在理论上又体现在每个党员的具体实践上。这种实践不是随意的、各行其是的,应在党的理论指导下,自觉而统一地进行。要做到自觉和统一,就需要广大党员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党性观念和组织纪律。如果广大党员思想混乱、信仰不坚,世界观、人生观扭曲,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甚至蜕化变质,最终就会使党丧失先进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一些国家的执政党抛弃马克思主义,从而导致党的变质与解体就是证明。正因为如此,邓小平认为,对党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关键在于党的世界观、党的指导思想,在于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状况。所以,加强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我们党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3、共产党员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应该讲,我们党员队伍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少数党员思想滑坡现象令人担忧。一是理想信念蜕化。少数党员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对党信心不足,不能正确看待改革。二是党员意识淡化。有的不遵守组织纪律,对当前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任意散布不利于安定团结、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有的只顾自己埋头赚钱,对社会公益事业、弱势群体漠不关心,对社会不负责任;有的不赡养老人,对家庭不负责任。三是进取意识弱化。有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学习意识不够,贪吃、贪玩、贪图享乐,经常出入灯红酒绿场所;有的生活作风腐化堕落,参与赌博嫖娼。这些现象的出
现,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既是市场经济消极因素影响的结果,也是各种腐朽文化、落后观念冲击的表现;既与党员管理体制不顺、教育手段落后有关,也与党员自我教育不够有一定联系。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振奋精神,紧跟形势,切实加强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二、共产党员思想道德修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是体现着强烈的阶级性和时代性,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时代的思想要求和道德体系具有不同的内涵。共产党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形象应该具有更高的起点、更高的标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坚定的理想信念。心中有了理想和信念,就如同在心头点亮一盏明灯,就能驱散身边的黑暗,照亮前方的道路。当然这个远大理想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理想,它来源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健康高尚的思想道德素
质的主要标志。当代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应集中体现在“四信”上,即坚信共产主义,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党的正确领导。
2、无私的奉献精神。奉献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应该成为共产党员的自觉追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共产党员应保持一颗平淡之心,时刻牢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少索取、多奉献。做到以奉献为荣。每个共产党员应该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
3、深厚的爱民之心。对人民群众是否怀有深厚的感情,是区别真假共产党人的分水岭。党员应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始终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在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经常深入到群众中了解实情、体察疾苦、汲取智慧、获得力量;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4、健康的生活情趣。生活情趣是一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党员不是“苦行僧”,不是“清教徒”,也非生活在真空中,不能完全超脱于世俗人情。亲戚朋友之间的正常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于党员来说,这都是人之常情。党员面对复杂的世俗人情和多样的业余生活,应该保持清醒头脑,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正确选择个人爱好,培养健康生活情趣,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注意防微杜渐,明辨是非,克己慎行,坚决抵御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决不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世俗人情牵着鼻子走,决不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来换取个人的自私性快娱,决不沉溺于灯红酒绿、流连于声色犬马,广大党员应做严于自律、艰苦奋斗的模范。多把时间用在勤奋学习、补充知识上,用在锤炼党性、提升人生品位上,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自觉保持思想作风的纯洁和精神生活的高尚。
三、共产党员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共产党员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实际上是对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改造,这个过程是长期而艰辛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自省中才能得到加强和提升。
1、要勤学习。首先,应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学这些理论,目的是要保持思想上清醒、立场上坚定。否则,就难于辨别哪些是封建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的腐朽的东西,就不能有效抑制这些腐朽思想的侵袭和影响,也就无法达到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其次,应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果。通过对以“仁爱、孝廉、守信”等为核心的传统道德精华的继承,对以“自觉遵章守法、行为文明礼貌、爱护动物植物、尊重个人权利、提倡公平正义”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优秀道德成果的学习,可以陶冶党员的情操,提升个人的修养。另外,还应见贤思齐,多向革命先辈、先进模范、身边的优秀典型学习,学习他们对名利的态度、对群众的感情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促进自己尽快地从小我走向大我,从狭隘走向宽广。
2、要勇实践。有人说,“实践是成就事业的磨刀石,也是提升修养的练兵场”。提升修养,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不能光凭读书学习,还可积极实践,见诸行动。这里所说的实践主要包括生活实践和工作实践两大方面。广大共产党员应该从自己日常生活开始做起,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在家庭生活中,应努力做到量入为出,勤俭持家,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在人际关系中,应讲道德、讲原则、讲人格、讲正气,谨慎交友,多交好友、诤友。在工作实践上,党员应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此,一方面,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应注意从基础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应以张思德、雷锋等先进人物为榜样,在做平凡事中提升自身修养、展现个人价值。另一方面,应敢挑重担,主动到艰苦的岗位和困难多的地方工作,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实际行动,来打造和培养共产主义的高尚情操。
3、要常自省。党员应经常对照党章、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来剖析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对自己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有优点就保持,有缺点就及时改正,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另外,还要做到“慎独”,即在无人监督、个人独处的情况下,也能够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严格按照道德规范去做,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第三篇: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院:美术学院
班级:09(5)
姓名:庄文越
学号:09173325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练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 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和乐观进取精神。可以说,中华传统美德早已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 该怎样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呢?
一、坚定不移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列宁说: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 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 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 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仅具有找寻民族气节,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意义,而且突出 了要求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所以每当中 华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都起到了救亡图存的战斗号角作用。自1840年鸦片战 争爆发以来,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 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 一强烈的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以上种种爱国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我们当代 大学生要铭记在心,体现在行动上,继承并把它们发扬下去。
二、奋发进取,立志报国 奋发进取,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 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历史上拥有大志者不乏其人。明代戚继光年仅十七就任文职官,当上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他对父亲表示,要做一个“身先士卒,临敌忘身”之士,还写下了“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日后在荡平东南沿海倭寇和防止北方异族的入侵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成为名垂 史册的民族英雄。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 《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
壮志 凌云。
我们大学生应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祖国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把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与为 民造福联系起来。更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 不断地砥砺操行,从而完成大志。
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开拓进取,
中华民族虽也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 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的一批优秀人物跟随时代的潮 流,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惨遭车裂的商鞅,虽牺牲了生命,却使秦国后来 居上,超出东方六国,成为兵革强大,请侯畏惧的天下雄国,为秦始皇“灭诸侯成帝业”的 统一中国大业奠定了基础。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 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 会儒家正统思想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 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 后人推崇和尊敬。
四、勤学好问,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 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 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三上”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学习方法,乃马上,枕上,厕 上,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终于在文学上大有作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古人这些勤学好问的事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我们要从中受到启迪,逐步形成勤学好问 的良好品德。
五、尊敬师长,明礼诚信 尊敬师长,
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连封建帝王也不例外。“西伯善养老”指的是周文王 在施行“仁政”时带头敬长。他上孝父母,下关心穷苦平民,并设立“三老五更”制度来侍 奉老人。共产党人的敬老境界更高一筹。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 老人这是人
人之常情”。朱德自1909年离开家乡后仅见过其母一次,抗战时期,朱老总工 作繁忙,生活艰苦,但仍节省下一部分钱寄给母亲。母亲去世了,朱老总非常悲痛地说: “我 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一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快乐的生活”。朱德把热爱母亲,热爱人民,热爱党紧紧联系 在一起。今天敬长传统美德不仅不能丢,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就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是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 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是内在优秀品质的
外化。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 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 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大邦”之称的 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所以,明礼诚信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 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 中起来,完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尊敬师长、明礼诚信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最后,让我们时刻牢记江泽民同志在《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中的题词“传承中华美 德,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继承这些传统美德,并用自己的实际行 动把它发扬光大。
第四篇:继承中华传统美德
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唯写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这天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同学们,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就是这层意思:尊敬、爱护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时也要象对待自家人那样去尊敬、爱护别的老人和小孩。
让敬老、尊老之风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个座,遇到老人过马路主动搀扶老人,多去看望老人、陪陪老人,对老人多些文明礼貌,多些宽容体贴等等.让我们的老人感受到温暖、幸福,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和谐,充满爱!
第五篇:弘扬经典,继承传统美德
弘扬经典,继承传统美德
罗丰 王周富
[摘要] 德育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要开拓创新,多途径的探索加强德育工作的新途径。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增强青少年德育意识、养成青少年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我国民族传统美德包含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慎独为最高追求的个人修养,以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为代表的处世品格等多方面内容。教育者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重视家庭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培养青少年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关键词] 传统美德 德育 研究
德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战略任务,在学生整体素质中位于首要地位,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德育是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受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学生滋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以为外国的东西都是好的,相反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中国的优秀传统美德不了解不欣赏不学习,久而久之,丧失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影响了爱国主义热情。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在中小学生中大力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德育工作研究,对青少年进行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帮助他们了解我们的优秀历史和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提高青少年的德育水平。
一、挖掘民族传统美德中的教育因素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几千年来,沉淀下无数值得继承与发扬的优良传统。归纳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长期的和平与战乱下,形成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因为他们认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为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这样的精神理想和崇高志向,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这种精神,在国难当头,在危机面前,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1998 年抗洪前线、2008 年汶川抗震救灾等大事件面前,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行动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些事件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例子。2.以慎独为最高追求的个人修养。
中国人历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个人修养与人生追求的几个阶段。讲究诚实笃信、不尚空谈、勤俭节约、三省吾身、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注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畏艰难的开拓精神;追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对于青少年,要培养他们勤奋好学的精神,“悬梁刺股”“凿壁偷光”“负薪挂角”“囊萤映雪” 都是激励他们的美谈佳话。中国人历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宽以待人,严以律已”,改过迁善、见贤思齐,这种民族传统对于改善当代青少年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3.以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为代表的处世品格。
中国人很讲究处世之道,也就是做人之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老人爱护弱小,显示着一个文明国度的人文内涵。在当今金钱利益至上的社会现实下,若能做到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敬”,让青少年了解并践行为子之道、为兄为弟之道、以及成人之后的为父之道,对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具有深远的影响。助人为乐精神发展到现代,成为雷锋精神,值得每个青少年学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见义勇为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受到打击,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伤心案例严重伤害了社会的神经,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要加入见义勇为与保护自己权益两者平衡的内容。
二、多种途径加强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通过学校教育的自身特点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带动启发家庭教育的进步,引起社会相关人士的注意。
第一,学校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民族传统美德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殊效果。语文课上,可以通过优美的文字、诗性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对学生进行一些道理的阐述; 历史课上,民族英雄事迹的讲述本身就是在进行一种爱国主义及美好品德的宣扬„„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专题的力量,以传统节日、一种精神为中心进行教学组织,可以更好的发挥教育合力,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第二,以学校活动为载体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始终要以文化教育活动和社会具体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开展学生组织、共青团、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主题教育、科技普及、小发明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解放并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整体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准,增强学生体质水平,寓教育于娱乐,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发扬传统美德精神。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在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坚持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要精心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以集体为单位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唱红歌比赛、背诵《三字经》、背诵《弟子规》比赛;乒乓球竞技比赛;师生书法比赛;作文比赛;元旦文艺汇演;仲秋、元宵节日知识大比拼;组织观看爱国主义优秀电影;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读好书、唱红歌写感想活动。
第三,通过校园文化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在耳染目睹中会在学生潜意识里形成正确的意识。通过名人名言、墙体标语、墙体漫画故事、校园雕塑、校园广播台、自办板报、宣传橱窗等宣讲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使学生明辨生活中的是非,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行为的影响,学习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和扶危济困、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互相尊重、谦让有礼、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品格,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保护自然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低碳意识。
2.重视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特殊作用特殊影响是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青少年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给子女带来或好或坏的影响。但当前的家庭教育现状却令人担忧。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大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在家被视为“小皇帝”“小公主”,受过苦的家长们唯恐苦了孩子,对孩子娇生惯养,吃的、穿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别说勤劳节俭,就连本该自理的事,也都由家长包了下来。生活上的过分关心过度溺爱,使孩子想要啥就要啥说一不二,目中无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孝顺,不懂得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体现的越来越少。所以,家长也要注意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吃苦耐劳教育、感恩教育、就餐礼仪教育、文明谦让教育、孝敬父母爱护兄弟教育等。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宣传家庭教育理念来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更新他们的家庭教育理念。
3.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教育的外因,都必须通过学生的消化吸收内化为学生自觉的内心意识外化为行动。所以在德育工作中,更要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在教育活动中,获得自我教育自我修正的能力,最终可实现德育的自我进行。可以通过举办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活动,让学生审视自我,寻找与传统美德优秀精神的差距,定出人生目标,树立精神榜样。可以通过学生自主专题班级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自自己组织传统美德故事,自己搜集相关材料,自己组织宣讲,自己做好记录,加深印象强化效果。可以以手抄报、自主板报、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主评定等多种方式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入学生思想,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