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交运发〔2011〕4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为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建立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负责有为、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的道路运输管理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道路运输管理队伍是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的主体,是推动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深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在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行业安全稳定、服务人民群众出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深入实施,对道路运输管理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切实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和性质,提高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升队伍素质和形象,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
(二)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创新道路运输领域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职能转变、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政事分开、深化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的客观要求。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务求实效。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的,以转变工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优化队伍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线,深化改革,完善体制,理顺机制,全面提升道路运输管理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立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统一规范、监管有力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
(四)基本原则。坚持政事分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精神,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行政职能,明确机构性质,仍承担生产经营性职能的应当予以剥离,逐步将承担的公益服务性职能移交事业单位;坚持政府主导,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争取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努力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符合本地实际、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新格局;坚持权责一致,按照精简效能的要求,逐步理顺管理体制,规范机构设置,明晰工作权责,合理确定人员编制,优化人员结构,推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职能、名称和级别的相对统一,实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机构职责、队伍能力相适应;坚持统筹兼顾,从体制机制、管理方式以及队伍组织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业务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等多个方面着手,加快形成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队伍建设与道路运输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五)明确机构职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承担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站场运营、汽车出入境运输、机动车维修与综合性能检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地铁和轨道交通运营、出租汽车、汽车租赁、物流市场有关管理、车辆超限运输源头治理等行政管理职责。根据国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工作职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是承担行政职能的管理机构。
(六)规范机构设置。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国务院关于“相同或者相近职能交由同一个部门承担”的要求,同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原则上只设一个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整合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管理机构和运政执法机构,实行道路运输管理统一政令、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的行政管理目标,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省、市、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名称原则为“XX道路运输管理局(处)”。承担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职责的机构应当作为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名称为“XX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局”,经批准对外称“中华人民共和国XX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行政级别,应当根据依法承担的行政职能,参照行业类似的其他机构,科学合理确定。
(七)规范人事管理。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协调,坚持职责、任务与编制相适应的原则,按照“统一定编、严格控编”的要求,统筹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区域范围、道路运输市场规模、公众出行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机构设置标准,实行编制的动态管理,控制人员总量。
(八)完善用人机制。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应当体现专业化、正规化、数字化、现代化的要求,新录用工作人员要按照国家或者省(区、市)的有关规定,实行凡进必考,公开录用。新录用人员原则应当为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道路运输相关专业比例应当达到70%以上。加强人员日常管理,实行竞争上岗,定期轮岗。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健全人员退出机制。鼓励和提倡上下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互派干部交流挂职或任职,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之间可开展干部交流挂职。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市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干部异地交流任职。
四、提升队伍素质和形象
(九)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理论武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强化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和法纪意识,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队伍,筑牢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政治基础。
(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效能,不断改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领导水平和行政能力。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建立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问责制度、引咎辞职制度和责令辞职制度。
(十一)加强队伍教育培训。制定人员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道路运输管理人员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定期轮训等制度,建立基地,拓宽渠道,创新机制,改进方法,加强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道路运输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原则上每3年要对道路运输管理干部轮训一次。交通运输部适时组织对省(区、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领导干部进行培训,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每年要组织对市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领导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进行培训。
(十二)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勤政为民、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勇于奉献的工作作风,情系民生、服务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力戒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和铺张浪费。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首问(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努力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十三)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健全具有行业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廉政教育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规定、程序和结果要及时公开。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十四)推进正规化建设。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的基础管理和内部管理,推进业务程序化、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加强信息化建设和队伍装备建设,按照规定统一执法形象,提高道路运输管理现代化水平。
(十五)推进依法治运。加快完善道路运输法规体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制度,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严格执法程序,统一执法尺度,规范执法行为。建立
健全执法监督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和行政复议制度,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加强执法评议考核工作,自觉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社会公众和舆论的监督。继续推进跨地区执法联动和运政、路政联合执法,探索建立跨区域执法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队伍联动互动、协同协作的依法监管能力。(十六)加强行业文明与文化建设。大力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文明职工标兵等创建活动,培育、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正气,营造团结和谐、昂扬向上的氛围。加强道路运输行业文化建设,培育体现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文化体系,丰富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五、完善和落实保障措施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加强与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的协调,研究解决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十八)强化规划指导。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编制本地区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规划,明确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工作重点、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的指导和监督,确保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健康发展。
(十九)加强经费保障。根据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的财政预算体制,道路运输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保证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经费。要加强监督检查,规范经费使用管理,严禁道路运输管理经费挪作他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履行政府赋予的其他管理职能和工作任务所需经费,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结合本地区实际,依据本指导意见精神,制定实施意见和具体措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稳步实施,加强督导,扎实推进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第二篇:道路运输管理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任务是:认真执行国家有关道路运输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建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保证安全生产必要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强化企业安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安全、及时、经济、方便、舒适的运输服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责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自觉接受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目标及阶段性安全控制指标,量化分解,落实到人,并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实行阶段性定量控制和考核。
强化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和评比竞赛活动,推广交流先进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经验。
加强源头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综合运用自检、普检、抽检、互检等多种方式,及进排查各类安全事故隐患。
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分析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安排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意见。落实安全经费。企业应按上年营运收入的0.5%-1%作为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保证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工作等安全投入资金的稳定来源。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推广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车辆行驶记录仪和车站安全门检检测系统等安全管理设备,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技术水平。
抓好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和驾驶员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档案。
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做好事故处理工作,制定落实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对所有安全管理和从业人员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因玩忽职守、违反规章制度而造成事故的,根据事故性质、责任大小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触犯刑律者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定期开展以安全生产活动是否符合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内部审核,定期评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道路运输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必须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并直接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其工作职责是: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培训,带头遵纪守法,模范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自觉接受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
当好企业安全生产总指挥的角色,组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为组长、分管安全领导为副组长的企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主持制定各分管领导的工作职责,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权利和义务,及时听取分管领导的汇报,定期考核,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机构,选拔业务素质高、思想作风好、责任性强的人员担任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并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企业安全管理所需的装备、场地和经费落实到位。
认真审定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车辆安全技术管理、驾驶员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检查、事故管理、机具设备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奖惩等一整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真审定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参与和主持召开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提出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和总体规划,研究解决企业安全生产上的重大问题,定期检查企业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有关重大措施的落实情况。
督促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抓好企业干部职工的安全培训,努力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积极推行注册安全主任制度,按规定聘用注册安全主任,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认真听取注册安全主任的工作汇报,研究其提出的安全生产建议,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落实整改。
经常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安全生产,督促基层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坚持定期做好企业范围内的安全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时整改。遇有重特大安全事故时,应亲临第一线指挥,并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加强事故管理,对各类事故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发生事故按规定时间及程序报告有关部门,并对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负责;对事故责任者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接到运管部门发出的《安全事故隐患督查通知书》后,必须在限期内妥善解决。
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分管领导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企业分管安全领导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直接指挥员,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主要领导责任,接受企业法定代表人的领导,向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其工作职责是: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自觉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带头学好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主持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向法定代表人汇报,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做好同级领导及注册安全主任的沟通、配合工作。
为主设计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及其配备和各级运作模式,主持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充实业务素质高、作风好、责任性强的安全管理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主持制定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的工作规范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工作目标。
为主起草或拟定企业一整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主持制定符合本企业生产实际的重特大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组织、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全面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开展各项安全活动。
主持或参加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听取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及时总结和部署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定期逐条对照《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标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作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估,并按《企业安全管理检查考核工作规范》实施检查和考核,发现和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定期向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和有关部门汇报企业安全生产情况,提出主要议题和工作打算。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有组织地对安全管理人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经常深入基层和生产现场,检查、指导安全工作,督促基层加强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消防训练,定期做好生产安全和消防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时迅速整改。
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要及时赶赴现场,协助或指导事故善后工作;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与处理,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办事。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要及时向法定代表人汇报,并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报告有关部门,对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负责。对事故责任者要严肃处理,超过职责范围的处理要提交法定代表人或有关会议研究处理。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落实上级、运管部门和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标准和办法。
对企业安全生产实行统一监管,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加强对基层各级安全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检查,及时协调,定期考评。
建立健全一套具有监督、反馈、制约、激励等诸多功能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制定并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订不低于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方案,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落实重特大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定期组织召开本级范围内的安全例会,随时掌握各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动态,督促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出现问题及时协调和解决,超越职权范围的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组织企业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活动,组织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教训,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向企业领导人推荐表彰的安全先进单位及安全先进个人和提出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负责组织对各基层单位车辆机械、动力、设备的安全性能、维护及安全操作管理及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根据有关规定,随时抽查企业车辆的安全运行情况,并充分运用GPS卫星定位系统、汽车行驶记录仪等高科技管理手段,对车辆实施监控和动态管理,及时纠正违章行为。
负责对驾驶员的资格、资历审查,并建立相应的驾驶员安全公里(年资)等台帐。负责行车事故的调查、统计和上报工作,办理车辆的各项保险、索赔手续。对各类事故执行“四不放过”原则,按事故处理权限对事故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作出处理决定。
负责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台帐妥善保管各项原始记录和资料档案,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资料。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管理职责
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原则上按每25辆营运车不少于1人配备,少于10辆营运车的企业设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
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部门下达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认真执行企业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组织安全学习活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行车安全竞赛等活动。
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督促检查营运车辆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保障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落实。对危及安全生产的行为有制止和向上级反映的权力。
负责本单位安全事故的处理、统计和上级。
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行车管理,协助做好驾驶员的审验、评比工作。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进行综合管理。交通部《关于加强公路运输企业安全工作的意见》([1988]交公路字289号),对如何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作了规范性的指导意见。
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保证安全教育时间,尤其对驾驶人员每星期至少安排2小时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国家关于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职业道德规范、交通规则、安全基本常识、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行车经验、安全评比条件、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等。
安全教育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过安全日、开安全例会、出车前进行安全嘱咐,以及图片展览、智力竞赛、观看录像、办安全专栏、开展安全对话、举办安全常识讲座等。
安全教育要注意联系实际,并与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宣传好人好事结合起来;针对综合交通状况,与如何加强安全工作的讨论结合起来;针对职工的工作特点,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强化职工安全意识,避免空洞说教。
曾经发生重大事故的单位,要结合事故后果、原因及责任分析,反复进行教育,使职工痛定思痛,居安思危,吸取血的教训,警钟长鸣,常备不懈,时刻不忘安全工作。
做好安全教育记录,对参加教育活动缺席较多的人员,要组织补课。
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实行安全责任制,明确安全责任。运输企业的经理对安全工作要负第一位责任,分管安全工作的副经理要负重要责任,其他领导也要负综合治理的责任。
对安全工作要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党、政、工、团都要把安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分工合作,齐抓共管。
分管安全工作的企业领导每月不得少于两次深入生产现场、车队、车站,督促检查安全工作。
充实安全科室人员,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
对违犯劳动纪律、不遵守操作规程的人员要及时批评,纠正其错误。情节严重者,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对已发生的事故,不论大小,均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明情况,严肃处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指出改进措施。属运输企业责任事故者,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加强基础工作和对安全业绩的考核工作,要使安全质量具有否决权,把安全情况列为评比、升级的重要条件。对事故多的单位,要组织人员进行整顿。
加强安全工作的全面管理,使安全工作逐步科学化。
第三篇:关于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综合性指导意见
关于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综合性指导意见
各市(州、矿区)运管局(处)、兰州城运处、兰州新区运管处:
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服务性产业,大力发展道路运输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活跃商品流通,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扩大社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以来,我省道路运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运输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运输结构得到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日益增强。但当前道路运输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传统道路客运业面临高铁、私家车等竞争冲击,客流发生断崖式下滑、富裕运力不断增加;货运业降本增效效果不够明显,现代物流集约化水平低、缺乏物流领军企业、农村物流推进困难;道路运输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分析应用及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区域结构不合理、不充分问题长期存在;行业安全维稳、应急保障、作风转变等工作能力有待持续强化提升。为缓解综合运输发展竞争压力,提升行业管理能力,促进道路运输行业稳定和谐、健康有序发展,现提出如下综合性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影响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制约,以改革体制机制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升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运输效率,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我省道路运输服务业的运输供给能力、安全监管能力、农村道路运输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为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提供有力的运输保障。
(二)总体目标
按照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促进客运行业转型升级,打破“等客上门”的传统经营模式,构建以客运站综合体为中心的站商融合盈利模式,结合我省的经济发展,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和前后关联产业的资源整合,深化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客运”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道路客运服务;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激发市场活力,优化物流资源配置,促进物流业跨界融合,建立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智慧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做好运输应急保障、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履职尽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构建多层次和普遍服务的城乡一体化道路运输网络,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形成,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结构合理、安全高效、节能减排、科技先导、市场规范、诚信优质和路站运协调发展的总目标。
二、主要发展思路
(一)从粗放到精细,利用行业优势,逐步实现客运转型升级。
1、城际公交,实现在新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在综合交通体系中,每一种运输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道路客运具有需求响应快、便捷灵活等特点,在200km以内的运距范围内有民航、高铁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时,在我国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城市骨架不断拓展扩大,但受到地形和地区经济发展等因素的限制,道路客运仍然是公铁对接、城际连接和城乡衔接的主要运输方式。因此,大力发展城际公交、以低票价、大容量、高密度的运行方式为城镇居民提供出行服务将成为道路客运行业在新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实现功能定位的主要方向。
2、站商融合,挖掘流量经济所蕴藏的边际效益。随着客运班线从定线到定制,运输距离从中长途到中短途的发展,客运站场旅客的停留时间相对缩短,站场的集散功能得到提升,客运站周边人流、车流聚集,为站场带来潜在的商业价值。要让这种“内生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则应该从站场建设的设计环节就植入站商融合的理念。在客运站的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旅客的流动性、客运站的中转和集散特点、客运车辆行李厢的搭载功能等合理在建筑物内设置商业区域,引进便利店、熟食快餐店、快递服务、旅游服务、汽车展厅以及快捷酒店等业态,深入挖掘旅客流量的潜在价值,提升客运站场自身的盈利能力。
3、运游结合,延伸道路客运产业链条。道路客运以其速度快、灵活性强、受地形限制小等优势,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服务,在一定区域内(特别是景点周围)可快捷送达旅客,为游客出行节约时间,是旅游出行的最佳选择。道路客运企业发展旅游业可以借助自身的客运网络为旅客提供快捷的出行服务,从而提高客运主业的资源利用率。
4、智慧交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促进传统行业品质升级。一方面,道路客运企业间要借助“互联网+”破除传统经营模式下的区域间信息交互壁垒,以畅通的信息链实现不同城市间的信息共享和供需匹配;同时,道路客运企业要从服务全链条的各个环节强化互联网思维,在现阶段已经实现的掌上购票、扫码上车等技术性手段应用的基础上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市场细分等一系列现代服务业的管理模式。
(二)物流业降本增效取得明显成效,建立支撑国民经济高效运行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1、调整完善相关管理政策。落实“互联网+”行动要求,完善物流业相关管理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创新。支持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无车承运人发展。研究完善交通运输业个体纳税人异地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
2、健全有效衔接的物流标准体系。综合梳理各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加强不同领域、国内与国际标准间的协调衔接。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加快制修订冷链物流、绿色物流等方面标准。培育发展物流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促进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协同发展,构建体系完备、高效协调的新型物流标准体系。加强各类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
3、健全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立农村物流大企业联盟,推动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和邮政企业、供销合作社等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县级仓储配送中心、农村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4、鼓励信息平台创新发展。发挥物流信息平台在优化整合物流资源、促进信息互联互通、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中的重要作用,扶持运输配载、跟踪追溯、库存监控等各类专业化、特色化的物流信息平台创新发展,提供追踪溯源、数据分析、担保结算、融资保险、信用评价等增值服务。推动物流信息平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系统对接,增强协同运作能力。
(三)多举措推进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道路运输服务水平。
1、为汽车站及重点危险货物运输企业配备安保安检监控设施。客运安全防范重在源头,汽车客运站为人流密集区和集散区,危险品查堵工作更是道路运输行业源头管理的关键环节。应按照相关规范标准为客运站配备安检安保设备,并根据实际需求,为重点危险货物运输企业配备安保及监控设备,进一步提升客运站和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
2、建设新能源公交车充电设施。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全面进入我省道路客运市场,城乡公交客运中对新能源电动车需求量不断增加,客运站配置充电设施势在必行。在已有新能源车辆运营,确有充电桩建设需求的地区客运站或公交站建设充电设施。
3、加强全省基层运政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及装备配置。目前,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基础设施薄弱,执法装备缺乏,运输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受到极大影响。逐步实现全省道路运输执法基础工作统一规范、道路运输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道路运输执法场所明显改善、道路运输执法人员必要装备保障到位的基层运政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四)坚持齐抓共管,维护安全稳定。
一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断完善失职追责等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营造共建共防的局面。二是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打非治违”专项工作,重点开展“两客一危”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落实各项防范及治理措施,巩固扩大工作成效。三是进一步充实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宣传教育与应急演练,并做好备案工作。四是加强反恐维稳工作。明确防范重点,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应急演练,确保行业安全稳定,密切关注信访动向,提前化解隐患矛盾。
(五)坚持从严治党,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要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省政府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判断与部署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廉政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持续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贯彻转变工作作风十条规定(十不准),坚持不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执行,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三是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以省内外腐败案件为警示,健全惩防体系,突出抓好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监督,重点加强执法与审批部门的监督,严肃查处各种违纪案件。四是继续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树立廉洁向上的行业形象。
三、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州道路运输部门要充分认识道路运输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落实改革举措。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深化改革推进道路运输发展有关的实施细则,并及时研究改革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道路运输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加大政策支持。各市州道路运输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加大对道路运输资源整合、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维护、安全设施投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三)强化舆论引导。各市州道路运输部门要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加强政策解读,大力宣传道路运输行业改革措施。加强社会沟通,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确保改革推进过程中行业稳定。
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局
2018年7月6日
第四篇:先进队伍建设指导意见
****2011年先进队伍建设指导意见(讨论稿)
****成立后,向社会用户推出了一系列“爱民、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新举措,****为打造和提升****品牌、形象更是对全体****员工提出了“用心服务、优质服务、满意服务”的新要求。服务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投递的立身之本。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服务工作,在狠抓基础管理、落实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培育、宣传和弘扬投递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并积极探索品牌建设的新模式、新方法,在全局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一局一品”创建活动,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表率作用,通过培育先进服务团队,创建优质服务品牌,有效推动品牌建设的深化与推广,不断促进投递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从而带动经营发展上新台阶。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我们要充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制定战略,落实执行,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立足服务,品牌制胜,和谐共进”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打造一支思想道德好、全局观念强、业务技能精、服务质量优、综合素质高的员工队伍,在全局范围内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为加快****现代化建设,满足社会用户需求,并为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同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为此,对2011年先进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先进队伍建设的内容
长期以来,****坚持求真务实、把握本质,把典型激励作为推广先进服务方法、强化优质服务意识、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的有效载体,坚持突出先进典型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积极选树、培育、宣传和弘扬投递队伍中的先进典型,营造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先后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模范投递员***、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上海市用户满意服务明星***、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 1
****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等一大批具有先进性、鲜明性、时代性的****投递服务先进典型。这些在全国、全市、****系统内广获赞誉的投递服务先进典型,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在用户中树立了****投递服务的良好形象。以下是目前****现有的“一局一品”品牌服务、经营团队一览表:
以上品牌团队,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服务理念和经营特色,在广大职工中形成了一定的声势,起到了相当大的先进表率作用,并且,通过“一局一品”的主题创建活动,培育出了不少先进个人和集体,形成“一局、一品、一亮点,对内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对外树立投递队伍形象”的良好局面。
二、先进队伍建设的目标: 1.上海市劳模或部级劳模1人; 2.上海市劳模先进集体1个;
3.上海市级单项先进集体1个、个人1人; 4.****先进集体2个; 5.****先进个人3人; 6.****优秀营销员2人;
7.****优质服务示范窗口3个、巾帼示范岗2个; 8.****先进经营服务团队3个、个人5人; 9.****优秀经营服务团队5个、个人10人; 10.****优质服务投递员20人;
三、先进队伍建设的具体工作和措施
(一)领导重视,加强组织管理。抓好先进队伍建设管理的关键是各单位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各级领导班子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培养先进队伍事关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头号工程”战略的重要内容,从而各级领导应牢固树立高度的责任感 2
和使命感。一是组织健全,完善管理。区局建立先进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为组长,***为副组长,组员由工会、团委和各部门经理以及相关人员组成,具体工作由工会牵头。二是责任明确,落实到位。各****领导干部是发现和培育优秀员工的责任人,工会主席是先进日常培养管理工作的责任人。各****领导要身先士卒,率先起到领头人的作用,自身要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培养先进的能力,认真履行职责,并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和领导能力来感召员工创先争优。三是加强领导,全力支撑。各****要切实将加强先进队伍建设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定期研讨分析,善于发现可造之材,善于引导其成才,及时给予培养对象指导和帮助,全方位地去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要以实战实绩作为考量先进的基本标准,要充分利用局务公开栏,学习园地等载体,宣传先进事迹,做到评选出的先进有明显实绩、有典型事迹、有示范作用、有品牌效应。在各类先进评比上报或公布前,实行公示,做到评选出的先进有公信力,有群众基础,保证加强先进队伍建设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地的开展。
(二)制定培养计划,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抓好先进队伍建设工作。各****要研究制定先进队伍建设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一是要有明确的培养对象,****领导班子要认真排摸、综合考评,通过充分分析队伍现状,遴选出先进培养对象。二是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根据各****不同的地域特点,不同的服务对象、服务需求、局情局貌,因人而异地设计个性化具有针对性、成长性的培养目标。三是要有具体培养措施,包括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制度、联系制度和建立长效的教育培训、轮岗锻炼、日常管理和检查考评机制。同时,要做好先进培养的过程管理,合理分解节点目标,对过程完成的阶段目标进行科学分析研讨,阶梯式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并且规范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激励更多先进脱颖而出,为不断涌现先进劳模奠定基础,为不断壮大先进队伍打下基石。
(三)运用有效载体,激发“争先”热情。一是给培养对象创造合适 的发展环境。我们要遵循先进典型成长和发展的规律,要坚持“不但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的原则,对于发掘出的“亮点”和典型的“雏形”,要给予他们发挥自己长处的空间,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在对培养对象进行先进思想理念教育引导的同时,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继续开展学习***,****和****、***等的先进事迹,充分运用“争当服务满意之星”、“争当营销能人”、“争创先进服务团队”和“工会技能竞赛能手”等活动载体,充分发扬上海****的企业精神、****号召的“劳模十强”精神,营造“人人争当先进劳模,个个争取立功受奖”的企业文化氛围,造就一批****、******式的先进典型。继续发挥在“一局一品”主题活动中突显出的优秀经营服务团队的品牌效应,运用好各种有效载体,不断培养出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形成科学、合理的“老典型不倒,新典型辈出”的梯次成长态势。
(四)形成交流、推广、总结、提高的长效培育机制。一是,先进典型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对先进典型和典型人选的培养、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围绕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和专项活动、任务,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评比活动,增强先进典型荣誉感,引导职工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在发掘培养先进典型的工作中,要防止出现“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问题,要坚持目标明确、长期教育、连续培养、严格要求,增强先进典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二是,定期分析先进队伍现状,发掘身边典型事例、归纳先进思想,总结工作经验和提炼工作方法,并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推广,召开先进劳模表彰大会,大力弘扬,大造声势,激发干部职工的荣誉感,使落后的人不甘落后,先进的人追求卓越。同时,要结合****和区局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培养形式和内容,不断培养和推出“新“先进、“新”品牌,形成先进与先进之间的差异性,品牌于品牌之间的互补性,相互借鉴,取精去粕,互相促进的局面。通过形成交流、推广、总结、提高的长效培育机制,使个体的先进行为成为群体的先进行为,不断扩大先进队伍,发挥整体效应,充分展示上海****的良好形象。
(五)结合实际,以企业发展为中心,全力打造一支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先进队伍。一是,紧密结合上海****发展形势;紧密结合文明行业创建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发展需求,把培养先进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全过程,做到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保持企业活力。在选择培养对象时,不能求全责备,要从特需服务型、攻坚克难型、经营发展型、综合提升型等多渠道、多方位的培养,不断扩大培养先进的覆盖面,使得人人有争当先进的机会,人人有学习先进的榜样。二是,对明确的先进培养对象,要从严要求,定期开展谈心交流活动,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要求,共同提高。要细化量化激励奖惩措施,有机地,正向地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将个人职业规划和企业发展相结合,增强先进典型的自我价值实现欲望,最终把培养先进的立足点扎根在全员素质提高上。
2011年,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关于上海****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全面冲刺市文明行业考评工作的文件精神,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果,增强全体员工“比、学、赶、帮、超”的意识和能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培养更多先进,树立更多的典型,产生更多的经验,取得更多的成效,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贯彻落实****的各项任务和要求,以深化品牌建设等实际行动,为实现上海****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打好基础、贡献力量。
第五篇:促进道路运输行业集约发展的指导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行业集约发展的指导意见
交运发〔2014〕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单位,部管有关社团: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1〕63号)等关于培育扶持龙头骨干企业、促进道路运输行业集约发展的工作部署,加快转变道路运输发展方式,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保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把发展龙头骨干企业作为促进道路运输行业集约发展的重要抓手
龙头骨干道路运输企业(以下简称龙头骨干企业)是在道路运输行业相关领域具有较大经营规模、较强竞争力、代表行业先进水平、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经营企业,是行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运输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市场集中度低,经营主体“小、散、弱”,致使运输资源难以集约配置,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发展缓慢、技术应用水平偏低、服务质量不高。加快形成并壮大一批在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的龙头骨干企业,使其成为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和技术创新的先行者,成为诚信经营、规范竞争和安全、节能、环保的示范者,充分发挥其在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中的排头兵和应急运输保障中的主力军作用,能有效推进道路运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促进道路运输发展的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要培育扶持骨干企业、促进行业集约发展,切实改变运输企业“小、散、弱”局面,带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鼓励发展龙头骨干企业、促进行业集约发展,是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战略部署、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实际行动,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迫切需要。
二、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鼓励发展龙头骨干企业、促进行业集约发展放在加快运输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突出位置,按照尊重市场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原则,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快形成一批以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品牌化等为特点的龙头骨干企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营造良好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通过提高龙头骨干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夯实现代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运输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市场主
体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在自我发展中提高综合竞争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健全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形成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和行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环境。
——扶优扶强与引领带动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鼓励、引导道路运输业中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注重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对道路运输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引领作用,带动全行业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基于运输行业门类多、企业类别复杂的特点,以道路客运、现代物流、运输站场经营等为重点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进维修、驾培等子行业经营企业做大做强,并积极向其他领域延伸。
——因地制宜与分类引导相结合。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条件,因地制宜探索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路径。结合道路运输不同子行业和不同类别企业的特点,分业施策,分类引导,探索企业多种做大做强模式。
(三)主要目标。
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在发展龙头骨干企业、促进道路运输行业集约发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龙头骨干企业,运输市场经营主体结构明显改善,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促进运输业组织化程度、集约化水平明显提升,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差异化发展的市场格局逐步形成。
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四)完善法规体系。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全面清理修改阻碍企业做大做强、网络化发展的有关法规规章,修订和废止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运输经营者等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制度和规定,打破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健全相关法规规章,完善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适应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形势,对新设立道路运输企业,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运营条件。推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汽车租赁、物流管理等领域的立法,建设法治化市场环境。改善大型物件运输市场环境,加快完善零担快运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
(五)健全考核机制。健全涵盖各从业主体的市场诚信制度,完善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企业等级管理等制度,全面落实运输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行业诚信与安全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公开,将考核结果与运输资源配置以及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挂钩。
(六)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涉企收费行为投诉的查处力度,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违规设立风险抵押金政策等,切实消除隐性壁垒和减轻企业负担。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垄断货源、欺行霸市以及超限
超载、超员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合法经营,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信息记录管理,落实“黑名单”信息库制度,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加强对连锁、联盟等企业联合体的监管,杜绝挂靠经营。
四、鼓励发展龙头骨干企业
(七)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完善客运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对诚信好、服务优、重安全的企业,在新增线路经营权、车辆更新、增加经营范围、设立分支机构等方面,给予支持。优先推荐龙头骨干企业申报交通运输行业开展的接驳运输、甩挂运输、节能减排、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综合客运枢纽等试点示范项目。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在设施配套、管理完善的公路服务区设立接驳点,开展接驳运输等业务。
(八)落实优惠政策。研究适应“营改增”试点政策的相关措施,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网络化经营。切实落实针对国际标准集装箱车辆、大吨位货车、甩挂运输推荐车型车辆的通行费优惠政策。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省内定期定线运行的客运班线车辆通行费可实行月票或年票制,实行大客户优惠。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协调发改、公安、国土、财税、金融、保险等部门,落实国家对道路运输业的支持政策。对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国家及省市级站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保障建设用地。协调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完善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制度。
(九)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适度加大龙头骨干企业经营自主权,激发企业市场活力,对符合条件的客运线路,在满足安全指标要求和最少运营班次的前提下,允许其根据客源情况自主调配运力投放和运营班次。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允许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按照规定程序适时调整运价。创新政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调整运力结构,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全面推广应用标准化推荐车型,积极探索网络型、联盟型、多式联运型甩挂运输组织模式,适时率先开展双挂汽车列车运行试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客车小件快运、汽车租赁、城市共同配送、城市通勤车运输等交通运输相关新兴服务业态。
(十)加强资金引导。充分利用中央、地方有关服务业发展、节能减排、甩挂运输、技术改造等各种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对龙头骨干企业站场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更新、信息化建设、安全技术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人才培养等项目给予积极支持。
五、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十一)促进资源整合。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国发〔2010〕27号)有关政策,充分尊重企业意愿,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鼓励符合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异地收购和资产重组,协调解决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重大问题。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规范化管理,增强企业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适合网络化运营的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直营、区域分拨配送中心等。鼓励机动车维修业连锁经营。鼓励中
小企业通过联盟、联合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加大对联盟等企业联合体的支持力度,引导集约经营。
(十二)加强品牌建设。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创建知名品牌,强化核心竞争力,打造领军型企业。引导龙头骨干企业树立品牌管理意识,加强品牌的宣传和保护。鼓励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对企业发展动态、先进管理经验、企业文化等进行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大力宣传龙头骨干企业发展成就和经验,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鼓励。
(十三)集聚人才资源。加快培养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经营管理水平高、熟悉行业产业政策的新型企业家。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业务骨干,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并享受当地政府人才引进待遇。各类人才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等,重点向龙头骨干企业倾斜。完善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强化重点和关键岗位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
(十四)强化创新能力。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鼓励龙头骨干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带动中小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营造环境,完善政策,引导龙头骨干企业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主动开展技术、管理、服务、文化等创新。积极推荐龙头骨干企业申报建立国家级、省部级等企业技术中心,主动争取国家、省等各级技改项目及配套资金,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
(十五)创新经营方式。适应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的需要,鼓励运输企业与大型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等加强各种形式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物流需求社会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甩挂运输、接驳运输、多式联运等运输组织方式和实施班线的公司化改造。强化对货运中介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鼓励货运中介向现代物流服务商转变,充分发挥其对物流资源的整合作用。鼓励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发展。鼓励物流企业开展跨区域网络化经营。
(十六)提高信息化水平。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并接入和使用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与全国或区域性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扩大信息化应用范围,实现信息化全覆盖,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探索应用电子商务、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十七)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国际道路运输业务。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优势,在客运服务、现代物流、低碳交通及智能交通等业务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探索合作新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支持国内大型物流企业整合并购国际物流资源,建立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
六、健全工作保障机制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发展龙头骨干企业、促进行业集约发展的重要
意义,将其作为破解道路运输结构性矛盾的重要途径,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会同、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有关单位、部门间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协作配合,落实分工和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主动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将道路运输企业纳入地方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和扶持范围。
(十九)改进引导服务。充分发挥行业规划、政策、标准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加强对运输市场动态监测分析,建立健全龙头骨干企业经济运行调查和分析体系,加强行业发展跟踪分析。建立道路货运成本信息与运价指数发布制度,引导市场合理议价、公平定价。充分发挥各级行业协会作用,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政策、技术、管理咨询和市场信息等服务。完善与龙头骨干企业的联系制度与交流机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企业参与行业规划、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
(二十)加强企业自律。探索建立龙头骨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龙头骨干企业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服务质量;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制度,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确保安全生产;建立人性化企业文化和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加强节能减排,保护资源环境;积极承担应急运输保障等社会责任。
(二十一)开展试点示范。按照“分类筛选、示范引导”的原则,选取部分龙头骨干企业,开展经营模式创新、智能绿色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示范,及时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鼓励各地在开展试点示范过程中积极引导其他地区的骨干企业在本地设立分支机构,推动企业网络化经营。遴选部分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支持技术开发、品牌建设、市场开拓和管理创新,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市场优势明显的行业骨干企业群体。选择一批自主合作意愿强、资源整合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引导开展联盟发展模式探索。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本指导意见精神,因地制宜研究制定落实方案,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服务举措,确保抓实见效。
交通运输部
2014年3月6日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道路运输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