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左忠毅公逸事》教学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教学设计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沈诗荣2010年3月18日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了解逸事体散文的特点。
2.鉴赏选取典型事件,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理解衬托手法的作用。
3.感受和学习左光斗忠贞爱国的可贵精神和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培养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件,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难点:理解借助史可法来衬托左光斗形象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教学预设:解释课文标题,简介作家
设计意图:了解谥号、逸事体散文一般特点、作家简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预设:1.朗读课文,复述内容
2.梳理结构,概括要点
设计意图:落实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整体把握内容结构
三、走进文本,分析鉴赏
教学预设:分析人物形象,鉴赏写作特色
设计意图:赏析选取典型事件,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四、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教学预设:讨论本文第三段记述史可法逸事的作用
设计意图:理解衬托手法的作用
五、作业巩固,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整理词法和句法
拓展阅读:《梅花岭记》、《明史·左光斗传(节选)》,写一篇读后感(600字)
设计意图:作业布置,用来巩固“教学目标1”;拓展阅读是对本单元主题学习的延伸 附:【板书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清桐城派
谥号忠典型事件
浩然正气细节描写
逸事体散文毅衬托
第二篇:《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左光斗爱才若渴,坚贞不屈,一心为国的高风亮节,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刻划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选择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来刻划左光斗的性格。教学难点: 句子中“于”、“之”的省略。教具:
小黑板一块(供出示“巩固练习”用)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提问:题目中的“忠毅”是何意?“逸事”指什么? 提示:“忠毅”为左光斗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大臣死后,朝廷给他的封号;“逸事”指散失而不见于正史的事迹。
2、提问:全文可分几部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左光斗的两件逸事。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左光斗的学生史可法的事迹。从而衬托左光斗。第三部分(5自然段)写逸事的来源,强调了真实性。
二、讲析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2、学生对照课文注解自己口译,圈出不理解的词和句
3、师生共同讨论并强调一些词、句: 从数骑出:从,使„„跟从 视学京畿:即“视学于京畿”,省略介词“于”。叩之寺僧:即“叩之于寺僧”,省略介词“于”。则史公可法也:(他)就是史可法,省略主语。即面署第一: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史朝夕狱门外:史可法早晚守候在狱门外,省略谓语。旦夕且死:且,将,将要,副词。
卒感焉:焉,于之,兼词,狱卒被他感动了,被动句。则席地倚墙而坐:席,以„„为席,名词作意动词。老夫已矣:已,(快)完了。
4、指名口译
5、依次讨论以下各题
①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左光斗哪两则逸事?表现了左光斗怎样的品格?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提示:一写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经过,表现他爱惜人才,知人善任的远见卓识;一写左光斗在狱中怒逐史可法的情景,突出他轻于个人生死,唯念国家的高风亮节。荣居高位时,他不辞辛劳,广泛罗致人才,是为了国家的需要;身陷囹圄时,他怒逐学生,竭力保存精英,是虑及国家的前途。这深沉的爱国精神贯穿前后,映照全篇。提示: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过程大致右分为四个环节: 觅才——惜才——选才——誉才 “风雪严寒”左光斗四出奔波,觅才“从数骑出”寻觅人才的急切心情 “解貂履生”这些精湛的细节描写在“公
惜才“为掩护”阅毕”后出现,左光斗怜才之意一目了然 “瞿然注视”这两个细节描写,生动地反映 选才“面署第一”了左光斗对人才的赏识。
“他日继吾志事者,两相对比,可见左光斗把史可法视 誉才唯此生耳”作效忠国家的良才,自己事业的继承者,“吾诸儿碌碌”反映了左任人唯贤的磊落胸怀。
第三篇:《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一、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 的特点。
二、学习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学习左光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安排:两课时(课内自读)
重点是:教学要求二、三;难点是教学要求一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幻灯投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句式特点。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逸事特点。
教学程序:
一、检查课前预习(测试法)(幻灯投影)
1、给下列的生字注音:瞿、烙、屦、噤、檄、幄、铿
2、文字常识填空:
本文题目标明,文章的内容是 左光斗 的故事。所
谓逸事是指 散失没有流传 的事迹,定这类文章是取人
物的 一部分 来表现人物。本文作者是 方苞,选自 《方
望溪先生文集》,作者是 桐城 派的创始人,《方望溪先
生文集》 的命名是根据 号 而命名的。
学生提疑:在课外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提疑,注释上有的一律不予再提疑。
师生解疑;(1)学生解疑
(2)教师解疑 疏通课文字、词、句。
重点掌握下列内容:(幻灯打出字样,学生一一明确)
实 词:雪、骑、涕、已、语、俊、屦、瞿、檄、造
虚 词:为、而、于、方、汝、以、也
词类活用:手(名为动)席(名为动)轻(行为动)
句 式:
1、公阅毕为()掩户
2、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四、翻译课文第二段,抽中下等学生翻译,了解课文理解情况。
五、分析文章结构:讲座法、测试法
第一段(1)写。重点记
第二段(2)写。
第三段(3)写。重点记
第四段(4)写。
第五段(5)写。本段补说 由来。
六、朗读课文:指导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写作方法。
学习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和善识人才、保护人才的思想行为。
教学程序:
一、讨论课文内容。(讨论法、练习法)
以文段设置阅读理解题
阅读文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各题:
1、本段重点写什么?作者怎样刻画主人公形象?
阅读第二段,思考下列各题:
1、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2、左光斗为什么要怒斥史可法?
明确:用板书 解貂、覆生、为掩户
1、任人唯贤 面署第一 正面描写
左公为人 继吾志、惟此生
言:怒曰 善识人才
2、重义轻生 行:摸刑械作击势 保护人才
肖像:面额焦烂
筋骨尽脱
目光如炬
(三)阅读第三、四段,思考问题
1、这两段重点写谁?找出前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语句。
课文标题是《左忠毅公逸事》,这两段文字是否可删去,为什么?
明确:板书
1、不寝 侧面衬托
史公作法
2、坐卧 奉命守御,不忘师教
(左公影响)
3、背倚 师教有果
二、归纳总结课文(提问式,讨论式)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主旨?
板书明确:
1、左光斗不辞辛苦为国选才
左光斗的爱国精神
2、左光斗身陷狱中,心系国事,坚强不屈
(主旨)
3、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对史可法的影响
2、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 生动具体的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
3、逸事的特点:? 选取一生中的一小部分来表现人物。
-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
三、目标测试:
左光斗善识人才 正面 描写 爱国
1、本文所 左光斗怒斥史可法
选逸事 史可法探监 爱才
史可法勤于军务 侧面 描写
史可法探望左家属 护才
2、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情况:
?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第四篇:左忠毅公逸事读后感及艺术特点分析
此文,不禁击节而叹,考场下,觅书细读,深有所感。
尝读明史,有如戏文,皇帝宦官,大忠大奸,东林西厂,富国贫民,淮女苏子,文生武士,无奇不有,常令人哭笑不得。然在跳梁小丑中,亦有忠心耿耿,刚毅不屈如左公者。
左公视学京畿,惊史公文才抱负,拔于贫素,非图报也,乃望其承己志。此君子际遇,往往无私,细想先贤情状,令人心向往之。
及左公下狱,史公守于狱门,想其心焦如焚,闻恩师受刑,冒险求禁卒得见师面,左史情同父子,以人之常情,生死之别,必哀哀大恸——若此,非左公也。左公非挂念自身,亦非因师生情谊忧史公安危,公唯国家念,是有史公继己志以兴国除奸,志存而身死亦可长笑。此心地实为天下读书人楷模。曰,昔有范文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左忠毅,忧天下事谁可支柱着。每次读《左忠毅公逸事》中史可法去见左光斗这段,心里都有种莫可名状的感觉。左公被折磨得“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让人联想共产党人被逼刑时也是这番模样,老虎凳、辣椒水、竹签。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动物,总是制造出令人恐怖的东西。眼睛睁不开,他用手指拨开眼眶,而竟能“目光如炬”,其意志力足以惊心动魄。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师生情谊不是我所关注的,只是想不透人对人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幅惨景。而在一个腐败的政体内,某种人是注定的悲剧。
后极书史公为国鞠躬尽瘁,乃言若左公在,亦然也。
曾薄桐文,以其虽无浮华之气,亦为老生常谈,无以动人心魄。今知不然,桐派本有黎昌之风而如江洲司马心怀民谟,唯其无征,只方老一人。
思及今日,为官者多非烈贪,也非清廉为民,官僚也。有仕而无私者,则曰其稚嫩,偏激。八荣八耻一出,舆论纷纷,我以为可悲,此荣辱观为做人立身之根本原则,而需大肆宣扬,我自称泱泱大国,礼仪之邦,而公民尚不知以诚实守信,服务人民为荣?可笑可悲可叹。想我国枉称处社会主义阵营前列,而使年轻人闻马列主义而嗤笑,见雷锋精神而不屑,不以天下为己任,而独与一人谋福,不敢为正义声张,唯唯而诺诺,云人之所云,此何人之责?社会才俊,为学则整日数理化英,谁敢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少年无抱负,虽国强而何为!毕业入仕经商,多以物喜以己悲,升则雀跃,降则悲鸣,应酬考核,礼尚往来,欲寻左公,岂不太难!
1.材料取舍得当 人物性格鲜明——试析《左忠毅公逸事》的艺术特色
左忠毅公逸事》是清中叶“桐城派”的创始人之一方苞的作品。他的时文被称为江东第一,他的古文评价更高,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从作品所记述的事迹可以看出,左光斗是较次一等的人物。在左光斗竭忠谋国、坚持斗争的一生中,值得写的事和有关人物肯定很多。而作者只选了他和史可法的事;从文中又不难看出他和史可法的关系非同一般,可写的事也必很多。作者却只选了他识拔史可法和师生狱中相会以及史可法治兵一事,三件事的重心无一不在左光斗身上,逐步深入地表现人物性格精神.2.从侧面描写,用史可法来烘托左公的爱才,惜才,用才,一心为国家着想的美好品质
第五篇:左公柳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来抒发情感?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对这种生长在新疆大戈壁上的,由左宗棠率领的湖湘子弟兵栽的柳树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一种树。初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这课书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
过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位著名的人物。阅读4——13自然段,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读书,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深入学文
(1)学习4——13自然段
你从哪找到答案?(你学懂了什么?)
①学习课文5——7自然段。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这种柳树一样,左宗棠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决不低头。
A所遇困难:
a两股外敌
邻国阿古柏在英国军队的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这些侵略者武器精良,很难对付。
读第五自然段。
b大臣们对收复新疆有偏颇的认识
结合资料: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
B体会左宗棠刚强、不屈不挠、坚韧(6、7自然段)
重点学第六自然段:抓“力排众议”理解。
a“力排众议”?(b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开辟疆土的不易。
注意最后用的是感叹号,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坚决,毫不犹豫)
读出态度坚决。自己读,指名读
教师引读:
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驳——指名读(2——3)(指导学生慷慨激昂地读)
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指名读(2——3)(指导学生读出果断、坚决)
出示新疆地图: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让我们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
导读第七自然段。
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学到这里你了解到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板书;爱国
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
小结:第一件爱国事迹主要是写的力排众议、还是主动请缨呢?(力排众议)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②学习课文9-11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出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引导学生答出:左宗棠抬棺出征。这部分内容在9——11自然段。
A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作者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哪个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
(抬棺出征这个事例太典型、太打动人了。)
B抬棺出征这个爱国举动,感动了全国人民。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一会儿以朗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C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评读。
b重点指导体会
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C质疑;
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左宗棠?
学生可能提出:左宗棠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
d角色换位:是啊,我们有这么多的疑问,左宗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出
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是保卫自己的国土,是正义的,敌人是侵略者,正义是永远能够战胜邪恶的;我相信自己的部下是最有战斗力的,因此有胜利的把握。抬棺材上战场表明了我决不向外敌低头,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e教师激情导读:
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
怎么样?——学生接读
f看图,此时此刻,看到这口黑漆漆的棺材,西征的战士们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在这口棺材面前,官兵们纷纷发誓一定为国奋勇杀敌,保卫国土,让父老亲人放心。在强敌面前,他们个个勇往直前,决不后退,如下山的猛虎,杀得敌人片甲不留。)
g伴着战马的嘶鸣、伴着这响彻云霄的喊杀声,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西征大军的身旁,亲眼目睹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壮举。指名读。
③学习课文13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懂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A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
B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课件,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课件,学生齐读)
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赤子心)
(2)回读第十四自然段
①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②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
朗读。指名读。
③解题:
此时的“左公柳”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3.总结谈(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文章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例如:
①写人的文章要选取典型事例;
②在写人的时候,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
③左宗棠的爱国精神让我特别感动,真值得我学习;
④要学习左宗棠这种勇于坚持己见,挺身而出的精神;
(2)布置作业:
①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
②今天作业的第二项请你用这种方法,通过一件比较典型的事来写写你身边一个人的特点。
板书:
左公柳
左宗棠 事迹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典型事例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语言神态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