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左公柳教学反思
《左公柳》课后反思
福和希望小学 余娟
课讲完了,曲虽终而意尤存,听着同事的评价,自己坦言,优点是有,但缺点也是明显的。
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思路,在初选这一课时就已经有了粗略的框架,就是抓住左宗棠爱国言行来体会他的爱国情感,重点是左宗棠在廷议时说的那三段话.如果能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具体情境,仿照左宗棠说话的语气去“反驳”我想学生是能够在情境的体验中领悟到任务的强烈爱国热情。然后再进入“出征”“抬棺”,体会人物视死如归的精神。结合最后一自然段体会到柳树不是简单的柳树,而是千百万爱国守边将士的象征。
但是在有了思路后,自己掉以轻心,迟迟没有落实具体的实施步骤,即把教案具体化。就这样沉郁着几天,相信自己会理出一个清晰的单子来。终于在上课前一的一天写出了具体的步骤和导语串词。主线是以人情感变化为经,以形式上的旁批和朗读体验为纬来架构。课上下来,基本贯彻了思路,达到了目标,并有一些新的生成,预设的亮点基本都点亮,但我明显地感觉到不足。课中“牵”的痕迹过重,“主导”的倾向过于明显,导致课的指导过于零碎,看起来吃力。如果能够以一种开放性的观点来对待,自然会有一种更新的生成。通过交流,我们对课进行了新的整合。首先用中国地图拉近主人公和学生的情感距离。告诉孩子们一百多年前新疆占我国版图六分之一的的面积差一点就从中国的版图上失去,多亏一位英雄使我们今天还能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上看到新疆。这个人就是左宗棠。然后直奔主题,提出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用加旁批的办法,细细的读这篇课文,想想为什么人们把这棵柳树叫做左公柳?难道仅仅是为了纪念左宗棠收复新疆吗?由此引导孩子们读书,并把自己的感悟批注在书上,讨论交流。用这个“点”统驭全文。既体现了课的人文性,又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学生会在研读讨论中明白人们纪念左宗棠,不仅仅是因为他收复新疆这么大的功绩,还在于他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报国之志等。这样,教师就可以退到一边,适时进入,相机调控,引导深化。达到某位名家所说的“看似简单,实不简单,简约而不简单”的佳境。
第二篇:左公柳教学反思
《左公柳》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葫芦岛市建昌县新区小学
杨坤 《左公柳》这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篇幅较长,故事中的主人公左宗棠又是晚清时期的人物,学生对他的认识很陌生,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下一番功夫:
一、重点口味人物言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抓住左宗棠爱国言行来体会他的爱国情感上。在左宗棠的语言上,我主要是抓住了左宗棠在廷议时说的那三段话,通过角色扮演,我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具体情境,仿照左宗棠说话的语气去“反驳”群臣,学生兴趣盎然,现场气氛活跃。我想学生是能够在情境的体验中领悟到左宗棠强烈的爱国热情的。然后在品味左宗棠行为的环节,我主要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抓住“抬棺出征”这一典型事例,这部分内容我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亲历当时的情景,深刻体会人物视死如归的精神。并借此契机让学生练习想象说话。
二、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写作学习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到左宗棠高尚的爱国情操,而且还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的结合。在学习左宗棠言行的部分,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典型事例写人的写作方法。不仅渗透了学法指导,还引导学生适当的学习运用,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所学从中选取典型材料,这为学生写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教学最后一段的时候,我又渗透了“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教学中做到详略得当。第二部分精讲,第三部分略讲。即使第二部分作为精讲的内容,三个故事我也没有齐头并重,而是精讲第一、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一笔带过。通过以上的教学,使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在这堂课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教学总是在不断反思中进步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使我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三篇:《左公柳》教学设计及反思
《左公柳》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们”在参观游览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屹、戈”等8个字,会写“廊、纤”等16个生字,掌握“走廊、纤巧、戈壁、拱手相让”等词语。重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诱导试学
导入
一、出示图片
(出示柳树图片)(百度链接: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1%F8%CA%F7&in=31620&cl=2&lm=-1&pn=18&rn=1&di=6256639860&ln=200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问:这是什么树?你能说一下它的样子吗?(婀娜多姿、长长的柳条随风摇摆等)师:对,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柳树,但是在我国的大西北,却有这样一种柳树,(出示图片)(百度链接: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7%F3%B9%AB%C1%F8&in=13365&cl=2&lm=-1&pn=0&rn=1&di=32034191340&ln=1084&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它高大挺拔、枝条刚劲有力,它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左公柳(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课《左公柳》,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为什么叫左公柳?它有什么特别的来历吗?“左公柳”指的什么“(树?、人?)等。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你的问题读课文,别忘了把生字词解决一下。
二、生自学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流利,解决生字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3、检查自学。
(1)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认读、同桌互读)
(慷慨激昂、走廊、纤巧、戈壁、拱手相让、腹地、疲惫、谋划、策略、携带、屹立、流淌、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2)生字变红,你认识哪个字了,怎么认的? 多音字:
纤(xiān)巧
纤(qiàn)夫
字形:
屹(右边不要写成“气“)立
慷慨(右边是既)词义:
读四个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哪些意思你弄懂了?或还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楚楚动人:形容样子娇美可爱。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充满正气。
力排众议:尽力排除各种反对意见,以维护自己的正确的主张。马不停蹄:马不停下脚步,比喻一刻不停止,行动很急促。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本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建设新疆的事迹。)
3、课文哪几个段落写了这些事?(4—13自然段)
4、课文其他段落写了什么?给课文分段。
过过渡:师:本文是写人还是写树的?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
引导探究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左公柳的样子)指导生画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联系它所生存的环境体会生命力的顽强,感受作者对它的赞美。)
2、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到左公柳?读一读,(14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同桌交流,指名说)
3、出示句子: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生自读理解,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作者通过一句设问加反问,由树到人,歌颂了像左宗棠这样的爱国将士身上所具有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
师讲解:这种名为写树更为颂人的写法就是借物抒情。
5、指导生读文中关于写柳树的段落。
过渡:这种树为什么叫“左公柳”?文中主要写了左宗棠的那些事迹?下一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左公柳”还是“左宗棠”?
二、读课文,了解
课文主要写了左宗棠的那些事迹呢?(力排众议、收复新疆、建设新疆)
(一)学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部分。
生默读“力排众议、主动请缨”部分,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根据生的回答,师相机指导。
什么叫“偏颇”?(偏移某一方面,本文指大臣们只想到新疆的不足)大臣们又哪些偏颇的认识?他们为什么主张放弃新疆? 面对大臣的偏颇,左宗棠是怎样做的?
挺身而出:“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开辟疆土的不易)感叹号,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坚决,毫不犹豫)
慷慨激昂:教师引读:
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驳——指名读(2——3)(指导学生慷慨激昂地读)
断然指出:如果放弃了新疆(生)——“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师:当时,左宗棠已经69岁了,可是却依然一心想着国家,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齐读第七自然段。
师:是什么力量支持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呢?(爱国热忱)
了解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师:我们写一个人,就要抓住人物的这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小结;是啊,据史料记载,当时不仅新疆被入侵的外敌占领了10年,沙俄也时时觊觎着整个西北,如果没有左宗棠的“慷慨激昂”,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占祖国近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就会消失,甚至整个大西北祖国三分之一的疆土就失去了。
(二)学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部分。过渡:还写了左宗棠的哪些事迹?(总结,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师:左宗棠用了多少时间收复新疆?(两年)在这两年中,肯定又许许多多的事,在战场上的血腥厮杀,与茫茫大漠相抗争等等,为什么写“抬棺出征”?(典型<板书>少有)
默读,画出感动你的句子,批注。
(生交流感动自己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师:“抬棺出征”,古来能有几人?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左宗棠吗?他是怎样想的?(要么收复新疆、要么战死沙场,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有六万湖湘子弟兵、有一颗爱国之心、有新疆人民的支持,一定能取得胜利)建设新疆;
(三)学习“植树造林,建设新疆”部分。
师:第三件事怎样概括?(建设新疆)跟着老师读。引读:左宗棠不仅谋划如何收复
新疆失地的策略,而且···(生读)
当时,有一位将军去新疆巡视时,看到在茫茫沙漠中,两边绿荫成行,触景生情,写下了(出示)“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自百度百科,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18755.htm)对比“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这两种景象是什么样子?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文中哪些部分写了“左公柳”?都写了什么?读一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一、三部分,写了左公柳的样子)出示句子: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生自读理解,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作者通过一句设问加反问,由树到人,歌颂了像左宗棠这样的爱国将士身上所具有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左宗棠的精神品质。
三、拓展延伸
左公虽去,柳树尚在。“左公柳”,已不单是一种自然景物,一种百年古树,它还继承和延续了左公的爱国精神,正因为如此,它成为诗人们吟咏的对象,成了艺术家们审美的对象,也成了改造西北自然环境的象征,成为精神的丰碑。学了这一课你又什么收获? 生谈一谈。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上网搜索百度中有关左宗棠的爱国事迹,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左公柳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爱 国 热 忱)
反思:
在读了教材之后,我就深深地为左公权折服,就想,一定在课堂这个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也同我一样,感动于主人公,在教学时,我抓住主人公的事迹及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层层剖析他的精神品质,由树及人,使学生认识到左的伟大。学生通过分析、讨论,从认识到理解左公的爱国精神,最后再让学生谈收获,升华文章的中心。
当然,本节课的遗憾也有,在教学时,由于我偏重于人物品质的学习,对课文的写作特点没有进行过多的叙述,其实本文的写作特点也十分值得学生借鉴,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及语言、动作等描写,由树及人,又由人及树,体现人物的伟大。但是我在课堂上却没有强调指出,只是简单提了一下,其实,语文教学就是为习作服务的,这种顾此失彼的做法以后一定要避免。
第四篇:左公柳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来抒发情感?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对这种生长在新疆大戈壁上的,由左宗棠率领的湖湘子弟兵栽的柳树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一种树。初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这课书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
过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位著名的人物。阅读4——13自然段,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读书,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深入学文
(1)学习4——13自然段
你从哪找到答案?(你学懂了什么?)
①学习课文5——7自然段。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这种柳树一样,左宗棠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决不低头。
A所遇困难:
a两股外敌
邻国阿古柏在英国军队的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这些侵略者武器精良,很难对付。
读第五自然段。
b大臣们对收复新疆有偏颇的认识
结合资料: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
B体会左宗棠刚强、不屈不挠、坚韧(6、7自然段)
重点学第六自然段:抓“力排众议”理解。
a“力排众议”?(b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开辟疆土的不易。
注意最后用的是感叹号,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坚决,毫不犹豫)
读出态度坚决。自己读,指名读
教师引读:
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驳——指名读(2——3)(指导学生慷慨激昂地读)
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指名读(2——3)(指导学生读出果断、坚决)
出示新疆地图: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让我们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
导读第七自然段。
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学到这里你了解到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板书;爱国
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
小结:第一件爱国事迹主要是写的力排众议、还是主动请缨呢?(力排众议)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②学习课文9-11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出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引导学生答出:左宗棠抬棺出征。这部分内容在9——11自然段。
A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作者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哪个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
(抬棺出征这个事例太典型、太打动人了。)
B抬棺出征这个爱国举动,感动了全国人民。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一会儿以朗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C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评读。
b重点指导体会
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C质疑;
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左宗棠?
学生可能提出:左宗棠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
d角色换位:是啊,我们有这么多的疑问,左宗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出
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是保卫自己的国土,是正义的,敌人是侵略者,正义是永远能够战胜邪恶的;我相信自己的部下是最有战斗力的,因此有胜利的把握。抬棺材上战场表明了我决不向外敌低头,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e教师激情导读:
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
怎么样?——学生接读
f看图,此时此刻,看到这口黑漆漆的棺材,西征的战士们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在这口棺材面前,官兵们纷纷发誓一定为国奋勇杀敌,保卫国土,让父老亲人放心。在强敌面前,他们个个勇往直前,决不后退,如下山的猛虎,杀得敌人片甲不留。)
g伴着战马的嘶鸣、伴着这响彻云霄的喊杀声,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西征大军的身旁,亲眼目睹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壮举。指名读。
③学习课文13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懂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A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
B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课件,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课件,学生齐读)
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赤子心)
(2)回读第十四自然段
①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②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
朗读。指名读。
③解题:
此时的“左公柳”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3.总结谈(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文章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例如:
①写人的文章要选取典型事例;
②在写人的时候,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
③左宗棠的爱国精神让我特别感动,真值得我学习;
④要学习左宗棠这种勇于坚持己见,挺身而出的精神;
(2)布置作业:
①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
②今天作业的第二项请你用这种方法,通过一件比较典型的事来写写你身边一个人的特点。
板书:
左公柳
左宗棠 事迹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典型事例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语言神态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第五篇:《左公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了解左宗棠生平事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匙子情怀?板书课题;左公柳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22课《左公柳》。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出示:
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①自己读、指名读。
②把生字变红。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
③同学交流:
字音:
纤巧(xiān):查字典,读准字音。纤巧:细巧;小巧
字形:
最容易写错的是:
屹立(左边山字旁,右边乞丐的乞)
慷慨(左边竖心旁,右边既)
词义: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
你发现有特点的词语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
流淌、疲惫、谋划、携带这四个词语的特点。
a出示:流淌:流?淌?流淌?你发现什么?(两个相同意思的字组成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
b在刚读过的词语中,你还能找出哪个构词方法相同?(疲惫、谋划、携带)你还能写出课文外三个这类词语吗?
拓展学习
文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
请缨是什么意思?(缨就是带子,请缨就是请求杀敌或请示给予任务。本课指的是左宗棠主动请求收复新疆。)
偏颇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挺身而出、断然指出、年愈花甲、信心百倍、重重困难、泪流满面、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等。
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有特点?
a楚楚动人(aabc);你能写出三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心心相印、落落大方、夸夸其谈)
b视死如归(骨瘦如柴、惜墨如金游人如云执法如山、爱兵如子)
c不屈不挠(abac)(可歌可泣、载歌载舞、如诉如泣、有胆有识)
d普普通通(aabb)(大大小小、明明白白、干干净净)
(2)句子:
关注下列语句
A标点符号: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心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在本句中作用?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解释或说明)
岂能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阅读47自然段,体会引号的用法。
B关注下列复句,试着在括号中填写相应的关联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但是;然而;不仅而且;不但而且;既是也是;如果就
a()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
b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c左宗棠()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
d这些柳树()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
e他的湖湘子弟兵()战斗之旅,()植树大军。
f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
(2)捋出思路: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413)介绍左宗棠事迹。
②13,14各写什么?简要说一说。文章分几段?
(3)质疑: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
3.解疑:学习课文1、3段。
(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①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
B联系上文沙漠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