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左公柳主题学习教案
《左公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探究“左公柳”这一名称的由来,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3.本文借物喻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喻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22课《左公柳》。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课件出示四字词语:学生轮流读
傲然挺立 高大茁壮 身姿挺拔 刚劲有力 纤巧柔软 楚楚动人 英勇无畏
日益严重 挺身而出 力排众议 千辛万苦 千里荒漠 贫瘠之地 慷慨激昂 铁骨铮铮 主动请缨 以身报国 忠义之举 刚毅坚韧 风烟滚滚 浩浩荡荡 视死如归 泪流满面 置之度外 为之动容 年逾花甲 情不自禁 不屈不挠 坚韧顽强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
(2)捋出思路: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4——13)介绍左宗棠事迹。
②1——3,14各写什么?
三、再读课文,深入研究课文:
(一)、感受这“柳”:
1、用——画出描写左公柳的句子:
学生汇报:
• 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
• 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wéiwò)。
• 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ɡē)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 它依然屹(yì)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tǎnɡ)着的顽强的生命力……
•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3、教师指名反馈:同学们,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生长在戈壁滩上的左公柳是一株怎样的树?(课件出示)左公柳是一株
的树。
(傲然挺拔、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刚强、英勇无畏、枝繁叶茂)4.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些语句,你体会到了作者对左公柳有怎样的一份情感?(敬佩、赞叹、惊叹)
5、抓住加点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二)感受这“人”
初读了课文以后,我们知道作者虽然用了一部分笔墨描写了柳树,并以“左公柳”命题,但实际上写的是谁?(左宗棠)
师:课文学到这,我们就有疑问了,你想问什么呀?
生1:为什么课文写的是左宗棠,却以“左公柳”命名呢?
师:对呀,到底为什么呢?(师在课题旁打“?”)现在,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近左宗棠,了解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故事发生时的背景是怎样的?
(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谁先给我们汇报一下?
生:邻国阿古柏在英军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课件出示时代背景)
师:面对大臣们偏颇的认识,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生齐答:左宗棠。师:左宗棠是怎么做的?这种做法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齐答:力排众议
师:要想依靠个人的力量排除众人的意见,必须理由充分,左宗棠摆出了哪些道理呢?请同学们默读第6自然段画出相应的句子。
(生读课文并动笔画句子)
生1: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生2: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等矿藏也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实为聚宝之盆!
生3: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
师: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大义凛然的左宗棠,用这三点不容争辩的事实,来力排众议,去唤醒还未觉醒的群臣吧!齐读第6自然段。(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师:左宗棠在以理服众的同时,还做出了怎样的壮举?请同学们从第7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词来回答。
生齐答: 主动请缨
师:“主动请缨”什么意思?
生:主动请求杀敌的任务。就是左宗棠主动请求带兵收复新疆。
师:当时的左宗棠已64岁高龄,因常年的国事操劳而积劳成疾,身体非常虚弱,还经常咳血,可他还做出了主动请缨的壮举。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着这位已年过六旬,官居一品的朝廷重臣做出这番决策的呢?齐读第7自然段。
师:同学们请看板书,在第一个事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这两个四字词语来体现左宗棠的爱国举措。在接下来的第二个事例中,左宗棠爱国的举措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第9-11自然段,也试着像这样,用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为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故事中左宗棠的爱国举措?
生: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2.学习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师:老师有个疑问,左宗棠收复新疆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是这些作者都没有写,却偏偏只选取了抬棺出征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呢?(这个事例更能突出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品质,这个事例太打动人了,这个事例太典型了。)
师:是呀,正是这听也没听说过,见也没见过的事例才更能扣人心弦,突出人物品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在我们平时写人的作文中,也要学习像这样选取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侧面板书: 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3.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第13自然段,看看左宗棠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是什么?植树造林,建设新疆。
师:唐朝诗人王之涣曾这样描写塞外边疆荒凉萧条的景象。课件出示
生:齐读“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而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他的老友杨昌睿来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不由得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即景生情
生:看课件齐读“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植树造林。。这一个个壮举,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左宗棠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一说。(心系国家、铁骨铮铮、赤子之心、爱国情怀、治军有方)
“没有左宗棠,新疆难说。”
──毛泽东
“以屈膝,有一伟人生焉,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
──谭嗣同
“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曾国藩
左宗棠是近百年历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视线扩展到俄罗斯,甚至是整个世界。
——美国副总统华莱士
4、教师小结:是呀,如果没有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并主动请缨,收复了新疆失地,新疆有可能已经被外国人侵占;如果没有左宗棠为新疆戈壁植下了片片树林,玉门关今天就不会有“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所以.人们用“左公柳”纪念左宗棠,这就是“左公柳”这一名称的由来。
三、总结深化,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1.教师: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教师出示语句,学生读)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2.师:此时的“左公柳”还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生:既是指生长在千里戈壁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师:这个“?”可以打开了吗?(左公柳是纪念左宗棠巨大贡献的标志,是左宗棠及爱国将士们精神的象征。画去“?”)
师:是的,这是在借柳树来赞美左宗棠,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株柳树吧!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力排众议、铁骨铮铮的左宗棠;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抬棺出征、视死如归的左宗棠;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植树造林、睿智奉献的左宗棠。你说,它还只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吗?让咱们再读这句话,赞赞我们忠义爱国的左宗棠吧!
生齐读: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左宗棠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四、理清条理,回顾写法: 1.文章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借物喻人 3.拓展延伸: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体会借物喻人写法的好处,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另一篇借物喻人的佳作。边读边思考:作者借什么物?喻什么人?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梅花魂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青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的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别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骂:“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的哭起来了„„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他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地愈精神,愈秀气。他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第二篇:左公柳教案
左公卿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
作者按照“总起引入——具体分述——总结抒情”的思路行文,全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绘玉门关外的柳树那高大挺拔的形象。
文章先用王之涣的《凉州词》中两行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开篇,引出“我们”一行人从河西走廊来到玉门关,在这“没有春风,没有绿色”“除了黄沙,还是黄沙”的地方,意外地发现了“一棵大柳树”;接着写“我们顿时兴奋起来„„”的行为表现,并讲到了“这棵塞外的柳树”“它的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这部分对柳树的描绘和赞美为后面写导游所讲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13自然段)记叙导游讲述的左宗棠的故事。
这里的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从刚讲到的大柳树,到导游“告诉我们这树叫左公柳”,接着“给我们讲起了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前后过渡十分自然、顺畅,而且一下子引发起阅读的兴趣。
作者对导游所讲故事,是分两层意思叙述的。
分述一(第5—11自然段)讲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失地中的表现。这方面写得较详细。
先写他在我国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一部分人主张放弃新疆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他六旬高龄主动请缨的行动折服了满朝文武。(第5—7自然段)
后写他面临重重困难,带棺踏上征途,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决心,“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率部完成了收复新疆失地(除伊犁外)的伟业”。(第9一11自然段)
分述二(第12、13自然段)讲左宗棠在建设西北边疆中的举措。这方面写得很简略。
文中讲他率领部队植树造林,“他的湖湘子弟兵既是战斗之旅,也是植树大军。人人随身携带柳树苗,一路走一路栽,前营栽罢后营管,„„”“终于在千里戈壁滩种下片片树林,形成一道‘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第13自然段)这里的文字比较概括精炼,没有细致的描绘。
文中还讲到“这些柳树不但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而且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这就照应了前面第4自然段写到的:“导游觉察到我们动情了,便平静地告诉我们这树叫左公柳。左公柳?我们感到更惊异了。”文章顺势点明左公柳树名的来历,解决了先前的困惑。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抒发“我们”对左公柳的景仰、歌颂的情感。
在这里,先用一句话深情地再次写到了左公柳的形象:“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四个“那„„”组成排比句,描述之中饱含赞美之情。最后两句话:“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作者用反问及设问的修辞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贯穿全文的“大柳树”的形象:它不是普通的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左宗棠那样的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忱。
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题目一语双关。“左公柳”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二是线索以“柳”贯穿。整篇文章各部分记叙中都有柳树这一典型事物:第一部分描写塞外风光,引用的凉州词中有“杨柳”,使人们兴奋起来的是“柳树”;第二部分记叙导游所讲左宗棠的故事,开始写“导游见了,微微一笑,给我们讲起了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第4自然段),中间写“这时,导游停顿了一下,深情地望着那株柳树,又接着讲了下去”(第8自然段),后面写导游告诉我们“„„这些柳树„„”(第12、13自然段);第三部分表达“我们”对左公柳的赞颂也是从柳写起:“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第14自然段)——那充满生命力的绿柳像一条闪亮的丝带把文章各部分串了起来。
三是行文夹叙夹议。文中不仅有较多的文字对大柳树、对左宗棠的描述,而且也有一些文字对此发表议论、寄寓情感。例如:“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第3自然段)“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第7自然段)„„这些语句或放在文中,或独立成段,或置于文尾,都与叙述有机结合,对所叙内容起有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
四是记叙有详有略。从全文看,第一、二、三部分安排由“较略——特详——很略”;从局部看,以第二部分为例,分述一详细,分述二简略。这样的处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把左宗棠这个人物形象鲜明地凸现在人们面前。
课文编排有一幅插图,描绘了左宗棠率队抬棺出征的情景,是对课文第10自然段文字的形象表现。
课后列出了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要求会写的15个生字。
课后编排有四道练习题。第1题是朗读和背诵两方面要求。第2题通过默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即“课文写了左宗棠哪些爱国事迹”,并能够简要口述出来。第3题是对文中三个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是为了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第4题要求“读读写写”本文中的10个词语,属于一般的语文基本功训练项目。
练习题后的“词语采集”,列出了文中的3个成语。
第三篇:左公柳教案
左公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置之度外”等词语。【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它们的含义。
2.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
(一)布置预习预习原则:
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做的,学生相互合作能够做的,通过查阅工具书,收集资料能够做到的,要大胆的让他们自己来完成。提前三天安排学生的预习任务,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预习达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的三重目的。预习内容及达到的要求: 生字词语的预习。
1.阅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要求学生阅读地仔细,勾画的准确、全面。
2.查字典,准确把握生字的读音,并标注在课文中,多读几遍。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含义,并试着运用词语来说一句话。4.对文中出现的特殊格式的词语,如: abb aabb aabc abcc 等类型的词语,或者含有一对同义词或反义词的词语,提醒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及时发现,并能够举一反三,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养成乐于发现,善于积累的好习惯。收集作者的资料,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要能够做到一下几点:
文中叙述了哪些人物(事物)或事件?用自己的话来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力争精炼和准确,锻炼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找出文中的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力争背诵,并与同学讨论交流,能够联系全文的主要内容,来理解重点语句。
(二)制作演示文稿。【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柳树的图片,指导学生观看,说出其名称特点。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一篇与柳树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22 左公柳
提示同学们观看教师的板书,用手描摹。
二、展示交流: 同学们在课前经过了细致全面的预习,下面让大家来自由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同学发言,教师相机作指点,从生字、词语,到文章的内容和重点的语句等。
三、精讲点播
1.从同学们的发言过渡到对文本的学习,是以写“树”为主,还是以写“人”为主?这个人物是谁,板书:左宗棠
介绍左宗棠的小资料:“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2.学习课文的1、2、3自然段,了解内地湖畔河边的“依依柔柳”与塞外大漠的柳树的区别,对比阅读,发现问题。采用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演一演的方法,将两种柳树的各自特征区分清楚,指导学生对左公柳的“高大、茁壮、挺拔、枝条刚劲有力”,这一显著特征,有明确认识。3.学习课文的4---13自然段,依次了解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失地”、“植树造林,建设边疆”三个故事。
采取分小组学习的方式,每两个小组研究一个小故事,在对抗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质疑,挖掘教材,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指导。学生依次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的同学积极参与补充。
“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故事中,要抓住几个关键词语,“力排众议、挺身而出、慷慨激昂”等,指导同学们据此了解左宗棠这个人,并且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找出描写左宗棠的词语,读一读,演一演,提醒学生注意感情的投入。“抬棺出征,收复失地”这一故事的学习:
(1)要抓住“视死如归、置之度外”两个关键词语,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左宗棠,你„„”的方式,引导同学积极发言。此时,学生扮演的身份为战士或普通人。
(2)指导想象“抬棺出征”的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战场上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同学们的答案会多彩多姿,教师要作恰当的评价,中肯指出他们的长处。
“植树造林,建设边疆”这一故事的学习,要抓住“左公柳”这一树名的来历,体现人们对于爱国将士们的怀念,引导学生认识左宗棠和他率领的湖湘子弟兵爱国、保国、建国的赤子情怀。激发同学们对民族英雄的爱戴,并产生积极向上的美好理想。4.学习14自然段,完成从写“树”到写“人”的升华,指导学生发现本段中重点句子,排比句和反问句(设问句),并启发感受左宗棠和将士们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这正是本文感情的归宿。
四、拓展延伸:
你想对左宗棠和他率领的湖湘子弟兵说些什么,来表示你的崇敬,同学之间互相表达。
五、限时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语。
湘()棺()廊()
箱()官()郎()2.照样子,写词语。
楚楚动人()()()普普通通()()()铁骨铮铮()()()3.根据意思写词语。
情绪激动,语调高昂有充满正气。()
把两手放在胸前,很主动地让出。()
把死当作象回家一样,毫不畏惧。()
4.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按原文补充完整句子,在横线上完成后面的部分。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 修辞方法()
———————————————————————————————————————————————————— 上述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板书设计】 22 左公柳
柳 树 对比描写 由“树”到“人”
宗棠 事迹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第四篇:左公柳教案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收复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建设新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者、文本中的不同人物情感的互动,在“读——品——写“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品——写“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抬棺出征的影片、新疆日新月异变化的图片等)学生:查找有关左宗棠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教师板书)
(复习导入,该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来自于学生的发言,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上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通过板书的内容梳理学生思路。)
(二)、走进文本,体悟情感:
1、研读“力排众议”:(1)“力排众议”是什么意思?(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
(2)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3)创设情境,角色换位,故事再现:
师:我就是光绪,你们就是大臣,我们来演演当时的情景。“大臣”们阐述不同意见,左宗棠据理反驳。
师:我是光绪,你们都是左宗棠,再来说说收复新疆的理由。(4)指导朗读。
师总结:以一家之言驳倒众议,这就叫做“力排众议”。
2、过渡: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板书:抬棺出征)(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换位,激发了学生兴趣,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悟文章内容。)
3、研读“抬棺出征”:
(1)自读有关段落,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字词圈点评划,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学生汇报: A、“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仍信心百倍。”(左宗棠面对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足见他的刚毅坚韧。)B、“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 播放“抬棺出征”的影片。
(教师借助影片可以使课文相关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运用得当,能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配以音乐,可以激荡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了情境,创造出氛围。)师语言倾情:同学们,你们的脸上写着敬佩,能把这种敬佩之情读出来吗?指名读。a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左大人,此时,率领着抬棺队伍前行的你正想些什么呢? b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西行队伍中的一员,你正在想什么呢?
c 将士们,在西行的途中,你刚刚收到了家书,你的母亲重病在床,可是面对凛然前行的左老将军的背影,面对这口黑漆漆的棺材,你在想些什么? d 是左老将军的精神感染了你,带着敬佩的感情读——
是左老将军的悲壮行为打动了你,带着必胜的信心读——(3)你觉得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具有满腔爱国热忱)(4)“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介绍左宗棠收复失地,再次激发学生情感。(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他们与许多课文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角色换位,使学生全方位地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品读“植树造林”。(1)指名读。
(2)这段内容哪里让你感动了,小组合作交流。(3)汇报“在征战中,他深感茫茫戈壁、、、、、、”
(4)师总结: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课件,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课件,学生齐读)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5、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赤子心)
(三)揭示写法,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图片“左公柳”
师:看到这钢筋般的枝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到那挺拔的身躯,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2、再来看课题,这篇文章仅仅是在写柳吗?(写人)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课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种写法?
(四)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
(2)布置作业: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板书:
左公柳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爱国热忱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整体设计意图:《左公柳》是一篇精读课文,设计时我把教学的重点体现在动态生成的师生对话上,让课堂在学生的多角度,多元化的角色转换中,变得开放而具有活力。以读促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独特的阅读体验。
《左公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仔细品读重点段落,把语言文字描叙的内容具体到一幅幅人物场景,使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大脑皮层中鲜活起来,即动起来,说起来,然后把鲜活的人物放回语言文字中,去感受作者描叙的精妙,从而丰盈学生的语感心智,同时习得表达方法,丰盈表达心智,在还原回放的过程中去与宗棠浓烈的爱国情感产生强烈共鸣,从而丰盈“善”之心智。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在还原场景中丰盈语感心智。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以丰盈学生的表达心智。
3.和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中受到感染,丰盈其“善”之心智。教学过程:
一、快乐热身
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左公柳》。出示图1:请看大屏幕,这就是生长在塞外的柳树。看到塞外的柳树,你们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它?⒉作者是如何介绍这塞外的柳树?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描写柳树的段落,并画出塞外柳树的句子 生汇报梳理。
3、出示:这柳树高大茁壮„„通过读把柳柳高大茁壮的外形展现出来。
4、内地和塞外柳树长得一样吗?是的,不一样。
5、同样是柳树,外形却大不相同,这是为什么?结合生长环境说说
6、它能在戈壁沙漠上下生长就必须战胜„„具有„„精神。所以作者把屹立在戈壁滩上的柳树称为什么之树?(刚强之树)出示:这屹立在戈壁滩上„„齐读
二、衔接过渡:同学们,题目叫左公柳,课文仅仅是写柳树吗?还写了谁?那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件事?(板书)
三、抓事件,解疑难
1、众议是什么意思?文中是讲左宗棠竭力排除„„的意见。大臣的意见是„„
2、大臣主张放弃新疆的理由是什么?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请你们自由读5~7自然段。
3、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当时的朝堂上,你们就是当时的朝庭大臣,哪个大臣来说一说放弃新疆的理由?
4、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的? 宗棠先说了什么?
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先读第一句,再读第二句,这个感叹号表现了左宗棠怎样的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课文用了哪个词?你能读出来吗?
B当大臣都说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时,左宗棠却说那是——聚宝之盆。
a他的理由呢?出示
b同学们,小声读读这句话,左宗棠说这个理由时从哪两方面介绍新疆?粮产长在哪?矿产埋在哪?
C老师准备了一个小练笔,你会填吗?
同学们,我们都是左宗棠,一起慷慨激昂地读这段话。
C左宗棠还说了什么?
出示图: a新疆是国家的西北门户,在军事御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熟读兵书的左宗棠讲到这一点时,左是———断然地指出,b说得很果断,很坚决。哪个同学想试试?
(这样读能说是断然地说吗?)
⑷面对群臣主张放弃新疆的意见,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
请看大屏幕,教师引读,你们带上感受读屏幕上的这句话。出示
A 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生读——
B新疆物产丰富是个聚宝之盆。生读——
C新疆是我国西北大门。生读——
⑸你们知道吗?当时的左宗棠已经有69岁高龄了,因为积劳成疾,身体非常虚弱,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作出了主动请缨的壮举。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这位老人的崇敬之情齐读第七自然段。
四、抓句段,品人物
(一)学习课文9-11自然段
1、左宗棠,一个满腔爱国热忱的湖南汉子,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出发了。令人震惊的是,这支队伍中竟有众人抬着一口黑漆棺材!(出示画面+音乐)
2、看着这样的场景,听了这样的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3、带上你的感受自由读9~11自然段,想想左宗棠为什么要抬棺出征呢?等会我们一起交流。
4、谁先来说?
(学生读书,教师巡回)(讲清抬棺出征两个目的)①表明左宗党视死如归的决心。(抬棺出征这一壮举,除了鼓舞士气、斗志以外,还有什么目的?)
A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左宗棠死都不怕了,还怕这些困难吗?你能读好这一句话。
B是他生怕自己死后没有棺材收敛他的尸体吗?表明了左宗棠的什么决心?你能读出左宗党视死如归的决心。
5、抬棺出征这一壮举,除了表明他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以外,还有什么目的?
②鼓舞士气
A如果你就是六万湖湘子弟兵的一员,要克服一路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去参加一场胜算不大的战争,你的心情会怎样?
B看到左将军抬棺出征,作为战士的你们会怎么想?是啊,将士们由开始的心情沉重到后来的奋勇杀敌的决心,他这样做就是„„(鼓舞士气、斗志。)
①你从哪看出他要鼓舞士气?
②左将军用抬棺出征这一壮举,鼓舞士气达到效果了吗?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
③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怎么样?
④如果你是在场的官兵,你会怎么想?
6、将士们受到左宗棠的精神鼓舞,个个信心倍增,情绪高昂,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最前线。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去感受左宗棠抬棺出征的悲壮。(出示:第10自然段文字„„齐读)(停,同学们,我怎么没有听出悲壮的气势呢,左宗棠抬棺出征的目的达不到啊!)
(二)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师引读第13自然段:左宗棠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不仅收复了新疆,而且在征战中,还领部队植树造林。于是便有了如今那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廊。出示句子:齐读
五、升化感情,突破重难点
①当作者听完柳树名字背后的故事,再一次赞叹到:这哪里„„
此时的“左公柳”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②不仅是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还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及爱国将士们。带上你的感受自由读一读。
③引读:让我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吧.
A当看到这高大茁壮的柳树,谁不说这不是一位驻守边关的忠诚卫士。所以说——
B当看到这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谁不说这不是一座万众敬仰的丰碑,所以说—
④学到这,你们知道课文为什么要以左公柳为题了吗?
(那么多物都不写,就写柳树,为什么?)(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理由,还有第二个理由呢?为什么要以左公柳命名?)
1、那些柳树是左宗棠率领将士们种下的。
2、柳树刚强的外形,压倒一切的气势,与左宗棠不怕艰险„„相通。以树的刚强来写人的刚强,目的是歌颂左宗棠和爱国将士那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作者又深情地称它是精神之树。(板书:精神之树)
六、总结谈话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同学们,看着这棵左公柳,请你们拿起笔写
一、两句话赞美左公柳或者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可以是你最想对左公说的话。
2、是啊,左公及爱国将士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其中不泛有诗人,留下了一首首赞左公的诗老师节选其中两句,请全班同学起立齐声读一读。出示:击退敌寇壮山河,„„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一篇感人的课文,回家后,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听。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读:《左公柳》。(生齐读)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自由读)
3.大家课文读得很认真,课文读完了,字音读准了吗?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 屏幕出示:戈壁
俄国
热忱
棺材
流淌
慷慨激昂 师:哪位同学再来,不错,同学们都来读一读:(齐读)4.词语读得很好,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在收复之后又植树造林,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栽种的柳树称为左公柳)
(板书:左宗棠)预设1:(学生说的很好,直接导到“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左宗棠?”)预设2:(学生说的不全面)
师:只是写左宗棠这个人吗?文中的柳树为什么称为“左公柳”,课文中是怎样写的?(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5.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左宗棠?(左宗棠收复了新疆!)
二、学习课文:
学左宗棠的故事
(一)、1、现在请同学们默读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相关段落,划出最受感动的地方,想一想感动你的原因是什么?(谈到第10段)
师:你读一读感动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个人读)(原来是左宗棠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动着你!)
2、师:还有哪儿感动着你呀?
引出第6段:咱们都来看一看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
引生说:左宗棠坚决收复新疆的三点理由!
(生说为什么感动:左宗棠有勇气、爱国、有一定的军事才能。)板书:勇敢爱国
3、同学们,你们知道当时朝廷中其他大臣的观点吗?(不同意收复、主张放弃)大家请看、请听: 出示:李鸿章的话:(录音读)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师:说这话的人是李鸿章,他位极人臣,权力极大,皇帝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他这样说接着就有许多人随声附和,如果这时不同意李鸿章的意见,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引来杀身之祸)
4、这时左宗棠又是怎样做的呢?(挺身而出、力排众议)
好,现在我们就在金殿之上,群臣之中,当大臣们认为新疆不重要想放弃这片国土时,你左宗棠坚决反驳:(生接读)
他这样反驳朝廷重臣,你满意吗?你再来(生读)!
当重臣们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时,你慷慨激昂的反驳道: 当重臣们认为新疆远离京城军事地位不重要时,你又断然反驳道: 师:这几位左大人慷慨激昂,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勇敢)
(学生说不出来,师总结:是啊,这可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自己的生死、冒死反驳、他真是一位孤胆英雄呀!)
(二)、铁骨铮铮的左宗棠主动请缨!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接着踏上了收复新疆的征途,让我们跟随他来到出征的那个夜晚: 引出:第九段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你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读)
1、“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天上没有明月,地上没有人送行。”(体会到当时没有人支持他,更没有人给他送行!)
2、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个人读)
(体会到虽然面临的困难很多,但是没有丧失信心)(体会到左宗棠内心的刚毅坚韧)
(学生说的不好,可以补充资料:朝廷没有给他一兵一卒,他带领的都是自己老家湖南的同乡子弟兵;朝廷没有给他一粒粮草,他想尽办法,甚至不惜高息贷款)听到这里你又感受到什么?
(让生谈虽然困难大,但是左宗棠)板书:刚毅坚韧
3、是呀,让我们跟随老将军踏上西行的征途吧!(自己读一读第10段)。
同学们,这就是老将军,前面是千难万阻,后面紧跟的是自己的同乡子弟兵,这时左宗棠老将军在想什么?
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他想:
(至少3人说)(他想:我们打的是正义之战,一定会胜利的!)评价:(一定不能让我们的国土落入侵略者的手中)评价:
现在作为千万士兵中的一员,看到此情此景,你一定心潮澎湃,你在想什么?(我要跟随将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评价:你真是一位勇敢的战士!
(我也要将生死置之度外,多多杀敌,帮助将军收复新疆)评价:你真是将军的好士兵
4、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正是老将军和他的将士们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促使他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收复了新疆。板书:英勇无畏
(三)、收复新疆只是他完成伟业的第一步,他还有什么有远见的举措呢?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植树造林”
是呀,正是这位睿智而有远见的老将军让“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变成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门”的塞外绿洲!学柳树: 过渡:同学们,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把它称为“左公柳”了吧!(明白了)这柳树又是一种怎样的树呢?请大家划出课文中写柳的句子,想一想写出了柳树的什么?
学生汇报: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写了柳树的外形、样子)
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写了柳树的精神、品质)
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3、孩子们,这一段还仅仅是写柳树吗? 学生说:(左宗棠)(千万将士)
三、总结升华:
1、是呀!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看到了左宗棠,看到了他的刚毅坚韧、视死如归。让我们来赞一赞左宗棠吧!(生齐读)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左宗棠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2、这精神之树不仅是左宗棠的象征,还是谁的化身,让我们齐声赞美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吧!(生齐读)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3、同学们哪!左公虽去,柳树尚在,左宗棠以及千万将士的爱国热忱和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前进,我相信这柳树也一定扎根在你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第五篇:《左公柳》说课稿
《左公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左公柳》。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虽为第二篇课文,由于第一篇是《古诗三首》,以文章面目出现的,这却是第一篇。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英雄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情感。
二、说学情
这是一篇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范文,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教学本课时,要结合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
另外,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已有了一定理解,逐步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引导他们关注语言,感知、领悟文本的内容、内涵和在语言表达上的方法及奥妙,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
三、说目标
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识记生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并知道课文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件事。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本文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根据目标定位,结合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我将“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学习重点,将“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作为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本节课我以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指导,以生为本,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法,并确立小课题“你认为左宗棠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围绕这个小课题进行学习与交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法:
1、在阅读中,听、说、读、想贯穿全文始终。
2、以学生自读为主,学会划出重要或喜欢的句子加以品析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3、在学文中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
4、通过课外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分五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开课直接导入并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并请同学们回忆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件事,唤起他们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奠定本堂课的情感基础,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接下来使用ppt演示文稿出示学习任务,使学生能简单明了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其在以下的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去思考。
(二)、合作学习,触摸情感
先让学生自己带着刚才的学习任务学习课文,通过左宗棠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感悟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划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接下来小组合作学习,各自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并质疑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体研究,从中让学生触摸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反馈交流,品悟情感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学习内容,根据上面的学习任务,学生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即抓住左宗棠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的句子加以分析交流,其他小组倾听后进行补充、评价。这样使学生都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逐步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沟通,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在小组反馈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会适时的进行点拨,由于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这就为学生了解本文,了解并理解人物的言行增加了难度,因此学生在汇报“力排众议、主动请缨”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师生配合读第六自然段,用幻灯片出示大臣说的话,学生在书中找到左宗棠所说的相对应的话,这样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当时只有一种选择,收复新疆,也更能体会左宗棠的高尚品质,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在学生汇报“抬棺出征,收复新疆”这部分内容时,适时让学生观看抬棺出征的视频,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文字变为画面,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心灵受到再一次震撼,会感到有很多话想说,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此时此刻,你想对左宗棠说些什么?这时学生的话语一定是发自肺腑的。然后我又用幻灯片出示毛泽东、谭嗣同、曾国藩赞美左宗棠的话,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更深刻地品悟到他的人格魅力。
在学生汇报“植树造林,建设新疆”这部分内容时,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写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通过幻灯片出示图片和诗句,使学生更能体会出左宗棠的爱国情,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四、揭示写法,升华情感
教者深情过渡:同学们,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会和作者有同样的感受,(幻灯片出示最后一段话),让学生感觉带点的词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进行句式转换,使学生知道此时的“左公柳”不仅仅是那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知道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这样更能突出学习重点,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五、总结谈话,延续情感
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接着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写作方法的学习,也可以是人物精神的学习。然后让学生课下阅读有关左宗棠的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清代名将左宗棠的事迹,以此受到熏陶和教育,延续学生的爱国热情。
以上教学设计是遵循高效课堂中的“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见自我”,适时点拨,适时使用ppt演示文稿和播放视频,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当然,语文课堂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的教学设计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请各位评委和在座的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