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左焕琛:家训好比左公柳
左焕琛:家训好比左公柳
左焕琛
1940年出生于广东,祖籍湖南湘阴,左宗棠的玄孙女(第五代),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解剖学会总顾问,开拓了我国人体应用解剖学的新领域,创立了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
苏州河往上两个街区,是巍峨大气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自然分馆)。左焕琛一手拎个装着资料的包,一手握着水杯,快步走?M这座高大的建筑。这天是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馆里刚刚得到一个好消息:在主题娱乐协会与AECOM联合推出的2017年全球最受欢迎博物馆排名中,上海科技馆位列第六。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但鲜少人知道这座世界一流的科技馆正是由左焕琛推动建设,更没有人知道她的高祖父是晚清名臣、收复新疆的左宗棠。
5月的上海热浪滚滚,左焕琛已经78岁,在卸任上海副市长的这17年里,她又担任了上海科技馆理事长、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奔走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不辞辛劳。时间回溯到138年前,也是这样热浪滚滚的5月,左宗棠以68岁高龄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抱病出征,誓死收复新疆。
时空纵然无法交汇,但报国的热情继承下来,在左家人的血液里奔腾。
在上海自博馆的一个房间里,左焕琛接受了《环球人物》记者专访,畅谈科普教育,也畅谈左家家风。一时间,喧嚣远去,房间里安静下来,娓娓道来的故事令人不时怦然心动。重走进疆路
《清史稿》记载:(光绪)六年四月,宗棠舆榇发肃州。五月,抵哈密。
那是1880年,北疆和南疆都已在两年前收复,唯独伊犁仍在俄国人手中。清廷孱弱,在《里瓦几亚条约》中向俄国割让国土,伊犁险要处尽皆割让。坐镇陕甘的左宗棠震怒,虽已68岁高龄,有咳血之疾,但经略西北10多年的他决意出征。《清史稿》记载的便是出征经过,左宗棠从大漠深处的肃州(今酒泉)抬着一口空棺,率4万湘军西进,一个月后抵达哈密,阵前指挥,表明战死疆场也要收复国土的决心,令士气大振。
这条进疆路,王震将军也走过,他在和左家后人的谈话中说道:“解放之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艰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
2011年,左焕琛决心带着全家重走这条路。出发前,她把左公西征路线和资料都复印了,全家人手一份,儿孙们更要熟记历史。在哈密,100多年前左宗棠带领士兵种植的左公柳仍然茁壮,成为一片让后人乘凉的左公林。在乌鲁木齐的“一炮成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耸立着一尊威严的左公雕像。这些都让左焕琛感慨万千:“想到这大片土地是由先祖带兵收复,确实内心非常受触动,有一种交织着感动、自豪同时还希望自己也能为新疆做点什么的情感。”这个想法在早些时候就已经付诸行动,2010年到2013年,她带领上海科技馆和基金会将科普送到上海对口支援的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的4个县各自有了一套上海赛复流动科技馆和专门翻译成汉维双语版的《展品使用指南》,新疆的儿童也能享受到上海的优质资源了。
百年前,中国所受的屈辱与科学技术落后脱不了干系;百年后,中国的日渐强大则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繁荣息息相关。
这些年,左焕琛推动基金会创办了一系列“慈善科普”项目,将科学技术知识送到老少边远地区。2015年,左焕琛带着流动科技馆来到位于甘肃环县的习仲勋红军小学,让革命老区的孩子们接触科学、了解科学;2016年,在湖南湘阴的湘江小学,一套流动科技馆入驻;2017年,湖北洪湖的贺龙红军中学也迎来了一套流动科技馆和科普书籍„„几年下来,左焕琛把一个个流动科技馆留在了祖国大地上的边远地区,新疆、西藏、贵州、云南、甘肃、青海„„都有她的身影。创基金会为发展“造血”
左焕琛担任理事长的这个基金会是我国科技馆领域的第一个基金会。2001年,很多科技馆、博物馆都因资金问题而举步维艰,在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左焕琛在上海科技馆建立理事会制度,为科技馆的发展“造血”。2005年,上海科技馆基金会更名为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年,事业单位成立基金会可说是闻所未闻。不过,左焕琛敢想敢干。这和高祖左宗棠有相似之处,大约也是湘军奋勇的遗传。她未雨绸缪,在科技馆开馆前就提出创设基金会,以便“集众人之力,扬科普之光”,在全球范围征集标本、藏品,开展资金募集,支持科技馆发展。“这也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的精神嘛。”她说。
有了基金会的支持,来自全球的标本与藏品纷至沓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云南馆展出“中国第一龙”――化石含量在85%以上的禄丰恐龙骨架。当时,孩子们总聚在云南馆的恐龙骨架边不肯离开。在云南禄丰,恐龙化石种类很多,但上海却没有。于是,左焕琛和云南省联系捐赠事宜,最终促成了两具禄丰恐龙骨架移至上海科技馆永久展出。如今,在科技馆分馆――上海自博馆里,这两具恐龙骨架仍然是最受欢迎的“明星”。
17年来,左焕琛跑遍全国,有时足迹还到了国外。这种奔忙对一般老人而言是吃不消的,但左焕琛乐在其中。基金会先后为科技馆、自博馆募集项目及资金约2.7亿元,募集标本及各类收藏品千余件。在上海自博馆展出的1000多件珍稀野生动物标本中,有400多件是在她的直接参与下募集来的。
2002年,左焕琛在美国看到慈善家肯尼斯?贝林撤下的蜘蛛展中有不少有价值的标本,包括完整的“蜘蛛刺蜂鸟”标本等,却要被丢弃。于是她和贝林商议,把这些标本捐给上海科技馆。贝林奇怪:“这已经没什么价值了。”但左焕琛看到了价值,她连夜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前来整理,一连忙了3天。标本运回上海后,基金会还联系了其他蜘蛛标本,也办了个蜘蛛展,大受欢迎,后来成了上海科技馆的常设展。贝林前来观展时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么好的标本差点被我扔进了垃圾桶。”此后十多年,贝林陆续向上海科技馆捐赠了700余件标本。
在左焕琛的努力下,基金会募集的藏品既有珍贵野生动物标本,也有罕见的非洲乌木雕塑,还有鹦鹉龙等珍贵古生物化石、世博会上展出的新能源概念车„„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
左焕琛把退休后的大部分时间留给了科普和科创,是因为“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她想尽办法推动基金会设立更多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比如“明日科技之星”“未来工程师大赛”“未来科技之星”等。这些活?用磕甓加猩贤蛎?师生报名参加,近百名院士、教授、科学家参与带教和评审。左焕琛甚至记得很多有发明创造的青少年――
“有三个上海大学附中的学生,研究蚂蚁巢穴和生活习性,发现它们除有搬尸行为外,还会肢解蚂蚁的肢腿放入巢壁内充当钢筋。这个发现是很了不起的,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同步了。”
“有一个比较内向的学生,做了个屋顶绿化隔热节能的研究,后来美国康奈尔大学因为这个课题录取了她。”
“有个孩子前几年研究水污染获得了‘明日科技之星’的称号,后来攻读了博士学位,还是联合国青年环境特使,现在被我们聘为‘明日科技之星’比赛的评委了。”
在左焕琛参加活动的照片里,孩子们的小脸上满是对科学的惊讶与好奇,她在一旁看着,笑得比谁都开心。
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让左焕琛总在想事情,当科普的基础已经相当牢固后,她又想着如何激发社会奉献科普的热情,于是提议基金会创设“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2012年,国内首个由社会组织举办的综合性科普奖项“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出首奖。到现在,已经发展为每年颁发“科普杰出人物奖”“科普贡献奖”“科普成果奖”“科普传媒奖”“科普管理优秀奖”“优秀科普志愿者奖”六大类奖项了。这个创新奖成为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的“蓄水池”。
能力越强,责任越大。左焕琛几乎忙得停不下来,她也总在思考,如何让科普更有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2015年,“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在她的提议下得到市科委、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之后几年,市环保局、市绿化园林局也加入主办,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积极参加。去年,这项活动参与人次达到300多万。左焕琛面对这种影响力总是很谦虚:“我就是用自己能做的点滴实事发动了更多公众,一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当年,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沿途种下的左公柳如今绿在天山南北;今天,他的后人则将生态文明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中。
上海的科普工作领全国之先,成为上海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块重要基石,基金会也获得诸多荣誉:2010年获得“全国社会先进组织”称号,2016年获得“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左焕琛则先后获得“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首届全国科技馆发展杰出贡献奖”。2015年,她被国际科技中心协会(ASTC)授予“行业杰出领袖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不忘“心忧天下”之祖训
名人之后的身份对左焕琛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左宗棠在一生中的两个重要时刻写过同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第一次写是23岁大婚之时,第二次写是53岁定家训时。左焕琛感叹:“旁人眼里这是催人奋进的诗句,对我们后辈而言则是不敢忘却的爱国为民之心志。”
1940年,左焕琛出生在广东,正是战火纷飞时。她的父母早在抗战爆发初期就加入了国际红十字总会救护医疗大队,父亲左景鉴任第38医疗队队长,辗转上海、南京、南昌、桂林、广东等地,在枪林弹雨中救护伤员。幼时的耳濡目染让左焕琛明白了“报国”二字的分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左景鉴参加抗美援朝,从事志愿军中心血库的筹建,并与同仁共同研制出手提式血液保养箱。
1956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奉命到重庆创建一所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由钱?浚ㄍ?德)和左景鉴带队。于是,左景鉴把在上海分到的复式公寓交还国家,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儿女前往重庆。那时,左焕琛正进入大学读书,才16岁,眼看就要一个人留在上海了,她跟父亲小声要求:“让妈妈和弟弟妹妹留下吧。”但被父亲回绝:“我不带头,其他人的家属也不会走了。”她又问:“那能不能留个小房间让我住呢?”父亲又不同意:“你去医学院学生宿舍住吧。”
这既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选择,也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左家家训教导,左焕琛从此牢记在心。
当左焕琛1962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时,她选择了留校任教,“希望做点亮学生前行道路的灯火”。在最艰苦的解剖系,她成了同期分配的人中唯一留下的。每天都和尸体打交道,被福尔马林的消毒水味熏着,都没有难倒这位品格坚定的女学者。她奔赴江西开门办学,主动报名援藏,在江西和西藏医学院播撒医学的种子。
1982年,左焕琛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研修,学习计算机三维重建和多媒体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这是前沿科学,国内根本没听说过,是左焕琛遇到的一大挑战。当时,英语不好、没见过计算机,却要学最前沿的医学,左焕琛刚到美国那两个星期直想打“退堂鼓”。“实在太难了,真想逃。”但她骨子里有一股倔劲,暗暗想着要把古老的人体解剖学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让“老树开出新花”。
英语不好,她就主动当助教,给学生辅导补课,一遍遍地讲,直到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不会计算机,她就帮教授、助教们画图,再请他们教自己计算机技术。到回国时,大家都舍不得她走。没过多久,斯坦福大学一位系主任把电话打到上海的弄堂公用电话上,邀请左焕琛再去美国任教。她自然婉言回绝,因为要报效祖国。她在国内潜心教研,开启了“心血管影像诊断的解剖形态学结合计算机三维重建与显示”“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和解剖学中的应用”等课题研究,先后获10多项国家卫生部、国家教委、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教育成果奖,还曾获得国家优秀教师称号。
1995年,组织上找左焕琛谈话,要调她去上海市卫生局任副局长。她犹豫再三,因为祖训讲“后代不为官”,她征询父亲的意见。父亲对她说:“这是党和人民对你的信任,那你就好好地为老百姓多做点事吧。”就这样,左焕琛走进政府机关,1996年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分管卫生、科技、妇女儿童等方面工作。
从象牙塔到政坛,如何转换身份?这一点,就连1998年访问上海的希拉里也好奇。那一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访问上海,左焕琛参与外事接待,希拉里就在私底下问过左焕琛这个问题。其实,这一转换过程对左焕琛而言并不难,在她看来,社会也符合解剖学原理,“在学校是从事微观的,是人体解剖和细胞结构;后来是宏观的社会管理,也要深入了解和剖析社会,为国家和百姓多做实事。”
在宏观世界解剖社会的左焕琛仍然有医者的细致,她把解剖刀伸到社会的角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剖析和解决。她启动医疗卫生改革,将上海的97所地段医院改造成标准化的集医疗、预防、康复、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和计生技术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解决上海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她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全市农村大病医疗风险基金;为了引导市民参与市容管理,她发起了由志愿者组成的市容卫生巡访团,这支队伍今天仍然活跃在上海街头。
巧合的是,左宗棠在赫赫战功之外,还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起点。他在甘肃办兰州制造局,在福建办福州船政局,皆开风气之先。今天,他的后人潜心科技,不仅开拓了我国人体解剖学的新领域,还将科学技术普及到全国各地。历史总有自己的逻辑,这或许也是其中之一。
第二篇:《左公柳》说课稿
《左公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左公柳》。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虽为第二篇课文,由于第一篇是《古诗三首》,以文章面目出现的,这却是第一篇。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英雄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情感。
二、说学情
这是一篇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范文,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教学本课时,要结合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
另外,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已有了一定理解,逐步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引导他们关注语言,感知、领悟文本的内容、内涵和在语言表达上的方法及奥妙,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
三、说目标
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识记生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并知道课文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件事。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本文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根据目标定位,结合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我将“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学习重点,将“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作为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本节课我以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指导,以生为本,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法,并确立小课题“你认为左宗棠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围绕这个小课题进行学习与交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法:
1、在阅读中,听、说、读、想贯穿全文始终。
2、以学生自读为主,学会划出重要或喜欢的句子加以品析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3、在学文中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
4、通过课外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分五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开课直接导入并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并请同学们回忆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件事,唤起他们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奠定本堂课的情感基础,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接下来使用ppt演示文稿出示学习任务,使学生能简单明了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其在以下的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去思考。
(二)、合作学习,触摸情感
先让学生自己带着刚才的学习任务学习课文,通过左宗棠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感悟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划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接下来小组合作学习,各自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并质疑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体研究,从中让学生触摸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反馈交流,品悟情感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学习内容,根据上面的学习任务,学生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即抓住左宗棠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的句子加以分析交流,其他小组倾听后进行补充、评价。这样使学生都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逐步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沟通,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在小组反馈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会适时的进行点拨,由于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这就为学生了解本文,了解并理解人物的言行增加了难度,因此学生在汇报“力排众议、主动请缨”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师生配合读第六自然段,用幻灯片出示大臣说的话,学生在书中找到左宗棠所说的相对应的话,这样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当时只有一种选择,收复新疆,也更能体会左宗棠的高尚品质,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在学生汇报“抬棺出征,收复新疆”这部分内容时,适时让学生观看抬棺出征的视频,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文字变为画面,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心灵受到再一次震撼,会感到有很多话想说,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此时此刻,你想对左宗棠说些什么?这时学生的话语一定是发自肺腑的。然后我又用幻灯片出示毛泽东、谭嗣同、曾国藩赞美左宗棠的话,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更深刻地品悟到他的人格魅力。
在学生汇报“植树造林,建设新疆”这部分内容时,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写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通过幻灯片出示图片和诗句,使学生更能体会出左宗棠的爱国情,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四、揭示写法,升华情感
教者深情过渡:同学们,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会和作者有同样的感受,(幻灯片出示最后一段话),让学生感觉带点的词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进行句式转换,使学生知道此时的“左公柳”不仅仅是那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知道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这样更能突出学习重点,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五、总结谈话,延续情感
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接着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写作方法的学习,也可以是人物精神的学习。然后让学生课下阅读有关左宗棠的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清代名将左宗棠的事迹,以此受到熏陶和教育,延续学生的爱国热情。
以上教学设计是遵循高效课堂中的“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见自我”,适时点拨,适时使用ppt演示文稿和播放视频,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当然,语文课堂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的教学设计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请各位评委和在座的同行批评指正。
第三篇:左公柳课堂实录
《左公柳》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通过预习课文我们知道,文以左公柳命名,实际上写的是?
生:左宗棠(板书)
师:在初读课文之后,左宗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生:忠义爱国 刚强睿智 视死如归 铁骨铮铮 刚毅坚韧…… 师:作者写了几件事例来表现左宗棠的这些精神品质呢? 生:三件
师:(过渡)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事例,看看在这个事例中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怎样的左宗棠?
二、学习第一个事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1、自读故事,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故事发生时的背景是怎样的? 生:(自读课文后汇报)邻国阿古柏在英军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师:国难当头之时,朝廷众臣对保卫新疆有怎样的认识? 生:一部分人对保卫新疆的认识有失偏颇,主张放弃新疆。师:“有失偏颇”是什么意思? 生:有不公正的认识。
师:大臣们对保卫新疆的认识有失偏颇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及课前收集的资料来说说。
生1:他们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生2:当时国家困难,粮饷匮乏。
生3:国家面临海防,塞防之争,想要放弃塞防保海防。
2、品析左宗棠的表现,感受他的爱国之情
师:面对大臣们偏颇的认识,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 生:左宗棠
师:左宗棠将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来坚持自己收复新疆失地的主张,这种做法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力排众议(板书)
师:左宗棠是如何力排众议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画出左宗棠力排众议的句子。
生:默读,动笔画句子
师:要想力排众议,必须理由充分,左宗棠摆出了哪些道理呢?(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例句)
生1: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师:注意最后用的是感叹号,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 生1:坚决,义正言辞。(再读这句)
师:作为中华子孙的一份子,左宗棠对大臣们偏颇的意见还作出了怎样地反驳呢? 生: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等矿藏也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实为聚宝之盆!
预设读得好: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有气势,有感情。
师: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他的感情就是? 生:慷慨激昂。预设读得不好:
师:左宗棠摆出的观点对不对? 生:对。
师:要用自己正确的观点去推翻别人错误的观点,应该用怎样的语调? 生:高昂的、激动的。
师:对,就是要读得慷慨激昂,你再来为我们试试。(生再读)
师:好一段慷慨激昂的陈词,对大臣们的偏颇认识作出了有力的反驳。新疆不仅是聚宝之盆,从军事角度讲,新疆还有怎样的重要性呢?
生: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
师:好,坚决果断的一句话,将新疆重要的军事地位进行了强调。请看地图(课件出示新疆地图),面积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既是聚宝之盆又是军事要塞的新疆,怎能落入侵略者手中,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大义凛然的左宗棠,用这三点不容争辩的事实,来力排众议,去唤醒还未觉醒的群臣吧!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来接读这段。
(师生接读第6自然段)
师:对新疆的关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让左宗棠在以理服众的同时,还做出了怎样的壮举?
生:这位铁骨铮铮的六旬老人主动请缨。(师板书“主动请缨”)师:“主动请缨”什么意思? 生:主动请求杀敌的任务。师: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左宗棠主动请求带兵收复新疆。
师:当时的左宗棠已64岁高龄,因常年的国事操劳而积劳成疾,身体非常虚弱,还经常咳血,可他还做出了主动请缨的壮举。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着这位已年过六旬,官居一品的朝廷重臣做出这番决策的呢?接下来再读第7自然段。
生: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师连线“爱国”)
三、学习第二个事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完成伟业)
1、自读课文,列出小标题
师:因为担忧民族危亡而力排众议,因为要保全领土完整而主动请缨,在第一个事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这两个四字词语来体现左宗棠的爱国举措。在接下来的第二个事例中,左宗棠爱国的举措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二个事例,也试着像这样,用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为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故事中左宗棠的爱国举措? 生: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完成伟业)
2、学习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师: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这近两年的时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是这些作者都没有写,却偏偏只选取了抬棺出征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个事例太打动人了,这个事例太典型了。
师:是呀,正是这听也没听说过,见也没见过的事例才更能扣人心弦,突出人物品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在我们平时写人的作文中,也要学习像这样选取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
3、感受左宗棠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这一部分,拿上笔,把文中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下来,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学生听、画、写)师:谁来把你的感受和我们分享?
生:我感动的句子是“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让我感动的原因是他能面对困难仍充满信心。
师:左宗棠面对重重困难仍能信心百倍的原因是什么呢?品读一下接下来的一句话。
生:因为他打的是一场正义之仗,是一场保家卫国之仗,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赶走侵略者,所以他信心百倍。
师:说得好,你能为我们读出左宗棠这种在面临重重困难时表现出的决心吗?
(学生强调困难后,信心百倍地读)
师:你为我们展现出了刚毅坚韧的左宗棠满怀的信心。
生:让我感动的句子是“令人震惊的是,这支队伍中竟有众人抬着一口黑漆棺材!这口棺材是左宗棠为自己准备的。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感动的原因是,左宗棠他视死如归的精神。
师:面对死亡却还能毫不畏惧,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这样的举措真让人震惊,为我们读出左宗棠英勇无畏的气慨来好吗?
(生再读这段话,读出震惊和决心)
师:同学们请看这幅图(出示课件图),这位白发苍苍的六旬老人,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为了激起所有将士们的斗志,毅然抬着棺材赶赴战场。看到此情此景,如果你是这千千万万将士中的一员,你想对这样的主帅说些什么呢?
生:老将军,您英勇无畏的信心让我感动。
生:老将军,您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决心值得我们学习。生:将军,我们也会像您一样,用自己的生命,去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生:将军,我们一定会奋勇杀敌,赶走侵略者,我们一定能收复新疆。……
师:你们的回答让我感动,你们的回答让我热血沸腾,左宗棠正是用自己的信心和睿智让所有的将士都变成了怒吼的雄狮,征途再艰险,敌人再强悍,我们的将士们都能一往无前,奋勇冲杀,这一仗打出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让我们齐读第11自然段,赞一赞左宗棠的功绩。(生齐读第11自然段)
师:这场正义之战,让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一个爱国的左宗棠吗? 生:不是,我看到了千万个由左宗棠带领的保家卫国的爱国将士。(再连线“爱国”)
四、学习第三个事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1、学习第13自然段,体会植树造林的作用
师:左宗棠不仅带将士们收复了新疆,更是凭着对新疆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好事。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第13自然段,看看左宗棠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是什么?
(生速读13自然段)
师:谁能像前面那样概括出这个故事的小标题? 生:植树造林,建设新疆。(板书)
2、出示诗句对比,感受左公的功绩。
师:唐朝诗人王之涣曾这样描写塞外边疆荒凉萧条的景象。(课件出示诗句)生:齐读“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而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他的老友杨昌睿来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不由得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生:看课件齐读“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师:左宗棠深谋远虑地建设新疆,植树造林的举措,又一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左宗棠的赤诚爱国之情。(连线“爱国”)
五、学习写柳树的句子,体会作者借柳赞人的感情
1、读中感受左公的精神品格
师:既然本文要表现的是左宗棠的爱国事例,为何又要以左公柳命名呢? 生:因为左公柳是左宗棠及爱国将士种的。
师:仅仅只是这个原因吗?请同学们结合文中写柳树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小组同学之间讨论讨论。(小组合作交流)
生:这些柳树身上具有左公及将士们身上那些相似的品格。
生:“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这柳树面对干旱沙漠恶劣的自然环境,居然还能长得如此茁壮,真让人不可思议,它真像我们面对艰难还能取得胜利的爱国将士。
生:“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这左公柳刚强、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让我仿佛看到了拥有同样精神的爱国将士。
生:“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这组排比句所描写的左公柳让我看到的就是和它一样坚毅顽强的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生:“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这两句话运用自问自答的方法,强调了左公柳就是左宗棠及爱国将士们精神的象征。
2、解题、点明借物喻人
师:此时的“左公柳”还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生:既是指生长在千里戈壁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贡献的左宗棠。
师:是的,这是在借柳树来赞美左宗棠,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借物喻人”。
五、总结升华
1、赞柳树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株柳树吧!(出示柳树画面)它面对风沙,依旧傲然挺立;它扎根戈壁,原于英勇无畏;它抗衡沙漠,只因顽强坚韧,它还只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吗?
课件出示: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学生齐读)
2、赞左宗棠
师:是啊,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力排众议、铁骨铮铮的左宗棠;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抬棺出征、视死如归的左宗棠;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植树造林、睿智奉献的左宗棠。让咱们再读这句话,赞赞我们忠义爱国的左宗棠吧!课件出示: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左宗棠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生齐读这两句话)
3、赞美所有爱国将士们
师:这精神之树不仅仅是左宗棠的象征,还是所有爱国将士们的化身。让我们齐声赞美这些英勇无畏的爱国将士们吧!
课件出示: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生齐读这两句话)
六、总结升华 22左公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学习作者以柳树为线索贯穿全篇,选取典型事例描写人物,详略得当,一语双关等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1、通过有感情朗读理解重点句段,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左宗棠的爱国热忱。
2、找出描写柳树的句子,体会作者每次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
1、左公柳的图片
2、左宗棠的简介资料
3、《凉州词》的视频
4、《玉门关》的视频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昨天的见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说一个礼物也不好,不如直接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静静欣赏。)(昨天上课一开始的不顺畅,皆有礼物一词惹得祸!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悔呀!)瞧!(出示古诗《凉州词》)
一、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欣赏了这首古诗,同学们还沉浸在古诗的意蕴中,想亲自到玉门关去游览吗?让我当导游咱们一起去吧!
(这个环节这样说不好,《凉州词》这一视频的效果没有完全达到,而且也与讲课不太衔接,如果改成这样说效果会好——“同学们,现在谁能给大家背一背这首《凉州词》,学生齐背,师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大家想亲自到玉门关看看吗?“)(放视频 玉门关)在玉门关这个地方真的没有杨柳吗?有!叫什么名字?(左公柳)对,看来你课前预习的不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22课板书课题左公柳。这节课咱们就跟随作者一同去旅游吧!
二、学习1-3自然段
1、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左公柳是什么样子的呢?
2、指生读课文。(出示句子1)这一句话描写的是什么?在茫茫黄沙中咱们这些游客突然间看到如此茂盛的大柳树,你会是什么心情?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3、它与我们平时见到了柳树有什么不一样吗?我们再一次观察这棵树,你又发现了什么?(出示句子2)
读读这句话,想想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赞美赞叹)谁想来读读这句话?我听出了你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大家一起读一读吧!
三、学习5-14自然段
1、看来大家都沉浸在了对这棵柳树赞叹之中,那除了赞叹你还有疑问吗?(为什么叫左公柳?)要想知道答案,就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批注写下你的感受。再练习有感情朗读。
2、学生自学。(到了自学时,没有让学生再读读画出的句子,就直接开始交流啦!忘了,紧张啦!
3、师生交流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左宗棠)讲了他的什么事?(收复新疆 建设新疆)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爱国情怀)
(2)你对左宗棠有什么了解?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的了解吗?(师出示左宗棠资料)美国的《新闻周刊》在2000年的时候评出了最近一千年全世界的40位智慧名人。这其中,中国有三位:一位是毛泽东,再一位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左宗棠。
(3)课文中左宗棠的什么精神深深感动了你?(爱国)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左宗棠爱国的呢?
4、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顺势引导重点学习“力排众议”(1)生读第六自然段。
(2)“力排众议”是什么意思?力,竭力。排,排除。议,议论、意见。尽力排除各种反对意见,以便维护自己的正确主张。在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左宗棠以一人之力,要反对哪些意见?(学生回答)
(3)请同学们都读读这一段找一找左宗棠要排除哪些不同的意见?他是怎么说的?练习和同桌有感情读一读。
(4)谁来说一说,左宗棠要排除哪些意见?(放弃新疆、千里荒漠贫瘠之地)他是怎么说的?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左宗棠的爱国热情?就请你这样读。指生读左宗棠的话。同桌两个能不能表演读一读。一个读不同意见一个读左宗棠的话。(同桌练读)指一两组展示读。
(5)听到一句句慷慨激昂的左宗棠的话语,老师被这种爱国精神深深感动了。咱们再来合作读读这一段,大家都当一回爱国名将左宗棠。一日早朝,就有大臣向慈禧太后启奏说:“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生读“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师说:“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生读“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等矿藏也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实为聚宝之盆!”师说:依臣之见,还是放弃新疆,还是保卫祖国海防重要!生读:“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 在左宗棠看来,“若此时不收复新疆,则我退寸,而寇进尺”,收复新疆,势在必行。倘若一枪不发,将万里腴疆拱手让给别人,岂不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当民族最危急的时刻到来之际,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为和平而战,为捍卫民族的光荣而战,直到最后胜利。
5、交流“抬棺出征”
(1)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左宗棠的满腔爱国热情?
这位铁骨铮铮的六旬老人主动请缨!什么是“主动请缨”?请求杀敌的意思。当时左宗棠已有64岁高龄,而且体弱多病,但是他毅然主动请缨要去收复新疆,足见他的满腔爱国热情。齐读“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
(2)“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悄然离京,马不停蹄的赶往千里之外的烽烟滚滚的战场。”带兵出征面临哪些困难?为何还有信心?这信心来自于什么?(强烈的民族意识,他这是为捍卫民族的光荣而战,是为正义而战。所以他信心百倍,气势不可阻挡!谁再来读读这句话?(3)左宗棠说:“六十许人,岂尚有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担者,此心想能鉴之。”你能读懂他的心吗?这是颗心里满含的是什么?如果你是在场的一个官兵,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一段。(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官兵个个泪流满面,无不为之动容。他们深知,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但是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4)他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纵然是万丈深渊,也百折不回,宁愿马革裹尸。一个人一旦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他就荣辱皆亡,名利皆亡,他的人格就伟大了,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6、交流建设新疆
(1)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左宗棠的爱国热情?学生读第13自然段。谈感受。(2)浙江巡抚、左宗棠的老友杨昌睿在清廷恢复新疆建省后到西域,所到之处,杨柳成荫,鸟鸣枝头,人来车往,百业兴旺,当即吟出了这样的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出示图片欣赏)
四、学习第14自然段
1、听完了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的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学生接读其余语句。出示句子3.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思想感情?
3、从树到人,看似写树,实则写人,表达作者对左宗棠爱国将士们的崇敬的心情,歌颂象左宗棠这样的爱国将士身上所具有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
五、总结写作方法
1、大家思考,作者为什么用左公柳来做题目呢?左公柳仅仅只代表柳树?还指谁?(左宗棠)这叫一语双关的写法。
2、那课文中的线索是什么呢?(柳树一直贯穿全篇—)(这里也忘了说!
3、作者选取的这些事件详细描写的是哪些?略写的是哪些?(有详有略)
4、作者选取了左宗棠在手赴新疆中的典型事例,让我们感受到了左宗棠的满腔爱国热忱。(典型事例)大家在以后写人的文章中也可以学习运用这些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左宗棠的事迹吗?课下可以阅读这些文章。《清代名将左宗棠》《左宗棠巧对曾国藩》。
他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纵然是万丈深渊,也百折不回,宁愿马革裹尸。一个人一旦将自 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他就荣辱皆 亡,名利皆亡,他的人格就伟大了,撑起了中 华民族的脊梁。)
第四篇:左公柳教案
左公卿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
作者按照“总起引入——具体分述——总结抒情”的思路行文,全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绘玉门关外的柳树那高大挺拔的形象。
文章先用王之涣的《凉州词》中两行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开篇,引出“我们”一行人从河西走廊来到玉门关,在这“没有春风,没有绿色”“除了黄沙,还是黄沙”的地方,意外地发现了“一棵大柳树”;接着写“我们顿时兴奋起来„„”的行为表现,并讲到了“这棵塞外的柳树”“它的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这部分对柳树的描绘和赞美为后面写导游所讲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13自然段)记叙导游讲述的左宗棠的故事。
这里的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从刚讲到的大柳树,到导游“告诉我们这树叫左公柳”,接着“给我们讲起了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前后过渡十分自然、顺畅,而且一下子引发起阅读的兴趣。
作者对导游所讲故事,是分两层意思叙述的。
分述一(第5—11自然段)讲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失地中的表现。这方面写得较详细。
先写他在我国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一部分人主张放弃新疆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他六旬高龄主动请缨的行动折服了满朝文武。(第5—7自然段)
后写他面临重重困难,带棺踏上征途,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决心,“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率部完成了收复新疆失地(除伊犁外)的伟业”。(第9一11自然段)
分述二(第12、13自然段)讲左宗棠在建设西北边疆中的举措。这方面写得很简略。
文中讲他率领部队植树造林,“他的湖湘子弟兵既是战斗之旅,也是植树大军。人人随身携带柳树苗,一路走一路栽,前营栽罢后营管,„„”“终于在千里戈壁滩种下片片树林,形成一道‘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第13自然段)这里的文字比较概括精炼,没有细致的描绘。
文中还讲到“这些柳树不但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而且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这就照应了前面第4自然段写到的:“导游觉察到我们动情了,便平静地告诉我们这树叫左公柳。左公柳?我们感到更惊异了。”文章顺势点明左公柳树名的来历,解决了先前的困惑。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抒发“我们”对左公柳的景仰、歌颂的情感。
在这里,先用一句话深情地再次写到了左公柳的形象:“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四个“那„„”组成排比句,描述之中饱含赞美之情。最后两句话:“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作者用反问及设问的修辞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贯穿全文的“大柳树”的形象:它不是普通的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左宗棠那样的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忱。
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题目一语双关。“左公柳”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二是线索以“柳”贯穿。整篇文章各部分记叙中都有柳树这一典型事物:第一部分描写塞外风光,引用的凉州词中有“杨柳”,使人们兴奋起来的是“柳树”;第二部分记叙导游所讲左宗棠的故事,开始写“导游见了,微微一笑,给我们讲起了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第4自然段),中间写“这时,导游停顿了一下,深情地望着那株柳树,又接着讲了下去”(第8自然段),后面写导游告诉我们“„„这些柳树„„”(第12、13自然段);第三部分表达“我们”对左公柳的赞颂也是从柳写起:“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第14自然段)——那充满生命力的绿柳像一条闪亮的丝带把文章各部分串了起来。
三是行文夹叙夹议。文中不仅有较多的文字对大柳树、对左宗棠的描述,而且也有一些文字对此发表议论、寄寓情感。例如:“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第3自然段)“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第7自然段)„„这些语句或放在文中,或独立成段,或置于文尾,都与叙述有机结合,对所叙内容起有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
四是记叙有详有略。从全文看,第一、二、三部分安排由“较略——特详——很略”;从局部看,以第二部分为例,分述一详细,分述二简略。这样的处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把左宗棠这个人物形象鲜明地凸现在人们面前。
课文编排有一幅插图,描绘了左宗棠率队抬棺出征的情景,是对课文第10自然段文字的形象表现。
课后列出了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要求会写的15个生字。
课后编排有四道练习题。第1题是朗读和背诵两方面要求。第2题通过默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即“课文写了左宗棠哪些爱国事迹”,并能够简要口述出来。第3题是对文中三个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是为了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第4题要求“读读写写”本文中的10个词语,属于一般的语文基本功训练项目。
练习题后的“词语采集”,列出了文中的3个成语。
第五篇:左公柳教案
左公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置之度外”等词语。【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它们的含义。
2.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
(一)布置预习预习原则:
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做的,学生相互合作能够做的,通过查阅工具书,收集资料能够做到的,要大胆的让他们自己来完成。提前三天安排学生的预习任务,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预习达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的三重目的。预习内容及达到的要求: 生字词语的预习。
1.阅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要求学生阅读地仔细,勾画的准确、全面。
2.查字典,准确把握生字的读音,并标注在课文中,多读几遍。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含义,并试着运用词语来说一句话。4.对文中出现的特殊格式的词语,如: abb aabb aabc abcc 等类型的词语,或者含有一对同义词或反义词的词语,提醒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及时发现,并能够举一反三,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养成乐于发现,善于积累的好习惯。收集作者的资料,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要能够做到一下几点:
文中叙述了哪些人物(事物)或事件?用自己的话来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力争精炼和准确,锻炼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找出文中的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力争背诵,并与同学讨论交流,能够联系全文的主要内容,来理解重点语句。
(二)制作演示文稿。【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柳树的图片,指导学生观看,说出其名称特点。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一篇与柳树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22 左公柳
提示同学们观看教师的板书,用手描摹。
二、展示交流: 同学们在课前经过了细致全面的预习,下面让大家来自由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同学发言,教师相机作指点,从生字、词语,到文章的内容和重点的语句等。
三、精讲点播
1.从同学们的发言过渡到对文本的学习,是以写“树”为主,还是以写“人”为主?这个人物是谁,板书:左宗棠
介绍左宗棠的小资料:“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2.学习课文的1、2、3自然段,了解内地湖畔河边的“依依柔柳”与塞外大漠的柳树的区别,对比阅读,发现问题。采用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演一演的方法,将两种柳树的各自特征区分清楚,指导学生对左公柳的“高大、茁壮、挺拔、枝条刚劲有力”,这一显著特征,有明确认识。3.学习课文的4---13自然段,依次了解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失地”、“植树造林,建设边疆”三个故事。
采取分小组学习的方式,每两个小组研究一个小故事,在对抗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质疑,挖掘教材,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指导。学生依次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的同学积极参与补充。
“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故事中,要抓住几个关键词语,“力排众议、挺身而出、慷慨激昂”等,指导同学们据此了解左宗棠这个人,并且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找出描写左宗棠的词语,读一读,演一演,提醒学生注意感情的投入。“抬棺出征,收复失地”这一故事的学习:
(1)要抓住“视死如归、置之度外”两个关键词语,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左宗棠,你„„”的方式,引导同学积极发言。此时,学生扮演的身份为战士或普通人。
(2)指导想象“抬棺出征”的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战场上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同学们的答案会多彩多姿,教师要作恰当的评价,中肯指出他们的长处。
“植树造林,建设边疆”这一故事的学习,要抓住“左公柳”这一树名的来历,体现人们对于爱国将士们的怀念,引导学生认识左宗棠和他率领的湖湘子弟兵爱国、保国、建国的赤子情怀。激发同学们对民族英雄的爱戴,并产生积极向上的美好理想。4.学习14自然段,完成从写“树”到写“人”的升华,指导学生发现本段中重点句子,排比句和反问句(设问句),并启发感受左宗棠和将士们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这正是本文感情的归宿。
四、拓展延伸:
你想对左宗棠和他率领的湖湘子弟兵说些什么,来表示你的崇敬,同学之间互相表达。
五、限时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语。
湘()棺()廊()
箱()官()郎()2.照样子,写词语。
楚楚动人()()()普普通通()()()铁骨铮铮()()()3.根据意思写词语。
情绪激动,语调高昂有充满正气。()
把两手放在胸前,很主动地让出。()
把死当作象回家一样,毫不畏惧。()
4.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按原文补充完整句子,在横线上完成后面的部分。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 修辞方法()
———————————————————————————————————————————————————— 上述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板书设计】 22 左公柳
柳 树 对比描写 由“树”到“人”
宗棠 事迹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