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的理由
道德的理由
这本书讲述人应该怎样生活?人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或者说,人应该怎样做人?这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伦理学或者道德哲学所要探讨的问题。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人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应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更需要知道“为何应该”,如何思考“应该”。没有对“应该”的理性思考,就没有对它的认同,“应该”也就难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有效的指导。《道德的理由》以追问道德理由的思考方式,展现了人类对道德问题思考的历史。它让读者理解“道德判断必须基于充足的理由(good reason);还要公平地考虑每一个个体的利益”。读者会从书中发现那个曾经困扰你的问题,也许会发现自己坚守的一些价值观并不总是合理的。无论如何,你该读一下这《道德的理由》!因为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道德哲学涉及的“不是小事,而是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的问题”。还因为,作者在给我们娓娓讲述一个个生动故事的同时,让我们感受到理性思考的乐趣
道德没有理由。孟子说当看到小孩子快掉进井里时你要去拉他一把,这不是为了结交孩子的(尤其是有权势的)父母,不是为了在邻里乡亲间博得一个美名,也不是因为厌恶他掉进井里时的哭喊声。你要去拉他一把,如果你能够,这里没有任何的考虑、顾虑和利害计较,而完全是出于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能(性),说不清道不明。即使你不能够,比如同样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幼童,或者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然而你对这一事件所感到的惊惶与同情,也已经显示了道德的力
量。
道德需要理由。这是这个道德观念混乱的世界的悲哀,然而这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孟子以及大部分的中国古代哲人都将事情想得有些简单了,他们将人类想得太纯真、太纯朴。道德行为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这是常有的事,因为道德的行为常常意味着付出代价。举手之劳也是代价。于是人们那善于计算的心灵,就常常要琢磨这个代价值不值。在这种琢磨、计算当中,人类那卑微灵魂中的偏见与自私暴露无遗。纯朴的情感被代之以固陋的情绪,我所爱的、我所信的、我所接受的、我所作为的,并不必然是应该爱、应该信、应该接受和应该作为的。
古今中外多少哲人智士,发明种种理论学说,都不过是为了对治人类心灵的卑微和固陋。人类天生是会计算的,然而总要做一种较为合理的计算,或者根据一个较为合理的规范进行计算。然而,他们设计的种种合理规范却总又受到种种局限,最终在不能“批判性的思考”、“没有能力思考赞同或反对某一行为的理由”的人们那里,变成僵化的教条,和坚持偏见的借口。怎么办?谁能为人们的道德判断提供一个最终的根据?谁能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一个不再需要理由的理由?
没有理由的理由。看穿了一切由暗淡的真相和固执的偏见所造成的道德混乱,识破了铃需系铃者解之,詹姆斯·雷切尔斯本着理性的精神,基于公平的态度,对历史上一切被教条化了的伦理学说提出了批判,最终确立起理性对于人们行为的指导意义。
道德首要的是向理性咨询的事。
做有最充足的理由去做的事。
在揭示了所有的矛盾和冲突之后,作者如是说:让我们“聆听理性的声音”,并“按照这样深思熟虑的结果行动”。他期冀理性来帮我们解决一切,解决一切争端和歧异,提供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最终理由。虽然理性并不能彻底解决一切,但是,在这个充满了情绪、偏见和武断的世界里,我们最终需要的正是它!
不是结论的结论。理性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具体的原则,因为根本就没有具体的原则,只有具体的情境;也没有绝对的、毫无例外的道德规范,只有绝对的、毫无例外的人性事实——人是理性的存在者!作者为我们揭示了理性,而理性为我们揭示了什么?什么也没有!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多重策略的功利主义”,然而他自己承认历史上所有试图设计令人满意的道德理论的伟大思想家,最终都只是“部分地成功了”。
这个颇有些后现代意味(只是有些意味!)的结论,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结论。人们不依靠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活着,而依赖于那些现成的教条,已是很久很久以来的事。苏格拉底说得好:“我们所讨论的不是小事,而是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的问题。”于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发思考,使这部作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苏格拉底说得好:“没有经过检验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于是从纷繁芜杂、莫衷一是而又刻板、机械的教条中揭示出理性的权威,使作者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忽略现实生活的关注而陷于概念术语的纠缠之中的当代伦理学研究领域,詹姆斯·雷切尔斯及其大作《道德的理由》无疑描绘了清新亮丽、新颖别致的一笔,而译者杨宗元女士晓畅优美的文字更为作品增色不少。
第二篇:道德实践好儿童推荐理由
“道德实践好儿童”推荐理由
安里中心学校---任妍
该同学曾多次组织班上的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组织同学更新黑板报,成立各种学习兴趣小组,多次主持班会和班上组织的家长会等活动,赋予表演的口才,更增添了她的魅力。
任妍同学热爱祖国,勤奋好学,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遇事好问个为什么,喜欢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课堂有时为了一个问题或一种解决方法和老师、同学展开辩论,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在同学中,她是同学的好伙伴。课余时,她经常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学习,为他们讲解难题,帮他们完成作业。她从小就懂得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学校门前是一条交通要道,每次放学她都要组织同学排好队,在减速带处过马路。她不满足于课本知识,还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知识,主要有《小学生分类作文大观》、《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作文大全》、《鲁宾孙漂流记》等,几年来,该同学多次获得表彰,如:连续五年被学校评为“学习标兵”、“三好学生”。另外,07年12月在全县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演讲大赛中获得小学组三等奖;09年7月在全县中小学生“我为祖国60华诞献爱心”作文朗读大赛荣获小学组第三名,在成绩面前,她从不骄傲,常说,这算不了什么,仍不断努力前进,追求更高的目标。
任妍同学勤勤恳恳地为集体,为同学服务,成为老师的好助手,如:每天协助老师组织班级纪律;检查卫生、安全等情况。对老师交给的任务,她总能做的井井有条。她处处以身作则,团结友爱,给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老师常夸她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她上学从不迟到、早退或逃学;上课认真听讲,独立思考,积极举手发言,敢于质疑,认真按时完成各科作业,成绩优异。学校开展“与陋习告别”的活动,她带头不买零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见到有同学违反了学校规定,她勇于上前指正。她经常主动关心班上学习较差的同学,在她的热心帮助下,班上几名学习较差的同学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任妍同学独立性非常强。她每天能按时作息,从不让父母操心,父母也很少因为生活上的事情到学校来帮助她;在生活上也很独立,并能帮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课外作业从来都不用父母督促,自己能自觉地独立完成作业。她懂得替父母分担压力、理解父母的难处,真正使自己在生活上自立自强、学习上独立思考,真正做到使父母放心,使家庭舒心,是父母的“小帮手”。她在取得好成绩时常说,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每学一点知识都是各位老师辛勤教育的结果,自己要永远牢记老师的教诲长大做一名有用的人才来报答老师的教育之恩,报答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总之,任妍同学是一名思想上进、热爱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尊师守纪、团结同学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是一位优秀“小公民“;在学校,她是一位优秀的小学生;在家里她是一个孝顺的好女儿。
第三篇: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
宫迎妮同志,乐于从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踏实,勤奋耐劳。在全县努力实施高效课堂的浪潮中,她刻苦钻研,对高效课堂有了更清楚地认识,避免单纯的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采用的“三环”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关注英语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力图创立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篇: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
很喜欢《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每次读它,都能带给我独特的感觉,每每读它,都会获得不同的心境,所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这也是一篇能让我深深陶醉的文章,因此,我把它推荐给大家,希望也能有人和我一样爱上这篇文章,爱上作者。
感悟: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写得很美,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这是一篇很优雅的散文,写的是朱自清先生夜晚出来散步,走到了荷塘边,欣赏荷花、叶子和月色以及他的所知所感。
这篇文章写得很美,尤其是对荷花、叶子以及月色的描写,让人心旷神怡,久久不能忘掉。在作者的笔下,美丽的荷花在月光的照耀下,丰姿绰绰。每次,我读完以后,觉得好像学到了什么人也不知道的知识。每读一遍,都是那么爱不释手,仿佛手里捧着金子似的。每读一下,我就被深深地陶醉了。
作者在文首先诉说了自己的不宁心境,之后又描写了一个宁静的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为排遣心中的郁闷,夜深独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个人,静静地看,悄悄地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他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并深情地发出了内心的声音:“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感悟:
罗兰笔下的秋天,是明朗而闲适的,带着她个人独特的风格。
从古至今,有无数人写过秋天。秋,在他们的眼中,是悲伤的,凄凉的,然而在作者的眼中,秋天是辉煌的,也是悠闲的。留住秋天的美,或许就是她当时最深刻的感受吧。
文章着力去刻画秋天的美:天里的枫叶、秋林映着落日的凄楚、秋日天宇的闲云、纯净的风、明澈的水„„在作者的笔下,如树叶般脉络分明而又与世无争。在她的笔下,秋天不是静止的,而是缓慢流动的。她用淡淡而诗意的语言描画了一幅秋景图。里面有树有日,有山有水,也有云和野鸥„„没有人,却处处显现着人的品格。“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在不知不觉中,作者把自己融进了画面,走访了一个“秋”。人的思想和景物的交融在一起,在平实的语言衬托下,更显得诗情画意,而又透露出作者对人生事物的淡泊以及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他拥有一切,却不想拥有任何”,这就是秋天的神韵,也是具有秋之美的人的神韵:拥有一切,却愿意放弃一切。这是何等洒脱的态度啊!其实,人生也应该这样,适当放弃一点东西,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喜欢罗兰笔下的秋天,更喜欢这个“属于秋天”的作家——罗兰。不一样的秋天,带给我们的更多是心灵的感悟。秋,是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不可即的秋,而我,也愿意去做这样的秋天下的一个宁静而致远的人。
第五篇: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的全部描写都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来展开,结构紧凑自然.在刻画主人公性格的时候,又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他的优秀品质。通过描写保尔怎样对待监狱、战争、工作、友谊、爱情、疾病、挫折,以及怎样对待革命与个人、公与私、生与死等重大问题的态度,把保尔这一钢铁战士的形象塑造得格外丰满生动,光彩照人。
小说写人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与日记,格言警句等。环境描写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经典名句
①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生活,因为即使是一场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终止生命。
②领袖的逝世没有引起党的队伍涣散。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强有力的将根深深地扎入土壤中,即使削掉树梢,也绝不会因此而凋零。
3、海浪在他脚下拍打着零乱的石堆,从遥远的土耳其刮来的干燥海风吹拂着他的脸。港湾的海岸呈不规则的弓形,一条钢骨水泥筑成的防波堤挡住了海浪。蜿蜒起伏的山脉延伸至海滨突然中断。城郊一幢幢白色小屋排列在山峰之中,伸展到很远的地方。
读后感:
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裹足不前呢?
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造就优良的素质,并有执着的追求,在正确的生活目标,他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不会被不幸所压倒,他才会在苦难的熊熊烈焰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寻找往日的英雄情结,重塑“保尔精神”,意义非同小可。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以保尔为榜样,去炼就人生,乐观地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