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作文素材之邵逸夫的一生

时间:2019-05-13 21:3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高考作文素材之邵逸夫的一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高考作文素材之邵逸夫的一生》。

第一篇:2014高考作文素材之邵逸夫的一生

2014高考作文素材之邵逸夫的一生

素材1:将中国人带入“有声时代”

1926年,三哥带邵逸夫去开拓南洋市场,逐渐站稳脚跟。美国的有声电影始终压倒无声电影,邵逸夫提出:“现在大家都困难,舍不得拍有声电影,我们正好乘虚而入!”1931年,邵逸夫到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乘坐的轮船触礁沉没,邵逸夫在大海上漂了一夜,死里逃生,最终从好莱坞带回了“讲话机器”。

1932年,邵逸夫任制品和导演的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引起轰动,将中国观众带人“有声时代”。香港精神:“懂得捱”和“能吃苦”„„„

素材2:邵逸夫是一个“有宁波地域色彩及香港打拼历史”的传统商人。这双重身份令他“懂得捱”和“能吃苦”。邵逸夫的“悭吝”早已传为佳话。创业时期的他曾经连剧务去外面用20元买100个生煎馒头的申请也拒不批准,理由是公司食堂卖的馒头一个才l毛钱。20世纪70年代,邵逸夫每年要看六七百部影片,最高纪录是一天看9部。甚至古稀之年,他仍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邵逸夫于花甲之年创办’rvB,40多年来干劲冲天,被誉为“香港精神”的代表。创建传奇的“TvB王国”„„.素材3: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电影市场逐渐萎缩,邵逸夫将事业重点转移到了当时新兴的电视产业上面。他以参与合资的形式,创办了香港无线广播电视有限公司(TVB)。由他成立的无线艺员培训班先后培养了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张曼玉等大批顶尖巨星,几乎撑起了整个华人演艺圈的半壁江山。

1980年,邵逸夫开始集中力量经营TVB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并使两台收视率长期独占鳌头。TVB实现了从本地新闻节目为主到本土制作节目和电视剧为主的转变,逐渐成为香港本土电视文化的主流力量。人生态度:要做就做到最好„„„.素材4:邵逸夫几乎熟悉电影制作每一个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精通,而影片的推广、发行、剧院管理他更是行家里手。早年经营邵氏电影时,邵逸夫请来邹文怀和何冠昌两位高材生,后来,他们都成为邵逸夫的得力助手,心甘情愿地为他的事业付出自己的所有。“抢”出一片市场„„„„

素材5:当亚视靠外购剧《还珠格格》创下30点的最高剧集收视纪录后,邵逸夫加紧推出《创世纪》,彻底瓦解了亚视的攻势。邵逸夫还大力推行免费电视,让电视走近广大普通群众,以精彩的剧集和节目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速用片段1:追求完美

邵逸夫曾说:“我做事的态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绝对不放松的。”

你是否有发现,走到最后的胜利者,都有追求完美的性格?追求完美不是缺点,而是严格要求自己,给这个世界一份最好的礼物。

速用片段2:成功需要“变”

从20世纪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目睹了中国电影和电视的成长与兴衰,在中国影视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成功需要“变”。一成不变与坐享其成的保守思想,注定让你成为时代浪潮中的牺牲品。革新,才有机会。

速用片段3:走近伟大心灵

我们在人生之初,往往能瞥见人生之末的影子。邵逸夫的伟大在于他不仅身体力行地诠释了“香港精神”,更将这种精神坚持始终。

逸夫的成功不仅有“香港精神”,更有人情。若不是为普通市民着想,满怀服务大众的精神,若只是站在云端俯视,他亦无法走近老百姓的心。

邵逸夫关于慈善的经典语录:

1、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

2、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

3、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

4、宽容和做善事是一把健康钥匙,是生活幸福的良药。

邵逸夫关于创业和工作的励志语录:

1、我喜欢不停地工作,工作是我的嗜好,我不会过早地就退休。成功之道要努力与苦干,并要对自己的工作有兴趣,运气只是其次。我深深体会到拍电影是很大的挑战,它能带给我无穷的乐趣,这也正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2、在那样艰苦的生活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让我一辈子受益。如果我不经历这一段生活,不会有今天。现在青年人,心很高,学问也很深,但是不能够吃苦,是一大缺陷。

邵逸夫关于教育的名人名言:

1、中国要强大,关键在于教育及培养人才,将赚到的钱捐献在教育事业中,做一些实际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

2、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

2014高考作文素材之邵逸夫的慈善之路

邵逸夫的慈善之路

邵逸夫于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屡屡大额捐赠予世界各地的教育、医疗或其他福利事业,总捐款额已超过32亿港元。在2008年,邵逸夫就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以赞掦他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精神,迄今邵逸夫累积向内地捐赠款物达25亿港元。

在1980年代,邵逸夫就已经捐出1.1亿港元为香港中文大学兴建逸夫书院,现时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都有邵逸夫资助的建筑。医疗方面,在1977年成为香港红十字会会长,赞助该会的工作,在1984年为该会成立首个输血服务中心。邵逸夫1998年卸任会长之后,仍然担任该会的副赞助人。另外,邵逸夫亦曾于1977年出资600万助政府兴建香港艺术中心,更同时倡办香港艺术节,成为当时的大会主席。

1985年依始,邵逸夫在中国大陆持续巨额捐献,尤其是资助办学。现时受惠学校及教育项目近5,000个,包括50所大学。内地很多重点高校和中学都有以邵逸夫命名的建筑物。中国科学院在1990年,特地将他们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以示彰表。2005年,他更成为“中华慈善大会”首批“中华慈善奖”得奖者之一。除了捐助大陆的医疗和教育外,邵逸夫亦曾于1985年出资1000万,协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画。

而邵逸夫的捐献并不局限于香港、台湾、中国大陆及星马一带,邵逸夫设立了奖学金计划,资助亚洲学生攻读欧美大学,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在旧金山亦开办了以他首任妻子命名的老人中心。旧金山政府为嘉许他对该地的慈善贡献,在1988年宣布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在1994年,向牛津大学捐赠300万英磅,成立了中国研究所。

发生天灾的时候,邵逸夫也会捐助部份受影响的地区,例如在1999年捐出2500万港币,救助921大地震灾民;2005年,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2008年,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币,重建学校。2009年,台湾88台风水灾,捐款1亿新台币予灾区。为了推动各地的科学研究,邵逸夫在2003年创立邵逸夫奖,第一届于2004年举行,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各颁授100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而这些领域是诺贝尔奖所未涵括的。

第二篇: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邵逸夫的一生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邵逸夫的一生

素材1:将中国人带入“有声时代”

1926年,三哥带邵逸夫去开拓南洋市场,逐渐站稳脚跟。美国的有声电影始终压倒无声电影,邵逸夫提出:“现在大家都困难,舍不得拍有声电影,我们正好乘虚而入!”1931年,邵逸夫到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乘坐的轮船触礁沉没,邵逸夫在大海上漂了一夜,死里逃生,最终从好莱坞带回了“讲话机器”。

1932年,邵逸夫任制品和导演的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引起轰动,将中国观众带人“有声时代”。香港精神:“懂得捱”和“能吃苦”„„„

素材2:邵逸夫是一个“有宁波地域色彩及香港打拼历史”的传统商人。这双重身份令他“懂得捱”和“能吃苦”。邵逸夫的“悭吝”早已传为佳话。创业时期的他曾经连剧务去外面用20元买100个生煎馒头的申请也拒不批准,理由是公司食堂卖的馒头一个才l毛钱。20世纪70年代,邵逸夫每年要看六七百部影片,最高纪录是一天看9部。甚至古稀之年,他仍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邵逸夫于花甲之年创办’rvB,40多年来干劲冲天,被誉为“香港精神”的代表。创建传奇的“TvB王国”„„.素材3: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电影市场逐渐萎缩,邵逸夫将事业重点转移到了当时新兴的电视产业上面。他以参与合资的形式,创办了香港无线广播电视有限公司(TVB)。由他成立的无线艺员培训班先后培养了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张曼玉等大批顶尖巨星,几乎撑起了整个华人演艺圈的半壁江山。

1980年,邵逸夫开始集中力量经营TVB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并使两台收视率长期独占鳌头。TVB实现了从本地新闻节目为主到本土制作节目和电视剧为主的转变,逐渐成为香港本土电视文化的主流力量。人生态度:要做就做到最好„„„.素材4:邵逸夫几乎熟悉电影制作每一个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精通,而影片的推广、发行、剧院管理他更是行家里手。早年经营邵氏电影时,邵逸夫请来邹文怀和何冠昌两位高材生,后来,他们都成为邵逸夫的得力助手,心甘情愿地为他的事业付出自己的所有。“抢”出一片市场„„„„素材5:当亚视靠外购剧《还珠格格》创下30点的最高剧集收视纪录后,邵逸夫加紧推出《创世纪》,彻底瓦解了亚视的攻势。邵逸夫还大力推行免费电视,让电视走近广大普通群众,以精彩的剧集和节目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速用片段1:追求完美

邵逸夫曾说:“我做事的态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绝对不放松的。”

你是否有发现,走到最后的胜利者,都有追求完美的性格?追求完美不是缺点,而是严格要求自己,给这个世界一份最好的礼物。

速用片段2:成功需要“变”

从20世纪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目睹了中国电影和电视的成长与兴衰,在中国影视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成功需要“变”。一成不变与坐享其成的保守思想,注定让你成为时代浪潮中的牺牲品。革新,才有机会。

速用片段3:走近伟大心灵

我们在人生之初,往往能瞥见人生之末的影子。邵逸夫的伟大在于他不仅身体力行地诠释了“香港精神”,更将这种精神坚持始终。

逸夫的成功不仅有“香港精神”,更有人情。若不是为普通市民着想,满怀服务大众的精神,若只是站在云端俯视,他亦无法走近老百姓的心。

第三篇:2014高考作文最新素材:TVB荣誉主席邵逸夫

中新网1月7日电据香港电台报道,香港特首梁振英对TVB荣誉主席邵逸夫离世表示哀悼,他赞扬邵逸夫长期大力推动演艺发展,又在香港及内地作出公益事业,十分值得尊重。香港无线电视官网今天(7日)发布消息称,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又称为无线电视,即TVB)荣誉主席邵逸夫爵士今晨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

邵逸夫,出生于1907年11月19日,原名邵仁楞,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镇,祖籍浙江宁波。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多年来,邵逸夫捐助数以百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1977年获英女王册封为爵士。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

2003年创立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进行奖励,2011年退休。

香港特首梁振英哀悼邵逸夫:十分值得尊重

中新社香港1月7日电据TVB和香港电台等港媒报道,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电视,TVB)荣誉主席邵逸夫7日清晨在香港家中离世,享年107岁。

祖籍浙江宁波的邵逸夫,1907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商人家庭,因排行第六,后来被人称为“六叔”。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邵逸夫在香港创办“邵氏兄弟”公司,摄制大量在亚洲获奖及卖座电影。六十年代,他与人合资投得免费电视牌照,成立电视广播,其后成为无线电视最大股东,并担任董事局主席,被誉为“华语影视大亨”。

邵逸夫一生致力发展影视娱乐事业,同时热心公益。他成立了两个基金发展教育科研,推广医疗福利及文化艺术。他长期捐助中国内地教育、医疗等事业,至2012年累计捐助金额超过45亿港元。

邵逸夫的善举获得各界嘉许,2007年邵逸夫获中国国家民政部颁发“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这是内地对他慈善事业的最高肯定。邵逸夫还曾积极参与香港回归事务,先后出任港事顾问和特区筹委会成员,1998年获颁特区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邵逸夫晚年创办“邵逸夫奖”,表扬全球在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数学方面有超卓成就的科学家,这一奖项被誉为“东方的诺贝尔奖”。

得知邵逸夫离世消息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通过传媒表示哀悼,赞扬其显赫成就,并称他是港人“十分尊重的长者”

第四篇:邵逸夫作文素材

邵逸夫作文素材

做人当如邵逸夫

作者/山东 毕泗建

人物简介

他曾拍摄过1000多部经典电影,打造了一个无法重现的电影王国神话,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香港富商豪贾云集,但以经营影视而登上香港富豪排行榜唯他一人。他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内地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30亿元。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他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他就是邵逸夫。1990年,为表彰他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其名字为一颗新发现的行星命名。这颗行星的名字叫“邵逸夫星”。美国旧金山政府则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香港特首梁振英对TVB荣誉主席邵逸夫离世表示哀悼,他赞扬邵逸夫长期大力推动演艺事业发展,又在香港及内地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特别值得尊重。

传奇经历

创建“无线电视”

上世纪70年代,邵逸夫的电影事业进入了黄金阶段,1973年开始,邵氏公司每年都有40到50部影片问世,当时,香港电影中最卖座的,有一半以上都是邵氏出品。可是精明的邵逸夫感受到了电视对电影的威胁和挑战,他开始逐渐收缩电影业务,转投无线电视。

1987年,邵逸夫正式对外宣布停止了所有电影制作,正式将事业的重心转向电视业。事实上,早在1967年邵逸夫就和朋友利孝和等人联手创建了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无线电视,英文简称TVB。

由他成立的无线艺员>培训班先后培养了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张曼玉等大批顶尖巨星,几乎撑起了整个华人演艺圈的半壁江山。

内地观众对于香港的记忆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TVB的电视剧,比如《上海滩》《射雕英雄传》《流氓大亨》《鹿鼎记》等等。40多年来,TVB推出的电视剧近1500部,超过8万多小时。

多维解读

1.成功需要“变”。从20世纪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目睹了中国电影和电视的成长与兴衰,在中国影视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成功需要“变”,一成不变与坐享其成的保守思想,注定让你成为时代浪潮中的牺牲品。革新,才有机会。

2.善于抓住机遇。能否善于抓住机遇,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机遇往往是偶然的,稍纵即逝。邵逸夫感受到电视对电影的威胁和挑战,转投无线电视。因此,要抓住机遇,就必须有精明的头脑,详细地研究,细心地观察,捕捉机会。

精彩人生

曾经一天看9部电影

邵逸夫是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尽管他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干一样,专一样,从不懈怠。他从最卑微的职位做起,一步步奋斗,最终成为电影公司的大老板。他熟悉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在行,而在影片推广、发行、剧院管理方面更是行家里手。邵逸夫工作非常勤勉,精力过人,他看电影之多,也堪称一最。中国的外国的,文的武的,好的差的,他逢片必看。他借此了解电影动态,以确定题材,制定拍摄计划。邵逸夫说: “我天生喜欢看电影。”邵逸夫每天早晨6点钟准时起床,一天的工作时间在16小时以上。几十年来,邵逸夫每天至少要看两三部电影,最高纪录是一天9部,一年700部,邵逸夫可谓是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

为了树立邵氏影业的良好形象,他对影片的质量严格把关。出现劣片,往往亲手烧掉,毫不手软。他说: “在早期,我整日烧片,没有好的戏,我宁愿烧。邵氏出品,必属佳片。”邵逸夫自己制片相当严谨,绝不拍劣片。据称,邵氏在37年间,烧掉的影片以十部计。

多维解读

1.事业成功需要执著地投入。执著是锲而不舍的追求,是百折不挠的探索。执著是热情地投入,是无私地付出。邵逸夫被称为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即为明证。人生因执著而精彩,世界因执著而美丽。40多年来邵逸夫干劲冲天,被誉为“香港精神”——“能吃苦”的代表。

2.追求完美。邵逸夫曾说: “我做事的态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绝对不放松的。”你是否发现,走到最后的胜利者,都有追求完美的性格?追求完美不是缺点,而是严格要求自己,给这个世界一份最好的>礼物。

魅力人格

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人格境界

60年代,邵逸夫聘用有“宣传鬼才”之称的邹文怀当他的《电影周刊》主编。邹氏跟随邵逸夫11年,常令邵氏影片“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平淡无奇的影片也能卖个满堂红。其后,他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拍摄了卖座率极高的影片《貂蝉》。该影片囊括了第五届亚洲电影节五项大奖。

邵逸夫自己每天九点钟一定到片厂,开会、试片等,他一定比别人先到,其他人员偶有迟到也不深追究。值得一提的是,邵氏的“金牌导演”李翰祥1963年在事业高峰期离开邵氏到台湾另谋发展,并带走大批技工好手,几乎动摇了邵氏根基。但邵逸夫爱才如命,70年代允诺他重返邵氏,这或许只有邵逸夫能够做到。

多维解读

1.学会知人善任。作为领导,要掌握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你的事业成功就指日可待了。邵逸夫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知人善任有关。

2.要大度宽容。胸怀博大,能善待他人,能悦纳他人,是一个优秀人才的可贵品质。宽容大度是黏合剂,能容人就能团结各种人,受人拥戴;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结果必是孤家寡人。

大爱无疆

散尽千金济众生

多年来,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其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02年,邵逸夫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该奖每年颁发一次,奖金100万美元,颁奖始于2004年。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美籍华人杨振宁说: “‘邵逸夫奖’的设立,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大事。”

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 “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教育为立国之本,邵逸夫为此多年来尽心尽责,不遗余力。20多年来,他仅向内地的捐款就已经超过30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遍布全国的逸夫楼几乎成为中国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

多维解读

1.邵逸夫曾说,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若不是满怀服务大众的精神,而只是站在云端俯视,邵逸夫便无法走进老百姓的心。

2.热爱国家,热爱香港。有钱却不奢侈挥霍,成功但从不自负。他生活简单,习练气功,还自带盒饭参加宴会。他不专横,更不轻易批评和否定他人。作为回报,社会也向这位成功而慷慨的人士奉上欣赏和尊重,尊重他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尊重他的美德善行和他事业的成功。

结束语

2011年12月7日,104岁的邵逸夫宣布将卸任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董事局主席等职务。在很多人心中,“邵逸夫”的名字就像个符号一般不可磨灭。

与邵逸失一起退隐的,是香港电影一去不回的黄金时代;不会与这位老人一起离开的,则是他带给我们的黄金般的高尚品格与慈善理念。

这位老人所经历过的百年,远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要精彩动人。《邵逸夫作文素材》

第五篇:2014高考作文最新素材 邵逸夫:散尽千金济众生

2014高考作文最新素材 “邵逸夫”

一.简介:

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1-2]—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镇海[3]。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多年来,邵逸夫捐助数以百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1977年获英女王册封为爵士。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2003年创立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进行奖励,2011年退休。

2014年1月7日早上8时,邵逸夫被发现昏迷在西贡嘉澍路清水湾大厦住所内,救护车到场将昏迷的邵逸夫送院抢救,最终抢救无效,享年107岁。

二.评论:

时代需要更多的“邵逸夫”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逸夫”早已经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美好的符号,代表着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仪器,更代表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嵌入到每一个80后、90后的读书记忆中。

1月7日早上,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邵逸夫先生逝世,享年107岁。作为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邵逸夫在文化领域有极高的地位。但他更被人称道的身份还是慈善家。多年来,他捐助数以百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了大批教育、医疗设施。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逸夫楼”早已是很多人对邵逸夫先生最为直观的印象。这源于他从1985年开始,在中国内地持续巨额捐献,尤其是资助办学。据不完全统计,邵逸夫共捐赠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近47.5亿港元,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内地很多高校和中学都有以邵逸夫命名的建筑物。

随着邵逸夫先生离世,有人回忆起自己看“邵氏电影”的时光,更多的人感念他捐资教育的拳拳爱国心。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逸夫”早已经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美好的符号,代表着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仪器,更代表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嵌入到每一个80后、90后的读书记忆中。

作为一个商业英雄,邵逸夫无疑是十分成功的。1000部以上“邵氏电影”,让邵逸夫赚得了1000亿港币以上的财富。对商人来说,电影是挣钱的大买卖,只要有钱挣,什么电影都可以拍。但邵逸夫不仅是把电影当作一种赚钱工具,更是将它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从1958年到1973年,邵氏公司拍摄的影片,在历届亚洲电影节中共获得大小奖项46个,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

不满足于挣钱,还要做出更好的文化产品,让人们在电影当中得到精神慰藉和力量感召,这是邵逸夫对于电影的认识。但他并没有在此止步,而是走得更远,从为人们拍更好的电影,到为国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开始对整个国家的命运和希望有了思考。邵逸夫曾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正是在这种理念之下,他后半生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投身到了中国的教育和医疗事业。

正如一位商人所说:“生意场上来不得半点儿慈善,但企业家不能没有善心。”其实,一个人挣十万块,可以只靠个人勤劳;如果能挣一百万,就得靠会经营的头脑;如果能挣一百个亿,那就得靠时代的机遇。而这个机遇是时代给予的,更是千千万万人共同创造出来的。1

一个人认识到了这一点,有了对民族未来的担当精神,就会让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有进一步的飞跃。

当下中国不缺富豪,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让很多商界弄潮儿可以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意识挣得大笔财富;我们也不缺少慈善,每逢大灾大难,无数国人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但此刻人们怀念邵逸夫先生,更多的,还是期待这个社会有更多的“富而好礼”,出现更多的“邵逸夫”,以他们的赤子精神、担当精神,为了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

他的离开不只是娱乐界大事

尽管邵逸夫早已是公众所熟悉的名字,但大多数公众对他的认识,大概从昨天才真正开始。邵逸夫,原名邵仁楞,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镇,系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1977年获英女王册封为爵士,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他生于清末,去时已是21世纪。对邵逸夫更深入的报道还会继续,但令我稍稍惊诧的是:一些网站将邵逸夫逝世列入了娱乐新闻。

“邵逸夫逝世”是不是一条娱乐新闻?初看起来将其列入娱乐新闻也许并无不妥,因为邵逸夫不仅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

一、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而且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打造邵氏、无线两个影视王国,培育了无数演艺人才。有评论甚至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邵氏电影和香港无线电视的节目”。但“娱乐化”解读邵逸夫既流于浅表,也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

邵逸夫之所以被公众所了解,他的逝世之所以会引发广泛关注,不在于其娱乐圈内的名气,同样不在于其不菲身价。邵逸夫再有名气,也许还不及那些每天八卦迭出的影星;邵逸夫纵是巨富,但也没有站在财富金字塔的最顶点。邵逸夫和内地民众之间的“亲近感”,其实更多来源于他的财富外行为。那些由他出资、在稍微像样点的内地大学都会有的“逸夫楼”,已不用再特别提及,因为它早已人所共知。但关于他其余的慈善举动,公众虽略有耳闻,却未必全然知晓。譬如,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内地捐赠1亿多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譬如,2002年,他还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再譬如,四川汶川地震,他们夫妇捐款1亿元港币,四川芦山地震又捐款8000万元人民币。

邵逸夫的慈善与热心公益行为,无疑是他同时代的那些名人所难以企及的,甚至也创造了一个令后来者只能奋力追赶的高度。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在乘鹤西归之后再来盘点邵逸夫先生的遗产,相比于其在娱乐界的巨大成就,他留下的更是一种充满哲学意义的健康财富观: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对于富豪们的财聚财散,西方国家说得较多的一句话是: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但邵逸夫展现出的更是一种东方式的财富管理观。他在尽最大努力进行慈善公益,但与此同时,他的财富与资本却得到了同步的扩张。1985年,邵逸夫大举捐赠的第一年,《信报》估算邵逸夫的资产为33亿港元;2006年,媒体估计邵逸夫的总资产已逾200亿港元。财富并不是坏东西,它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进步。

邵逸夫的逝世,引来内地舆论的广泛追思,并不意外。但是,究竟该追思先生的什么?没有在他捐赠的“逸夫楼”中勤奋求学,先生的捐赠在内地遭到一些基层官僚的挪用,这些都不妨进入个体或公众的省思层面。若只将邵逸夫逝世当作娱乐界的大事,只能说明我们认识尚浅,距离一个真实的邵逸夫也还太远。

上天见识人间的美好

邵逸夫在行走了107年人生旅程之后,突然永远止住了脚步。

邵逸夫是何许人?对不关心电影的人,可以不知道他的生平为人,但对许许多多的学生来说,他们不是在邵逸夫捐建的学校里上过学,就是在邵逸夫图书馆里看过书,对这个名字

一定不会陌生。

邵逸夫的名字也许没有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张曼玉、刘嘉玲等明星那么响亮,但如果没有邵逸夫,也就没有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和香港无线广播电视有限公司;没有邵氏电影和电视,这些明星也可能与我们一样默默无闻。

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创办邵氏兄弟电影公司;1967年,他又创办了香港无线广播电视有限公司,至1987年5月宣布停止生产电影,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许多年长者,都是看着邵氏影视长大的。

香港无线开设艺人培训班、主办选美盛事,捧红了无数巨星。“四大天王”、“五虎将”、“香港小姐”等等,都来自香港无线。

年纪稍大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在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在内地引发了万人空巷的观看盛况。那时的电视机还很少,一台电视机前,经常聚集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观众。如果计算收视率,需要用乘法。而这两部电视剧,都是由邵氏旗下的香港无线制作的。

邵逸夫缔造了香港影视的黄金时代。毫无疑问,在香港乃至中国文化史上,邵逸夫都是一个历史性人物。

但邵逸夫的贡献绝不仅仅在影视娱乐业,他历年捐助社会公益超过100多亿港元。截至2012年,他共捐赠内地教育47.5亿港币,捐建项目超过6000个。他不像一些慈善人士那样随便撒钱,而是把善款投向最需要也最有未来的医疗、教育和科技上。现在全国许多院校都有“逸夫楼”、“邵逸夫图书馆”。他晚年还拨出资金,成立有东方诺贝尔之称的“邵逸夫奖”,资助奖励科学研究和科技贡献者。汶川和雅安地震,他都捐出1亿港元„„

西方有句名言说:“在我死后,我宁愿有人问为什么没有为我立碑,而不是问为什么为我立碑。”邵逸夫没有给人以发问的机会,因为他在生前已经为自己立下了许许多多的“碑”——“邵逸夫”这个铿锵大名,部分镌刻在影视胶片里,部分镌刻在教育建筑上,部分镌刻在慈善事业中。这些刻有邵逸夫名字的建筑或牌匾,不像一些商人或官人那样,需要担心哪一天被人拆掉或铲除。

塞内加在《论生命之短促》中说:“生命如同故事,重要的不是它有多长,而是它有多好。”据说邵逸夫是全球最长寿、任期时间最长的上市公司CEO。这么看来,他是一个既长又好的人生故事。

通常,一个人的失败写在判词里,一个人的成功写在悼词上。但“故去使人的一切变得令人尊重,一个人的名字在葬礼之后便会从人们口中庄严地说出”。这就是说,充满溢美语言的悼词有时是对死者的最后化妆,有的连化妆品都大同小异。但像邵逸夫这样的真正善者,他是原生之美,无需悼词的化妆。

让邵逸夫在人间驻留107年,这已经是上帝对人间的关照。现在上帝把他召去,我们也应表示理解,因为上天也需要娱乐和慈善。

邵逸夫走了,作为人间特使,他被派往上天,将让诸神见识世人的美好。

今天我们该怎样纪念邵逸夫

1月7日晨,邵逸夫去世了,享年107岁。仁者寿也!邵逸夫活到107岁的高龄,最终得以安详谢世,福分之大,常人莫及。以邵先生一生所做的功德论,合该如此。

将邵先生的百年人生当作一部大书摊开来读,不同的读者当能读出许许多多的滋味。光是他为建立电影王国所走过的辉煌创业之路,便能让后人读得血脉喷张、意气风发。关于这些,各类辞书已经介绍得过多了,我就不再啰嗦。此刻,我想打开另一页,请大家读读有关他从事慈善事业所走过的路。

邵逸夫并非生来就是个慈善家。想当初,他的抠门是出了名的。据说,他最初的一笔慈

善捐款是捐给一所老人院的100港币支票,当时就被老人院退了回来,理由是嫌他太过吝啬。

经此刺激,邵逸夫的慈善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此种改变体现在他的三句名言中:“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从1985年开始,邵逸夫持续捐助内地。据不完全统计,邵逸夫共捐赠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逾45亿港币,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受惠学校千余所。

由电影大王成为大慈善家,邵逸夫的慈善经历值得总结的经验有很多,其中最值得总结也最能给内地慈善人士以启迪的是他的慈善观。邵逸夫的慈善观建立在三种价值观基础之上,简单地说,就是体现在上述列举的三句名言上。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此名言表征了其财富价值观。卡耐基说过,“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富翁的认同,并成为一种共识。显然,邵逸夫也服膺这一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最正确的财富价值观。

“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此名言传达出他的公平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中国士大夫自古至今秉持的人生信条。当周围的人都生活在食不果腹的穷日子里,你就算富可敌国,也一样无幸福可言。慈善家之可贵就在于树立先富者帮助贫穷者的平等意识,将私产捐赠给广大穷人,让大家共同过上好日子。这点,邵逸夫做到了。“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此名言体现了邵逸夫的民族责任感。如果说,邵逸夫给汶川灾区捐赠一亿港元属于救急性质的话,那他长年累月热衷于教育捐赠则说明他的扶贫扶到了根子上。人才培养与教育投入呈正向关系,投入越多,越有利于人才培养;人才辈出,国家才能振兴,民族才能富强。所以说,邵逸夫总是把捐赠的第一个对象选定在教育上面。正因为有如此强烈的民族责任感,邵逸夫最终成为了大慈善家。

人活百年终有一死。邵逸夫走了,但他留给后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将长久惠及千千万万的民众。今天,我们纪念邵逸夫,重要的是读懂他的慈善观,并从中得到启示,像他那样把慈善当作一门事业去做,做得纯粹,做得高尚,做得伟大。

缅怀一个有公共品格的人

1月7日,香港著名电影家、慈善家邵逸夫在家中去世,享年107岁。

邵逸夫是谁?邵逸夫是邵氏电影公司创始人,香港电视广播(TVB)创办者,当之无愧的华语影视大亨,其1971年所开设的“港星摇篮”训练班,培养出香港演艺圈至今仍赫赫有名的一批顶尖巨星。谈电影,必谈邵氏电影,谈电视剧,必谈TVB,几乎影响了数代人的观影爱好。邵逸夫也因此被人们定格在影视王国的版图里,以“娱乐之王”姿态载入史册。(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A03、A04、A05版)

邵逸夫的骤然离开,让我们把目光再度回溯这个穿越两个世纪的人的一生。也许缅怀才更显得庄重而细致。剥离了悬浮在邵逸夫身上的光环之后,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一个完整的人。电影《蜘蛛侠》里曾有一句话颇为流行:“能力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邵逸夫便有这种意识,尽自己的一分力量回馈社会。1973年,邵逸夫设立邵氏基金会。1985年后,更是频繁在内地捐资助学。以江苏省为例,1986年以来,邵逸夫基金会捐助该省大中小学项目超过140个,捐助资金超过2.1亿港元。放眼偌大中国不少省份,逸夫楼的身影就像种子般播撒在广阔的大地上。

以财富多寡来衡量,邵逸夫诚然不是香港最有钱的富豪。但邵逸夫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慈善,这种品格却不仅仅在于他有钱。现实社会中,有钱的人不少,但恃“财”凌人的也有不少。在各类炫富、炫生活的微博转发中,被侮辱的“屌丝”们,唯有以反讽形式,构筑起一座“仇富”围城用以围困“土豪”。但这种方法,既有些阿Q式的精神胜利,亦有些流于表象的盲目。剥离仇富情绪的表面,人们真正仇恨的不是“富裕者”,而是发财不择手

段、不思回报社会的食利者。如邵逸夫一样的慈善家,所吸引来的目光,只有尊重。

邵逸夫留下了什么,对一些人而言,他留下了一代传奇,对另一些人而言,他留下了许多教学楼和许多慈善故事。但对我们社会而言,邵逸夫留下的最大财富,乃是一种宝贵的公共品格。“丈夫贵且济,岂独善一身”是邵逸夫的信条,“我的财富是取之于民,应用之于民”是邵逸夫说过的豪言。“赚钱难,把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更难”是他的心声。邵逸夫用行动践行了所有这些曾经呢喃在口的声音,也用数十年的努力诠释了什么叫公共品格。

今天,我们缅怀邵逸夫,亦是在缅怀一个有公共品格的人。建设美好社会,不缺一两个有钱的富豪,缺少的是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有心人。我们每个人,虽不一定如邵逸夫一般有钱亦非皆有邵逸夫的作为,但他身上反映的这种公共关怀素养,值得我们敬重与学习。能力有大小,责任有高低,但只要我们学习这种精神,尽到自己的那份公共责任,即使力量微薄,聚集起来也有照亮一方的能量。而这,何尝不是对离去的邵逸夫最好的纪念。

华人精神的传奇

107岁的香港大慈善家、影视业大亨邵逸夫7日早晨与世长辞。他是一个传奇,包括他的长寿。他在世间的107年,是中国充满苦难和戏剧性变化的一个多世纪。他的人生穿越并记录了这一切,评论这样一个人,我们会犹豫从何说起。

慈善是邵逸夫晚年的最大亮点。截至2012年,他光向中国内地教育就捐助了47.5亿港币。他的捐赠是撒网式的,中国很多学校里有他的捐赠项目,有人稍作夸张地称,中国大多数年轻人都在自己的求学路上至少走进过一幢“逸夫楼”。

但邵逸夫的传奇人生同样令人感慨,他十几岁随兄闯南洋,饱尝上世纪上半叶中国和东亚的动荡之苦,从命运的夹缝里打拼出成功。著名的邵氏兄弟公司几乎是中国近代文化产业的奠基者,也被认为是华人精神的里程碑。可以说,没有邵逸夫,华语电影的历史就要改写。

邵逸夫对国家的态度,经历了百年的锤炼。从默片到有声电影,从黑白到彩色,邵逸夫创下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他旗下电视台TVB至今是港姐的“选秀场”,我们会相信,他一生都是时代的弄潮儿,这样一位有主见的人,他为这个国家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应该不会是把每一时期心血来潮串起来的结果。

邵逸夫是位爱国者,除了慈善家,这大概也是他墓志铭级别的一个标签。像他这样激烈地活了百年,利益触角必然伸得很远,国的边界早已锁不住他。但不仅邵逸夫,他那一代以及经历过旧中国的很多商业成功者,都有爱国的明显印迹。不排除这有生意人的理性包含其中,但显然这不是全部。

尤其是,他们那代人看到的国家问题和伤痛,比今天的年轻人看到的都要多。他们是最有理由也最有能力把根从中国拔走的人。

但他们选择了支持国家,帮助它一步步走出积贫积弱。隔代解读邵逸夫们的心路历程很难做到准确,或许我们只能从他们的集体爱国选择中,领悟出这样做不仅是对的,而且代表了与中华文明基因有关的某种文化归宿。

邵逸夫是一面镜子,他能照出因现实忙碌和利益纠葛被遗忘或变得恍惚的一些东西。经常听到一些年轻人说,总算“活明白了”。但真的是这样吗?人生其实很长,“活明白”的前提是看得更多更远。我们或许应当更相信自己的见识和阅历,相信人生不断刷新认识的积累,避免一时的情绪和认识固化。

邵逸夫几乎是“不可学”的,他的浩瀚阅历说到底也算是人生的幸运。但他的去世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重新翻阅他的一生。有这样的人生,真是太精彩了,然而不仅于此。邵逸夫的人生同时表达了一种世界观和哲学,我们未必能一时把它讲得清楚,但我们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

人先要成功,赚了大钱后搞慈善,这大概最解渴也最幸福。其实如果这样衡量,我们大

多数人都是不幸的。别仅仅把邵逸夫看成从励志到慈善的传统故事,昨天的中国互联网上那么多人都在谈邵逸夫,几乎很少有人指望自己能有一份和他一样的幸运。但他的一百多年经历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一个时代翻过去了,但这本书不会过时。

三.素材:

(一)邵逸夫关于慈善的经典语录

1、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

2、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

3、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

4、宽容和做善事是一把健康钥匙,是生活幸福的良药。

邵逸夫关于创业和工作的励志语录:

1、我喜欢不停地工作,工作是我的嗜好,我不会过早地就退休。成功之道要努力与苦干,并要对自己的工作有兴趣,运气只是其次。我深深体会到拍电影是很大的挑战,它能带给我无穷的乐趣,这也正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2、在那样艰苦的生活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让我一辈子受益。如果我不经历这一段生活,不会有今天。现在青年人,心很高,学问也很深,但是不能够吃苦,是一大缺陷。

(二)邵逸夫关于教育的名人名言

1、中国要强大,关键在于教育及培养人才,将赚到的钱捐献在教育事业中,做一些实际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

2、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

邵逸夫的慈善之路:

邵逸夫于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屡屡大额捐赠予世界各地的教育、医疗或其他福利事业,总捐款额已超过32亿港元。在2008年,邵逸夫就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以赞掦他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精神,迄今邵逸夫累积向内地捐赠款物达25亿港元。

在1980年代,邵逸夫就已经捐出1.1亿港元为香港中文大学兴建逸夫书院,现时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都有邵逸夫资助的建筑。医疗方面,在1977年成为香港红十字会会长,赞助该会的工作,在1984年为该会成立首个输血服务中心。邵逸夫1998年卸任会长之后,仍然担任该会的副赞助人。另外,邵逸夫亦曾于1977年出资600万助政府兴建香港艺术中心,更同时倡办香港艺术节,成为当时的大会主席。

1985年依始,邵逸夫在中国大陆持续巨额捐献,尤其是资助办学。现时受惠学校及教育项目近5,000个,包括50所大学。内地很多重点高校和中学都有以邵逸夫命名的建筑物。中国科学院在1990年,特地将他们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以示彰表。2005年,他更成为“中华慈善大会”首批“中华慈善奖”得奖者之一。除了捐助大陆的医疗和教育外,邵逸夫亦曾于1985年出资1000万,协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画。

而邵逸夫的捐献并不局限于香港、台湾、中国大陆及星马一带,邵逸夫设立了奖学金计划,资助亚洲学生攻读欧美大学,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在旧金山亦开办了以他首任妻子命名的老人中心。旧金山政府为嘉许他对该地的慈善贡献,在1988年宣布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在1994年,向牛津大学捐赠300万英磅,成立了中国研究所。

发生天灾的时候,邵逸夫也会捐助部份受影响的地区,例如在1999年捐出2500万港币,救助921大地震灾民;2005年,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2008年,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币,重建学校。2009年,台湾88台风水灾,捐款1亿新台币予灾区。

为了推动各地的科学研究,邵逸夫在2003年创立邵逸夫奖,第一届于2004年举行,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各颁授100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而这些领域是诺贝尔奖所未涵括的。

下载2014高考作文素材之邵逸夫的一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高考作文素材之邵逸夫的一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作文素材之汪国真(模版)

    汪国真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 1984年发表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

    高考作文素材之规则

    作文素材之规则 一、何为规则 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 规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

    2018高考作文素材之成语故事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2018高考作文素材之成语故事【第一篇:囊萤映雪】 解释: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

    高考作文素材之宽容

    老下巴和小下巴的高三进行时 高考作文素材之宽容 一、角度 ①宽容是一种自信的力量 ②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 ③宽容有利于社会和谐 ④宽容需要广博的胸襟 ⑤宽容有时比严苛的......

    高考作文素材之为人处世

    高考作文素材之为人处世——诚信201405 【思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诚信 诚信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诚信是美德,也是财富 诚信是立身之本 诚信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诚信的......

    高考作文素材之热点话题

    高考作文素材之热点话题 就如同在中文里“晒”字的解释:把东西放在阳光下使他干燥,人或物在阳光下吸收光和热,对于晒客们来讲,“晒”也是一个认识自己,并且通过和网友们的交流,听......

    高考作文素材之热点话题

    晒客 所谓晒客,译自英文share,就是把自己的淘宝收获、心爱之物,所有生活中的零件拿出来晒晒太阳。统统放在网络上,与人分享,由您评说。这种分享,不为炫耀,不比金钱,只为展示生活,分......

    高考作文素材之淡泊明志

    高考作文素材之淡泊明志 名言 不义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论语》 不诱于欲,不恐于诽。---《荀子》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洪应明 一箪食,一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