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之后那些事
高考之后那些事
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鞠躬)
今天也没什么特别深奥的内容要和大家说,就随便说一下关于我的生活。
相信去年高考结束了之后,有很多同学都选择打暑假工的吧!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打了一个月的时间,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或者六点半。我觉得我做得挺卖力的,做完之后休息一会,可是呢,老板又没看不得人闲下来的,所以每天都会有做不完的事。工作的时候我就会有在想,唉…我干的就是卖体力卖时间卖青春的活,心酸啊…所以我来到这里和830班的大家相会。我想我们都是不愿意做体力而希望做脑力劳动的工作吧!
三年的高中,我都是住学校里,很多以前的同学都知道。然而补习我却选择了外宿,挺多同学都会问为什么,我就只有一个回答,回到家可以看到我老爸老妈。是的。每天快要放学,我总会和两个同桌说,好想回家呀!一到放学哦,就又说,好开心,我又可以回家了。每天见到他们,心中那种喜悦我说不清,总之真的很开心。外宿,其实是想每天看到他们为我们辛苦的奔波,就算再怎么觉得自己学不好,也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看到他们比我们还要辛苦,我们这点苦也就算不上什么了,也会很有动力的学下去。
每天放学的路上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有时候就会一路高歌,特别是考试并不是很理想的时候,就会用唱歌来释放心情。唱完歌总会记起初中的一堂生物课,我的生物老师说,我们在座的每位都是经过亿里挑一一路上千辛万苦选出来的,是最有活力最优秀的那一个。所以千万不要否定自己,也不要轻易看轻自己,我们都是父母最优秀的孩子。
到这里我想送一首歌给大家,之前在一中里内宿过的同学一定听过的一首中午起床的时候学校放的一首歌。
“明天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 什么滋味,充满想象 失望是偶尔拨不通的电话号码 多试几次,总会回答 心里有好多的梦想 未来正要开始闪闪发亮 就算天再高那又怎样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许下我第一千零一个愿望 有一天幸福总会听我的话 不怕要多少时间多少代价 青春是我的筹码 OH~~~ 我只有这一千零一个愿望 有一天幸福总会在我手上 每一颗心都有一双翅膀 要勇往直前的飞翔 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最后,我希望今年的六月,我们可以笑着说,再见!
谢谢!(鞠躬)我的演讲完毕。
第二篇:先人后事读后感
《先人后事》读后感
我们都知道“人”才是一个事物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这里通过对这些优秀企业的发展研究,提取了一些经验,很多跟我们平时想的还是一样的,在这里,更是为这些理论找到了实践的支撑。
1、到底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如何变的卓越,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一个跟平时想象不一样的答案。
传统的都认为,将一个公司从优秀推向卓越的第一步是为公司设定一个新的方向、新的愿景和战略,然后找到合适的人,再朝这个新的方向前进。
我们发现有时情况恰恰相反。
那些主管们不是首先确定目的地,然后才把人们引向那里。相反,他们首先让合适的人上车(不合适的自然请下车),然后才决定去向何处。
对照这点,想想自己的带校发展确实也说明了这条。我们以为做任何事情都习惯要列一个计划,认为计划越详细就越好,但回想自己从一开始带领这个学校下来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做出了很多可以大书的事情,可自己其实一开始并没有一个很详细的计划,只是有一个大概的设想,然后努力带领着老师和学生朝这方面努力。
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要把未来的每一步都想的非常具体,非常详细是不现实的,也根本就做不到的。只要选对了人,自然会做的很好的。这也说明了人的第一重要性。
对于学校的管理也是如此,为每一个岗位选择好合适的人,教学、德育、后勤,每个班班主任等等,很多东西不需要领导多烦神,自然会做的很好的。
2、如何对人进行管理,现在都是以钱来衡量,要留住人才,必须用高薪,最近国家也在对教师进行绩效工资改革,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待遇,就希望能提高教育质量。
确实钱是一个衡量标准,多付出了应该体现在福利的提高上面。但通过研究表明,薪酬真的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仅仅是一个因素而已。
研究发现,事实上,我们尚未发现公司的薪酬与公司的发展存在着什么系统的联系。已有的证据也并不支持这样的观点:即特殊的薪酬方式能有助于一家公司走向辉煌。“先人后事”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支付给何人。
如果你有合适的雇员在车上,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会为创建一个伟大的公司而竭尽全力,不是因为这样做会有什么好处,而是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想象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做什么。他们的本能要求他们能够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他们不会因为报酬问题而向你折腰,就正如他们的呼吸不受你控制一样,实现跨越的公司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合适的雇员不会计较报酬的多少,只要认定是对的,他们就会全力以赴。
诚然,补偿与激励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实现跨越的公司中是为了不一样的目的。补偿机制不是为了让不适合的雇员作出正确的举动,而是要让合适的雇员能上车,并保证他们能留在那儿。
合适的人是不需要严加管理或勉励的,他们会因为内在的驱动而自我调整,以期取得最大的成功,并成为创造卓越业绩的一部分。
是的,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选择好合适的人,而想要薪酬来迫使所有的人都努力起来是很愚蠢的想法。因为每一个想做事的人,绝不会因为金钱才会去努力的。
管理一个学校也是如此,如果一个领导以为采取任何事情做不好,完成不了任务就扣钱的方式就能让大家努力起来,真的是很笨的一种。那样只会让想做事的人更加的反感,虽然他们是不会因此而扣钱的,会让整个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
3、既然说要选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但现在已经对现有岗位上的人不满意,或者不合适的人已经在这个岗位上怎么办呢?尤其是学校这样的机构中,换人总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领导会顾虑到要换人的情绪问题,因此中国的官场也好,学校也好,都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惯例,领导只能上,不能下,一旦上了位之后,哪怕再不好,最多平级调动,绝对不会降下去的。
班主任也会有如此的顾虑,一开始选择了一个学生作为班委,但试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不合适,就会很头疼,因为怕撤换下来不好。
请看研究的结果怎么说:
领导者应该创造出这样一个氛围:勤者生存,懒者淘汰。
这些实现跨越发展的公司,听起来似乎是人间炼狱,事实的确如此。如果你不具备赖以生存的条件,你恐怕很难支持下去。但公司崇尚的是严格的文化,而不是冷酷无情的文化,这两点有天壤之别。要做到严格但不冷酷无情,就意味着优秀的人才完全不必担心自己的地位,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对于那些作出了贡献的人最好的嘉奖,就是不要让他们再受庸才之累。让一个人成年累月的处于不确定之中,霸占了他们生命中可以用来干其他事的宝贵时光,最终落得一事无成——那才是真正的冷酷无情。而一开始就妥善处理,让他们得以继续自己的生活——那是严格。
是的,记得很久之前就跟老师们谈论过类似的话题,我的观点是如果确实发现一个人不适合在这个位置,还是要狠下心来进行调整,不调整的愿意就是为了保护这个人,怕调整了之后会打击到他,或者怕他有想法。
但凡事还是要换一个角度,就如上面所说,那让这样的人成年累月的做自己不适合的工作,这样就是保护了?这其实是更大的伤害。如果是真心实意的对这个人好,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放在最适合的岗位。如果整个单位里都没有适合的岗位,那只有淘汰,这就是现实,现实就是这样严格的。
同时,为了保护这个人,让他做在这个不适合的岗位,那其实是对另外的认真做事的人,特别是与这个岗位相关的更多人的一种伤害。为了保护一个人,却要伤害更多的人,这样的安排会是一个合适的安排吗?
3、那怎样才能做到严格,而非冷酷无情呢? 原则一:若无法确定,则宁缺勿滥;保持观望态度。
是的,不是稍一不合适就更换,而是应该先进行分析,找出不合适的原因,帮助其成长,如果全部都努力,发现实在是不合适才开始进行调整。
原则二:一旦发觉换人之举势在必行,就当机立断。
如果你发现某人非要严加看管不可,那你一定是用错人了。因为好的部下是不需要管理的。虽说指导、教导以及领导都是必要的,但严格的看管却是万万行不通的。
久拖不决对于当事人自己也是不公平的。要知道让那些你明明知道不会有结果的人多待上一分钟,就无疑是在践踏他们宝贵的生命。这些事件原本可以被用来找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如果我们能有足够的诚实,就该认识到自己的迟疑不决,与其说是对当事人的关心,倒不如说是自己图省事。
那什么时候才是到时候了呢?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首先,如果这只是一个雇佣问题,你还会再次聘用他吗?第二,如果有一天,此人突然跑来告诉你,他即将离开公司,为了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此举是令你大为失望,还是相当释怀呢? 原则三:将杰出的人才用于抓住天赐良机,以图发展,而不是解决你的最大难题。
把人才用于有最佳发展机会的事业上,而不是用于解决各种麻烦。解决现成的问题,只会使公司变好,而只有抓住机遇图发展,才能使公司卓越。
4、坚持先人后事的观点,是拥有卓越公司和美好生活的关键。因为无论我们取得多大的成就,如果绝大多数时间,我们都不能与自己热爱和尊敬的人一起度过,生活就毫无快乐而言。若情况恰好相反,自己喜爱的人也在车上,并且永不背叛,那么不论汽车将开向何处,我们都能拥有美好的生活。我们采访过的实现跨越公司的那些人,他们的确是很喜欢他们所做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喜欢与自己一起做事的人。
小结 要点
1、实现跨越学校的领导者首先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不合适的下车),然后才决定将汽车开向何方。
2、本章的要点不仅仅是要得到合适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谁”这一问题先于“什么”这样的决策,即先于愿景、战略、战术、组织结构和技术问题。先人后事,是一条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
3、对照公司通常采用“1个天才和1000个助手”的模式——天才领导者作出规划,然后雇佣一批能力很强的助手帮助实施。这种模式往往会因为天才的离去而导致失败。
4、实现跨越学校的领导者,在人员决定上严厉但不冷酷无情。他们不会把失业和重组作为鞭策雇员好好工作的首要策略,但对照公司却滥用失业。
5、我们发现在人员决定上严格要求,有3个基本原则:
(1)若仍不确定,则宁缺勿滥,保持观望态度(推论:限制学校发展的最终力量,取决于你得到合适人才的多少)。
(2)一旦发觉换人之举势在必行,就即刻行动(推论:首先必须确定,你的问题不仅仅只是安排错了位置)。
(3)将杰出人才用于抓住天赐良机,以图发展而不是解决你的“最大难题”(推论:如果你要解决问题,千万不可把你的优秀人才也解决掉了)。
6、实现跨越学校的管理队伍是由这样的人员组成的:他们在寻找最佳方案上,会争吵不休,但一旦作出决定,就会执行无误,毫不计较个人得失。
第三篇:财产继承和后事处理协议
遗嘱书
我叫陈梅,女,身份证号码是。我是雷州市调风镇赤尾村委会内堀村人。我的老伴已不在世,我有五个女儿,分别叫曹惠英、曹惠琼、曹惠芬、曹惠明、曹惠慧,没有儿子。我在内堀村有以下财产:
1、壹座壹层的平楼(有五间);
2、在我平楼的旁边有壹块有五间屋地的园地;
3、平楼内的家俱。
我的五个女儿同意放弃以上财产继承权,现我就以上财产的继承问题特立下以下遗嘱:
一、以上财产全归我的堂侄曹明青继承,曹明青是调风镇东平圩人(按户籍)。
二、我和我老伴及祖先的牌位今后就安放在我的平楼里,继承人及其后代子孙应予保护,并按农村的风俗对牌位和坟墓尽到风俗礼仪。
三、我今后的后事,由继承人负责料理。
四、其他人不得对我的以上财产有非分之想,若非继承人不尽义务,任何人不得对此遗嘱提出异议。
五、本遗嘱一式六份,我的女儿和继承人曹明青各执一份。
立遗嘱人(摁右手指模):
立遗嘱人的五个女儿签名(摁右手食指模):
立遗嘱时间:二○○七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四篇:《包拯身前身后事》读书笔记
前些天,无意中看到这本《包拯身前身后事》,小时那股好奇心又上来了。于是我细细读了这本书。虽然知道包拯后来得到善终,小时看的电视剧有不少夸张成分,但在书中认识了真实的包拯,了解他的真实事迹,让我更佩服他,崇拜他。他的孝心,他的为官之道,让我受益匪浅。
以亲老侍养,不仕宦且十年
司马光评价包拯,“拯进士及第,以亲老侍养,不仕宦且十年,人称其孝”。具有浓烈的孝忠观念的包拯,在中进士后没有离开父母去当官,而是在家服侍到父母去世,守完孝才应国家要求外出做官,为国家尽忠。这和当时许多官员为享受而对朝廷隐瞒父母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他这一行为符合当时的大孝,受到国家和百姓的肯定。
其实,看看我们现今社会,居然需要用立法来让子女回家看父母。这不能不说是现今社会的悲哀。是父母成就了我们,我们虽然效仿不了包拯,但我们真需向他学习。在父母老年,好好孝敬父母,不要谈及任何困难。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直谋
包拯一生仕途平坦,权倾朝野,连皇帝都对他敬重有加。可以说这在古代为官者中是凤毛麟角。中国古代不缺乏忠臣,直言进谏更不少,但能一生仕途平坦的真的屈指可数。
包拯为官期间,先后七次弹劾当朝权贵,朝野震动。当朝皇帝仁宗起初只想应付下包拯,但包拯始终认为王奎这样害人之马不除不行。在智谋运用和坚持下,仁宗只能割爱。如果说弹劾权贵还不能显示包拯的智谋和以国为重的大忠。那他在看到仁宗在对待自己最喜欢的张贵妃是毫无节制的满足她的要求时,他又是挺身而出,直言劝谏。谏官只是皇帝手中的一个工具,一个最为正直的谏官,他也不能超出皇帝可以忍耐的程度。包拯明显知道这点,但他也摸清领导的秉性,所以他还是来了个集体劝谏。虽然最后仁宗没有完全松口,但事情还是以包拯和仁宗双方妥协而结束。这个结果不能不说是最好的结果。假如包拯没有让步,死谏,那历史留给我们的包拯可能就没这么让后世感念了。
包拯一生最辉煌最有成就时期就是谏官时期。但在后期,直谏精神是有所减弱的。因为前面得罪太多人了,仁宗也没以前那么信任他了。但他还是秉承了自己的原则。这样既如愿做了实事,又能一直使自己过得不错。其实现在在公司打工,也可以像包拯学习,摸清老板的脾气,好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像现在好多职员抱怨自己的老板很难相处。
孝肃家风,影响儿孙
中国人向来尊敬忠臣,孝子和清官而包拯一人就具备了这三种优秀品质。特别看到他的家训,“包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堙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鉴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这是对国家的大爱啊。只能说敬重他老人家了。
第五篇:高考日记之
我的高考日记之——大学就在彼岸
2010年3月17日,星期三,晴,离高考不足80天了。今天,班上有个同学没来,已经持续一星期了,老班无比惋惜。这样的事情从开学就屡有发生,不仅我们班、隔壁班、隔壁的隔壁班„„陆续的有人离开。教室后墙的黑板上那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和倒计时牌依旧,那是从百日誓师大会之后就有了的。看到昔日高谈天空海阔的好友脸上的倦容、面对学委小艾伤心地泪滴、目睹教室日益增加的空座位„„我的心在颤抖!
回到家扪心自问,其实这些何尝不是我的困惑呢?我也曾放弃所有闲暇的时间让自己湮没于题山题海,最终弄得自己焦头烂额;我也曾因为每次月考成绩不理想而暗自伤心落泪,甚至丢失信心;我也曾面对父母、老师和朋友的厚望时,想过退缩,想过也离开那个教室永不回头„„可是,一个声音在高叫着——“永不言弃”!我们上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动我的除了她对生命的珍视还有她的积极乐观。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的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并写下经典之作《我生活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贝多芬,他晚年失聪,但仍继续完成他的交响曲系列作品,激励我的是他遇挫后的不畏艰难的勇气;从小就听着张海迪姐姐和桑兰姐姐的故事,我们为什么学学她们“志坚”。
讲了那么多,或许故事的主人公们的成就太高令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至少可以学习他们的那种对梦想的渴望、那种坚韧和愈挫愈奋的勇气、那种面临困难不屈不挠的斗志。我们是高三的学生,这一点是要明确的,剩下的不到80天的时间我们应该要有适度的紧迫感。要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接下来的日子是很辛苦的,就像一场马拉松,42.195公里,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饥饿、会口渴、会疲惫不堪,但是必须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哪怕是最后的那一刻,我们也不能有一丝的懈怠。我们更要学会鼓励自己,时常要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我行,我可以,我一定能够做到。”我思索了许久,现在给同我一起作战的朋友们提点儿建议吧:
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我们都要明确一个问题,在接下来这几十天里要预备付出多少,或者打算以怎样的一种努力去迎接高考。再就是自己在高考中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绩。每个人都有必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任何太高或不切实际的目标只会让自己身心俱疲,也没有什么帮助。当然过低的目标本身就变得没有什么意义,其实就是自己虚度光阴了。所以我们就说现在这个目标要定成什么样子呢?一定要略微高于自己现在的水平,而且要保证一点,这点非常重要,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它不是空的。
其次,就是考试,接下来的日子会有很多的考试,频繁的考试会让大家变得很紧张。有些人难免会发挥失常,甚至可能连续性的发挥失常,所以一定要正确的对待考试,考试没什么了不起的,它就是一种检验我们的知识掌握情况的这么一个工具,其实在做高考考卷前,所有模拟考试的成绩其实都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所以大家就没有必要过度的紧张模拟考试的成绩。当然我也不是说平时考试成绩就完全就不用在意了,其实每次考试之后应该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反思,不只是看到成绩,更重要的是整体,从整体来看待自己的这次考试。要面对卷子,想到每道错题,每个知识点的反思,这样可以比较切实的查缺补漏。当然除了知识上的反思我觉得还应该有情绪上的状态上的反思,如果这次考试成绩很理想,那就想一想,有利的因素在哪儿,为什么考的理想呢,为什么成绩好了,是得益于考前的学习方法呢还是说我在考场上懂得随机应变?
再次,懂得发泄自己的情绪。这点其实很重要,比如某天,家里遇到一些事儿,自己憋着,然后影响这一上午;比如说中午你发了成绩,然后心情很不好,却一直憋着不说。到了下午,第一堂自习就开始想,哎呀这次考试我没考好,第二堂还接着闹情绪,这一下时间可能就过去了,就荒废了。所以这个情绪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把它发泄出来。哭一场,吼几声,找老师、找同学、还是找家长去倾诉,总之一定要表达出来。如果找到有一个人来跟自己分担,这种焦躁的或者说是不安的这种情绪将会得到缓解。由两个人来分担一种痛苦每个人痛苦只剩下一半,所以懂得发泄情绪。
最后,要合理规划复习时间。我们可以小到每一天、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堂课、一堂自习课,也可以大到半个月、一个月甚至剩下的总天数。总之呢,要合理利用时间,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大家不要让频繁的模拟考试影响到自己的复习计划。我们所有的复习都是为最后的高考服务,所以不要在这个阶段性考试上花费太大的精力。另外,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说老师今天选了哪个尖子生来给大家介绍学习方法,好了,这些都照搬照抄下来,回去之后就拿着就用了,最好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都是自己摸索的。有一句话叫“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合理转化才是最有用的。
高三是很辛苦当然也是很孤独的一年,常常半夜十二点,在那学习的时候真的就是自己一个人。那种感觉,尤其要是在跟数学题,或者跟英语题奋斗的时候,真的是很辛苦。但是我觉得高三更应该是充实的一年,应该是收获的一年,它应该是很幸福的一年,这一路上有老师,有家长,有好朋友陪着我们,我们不会是一个人孤独前行。所以,给自己找到一个坚持的理由。相信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翘起整个地球”,同时更相信自己,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后记:这是给与我一同战斗的高三同学们的话,愿我们能走得更高、更远!相信我,大学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