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交易避税手段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21:2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手房交易避税手段分析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手房交易避税手段分析及对策》。

第一篇:二手房交易避税手段分析及对策

二手房交易避税手段分析及对策

避税中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税收是目前税收征管的热点、难点之一,其中二手房交易税收控管是落实房地产税收政策的重要部分。个别人和房地产中介也采取了一些避税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二手房交易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契税等税收的流失。避税方式及风险分析

当前,二手房交易中主要存在着“高买低报”、延期过户、先租后买、假赠与以及虚报唯一住房等避税方式。无论是对买方还是卖方,这些所谓避税方式都存在着较大的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

1.“高买低报”。“高买低报”是指二手房交易买卖双方及中介公司在申报房价时,以低于实际成交的价格签订虚假协议申报纳税。这种方式是二手房买卖双方最常用的避税方式,也是目前较严重的避税方式之一。其做法是:在二手房转让过程中,买卖双方及中介公司签订两份合同,一份为真实成交价格居间合同,用于付款结算,通常由中介公司见证;一份为隐瞒真实交易价格的虚假协议,用于申报纳税,由房管部门见证。

风险分析:对卖方来说,因为递交房地产交易中心的过户价格是最具法律效力的,买方有可能根据低报的过户价格来付款,不愿意再按照原购房价格成交,造成卖方利益受损;对买方来说,低报过户价可能会导致下一次卖出房屋时各项税费的增加。当此房产再次出售时,先行做低的过户价将拉大买卖差额,反而增加再次出售的成本,同时银行贷款的实际比例也会因此而降低。尽管“高买低报”对买卖双方都存在风险,但为了少纳税,此做法仍屡见不鲜。

2.延期过户。

此种方法为主要针对营业税的避税方式。其一般做法是:买卖双方在达成购房意向之后,首先签订一份购房合同,规定房款交付方式、房屋过户时间和过户方式。在买方交纳全部或者部分房款之后,卖方先将房屋交买方使用,等到卖方的房屋持有年限达到规定的免税时间后,双方再将房屋过户。为了交易有所保障,买方一般会在合同中提出一些保障条款,如将房产证交买方保管等。

风险分析:一旦二手房市场在交易未完成的时段内出现价格上的大幅波动,无论是大涨还是大跌,都会有很大一部分卖方或买方选择“宁可赔付违约金,也要终止履行合同”,从而损害被违约方利益。另外,一旦税收政策出现较大波动,双方对新产生的税负不能达成一致时,也将不得不解除合同,承担和付出较大的机会成本。

3.先租后买。

这种方式是延期过户避税方式的进化版本,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其一般做法是:在减免税要求的年限未满的一段时间内,买卖双方再签订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将租金抵消到以后交割的房款里,使得买方同时成为了房屋的承租方,在该房屋未来交易时拥有优先购买权。

风险分析:由于在较长时间内无法办理交易过户手续,所购房的产权并不是买方的,买卖双方无论哪一方反悔都会造成纠纷。如未来几年内政策再次发生变化,对于买卖双方的风险都将会很大。同时,双方又增加了租赁合同关系,违约成本将更高。

4.假赠与。

这是目前避税方式中较为简单的一种。通常是买卖双方在达成交易意向后,先私下签订一份买卖合同,之后再到公证处办理房屋赠与合同,声明卖方无偿将某房屋赠与买方,以未发生金钱交易为名,规避营业税及其附加税费。为保证交易资金安全,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一般会选择将房款打入一个担保账户,直到过户完成后卖方才能将房款取出。

风险分析:这种方式从法律角度看,完全属于一种逃税的违法行为,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一旦发生纠纷不仅不会受到法律保护,反而会在有关部门认定存在相关违法事实后,还将被追究一定的法律责任。如果此房子在5年之内再次交易过户,将会由卖方承担成交价格20%的个人所得税,交易成本会更高。

5.虚报唯一住房。

北京对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但有关部门未对“唯一住房”作出明确、具体的界定,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以甄别纳税对象是否真正属于生活唯一住房,造成征税部门只能被动依赖于纳税人的自行申报。

应对二手房交易避税手段的对策

上述种种二手房交易避税现象,不仅为买卖双方埋下了经济纠纷隐患,扰乱了二手房交易市场秩序,更违反了国家税收法律,导致税负不公,必须多措并举,减少和控制此类现象的发生。

1.完善机构,实施房地产“一体化”管理。应完善机构,充实契税征收人员,对二手房交易实施“一体化”管理。在机构完善和人员充实后,可设置三个工作组,一是调研组,主要负责对房屋交易情况的市场调研、税收情报交换、房屋交易申报和开发商批量申报征收,跟踪掌握房屋交易市场动态等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征收组,主要负责办理窗口的各项税收征收工作;三是综合组,主要负责内部工作协调、减免审核、数据及资料交换、票证管理、契税咨询和档案管理等,以此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完善政策,制定完善科学的计价体系。针对“高买低报”现象,一是出台价格申报细则。相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台房地产成交价格申报实施细则,完善当前房地产成交价格申报工作机制。二是因地制宜,建立健全核价体系。三是调整房产交易税费计征依据,对二手房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直接采用核定征收法征税。

3.规范运作,建立健全高效的征管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征管水平。二是选聘部分房地产估价专业人员,为征管一线提供专业咨询。三是探索建立公示制度,即价格申报公示制和纳税评估公示制,让二手房交易买、卖双方的申报价格及征收机关核定的计税价格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4.广泛宣传,引导确立健康交易心理。广泛利用媒体、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房地产买卖的有关政策、法规。通过告知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事先提示各类交易风险,提高消费者的依法纳税、产权维护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篇:二手房交易必备材料

二手房交易必备材料

房管窗口:卖方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房产证原件、复印件,收款银行账号(卖方本人卡号)。买方夫妻双方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夫妻双方户口本原件(复印首页、户主页、本人页各1份),结婚证原件、复印件,未婚的提供未婚证明(民政局开具),离婚的提供离婚证原件、复印件,未再婚证明原件(民政局开具)。

非郑州市居民还需另外提交本市1年以上“郑州市居住证”或郑州市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或郑州市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原件。买方有贷款的需出示“银行预审批资料”。买方或者卖方是未成年人,或者需要办理公证的,还要提供其他证明材料。

地税窗口:买卖双方身份证复印件、存量房买卖合同复印件(整本复印)、房产证复印件(整本复印)、老契税证原件、河南省存量房交易核定计税价格通知书、新契税证复印件、资金监管证明复印件。

(注:个别情况需要其他复印件请到窗口咨询)

第三篇:论我国涉外企业避税手段及防范措施

论我国涉外企业避税手段及防范措施

【摘要】避税是指商品生产经营者(即纳税义务人)在税收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其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安排及管理,达到规避或减轻税务负担的目的。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流的扩大,外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涉外企业的避税行为及带来的各种问题日益严重。避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利益驱动”则是其直接动因。税收政策和税收管理的缺陷及疏漏则是造成避税行为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加强对涉外企业的反避税工作及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针对涉外企业的避税问题,分析了涉外企业的主要避税手段,并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涉外企业避税防范引言

目前,在我国存在着这样一个奇怪现象: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利润都在增长,惟有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利润在下降。涉外企业在我国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理应赢利,但事实却恰好相反。据全国涉外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发布的结果,2003和2004,外资企业亏损面分别为47.07%和44.73%。若按照经营常规,发现亏损就应停止投资或改变经营方向,但许多外资企业投资热情却越来越高。相关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国之一。许多外资企业似乎乐此不疲,专作“赔本买卖”,越“亏损”越增大投资。亏损不仅没有把这些外资企业逼上绝路,很多企业甚至活得十分潇洒。对此,有的国税局的官员直言不讳:“这些亏损里面,大部分属于非正常亏损。”跨国公司正是通过“亏损”把利润转移出去,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从涉外企业避税的经济影响来看,避税在减轻外商税收负担的同时也必然导致国家税收收入的流失与减少,进而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和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其避税行为破坏税收公平,造成内外资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竞争,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侵犯中方投资者的利益,降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此外,跨国纳税人的国际避税会造成国际资本流通秩序的混乱,对我国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产生不利影响。

国际避税虽然是全球现象,但我国涉外企业的避税问题,特别更突出些。例如,利用转让定价转税利润一般是从高税区流向低税区,我国的税负较国际水平低,经济特区更低,涉外企业的利润却逆向转移。这说明我国反避税工作还很薄弱,涉外企业即使将利润转向高税区仍能有利可图。可见,加强对涉外企业的反避税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避税的概念与性质

1.1 避税的概念

避税包括国内避税和国际避税,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纳税主体躲避的是否是跨国、跨境纳税义务”。在广义上,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避税是指纳税义务人为减轻或免除税负所采取的一切正当和不正当的行为。一般进一步将其区分为正当避税与不正当避税,其中正当避税也称合法避税或顺法避税,也即通常所指的“节税”概念,是指纳税人依据税法规定所作出的符合税法宗旨的,旨在减轻纳税义务的各种行为。不正当避税是指行为并不违反法律的形式规定,行为人利用的是税法的漏洞,策划法律所未预定的行为方式,以达到与通常行为方式同样的经济效果,因此又称为违法避税或逆法避税。狭义的避税,则指不正当避税,目前国际组织大部分持此观点。持此观点的一般将避税和节税、逃税截然分开。本文所说避税,为狭义的避税。

涉外企业避税,是指外国投资者利用涉外企业这一中国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外在形式采取的合法或者至少是非违法的手段来逃避中国税收,具有国内避税和跨国转移税收即国际避

税的双重特点。其避税行为与国家的课税意图和税收导向相违背, 造成了国家立法意图的落空,影响了税收优惠的政策效果。

1.2 避税的性质

关于避税的性质,理论界存在三种观点,即合法性行为,违法性行为和脱法性行为。认为避税是合法的学者,其理由是避税是私法上适法有效的行为,具有合法性;认为避税是违法的学者,其理由是避税虽然形式上合法,但是实质上违反了税法的宗旨,应定性为违法行为,并在法律上予以规制;第三种观点则认为避税既非合法行为,也非违法行为,而是一种脱法行为,即行为虽抵触法律的目的,但在法律上无法加以适用。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避税是纳税人利用私法自治、契约自由原则对于法律形式的形成可能性,在欠缺合理的理由的情况下,而选择与经济交易的常规形式相异的法律形式,达成与通常交易形式同一的经济结果,同时因规避了对应于通常使用的法律形式的课税要件,实现减轻或排除税收负担的行为。这种行为具备形式的合法性,实质违法性,故具有合法与违法的边界性。它脱离并溢出了税法的文义规定,无法的到法律的直接适用。涉外企业避税的主要手段

涉外企业避税的方法较为隐蔽和巧妙,形式多样,涉及范围广。从近几年的涉外税收征管实践上看,涉外企业避税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3.1 利用“转移定价”避税

转移定价是指集团内的关联企业之间,为了确保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在集团内部人为地控制定价,包括产品价格、贷款利息、无形资产转让价格、劳务费用等等。这主要是反映在母公司能够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将商品销往低税区的子公司,或者高于市场价格从子公司购进商品。这样做的结果,使高税区的母公司利润减少而亏损,低税区的子公司则盈利颇巨,从而实现总体避税。这种转让定价避税方式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即已存在,但至今仍是方兴未艾,这也是涉外企业最常用的避税手段,其通过转移定价逃避纳税,大体上占避税总金额的60%以上。

3.2 利用“资本弱化”避税

资本弱化是指涉外企业对其外国子公司的融资主要以提供贷款而非股权投资的方式。我国税法规定,对企业支付的利息,一般允许作为费用抵扣,而支付的股息则不得扣除,需计入应税所得总额中去。故而许多涉外企业采用了资本弱化的作法,即子公司向母公司或境外银行大量借贷,加大借入资金比例,扩大债务与产权的比率,增加成本列支,从而向母公司支付的是巨额利息,而不是股息,这样子公司支付的贷款利息便可以在计算其纳税所得是作为费用扣除,减少账面盈利;而如果向母公司支付的是股息,则股息只能在其税后利润中支付。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调查,目前外商投资中国的资金中,60%以上是借贷资金,自有资金比例并不高。这种资本弱化避税的手法大大降低了资本最低回报率,成为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增加利润的手段。

3.3 利用“避税港”避税

“避税港”,又称国际避税地,是指为跨国投资者取得所得或财产提供免税和低税待遇的国家或地区。涉外企业通过在避税地,如维尔京群岛、西萨摩亚、开曼群岛等国家或地区设立基地公司,再通过其与中国子公司的商业、财务运作,帮助子公司将销售设备、收取费用所获得的利润从设在我国的合资公司那里转入基地公司,逃避高纳税。或将在避税地设立的公司作为国际贸易中转地,实现“低进高出”,也就是从中国子公司以低价买进产品,然后加高价格卖到目的地同一企业下的销售公司,从而使大部分利润被留在了避税地。

3.4 利用“税收优惠”避税

我国税法规定对生产性涉外企业实行“两免三减”,并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连续

5年向后结转亏损的税收优惠。一些涉外企业便通过会计方法的选择,人为地调整利润来逃避国家税收。为追求更多的利润,部分涉外企业在优惠期满后,或更换厂名或搬迁厂址,或将其主要车间划出把一个旧厂变成几个新厂,而产品品种及其销售渠道等均未改变,却要求再次获得“两免三减”的税收优惠。

3.5 利用“国际税收协定”避税

我国同许多国家所签定的税收协定中,对建筑工地、建筑、装配或安装工程,大多以连续超过6个月的为“常设机构”,只有构成“常设机构”的才征收所得税。因此,涉外企业将一个工程项目人为地分成若干小项目,把每一个小项目均当成一个个独立的项目签定合同,极力地将提供劳务的时间控制在六个月以内,从而规避这部分所得税。

此外,我国税法规定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无限纳税义务,非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限纳税义务,一些外商便通过少报居住时间,或利用我国地区之间缺少联系,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流动居住,使其成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达到其仅负有限纳税义务的目的。

3.6 利用“电子商务”避税

目前全球已有50%多的企业先后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活动具有交易无国籍无地域性、交易人员隐蔽性、交易电子货币化、交易场所虚拟化、交易信息载体数字化和无形化、交易商品来源模糊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使得国际税收中传统的居民定义、常设机构、属地管辖权等概念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约束,无法准确区分销售货物、提供劳务或是转让特许权。因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既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世界各国政府当局提出国际反避税的新课题。

4.涉外企业避税问题的防范措施

2009年前,国家税务总局先后下发了国税发(1998)59号文、国税发(2004)143号文和国税发(2004)118号文,以三个文件来进行外资企业的反避税调查和调整,对外资企业的部分不合法行为进行了规范,但是这三个法规存在很多漏洞和执行上的模糊问题。2009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国税发(2009)2号文——《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以此代替上述三个文件,进行更加科学和更有执行力的反避税调整。

针对目前涉外企业常用的避税手法,我国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

4.1 不断完善税收立法

税法是税收征纳双方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进一步完善税收立法是减少和防范避税行为的前提。完善税收立法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完善流转税的立法。一方面增值税应当从“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另一方面要从避免重复征税、税负、失衡等方面加强立法,真正做到公平税负、平等竞争。

第二,要统一企业所得税。我国应当按照国民待遇的原则将所得税政策予以统一,建立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这样既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企业选择不同的所得税政策避税,又能为企业之间公平税负、平等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涉外税法,正确确定税收优惠。税收优惠应既有利于吸引外资目标的实现,又不会影响我国的利益。

4.2 加强反避税立法

完善反避税立法是防范和打击避税的根本措施,也是国际上反避税的通常做法。针对外商投资企业偷税、逃税、避税的严重情况,国家应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应的反避税法规和政策,强化涉外税收管理。反避税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关联企业的定义以及关联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必须明确。

第二,国家应当制定避免转让定价的法律措施。

第三,明确规定涉外税收的检查范围和处罚标准。

第四,进一步明确外商企业的纳税报告义务和明晰纳税申报项目及其内容。

第五,防止国际间的避税, 除了单边制订反避税法规和加强税务行政管理外,还必须采取双边或多边的措施。

4.3 强化税收征管

加强涉外税收的征收管理,是反避税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重视涉外税收管理的综合治理。一是要建立严密的税收监控和信息网络,随时掌握和了解外商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纳税动态,以及相关的国际商品价格信息、外商个人收入水平及外商、外籍工作人员跨地区经营活动资料和住宅迁移等等信息;二是要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监督,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对外商的牵制机制,同时要加强企业外部各管理部门的合作以及对外商的管理,加大对非法避税的打击力度;三是要充分依靠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门等组成协税护税网络,保证涉外税收的贯彻实施。

第二,将纳税人报告义务的规定系统化和规范化。在规定纳税人报告义务的前提下,应采取措施使纳税人承担报告义务。

第三,密切各经济部门的横向联系,互相支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反避税工作。纳税人转移收入和利润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反超税工作只靠税务部门是难以防范的。

第四,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我国涉外税收起步较晚,缺乏经验,提高征管人员素质十分必要。

第五,加强涉外税务审计工作。涉外税务审计是反避税的有力武器。我们应当吸取外国反避税的经验,重视对跨国公司的审计工作。通过建立高质量的审计队伍,及时查出使用不恰当的申报和不正确的账务处理等避税行为,以维护国家的正常税收,维护国家权益。

4.4 加强国际间的税收协作

我国已与许多国家签订了税收协定,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建立和参加与协定国家间的税收合作。一是签订反避税的国际税收协定。为了减少和消除国际避税行为的发生,应切实加强国际协调和合作,与有关国家之间签订双边或多边反避税的国际税收协定。二是交换税收情报。国际之间交换税收情报,有利于相关国家及时了解、掌握跨国纳税人的纳税和避税情报,并为我国及时采取反避税行动提供信息保证。

5.结语

外商投资企业避税不仅造成我国税款的大量流失,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且破坏了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的秩序,违反了税收公平原则,同时还造成中国投资环境不良的假象,影响了我国对外经贸的声誉。因此,必须加大反避税工作力度,加强反避税立法,强化国际税收征管,逐步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确保我国的经济权益和经济秩序得到维护和稳定。

【参考文献】

1.曾露,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主要手段及法律规制,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2.李长林,论涉外企业的避税及其防范,许昌师专学报,第17卷第4期

3.张银霞、葛秀明,如何加强涉外企业反避税管理,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3卷第5期

4.李一军,涉外避税税制研究,财经纵横,2007年1月

5.余筱兰,试论我国三资企业避税之手段及对策,财税纵横,2009年第7期

6.帅姝,外商投资企业避税及其防范对策——解读国税发(2009)2号文,消费导刊·财会纵横,2009年8月

7.李建明、刘霞,外资企业避税招数及其危害,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年第1期

第四篇:企业避税原因及其防范对策分析

企业避税原因及其防范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论述了避税的定义,分析了企业避税的现状和原因,站在征税机构和办税人员角度上考虑分析了企业避税的原因,指出依法纳税是每一个企业和个人应尽的义务,纳税人必须按照税法规定办理纳税申报,及时缴纳税款,接受税务部门的检查。当纳税申报、代理、稽查三位一体的格局建立后,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将会大大增强,偷税、漏税、逃税等违法行为将相应减少。

关键词:企业避税;防范;对策

一、避税的定义

联合国税收专家小组对避税的解释为:避税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不明确的概念,很难用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措辞对它作出定义。一般地说,避税可以认为是纳税人采取利用某种法律上的漏洞或含糊之处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事务,以减少他本应承担的纳税数额,它是一种纳税人的税前安排,是区别子逃税的另一种纳税人对政府征税的行为反应形式。一般而言,避税行为可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但避税所使用的方式是合法的。有学者认为,避税是对己有租法不完善及其特有缺陷所作的显示说明,税务当局往往要根据避税情况所显示出来的税法缺陷采取相应措施对现有税法进行修改和纠正。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避税实际存在三种情况,即合法的、非违法的、表面合法实质是违法的。合法的避税,指纳税人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经营结构和交易活动的安排,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以减轻纳税负担,取得正当的税收利益。这在税务上不应反对,只能予以保护。非违法的避税,这种避税行为往往是由于税法本身存在漏恫,使纳税人能够利用税法不完善之处作出有利于减轻税负的安排,这种避税行为,会使国家税收蒙受损失,但回为于法无据,税务局不可能像对待偷税一样给予法律制裁,只有完善税法,以杜绝漏洞。表面合法实属违法的避税,是在合法外衣掩盖下,欺诈手段逃税的违法行为。这种情况在国际税收中相当普遍,一般也是利用税法的差别规定和优惠政策,通过”挂靠”和”虚设机构”,以合法之名行逃税之实,对这类避税行为只有加强检查,一经查明真相,应按逃税论处。

二、我国企业避税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企业避税现状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避税相当严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地下经济活动逃税,各类商贸城和集贸市场随意“包税”、以费代税现象相当普遍,一些重点行业和国有企业逃税、欠税也比较突出,不法分子通过走私和价格瞒骗大量愉逃税款。三资企业的避税问题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不良影响,据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失官员称,跨国公司每年“避税”给中国造成的损失就高达300亿元以上。

对于企业所得税来说,目前中国企业所得税的名义税率为33%,外商投资企业为15%,但由于税收优惠政策的存在,内资企业所得税的实际负担为22%至25%,外商投资企业为10%至15%,另外许多外企实际上还在此基础上又亨受了备级地方政府的减半优惠,税率仅为7.5%,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差别很大。在我国内外资企业实行两套所得税制,为企业逃避税收监管提供了制度空间。

2、我国企业避税原因分析

(1)企业避税的主观原因。企业避税的主观原因起源于大多数纳税者均有逃避纳税义务的愿望和要求,即多数纳税者都通过一定方式和手段达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对纳税者来说,无论纳税怎样正当、公正、合理,都意味着纳税者直接经济利益的一种损失。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收入的多少与纳税金额互为消长,上缴的税金多了,企业留利就会减少;反之,上缴税少了,企业留利就会增多。在这种物质利益的刺激下,使得一些企业在努力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在暗自打着税收的主意。这是纳税人进行合法避税的内在动力和原因。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所有制的确立和发展,企业逐渐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促使企业的自我意识和主体利益观念日益加强。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全面推行,更使企业经营者的目光紧紧盯在企业效益的高低上。一段时期以来,“企业效益的好坏,职工工资福利待遇高低”似乎已成为人们评价一个企业兴衰的唯一标准。为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有的经营者铤而走险,采取偷税漏税的方式,直接违反国家税法,而有的经营者则采取合法的方式,通过税收筹划,来规避或减轻税收负担,这种方法既可逃脱法律的严惩,又达到目的,因此为大多的企业经营者梦寐以求。

(2)企业避税得以成功实现的客观原因

首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有相应的不同偏重和待遇。当纳税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税法规定有相应不同偏重和待遇的内容时,容易造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企业、经济组织及纳税人利用税收内容的差异实现避税。政府对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的纳税人实行的税收优惠及减免税照顾,常常使纳税人产生利用这些税收制度的优惠和照顾实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其次,税收制度本身的不够完善。这种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也是企业避税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首先表现为企业所得税税率过高。如果税率较低,国家取走税款对纳税人来说无关痛痒,自然也不会使纳税人绞尽脑汁去研究、实施避税。由于税率过高,使纳税人的收入中有较多的部分被政府以税收的形式拿走,才可能引起纳税人的反感和抵制。其次是税法细则在内容上的具体、详细,为避税者创造了条件。第三,课税对象的重叠和交叉,使纳税人可以左右逢源,寻找最佳课税对象。课税对象按其性质可以划分为:对流转额课税、对收益额课税、对行为课税、对财产课税。由于对课税对象确定口径的不同,纳税人最终承担的纳税额也就不同。对大多数纳税人来说,财产收益和经营利润收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是可以相互转移的。如果国家对财产收益和经营收入采取不同的税率,就会成为促使纳税人利用这种转换躲避税负的依据。例如,国家规定财产税的税负过重,就会促使财产所有人由出售财产而转为出租财产,进而躲避过重的纳税义务。

再次,分属不同纳税对象的联营企业转移利润。分属不同纳税对象的联营企业由于税负轻重不同,联营企业就会根据本联营企业分属的纳税圈的税负轻重作为利润转移的导向,税负重者必然会想方设法把利润转移到税负轻的兄弟企业去。例如,一个生产、销售的工贸联合体以一个独立法人身份出现,当生产企业享受的税收待遇重于销售企业适用的税收待遇时,该联合体就必然会努力将生产利润转变为销售利润。反之,销售企业也会将它的利润转移到生产企业中去。

最后,征收方法上的漏洞为避税开了绿灯。例如流转税,它主要是在商品的流转环节上课税,因此纳税人只要有效地减少或削弱商品流转环节,便可以实现避税的目的。假定某服装公司是一联营企业,当原材料羊毛收购进来后,对纺毛、染色、制衣全部进行内部控制,毛料服装的流转税率为20%,这样当服装公司出售它的最终产品时,只要在销售环节缴纳20%的流转税就可以了。假如毛纺厂、染色厂、制衣厂都是独立核算的企业,那么每经过一个流转环节,就缴纳一次流转税。显然,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厂占据了避税的优势,而专业协作厂却望尘莫及。

三、企业避税的防范措施

避税问题在我国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由于它有别于偷税漏税,而且避税在国内暂无法律控制,也不受法制的制裁,所以目前对避税问题只能寻找一些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3.1 完善税收制度 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是实施有效防范避税行为的重要前提。因为避税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税收制度的不完善及“漏洞”造成的,有效地进行避税的防范与健全

税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1、进一步完善流转税制。根据我国当前的客观实际,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流转税仍是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税种,承担着艰巨的组织收入和调节经济的职能作用。因此完善税收制度,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完善流转税制。完善流转税制,仍然要考虑我国的国情,从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现实出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⑴ 调整结构体系。调整结构体系,主要是将现行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流转税的税目税率进行调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个人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原先的一些税目税率的设置已经不适宜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需要进行调整。如营业税作为商品课税具有促进效率的功能,从当代税收理论的发展来看,已不仅仅重视所得课税对闲暇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关系,商品课税对闲暇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关系也已成为税制建设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效率,刺激劳动投入的增加,需要对闲暇的互补商品征较高的税。当前选择是要么提高其营业税税率,要么在征收营业税后再对其征收消费税。重心放在调节消费上,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可延伸到商品批发和零售环节。⑵ 合理设计税种。其目的是追求税负的“纵向适度”和“横向公平”。“纵向适度”对征税者来说,即取之有度,发挥税收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可缓和避税行为。“横向公平”要求既要注意征税的统一性,又要注意区别对待,加强税收调节,将竞争的起跑线拉平。统一性和差别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统一性是指同等情况应纳同样税收,体现“税收面前人人平等”。差别性指在统一起跑线上的纳税人,由于客观因素优越,当然就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横向公平也可缓和避税行为。例如:目前我国已加入WTO,按照WTO规则,应尽快调整、完善税收政策,实行税收国民待遇。要尽快统一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建立法人所得税制。把按经济性质给予直接优惠改为按技术产业标准给予间接税收优惠,同时,将按技术产业优惠与区域优惠有机地结合起来。

⑶ 进一步完善消费税制。消费税的立法宗旨是调节我国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方向,抑制超前消费需求,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它集中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以及消费税作为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手段的特征。因此,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应扩大些,可以根据生产、消费的发展变化适时增减,以充分、机动地发挥调节消费的作用。例如,在我国已出现高消费人群的情况下,从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角度看,为了有效地诱导消费,抑制畸形的高消费,加大劳动投入和私人投资,我国应重视闲暇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关系,以及消费与投资的替代关系,更多地从这一层面考虑对娱乐业和部分服务业等高消费行业的征税问题。因此,从增加税收收入和诱导消费、刺激投资的角度,应提高高档次服务业和娱乐业的税收负担。即在征收营业税后再对其征收消费税。

2、统一企业所得税法,为企业公平税负、平等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统一企业所得税法,不仅从根本上杜绝了企业选择不同所得税法避税的可能性,而且对建立公平税负、公平竞争的环境十分有利。目前,我国实行两套企业所得税法,即企业所得税法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两套所得税法并存,导致不同经济性质企业间不能实现公平竞争。据有关统计,虽然内、外资企业法定税率均为33%,但其实际负担率内资为28%,外资仅为8%,因此,在规范税收优惠设计时,税率还有下调的空间。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率可定为25%~30%。从照顾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发展角度出发,可对小规模企业实行15%、20%的两档累进税率,级差定为5万元,这样既考虑了我国实际国情,又不至引发贸易争端和违反WTO相关规则。我国已加入WTO,根据国际惯例,统一企业所得税,让所有企业在公平的条件下竞争势在必行。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多么完善的税法和多么具体的反避税措施,离开了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的实施,那么反避税工作都会成为一句空话。由于税务人员是税法的执行者,税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就成为防范避税发生的一个基础条件。为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和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必须提高税务人员涉外反避税水平。要为税收检查人员开设特别课程,包括反避税技术方法,此外,还需要注意总结反避税工作的经验,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对在反避税工作中的有功人员,要给予特殊的奖励。

参考文献:

[1] 锡德里克,桑福德主编.邓力平主译.成功税制改革的经验与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 安体富,曾飞,岳树民主编.当前中国税收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3] 刘李胜,刘隽亭编著.纳税、避税与反避税.新增会计实务操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陈友伦等.外商投资企业利用“两免三减”进行避税的问题与对策[J].涉外税务,2000,(8).

第五篇:二手房买卖补充协议(避税用)

房屋买卖补充协议

甲方(出卖人): 身份证号码: 乙方(买受人):身份证号码:

甲乙双方已于年 月 日分别签订《****存量房买卖合同》(以下简称《合同》),经友好协商,双方就房屋买卖一事,在平等、自愿、诚实、守信的前提下,达成如下补充协议:

第一条 甲方自愿将其房屋出售给乙方,乙方也已充分了解该房屋具体状况,并自愿买受该房屋。该房屋具体状况如下:

(一)坐落于,建筑面积平方米,套内建筑面积平方米;

(二)出售房屋的所有权证证号为;

第二条 交易价款及付款方式

甲乙双方在原《合同》中约定的房屋交易总价款为万元,现经协商,乙方同意再支付甲方万元装修补偿款。乙方分三期向甲方支付房屋价款和装修补偿款:

第一期:《合同》签订当日,付定金

万元;

第二期:本协议签订当日,付人民币万元; 第三期:在交付房屋之日,付清尾款人民币万元。

第三条 乙方负责过户手续,甲方协助乙方完成过户手续。双方交易相关费用及税费由乙方负担。

第四条甲、乙双方约定于

正式交付该房屋,甲方应在正式交付房屋前腾空该房屋。甲方逾期交付房屋的,甲方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 2

第五条该房屋毁损、灭失的风险自房屋正式交付之日起转移给乙方。

第六条 该房屋正式交付时,水、电、有线电视等相关费用,甲方全部结清,房屋交付次日起产生的费用由乙方负责。

第七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另行订立补充条款。

第八条 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协议中若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管辖。

第九条本协议一式二份。其中甲方留执一份,乙方留执一份,均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第十一条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签约日期: 年 月 日签约日期:

年 月 日 / 2

下载二手房交易避税手段分析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手房交易避税手段分析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手房交易手册

    交易手册过户流程:1. 还贷款卖方还贷款的地点,金额、相关材料的确定注:1、身份证、还款的公证书、产权证买方资金到位及相应还贷地点、相关材料的确定a) 是否有定金的收条要收......

    二手房交易及注意事项之二

    二) 二手房交易的过程及办理程序 读者疑问:二手房交易整个过程大致分几个阶段?律师答疑:二手房交易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1、买卖双方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买方了解房屋整体现状及产......

    二手房交易流程[★]

    二手房交易流程 买卖双方持(房产证)或按揭合同原件至档案大厦或国土财产权科 买卖双方与经纪方签定(居住合同)、买方向卖房付定金(不成交价20%)买房房地产原件放在经纪方(如果是房......

    二手房交易注意事项

    二手房交易注意事项先得把房看好了,二手房比新房更得慎重。看好了,觉得非常合适了再考虑价格的事情吧。现在介绍几个方法给你,希望有用得着的地方。 实地看房最重要。抓住重点(......

    二手房交易流程(范文大全)

    二手房销售流程 一、销售人员入职业务开展: 1、员工实习期(1个月周期): ⑴、工作适应期:(前7-10天) ①、所有新员工必须经过前7-10天的考评,以此来测试是否适合本行业; ②、新员工适应......

    二手房交易补充协议

    补充协议 甲方(卖方): 身份证件号码/营业执照号码: 乙方(买方): 身份证件号码/营业执照号码: 甲乙双方于 年 月 日就坐落于 的房产签署了《房产买卖合同》(编号: ,以下简称“《买卖合......

    二手房交易授权委托书模版

    二手房交易授权委托书模版 二手房交易授权委托书的格式有许多人都不太了解,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手房交易授权委托书,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二手房交易授权委托书范本一委......

    二手房交易也有范文

    二手房交易也有“支付宝” ———资金监管推行两年 市场接受度变高发文日期:2011-9-23 9:42:31 新闻来源:徐州日报 点击次数:163买了一套二手房,买家把房款付给了卖方,而办理房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