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总结版[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21:1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总结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总结版》。

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总结版

《职业道德》

“道德”的含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4)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的本质:一般本质(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等意识形态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和特殊本质(1.是特殊的规范调 道德的基本功能:1)调节功能:最重要最突出的社会功能;2)论证功能;3)教育功能;4)导向功能

职业道德的含义及作用: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1)能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是职业的生存条件;3)对从业人员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4)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1.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2.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3.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1)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2)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3)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4)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5)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职业道德的特征:1)职业道德调节的范围具有有限性。2)职业道德的规范内容具有职业性、稳定性、连续性。3)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具有层次性。4)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5)职业道德的作用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利强制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基本内容: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基本内容:1)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尊重自我,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开拓创新4)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2)~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3)~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教育劳动的特点:

1.教育劳动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学)

2.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a。劳动对象的复杂性;b。劳动对象的向习的直接榜样;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向师性”具有不同的特征;教育对象的向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c。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作为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教师的劳动“加工”过程,必然要包括教与学两种浑然一体的活动,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

3.教育劳动工具和方式的特殊性:a。教育劳动工具的特殊性;b。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因材施教;内容处理的创造性;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等);c.教育劳动过程的复杂性;d。教育劳动效果的特殊性

4.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a。关系众多,组成复杂;b。网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

大学精神的概念、内涵和作用: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新年、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包括学术自由的精神(核心)、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理性批判的精神。其作用有:1)定向与规范作用2)维系与凝聚作用3)激励与驱动作用4)感染与教育作用

大学精神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3)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4)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一、教书育人原则:是指教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按照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确立依据:a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b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c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基本要求:a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b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c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二、为人师表原则: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效法的楷模。确立依据:a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b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c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基本要求:a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①是为人师表的基础②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③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发现和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④必须努力学习);b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c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d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三、教育公正原则:是指教师在评价和处理教育领域或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做到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公平合理.确立依据:a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b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c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集体氛围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其中最我还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的公正)。基本要求:a坚持真理;b.办事公道;c.一视同仁 ;d。体谅宽容; e。多样性的发展机会。

四、依法从教原则:确立依据:a。依法从教是依法治国原则在教育领域贯彻的要求;b。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公正和教育人道主义等原则的重要内容和贯彻保证;c。是正确处理教师与教师、与学校、与家长,特别是与学生等各方面社会关系的要求;d。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本要求:a。遵规守法 b。宣传法治思想,普及法律知识 c。积极参与法律社会建设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区别:a。二者产生的时期不同;b。二者社会作用的特点不同,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发挥作用的,而法则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c二者同为行为规范,但法具有更强的刚性度;d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联系:a。二者遵循的根本原则同一,道德和法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二者都以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础,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二者遵循着相同的根本原则;c。二者在作用上相辅相成,一定的道德要以一定的法律为后盾加以维持;d。二者在特点上、层次上、作用范围上交叉重合。

五、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确立依据: a。教育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b。教育人道主义是处理教育活动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c。教育人道主义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基本要求:a。尊重学生;b。关心学生;c。同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斗争

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a。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师生代际关系模式、师生朋友关系模式、师生代际-朋友式关系模式);b。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宪法、民事法、教育法、经济法律关系);c。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强制型、民主型、放任型);d。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传统型、现代型);e。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冷模型、紧张型、关注型和 密切型)

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a。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b。高校师生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c。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d。高校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1)确定学生主体的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缺少任何一方,教育活动无法进行。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②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的作用,③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①尊重学生是教师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需要,②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③对学生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还表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3)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首先,教师要扩大与学生的交往范围,积极参与他们的各项活动,在交往中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应遵循师德规范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公正无私少成见,放下架子去接近学生,把握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以适当的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4)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格教育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要,如果教师不对学生严格教育,只能贻害学生。严格教育学生应当全面地科学地要求学生,要遵循以下原则: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1)关心集体;2)尊重同事;3)团结协作;4)有益竞争

真实的集体:在马克思的“真实的集体”的思想,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①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②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③真实的集体主义,绝不在于片面突出个人,也不在于单纯强调突出集体,而是在于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存共生,并把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它的最高目标和要求。当然,在社会主义的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也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非对抗性的矛盾。真实的集体仍需坚持个人与集体利益的相互协调这一根本的价值导向,并对发生矛盾的状况作出具体的分析。

发展性团结协作,主要是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教师之间为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有问题时,愿意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提在当面,“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寻求和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

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的必要性及其道德要求:必要性:(1)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2)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3)是我国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道德要求:①竞争手段必须符合道德。②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③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a.培养教师认识集体之必要性的道德理性;b.形成教师对于集体高尚的道德情感;c.提高教师在集体活动中自主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外在条件:社会规范和激励机制

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1)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理念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①教学对象的主体性②教学目标的发展性③教学要求的全面性。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①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②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③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④教师要学而不厌,锐意进取。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①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②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③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a.对教材的组织加工能力;b.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c.组织学生集体的能力。4)注重全面教学改革。①确立主动性教学的价值追求②建立整体性教学目标模式③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系统。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①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高校教师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1)追求真理,勇于创新。①打破科研的神秘感②克服自卑感③防止自满情绪④反对迷信权威⑤正确看待成败。2)实事求是,治学严谨。①选择研究的课题要有科学价值②资料收集要客观、准确、全面③在研究过程中,要消除主观上的偏向,要尊重事实,不要先入为主④建立学术规范⑤反对学术腐败。3)配合协作,优势互补。①增强合作意识②分工协作③优势互补。4)学术民主,提携后辈。①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学术民主的前提;②开展学术讨论与争鸣是学术民主的关键③防止学术垄断是学术民主的保证④提携后辈是学术发展的基础。5)破除迷信,勇于创新。①打破神秘感,克服自卑感②反对迷信权威

学术腐败:表现形式:一是抄袭剽窃, 就是将他人成果占为己有;二是伪造或是拼凑包装, 有的人表面上作研究工作,实际上玩学术游戏,甚至少数人伪造学历.成果.欺骗别人,以获取名利;三是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四是大搞不正之风。原因:一是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有影响;二是建立和完善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三是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惑;四是从监督和惩罚机制上看,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位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危害:对学生的危害,对学术研究的危害,对我国科学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危害。对策:①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②有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研究人员也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③加强科研道德教育,培养学术精神。④破除迷信,勇于创新。

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意义:1)履行社会赋予高校使命的必要形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客观需要。3)加快知识向生产力的直接转化,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实现知识增值的重要环节。4)有利于激发自身的职业潜能。5)有利于促进校际学术交流。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

1)高校教师社会服务道德价值评价中不确定性的辨析。表现在:a。如何看待高校教师的道德义务;b。如何看待高校收费;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私心”。2)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诚信”、“公平竞争”、“效率”、“奉献”。

3)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a。对权利的追求应符合道德的“应当”;b。切实履行应尽的道德义务。

4)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从道德上而言,作为高校教师在工作和社会服务二者关系上必须要有主次意识,不能颠倒二者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的岗位和角色的主次,是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活动的职业道德要求。

5)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a。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b。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在法理情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即使理和情确实具有合理性和合道德性,它也必须服从法律;c。处理好金钱和道德的关系;d按章纳税。

6)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7)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师德修养的意义、必要性及其过程

意义:a。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就其本质来说也是道德素质和道德力的竞争;b。完善自我的需要;c。是实现现代化的需要;d。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e。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必要性:a。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要求;b。是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的要求;c。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过程:a。提高师德认识b。陶冶师德情感c。磨炼师德意志d。坚定师德信念e。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中华民族传统修养方法:1)知行合一2)自省慎独3)好礼守节

师德修养的要求 1)学习与实践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是提高师德水平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对高校教师而言可操作性较强。a加强理论学习。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二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知识;三是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四是向具有高尚师德水平的教师学习;五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b注意深入实践。一是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二是投身社会生活实践;三是开展有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2)他律与自律的结合。他律: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过程中,处于被动、受动的位置,其意志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作为准则。自律:与他律相对的,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具有自律性的人往往不受外在环境和因素的干扰,依靠道德信念,凭自己的良心追求道德目的和道德境界。两者关系:他律和自律是师德修养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但二者又有相互关联作用。这种关系表现在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因为高校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经过他律阶段不断积淀、发展、提升,渐而转向自律。任何修养如果只停留在他律阶段,不向自律阶段发展,就是低级的庸俗的修养。所以,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结合:A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他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外在动力,而自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师德修养重在自律。B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主动授受各种师德教育,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积极主动参与营造教书育人的环境,从我做起,从小做起。C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D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一方面要求教师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要“为人师表”,另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在师德实践中成为具有高度教育责任感和教育良心的教育者。

3)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1)服饰;(2)语言。一是健康文明而富有思辨性;二是规范简洁而富有逻辑性;三是准确生动而富有幽默感;(3)举止。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善恶标准。最高标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至善。具体标准: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结合教师教育活动中具体的道德行为和品质制定的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依据

动机和效果作为行为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和因素,在道德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机论者以动机作为衡量行为道德性质及其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只存在于行动的动机之中,与其效果无关;而效果论者主要从实际教育效果来考察教育的道德性质和价值。动机论和效果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两者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在道德评价中,要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时候,应做到以下几点:a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在道德评价中不偏废任何一方,这是评价的前提基础;b在强调两者缺一不可的前提下,也不否认两者在道德评价中有主次轻重之分;c教育善恶评价还应坚持历史性原则。对教育活动的道德评价不应脱离社会历史联系,这样才能恰当衡量它的道德性质和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的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1)引导性原则:主要是从师德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师德规范于教师个体而言,需要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懂得这些规范之所以重要的道理。

2)内化性原则:主要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在进行师德培养时,一定要注意师德规范向受教育者内心的转化。

3)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师德培养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受教育者的理论教育,又要引导受教育者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知道自己的行为,以便把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4)差异性原则:首先指高师院校的师德培养工作必须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规律来进行,要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真正掌握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其次,还要注意到在职教师的不同特点,又针对性的做好个别教育,重视解决个别性问题。

5)连贯性原则: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时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影响师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具有社会性,另外,师德的形成与发展还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在职教师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1)教师角色意识的强化(角色认知,角色体验)2)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

如何理解“道德的本性是一种必要的恶”? 这种观点不正确。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是人的自然本质固有的“善良意志”,也不是一种“必要的恶”,而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它作为思想关系,就其一般本质而言,是对社会物质关系的反映,是由社会物质条件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社会意识形式;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又具有区别于其它意识形式的特殊本质和规定性,从而使道德成为凭借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 实与虚伪等观念来把握现实世界的“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道德本质观,为我们认识当今社会的错综复杂的道德现象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第二篇: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2007

2007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题型

简答题:4题,每题10分,40分 论述题:2题,每题15分,30分 案例分析:2题,每题15分,30分

第一章:导论

第一题:道德含义(4点,新增内容,把握)

道德是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把握: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4.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得行为规范。第二题:道德的本质 1. 道德的一般本质

所谓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跟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其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其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其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2. 道德的特殊本质

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其主要表现为:

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为什么?(1)(2)(3))。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志,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调解规范体系。

(1)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除道德规范外,还有政治规范,法律规范等,但后两个是制度化的。

(2)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道德不使用权力强制为自己开道,其实施主要是借助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

(3)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他是通过干预人们的思想,内心来干预人们的行为的。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第三题:怎样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简答题或论述题:概念、本质特征)

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地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 1 的。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所以,道德的基本品质概括为: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第四题:道德的自律和他律。(考点)道德的目的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一方面,道德是人类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道德源于人完善自我品德的道德需要,是人类完善自我品德,做道德完人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道德又使维持社会活动秩序从而保障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道德通过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外在规范,实现社会有序,保障社会存在发展。第五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考过)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3.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动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第六题: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重要)

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具体而言:

1.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和岗位的基础,是对于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的认同和自我认同。

2.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每一种职业都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力,都交织着各种利益关系,职权不论大小都来自与人民,来自与社会。

3.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既包括对国家法律,纪律的遵守,还包括去职业规则的信奉。

4.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现代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和必要的现象。

5.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终身学习)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熟练,通晓本职业务,是各行各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

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题:教育劳动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

(1)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劳动同一般物质生产劳动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因而它比物质生产劳动过程复杂得多。教育劳动的特殊目的是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基本劳动技能和高尚品行的人。教育劳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即把一个自然人内化为社会人。

(2)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教师是特殊的生产者。教师加工出来的“劳动产品”是具备了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具备了一定思想觉悟的人。他们具有其他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它们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能够产生直接作用和深远影响,其作用面之广、影响度之深,是社会上其他任何一种劳动产品都无法相提并论的。第二题:教育是精神劳动,请解释劳动对象的向师性? 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 2 的榜样教育学生。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具有不同的特征。教育对象的这种向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的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可见,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第三题: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2点)

(1)教育劳动的对象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

(2)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面出现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要受自己意识的支配。

(3)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主动的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

(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用为主体以其知识、思想品质作用于学生,那么沉重作为客体,也随时以其思想、感情、见解、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只有当教师的教育引起学生积极、肯定的反应时,教师的要求才具有积极的价值和作用。否则,学生将以另一种消极的“积极性”来抵制教师的影响。第四题:教师的教育劳动为什么要有创造性?(1)要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

(2)教育劳动的诸多要素千差万别,教育教学无固定程序可套用(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对教育内容进行再创造

(4)只有创造性的劳动才能保持教学的生机与活力,使教师享受教学的乐趣。

(5)教育有其内在规律,但我们不能把内在规律教条化,必须在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劳动。

第三章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题:阐述大学精神的内涵

(1)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大学精神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的精神、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理性批判的精神是大学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精神世界中具有恒久生命力的精髓与内核。其中学术自由的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独立自治是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不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他势力的控制和干预,在法律规范下,有权自由、自主地决策和处理学校内部所有事务。

第二题:大学精神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1)要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2)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3)要树立服务与引领统一的社会责任观(4)应具有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第一题: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每年都会考到起码两个原则)教书育人原则

为人师表原则 教育公正原则 依法从教原则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3(前三条原则更重要)第二题:教书育人原则

(一)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2.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

3.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二)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教师如何做到教书育人?)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书育人(心)的本领

第三题:为人师表原则(2005年考过案例题:教育劳动对象的向师性与教师为人师表的关系)。

(一)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

1.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 2.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 3.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二)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如何做到为人师表?)1.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2.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3.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4.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第四题: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论述题,联系实际分析教育公正原则教师收钱帮学生做事)答题:

(一)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2.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3.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二)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 1.一视同仁 2.体谅、宽容

3.多样性的发展机会

①教师对待每个学生的同样性,即同样的关爱和负责(教育的出发点和起点一样)。②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具有差异性,即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待遇(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即因材施教)。

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题: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

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可以包含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法律关系、管理关系、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等。师生关系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伦理关系居于最高层次;教育管理关系是核心,居于第二层次;心理关系是重点,法律关系是条件,并居于第三层次;人际是关系是以上三种关系的基础,列为第四层次。第二题: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1)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4(2)高校师生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师生之间主要的差异是在于他们各自所拥有的知识、能力、阅历、地位和身心。

(3)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4)高校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第三题: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和教师,学生主客体双重性一起看)一.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1)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2)在确立学生主题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作用。(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

三.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这是教育的前提,是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

四.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格教育的出发点是爱护学生。概括起来严格教育应当遵循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的原则。

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题: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1)关心集体。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首先一个关心集体的教师,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其次,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正确对待集体的矛盾。再次,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遇到矛盾冲突时,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2)尊重同事.尊重同事是要求尊重人的一般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尊重同事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尊重同事就要求看到他人的长处、宽容他人的短处、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个性、帮助他人的困难。(3)团结协作(4)有益竞争

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如何开展有益竞争(去年的,我没删)

答:从根本目的指向和最终意义上而言,教师集体中各成员之间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但是着并不等于各个教师在利益的获取上没有时间的先后之分,也灭有量的多寡之分。教师之间是存在旨在利益实现的相互竞争。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是很有必要的,它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也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师应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1)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虽然从最终意义而言,教师集体竞争的结果是各个成员的共同提高,教师集体整体价值的提升,但就个人而言,他所追求的目标是在最终结果上强于他人。这一点在道德价值上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如何去达到强于他人的这一结果,其所采用的手段必须是符合道德的。因此在显示中,我们不能为了使自己在教学上强于别人而无原则地迁就学生,诋毁其他任课教师。不能为了使自己在科研上强于别人,而去剽窃,项目申报中无中生有地中伤其他申报任。总之,通过不道德的手段来达到使自己最终强于别人的目的,应该受到唾弃和彻底否定。(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教师集体的活力,发展的动力以及总体价值的实现固然首先在于竞争机制激励下各个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离不开教师集体良好的协作氛围。良好的协作氛围是开展良好竞争的必要条件。在高校,对学生素质的塑造,科研工作都是一定数量老师形成群体进行集体攻关的。因此,在实际中我们不能以自我为核心,事事考虑个人得失。不能为了保持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对同事搞资料封锁;不能在处于竞争劣势时,讽刺挖苦先进教师,扩大他们的缺点,抹杀他们的成绩。总之,5 对广大教师提出应该处理好竞争和协作的关系,不仅是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和充满凝聚力的教师集体所必需的,也是目前高校教师集体中的协作道德现状所决定的。(3)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因为当前高等教育和我们所处的社会一样,正处在改革的进程之中,随之社会的变化发展,当今大学生也具有和以往的大学生许多不同的特点,要针对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需要开拓进取,敢于创新。高校是科研的重要基地,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需要开拓进取,敢于创新。开拓进取,敢于创新应是高校教师必须履行的道德使命。

第二题:教师所关心的集体是一种真实的集体

(1)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2)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个人的价值和利益的增长。(3)真实的集体主义,不在于片面突出个人,也不在于单纯强调集体。而上一在二者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生共存。总之,真实的集体就是把实现整体社会的共同进步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它的最高目标和要求。第三题:教师如何有益竞争

从道德评价的角度来看,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激励教师个体的奋发向上。

(1)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合法

(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3)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第八章: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题:科学研究中的具休道德要求有哪些?

(1)追求真理,勇于创新。(2)实事求是,治学严谨(3)配合协作,优势互补(4)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第二题:高校中学风不正、学术腐败有哪些表现,原因,如何解决? 表现:(1)抄袭剽窃(2)伪造或是拼凑包装(3)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

(4)大搞不正之风 原因:(1)社会风气,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2)从学术界自身而言,建立和完善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3)从学术和学术人员来讲,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诱惑等。(4)从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位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解决:(1)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2)有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3)提高科学研究人 员的学术道德水平,从事科学和学术研究的人担负着探索真理、阐释正义、传播人类文明的神圣使命。(4)加强监督和惩处(5)建立学术规范。

第九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题: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1)“诚信”是促进社会公德进步性的第一个原则。

6(2)“公平竞争”和“效率”也是社会服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3)“奉献”也应作为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基本道德原则。第二题: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高下三教师从事社会服务的过程就是履行义务和享受权利相统一的过程。高校教师在从事正当的社会服务后得到相应的回报,是应有的权利。同时,在社会服务中,高校教师还必须履行一定的使命和职责。

(2)处理好学术独立与公益性的期望关系:高校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追求真理。而在服务社会过程中,高校学术机构可能接受一些公司财团的支助,这时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学术独立和功利期望的关系,可能为了一些功利性的东西,而说出有悖事实和科学道理的言论,从而不利于学术研究的进展。因此,学术不独立,就无法取得学术成果,追求真理。

(3)处理好无私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我们要提倡无私奉献,又要坚持按劳分配,反对不劳而获,防止违法犯罪。

(4)处理好职业范围内工作主次关系:高校教师应该以教学育人为根本,学术研究为基础,在此前提下,努力服务社会。

(5)处理好学术无禁区和传播有规范的关系: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应该认识到学术无禁区,所以应解放思想,没有什么问题不能争鸣和讨论,但是对这些学术成果的传播则应遵守一定的规范,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由于宣传对象的认识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对那些学术界有争议话题的宣传要慎重。

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题:师德修养的过程?(1)提高师德认识(2)陶冶师德情感(3)磨炼师德意志(4)坚定师德信念

(5)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总之,师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从师德认识到养成良好师德行为习惯的五个环节的有机统一的道德实践活动的过程,提高师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陶冶师德情感和磨炼师德意志是把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习惯的中介,确立师德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和习惯是师德修养的结果。第二题:新时期师德修养的要求

(一)学习与实践结合

(1)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知识,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吸收社会生活中一切有用的养料。注意向具有高尚师德的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2)必须注意深入实践,积极投身教育实践,积极投身生活实践,开展有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

(二)他律与自律的结合,我们要正确认识师德修养他律和自律关系的意义,在师德修养过程中,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在师德修养中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三)品质修养与仪表修饰的结合,大学教师的服饰要做到整洁高雅,大方得体。大学教师的语言要健康文明而富有思辩性,规范简洁而富有逻辑性,准确生动而富有幽默感。另外,大学教师的仪容应当端庄潇洒,和蔼可亲。仪态应当沉稳大方,行为得体。第二题: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1)他律:是外界对主体道德规范和要求。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 7 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

(2)他律和自律是大学教师师德修养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但是二者又有相互关联作用,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可以从4个方面去理解:

(1)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

(2)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的积淀,发展。(3)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转向自律。

(4)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

第十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第一题: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目的性原则(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性原则

第十二章: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师的道德成长

第一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简答)1. 引导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从师德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的,师德规范于教师个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外在的客观要求,需要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懂得这些规范的重要的道理。2. 内化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师德的道理虽是可教的,但师德本身却主要靠教师主体去修养。3. 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师德培养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有要引导受教育者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指导自己的行为,以便把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把系统的、正确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提高受教育者的认识作为前提,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认识能真正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4. 差异性原则。从构建教师职业道德的全生涯模式出发,要高校师院的师德培养工作必须依据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生理,心理几品德形成的规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意在职教师的不同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教育,重视解决个别问题。

5. 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渐提高的规律。

第三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题

一、名词解释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

2、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

3、自律规范:

4、教师良心:即教师职业良心,是指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6、热爱学生:(基本要求)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平等开放地爱每个学生;保持对学生稳定而持久的爱;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

7、人生观:又称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8、人生目的: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每天都在从事着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活动,而在这些日常的具体目的活动的背后,又往往存在着一个和一定人生观相联系的支配一生的总的根本性的目的,这种对具体行为目的起指导和支配作用的总的目的,就是人生目的。

9、人生意义:是主体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悦的体验和感受。

10、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人(他人、团体、社会等)的需要的事实和客体对自己需要满足状况的评价。

11、人生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

12、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13、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和成就。

14、教育价值: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

15、道德修养:是指一个人通过在学习、实践中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改造以完善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16、教育合力:建立和谐的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有利于通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结合,形成较强的教育合力

17、教师人格:指教师在其角色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师专业心理倾向、价值倾向、行为方式和个体品质等人格特质,是教师行为中所应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的外在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8、教师公正:主要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要符合公认的道德准则,即在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

二、简答题:

1、教师职业有那些特点?

答:教师职业的特点是指教师这一职业角色与其他职业从业人员的区别指所在。特点:崇高性、奉献性、示范性、主导性。

2、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

答:教师职业劳动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教育一代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说是一种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与其他职业劳动相比较具有六方面突出特征:目的的双重性;对象的多样性;手段的示范性;过程的往复性;内容的丰富性;效果的迟效性。

3、什么是道德?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各有什么特点?

答: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道德通过一系列行为规范为人们指出善与恶的区分标准,而且是以一种根本的,即内化的良心的形式促使人们去恶扬善。并把真、善、美的各种追求包括在自己的规范之中。道德的这种规范性,使它成为人们行为的不可替代的指南。

4、怎样理解和评价道德的稳定性特征?

答:道德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历史变动性。同时,它又有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变化的速度较慢。这一方面是因为与政治法律等思想和规范相比较,道德思想和规范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并非是最直接的,因此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而立即改变。另一方面是因为道德本身存在的广泛性和影响的内化性,也决定了它不可能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完全同步。另外,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包括其政治、法律制度的变革往往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没有完成这个过程之前,道德自身也不会完全改变。还有封建残余仍然存在,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消除。

5、道德的社会和个体功能有哪些?应如何理解道德的这两类功能?

6、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答: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与个人品质的总和。特点:道德意识的高尚性;道德行为的榜样性;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

7、为什么说教师职业特别需要讲道德?

8、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答: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是道德原则在特定伦理关系和活动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适应特定伦理关系和领域教育教学需要的具体道德要求。二者关系:教师职业道德就主要方面而言,是以基本原则和系列规范构成的道德规范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基本原则具有主导地位,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根本要求,也是指导和评价教师职业行为的总的标准。道德规范在道德体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因为道德主要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规范,来表达他的基本原则,具体地规定、评价和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9、你是怎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

答: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乐教敬业。乐教敬业就是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教育活动中,另一方面又要尊重自己的职业,以认真的态度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扬乐观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贡献自己的一切。乐教敬业是教师职业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乐教敬业更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和教育活动的特殊规律,也直接反映了社会主义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最能符合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客观依据。

(一)反应出教师劳动的特点,最大特点是一切唯人。

(二)体现出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主要内容是教书育人;

(三)符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总原则;

(四)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10、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有哪些?(处理关系)答:

(一)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尊重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依法治教,廉洁从教)

(二)促进教师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关心集体,顾全大局)

(三)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和谐建构;

(四)保障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和谐共进

11、人生目的的类型有哪些?这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

(一)从目的的意向性(强度)上看有的人一生的目标很明确,并且下决心朝着既定的目标走,而有的人却没有很明确的目的,顺其自然,得过且过,可以把这两种目的的人生称之为追求人生和自然人生。

(二)从目的的指向上看,有的人生目的侧重与确定的结果,而有的人则看重人生的过程,对结果并不在意。可以把这两种目的的人生分为奋斗型人生和心思性人生。

(三)从目的的开阔性和层次性上看,有的人人生目标是围绕个人的,而有的人人生目标是指向群体和社会。可一把这两种人生称之为自我取向人生和社会取向人生。

(四)从目的的内容上看,有的人人生追求的目标侧重于物质生活方面,有的侧重于精神生活方面的可以把这两种人生称之为俗欲人生和雅趣人生。

12、教师的职业目的有哪些类型? 答:谋生(俗欲人生)、兴趣和个性(欣赏型人生)、地位和声望(雅趣人生)、使命(社会人生)

13、对学生的爱和家长对孩子的爱有何不同?

答: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对社会、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理智的、博大的师爱;家长对子女的爱则基于血缘关系,是专一的、感情化的相对狭隘的爱,在有些家长那里,不仅将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容易出现教之不足、爱之有余的现象。

14、简述教师良心的作用?

答:教师良心对教师职业行为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一下方面:

(一)教师良心能促进教师自觉地履行职责,提高其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师良心可以提升教师的自我价值;教师良心能够对学生发挥显著的榜样效应。

15、教师公正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教师公正是“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目标,它有着特定的现代蕴涵和特殊的教育价值。首先,在最直接的意义上,教师公正有助于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教师公正可以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公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和良好的公正品质;最后,教师公正还可以为实现社会公正做出重要贡献。

三、论述:

1、你认为目前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怎样解决?

2、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答: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和成就。对教师来说,职业已经确定,职业理想就主要表现为在教师这一职业中所希望达到的成就。比如:作为高校教师,希望在今年内学历达到什么程度,几年晋升什么职称等等,这是外在的形式方面的标准,还有内在的自己所希望的一些要求或标准,如在教学上要达到什么境界(学生爱听自己的课,能受到学生的欢迎等);在与学生的关系上达到什么程度,(如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受到学生的普遍尊敬等等);在研究室同行中要达到什么位置,在本专业、学科上所要达到的地位等等。

3、人生态度有哪些类型?你认为教师应该确立什么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一)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二)从不同的角度用三分法可以把人生态度分为三种典型类型。如从行为的动力倾向上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逍遥型。从生活信心和情感表现上分为乐观型、悲观型和达观型。从动机倾向上分为社会型、自私型和公私兼顾或合理利己型。

(三)教师应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首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实现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其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激发人奋发向上、创造最佳的人生价值;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也需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精神状态。

4、你是怎样理解教师乐教敬业的人生价值和幸福生活的? 答:乐教敬业就是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教育活动中,另一方面又要尊重自己的职业,以认真的态度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扬乐观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贡献自己的一切。

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目标有哪些层次?联系个人实际加以理解。

6、你对参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的培训有什么感受?联系个人实际谈谈。

第四篇:试卷_教师职业道德概论_2003-2008_iPad

2003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论》试卷A

一、简答题(5题、每题10分)

1、道德特殊本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什么?

3、教师应如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4、教师集体中竞争关系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5、道德修养中他律与自律的关系如何?

二、论述题(2题、每题25分)

1、试论教师职业道德中教育公正原则确立的依据和基本要求。

2、试论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2004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论》试卷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理解“道德的本性是一种必要的恶”?

2、职业道德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要把“教育公正原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

4、师德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你认为高校教师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道德偏向?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如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如何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

三、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上海交通大学前不久做出规定: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对学风不正或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问题,应及时察觉,认真处理。如果研究生学术道德出现问题,导师将是第一责任人。有人为上海交大的这一规定叫好,认为“学生不正,导师有责”,“身为导师,就是要告诫、训导自己的学生做学问的前提要行得端、坐得正”。也有人认为,导师不应该替研究生承担一切思想道德上的过失责任,不应该成为研究生的“道德保姆”。(据2004年11月20日《扬子晚报》)

[要求]请你从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这一角度谈谈你对上海交大这一规定的看法。

2、据报道,日前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作学术报告。有学生提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一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在有的人看来,学生的提问,丁肇中教授可以用专业性很强的术语糊弄过去,可以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搪塞过去,甚至还可以委婉的对学生说:“这些问题对你们来说太深奥,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但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却选择了最老实,最坦诚的回答方式。(据2004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要求]请你从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这个角度,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丁肇中教授“三问三不知”的感受。2005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论》试卷(A卷)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怎么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2、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3、教师应该如何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如何?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试阐述之。

2、当前在高校一定程度存在的学风不正、学术腐败有哪些表现?你认为应该如何消除这些问题?

三、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一位班主任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表示,教育全部的奥秘就在于教师应该懂得爱学生,教育深刻的影响力就在于教师以身作则的人格。他的同事是这样评说的:看看被这位班主任写满眉批、评语的学生作业本,就不难理解他的学生们为什么会有一丝不苟的学习品格;看看这位班主任在植树劳动中手上磨出的血泡,就不难理解他的学生们为什么会有时下不多见的吃苦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服从往往基于两种权威,即德能敬佩的权威和权势惧怕的权威,前者必定以身作则,后者往往不能体行践德。(材料来源:杨启亮《现代教师素质研究系列》)

[要求]请从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这一角度,谈谈你对这位班主任的教育经验的看法。2、2005年10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责令北京某著名高校环境影响评价室进行限期整改,因为该评价室编制的三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存在选用标准、引用资料错误,项目选址周边污染源及规划情况调查不全,建设项目情况或环境现状描述失实,未对清洁能源使用进行可靠性分析等。此前,国家环保总局还点名批评了北京另一著名高校所属的环境评价机构,该机构具有国家环保总局认可的甲级环评资质,完全有能力承担圆明园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但该机构惧怕承担责任,不愿意牵头做这项工作,延误了圆明园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材料来源:http://cn.news.yahoo.com)

[要求]请从教师社会服务的职业道德要求这个角度,分析这两家环评机构的错误教训。2006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A卷)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

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真实的集体”的思想? 3、高校教师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是什么? 4、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把握这一特点对广大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他律?什么是自律?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试阐述之。

三、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材料]孟二冬,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骨干教师。2004年3月,他主动要求参加北京大学对口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学教学的工作。他备课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教学。抵疆后第二周他就出现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但他仍坚持为学生上课,直至倒在讲台上。2006年4月22日,年仅49岁的孟二冬因病去世。在他最后的日子里仍惦记着他的学生,眷恋着他未竟的事业。得知孟二冬的事迹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称赞他:“为人师表,品德高尚。”(资料来源:http://edu.people.com.cn等)

[要求]请根据孟二冬教授的事迹,结合实际,谈谈教师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之一的为人师表原则的意义及具体要求。

2、于某是黑龙江某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教研室副主任,该校某专业脱产专升本班的“自然辩证法”授课教师。在2001年年末“自然辩证法”课考试前,学生商议每人交50元送给于某,以便其在评卷时给予关照。后由学生王某出面,向9个班共计300名学生收取15000元送给于某,并将交钱学生的名单一并交给于某,于某表示可以关照。评卷时,于某利用职务之便,要求评卷教师为学生提高分数,使所有送钱学生的成绩均获“通过”。2002年,于某采取同样手段收取2002级学生“好处费”5100元,并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材料来源:新华社哈尔滨2003年11月25日电讯)

[要求]请从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这一角度,分析于某行为的危害性,并谈谈这一事件对我们的借鉴意义。2007年江苏省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A卷)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道德”的含义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把握? 2.如何理解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3.什么是教师集体中的“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 4.高校教师服务社会过程中的道德要求主要有哪些?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建设和弘扬现代大学精神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2.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如何?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是什么?

三、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材料】在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石湖沟村头高岗上,有一所特殊的爱心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老师叫王立军,今年57岁,学生叫李竟竟(化名),今年8岁。1997年11月1日出生的竟竟是名艾滋病毒携带者。2003年竟竟到了上学的年龄,但没有老师肯接收他,其他学生家长也坚决不让竟竟和他们的孩子一起上学。面对这样的情形,县防疫站和乡里的同志最终决定,单独为竟竟开设一所学校。2004年11月20日,辽宁省第一个为艾滋病儿童开办的学校——爱心小学正式成立。(资料来源:《蓝盾》2007年第10期)【要求】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这一角度分析这则案例。

2.【材料】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时间简史》一书的作者霍金近年指出,近30年来他一直认为黑洞会吞下陷入其中的所有物质。如今,他认为黑洞不会吞没信息,黑洞只是看起来形成了,但接下来它会打开并释放出那些有关其吞没的物质的信息。这样霍金就推翻了自己过去一直坚持的观点。有评论者说:“尽管大多数物理学家并不承认霍金的旧观点,对他的新观点是否能解决黑洞信息丢失之谜仍持保守态度,但霍金在科学探索中勇于修正自己的观点,是值得尊敬的。”这位评论者进一步指出,“科学探索离不开实事求是,而做到实事求是更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04年8月16日)

【要求】请结合案例从高校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这一角度谈谈你的看法。08 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理解“道德”的含义?

2.弘扬现代大学精神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教师集体中的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 4.师德修养的过程有哪些环节?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教育劳动对象的向师性?这种向师性对教师为人师表有什么意义? 2.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主要有哪些?

三、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材料)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惩罚作为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手段,必不可少;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它使人脆弱,可能让学生在危险面前信马由缰。他举例说,澳大利亚有几个少年防火把森林烧了,烧死烧伤了人和动物。澳大利亚政府的做法是让他们挨家挨户去道歉,安慰受伤者及其家庭。当他们去道歉时看到被大火烧伤的人,触目惊心,终身难忘。这种惩罚的方式是人性的,既不伤害孩子尊严,又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

(要求)请从处理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这一角度分析材料,谈谈如何做个“严师”。2.(材料)科研不端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近几年来,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干细胞造假、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多比良基因研究造假等一系列造假时间纷纷曝光。当前,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经济社会转变之中,科研不端行为也呈上升趋势。中国科协2005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近三成科技工作者认为其周围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其中尤以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伪造数据或弄虚作假、技术成果交易中夸大技术价值或隐瞒技术风险三种行为最为普遍。像“汉芯一号”这样的造假事件,已经不仅仅是学术不端行为了。

(要求)请分析我国学术界学风不正、学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高校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第五篇: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解题要求与解题范例及思考题)

主讲教师:陈爱华

 解题要求

1.解答简述题要求:论点清晰、观点准确、具有层次、有一定的连贯性。2.解答论述题要求:论点清晰、观点准确、具有层次、上下文具有连贯性,既有历史叙述,又有当代视角,还能通过比较相应的学科特点,深化理论阐述。3.解答案例分析题要求: 运用有关原理或者原则对于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运用的原理、原则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观点准确。

4.答题原则:观点准确、清晰性、层次性、综合性、连贯性与论证性。

 解题范例

1.什么是道德?如何理解道德的本质(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解1:道德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4.道德是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的一般本质

1.由道德社会的经济结构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表现出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道德的特殊本质

1.特殊的调解方式:非制度化的规范;非权力规范;内化的规范。2.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解2:就道德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4)道德是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就道德的本质而言,它包括其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道德的一般本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道德社会的经济结构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表现出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者,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道德不仅有其一般本质,还有其特殊本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德是特殊的调解方式:其中包括非制度化的规范;非权力规范;内化的规范等;第二,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即,道德是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把握世界的。

2.试述道德的基本功能 解1 :

1.道德的特点:特殊的规范性;广泛的渗透性;独特的多层次性;更高的稳定性;强大的自律性。

2.道德的基本功能:德的调节功能;道德的论证功能;道德的教育功能;道德的导向功能。解2 :道德的功能是由道德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就道德的特点而言,它具有:特殊的规范性、广泛的渗透性、独特的多层次性、更高的稳定性和强大的自律性等。再就道德的基本功能而言,它具有调节功能、论证功能、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等。

思 考 题

第1章

导论

1.什么是道德?如何理解道德的本质(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 2.试述道德的基本功能。(P.11)* 3.试述职业道德的原则与主要规范。(P.15)* 4.何谓职业与职业道德?

5.试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P.22)* 6.职业道德有何特点与作用?

第 2 章

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1.试述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P.30)* 2.如何理解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P.31)* 3.试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39)* 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

1.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于教育劳动实践 2.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 2.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 3.教师职业道德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第 3 章

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1.试述大学精神的内涵。(P.48)* 2.现代大学精神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何在?*(P.55)

第4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试述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和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66)* 2.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和贯彻这一原则有何基本要求?(P.70)* 3.试述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和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基本要求。(P.73)* 4.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76)* 5.试述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确立依据和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84)* 第5章

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1.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P.100)* 2.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师德要求是什么?(P.104)* 第6章

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1.试述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P.117)* 2.如何理解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P.135)*

第7章

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

1.试述教学工作中有哪些具体道德要求。(P.146)* 2.教学工作有何道德意义?

3.为什么说对待教学的态度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

第8章 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1.科学研究有何道德意义?(P.158)*

2.试述科学研究中有哪些具体道德要求。(P.165)** 3.当前学术腐败的表现有哪些?*** 第9章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

1.试述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P.185)* 2.社会服务有何道德意义?

第10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试述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过程?(P.195)* 2.试述师德修养的要求。(P.203)* 3.试述自律与他律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第11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评价

1.试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P.216)* 2.试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和最高标准。(P.244)*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何依据?(P.231)*

第 12 章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1.试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P.242)* 2.试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P.252)* 3

下载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总结版[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总结版[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XIN

    第一题:道德含义①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高校教师资格证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第一题:道德含义 ①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一时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

    江苏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第一题:道德含义(4点,新增内容,老师补充内容,第一和第五次课老师要求把握,但最后一次课老师没有作要求)(书上第3页) ①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一时形态,是以善恶为......

    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2007(完整版)

    第一题:道德含义(4点,新增内容,把握) 道德是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

    教师职业道德总结

    教师职业道德总结 通过此次为期近一学期的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教师,尤其是初中教师,必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只有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才可能服从安排,到......

    教师职业道德总结(推荐)

    一、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P3 答:一是认识功能;二是时间功能:表现在教育功能、调节功能和促进功能。2、列举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P目录 答:一是......

    教师职业道德总结

    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可以从师德存在的必要性、教师道德病态克服的需要和它能够发挥的功能两个角度去理解。 首先,教育劳动关系的特点决定着教师职业......

    教师职业道德总结

    教师职业道德总结(一) 暑假里,我认真参加了暑期师德师风学习培训学习,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