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时间:2019-05-12 12:3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第一篇:江苏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第一题:道德含义(4点,新增内容,老师补充内容,第一和第五次课老师要求把握,但最后一次课老师没有作要求)(书上第3页)

①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一时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②道德含义的理解:(老师补充)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4)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第二题:道德的特殊本质(最后一次课老师划的重点)(书上第7-8页)①道德的含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一时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②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其主要表现为: 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1)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2)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3)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此处理解需要发挥内容,在第三题)道德的一般本质(平时要求,但最后一次老师没有念道德的一般本质)(书上第8-9页)

所谓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跟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其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其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其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第三题:怎样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简答题或论述题:概念、本质特征)(概念和本质特征看,第二题,此下为老师补充内容)

1)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2)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地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

道德需要作为高于物质需要的精神需要,作为实现人之所以为人者、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需要,主要是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

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由目的的行动。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道德也不例外,正是人的行为 的目的性决定了道德行为的方向、价值,表现了精神的实践功能。反之,实践精神要成为道德的,就必须转化为一定目的和在这一目的的支配下的行动,就必须敢于、调节人们的目的,并通过调节目的而达到调节行为。

所以,道德的基本品质: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斜线部分老师最后一次课没有念到)

第四题:为何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原则?(考过)(书上第15页)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点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最后一次课老师补充。)

换言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3)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动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第五题: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平时上课时老师讲重要,最后一次课,老师说可以这样考:我国目前已形成什么样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书上第15-16页)概念: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我国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具体而言:

1.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2.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3.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4.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第六题: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P30页,老师最后一次课讲,这点可以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3点内容结合起来考,或问: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教师应该怎么做?见第十一题)

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但这一对象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第30页)

1)人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的任意加工有本质的不同。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展开看书,或自己发挥)(第30页)

2)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教师劳动对象的反作用表现出特有的丰富的形式和复杂的程度。(第30页)

(展开看书,或自己发挥,这点书上提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以其知识、思想品质作用于学生,那么学生作为客体,也随时以其思想、感情、见解、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做到(书第104-105)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根本。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根本。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

1)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第31页)(老师最后一次课讲:这点要考,与师德结合起来考。)

与社会活动其他部门相比,教师职业活动最富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第31页)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第31页)由于学生的个性、教学内容、客观条件、教师自身的特点等等是千差万别的,因而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老师最后一堂课仅仅提到此点)(第32页)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第32页)教育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形象的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第32页)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并不否定教师劳动过程中有一般的或普遍的规律存在。关键是要在创造性劳动中,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第32页)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教师应当自觉意识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于是拘谨,以创造性的劳动从事培养一代新人的工作。(第32页)

第七题: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前三条原则更重要,每年都会考到这三条中的两个原则)(考试形式,1条论述和1条简答,或2个案例)(第66-80)①教书育人原则 ②为人师表原则 ③教育公正原则 ④依法从教原则 ⑤教育人到主义原则

此处,如考简单题,把五个要点答上即可了。

此处,对于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技巧老师在最后一次课着重强调:

①首先判断案例中提到的这一举动符合哪条原则,违背哪一条原则。②确立这一原则的依据,有哪些具体要求。(书上提到的原理)

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指出案例中提到的做法,如果是违背原则的做法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如果是符合原则的做法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里一定要让原理结合案例分析,否则要扣除三分)

但是如果是关于“学风不正,学术腐败”的案例分析题,则要这样回答: ①这属于学术腐败的哪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②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 ③解决学术腐败的途径

不过关于“学风不正,学术腐败”老师讲很可能考论述题,答题思路也是如此。

第八题:教书育人原则(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简答题,老师如何贯彻这条具体的原则?)

(一)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2.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

3.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二)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

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要求 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 最后一次课老师谈到:“坚持对学生的全面要求”。

这一点,案例分析“例如,某大学教授讲:导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学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还要在思想品德上教育学生。”这句话,即是讲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还要注重学生思想的教育,要坚持对学生的全面要求。

第九题:为人师表原则(2005年考过案例题:教育劳动对象的向师性与教师为人师表的关系)。

(一)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

1.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 2.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 3.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二)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 1.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2.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3.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4.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此处案例题,可如:教师不相信共产主义,却要学生竖立起共产主义理想。

第十题: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十分重要,论述题,联系实际分析教育公正原则)

(一)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2.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3.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二)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 1.一视同仁 2.体谅、宽容

3.多样性的发展机会

(此三点可答书上,这里是老师上课时修订的)

①教师对待每个学生的同样心,即同样的关爱和负责(教育的出发点和起点一样)。

②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具有差异性,即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待遇(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即因材施教)。(此两点是老师补充)

此处案例题:如果一个食堂对学生的伙食区分三、六、九等,大学录取时只要交50万即使分数不够也能被录取等现象,即违背教育公正原则。第十一题:师生关系的矛盾的解决途径。(简答题,)师生关系矛盾产生的原因:(对于原因,平时课要求把握,但最后一次课老师没有提及)①教育教学目标认识差异; ②教育教学理念上认识差异

③师生在开展教育活动既有条件差距

④社会大环境、大气氛的影响——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根源(此四点是老师平常上课补充的,最后一次课没提)解决途径:(书第104-109)

①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根本。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 4 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4)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5)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6)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②尊重学生,培养学生。③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④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第十二题: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简答题书第117-131黑标题)①关心集体②尊重同事③团结协作④有益竞争 第十三题:真实的集体(掌握,简答题书第120)

①“真实的集体”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的。按照马克思关于“真实的集体”的思想,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于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②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

1)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2)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

真实的集体是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第十四题:如何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平时要求,最后一次课没有做要求。简答题书第133)答: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激励教师个体的奋发向上。要做到:

①开展进取、敢于争先。②竞争手段符合道德法律。③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关系。

第十五题:高校教师存在的学风不正、学术腐败表现形式(或现象)?造成的原因?如何解决?(每年都考,因为社会越来越重视)答:

学术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P169)①抄袭剽窃;(具体描述,临时发挥或看书)②伪造或是拼凑;(具体描述,临时发挥或看书)③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具体描述,临时发挥或看书)④大搞不正之风。(具体描述,临时发挥或看书)对于学术腐败的表现形式也可表述为:违背或偏离:(i)追求真理,勇于创新;(ii)实事求是,治学严谨;(iii)配合协作,优势互补;(iv)学术民主,提携后辈。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P170)①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等;

②从学术界自身而言,建立和完善既摄影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 ③从学术和学术人员来说,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惑等;

④从监督和惩罚机制上看,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败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条,老师最后一次课也没有念到)

解决的途径:(P173)彻底清除学术腐败现象,①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

②有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

③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具体的道德要求是教育教师:(i)追求真理,勇于创新;(ii)实事求是,治学严谨;(iii)配合协作,优势互补;(iv)学术民主,提携后辈。④提高学术研究的道德水准。(最后一次课补充)

第十六题:高尚的科研道德在教师的科研当中具有动力潜功能;具有调节功能;具有促进教学的功能;具有育人功能。(第五次课要,第六次课没有要)

第十七题:高效服务社会,应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老师最后一次课一再强调是他补充的要点,在书本上谈第188点时补充,书上的不要了)①正确处理好享有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的关系。②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③正确处理好职业范围内工作中的主次关系。④正确处理好学术无禁区与传播有规范的关系。⑤正确处理好学术独立与功利性的期望的关系。

第十八题:怎样加强教师道德的修养?(新时期师德修养的要求?重点要求,老师修订第198-200内容)

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坚强教师道德的修养是为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努力所要求的。(最后一次课补充这样一个引子)①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②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③是实现教师目标的要求。

要做好师德修养必须做到三个结合(第203-212内容)①学习与实践结合。(请阅读课本或临场发挥,展开来讲)②他律与自律的结合。(展开来讲,内容在此题的下面)③品德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请阅读课本或临场发挥,展开来讲)关于“他律与自律的结合”还可单独出简答题。(即,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如何做到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他律:外界对主体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老师补充的定义)自律: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内在化,并付诸行动。(老师补充的定义或答书上的定义是: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

这种关系表现在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

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经过他律阶段的不断积淀、发展、提升,渐而转向他律。强调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①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

②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③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④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时间环节。

道德的自律和他律。(此考点老师平常要求,最后一次没有念到)道德的目的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一方面,道德是人类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道德源于人完善自我品德的道德需要,是人类完善自我品德,做道德完人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道德又使维持社会活动秩序从而保障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道德通过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外在规范,实现社会有序,保障社会存在发展。

第十九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记住,与前面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相区别,答题请审题)

是教育者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处理一些普遍性和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①引导性原则——从他律性特点出发的。②内化性原则——与自律性相联系 ③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④差异性原则——注意到教师的不同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师德教育。⑤连贯性原则

第二篇: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2007

2007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题型

简答题:4题,每题10分,40分 论述题:2题,每题15分,30分 案例分析:2题,每题15分,30分

第一章:导论

第一题:道德含义(4点,新增内容,把握)

道德是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把握: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4.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得行为规范。第二题:道德的本质 1. 道德的一般本质

所谓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跟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其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其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其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2. 道德的特殊本质

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其主要表现为:

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为什么?(1)(2)(3))。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志,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调解规范体系。

(1)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除道德规范外,还有政治规范,法律规范等,但后两个是制度化的。

(2)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道德不使用权力强制为自己开道,其实施主要是借助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

(3)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他是通过干预人们的思想,内心来干预人们的行为的。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第三题:怎样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简答题或论述题:概念、本质特征)

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地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 1 的。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所以,道德的基本品质概括为: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第四题:道德的自律和他律。(考点)道德的目的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一方面,道德是人类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道德源于人完善自我品德的道德需要,是人类完善自我品德,做道德完人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道德又使维持社会活动秩序从而保障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道德通过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外在规范,实现社会有序,保障社会存在发展。第五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考过)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3.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动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第六题: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重要)

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具体而言:

1.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和岗位的基础,是对于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的认同和自我认同。

2.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每一种职业都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力,都交织着各种利益关系,职权不论大小都来自与人民,来自与社会。

3.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既包括对国家法律,纪律的遵守,还包括去职业规则的信奉。

4.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现代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和必要的现象。

5.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终身学习)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熟练,通晓本职业务,是各行各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

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题:教育劳动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

(1)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劳动同一般物质生产劳动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因而它比物质生产劳动过程复杂得多。教育劳动的特殊目的是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基本劳动技能和高尚品行的人。教育劳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即把一个自然人内化为社会人。

(2)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教师是特殊的生产者。教师加工出来的“劳动产品”是具备了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具备了一定思想觉悟的人。他们具有其他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它们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能够产生直接作用和深远影响,其作用面之广、影响度之深,是社会上其他任何一种劳动产品都无法相提并论的。第二题:教育是精神劳动,请解释劳动对象的向师性? 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 2 的榜样教育学生。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具有不同的特征。教育对象的这种向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的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可见,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第三题: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2点)

(1)教育劳动的对象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

(2)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面出现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要受自己意识的支配。

(3)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主动的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

(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用为主体以其知识、思想品质作用于学生,那么沉重作为客体,也随时以其思想、感情、见解、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只有当教师的教育引起学生积极、肯定的反应时,教师的要求才具有积极的价值和作用。否则,学生将以另一种消极的“积极性”来抵制教师的影响。第四题:教师的教育劳动为什么要有创造性?(1)要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

(2)教育劳动的诸多要素千差万别,教育教学无固定程序可套用(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对教育内容进行再创造

(4)只有创造性的劳动才能保持教学的生机与活力,使教师享受教学的乐趣。

(5)教育有其内在规律,但我们不能把内在规律教条化,必须在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劳动。

第三章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题:阐述大学精神的内涵

(1)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大学精神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的精神、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理性批判的精神是大学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精神世界中具有恒久生命力的精髓与内核。其中学术自由的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独立自治是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不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他势力的控制和干预,在法律规范下,有权自由、自主地决策和处理学校内部所有事务。

第二题:大学精神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1)要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2)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3)要树立服务与引领统一的社会责任观(4)应具有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第一题: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每年都会考到起码两个原则)教书育人原则

为人师表原则 教育公正原则 依法从教原则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3(前三条原则更重要)第二题:教书育人原则

(一)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2.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

3.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二)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教师如何做到教书育人?)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书育人(心)的本领

第三题:为人师表原则(2005年考过案例题:教育劳动对象的向师性与教师为人师表的关系)。

(一)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

1.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 2.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 3.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二)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如何做到为人师表?)1.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2.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3.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4.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第四题: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论述题,联系实际分析教育公正原则教师收钱帮学生做事)答题:

(一)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2.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3.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二)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 1.一视同仁 2.体谅、宽容

3.多样性的发展机会

①教师对待每个学生的同样性,即同样的关爱和负责(教育的出发点和起点一样)。②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具有差异性,即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待遇(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即因材施教)。

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题: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

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可以包含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法律关系、管理关系、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等。师生关系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伦理关系居于最高层次;教育管理关系是核心,居于第二层次;心理关系是重点,法律关系是条件,并居于第三层次;人际是关系是以上三种关系的基础,列为第四层次。第二题: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1)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4(2)高校师生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师生之间主要的差异是在于他们各自所拥有的知识、能力、阅历、地位和身心。

(3)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4)高校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第三题: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和教师,学生主客体双重性一起看)一.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1)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2)在确立学生主题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作用。(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

三.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这是教育的前提,是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

四.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格教育的出发点是爱护学生。概括起来严格教育应当遵循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的原则。

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题: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1)关心集体。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首先一个关心集体的教师,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其次,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正确对待集体的矛盾。再次,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遇到矛盾冲突时,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2)尊重同事.尊重同事是要求尊重人的一般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尊重同事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尊重同事就要求看到他人的长处、宽容他人的短处、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个性、帮助他人的困难。(3)团结协作(4)有益竞争

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如何开展有益竞争(去年的,我没删)

答:从根本目的指向和最终意义上而言,教师集体中各成员之间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但是着并不等于各个教师在利益的获取上没有时间的先后之分,也灭有量的多寡之分。教师之间是存在旨在利益实现的相互竞争。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是很有必要的,它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也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师应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1)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虽然从最终意义而言,教师集体竞争的结果是各个成员的共同提高,教师集体整体价值的提升,但就个人而言,他所追求的目标是在最终结果上强于他人。这一点在道德价值上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如何去达到强于他人的这一结果,其所采用的手段必须是符合道德的。因此在显示中,我们不能为了使自己在教学上强于别人而无原则地迁就学生,诋毁其他任课教师。不能为了使自己在科研上强于别人,而去剽窃,项目申报中无中生有地中伤其他申报任。总之,通过不道德的手段来达到使自己最终强于别人的目的,应该受到唾弃和彻底否定。(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教师集体的活力,发展的动力以及总体价值的实现固然首先在于竞争机制激励下各个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离不开教师集体良好的协作氛围。良好的协作氛围是开展良好竞争的必要条件。在高校,对学生素质的塑造,科研工作都是一定数量老师形成群体进行集体攻关的。因此,在实际中我们不能以自我为核心,事事考虑个人得失。不能为了保持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对同事搞资料封锁;不能在处于竞争劣势时,讽刺挖苦先进教师,扩大他们的缺点,抹杀他们的成绩。总之,5 对广大教师提出应该处理好竞争和协作的关系,不仅是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和充满凝聚力的教师集体所必需的,也是目前高校教师集体中的协作道德现状所决定的。(3)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因为当前高等教育和我们所处的社会一样,正处在改革的进程之中,随之社会的变化发展,当今大学生也具有和以往的大学生许多不同的特点,要针对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需要开拓进取,敢于创新。高校是科研的重要基地,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需要开拓进取,敢于创新。开拓进取,敢于创新应是高校教师必须履行的道德使命。

第二题:教师所关心的集体是一种真实的集体

(1)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2)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个人的价值和利益的增长。(3)真实的集体主义,不在于片面突出个人,也不在于单纯强调集体。而上一在二者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生共存。总之,真实的集体就是把实现整体社会的共同进步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它的最高目标和要求。第三题:教师如何有益竞争

从道德评价的角度来看,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激励教师个体的奋发向上。

(1)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合法

(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3)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第八章: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题:科学研究中的具休道德要求有哪些?

(1)追求真理,勇于创新。(2)实事求是,治学严谨(3)配合协作,优势互补(4)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第二题:高校中学风不正、学术腐败有哪些表现,原因,如何解决? 表现:(1)抄袭剽窃(2)伪造或是拼凑包装(3)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

(4)大搞不正之风 原因:(1)社会风气,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2)从学术界自身而言,建立和完善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3)从学术和学术人员来讲,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诱惑等。(4)从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位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解决:(1)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2)有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3)提高科学研究人 员的学术道德水平,从事科学和学术研究的人担负着探索真理、阐释正义、传播人类文明的神圣使命。(4)加强监督和惩处(5)建立学术规范。

第九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题: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1)“诚信”是促进社会公德进步性的第一个原则。

6(2)“公平竞争”和“效率”也是社会服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3)“奉献”也应作为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基本道德原则。第二题: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高下三教师从事社会服务的过程就是履行义务和享受权利相统一的过程。高校教师在从事正当的社会服务后得到相应的回报,是应有的权利。同时,在社会服务中,高校教师还必须履行一定的使命和职责。

(2)处理好学术独立与公益性的期望关系:高校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追求真理。而在服务社会过程中,高校学术机构可能接受一些公司财团的支助,这时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学术独立和功利期望的关系,可能为了一些功利性的东西,而说出有悖事实和科学道理的言论,从而不利于学术研究的进展。因此,学术不独立,就无法取得学术成果,追求真理。

(3)处理好无私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我们要提倡无私奉献,又要坚持按劳分配,反对不劳而获,防止违法犯罪。

(4)处理好职业范围内工作主次关系:高校教师应该以教学育人为根本,学术研究为基础,在此前提下,努力服务社会。

(5)处理好学术无禁区和传播有规范的关系: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应该认识到学术无禁区,所以应解放思想,没有什么问题不能争鸣和讨论,但是对这些学术成果的传播则应遵守一定的规范,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由于宣传对象的认识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对那些学术界有争议话题的宣传要慎重。

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题:师德修养的过程?(1)提高师德认识(2)陶冶师德情感(3)磨炼师德意志(4)坚定师德信念

(5)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总之,师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从师德认识到养成良好师德行为习惯的五个环节的有机统一的道德实践活动的过程,提高师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陶冶师德情感和磨炼师德意志是把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习惯的中介,确立师德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和习惯是师德修养的结果。第二题:新时期师德修养的要求

(一)学习与实践结合

(1)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知识,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吸收社会生活中一切有用的养料。注意向具有高尚师德的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2)必须注意深入实践,积极投身教育实践,积极投身生活实践,开展有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

(二)他律与自律的结合,我们要正确认识师德修养他律和自律关系的意义,在师德修养过程中,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在师德修养中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三)品质修养与仪表修饰的结合,大学教师的服饰要做到整洁高雅,大方得体。大学教师的语言要健康文明而富有思辩性,规范简洁而富有逻辑性,准确生动而富有幽默感。另外,大学教师的仪容应当端庄潇洒,和蔼可亲。仪态应当沉稳大方,行为得体。第二题: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1)他律:是外界对主体道德规范和要求。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 7 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

(2)他律和自律是大学教师师德修养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但是二者又有相互关联作用,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可以从4个方面去理解:

(1)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

(2)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的积淀,发展。(3)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转向自律。

(4)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

第十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第一题: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目的性原则(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性原则

第十二章: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师的道德成长

第一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简答)1. 引导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从师德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的,师德规范于教师个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外在的客观要求,需要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懂得这些规范的重要的道理。2. 内化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师德的道理虽是可教的,但师德本身却主要靠教师主体去修养。3. 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师德培养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有要引导受教育者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指导自己的行为,以便把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把系统的、正确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提高受教育者的认识作为前提,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认识能真正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4. 差异性原则。从构建教师职业道德的全生涯模式出发,要高校师院的师德培养工作必须依据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生理,心理几品德形成的规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意在职教师的不同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教育,重视解决个别问题。

5. 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渐提高的规律。

第三篇: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XIN

第一题:道德含义①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②道德含义的理解: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4)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第二题:道德的特殊本质

①道德的含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一时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②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其主要表现为: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1)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2)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3)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一般本质:所谓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跟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其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其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第三题:怎样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1)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2)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地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道德需要作为高于物质需要的精神需要,作为实现人之所以为人者、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需要,主要是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由目的的行动。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道德也不例外,正是人的行为的目的性决定了道德行为的方向、价值,表现了精神的实践功能。反之,实践精神要成为道德的,就必须转化为一定目的和在这一目的的支配下的行动,就必须敢于、调节人们的目的,并通过调节目的而达到调节行为。所以,道德的基本品质: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第四题:为何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原则?答: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点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3.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动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第五题: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概念: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我国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1.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2.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3.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4.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第十七题:高效服务社会,应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①正确处理好享有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的关系。②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③正确处理好职业范围内工作中的主次关系。④正确处理好学术无禁区与传播有规范的关系。⑤正确处理好学术独立与功利性的期望的关系。

第六题: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

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但这一对象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1)人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的任意加工有本质的不同。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2)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教师劳动对象的反作用表现出特有的丰富的形式和复杂的程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做到: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根本。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1)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2)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与社会活动其他部门相比,教师职业活动最富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由于学生的个性、教学内容、客观条件、教师自身的特点等等是千差万别的,因而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教育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形象的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并不否定教师劳动过程中有一般的或普遍的规律存在。关键是要在创造性劳动中,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教师应当自觉意识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于是拘谨,以创造性的劳动从事培养一代新人的工作。

第九题:为人师表原则

(一)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1.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2。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3.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二)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1.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2.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3。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4.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第十题: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

(一)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1.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2。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3。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二)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1.一视同仁 2.体谅、宽容 3。多样性的发展机会①教师对待每个学生的同样心,即同样的关爱和负责②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具有差异性,即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待遇

第十一题:师生关系的矛盾的解决途径。

师生关系矛盾产生的原因①教育教学目标认识差异;②教育教学理念上认识差异③师生在开展教育活动既有条件差距④社会大环境、大气氛的影响——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根源

①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根本。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1)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2)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②尊重学生,培养学生。③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④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第十二题: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①关心集体 ②尊重同事 ③团结协作 ④有益竞争

第十三题:真实的集体①“真实的集体”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的。按照马克思关于“真实的集体”的思想,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于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②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1)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2)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真实的集体是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

第十五题:高校教师存在的学风不正、学术腐败表现形式(或现象)?造成的原因?如何解决?

答:学术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①抄袭剽窃;②伪造或是拼凑;③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④大搞不正之风。对于学术腐败的表现形式也可表述为:违背或偏离:(i)追求真理,勇于创新(ii)实事求是,治学严谨(iii)配合协作,优势互补(iv)学术民主,提携后辈。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①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等;②从学术界自身而言,建立和完善既摄影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③从学术和学术人员来说,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惑等;④从监督和惩罚机制上看,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败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解决的途径:彻底清除学术腐败现象,①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②有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③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具体的道德要求是教育教师:(i)追求真理,勇于创新(ii)实事求是,治学严谨(iii)配合协作,优势互补(iv)学术民主,提携后辈。④提高学术研究的道德水准。

第十九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是教育者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处理一些普遍性和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①引导性原则——从他律性特点出发的。②内化性原则——与自律性相联系③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④差异性原则——注意到教师的不同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师德教育。⑤连贯性原则

第七题: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①教书育人原则 ②为人师表原则 ③教育公正原则④依法从教原则 ⑤教育人到主义原则

第八题:教书育人原则

(一)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2.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3.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二)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要求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

第十四题:如何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 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激励教师个体的奋发向上。要做到:①开展进取、敢于争先。②竞争手段符合道德法律。③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关系。

第十六题:高尚的科研道德在教师的科研当中具有动力潜功能;具有调节功能;具有促进教学的功能;具有育人功能。

第十八题:怎样加强教师道德的修养?

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坚强教师道德的修养是为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努力所要求的。①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②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③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要求。要做好师德修养必做到三个结合①学习与实践结合②他律与自律的结合③品德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关于“他律与自律的结合”还可单独出简答题。他律:外界对主体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自律: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内在化,并付诸行动。(老师补充的定义或答书上的定义是: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这种关系表现在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经过他律阶段的不断积淀、发展、提升,渐而转向自律。强调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①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②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③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④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道德的自律和他律.道德的目的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一方面,道德是人类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道德源于人完善自我品德的道德需要,是人类完善自我品德,做道德完人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道德又使维持社会活动秩序从而保障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道德通过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外在规范,实现社会有序,保障社会存在发展。

对于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技巧老师在最后一次课着重强调:

①首先判断案例中提到的这一举动符合哪条原则,违背哪一条原则。②确立这一原则的依据,有哪些具体要求。(书上提到的原理)

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指出案例中提到的做法,如果是违背原则的做法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如果是符合原则的做法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里一定要让原理结合案例分析,否则要扣除三分)

但是如果是关于“学风不正,学术腐败”的案例分析题,则要这样回答: ①这属于学术腐败的哪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②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 ③解决学术腐败的途径

不过关于“学风不正,学术腐败”老师讲很可能考论述题,答题思路也是如此。

第四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高校教师资格证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第一题:道德含义

①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一时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②道德含义的理解:(老师补充)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4)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第二题:道德的特殊本质

①道德的含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一时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②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其主要表现为:

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1)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2)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3)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此处理解需要发挥内容,在第三题)道德的一般本质

所谓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跟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其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其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其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第三题:怎样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1)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2)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地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

道德需要作为高于物质需要的精神需要,作为实现人之所以为人者、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需要,主要是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

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由目的的行动。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道德也不例外,正是人的行为的目的性决定了道德行为的方向、价值,表现了精神的实践功能。反之,实践精神要成为道德的,就必须转化为一定目的和在这一目的的支配下的行动,就必须敢于、调节人们的目的,并通过调节目的而达到调节行为。

所以,道德的基本品质: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第四题:为何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原则?(考过)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点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最后一次课老师补充。)

换言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3)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动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第五题: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概念: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我国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具体而言: 1.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2.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3.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4.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第六题: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

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但这一对象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第30页)

1)人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的任意加工有本质的不同。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展开看书,或自己发挥)(第30页)

2)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教师劳动对象的反作用表现出特有的丰富的形式和复杂的程度。(第30页)

(展开看书,或自己发挥,这点书上提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以其知识、思想品质作用于学生,那么学生作为客体,也随时以其思想、感情、见解、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做到

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根本。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

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根本。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1)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3)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与社会活动其他部门相比,教师职业活动最富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第31页)

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第31页)

由于学生的个性、教学内容、客观条件、教师自身的特点等等是千差万别的,因而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

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第32页)

教育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形象的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第32页)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并不否定教师劳动过程中有一般的或普遍的规律存在。关键是要在创造性劳动

中,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第32页)

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教师应当自觉意识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于是拘谨,以创造性的劳动从事培养一代新人的工作。(第32页)

第七题: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①教书育人原则 ②为人师表原则 ③教育公正原则 ④依法从教原则 ⑤教育人到主义原则

此处,如考简单题,把五个要点答上即可了。

此处,对于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技巧老师在最后一次课着重强调: ①首先判断案例中提到的这一举动符合哪条原则,违背哪一条原则。②确立这一原则的依据,有哪些具体要求。

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指出案例中提到的做法,如果是违背原则的做法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如果是符合原则的做法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但是如果是关于“学风不正,学术腐败”的案例分析题,则要这样回答: ①这属于学术腐败的哪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②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 ③解决学术腐败的途径

不过关于“学风不正,学术腐败”老师讲很可能考论述题,答题思路也是如此。第八题:教书育人原则

(一)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2.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

3.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二)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 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要求 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 最后一次课老师谈到:“坚持对学生的全面要求”。

这一点,案例分析“例如,某大学教授讲:导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学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还要在思想品德上教育学生。”这句话,即是讲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还要注重学生思想的教育,要坚持对学

生的全面要求。第九题:为人师表原则

(一)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

1.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 2.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 3.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二)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 1.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2.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3.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4.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此处案例题,可如:教师不相信共产主义,却要学生竖立起共产主义理想。第十题: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

(一)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2.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3.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二)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 1.一视同仁 2.体谅、宽容 3.多样性的发展机会

(此三点可答书上,这里是老师上课时修订的)

①教师对待每个学生的同样心,即同样的关爱和负责(教育的出发点和起点一样)。

②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具有差异性,即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待遇(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即因材施教)。(此两点是老师补充)

此处案例题:如果一个食堂对学生的伙食区分三、六、九等,大学录取时只要交50万即使分数不够也能被录取等现象,即违背教育公正原则。

第十一题:师生关系的矛盾的解决途径。(简答题,)

师生关系矛盾产生的原因:(对于原因,平时课要求把握,但最后一次课老师没有提及)①教育教学目标认识差异; ②教育教学理念上认识差异

③师生在开展教育活动既有条件差距

④社会大环境、大气氛的影响——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根源(此四点是老师平常上课补充的,最后一次课没提)解决途径:(书第104-109)

①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根本。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4)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5)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6)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②尊重学生,培养学生。③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④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第十二题: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①关心集体②尊重同事③团结协作④有益竞争 第十三题:真实的集体

①“真实的集体”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的。按照马克思关于“真实的集体”的思想,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于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②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

1)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2)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真实的集体是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

第十四题:如何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平时要求,最后一次课没有做要求。简答题书第133)答: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激励教师个体的奋发向上。要做到: ①开展进取、敢于争先。②竞争手段符合道德法律。

③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关系。

第十五题:高校教师存在的学风不正、学术腐败表现形式(或现象)?造成的原因?如何解决? 答:

学术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P169)

①抄袭剽窃;(具体描述,临时发挥或看书)②伪造或是拼凑;(具体描述,临时发挥或看书)

③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具体描述,临时发挥或看书)④大搞不正之风。(具体描述,临时发挥或看书)

对于学术腐败的表现形式也可表述为:违背或偏离:(i)追求真理,勇于创新;(ii)实事求是,治学严谨;(iii)配合协作,优势互补;(iv)学术民主,提携后辈。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P170)

①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等;

②从学术界自身而言,建立和完善既摄影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

③从学术和学术人员来说,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惑等; ④从监督和惩罚机制上看,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败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条,老师最后一次课也没有念到)解决的途径:(P173)彻底清除学术腐败现象,①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

②有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

③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具体的道德要求是教育教师:(i)追求真理,勇于创新;(ii)实事求是,治学严谨;(iii)配合协作,优势互补;(iv)学术民主,提携后辈。④提高学术研究的道德水准。(最后一次课补充)

第十六题:高尚的科研道德在教师的科研当中具有动力潜功能;具有调节功能;具有促进教学的功能;具有育人功能。(第五次课要,第六次课没有要)

第十七题:高效服务社会,应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①正确处理好享有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的关系。②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③正确处理好职业范围内工作中的主次关系。④正确处理好学术无禁区与传播有规范的关系。⑤正确处理好学术独立与功利性的期望的关系。第十八题:怎样加强教师道德的修养?

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坚强教师道德的修养是为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努力所要求的。(最后一次课补充这样一个引子)①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②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③是实现教师目标的要求。

要做好师德修养必须做到三个结合(第203-212内容)①学习与实践结合。(请阅读课本或临场发挥,展开来讲)②他律与自律的结合。(展开来讲,内容在此题的下面)

③品德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请阅读课本或临场发挥,展开来讲)关于“他律与自律的结合”还可单独出简答题。

他律:外界对主体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老师补充的定义)

自律: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内在化,并付诸行动。(老师补充的定义或答书上的定义是: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

这种关系表现在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

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经过他律阶段的不断积淀、发展、提升,渐而转向他律。强调大学教师的师

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①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

②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③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④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时间环节。

道德的自律和他律。(此考点老师平常要求,最后一次没有念到)道德的目的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一方面,道德是人类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道德源于人完善自我品德的道德需要,是人类完善自我品德,做道德完人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道德又使维持社会活动秩序从而保障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道德通过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外在规范,实现社会有序,保障社会存在发展。

第十九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记住,与前面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相区别,答题请审题)是教育者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处理一些普遍性和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①引导性原则——从他律性特点出发的。②内化性原则——与自律性相联系 ③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④差异性原则——注意到教师的不同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师德教育。⑤连贯性原则

职业道德概论总结

1道德的特殊本质: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P8 ① 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A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B道德是一种非权利规范。C 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②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是实践的。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重于言教③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④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三 教育公正原则:

确立依据:①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②是贯彻为人师表的保证③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①坚持真理②办事公道③一视同仁 四 依法从教原则

道德与法的关系:不同:①产生的时期不同,道德比法早②作用的范围不同,终的结果是对教师集体和教师个人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将能否和他人进行有效的协作作为竞争的内在道德要求)科研中的道德要求?学术腐败的表现、产生原因、危害、解决途径?P169 答:当前学术腐败的主要表现①抄袭剽窃,将他人成果占为己有②伪造或拼凑包装③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④大搞不正之风

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①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自己着想,斤斤计较,表现出极强的功利色彩,他的科研成果必然档次不高)。12 新时期师德修养德要求?P203

答:为了适应社会对教师德要求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实现教育目标的要求必须做到学习与实践、他律与自律、品质锻炼与仪表修饰三个结合。

① 师德修养德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对于提高师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学习与 实践师提高师德水平德根本途径,另一方面学习与实践师提高师德水平德有效方法。大学教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知识;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2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P15 答: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迹关系。为人民服务本质上也就是人民自我服务。职业分工是人民有组织的自己做自己的事业,客观上的联系和认识转化为主观认识,转化为一种道德要求,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变“客观为别人”的旧职业道德转变为“主观为别人”,激发主人翁式的劳动态度,成为人民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力量与源泉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一基本要求。因此为人民服务,不仅贯穿职业道德发展的始终,而且在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范畴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P15 ①爱岗敬业,勤于职守 ②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③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④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⑤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P30 答: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人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的任意加工有本质的不同。广大青少年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客体)而出现,又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教师的劳动加工过程,必然包括教与学两种浑然一体的活动。

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的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以其知识、思想品质作用于学生,那么学生作为客体,也随时以其思想、感情、见解、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只有当教师的教育引起学生积极、肯定的反应时,教师的要求才具有积极的价值和作用,否则,学生将以另一种消极的积极性来抵制教师的影响。

因此,教师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使得教师劳动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艰难性。教师劳动效果、成效,不只取决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努力和能力。我们应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P66 一 教书育人原则:

确立依据:①是教师的基本职责②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③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①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②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③努力学习,提高在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二 为人师表原则:

确立依据:①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②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③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①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②坚持以身作则,身教 法律适用范围具有明确性,道德具有模糊性,对一切领域,人们的关系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调节作用。联系:①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②二者在作用上相辅相成,一定的道德要以法律为后盾,法律的贯彻执行需要公民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③二者在特点、层次、作用范围上存在大量交叉重合④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五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P104

一 确立学生主体观念:①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②确立学生主题观念的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③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 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前提。是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需要。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自我克制是教师在教育中善于控制自己情绪、自我把握教育态度和行为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也要把个人的忧愤、放在教育活动之外。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尊重学生的另一重要方面,针对学生的个性特色施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 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是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同时教师应当理智地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

四 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格教育的出发点是爱护学生。应遵循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关心集体、尊重同事、团结协作、有益竞争

8怎样理解“真实的集体”?

答:真实的集体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的。按照马克思关于真实的集体的思想,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上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有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真实的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存共生,并把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他最高的目标和要求。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出现矛盾时,真实的集体坚持个人与集体利益的相互协调这一根本的价值导向,并对发生矛盾的状况作具体分析。如何开展教师集体集体中的有益竞争?P117

答:教师集体中真正的、有益的团结协作本身,就包含着另一个方面即竞争。教师之间的积极竞争是事业发展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促进力量。广大教师一方面应关心集体,尊重同事,同时又应认识到相互竞争的意义和必要性,并以合乎社会伦理要求的手段积极参与竞争。

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激励教师个体的奋发向上。但是必须以道德的手段参与教师集体中的竞争这一要求。①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敢于争先的精神(高等教育改革如何进行、当代大学生有许多新的特点、高校科研都需要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②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教师集体竞争的结果是共同提高,教师集体整体价值的提升,就个人而言,追求的目标是在最终结果上强于他人,这在道德上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如何达到强于他人的这一现象,其采用的手段必须是符合道德的)。③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良好的氛围是开展良好竞争的必要条件。没有良好的协作氛围,教师之间的竞争就可能背离社会基本的伦理价值体系,最

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②建立和完善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③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惑④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位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术腐败的危害:危害学生、危害学术研究、危害我国科学和社会发展进步

学术腐败的解决办法:清除学术腐败现象,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有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治理,多管其下,才能见效。

① 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科研中应追求真理、热爱真理、坚持真理,只有这样才能破除迷信,打破陈规;思想上克服不利于自身科研发展的障碍:打破科研的神秘感、克服自卑感、防止自满情绪、反对迷信权威、正确看待失败;有人提出“六敢”敢想、敢说、敢做、敢为、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

② 实事求是,治学严谨:实事求是,治学严谨是重要的科研道德。科研中要求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治学严谨指在科研中要老老实实,不带有半点虚伪和骄傲,坚持一丝不苟,确保研究数据的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表现:A选择课题要有科学价值;B资料收集要客观、准确、全面;C研究过程中,要消除主观上的偏向,尊重事实,不要先入为主;D反对学术腐败;E建立学术规范

③配合协作,优势互补: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知识更新老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作为高小教师应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科研中做到:A增强合作意识:学科的分化和综合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需要合作;B分工协作:与他人相容、善于合作的人成功的机会更大;C优势互补:学科综合化的趋势要求高校教师进行综合研究、合作研究、交叉学科的研究,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④学术民主,提携后辈:A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学术民主的前提,包括客观的物质环境和主观的精神环境;B开展学术讨论、争鸣是学术民主的关键;C防止学术垄断是确保学术民主的保证,重大项目过于集中的学术寡头;D提携后辈,帮助、指导、带领年轻教师一起开展研究是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11 教师在社会服务中的几个关系的道德要求?P185

答: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诚信、公平竞争、效率、奉献”的基本道德原则

① 要正确处理好享有的权利和应尽义务的关系(A对权利的追求应符合道德的“应当”,高校教师从事正当的社会服务,在提供了正当的社会服务后要求得到相应的报酬,这是其应有的权利;B切实履行应尽的道德义务,*对自己所在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将社会服务视为科学知识和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为大众谋福利的过程)

② 正确处理奉献和索取的关系(教师的社会服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高尚的文化行为,因此必定会体现出道德上的奉献精神。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消极甚至负面影响的存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由于执着于金钱和实惠,滋生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由此引发不正当的竞争来谋取利益的现象必然发生。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妨碍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因此在肯定人们关心自身物质利益的同时,必须要提倡奉献精神,提倡为远大理想而献身的晋升)

③ 怎样处理好职业范围内的主次关系(与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相比,他们所从事的社会服务应该是次要的、第二位,但是这并非说在从事社会服务时道德上可以降格以求,恰恰相反,高校教师必须以一种一如既往的良好德行从事社会服务。也就是说,高校教师不仅有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还要遵守服务于各种职业岗位的规范或行规,不能有特殊感。要自觉地将自己置于道德的约束之下。)④ 确处理好学术无禁区和传播有规范的关系;

⑤ 处理好学术地位和功利性期望的关系(A良好的科研道德会促进事业的成功,B如果高校教师没有一种对科学的执著追求,总是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处处为

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吸收社会生活中一切有用的养料;注意向具有高尚师德的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大学教师积极投身教育实践,积极投身生活实践,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

② 他律与自律相结合:他律,外界对主体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自律,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其中他律师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师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经过他律阶段的不断积淀、发展、提升,渐而转向自律。因此我们强调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A 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他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外在动力;自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师德修养重在自律)B 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主动接受各种师德教育;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积极参与营造教书育人的环境)

C 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自觉内省、经常反省、努力做到慎独)D 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重,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既要言教又要身教,为人师表、师德实践中具有高度教育责任感和教育良心)③ 品质修练与仪表修饰的结合:大学教师的仪表可以反映其内在品质修养和精神内涵,外在风度是内在品质修养的具体表现。

A 服侍:冷暖色适宜,和谐得当;款式合时,展示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张扬个性;朴实自然,整洁宜人

B语言:健康文明而富有思辨性;规范简洁而富有逻辑性;准确生动而富有幽默感

C举止:仪容应当端庄潇洒、和蔼可新;大学教师的仪容应当沉稳大方,行为得体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P242

答:师德教育的原则是教育者在进行师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① 引导性原则:是从师德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的,职业道德教育解决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强制的办法,只能通过循循善诱,使受教育者明白事理,转变情感,达到心悦诚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② 内化性原则:主要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师德的道理虽是可教的,但师德本身却主要靠教师主体去修养。一定要注意师德规范向受教育者内心的转化,使其由外在强制转为内心信念。

③ 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师德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引导受教育者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指导自己的行为,以便把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

④ 差异性原则:高师院校的师德培养工作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规律,真正掌握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注意到在职教师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教育,重视解决个别性问题。只有充分注意到职前、在职教师师德养成的差异性,师德培养工作才能切实有效

⑤ 连贯性原则: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时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影响师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是多方面总和影响的结果。如果各方面的影响不连贯、不一致,必然影响师德素养的形成;师德在形成和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这要求各阶段在总体方向上要一致,内容、方法上要相连接,系统连贯。

第五篇: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2007(完整版)

第一题:道德含义(4点,新增内容,把握)

道德是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第二题:道德的本质 1. 道德的一般本质

所谓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跟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其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其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其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1. 道德的特殊本质

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其主要表现为: 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为什么?(1)(2)(3))。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志,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调解规范体系。(1)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除道德规范外,还有政治规范,法律规范等,但后两个是制度化的。(2)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道德不使用权力强制为自己开道,其实施主要是借助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

(3)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他是通过干预人们的思想,内心来干预人们的行为的。

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第三题:怎样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地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所以,道德的基本品质概括为: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第四题:道德的自律和他律。(考点)道德的目的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一方面,道德是人类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道德又使维持社会活动秩序从而保障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五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考过)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第六题: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重要)

1.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和岗位的基础,是对于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的认同和自我认同。2.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每一种职业都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力,都交织着各种利益关系,职权不论大小都来自与人民,来自与社会。3.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既包括对国家法律,纪律的遵守,还包括去职业规则的信奉。

4.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现代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和必要的现象。5.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终身学习)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熟练,通晓本职业务,是各行各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

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题:教育劳动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1)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劳动同一般物质生产劳动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因而它比物质生产劳动过程复杂得多。教育劳动的特殊目的是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基本劳动技能和高尚品行的人。教育劳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即把一个自然人内化为社会人。

(2)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教师是特殊的生产者。教师加工出来的“劳动产品”是具备了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具备了一定思想觉悟的人。他们具有其他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它们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能够产生直接作用和深远影响,其作用面之广、影响度之深,是社会上其他任何一种劳动产品都无法相提并论的。

第二题:教育是精神劳动,请解释劳动对象的向师性?

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具有不同的特征。教育对象的这种向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的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可见,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第三题: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2点)

(1)教育劳动的对象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2)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面出现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要受自己意识的支配。

(3)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主动的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

(4)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在 教育过程中,教师用为主体以其知识、思想品质作用于学生,那么沉重作为客体,也随时以其思想、感情、见解、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只有当教师的教育引起学生积极、肯定的反应时,教师的要求才具有积极的价值和作用。否则,学生将以另一种消极的“积极性”来抵制教师的影响。

第四题:教师的教育劳动为什么要有创造性?(1)要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

(2)教育劳动的诸多要素千差万别,教育教学无固定程序可套用(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对教育内容进行再创造(4)只有创造性的劳动才能保持教学的生机与活力,使教师享受教学的乐趣。

(5)教育有其内在规律,但我们不能把内在规律教条化,必须在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劳动。

第三章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题:阐述大学精神的内涵

(1)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大学精神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的精神(核心)、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理性批判的精神 第二题:大学精神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1)要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2)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3)要树立服务与引领统一的社会责任观(4)应具有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第一题: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每年都会考到起码两个原则)教书育人原则为人师表原则 教育公正原则 依法从教原则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第二题:教书育人原则

(一)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2.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

3.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二)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教师如何做到教书育人?)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书育人(心)的本领

第三题:为人师表原则(2005年考过案例题:教育劳动对象的向师性与教师为人师表的关系)。

(一)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

1.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 2.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 3.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二)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如何做到为人师表?)1.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2.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3.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4.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第四题: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论述题,联系实际分析教育公正

原则教师收钱帮学生做事)答题:

(一)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2.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3.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二)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 1.一视同仁 2.体谅、宽容

3.多样性的发展机会

①教师对待每个学生的同样性,即同样的关爱和负责(教育的出发点和起点一样)。

②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具有差异性,即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待遇(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即因材施教)。

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题: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

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可以包含: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最高层次)、管理关系(核心第二层次)、法律关系(条件第三层次)、心理关系(重点第三层次)、人际关系(基础第四层次)。第二题: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1)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2)高校师生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师生之间主要的差异是在于他们各自所拥有的知识、能力、阅历、地位和身心。(3)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4)高校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第三题: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和教师,学生主客体双重性一起看)

一. 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1)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2)在确立学生主题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作用。(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二. 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

三. 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这是教育的前提,是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

四.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格教育的出发点是爱护学生。概括起来严格教育应当遵循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的原则。

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题: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1)关心集体。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首先一个关心集体的教师,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其次,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正确对待集体的矛盾。再次,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遇到矛盾冲突时,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2)尊重同事.尊重同事是要求尊重人的一般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尊重同事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尊重同事就要求看到他人的长处、宽容他人的短处、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个性、帮助他人的困难。(3)团结协作(4)有益竞争

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如何开展有益竞争(去年的,我没删)答:从根本目的指向和最终意义上而言,教师集体中各成员之间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但是着并不等于各个教师在利益的获取上没有时间的先后之分,也灭有量的多寡之分。教师之间是存在旨在利益实现的相互竞争。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是很有必要的,它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也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师应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1)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虽然从最终意义而言,教师集体竞争的结果是各个成员的共同提高,教师集体整体价值的提升,但就个人而言,他所追求的目标是在最终结果上强于他人。这一点在道德价值上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如何去达到强于他人的这一结果,其所采用的手段必须是符合道德的。因此在显示中,我们不能为了使自己在教学上强于别人而无原则地迁就学生,诋毁其他任课教师。不能为了使自己在科研上强于别人,而去剽窃,项目申报中无中生有地中伤其他申报任。总之,通过不道德的手段来达到使自己最终强于别人的目的,应该受到唾弃和彻底否定。(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教师集体的活力,发展的动力以及总体价值的实现固然首先在于竞争机制激励下各个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离不开教师集体良好的协作氛围。良好的协作氛围是开展良好竞争的必要条件。在高校,对学生素质的塑造,科研工作都是一定数量老师形成群体进行集体攻关的。因此,在实际中我们不能以自我为核心,事事考虑个人得失。不能为了保持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对同事搞资料封锁;不能在处于竞争劣势时,讽刺挖苦先进教师,扩大他们的缺点,抹杀他们的成绩。总之,对广大教师提出应该处理好竞争和协作的关系,不仅是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和充满凝聚力的教师集体所必需的,也是目前高校教师集体中的协作道德现状所决定的。(3)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因为当前高等教育和我们所处的社会一样,正处在改革的进程之中,随之社会的变化发展,当今大学生也具有和以往的大学生许多不同的特点,要针对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需要开拓进取,敢于创新。高校是科研的重要基地,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需要开拓进取,敢于创新。开拓进取,敢于创新应是高校教师必须履行的道德使命。

第二题:教师所关心的集体是一种真实的集体(1)在真实的集体里,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2)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个人的价值和利益的增长。(3)真实的集体主义,不在于片面突出个人,也不在于单纯强调集体。而上一在二者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生共存。总之,真实的集体就是把实现整体社会的共同进步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它的最高目标和要求。第三题:教师如何有益竞争

从道德评价的角度来看,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激励教师个体的奋发向上。(1)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合法

(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3)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第八章: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题:科学研究中的具休道德要求有哪些?

(1)追求真理,勇于创新。(2)实事求是,治学严谨(3)配合协作,优势互补(4)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第二题:高校中学风不正、学术腐败有哪些表现,原因,如何解决? 表现:(1)抄袭剽窃(2)伪造或是拼凑包装(3)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

(4)大搞不正之风 原因:(1)社会风气,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2)从学术界自身而言,建立和完善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3)从学术和学术人员来讲,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诱惑等。(4)从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位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解决:(1)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2)有

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3)提高科学研究人 员的学术道德水平,从事科学和学术研究的人担负着探索真理、阐释正义、传播人类文明的神圣使命。(4)加强监督和惩处(5)建立学术规范。

第九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题: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1)“诚信”是促进社会公德进步性的第一个原则。(2)“公平竞争”和“效率”也是社会服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3)“奉献”也应作为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基本道德原则。第二题: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1)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高下三教师从事社会服务的过程就是履行义务和享受权利相统一的过程。高校教师在从事正当的社会服务后得到相应的回报,是应有的权利。同时,在社会服务中,高校教师还必须履行一定的使命和职责。

(2)处理好学术独立与公益性的期望关系:高校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追求真理。而在服务社会过程中,高校学术机构可能接受一些公司财团的支助,这时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学术独立和功利期望的关系,可能为了一些功利性的东西,而说出有悖事实和科学道理的言论,从而不利于学术研究的进展。因此,学术不独立,就无法取得学术成果,追求真理。

(3)处理好无私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我们要提倡无私奉献,又要坚持按劳分配,反对不劳而获,防止违法犯罪。(4)处理好职业范围内工作主次关系:高校教师应该以教学育人为根本,学术研究为基础,在此前提下,努力服务社会。(5)处理好学术无禁区和传播有规范的关系: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应该认识到学术无禁区,所以应解放思想,没有什么问题不能争鸣和讨论,但是对这些学术成果的传播则应遵守一定的规范,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由于宣传对象的认识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对那些学术界有争议话题的宣传要慎重。

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题:师德修养的过程?(1)提高师德认识(2)陶冶师德情感(3)磨炼师德意志(4)坚定师德信念

(5)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总之,师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从师德认识到养成良好师德行为习惯的五个环节的有机统一的道德实践活动的过程,提高师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陶冶师德情感和磨炼师德意志是把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习惯的中介,确立师德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和习惯是师德修养的结果。第二题:新时期师德修养的要求

(一)学习与实践结合(1)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知识,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吸收社会生活中一切有用的养料。注意向具有高尚师德的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2)必须注意深入实践,积极投身教育实践,积极投身生活实践,开展有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

(二)他律与自律的结合,我们要正确认识师德修养他律和自律关系的意义,在师德修养过程中,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在师德修养中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三)品质修养与仪表修饰的结合,大学教师的服饰要做到整洁高雅,大方得体。大学教师的语言要健康文明而富有思辩性,规范简洁而富有逻辑性,准确生动而富有幽默感。另外,大学教师的仪容应当端庄潇洒,和蔼可亲。仪态应当沉稳大方,行为得体。第二题:他律与自律的结合(1)他律:是外界对主体道德规范和要求。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2)他律和自律是大学教师师德修养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但是二者又有相互关联作用,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可以从4个方面去理解:

(1)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2)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的积淀,发展。

(3)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转向自律。(4)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

第十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第一题: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目的性原则(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性原则

第十二章: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师的道德成长

第一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简答)1. 引导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从师德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的,师德规范于教师个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外在的客观要求,需要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懂得这些规范的重要的道理。2. 内化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师德的道理虽是可教的,但师德本身却主要靠教师主体去修养。3. 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师德培养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有要引导受教育者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指导自己的行为,以便把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把系统的、正确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提高受教育者的认识作为前提,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认识能真正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4. 差异性原则。从构建教师职业道德的全生涯模式出发,要高校师院的师德培养工作必须依据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生理,心理几品德形成的规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意在职教师的不同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教育,重视解决个别问题。5. 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渐提高的规律。

下载江苏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z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cao

    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题型:简答题:4题,每题10分,40分;论述题:2题,每题15分,30分 案例分析:2题,每题15分,30分 第一章:导论 第一题:道德含义(4点,新增内容,把握) 道德是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

    社会工作概论考点归纳总结

    社会工作概论考点归纳(第一章)1.社会工作的概念:是以利他主义为主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的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产生: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至2......

    经济法概论考点总结

    经济法概论考点总结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 1、经济法的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指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2......

    0805-1005职业道德考点总结(三级)

    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P2-24) 第一节道德与职业道德(P2-10)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下列关于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在形成过程上,......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总结版[范文大全]

    《职业道德》 “道德”的含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

    教师职业道德考点

    3、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是什么? 1.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1)教师劳动传递人类社会物质财富 (2)教师为社会造就进行物质财富生产的人才 2.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精神文......

    职业道德概论讲稿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①②③④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

    新媒体概论全书考点总结

    第一单元新媒体概论基础第一章新媒体导论·新媒体的基本问题1.数字出版: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出版方式。2.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