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5节《人类优生与基因重组计划》教学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5节《人类优生与基因重组计划》
一、教学目标 1、1959年法国人类遗传学家李求恩等第一次发现先天性愚型病患者的染色体是47条,板书设计: ⒈知识目标:认同人类遗传病的危害和优生优育;比正常人的46条多了一条小型染色体。请问该病会遗传吗?()A不遗传B不
述人类遗传病形成的原因;一定遗传C遗传D以上都有可能
述人类基因组计划。
2、近期结婚是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近亲结婚的最大危害是()A.大大
⒉能力目标:能通过收集人类遗传病及其防治的资料,意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认同优生提高了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
B.大大提高子女患传染病的概率
优育。C.大大提高子女患白痴的概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认同优生优育。D.大大降低了子女对疾病的免疫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遗传病的形成及其预防。3、2004年4月,以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的浙江大学生物信息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中国科
学家成功破译了水稻基因组信息。下列有关水稻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课后反思: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A.水稻基因实质上是水稻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一些物质
四、重难点突破:结合视频、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得出B.水稻抗病、抗倒伏、高产优质等一系列可遗传的性状均由基因决定C.水稻DNA分子是一种大分子化学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正确的结论。D.水稻、人类等生物体内的基因,DNA、染色体不可能发生变化
五
4、我国婚姻法中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说法正确的是()、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A.同姓的男女禁止结婚
B.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C.近亲结婚的后代不易患遗传病
D.表兄弟妹可以结婚
5、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方法是()
A产前诊断B进行遗传咨询C禁止近亲结婚D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6、下列哪组属于遗传病()
A白化病、色盲和先天愚型病B佝偻病、夜盲症、坏血病
C侏儒病、乙肝、先天性愚型D色盲、甲肝、乙肝、佝偻病
7、(2012·南京中考)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优生优育措施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B.提倡遗传咨询
C.提倡产前诊断D.禁止孕妇运动
8、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A白化病B艾滋病C色盲D血友病9、2003年4月15日,中、美、英、法等六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及、即生物学“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基因组破译成功,引起世界轰动。该项研究对人
类的巨大贡献是使人类拥有了一套自身说明书,是科学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创举。其你上
网收集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参与这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除中、美、英、法外,还有()
A德、俄B德、日C德、意D日、俄
⑵在这一研究中,我国科学家承担了多少基因序列的测定任务()B2%C10%D50%
⑶该项计划研究的方法是将人类细胞核中___条染色体的__序列。基本思路:
第二篇: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 星星变奏曲教学案
第3课 星星变奏曲
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 深入探究
6.学习第一节:
(1)第一节写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诗人在这节诗中分三个层次
写出了哪三个理想的世界?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作内容及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
学法指导:(2)诗中的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白丁香等意象具有什么共同之处? 课后反思:
1、让学生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感悟。(3)你喜欢这节诗中哪一句?请说说喜欢的理由。
3、抓住意象,揣摩意境。
4、品读语言,体味情感。
预习导学: 7,学习第二节: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相比,情景发生变化并形成鲜明对比,你能具体说一说凝.()望 安慰.()颤.()动 朦.()胧.
()吗 ? 寂___(mò)____火虫(yíng)____盖(fù)____倦(pí)
2.文学常识:
(2)“寂寞的燃烧”是什么意思? 《星星变奏曲》作者是______,这首诗是_______诗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全文以_______
手法,以_______为主要意象。
为了追求光明、自由,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都曾“在寒冷中寂寞的燃烧”自己,献3.朦胧诗的特点:
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它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暗示或间接的表现等。譬 如,这首诗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 的世界,用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
实世界,使得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拓展延伸 4.了解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80年。诗人经历了噩梦般的十年文化革命的黑暗和伤痛,回想风雨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了自己质朴的愿望,企图透过时代的黑暗寻找光明,.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痛苦,有痛苦就有期盼,就有追求„„请结合自己的实际,在精神的向往与追求中战胜苦难,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仿照“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 “ 谁不愿意„„谁不愿意”或“如
果„„如果„„”的句式,说出你心中的祈盼或期待或愿望。5.内容初探:
(1).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 望?
(2).这两节诗都用________形式开头?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基本思路:
第三篇: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30 寓言四则(第2课时)教学案
寓言四则
二、当堂达标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⑴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丢失
教学目标
⑵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⑶人皆吊之 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⑷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⑸居数月 居:经过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⑹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课后反思: 教学重点
⑺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①分析故事情节。★2.翻译下列句子。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①不筑,必将有盗。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不赶快修,一定会有盗贼。
教具准备:多媒体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
教学过程:
他家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导入: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
三、拓展延伸:
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1、《塞翁失马》这篇寓言用来说明“祸福相依”(《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好坏______、一、问题导学。
福祸____与__得失___的对立统一关系。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从下面提示的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作话题,发挥想象,编写一则寓言。
边塞.()何遽.()髀.
()⑴嘴和眼的对话;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之
居 .(经过)数月 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爱好)骑 死者十九..
(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⑵树和斧子。★
3、填空
《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是韩非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归纳寓意
《智子疑邻》
积极方面:要多方面虚心接受正确的意见,对人不能吃有偏见。
消极方面:向别人进言、提意见,要注意自己跟听者的关系,以免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塞翁失马》不要孤立的、静止的看待事物,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好与坏、福与祸、得与失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第四篇: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18 吆喝(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
《吆喝》
第一课时
三:问题导学。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 2.学习领悟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品味文中幽默生动对的语言。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 3.培养热爱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
教学重难点: 2.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几大部分?品味京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三部分
分析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在材料安排及过渡方面的技巧。
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法指导:朗读法,点拨法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 教具准备:多媒体,视频,音频
四季”。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
一:导入: 3.朗读课文第1至3段。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什么内容?
同学们通过一周的搜集都搜集到哪些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呢?请做简单的描述和评论。(教师 文章开头在写法上可以说是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作品先将旧北京走街串巷播放录音、录像)。的小贩为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分作两种:“器乐”和“声乐”,然后重点写“声乐”——吆喝声于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各种小贩那醉人的叫卖。
尤其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切都深深烙进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美好回忆的时候。今天我们走进
萧乾的《吆喝》,从作者缓缓的追忆中体味愉悦和怀想,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
写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突出了叫卖者的本事:他们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
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正因为叫卖者的这些种种特点,很自然地引二:检查预习。出下文介绍的各种吆喝声。
1、给加点的字注音。4.学习第二部分。这里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想想这两个层次如何划分?作者又是按怎样招徕(lái)吹嘘(xū)隔阂(hé)烫手(tàng)沸腾(téng)的顺序写的? 卤煮(lǔ)荸荠(bíqí)囿(yòu)饽饽(bō)钹(bó)蘸(zhàn)馅(xiàn)佐料(zuǒ)甸(diàn)秫秸(shú jiē)
第一层次(4~9),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吆喝(yāo he)馄饨(hún tún)
第二层次(10),写一年四季的吆喝声。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文章这里从两个方面写“吆喝”,作者按时间顺序展开,一天中按从早到晚,一年中按春夏秫秸:去掉穗的高粱杆。招徕:招揽。
秋冬,条理层次清晰。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5.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
馄饨:面食,用薄面片包馅儿,通常是煮熟后带汤吃。
写早晨吆喝卖早点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新鲜蔬菜的:卖青菜和卖花儿的。写白天卖晶莹:光亮而透明。挑子:扁担和它两头所挑的东西。
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这就更热闹了。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然而重点是写晚上。北京胡同的晚上好不热闹:卖夜宵的,唱话匣子的,用凄厉动人的叫饽饽:馒头或其它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喊讨饭的,真是应有尽有。这一层作者重在写出北京胡同里小贩的叫卖声持续时间之长,种类吹嘘:夸大或无中生有的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之多。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3、了解作者:
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
第五篇: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端午的鸭蛋(第2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精选)
端午的鸭蛋
第二课时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学生讨论、交流。对故乡的热爱。
明确: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师生可以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会。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课后反思:
.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
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学法指导:点拨法、互动研讨法
四、拓展训练
教具准备:多媒体
提问: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继续学习课文
明确:,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等。. 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端午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沈从文(端午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鼓励学生关心、参与有益的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民俗活动。事?
五、小结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六、布置作业
三、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1.研讨与练习二。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