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邱月
人活着,就是要一种淳朴的感觉。不论一生有多贫穷,都要活得开心、快乐、满足,不要抱怨、伤感。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而又漫长的,总会有离开的那一天。所以,不要有遗憾和不满,在眼轻轻闭上的时候,脑中浮现的都是美好和希望。懂得欣赏生活的美好,停一下,放松自己,生活就会晴空万里。
生活中,快乐其实就在身边。像书中的“蝗虫来了”一篇小文章,就充分的写出了穷人家的孩子的快乐。文章中的孩子,纯真,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观察蝗虫,它们正好对称的翅膀,灵活的腿,敏感的须子,这一切是多么不可思议,而这,正是童真的美好。欣赏夕阳,感受大地的温热,太阳落下,一轮圆月当空照。抛掉烦恼,享受美好。人为何要有如此多的要求和愿望,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分享快乐,这样做就只有一点,那就是永远的不快乐和不满足。人们常说:“知足常乐。”这句话人人都知道,而谁真正可以做到呢?用淳朴的眼睛欣赏世界,世界也会变得美丽。但我们总是太过虚荣,为了那远在天边的理想而奋斗一生。而其实,当你静下心来,看看夕阳的余晖,大海的波浪,鸟儿的飞翔,享受身边的一切,你就会觉得,这一切有什么值得你哭泣和悲伤?当你为了物质去追求的时候,停下来,享受生活,物质也变得没有那么重要。累了,就休息一下,受伤了,就等它愈合,停下奔波的脚步,品味近在咫尺的美好。而且,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要欣然接受,不要与它做无谓的抗争。也许,仔细想想,它们也挺好。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可爱美好的小文章,有袖珍兔不“袖珍”,金丝熊“小耗子”,慈祥的奶奶,善良的母亲,和他们之间微妙的爱。这些,都是贫穷但不低贱的好人,这些,都是幼稚但不缺乏美好的生活,我向往这种生活,但是,应该不会拥有。
我喜欢这本书,就是因为它的淳朴和淡淡的一抹乡情。再浓的咖啡,也不如清香的茉莉花茶… …
第二篇:《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
从作者的笔下,我惊喜的看到一片还没有被外界文明所侵扰的极荒僻壤。那里的人有本能的笑泪爱痛,完全展现出生命最原始的状态。正如她所说,在那样的地方,人不是主宰,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这应当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才是宇宙间平衡有序的生命形态。那里的自然狂野直率,没有被城市文明所加工,生长在这样的天地间,或许她理所当然就被浸润出一副与天地浑然一体的性灵和情怀吧。他们不一定懂得文化是什么,但是他们对美和对美的表达却有着先天的自觉,而且这种自然而发的美比之经过文明浸染和艺术加工的美更具震撼力。即使你没有与他们共通的语言,也能产生文化的共鸣,而心生感动。
如果不是通过作者的文字,我无法想象在茫茫天地之间还有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一群寂寞而卑微的人,艰苦却欣欣向荣的生活着。我不能不赞美他们的隐忍、坚毅、乐观。但他们自己不这样认为,他们把上天降临自身的一切悲喜哀愁都看作理所应当,看作一切生命出现、存在、消忘过程中的常态,平静而无怨的接受。当然,他们之中也不乏一些对生活充满热望而对现实无比绝望的的人。他对认识世界、改变人生是有主动意识的,对过上富足、文明、温暖的生活是有愿望的,但却没有改变这种贫穷的能力。于是就形成了独特的一群——酒鬼。作者对这些人的描述总是奇妙而且诙谐,使他们的人性在固执、可爱中透出巨大的悲凉。我们笑过之后,实在不能不承认,他们除了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孤独的灵魂,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那些居住在她的四周,常常与她打交道的贫穷的原住民、孤独的游牧者也都有着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生活方式,有时他们甚至会因为十分荒诞的思维、怪异的僻好而做出令她无法忍受的举动。假设我们有一个或数个这样的邻居,肯定会天下大乱。而作者的眼晴却能透过她宽容的人格,去看待这些人,而且走进这些人的内心世界去认识、体谅他们。因为她自己也是这样寂寞无望。她把他们描述的滑稽有趣又可爱可亲,使你笑中带泪,为他们如此真实的活着,又活得那样寂寞、那样苦辛而感叹。
作者用乐观向上的姿态诠释了世界,实在值得我们去感受她那独特的见解。
第三篇: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8篇)(模版)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大全(8篇)
【篇一:《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这几天在读李娟的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不得不承认,写作这东西,确有天赋的存在。而天赋这东西,又未必人人都乐于或善于应用——有些人钟情写作,却未必懂得去体悟和探索人生的壮美,写出来的文字不免陷于空洞苍白;有些人有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却不屑或不擅长以文字去表达他们的所感所想。而李娟却同时是一位擅用文字又具灵秀触觉的女子。她写的都是她身边熟悉的环境,自己经历的人和事,但她的视觉是如此的敏锐独特,竟然可以在平凡不过的世俗琐碎里探寻出那样鲜活的人生趣味;在那样广漠孤清的寂静里发现大自然如此惊心动魄的美
就象大地上会长出麦子,长出苞谷和其他灵秀的植物,李娟的文字也象从她身上长出来的那么天然、那么纯粹,看不到修饰的痕迹。这种文字是教不出,学不来的。读着这本书,你会感叹,作者是有着一颗多么贴近大地的心灵啊!追随着她的眼光,你会发现深藏在这片大地肌肤里的种种有趣的秘密。读着那样的文字,你甚至会觉得,任何试图评价她文章的文字,都显得有点蹩脚和尴尬。
【篇二: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最近读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真是很喜欢,她用淳朴、清新、自然的文字记录了她生活中的点滴生活,在她的文字里艰苦的生活、恶劣的环境都是一种享受、一种美,她享受着贫穷和艰苦。
李娟陪着母亲迁徙于新疆阿勒泰偏僻而辽阔的游牧地区,和妈妈、外婆、叔叔、妹妹生活在一起,以开杂货店和裁缝为生活,在阿勒泰长达半年的冬季牧场里,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温馨,好玩的老顽童外婆,充满了童趣和爱心;幽默、能干、聪明,对生活充满信心,永不服输的妈妈;老实能干的叔叔;朴实、憨厚的妹妹;一个个人物都像在眼前一样,历历在目。
李娟的文章里更多地记录了牧区普通人,牧民们的淳朴善良、孩子们的单纯与寂寞的童年。李娟不仅对牧区的牧民有着深深的热爱,更是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在她的眼中,阿勒泰的宁静、它的河滩、河边的林子、各种的小动物、甚至一望无垠的荒滩戈壁都是美好的,生活的艰苦不但没有让她失去信心,反而让人对她那种闲散、安静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篇三:《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作文】
人活着,就是要一种淳朴的感觉。不论一生有多贫穷,都要活得开心、快乐、满足,不要抱怨、伤感。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而又漫长的,总会有离开的那一天。所以,不要有遗憾和不满,在眼轻轻闭上的时候,脑中浮现的都是美好和希望。懂得欣赏生活的美好,停一下,放松自己,生活就会晴空万里。
生活中,快乐其实就在身边。像书中的蝗虫来了一篇小文章,就充分的写出了穷人家的孩子的快乐。文章中的孩子,纯真,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观察蝗虫,它们正好对称的翅膀,灵活的腿,敏感的须子,这一切是多么不可思议,而这,正是童真的美好。欣赏夕阳,感受大地的温热,太阳落下,一轮圆月当空照。抛掉烦恼,享受美好。人为何要有如此多的要求和愿望,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分享快乐,这样做就只有一点,那就是永远的不快乐和不满足。人们常说:知足常乐。这句话人人都知道,而谁真正可以做到呢?用淳朴的眼睛欣赏世界,世界也会变得美丽。但我们总是太过虚荣,为了那远在天边的理想而奋斗一生。而其实,当你静下心来,看看夕阳的余晖,大海的波浪,鸟儿的飞翔,享受身边的一切,你就会觉得,这一切有什么值得你哭泣和悲伤?当你为了物质去追求的时候,停下来,享受生活,物质也变得没有那么重要。累了,就休息一下,受伤了,就等它愈合,停下奔波的脚步,品味近在咫尺的美好。而且,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要欣然接受,不要与它做无谓的抗争。也许,仔细想想,它们也挺好。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可爱美好的小文章,有袖珍兔不袖珍,金丝熊小耗子,慈祥的奶奶,善良的母亲,和他们之间微妙的爱。这些,都是贫穷但不低贱的好人,这些,都是幼稚但不缺乏美好的生活,我向往这种生活,但是,应该不会拥有。
我喜欢这本书,就是因为它的淳朴和淡淡的一抹乡情。再浓的咖啡,也不如清香的茉莉花茶
【篇四:《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那片土地赋予了她天才般的灵性,戈壁荒原上的肌肤在泛着莹莹蓝光的滋养下,迸发出一个天才般的信笔为之的书写者,她让我们发现了一个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而且无人认领的一个清新、快乐的世界。
而我们失败就失败在当我们被群体性的过度索求的欲望和惯性纠结缠绕得疲惫不堪时,我们为了配合心理那念无止境的贪婪成性而无暇审视和欣赏本该属于我们的美,无法收获那本该属于我们的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们在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遗弃了另一个美好、温馨的世界。
她穿越了苦难、绝望、沮丧、寂寞、孤独、的那强硬的阴暗层面的阻力,言语出了另一个世界的美。
荒原上的风、戈壁上的云、河岸边的毡房、峡谷里的牛羊,冷得过分的寒冬、另人绝望的山野,该咋样还咋样,该不咋样还不咋样,没人把她们咋样,她们也没把谁咋样,大不了吐一吐舌头,还不就是无所为吗。
【篇五: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最近读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真是很喜欢,她用淳朴、清新、自然的文字记录了她生活中的点滴生活,在她的文字里艰苦的生活、恶劣的环境都是一种享受、一种美,她享受着贫穷和艰苦。
李娟陪着母亲迁徙于新疆阿勒泰偏僻而辽阔的游牧地区,和妈妈、外婆、叔叔、妹妹生活在一起,以开杂货店和裁缝为生活,在阿勒泰长达半年的冬季牧场里,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温馨,好玩的老顽童外婆,充满了童趣和爱心;幽默、能干、聪明,对生活充满信心,永不服输的妈妈;老实能干的叔叔;朴实、憨厚的妹妹;一个个人物都像在眼前一样,历历在目。
李娟的文章里更多地记录了牧区普通人,牧民们的淳朴善良、孩子们的单纯与寂寞的童年。李娟不仅对牧区的牧民有着深深的热爱,更是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在她的眼中,阿勒泰的宁静、它的河滩、河边的林子、各种的携物、甚至一望无垠的荒滩戈壁都是美好的,生活的艰苦不但没有让她失去信心,反而让人对她那种闲散、安静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第四篇: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阿勒泰的角落》以天然而纯真的笔调描述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民族日常生活点滴趣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1
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在阿勒泰,新疆之大使得旅游主要是坐车,而我,正是在车程上看完了此书。
里面主要是早年发生在阿勒泰的普通人的小事,故事多数发生在冬天,而我在夏天来到这里,成群的牛羊,漫路繁华,这边一路都是美景,在阿尔泰山顶,还能看到一点点白雪,而且,就算是夏天,一下雨也能冻成狗。
本书里贯穿所有的就是作者的家人,可能作者有点自黑,她的加人都很可爱,篇幅最多的是她的妈妈,坚韧,乐观,不服输,她的外婆也是很可爱,朴实,简单,她的妹妹勤劳,能干,她的叔叔(应该是继父),也是踏踏实实,十项全能。反而对她自己的描述,偷懒,爱胡思乱想。而且前面的篇幅,写妹妹和叔叔的极少,导致我到后面才发现她有个妹妹,有个继父,不知是不是情感转变的体现。
其实书里最让人喜欢的是作者一家碰到的那些人,通过一个个的故事,生动描绘出阿勒泰人的生活,贫穷却坚强,乐观,独立,也都是善良可爱。这次的阿勒泰之行,见到了草原,草原上许许多多的牧民毡房(类似蒙古包),但毡房之间离得真的很远,还有成群的牛羊,牧民真的骑着马,赶着牛羊,只是现在交通发达了,牧民生活也都好了,看到毡房边基本都有汽车或摩托,即使这样,也要开上好久的车才能到达城区,可以想象没有公路,没有车时,那是怎样一种封闭,因为有时候车开了好久才能看到一座毡房孤零零的坐落在广袤的草原上。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2
作为一个生活在新疆农村的人,似乎更能理解书中的各种想法。
小的时候,闺蜜家是放羊的,经常陪着她在戈壁滩上看羊群慢慢地散开去找各种各样的草吃,看太阳一点一点地落下,天边绚丽的彩霞。还曾一起去过水库边,看到一大片湿湿的草地,更远处的野鸭,天边叫不出名字的美丽的鸟。还有戈壁滩偶然发现的一个水井和一小谭沁凉沁凉的水。戈壁滩上,虽然植物很少但一点也不荒芜,虽然色彩单调但一点也不孤单,极目望去,很远很远的天际线,让人心情开阔。现在回想起来竟然都觉得不可思议,就在那么广阔的天地里,我们都在谈些什么,想些什么了呢?
只是谈些家里学校的琐事罢了,只是脑洞大开地想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罢了,会像作者一样想一想诸如“我为什么是我”“我为什么会在这”“我如果是别人会是什么样的”“是否会有一个神一样的存在注视着我”之类的很傻又很深奥的问题,有时候又什么都好像没有想,就和戈壁滩上的土,沙子,红柳,芨芨草,大风融为一体,等回过神来已经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
看到书中作者的想法时,忍不住会笑着想自己以前也是如此,然后突然发现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再这样的放任脑子乱想了。不论在哪里,身边总是有着各种各样解决无聊的东西,一有空闲就忙着刷手机,即使没有网也要看会小说,好像这样才能证明自己不是无所事事的。看到美好的风景,第一时间就想着拍照发空间,朋友圈,眼睛没空的时候,也要戴上耳机,听朋友推荐的歌,听电台……我是想说,很久很久都没有让自己只和自然在一起了。
离家越远,似乎就越喜欢只呆在教室,宿舍,各种建筑物里了,那些小小的花园,操场,草坪对于我来说真是太小了,各种科技的进步,也是让我越来越孤独着证明自己的不孤独。
既然发现了错误,这个寒假,一个人去和久别的自然好好聊聊天吧。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3
我通常,看到一本好书,就像饿汉遇到了美食,拿起便要大块朵颐一翻才过瘾,甚至是乐于牺牲睡眠时间的。但这次却不同,看着《阿勒泰的角落》,竟不想一气看完,确切点应该是舍不得一下子就把它看完,觉得看了一点便少一点了。看书很少会有这种感觉的。作为书的上宾,请上床头,每天睡前细细地品味其中的章节,如此下来,也看了两个多月。看完后,想回忆一下书中的细节,竟是感觉一片混沌,努力去想,也只能忆起其中的一切影像。才发现,这真是一本无用之用的书。
看完了正本书后,翻到最前边看作者李娟的自序,她说写这书只为了在努力地耐心地体会着种种美感的过去的自己,在一点一滴地逐渐成长中记录着一种真实的平衡感,寻找着一种踏实。我想,这也正是我看这本书所能体会到读者最纯真的用意,至于书中写了什么,李娟她的经历,随着一个个故事读完了,自己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里面的故事就淡忘了,但那种真实的平衡感,却占据着心中的感觉,同时也唤醒了自身对这种感觉的更为强烈的渴望。
在更前的一段时间,也是在睡前看的书,看过梭罗的《瓦尔登湖》,作者在他的书中也描绘了他的平淡生活,他是刻意地把自己独居在一个小岛上,独自建房子,在岛上独自生活了两年时间,他用两年来感受一种孤独平淡的生活,同时也用严谨的文字与文明社会作了对比。这本书,对于哲理性来说,有很好的阅读性,但作为单纯的人生感悟,作者的举动,总是过于刻意了。相比较而言,李娟的生活,她也随着她的裁缝店,商店,也随着阿勒泰深山牧民的迁徙而不断搬迁,在当地,人口是稀少的,物质也缺乏,但在这种贫乏的生活状态中,她不刻意地,甚至是怀着对俗世生活的无限兴趣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去,在其中,能清晰地发掘生活的乐趣,也体会着生活的烦恼,也絮叨了当地牧民的率真。看完书后,很多描写的细节虽是不记得了,但一些影像,如李娟洗衣服的乐趣,只感觉当时的凉水与阳光都是她独有的;还有她眼睛对雪地的反应,这感觉即使是没见过雪的人也能深深体会到一样;还有晚上睡觉野猫的骚扰,抗争,与妥协;以及牧民还钱的举动,都纯朴得让人感动。这种纯然的心态,或是梭罗所缺少的吧。故此,《瓦尔登湖》给人的是一种哲思,《阿勒泰的角落》反是能以更为简单的文字就能触碰到人的心灵深处。
当然,这在也无意于贬低梭罗,之所以有以上的感觉,我想东方的文章不像西方那样追求一种逻辑的严谨,东方文章的审美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一种意淡而高远的文风。这种把意境融进了文章里面,也是东方所擅长的诗意的文风。试想《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依人,在水一方”就含有了芦苇、霜、河流,人以及气候等所组成的景象,也像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都能用平淡的文字勾起所阅读者的无限联想。再更深一点的,有意境的同时,也最求着一种淡。在描写阿勒泰生活的平淡文字中,也在作者的那种平淡生活中,正是一种用心地体会,从而文字勾勒出了丰富的景像,生活也是充满了诗意。原来,诗意的生活来源于一种对踏实生活的感悟。这也正应合了印度哲学家奥修所倡导的:真正的心灵到处,荒原即花园。
心灵真正到达生活处处,可通过有为达成无为。这是《阿勒泰的角落》带给我无用之用的感触。
第五篇: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导语:在当今这个时代,如果还有一个地方有传说,就是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是阿勒泰的完美演绎。本书的作者是李娟,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范文三篇,希望有所帮助!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
我通常,看到一本好书,就像饿汉遇到了美食,拿起便要大块朵颐一翻才过瘾,甚至是乐于牺牲睡眠时间的。但这次却不同,看着《阿勒泰的角落》,竟不想一气看完,确切点应该是舍不得一下子就把它看完,觉得看了一点便少一点了。看书很少会有这种感觉的。作为书的上宾,请上床头,每天睡前细细地品味其中的章节,如此下来,也看了两个多月。看完后,想回忆一下书中的细节,竟是感觉一片混沌,努力去想,也只能忆起其中的一切影像。才发现,这真是一本无用之用的书。
看完了正本书后,翻到最前边看作者李娟的自序,她说写这书只为了在努力地耐心地体会着种种美感的过去的自己,在一点一滴地逐渐成长中记录着一种真实的平衡感,寻找着一种踏实。我想,这也正是我看这本书所能体会到读者最纯真的用意,至于书中写了什么,李娟她的经历,随着一个个故事读完了,自己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里面的故事就淡忘了,但那种真实的平衡感,却占据着心中的感觉,同时也唤醒了自身对这种感觉的更为强烈的渴望。
在更前的一段时间,也是在睡前看的书,看过梭罗的《瓦尔登湖》,作者在他的书中也描绘了他的平淡生活,他是刻意地把自己独居在一个小岛上,独自建房子,在岛上独自生活了两年时间,他用两年来感受一种孤独平淡的生活,同时也用严谨的文字与文明社会作了对比。这本书,对于哲理性来说,有很好的阅读性,但作为单纯的人生感悟,作者的举动,总是过于刻意了。相比较而言,李娟的生活,她也随着她的裁缝店,商店,也随着阿勒泰深山牧民的迁徙而不断搬迁,在当地,人口是稀少的,物质也缺乏,但在这种贫乏的生活状态中,她不刻意地,甚至是怀着对俗世生活的无限兴趣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去,在其中,能清晰地发掘生活的乐趣,也体会着生活的烦恼,也絮叨了当地牧民的率真。看完书后,很多描写的细节虽是不记得了,但一些影像,如李娟洗衣服的乐趣,只感觉当时的凉水与阳光都是她独有的;还有她眼睛对雪地的反应,这感觉即使是没见过雪的人也能深深体会到一样;还有晚上睡觉野猫的骚扰,抗争,与妥协;以及牧民还钱的举动,都纯朴得让人感动。这种纯然的心态,或是梭罗所缺少的吧。故此,《瓦尔登湖》给人的是一种哲思,《阿勒泰的角落》反是能以更为简单的文字就能触碰到人的心灵深处。
当然,这在也无意于贬低梭罗,之所以有以上的感觉,我想东方的文章不像西方那样追求一种逻辑的严谨,东方文章的审美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一种意淡而高远的文风。这种把意境融进了文章里面,也是东方所擅长的诗意的文风。试想《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依人,在水一方”就含有了芦苇、霜、河流,人以及气候等所组成的景象,也像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都能用平淡的文字勾起所阅读者的无限联想。再更深一点的,有意境的同时,也最求着一种淡。在描写阿勒泰生活的平淡文字中,也在作者的那种平淡生活中,正是一种用心地体会,从而文字勾勒出了丰富的景像,生活也是充满了诗意。原来,诗意的生活来源于一种对踏实生活的感悟。这也正应合了印度哲学家奥修所倡导的:真正的心灵到处,荒原即花园。
心灵真正到达生活处处,可通过有为达成无为。这是《阿勒泰的角落》带给我无用之用的感触。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对于这本书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给我的感觉就是优美、清新,有回归自然的感觉,李娟用朴实的文字将我们带进了她的阿勒泰生活。生活给人的感觉是千头万绪的,而在李娟的世界里,是一种清净、自然的生活。阿勒泰的风景在李娟的笔下让我向往,而我正生活在一个充满喧嚣的世界里,到处是人流与汽车的轰鸣,每天有缕不尽的烦恼,这些在李娟的生活中似乎很少见到,似乎她的生活永远那么美好。
看完了这本书,发现李娟写的最多的事就是睡觉了。库委是个好地方,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草场,加上李娟平时也不用太管小卖部的事,所以总喜欢一个人来到山野里,往草场上一躺整个人陷入大地。
我想,那种闲适是每个生活在喧嚣中的人所向往的。可是那终归太过孤单,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想李娟或许是已经适应了那种生活,如果让我们去到一个语言不通,没有多少朋友交流的场所,我们能过静下来,在草地上睡上几天吗?她那些优美的文字或许就是在睡觉的时候蹦出来,跳到了她的日记本上。
友善与质朴也给了我很深的感触,可爱迷人的江阿古丽、漂亮温和的麦西拉、天真活泼的努尔楠。生活对于他们来说那么平静,玩的时候,高高兴兴的穿上漂亮的衣服,弹起优美的冬不拉琴音,跳起热烈的哈族舞蹈,干活的时候,换上旧衣服就会夯起土坯或是骑上大马牧羊。
哈族人的生活很简单,简单给人的感觉是美与幸福,没有那么多的烦劳,没有那么多生活中的琐事,不用担心下岗,不用担心失业,不用担心什么时候会涨工资。当一年工作完成的时候,族里的人们可以聚起来办一场盛大的拖依,让欢快的舞蹈与琴音消除一年中的疲劳。
李娟一家人的生活态度也让我有所感,三个女人,包括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在新疆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为生活拼搏确实很不容易,但是三个人却从没有被任何困难打倒。虽然小卖部赚的钱并不多,但是一家人生活的却很快乐。书中写道当她们一家人随牧民转场来到沙依横布拉克,刚到的时候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天还下着连绵不绝的雨,帐篷刚搭起来就被掀翻,夜晚雨水会灌进被子,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她们一家人还是坚持下来了。我想只要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快乐的生活,那就是幸福了。
李娟的文章我还会继续读,感受她平静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从作者的笔下,我惊喜的看到一片还没有被外界文明所侵扰的极荒僻壤。那里的人有本能的笑泪爱痛,完全展现出生命最原始的状态。正如她所说,在那样的地方,人不是主宰,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
这应当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才是宇宙间平衡有序的生命形态。那里的自然狂野直率,没有被城市文明所加工,生长在这样的天地间,或许她理所当然就被浸润出一副与天地浑然一体的性灵和情怀吧。他们不一定懂得文化是什么,但是他们对美和对美的表达却有着先天的自觉,而且这种自然而发的美比之经过文明浸染和艺术加工的美更具震撼力。即使你没有与他们共通的语言,也能产生文化的共鸣,而心生感动。
如果不是通过作者的文字,我无法想象在茫茫天地之间还有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一群寂寞而卑微的人,艰苦却欣欣向荣的生活着。我不能不赞美他们的隐忍、坚毅、乐观。但他们自己不这样认为,他们把上天降临自身的一切悲喜哀愁都看作理所应当,看作一切生命出现、存在、消忘过程中的常态,平静而无怨的接受。当然,他们之中也不乏一些对生活充满热望而对现实无比绝望的的人。他对认识世界、改变人生是有主动意识的,对过上富足、文明、温暖的生活是有愿望的,但却没有改变这种贫穷的能力。于是就形成了独特的一群——酒鬼。
作者对这些人的描述总是奇妙而且诙谐,使他们的人性在固执、可爱中透出巨大的悲凉。我们笑过之后,实在不能不承认,他们除了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孤独的灵魂,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那些居住在她的四周,常常与她打交道的贫穷的原住民、孤独的游牧者也都有着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生活方式,有时他们甚至会因为十分荒诞的思维、怪异的僻好而做出令她无法忍受的举动。假设我们有一个或数个这样的邻居,肯定会天下大乱。
而作者的眼晴却能透过她宽容的人格,去看待这些人,而且走进这些人的内心世界去认识、体谅他们。因为她自己也是这样寂寞无望。她把他们描述的滑稽有趣又可爱可亲,使你笑中带泪,为他们如此真实的活着,又活得那样寂寞、那样苦辛而感叹。
作者用乐观向上的姿态诠释了世界,实在值得我们去感受她那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