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自贸区明年金融工作计划排定 将推利率市场化体系
上海自贸区明年金融工作计划排定 将推利率市场化体系
上海自贸区明年金融工作计划已经排定,2014年自贸区金融工作事务将包括5项制度创新和5项功能推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改革,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市场,以及建设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等。
据上证报,5项制度创新包括:建立自由贸易账户的分账核算管理制度,这是整个金融创新的基础;建立汇兑便利化的双向投融资制度,打通境内外市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领域,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建设利率市场化改革体系,以及建立便利化的外汇管理制度。
5项功能包括:深化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功能,在区内建设涉及国计民生的能源、农产品等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市场;搭建双向跨境投资平台;大力拓展融资租赁的服务功能;积极引进各类境内外的机构。
上述人士透露,现在上海的一些金融交易市场,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以及上海地方的股权交易中心,联合产权交易所,以及其他省市的金融市场,都有意在自贸区内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要素市场。
第二篇: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及启示
【摘要】自贸区是两个及以上的经济体经过一系列谈判后达成协议,形成成员内部取消贸易壁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组织形态。最大的特点是成员之间没有贸易壁垒,非成员不可以享受同等待遇。文章简单分析了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及启示。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 金融创新模式 启示
一、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内容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推动利率市场化和项目开放性的金融市场自由化,基于负面清单的管理体制前提下进行了金融改革试验,有效的解决了经济金融体制的内在症结,为系统性及综合性的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广阔空间。基于这一方向及目标,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包括的内容主要有:
(一)突破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限制,推动了汇率改革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浮动汇率,人民币的汇率会受到央行的干预。汇率的改革方向为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及人民币的汇率市场化。在区放开汇率的衍生品交易,有效地推动了人民币市场接轨,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进度加快。
中国将很快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上海自贸区内,境内的个人资本流动和进出都比较方便;境外资本的流动性也较为顺畅,可以让企业得到贷款,也可以投资证券市场,但是资本账户的开放必须要谨慎。因为资本账户开放后会冲击金融体系,其结果不可逆转。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资本账户的开放已经不在掌控之内,出现了“出口虚增”的现象。经过不断发展的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的部分经济行为会对金融开放形成倒逼效果。因此,金融账户的创新及开放式必然的趋势,但其开放过程要十分谨慎。
(二)主动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创建创新金融市场
在国内外环境下,自贸区进行的多重改革中,不可复制的只有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在适当时机充分利用自贸区的独特优势,掌握住发展机遇,以最快速度发展成为离岸金融中心。利用上海所在的优势,形成其他城市不能跨越的金融高地。因此,离岸金融市场要构建起分离型为核心,渗透性的金融创新模式,其特点是通过不同账户类型的确定将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进行分离,烦是允许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之间进行适量的渗透。利用适当的鼓励政策帮助企业在自贸区内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催生人民币的存款和贷款的需求,推动两者进入良性循环。
(三)将金融市场化作为导向,构建起金融创新试验场
自挂牌以来,上海自贸区先后出台了多条支持金融自贸区的政策措施,自贸区内银行逐渐开始了利率市场化和支付结算等业务的创新,既是自贸区金融支持建设的结果,也是自贸区有序平稳发展的动力。金融创新模式的主体不只是局限于商业银行,还有股权投资等非银行机构。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都加入到自贸区金融创新中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自贸区作为开放及创新平台给金融主体带来了多重可能性,向金融主体提供了创新模式的研究开发可行性。但任何金融主体在金融创新模式中都需要做到尊重群众创造和市场规律。在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发挥出其溢出效应,二是要基于金融服务的实体经济要求,在可控风险中快速创新。
(四)金融创新模式的助推器
上海自贸区自挂牌以来,引人关注是对金融领域的改革,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和离岸金融业务等都是创新模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上海自贸区金融领域的改革在表面上是将对外开放及自由贸易作为重点,其实其深层次目的是为了改革市场经济体制而做的铺垫。面对创新程度较高的领域,下一步重点是对金融领域的开放和创新,这一过程涉及到国内的体制性变革,必然会产生带动效应,对国内体制的更新改革都会带来示范效果。
二、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的启示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显著的示范作用,可能深化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创新,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转变为金融大国,让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有力地突破目前经济增长的悖论。
(一)有助于形成金融市场稳定前进的良性预期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市场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包括在制度层面、技术层面等,让金融市场形成良性的运转体制机制,有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就微观角度而言,上海自贸区在资金、制度等方面构成两元结构,会提升市场参与者的热情,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推动人民币与外国货币体系的对接。就宏观角度而言,上海自贸区体现的是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通过释放改革红利,形成能够支持经济发展的持久性增长动力,可以构建起国际社会对我国的预期。
(二)提高区内金融市场竞争力,促进了银行业的大发展
金融创新对借贷款者带来的巨大动力,也带来的压力,这就需要他们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中二选一。由于金融创新可以把市场的供求关系关系反应出来,促使金融信息越来越准确和公开,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银行与银行之间、商品与商品之间的资金来回流动限制。同时,金融创新模式给金融业带来了多重盈利空间和机会。金融的自由化及创新促使金融资本的形成,为金融企业提供发展空间,也带来了较为灵活的运营方式。
(三)确定金融创新的渐进性定位
因为自贸区是探索和建设同时进行的,多项政策没有参照对象和时间表,金融创新及金融开放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金融创新模式是为了与国际更好的接轨,找到金融监管的创新模式,建立起现代金融体系机制,给国内的金融改革提供可以推广和可以复制的经验,推动金融自贸区发挥应用的效用和功能,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促进了国际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国际金融和自贸区金融的对接,满足相关跨过投资和贸易服务的要求,促使金融创新开放和发展的基调具有一致性,推动符合条件的资本项目及外汇机构全面创新。金融企业的发展会受到企业本身的改革决心以及改革力度的影响,若自贸区内企业完全依靠政府部门的保护,不实行自负盈亏,其自身效益肯定不高,很难促进金融创新发展。
三、结束语
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模式形成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深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实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重要手段。
第三篇:上海自贸区金融牌有看点
上海自贸区金融牌有看点
津 闽粤自贸区挂牌在即,各地金融创新动作频频,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观察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上海凭借多种优势,最可能在金融创新领域有大作为。
“新51条”即将出台
据了解,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已步入“3.0版”时代,其最大特征是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知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透露,上海联合“一行三会”制定的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方案(“新51条”)已进入报审程序,有望为扩区后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及整个浦东新区金融改革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主任郑杨近日在浦东新区自贸试验区专题培训班上透露,“新51条”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以及完善金融监管。其中,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被认为是重中之重,其包括自由贸易账户外币业务启动、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拓展和双向跨境证券投资等内容。
“此前,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对自由贸易账户的人民币业务进行了两轮评估,争取尽早开放外币业务,最终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郑杨透露,最初将允许企业在一定限额内进行本外币的自由兑换,这一额度将逐步扩大,最终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郑杨表示,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新51条”将实现贸易、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并重,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如允许外国企业到上海自贸试验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用于区内和境外的业务拓展等,同时争取发债的资金一定额度用于国内其他城市的业务开展;在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方面,继华瑞银行试营业后,未来上海还将争取设立2~3家具有业务特色和独特商业模式的民营银行,而合资证券企业中外资持股比例(目前上限是49%)也有望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有所突破;在面向国际金融市场方面,原油期货计划二至三季度上市。而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在打造的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将先从债券开始,鼓励国外机构到区内发行债券。
3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在上海财经大学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征文颁奖仪式”上进一步透露,“新51条”看点颇多,值得期待。
肖林分析称,“新51条”中金融管理的理念和模式都在创新。金融监管从事前管理转向事中事后审查,同时加快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实现在岸中心与离岸中心联动发展。“这种联动发展包括逐步拓展离岸保险、离岸证券、离岸基金、离岸信托、离岸货币、离岸同业拆借等离岸金融业务;加强离岸金融监管和风险监控,探索符合国际惯例和便利业务开展的审慎监管模式;不断完善离岸金融法律体系,抓紧制定以离岸银行业务管理、离岸账户管理、离岸业务税收、离岸公司登记注册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
肖林补充道:“还要扩大境外机构投资证券市场规模。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放宽投资主体范围、准入资格和额度限制,加快上海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发展。稳妥推动衍生品市场开放,有序引导境外金融机构参与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业务。”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华东区行政总裁庄?槐硎荆?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方面的成就。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更加开放,人民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切实防范风险”也是“新51条”的内容之一。据透露,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探索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以及金融监管信息平台共享,有利于各方对企业和机构的监测,同时探索多元化的金融纠纷解决机制,完善法律环境。
试验田在浦东新区
郑杨介绍,扩区后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约有企业5.8万家,较原来的28.78平方公里区域的企业数增加3.8万家,企业和客户量大了,金融创新和压力测试的腾挪空间和余地也大了。同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贸易如何在新区域实施与推进,也面临巨大挑战。
郑杨表示,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必须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如整个区域内的资金流、物流和订单流等状况的分析,整个区域 “反洗钱、反恐怖和反逃税”是否符合要求等。“率先可兑换,大量的外国资金自由进出该区域,这需要很强的抗风险能力,我们的金融安全网、金融分析网是否到位?”郑杨进一步透露,扩区并不意味着二线的边际从海关立刻扩展到黄浦江,“管理能力和分析监测到位后才能跨越”。
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的主阵地显然在陆家嘴金融片区。在郑杨看来,作为全国金融业的主战场,陆家嘴金融片区的功能定位是“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产品创新的核心区域”,在建成全球人民币在岸金融中心同时,借助上海自贸试验区,布局离岸业务。
郑杨透露,在张江高科技片区,金融创新将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形成科技金融创新的示范效应。4月份,在浦东新区开发开放25周年之际,上海股权托管中心将推出“四新板”,以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在金桥开发区片区,将主要加强对先进制造业的金融支持。作为特殊海关监管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原28.78平方公里的区域具有保税贸易的优势,金融创新将加强对离岸贸易的支持,为离岸业务提供更多创新机会。
航运物流企业受益显著
观察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分析称,航运物流业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18个月以来受益最直接最明显的领域。得益于扩大对外贸易、实现贸易便利化等举措,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规模持续增长,由此带来货物转运、航运服务等业务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上海自贸试验区从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后企业数量骤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空间广阔,金融与航运物流联动发展重要性凸显。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货值7623.8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3.7个百分点。通关效率大幅提升,进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41.3 %,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36.8%。与之相对应,上海自贸试验区内航运物流服务收入实现1180亿元,同比增长15%。
3月28日,全国首只自贸区主题投资基金――上海自贸区股权投资基金与东航集团和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畅联物流)签署战略投资合作意向书,成为畅联物流的长期战略投资者。上海自贸区股权投资基金将发挥金融控股集团股东的综合优势,为畅联物流今后的发展提供持续有效的综合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股权投资基金方面表示,除了金融支持外,更关键的是为投资对象提供具有行业深度优势的增值服务,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实现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产业规模扩大、能级提升。
据了解,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物流行业的标杆企业,畅联物流管理着50万平方米现代化仓库,120万种电子、机械部件库存品种,日均处理货物进出库订单4500份,实现年均进出库总值超1000亿元,为近50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精益供应链管理服务。目前畅联物流以海运和陆运为主,上海自贸试验区股权投资基金和东航集团成为战略投资者后将弥补畅联物流在空运方面的不足。
上海自贸试验区股权投资基金方面表示,基于各个片区的不同定位,金融资源也需要寻找到与各片区的最佳结合点。该基金将立足于自身的定位,通过与各开发集团的深度合作,在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区片区和张江高科片区寻找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新兴金融、先进制造业、高科技行业等领域的优质项目,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
金融与科技联动
日前,上海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指出,要发挥陆家嘴、金桥、张江已有的产业优势,扩大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试验样本,进一步提升金融、贸易、航运等核心功能。孙继伟特别强调浦东新区的“试验田”优势,提出将把金融与科技结合起来,给科技插上金融的翅膀。
孙继伟表示,浦东新区很早就在科技金融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接下来,浦东新区要进一步探索创新,转变理念、创新方式,更多地利用市场化机制,撬动社会资本,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成立类似于天使投资基金之类的方式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引导市场发挥作用,解决科技小微企业的价值发现问题,打通资本进入和退出的通道,帮助科技企业特别是“四新”企业利用场外交易市场进行融资。
第四篇: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效应初显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效应初显
2014-06-09 10:55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时长:6分11秒
新华社上海分社 孙青、陈杰
从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外汇管理支持自贸区建设,到人民币跨境借款、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和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过去8个月,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可谓“大戏连台”。金融改革成效如何?改革创新又如何促进贸易便利化?在日前举行的“国家使命:上海自贸区与金融创新”论坛上,这些问题成为监管部门、金融界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
51条细则渐次落地 金融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挂牌8个多月来,上海自贸区围绕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这个核心,大力开展金融创新。眼下,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一行三会先后出台了四部支持意见,共计51条,近期又陆续推出13项实施细则,特别是央行上海总部最新发布的关于分账核算业务的两项实施细则,为下一步投融资汇兑便利化提供了载体。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 潘岳汉:自由贸易账户的建立本身是个创新,但同时的话很好的兼顾了服务和风险管理的两方面作用。这个运用的是,银行是筹出的是自贸区的整个资金包括有部分是境外的资金,所以对企业的融资相对来讲成本还是比境内的融资会相对略低一点,这个我觉得企业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是)非常有利的一个因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 朱晓明:它看得很远,这些政策,这些细则。当然我刚刚也讲了,就是有一个过程。就是企业也好,监管部门也好,他们在学习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时候是有个过程的,是逐渐逐渐理解的,相互的信息是逐渐逐渐融通的。但是从这些出台的细则来说,它的含金量、给企业创造的机会很多的。
专家表示,上海自贸区通过制度创新、深化功能扩展,首先是要大力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目前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已经挂牌成立,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已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上海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正在加紧筹建。
第五篇:上海自贸区圈定金融改革 或促国内市场一体化
上海自贸区圈定金融改革 或促国内市场一体化 中新网9月28日电(财经频道 曾会生)9月27日,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终于对外公布。方案明确了在自贸区内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等金融改革和制度创新。专家分析,自贸区金融制度改革和创新有助于打破国内的金融分割和阻滞,通过对外开放加快国内市场改革和深化,促进国内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改革可能带来短期资本流动和资本逃离等风险,但宜疏不宜堵,可以通过国内市场一体化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来防范。金融改革不仅有利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更能服务于全国改革的推进。
金融改革试点促进国内金融市场一体化 风险宜疏不宜堵
27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分析,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跨境使用是当前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最重要的事情;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促进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而人民币跨境使用则符合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经济格局、地位提升的需要。据他介绍,此前中国曾两度启动,但都由于金融危机中断。
“自贸区金融制度改革和创新大思路是对的,而且推进力度也很大。”他表示,利率市场化意味着未来国内市场需要一体化,这是金融对外开放对国内金融的要求,这样就形成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并举。由于国内还存在严重的金融分割和阻滞,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单纯从国内进行改革就很难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只有通过对外开放和国内金融改革同时推进金融的改革和深化。
不过,上述方案强调要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进行先行先试。丁志杰认为,这些风险可能包括短期资本的流动和外部因素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宏观经济的波动可能因为开放而被放大,当然也包括区内区外的套利。
他对中新网财经频道分析,开放肯定有风险,但是不能再采取堵的方式来应对,而是由要堵到疏。而且由于方案更倾向于鼓励长期投资和资金流动,对短期跨境资本的阻抑可以通过国内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效率提高、宏观经济稳定和宏观调控来实现。
利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更服务全国改革和发展
在自贸区内进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和利率市场化等改革试点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人民币中心的发展不可或缺,也助益颇多。方案表示还要
建立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日前撰文表示,从国际主要贸易自由港的实践来看,成为国际离岸金融贸易中心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超国界的货物自由进出;放开行业与经营方式限制前提下的投资自由;以外汇自由兑换与资本跨境自由流动为基础的金融自由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自贸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自由贸易港主要取决于后面两个条件。她认为,金融自由化是上海自贸区成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制度前提。
丁志杰以人民币国际化举例分析,以前人民币国际化两条腿走路:一个是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另一个是上海的国内中心。从长远来看,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有利于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金融制度和发展模式,肯定会使得上海成为全球的人民币中心。他表示,方案 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这样不仅有中国人的投资,还有外国人的投资和境外发行人的融资。
“上海自贸区的价值在于“上海制度”和“上海机制”。”丁志杰更看重上海自贸区对全国改革和国内经济转型的作用。对于自贸区的试点,方案提出要在两三年内实行。丁志杰判断,自贸区的很多制度创新肯定会在两三年内逐渐向全国辐射和推开。它为国内金融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起到示范作用后向全国辐射,更能服务全国的改革。
“自贸区这么大一个动作为什么选择在长三角思维领头羊上海来做,这表明了我们改革开放的决心。而且自贸区的这些改革和和创新是中国必须做的,也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如果选择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地方试点,可能更安全,但对全国的作用和意义就不会太大。”丁志杰说,如果这些金融制度的改革不能服务全国的话,要么就是改革没有做好,要么就会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