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7-11便利店研究(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22:0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湾7-11便利店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湾7-11便利店研究》。

第一篇:台湾7-11便利店研究

台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导入便利店业态,经过20多年的发展,便利店已成为台湾的主要零售业态,2000年总门店数6148个,营业额近1000亿新台币。由于店铺发展迅速,便利店业所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来自于同行和同业的竞争使顾客分流日益明显。主要的便利店系统有7—

11、全家、莱富尔、0K、福客多五大连锁集团。五大集团店铺合计为5233家,占便利店总数的85%,营业额占95%,市场呈高度集中状态。

统一集团1978年4月开始介入便利店事业,筹资1.9亿元创办统一超商公司。1980年2月,统一超商买断美国7—11在台湾地区的经营权,从此开始了台湾流通史的创业传奇。截止2001年底,统一超商资本额已达60亿元(台币),员工3200多人,7—11店铺总数为2970家,占全岛便利店总店数的43%;’年营业额以7亿元(台币),占57%,是台湾目前最大的零售商。

统一超商为什么发展得这么迅速和强大?这里总结了以下几条:

第一,统一超商以便利为基本立足点,以年轻男性、收入较高的顾客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各种社区服务功能,包括为消费者提供照片冲洗,代缴水费、电费、煤气费、通讯费、有线电视费,代售电话卡、邮票、信封,提供复印、传真、网络购物等诸多便利服务,使7—11真正触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7—11还积极参与公用事业市场和市政收费业务,从1997年以来,分别增加了代售公共汽车的储值卡和代管付费垃圾袋业务。2001年在7—11门市增设了自动提款机(ATM),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目前还在不断增加新的有社会需求的服务项目,考察期间,从当地的报纸上看到,7—11将从2002年5月份起,增加代收交通事件裁决所的交通违规罚款项目等。上述业务项目不仅方便了公众,还增加了客流量,成为一种竞争的利器。

第二,7—11的成功,还需要有全方位的好商品。开业以来,一直坚持“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同业,而是消费者需求的改变”这一理念,随时保持对顾客消费习惯变化的灵敏度。7—11竭力研究调整商品结构,利用7—11的POS系统,将消费信息提供给生产商,与生产商结为制售同盟,共同开发新产品;对商品结构的分析更是到了科学细致、一丝不苟的境界。在其所销售商品中,饮料乳品和鲜食商品占38%,烟酒及小食品占39%,日用品占6%,出版品占9%,服务性商品占8%。7—11就是按照不同品类所占的销售份额,有针对性地采购新商品,使每一节货架、每一种商品都能产生出最大的效益

第三,7—11的快速发展,与大力发展加盟店的展店政策密不可分。随首市场份额竞争的加剧,便利店规模的扩大,导致了诸如门店人力开发、管理人员培养、门店盘损控制等一系列难题出现。直营店体系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为突破管理瓶颈,7—11在“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加盟理念指导下,利用自身成熟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加盟体系。目前,加盟店的比

例由赢利之初的15%,增至2002年的85%。使社会资源与其自身的采购、物流、技术指导等优势相结合,加快了店铺体系的扩张。

第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7—11还建立了网上的7—11。7—11利用遍布全台湾的近30肋家便利店实体与虚拟的网上销售相结合,创造出了24小时都能付款、取货的网上购物方式,他们把虚拟的网上商店称为“网路购物便”。消费者只要进入“网路购物便”,就可以依照个人的购物需求,轻松点击自己满意的商品。在交易确认后,顾客可运用网上的“电子地图”选择自己最方便的取货及付款的7—11门市。之后,顾客可通过购物网站的查询追踪系统,随时了解所订购的商品的送达情况,再去门市取货并付款。通过开发网上购物,7—11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了自己的便利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了7—11的竞争力。

除了7—11便利店事业外,经过20余年的努力,统一超商事业陆续拓展到康是美药妆店、统一星巴克咖啡店、面包店;统家(家居用品超市)、统一速达(快递)、捷盟物流等26家关联企业,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台湾,我们经常见到统一企业所属的7—11便利店、康是美药妆店、星巴克咖啡店、面包店这四种店铺集中在一起开店的有趣现象。它们的有机结合,不仅满足了顾客更全面的消费需求,也为选点展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功能上,这四个店铺可以相互补充,形成区域销售优势,为顾客提供快速、便利的增值服务。而在门市选址租赁过程中,便可不受该门市面积的限制,面积低于100平方米,统一超商可以从以上四种店铺中选择一种店铺开店,如面积足够大,则可以选择两种店铺甚至四种店铺集中在一起开店,达到了店铺相互支持、展店快速、配送方便的目的。

7-11便利店的物流体系

台湾便利店市场克争取烈,但统一赵同7—11发展势头强劲。支撑7—11快速发展的重要因家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后方物流支援系统。

统一超商在1990年将原物流课独立为专业物流公司,成立了捷盟行销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6亿新台币,其中统一集团占51%,统一超商占14%,日本三菱商事占25%,菱食占10%。1999年又将原低温物流事业部独立,成立了统柏行销股份有限公司,为统一超商便利店提供低温物流服务,同时又成立了大智通出版品物流中心。目前统一超商拥有四大物流系统,即:常温物流、低温物流、鲜食物流、出版品物流,它们紧密环扣,展现最具竞争力的配送体系。

捷盟常温物流共有8个常温物流中心,分布于全岛各地。我们实地参观了台北物流中心,这也是捷盟总部所在地。台北物流中心占地15亩,仓储容积为7660立方米,是捷盟公司属下最大的物流中心,有正式职工80人、钟点工120人。承担着向周边1576个7—11门市配送

商品的任务,每月配送商品价值达7亿台币。台北物流中心是一个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很高的现代化常温物流基地,具有订货补货、入库验收;库存管理、理货分拣、流通加工、配送、逆向物流回收等功能。捷盟以“引进新的科技设备、改善作业流程、提升物流作业效率”为物流运作方向,为门店提供快速、正确、准时的服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物流中心各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电脑订货系统根据库存及平均出货量计算出建议订货量,辅助订货人员订货;电脑拣货系统辅助拣货;输送带和分流系统使同一门店的拆零商品周转箱汇集到一起;电脑运输排程系统协助调度员排定配送门店的先后顺序,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并根据配送门店的顺序安排商品分拣。无线传输设施电脑主机与堆高机上的电脑终端及掌上型终端机,实现了在物流中心作业区内的信息即时传递。

1.物流整合对零售带来的效益

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物流中心从上午10:00门店订货开始,每项作业流程分秒必争,各流程紧密衔接串联,门店订货后,物流中心保证在24小时内将商品配送到门店,为顾客创造最大价值。

(1)节省收货次数捷盟、统柏物流中心的建立,使物流中心的集散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在供货商与门店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对门店而言,经过物流中心的整合,数百家厂商的商品可一次配送到门店,门店只需一次订货、一次收货,就可完成商品购进。

(2)解决供货商送货到数千门市的麻烦对供货商来说,通过共同配送,供货商只要一次送货到物流中心,就能解决原先必须面对数千家门店送货的困扰,节约了运输费用。

(3)提高商品的鲜度和质量为了确保商品的鲜度和品质,商品从生产、加工、理货、运输,一直到上柜销售,整个过程都是在低温环境中作业。这就是通常所讲的“冷链物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随时调控车厢内的温度,使商品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中。温度自动记录器会随时记录车厢内的温度,完成配送任务后,将温度记录器中的资料输入电脑,可随时查询。实现了全程温度监控,使商品的鲜度和品质大大提高,增强了门店的竞争力。

(4)提供少量多频率配送,降低门市库存物流中心对常温商品实行一日一配,低温商品和鲜食商品实行一日二配,门店不必再增加备用库存,降低了进货成本。

(5)每日到货,降低侠货率,提高销售机会每个7—11门店有3000个品项,牵涉到500多个合作厂商,经过物流中心的攀控,缺货率由22%降为0.36%,有效增加了门店销售的机会。

(6)了解每日固定的到货时间,安排人员理货,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捷盟为门店提供快速、正确、准时的服务,配送车辆到达门店的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到15分钟,物流中心的准时配送串达到96%。门店可根据约定配送时间,启用钟点工收货,节约了用工费。

2.物流利润

正因为物流中心对供货商和门市都有利,因此,让供货商压低进价,或向供货商及门店收取物流费用,供货商和门店都能接受。捷盟根据商品的重量、体积、价值大小及商品对温度的要求等,向供货商及门店收取不同的物流费用,平均加价率为3.5%。2000年捷盟配送商品285.6亿元新台币,获毛利近10亿元。

在物流费用控制方面,捷盟采用了很多国际上流行的做法。厂房采取租赁的办法,每天每平方米合人民币约1.29元。物流中心没有自有的运输车队,商品配送外包给三家运输公司。其中一家公司为捷盛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是统一超商的关联企业。有意义的是,捷盛运输公司也没有自有的车队,它更象一家管理公司,它与捷盟签订商品配送合同后,采用组织社会车辆的办法把商品配送到门店。这种办法很好地解决了车辆在外难于管理的问题,同时又减少了大量投入,降低了经营成本和风险。2001年捷盟物流实现税后利润7000万元,资本利润率高达35%。捷盟和统翅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立,使统一超商原来的物流费用大户变成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国内商业企业与外资商业的差距不仅仅存在于经营规模,关键是支撑营运业务的核心技术,包括物流技术。国内企业长期以来物流运作方式是在商品购进以后,把它放在仓库存起来,然后慢慢销售出去。储运是一种成本,以这种储存式物流的理念来运作,商品必然库存时间长、费用高、浪费大。物流贯穿经营业务活动的全过程,物流环节与商店内部经营环节的衔接及协调状况,直接影响企业对市场和顾客的反应速度,影响企业的成本与效率。物流技术是我们发展现代连锁商业必须解决的课题。国内企业在进行网点体系扩张的同时,必须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技术,建设符合企业经营实际、同时又具有扩展性的物流配送体系,通过快捷、及时、高效的物流运行,塑造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配送的细化随着店铺的扩大和商品的增多,7-11的物流配送越来越复杂,配送时间和配送种类的细分势在必行。以台湾地区的7-11为例,全省的物流配送就细分为出版物、常温食品、低温食品和鲜食食品四个类别的配送,各区域的配送中心需要根据不同商品的特征和需求量每天作出不同频率的配送,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顾客。新鲜、即时、便利和不缺货是7-11的配送管理的最大特点,也是各家7-11店铺的最大卖点。

和台湾地区的配送方式一样,日本7-11也是根据食品的保存温度来建立配送体系的。日本7-11对食品的分类是:冷冻型(零下20度),如冰淇凌等;微冷型(5摄氏度),如牛奶、生菜等;恒温型,如罐头、饮料等;暖温型(20摄氏度),如面包、饭食等。不同类型的食品会用不同的方法和设备配送,如各种保温车和冷藏车。由于冷藏车在上下货时经常开关门,容易引起车厢温度的变化和冷藏食品的变质,7-11还专门用一种两仓式货运车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仓中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另一个仓,需冷藏的食品就始终能在需要的低温下配送了。

除了配送设备,不同食品对配送时间和频率也会有不同要求。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食品如冰淇凌,7-11会绕过配送中心,由配送车早中晚三次直接从生产商门口拉到各个店铺。对于一般的商品,7-11实行的是一日三次的配送制度,早上3点到7点配送前一天晚上生产的一般食品,早上8点到11点配送前一天晚上生产的特殊食品如牛奶,新鲜蔬菜也属于其中,下午3点到6点配送当天上午生产的食品,这样一日三次的配送频率在保证了商店不缺货的同时,也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为了确保各店铺供货的万无一失,配送中心还有一个特别配送制度来和一日三次的配送相搭配。每个店铺都会随时碰到一些特殊情况造成缺货,这时只能向配送中心打电话告急,配送中心则会用安全库存对店铺紧急配送,如果安全库存也已告罄,中心就转而向供应商紧急要货,并且在第一时间送到缺货的店铺手中。

地域划分一般是在中心城市商圈附近35公里,其他地方市场为方圆60公里,各地区设立一个共同配送中心,以实现高频度、多品种、小单位配送。实施共同物流后,其店铺每日接待的运输车辆数量从70多辆下降为12辆。另外,这种做法令共同配送中心充分反映了商品销售、在途和库存的信息,7-11逐渐掌握了整个产业链的主导权。在连锁业价格竞争日渐犀利的情况下,7-11通过降低成本费用,为整体利润的提升争取了相当大的空间。

配送中心的优点还在于能随时掌握在途商品、库存货物等数据,对财务信息和供应商的其他信息也能握于股掌之中

便利店新的利润增长点——物流服务 随着电子商务计划的启动,市场拓展战略很快从纯零售业转向物流业,利用自己强大的零售网络和配送功能为网上商店提供物流服务。如7-11便利店与他人合作开设的网络书店,8000多家店铺和53家图书配送处,有力地保证了图书的及时订货和送货,也大大减少了组建这些必不可少的设施费用。另外,到就近的7-11店铺订书、取书和付款不仅方便,更让许多对网络付款仍然疑虑重重的顾客可以安心上网购书了。据调查,93%的顾客希望到7-11店铺付款、结帐、取书,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开展并没

有改变消费者对地区性店铺的信任感,相反还给地区性店铺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7-11公司1973年才成立,但到80年代中期,它已经替换了老式的、用来监控销售状况的销售点实时信息管理系统(POS:point-of-sale);到1992年,它已经四次更新其信息技术系统;而规模最大的一次更新是在1995年。

7-11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给它带来了四个优势:一,它能监测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关键。因为在信息时代,竞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商家是把商品推给消费者,而现在是公司被消费者的需求拉着走。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竞争的主战场转移到了各个便利店——商业经营和顾客的交界面。二,公司可以利用所得到的销售数据以及相关软件来进行质量控制、合理定价和改进产品。由于有如此先进的系统,7-11公司得以一天三次获得其所有分店的销售信息,而且在20分钟左右就能获得分析结果。这样,公司就能很快知道哪一种商品或包装更受顾客的欢迎。三,新系统、新技术能帮助公司预测每天的市场动态。现今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变幻无常,所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大大缩短。一些产品只存在几周、甚至更短的时间。比如,像包装午餐、三明治以及米饭团等,这些便利店的主要商品更是要常换常新。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改进公司供应链的效率,使订单周转得更快。以前上午十点钟下订单,下午四点以后才能收到货物,而现在只要七分钟就可以完成。

第二篇:台湾便利店对大陆的启示

台湾便利店对大陆的启示

赢商新闻 [餐饮] 2006年10月01日 来源:近年来,零售业在我国经济生活的地位日趋重要,便利店更是成为零售业业态发展的新宠。进入21世纪后,电子商务对人们消费习惯产生深远影响,便利店所特有的网点密集、深入社区、贴近消费者的交易平台优势吸引各路资本纷纷进入。目前全球两大连锁便利店系统7-ELEVEN和Ok便利店均已进入中国市场并快速发展。大力发展便利店已成为“e时代”众多企业抢占终端零售渠道制高点的战略性举措。

台湾便利店发展回顾

台湾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导入便利店业态,经过20多年的发展,便利店已经成为台湾地区主要零售业态。台湾地区主要的便利店系统有7-ELEVEN、全家、莱富尔、OK、福客多五大连锁集团,五大集团的店铺约占便利店总数的93%,占整个业态营业额的90%,市场呈高度集中状态。其中统一超商所辖的7-ELEVEN便利商店占据整体业态营业额的60%,是目前台湾地区最大的零售商。

20世纪80年代为台湾地区便利店发展的导入期,经营模式基本上都是由国外引进。由于这种新型的零售业态还未被消费者熟悉,市场占有率不高,店铺规模偏小,先入企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亏损。

1988~2000年是台湾地区便利店发展的成长期。新业态为消费者接受,业态优势逐渐发挥,企业开始盈利。先入者7-ELEVEN加速市场扩张,竞争企业陆续进入市场(OK便利店、全家便利店、莱尔富便利店与富客多便利店于1988年相继成立,并加快开店速度,新业态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并逐步吞噬旧业态市场份额,企业规模、消费业绩与利润同步较快增长。

2001年后,台湾地区便利店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同业态间竞争明显加剧,便利店发展进入竞争期。虽然业态市场占有率稳定增长,但是行业领导者7-ELEVEN的利润率开始下滑,同业态竞争趋于激烈。竞争加剧使得一批中小型连锁系统被淘汰,优势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市场走向高度集中,企业竞争升级:为与台湾地区7-ELEVEN抗衡,全家、莱尔富、OK、福客多开始进行策略联盟,共同成立“便利达康公司”,分别在宅配、鲜食、代收服务、电子商务、ATM设置等提升绩效的业务做整合,未来台湾地区便利商店将呈现“统一超商”与“便利达康”两大体系彼此竞争态势,其他小型业者生存空间日益狭小。

在微观层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台湾地区便利店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消费需求的变化是便利店产生并不断演变的直接动因。从国际便利店发展经验看,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000美元时,人们需求重点由品质转至便利;达到3000美元时,便利商店开始出现;超过6000~7000美元时,便利商店进入快速发展期。

对比台湾地区便利店产生的当时情况,1962开始台湾地区经济以平均8.8%的速度增长,1978年台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2155美元,到1988年达到5829美元。

第二,科学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便利店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技的运用有助于便利店建立庞大的连锁加盟系统,形成规模效应,充分发挥业态优势;二是科技的运用有助于便利店建立先进的情报系统,准确、快速捕捉消费者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三是科技的运用使得便利店在e时代能够探索新的服务渠道,促进便利店不断发展。

进入21世纪,网上购物兴起,便利店运用电子商务凸现便利性,业态得以创新发展。以台湾7-ELEVEN为例,2000年设计了电子地图(E-Map)和购物查询追踪系统(E-Tracking),并根据消费者不同习惯制定了三套服务方式。另外,它凭借庞大的终端渠道优势,与多家音乐、书籍、3C、旅游网站合作,全面构建e世纪生活服务网。未来计划与中华电信策略联盟,共同建置宽频网络。企业提供的服务也更加多元化(如开发多媒体公用电话机等),满足了消费者对即时性、数字化服务的需求。

第三,业态竞争使得便利店的发展逐步理性。台湾7-ELEVEN在2000年就提出了“e世纪社区服务中心(CommunityServiceCenter)”的经营理念,拓展服务的宽度和深度,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其他便利店也相继提出社区金融中心、资讯中心、娱乐中心概念,便利店在竞争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对大陆便利店发展的启发

从生命周期理论看,中国便利店发展正处于导入期,市场占有率较低,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还需承受一段时间的亏损,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努力促进中国便利店的发展。

第一,我国便利店的发展应因地制宜、方向明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千差万别,便利店的发展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谨慎度量。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鼓励实力雄厚的企业先行发展,另外在传统门店进行便利店改造时应形式与质量并重。

第二,考虑整体零售业的布局和比例,充分发挥便利店业态优势。在我国很多地区便利店与社区超市形成恶性竞争,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应克服定位模糊的缺点,与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等业态形式形成优势互补;应利用自身渗透性强、贴近消费者的特点,拓宽服务范围,凸现便利本色。

第三,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加盟连锁的形式做大做强。便利店依靠直营连锁很难扩张规模,而规模不大企业又很难盈利。从便利店发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情况来看,日本98%的便利店是加盟店,台湾地区加盟店占比也达到了70%,而我国2003年限额以上连锁便利店企业中加盟店所占比例还不到10%。根据国外经验,我国连锁便利店在发展走上轨道后应逐步减少直营店所占比重,发展连锁加盟店。

第四,扶持便利店连锁经营企业加大技术的资金投入。便利店内商品的周转和更新速度都很快,这对企业的物流配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没有技术的支持是很难实现的。另外,便利店的消费以个性化、便利性为主,应时刻捕捉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利用信息技术结成强大厂商联盟,迅速推出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第五,在便利店服务性商品的提供上政府应放松限制。提供便利性服务是便利店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服务性商品已经成为便利店的重要利润来源。以台湾地区7-ELEVEN便利店为例,服务性商品的销售已经占到了其销售总额的8%,服务经营领域已涉及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现场制作速食、对外服务的传真机、复印机,彩扩冲印服务、销售书刊杂志、销售IP卡,代缴电费、煤气费、有线电视费、寻呼机费、快递费、国际通讯费、税费、保险费等生活中的多项费用。21世纪后开始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网上购物,与多家网站合作开发金融、娱乐、旅游等多样化服务性商品。中国便利店开展这些服务时还有诸多限制,行政管制较多,不利于便利店今后的发展。

第三篇:便利店采购研究总结

便利店采购研究总结

对象:便利店

目的:了解便利店的采购状便利店

时间:>>>>

地点:雄楚大道下钱西村站

目的:了解便利店的采购状况

组员:>>>>>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经营便利店除了要考虑店址、经营、店内结构布局和商品摆设外,进货也是经营的一个重头戏。通过严格控制和把握好商品进货关,在此基础上获得可观的经营利润,这是零售业共有的特点,便利店也不例外我们大体上了解到了便利店的采购原则,采购渠道,采购方式和采购品种的结构与方式,和最终的最优选择。总体上分析了便利店的优劣势。

便利店是一个新兴的业态,是对消费者提供方便为第一要义,并在经营管理方面追求效率最大化的零售经营模式。便利店一般有这几个基本特征:1.位置:在商业区或者是在居民区。2.经营时间:12小时——24小时。面积:100平方米——300平方米。4品种:生活必须品为主。5.对象:商务白领,各类流动人群,与各院校大学生。

便利店有许多的采购原则,例如,1、合乎经营业态特性的原则。

2、合乎商品组合的原则。

3、合乎高回转率的原则。

4、合乎毛利率目标的原则。

5、合乎安全卫生的原则。

6、合乎进、退货规定的原则。

7、合乎非营业收益的原则。

8、追求差异化原则。这些原则都是为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益,便利店除了通过总部集中采购外,可以与便利店同行或其他零售企业组成大型的采购行会或采购集团,由行会或集团代表与供应商谈判;或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形成更大批量的采购。同时,把以上原则要求的内容写进采购交易双方的合同文本,以降低采购风险,提高利润收益率。但在其中便利店最注重的是合乎安全卫生的原则与追求差异化原则,因为近年偶有不合格商品(例如蜜饯、矿泉水

等)在便利店中,极易造成消费者食用不适,便利店的形象也因此受损,故供货厂商之筛选务须严谨。便利店除备齐公司营业执照及食品卫生检验证明等合格文件外,尚应检查其商品标示项目(品名、含量、原料名称、食品添加剂名称、制造厂商名称、地址、进口厂商名称、地址、制造日期等)的完整性,有条件的便利店企业可委派专人到生产厂家考察,以确保采购商品的安全卫生。近年来便利店在大城市迅速,各种新式的业态不断兴起,面对残酷的竞争和客源被瓜分的情况,经营者的压力倍增。要表现经营的差异性,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以形成经营优势。采购时,除了必要的畅销品外,便利店更应掌握市场态势及顾客需求,以开发和引进差异化商品。如在激烈的竞争下,各连锁店努力发展熟食、快餐、服务性商品(如邮票、影印、代洗照片)等,不但能满足顾客需求,提升了形象,更可增加营业绩效。

便利店有许多的采购渠道,1.各种采购指南;2.各种产品发布会;

3.各类产品展销会;4.行业协会5.行业或政府调查总结报告;6.同行或供应商介绍;7.公开征询;8.供应商主动联系。但作为便利店的经营者大多数都会选择同行或供应商介绍这种渠道。因为作为同行他们比我们先从事这个行业,比我们这些新手要有经验,懂得渠道里面的道理,而且还有一定的诚信程度,有一定的保证。还能给我们一定的指导作用,方便我们以后自己建立自己的采购渠道。供应商介绍的话,首先可以让我们出去一个主动的地位,不被动,这个最起码能让我们多个选择。选择供应商的标准有许多,根据时间的长短进行划分,可分为短期标准和长期标准。在确定选择供应商的标准时,一定要考虑短期标准和长期标准,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所选择的标准更全面,进而利用标准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最终寻找到理想的供应商。所以会选择同行或供应商介绍这种渠道。

作为便利店也有几种采购方式,1.自提进货,在供应商的仓库里面交货;2.供应商送货,最简单的轻松的采购进货管理方式;3.委托与外包进货。但作为便利店的经营者大多数都会选择供应商送货,最简单的轻松的采购进货管理这种方式;从时间方面来说,去供应商的仓库里面交货在地理位置上有一定的距离太费时间了,同样的道理,委托与外包进货一样费时间。从经 济方面来说,去供应商的仓库里面交货要一定的费用,外包一定要费用,但供应商送货这种方式解决了这些问题,订货直接提前打电话,无需花费时间与金钱,下订单订货是购买管理的基本要求,订单代表的是一种便利店行为,而电话订货可能只是个人行为;订单对于供应商来说是一种保障,是处理此方面纠纷的法律依据之

一。而且订单中货物名称、数量、型号、纳期、付款方式、批次等明确清晰,可保证供应商送货及便利店收货的准确性等等。所以我们选择了供应商送货,最简单的轻松的采购进货管理这种方式。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便利店的优势是是以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便利店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利”一是时间上的便利,二是空间上的便利,开店地点灵活,填补消费空白,三是商品上的便利,销售的商品全是日常必需品。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便利店的劣势是一些便利店存在短视行为,过于注重成本,知名品牌相对较少,使不少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缺乏信心;一些便利店从进货渠道上,很难取得生产商的优惠,导致进货成本降不下来,加价幅度过大,使消费者感到在这里购物不便宜,不利于培养“回头客”;一些便利店从“夫妻店”甚至是杂货铺转化而来,安于现状,经营观念落后,注重眼前效益,经营商品简单重复、服务模式单一,与倡导“一站式”购物的大型超市相比劣势明显。便利店的发展遭遇瓶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营项目不全,可提供的配套服务有限。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宋东林教授认为,本地的便利店仅靠出售商品,无法在激烈的业态竞争中取得优势。它必须开发连锁店铺网络的附加价值,即扩展其服务功能。日本的7-11便利店之所以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将店铺网络视为一条高速公路,不仅让自己的商品在这条路上通行,也吸收其他服务在这条路上行驶。例如,他们为煤气公司代收煤气费,为电力公司代收电费,为邮局代收邮件,甚至为网上商店代送商品。越来越多的服务,不仅增加了商店利润,也密切了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总之,便利店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的现实状况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注重培育本土特色。便利店可以和生产企业合作,共同研制和开发一些专用品牌的小型化食品。同时,加强我省中小型零售企业的联营,降低商品的采购成本和价格,掌握竞争的主动性。所以便利店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前景的!

第四篇:加油站便利店市场细分研究--精品

加油站便利店市场细分研究

王华

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

近年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凭借强大的网络优势、品牌优势和资金优势,先后大举进入非油品业务,按照“能开尽开”的原则,加油站便利店像雨后春笋一般快速成长起来。目前,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加油站便利店数量分别达到了近1.7万座和1万座,分别占到加油站总数的57%和50%。随着加油站便利店数量逐渐趋于稳定,靠快速开店大幅提高营业收入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如何深入研究和细分加油站便利店市场,通过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提高单店经营质量,实现加油站便利店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加油站便利店业务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加油站遍布全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相对较大,面对的目标顾客群体也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利用营销理论中STP分析法,即:市场细分(Subdivides Market)、目标市场(Target Market)与市场定位(Positing Market),及“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对中国石化加油站进行细分市场,然后分析不同目标市场上的顾客需求特点,制定加油站便利店合适的商品组合和价格策略。

根据欧美经验,便利店本身需要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后才能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人们的普遍生活水平还不高,相比美国的收入水平,北京、上海、广州的人均GDP刚刚跨过这条线,据此判断,国内整体便利店业态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不发达地区,加油站便利店发展就更加缓慢。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顾客收入水平的差异,消费习惯的不同,因此,位于不同省份和区域的加油站,其目标顾客的需求特点也有着较大差异。如何细分加油站便利店消费市场?笔者认为地理位置是最适宜的细分标准,可以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细分加油站便利店市场,并对细分市场的商业环境、目标顾客需求和消费特点进行分析,确定便利店商品组合及市场定位。1.城区加油站便利店 1.1市场细分及消费特点

城区加油站目标顾客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车管人员或驾驶员、私家车一族、出租车司机或在加油站附近居住居民,除了临时加油的外地车外,这些顾客加油相对比较固定,对品牌和服务比较看重,消费者除了要求油品的质量好外,还要求加油站服务意识强,员工工作积极主动,同时还特别注重加油站的整体形象、硬件设施、干净整洁等。这类顾客一般消费能力比较强,接受新鲜事物较快,比较看重产品和服务品质。另外,城区加油站便利店一般会处于闹市,周围会有众多的超市、综合百货店、社会便利店,商品品种齐全、价格较低,而且消费者购物也相对比较方便,消费者购物选择性大。因此,对于水、饮料、食用油等经常重复购买、相对比较敏感的商品,消费者比较注意商品价格。1.2便利店商品组合及价格定位

加油站便利店与超市及社会便利店相比,有着他们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免费停车购物、员工服务到位、不用排队等候、货

真价实等等,因此,在便利店商品种类选择及价格制定上不能一概而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根据顾客价值让渡理论,便利店经营的原则就是:要让顾客总价值高于顾客总成本,制定合适的商品价格、便捷的购物环节等,控制顾客总成本,通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舒适的购物氛围、优质的服务态度等,提高顾客总价值,最终目的就是要让顾客感觉到加油站便利店消费“挺划算”、“挺合得来”,培育顾客消费习惯,提高顾客回头率。

城区加油站便利店的商品数量、商品种类和价格定位要满足顾客需要,经营范围主要应包括饮料类、快餐类食品、品种齐全的便利性食品(如薯片、小吃、糖果、冷饮、咖啡)、机油、汽车护理用品以及日用品等。根据营销中的需求理论,客观上有能力购买和主观上愿意购买是实现消费的两个要素,在便利店商品设置上,要根据顾客群体的消费能力不同,合理安排商品结构和价格,如对于水、饮料、食用油等相对于顾客敏感型的商品,便利店的价格要向超市价格适当看齐,而对于顾客不太敏感的商品,如食品、百货等,可将价格制定的相对较高些。1.2.1出租车或企事业单位司机

对于出租车或企事业单位司机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对价格相对比较敏感,特别是一些装修较好的加油站便利店,通常会让人产生一种价格较贵的初步印象。因此,对于水、饮料等大众商品价格上要尽量与超市价格相当,不宜制定太高,否则可能会“吓跑”这些群体的顾客,同时要针对这些消费群体,尽量出售一些他们日常消费的商品,如烟草、方便面、香肠等,并在便利店内提供彩票代售以及免费开水服务,这样可以将这个群体的顾客吸引到店内,增加购买商品机会。

1.2.2私家车群体

对于私家车消费群体,这个群体的消费特点与上一种消费群体有着显著的不同,这类群体对价格相对不太敏感,但非常在意加油站便利店的商品氛围、店内的整洁度以及员工服务,对于这类顾客群体来说,仅用商品低价去吸引他们则是不适合的。首先,通过时尚的店面设计和CI形象包装(包括外观、店牌、入口、橱窗、地面、灯光、颜色、音乐),以及整洁合理的商品摆放,满足消费者追求消费档次的消费心理,重点要在营造便利店商业氛围上下功夫,力求营造温馨、时尚、舒适的店内购物环境和氛围,让消费者进店后能够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并享受整个消费过程。其次,在商品选择和价格制定上,应该充分结合这个群体的消费能力和需求,如可以引进销售一些进口食品、高档香烟、高档酒类等,既可以提升便利店商品档次,又可以增加商品选择余地。除消费者比较敏感的商品外,其他商品的价格应适当略高于商超的价格,以保持一定的盈利空间。2.郊区、国省道高速路加油站便利店 2.1 市场细分及消费特点

到郊区、国省道和高速路加油站加油的多数是长途客货运输车辆的司机或长途旅客,一般来说,这类型的消费者具有解决急需、旅途中稍作休息的需要。在加油、加水的同时,还想检查和维修车辆,调节和放松一下长时间驾驶的紧张、寂寞情绪,消除路途身体疲劳,吃饭休整,补充体力,顺便购买一些食品和日用品。同时,这类旅客对于应急商品的需求种类并不像平时集中采购那样繁多,一般会集中在速食食品、饮料、香烟以及与旅行相关商品如毛巾、香皂等个人洗涤用品等。因此,根据这一顾客群

体的消费特点,加油站在进行业务定位时应以提供服务、满足顾客需要为主,在强化品牌知名度吸引顾客的同时,一定要根据顾客的消费特点,通过便利店、汽车快速维修及住宿等非油品业务吸引消费者。由于这些消费群体需求较多的是应急、补充购买等,他们在加油站便利店的商品种类和价格要求上一般不会太苛刻。2.2 便利店商品组合及价格定位

在便利店商品设置上应该配备与旅行相关的商品,而不必像市区内加油站便利店的品种那样齐全,应该根据大车司机、长途旅行的顾客需求,主要以方便食品和小百货为主,如方便面、香肠、面包等各类小食品,以及香烟、饮料、毛巾、香皂、洗涤卫生等普通日用消费品。由于这部分顾客具有加油、应急、顺路、补充购买、稍作休息,并满足必要的生理需要特点,他们没有购买商品的其他渠道可供选择,因此,便利店商品制订的价格应适当高点,以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3.农村加油站便利店 3.1市场细分及消费特点

乡镇、农村加油站目标顾客主要是农用车辆,包括农用三轮车,拖拉机,往返县城、乡镇的班线汽车的司机及收割机,农民自家农用机具的拥有者等。农村市场日用商品相对不是很丰富,而且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几率较大,特别是假烟假酒相对更多。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两大集团品牌知名度,在加油站便利店售卖一些日用商品,特别是要重点售卖烟酒类商品,吸引消费者来到便利店消费。但由于这类顾客的收入水平普遍比较低,消费能力不太强,因此对便利店商品价格敏感度较高。3.2 便利店商品组合及价格定位

由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加油站便利店的营业收入还不高。对于农村加油站便利店,可针对农村消费者收入普遍不高、消费能力不强、对商品价格敏感度较高,以及农村商品市场不规范、假冒伪劣商品较多的特点,重点售卖烟酒类的保真商品,吸引消费者来到加油站便利店消费。应充分考虑农民的消费水平,日用消费品的价格不宜过高。同时,为了满足农村消费者日常生产的需要,可以利用两大集团的品牌信誉以及网络优势,提供质量保证、价格实惠的农资产品,如煤油、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4.结语

便利店业务属于社会商品零售业,处于完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长期专注于油品业务,涉足便利店业务时间还不长,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便利店日常运营中,物流配送、品类管理、营销服务等很多环节相对比较薄弱,有待于进一步学习、研究和提高。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感兴趣的人士加入到研究加油站便利店业务中来,通过反复的理论和实践,促进加油站便利店业务持续科学健康发展。

第五篇:台湾广电研究方法整理

1.《公共媒体的公共性建构及其现实困境——台湾公共电视的理念与实践》

在实践层面,深嵌于不同历史结构与政治图景中的公共媒体的公共性建构方式颇为不同。特别是在政治民主转型与商业体系先行与主导的媒体环境中建立起来的台湾公共电视,其公共性建构与实践的独特经历引人关注。从结构论与过程论双重视角出发,对台湾公共电视公共性建构过程中的理念形塑与实践发展予以梳理,可以发现台湾公共电视的成长既与台湾政治民主化历程紧密扣合,也是在政府、政党、民间团体等各利益群体的互动、呼吁与回应下共同完成的。但同时,台湾的民主政治仍不成熟,威权统治的残余、深层的族群对立以及公民文化的欠缺同样阻碍着公共电视的公共性施展,使其陷入现实困境。

2.《解严前后台湾广播观念之变迁》

广播观念是关于广播电视传播活动的一整套认知体系, 它包括对广播电视目标、功能、性质、广播电视与社会结构中其他因素的关系、广播电视运营机制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广播观念决定着广播电视的体制特点、经营方式以及主要的行为模式等。特定的广播 观念总是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台湾的广播观念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解严开禁之后, 伴随一系列政治变革,台湾广播观念也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从以辅导为中心, 到突出监督观念, 并导致了广播电视功能、管理模式、与官方关系, 以及其他实践活动的相应变化。本文探讨台湾广播观念的历史源流、变迁过程, 比较前后差异, 意在对研究和把握台湾广播电视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所助益, 也试图为日益频繁的两岸广电界互动提供一个大致的认知参考。

3.《媒体的狂欢——对台湾传媒生态的观察与思考》

台湾自年全面解禁以来, 以西方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为旗帜, 建立起市场化发展的媒介制度。而我关注的便是在这样的媒介制度下, 媒介(主要以电视为论述对象)的社会角色, 它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知识分子在媒介制度中的角色等。

4.《论台湾电视媒介对选举政治的影响》

本文首先概括了台湾选举制度从日据时期到台湾解严后的发展过程。在历经 西方选举制度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及台湾地区本土化发展之后,当代台湾选 举制度呈现了“泛娱乐化”“后现代”等特点。

本文重点在于借用拉斯韦尔“五 W 模式”对台湾电视媒介对政治影响的全过 程进行分析。首先从台湾电视媒介中的“两栖人”“新闻节目主持人”“社会名人” 作为传播者的角度入手,分析其对台湾选举政治的影响。其次对传播渠道,包括 台湾媒介的组织特点、媒介的“颜色”等方面阐述了传播渠道对台湾政党采取宣 传策略的影响。通过对受众(选民)接收信息、态度改变、而后采取行动的进行分 析。再次,笔者通过实地观察,简述了台湾电视媒介的传播内容“八卦化”“综 艺化”等特点,并分析了不同的节目样态对选民的影响效果。文章的重点是以 2008 年台湾马萧的“大选”为例,对台湾电视媒介对选举政治的传播效果进行 论述。包括台湾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劝服与决定”假说和“涵化”的影响 效果。

5.《商业环境主导下台湾公共电视规制初探》

随着商业化新技术的发展, 媒介融合、全球化与解除管制成为近十年来传播领域的潮流, 公共广播电视发展由盛转衰, 并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以台湾公共电视为例, 重点从资金、收视率和治理结构三个层面对商业环境主导下的公共电视的问题进行探讨, 试图运用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台湾媒介领域的专家深访, 提出建设性的策略。希望对台湾公共电视的探讨不仅是对全球传媒版图的一个完整关照, 更重要的是对处于国际化接轨和产业化转型期的我国大陆地区广播电视业的启示意义。

6.《台湾地区电视服务产业之流变——政经势力与科技发展的影响与变形》

面对世纪交替,台湾地区电视服务产业受到政治解严、经济发展、科技研发等三股势力的影响,本研究将以台湾地区电视服务产业为对象,从电视科技与服务类型的历史流变着手,根据政治力渐趋消逝的党政军产权解构历程、受市场经济逻辑操控下的产业集团化与产权集中化趋势,以及外来资本来台攻占电视服务市场的影响等三大议题,解析解严后台湾地区电视事业的发展轨迹。

7.《台湾电视:从垄断走向竞争》

台湾省电视业是特殊时代的产物, 它一直在政治高压营造的特殊环境中成长, 没有风侵雨袭, 也没有大起大落。但台湾电视业正进入一个不期而至的转型期。本文随着台湾省政治革新的进程,分析台湾电视的生存环境、控制模式和运营模式的变革。

8.《台湾电视的运作与特点》

以台湾电视发展的基本概况为基础,从台湾电视的节目形态到台湾电视媒体的运作方式,进一步分析台湾多频道电视的特点。

9.《台湾电视新闻的放大意识和操作》

台湾人口只有2300 多万, 电视频道却超过100 多个, 其中, 24 小时新闻台就有8 个, 岛内电视媒体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生存, 就必须寻求突破。事实上, 在台湾这个弹丸之 地, 有影响的新闻媒体在政治、社会、财经、民生等各个领域的渗透已经很深, 要做到所谓“资源独享”或是“独家新闻”非常困难。因此, 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和细节展示, 也就是所谓的“放大”, 成为台湾新闻媒体在处理新闻尤其是热点新闻时必然采用的手段。

10.《台湾公共电视政策的形成与动因分析——一种公共政策视角》

当今公共电视在全球范围内日渐式微,然而台湾公共电视却迎难而上并获得了较快速的发展,这成为一个特别值得探究的问题。采用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按照时间顺序,将台湾公共电视分为构想、提出与形成三个阶段进行政策梳理,作为政策动因分析的背景。同时,采用公共政策理论的经典分析模型———精英理论模型与团体理论模型,着重探究台湾公共电视政策形成的动因,剖析台湾公共电视政策的利益博弈与路径选择。

11.《政经混声、多元博弈的历史与现实——台湾当代电视文化现状及批评总体特征研究》 台湾电视业的发展深受当代台湾社会政治、经济与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 徘徊于以政经为主导的各种社会力量的角力中, 形成了其政经混声、多元博弈的特殊风貌。台湾电视批评根据电视文化在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位移可区分为三个各具差异性的历史阶段, 当下其受文化转向影响, 开始关注电视对日常经验的建构、性别问题以及城市空间问题等议题。因此, 当代台湾电视文化与电视批评都是随着台湾社会的现代性进程而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与大众传媒的发展, 两岸三地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台湾电视节目已成为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生态链的主要环节之一。台湾当代电视文化由于受其所寄生的政治、经济、历史传统等因素影响, 具有自身的特征。目前台湾学者对其研究多囿于媒介研究与实证研究, 没有将其视为一项社会文化实践进行整体观照。大陆学界则由于资料不足及各种其它原因对其研究不多, 多停留在描述层面。本文侧重研究当代台湾电视文化及其批评特征, 分析其成因, 展示电视文化与当代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多元竞争及政经混声的独特文化景观。

12.《台湾公共电视:社会生态、多元话语与日常实践》

本文结合相关社会媒介理论的爬梳,试图尽可能勾勒复杂的台湾媒介生态中,台湾公共电视建制和内容生产所选择的策略以及面临的困境。本文认为台湾公共电视的建立与发展孕育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盘根错节的语境力量之中,并以其独特的媒介性格和优异的节目质量反作用于台湾社会结构,尽管力量微薄,台湾公共电视的宗旨和宏愿仍需借助日常节目生产得以绵密细微的实现,渗透进新闻源的择取、新闻伦理的关注、报道立场的确立等方面。而商业为王,娱乐至死的台湾媒介生态中,承载着那么多期待和责任的台湾公视,又必然有着不尽如人意的法律、制度、受众接受状况,暗示着伟大构想和现实情境的某种误识和错位。

以下是其他一些文献论述的角度,供大家参考:

1.商业与公共的博弈: 台湾公共电视政策的形成、变迁及启示

借助公共政策的视角, 通过对一手文献的梳理与相关专家的深访, 重点研究台湾公共电视政策的形成、变迁的内在特征与规律。2.台湾地区广播电视管理制度简析

主要论述了以下几点:台湾地区广播电视管理制度的演进、台湾地区广播电视管理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台湾地区广播电视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3.台湾电视事业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台视、中视、华视节目制播现代化高科技发展、有线电视由地下转公开, 向全省漫延、台湾电视发展趋势的影响

4.台湾公共电视发展困境分析

台湾公共电视的公共性讨论、公视的观众定位、公广集团的集团化经营

下载台湾7-11便利店研究(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湾7-11便利店研究(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台湾电影一百年研究

    台湾电影一百年 西元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出身自法国里昂照相材料制作商家庭的卢米埃兄弟,在巴黎格兰咖啡店印度沙龙中公开售票放映十部影片,这些影片是用他们所发展出来......

    7-11连锁便利店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7-11连锁便利店物流配送体系研究.txt男人应该感谢20多岁陪在自己身边的女人。因为20岁是男人人生的最低谷,没钱,没事业;而20岁,却是女人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

    台湾研究半世情(大全5篇)

    台湾研究半世情 林冈  “蓝天绿地话台湾”:涉台研究需要通过有色滤镜观察台湾政治生态的变化,抓住蓝、绿光谱变幻这一主要特点。  “庐山内外识庐山”: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既需要......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作者:山合水易来源:未知一、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人均年收入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

    温州市便利店发展前景的分析与研究

    温州市便利店发展前景的分析与研究便利店作为继超级市场之后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新兴零售业态,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在我国,虽然消费者整体收入水平不高,但部分地区已具备便利......

    台湾教学方法研究--写信给同学班级(汇编)

    寫信給同學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號____ 親愛的小朋友: 相信經過一天的觀察你一定準備好寫信給同學了,上課時老師說明寫信的幾個原則。(課本65頁) 一、收信人的姓名......

    台湾妈祖信仰的研究综述

    台湾妈祖信仰的研究综述 摘要:台湾的民间信仰非常兴盛,素有“百米一宫、千米一庙”之说,其中最为流行的民间信仰还是妈祖信仰。本文对台湾的妈祖信仰分为起源与发展、妈祖庙与......

    便利店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便利店工作总结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