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世纪艺术馆发展旅游产业思路
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
新字„2012‟08号
新世纪艺术馆关于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路
为积极推介本土文化和产业特色,促进醴陵陶瓷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落实市委提出的“学赶浏阳、挺进三强”战略决策,助推我市“旅游升温战”,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进行“经营产品”到“经营文化”的转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2011年12月1日,由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的新世纪艺术馆开馆,成为我市首个专业陶瓷文化旅游准AAA级旅游景点,开启了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
目前,新世纪艺术馆已经成为醴陵对外展示醴陵陶瓷文化、醴陵产业发展成果的一张名片。省委副书记梅克保,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李薇薇,副省长何报翔,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株洲市委副书记、市
长先后王群等领导先后视察我新世纪艺术馆,并对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发展旅游产业给以高度肯定。
新世纪艺术馆日益发展成为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艺术交流、科研创新、教育教学为一体的陶瓷文化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通过馆藏珍品收藏、文化墙、陶瓷组雕等方式弘扬陶瓷文化、酒文化、酒容器文化等传统文化,举办胡云富书画展、中国陶瓷名家作品展等多次展览,成为中国首家瓷酒文化艺术馆。新世纪艺术馆在醴陵率先推出“陶瓷制作体验游”,一汽大众车友、韩国抱川市游客先后在新世纪艺术馆体验醴陵陶瓷制作,并且带走自己创作的陶瓷作品,他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表示,通过“体验”这种模式,对醴陵陶瓷印象更为深刻。新世纪艺术馆还率先开发了BIO艺术陶瓷净水器、烟斗、烟嘴、保温杯,古典酒具,绿彩茶具等“旅游陶瓷”,得到市场广泛好评。
截至到7月份,新世纪艺术馆已经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其中包括阿塞拜疆、韩国等外籍游客及香港、台湾等地区游客,为推荐醴陵、宣传醴陵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响应市委、市政府发展旅游业号召,使得醴陵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形成规模、成为精品,新世纪艺术馆积极进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湖南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申报工作,今年10月份可以完成验收,这将是醴陵第一个国家AAA级陶瓷文化景区。新世纪艺术馆还编订了《新世纪艺术馆发展旅游产业五年规划(2012年—2016年)》,今后五年,新世纪艺术馆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丰富馆藏,使得游客有更多的珍品可“看”。一是大量征集民间醴陵釉下五彩珍品;二是邀请全国知名画家来醴陵创作宣纸画和瓷画,展示瓷艺与国画的不同。
2、对外开放餐饮部,使得游客有美食可“吃”。醴陵菜非常有特色,是和醴陵陶瓷一样有价值的“瑰宝”。新世纪艺术馆计划推出正宗“醴陵菜”,让游客感受醴陵陶瓷文化同时,享受醴陵美食。
3、将新世纪陶瓷艺术瓷分厂搬迁到新世纪陶瓷酒瓶产业园,腾出厂房为专业陶瓷制作体验生产线,大力推荐“陶瓷制作体验游”,让游客有地方“玩”。
4、大力开发“旅游陶瓷”,并且建设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让游客有商品可“买”。
5、建设一个大型游客中心,投入资金建设公厕、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提升新世纪艺术馆接待品质。
附件:《新世纪艺术馆发展旅游产业五年规划(2012年—2016年)》。
第二篇: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绛县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收费经营的旅游景点共有两处:一处是太阴寺,另一处是紫云寺。这两处景点规模都比较小,经营收入也十分有限。
太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存有全国最大的独木雕释迦牟尼涅槃像,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由于原庙大部分建筑已经灭失,仅存的一个具有金代风格的单体建筑,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缺乏好的发展前景。
紫云寺是沸泉龙岩山旅游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景区内有山、有水、有庙、有竹,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休假旅游景点。每年“五一”、“十一”长假期间都能吸引不少观光游客。但景点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目前,这个景点也没有引起更多游客的重视。
东华山庙主要依托东华山森林公园经营开发。该景点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开发力度不大,目前,只是一个每年阴历三月十八庙会季节性的旅游景点。
二、发展目标
从长远目标分析,我县境内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最都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价值。
东华山位于中条山北麓,绛县卫庄镇张上村辖区内,相传为沉香劈山救母溅石而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和文化旅游价值。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周边数省百县千万游客旅游朝拜的圣地。位于东华山脚下的太阴寺和东华山庙作为道、佛并融的旅游景点连片开发,可吸引一大批游客旅游观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沸泉龙岩山旅游景区独具南国特色。成片的状元竹林、初具规模的佛教寺庙紫云寺、神秘的沸水源头和风景秀丽的月牙湖,是北方地区罕见的一处旅游胜地。
我县是一个地上、地下文物都非常丰富的地区。现已公布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4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已经上报的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
地下文物以横北西周墓群的发掘为代表,引起了全国上下业内外的巨大轰动。横北西周墓群的发掘以揭开古倗国地理谜团而获得两项国家级大奖:一个是自上世纪70年代秦陵兵马俑考古发掘之后,时隔30多年出现的第二个国家田野考古一等奖,一个是2005“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目前,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部又正在对我县的周家庄遗址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这是我县人文景点旅游开发又一个新的兴奋点。
三、发展思路
在旅游景点建设上,我们计划自然景观上开发好“一山一水”(东华山、沸水),人文景观上做好以不可移动文物修复为基础的“三路十二景点”(远古及晋文化旅游线路、三教文化旅游线路、古代精美艺术旅游线路)建设。
1、拟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个集旅游、购物、娱乐、餐饮居住为一体的精品旅游景区――东华山旅游区。
建成后的东华山旅游区由六个小区组成:
一是道教文化朝圣区。以标志性建筑浑元塔为轴心,分院建成玉帝庙、送子娘娘庙等十一座庙宇,满足道教信仰人士的朝拜需求。
二是佛教文化朝圣区。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阴寺为主区,逐步修复古寺山门、配殿、十八罗汉、四大金刚、舍利塔等佛教建筑,形成比较系统的佛教建筑体系。
三是生态景点观光区。以原始森林、白云洞、神仙脚印、石狮卧翠柏等景点开发建设为主,突显大自然的秀美神奇、峻险纯真,引导游客融入自然,陶冶性情。
四是红色遗址瞻仰区。建设高标准的中条山红军游击队纪念亭和绛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建成一个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是休闲娱乐区。投资建设水上公园、动物园、儿童乐园、避暑山庄、疗养院、影剧院、歌舞厅等游乐设施,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
六是商贸购物区。以张上村为中心,建设固定的百货、餐饮、烟酒副食、工艺品购物大街和旅馆、交通等服务设施。
2、沸水自然风景区建设,将以原3543军工企业遗留下的保存完好的数万平方米旧厂房、办公楼、住宿楼为依托,突出南国特色,重点建设沸水源头和虹鳟鱼场观赏点、状元竹林观赏点、紫云寺佛事活动区、月牙湖水上游乐园、农耕文化园,以及相配套的旅游宾馆、饭店等设施。
3、文物修复和文物景点建设。主要是争取上级文物部门支持,县政府积极配套资金,重点修复元代以前古建筑太阴寺、景云宫、董封戏台(以上三处为已公布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春观、文庙、成汤庙、南柳泰山庙、东仇龙庆院寺、南樊石牌坊、乔寺砖碑楼(以上七处为拟报第七批国保单位)和明清精品民居博物馆、横北墓地出土文物博物馆等十二处景观,逐步形成以周家庄遗址、姜嫄墓、帝尧遗迹、晋都车厢城、范村将军庙、晋献公墓、晋文公墓、晋灵公墓为主要景点的远古及晋文化旅游线路;以佛教寺庙太阴寺、紫云寺,道教宫观景云宫、长春观、南柳泰山庙、东华山庙、成汤庙、龙庆院寺,儒教圣地文庙、月宫楼、探花府为主的三教旅游线路;以南樊石牌坊、乔寺砖碑楼、董封戏台、横北墓地出土文物博物馆、明清精品民居等为主的古代精美艺术旅游线路。
目前,在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东华山旅游景区的管
理体制已经理顺,由东华山森林公园统一管理并组织景区开发。紫云寺完成了第二期景区工程建设任务,二A级旅游景点国家旅游局已经授牌。元代以前文物本体维修工程已经完成或部分完成了太阴寺、景云宫、长春观、董封戏台和文庙的维修,总投资810万元。南柳泰山庙、东仇龙庆院寺、成汤庙、南樊石牌坊、乔寺砖碑楼已经完成维修项目申报工作,南柳泰山庙、东仇龙庆院寺两处元代建筑去年11月编制完成了保护维修方案,今年可望开工建设。明清精品民居博物馆建设,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254处明、清民居基础上,集中迁建30处精品民居,目前已经完成了筛选工作。横北墓地出土文物目前正在整理阶段。
经过一个时期的基础建设,绛县将会迎来旅游经济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一○年三月十五日
第三篇:县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一、旅游资源概况
县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山脉南端西翼,省西南部,临汾市西北边缘。县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1212.89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梁峁层叠,3大山系9座大山成“川”字排列,大小2500多条沟道纵横交错,土地支离破碎,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海拔最高1521米,最低511.9米,年均
气温9.5℃,年降雨量在500mm左右,十年九旱,是雨养农业县。全县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辖2镇5乡,79个行政村,314个自然村。
1、文明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聚居、生息、繁衍,3000多年前即有建制。据专家考证,县境内芝河两岸有旧石器遗址,有罗仓、下退干等新石器遗址,商周墓葬遗址,汉代城堡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陶片,商周的青铜器、唐代的石佛头像、宋代的瓷枕等多件规格很高的文物被国家、省博物馆珍藏,楼山龙王庙、县城文庙大成殿为元代建筑全国罕见。
2、旅游资源奇特。全县有62处旅游资源单位有80%以上集中分布于县境西部沿黄河一带。特品级旅游景观有乾坤湾、黄河峡谷地貌,四级旅游景点有六处,三级旅游景点有23处,可以划分为八个旅游资源开发对象:关资源群、乾坤湾资源群、仙人湾资源群、楼山资源群、望海寺资源群、阁底资源群、芝河资源群和四十里山资源群,其中乾坤湾资源群为核心资源,位于全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晋陕大峡谷之中,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批准黄河蛇曲(乾坤湾)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被临汾市列为全市十大特色旅游景点,可开发形成核心旅游区。
3、红色文化厚重。1936年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途径,在赵家沟、前龙石腰、上退干等地居住和战斗了十三个日日夜夜,是红军东征时期建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是毛泽东主席在临汾市境内唯一住过的地方。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建国前后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接纳和帮助了20多个省市逃荒求生的人民共渡难关。1971年将毛主席曾居住过的上退干村改名为东征村,并修建了红军东征纪念馆,当时的临地委在此召开了第一届全委会。5月12日重新修复了红军东征纪念馆,剪彩开馆,有霞光普照、阳光雨露、殉义柏等景观,境内还有回师西渡渡口、沙发石、红军井、红军石、红军崖、毛字石等红色旅游资源(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
4、生态资源丰富。境内盛产红枣、核桃、绒山羊、小杂粮、蓖麻、酸枣、野生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品质上乘,闻名遐迩。尤其是红枣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无虫、无公害、无污染而久负盛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奖章,是全国无虫红枣第一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称号,在我省干果类农副产品中率先获得了有机食品转换认证,目前,全县红枣树总量达到30万亩900万株。发展绿色观光、采摘旅游、建立果品加工基地,转化原枣为旅游商品,开展绿色生态旅游。
二、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提出了“绿色产业富民、能源工业强县、旅游开发兴业”的发展思路,制定和出台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全县打造以红军东征纪念馆为主的红色文化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主的黄河文化旅游和以红枣品尝采摘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三大精品旅游线路,牵动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1、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以红军东征纪念馆为主体,新建展览馆,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红军东征纪念塔,开展追寻红军东征足迹、寻访东征老红军及其后人,祭奠红军崖英勇牺牲的无名烈士等主题活动,努力把东征纪念馆打造成全省红色旅游重点景区。
2、打造黄河文化旅游景区。加大以乾坤湾为主体的重点景区建设,修建黄河地质博物馆、观景台、乾坤道、天脊台等景点,挖掘保护河会里民间艺术村、黄家岭民俗村等资源。开发黄河观光体验项目,开展水上漂流、黄河游艇、空中热气球等活动,饱览黄河地质公园奇特景观。开发游乐服务项目,修建服务中心、农家宾馆,推出特色产品、农家饭菜,开展黄河沙浴、黄河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打造全国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3、打造绿色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绿色生态园,营造十里绿色果林带,开展生态观光、科普教育、采摘等旅游项目,建设绿色旅游林果超市,游客可在不同季节采摘果实,建设果品加工基地,培育品牌产品,打造成返璞归真享受自然的首选地。
4、打造文化旅游强县。全面推进文化搭台、旅游唱戏,谋划实施一批文化融合项目,将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旅游业发展中,把文化包装成项目,把资源整合成项目,积极招商引资。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文化融合发展的综合效益,使旅游开发真正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创作反映我县黄河原生态文化及和谐文化的长篇文学作品,编辑反映文物资源现状、革命史志、民间艺术、民间风俗等系列丛书,自编自演富有我县黄河风情特色的文艺节目。夯实基础设施,做好景区内交通规划,修建沿黄干线公路、沿黄扶贫公路、高速公路等。完善道路标牌景点标识,建设星级宾馆和农家古窑洞客栈。开发生产具有鲜明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如枣产品系列、小杂粮系列、手工艺品系列、纪念品系列等。
旅游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也是一项周期性很长的产业。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滞后,已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县财力有限,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希望能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把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第四篇:浅谈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范文]
浅谈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文化旅游业是以开发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新兴产业。文化与旅游之间有密切的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活动本身即是寻求文化差异与满足文化消费的一种行为。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文化的优势则体现在内涵。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不仅是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差异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我县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宏观指导。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要素,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满足人民群众潜在的旅游文化需求,是旅游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县在制订和修订本地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时,必须要注重或丰富旅游文化发展的内容;在指导A级景区创建、地方旅游工作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时,要注重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举魏源旗,打花瑶牌,善于运用我县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指导旅游产品开发时,要注重突出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在指导旅游文化企业的发展中,要注重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
(二)努力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品位。
一、深度挖掘我县历史文化名人对当代的现实意义。魏源认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财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认为“变
古愈尽,便民愈甚” 对当前改革、科技、国防、财税、工业等诸多方面的建树具有重大的意义。邹汉勋父子作为湖湘八大家之一,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舆地学家,中国近代舆地学奠基人,为我国的舆地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谭人凤维护共和,倡导民主,提出的许多民主观点可为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借鉴。建议:一是在举办金银花节时举办魏源学术研讨会(暨魏源文化旅游节)对我县历史文化名人予以推广;二是安排经费在学术期刊、文史博览等学术期刊和时尚文史杂志上开设专版或增刊;三是在加强学习型党组创建中,将魏源、谭人凤和邹汉勋等隆回历史名人列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课程必学的项目;四是与教育教科部门衔接,将谭人凤纳入到中学的历史教材辛亥革命篇章中。二是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立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良性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镇、村)、旅游特色名镇(村)、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自然、人文资源,展示文化魅力,提升旅游审美价值。三充分发挥文广传媒的优势,调动文化专业队伍、民间艺人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中介机构等方面的积极性,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的原则,加强校企合作,在重要景点景区设立高等院校绘画和舞蹈基地,创作编排大型专题文艺节目,打造我县旅游文化的知名品牌。
(三)构建全县文化旅游开发空间格局。
一是融入长潭娄邵湖南精神文化旅游走廊。长沙有黄兴、谭嗣同,湘潭有毛泽东,彭德怀,娄底有曾国藩,邵阳有魏源、蔡锷、谭人凤,他们诠释着“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实事求是、务实笃行、坚忍不拔”的湖南精神。按地域看,长沙是湖南省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湘潭韶山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区,娄底曾国藩故居为乡间侯府,邵阳则为改革(魏源经世致用与时俱变)和民主(谭人凤缔造、蔡锷维护共和)的发轫地。因此,要充分利用当前丰富的文物资源和交通优势,积极构建以长沙为中心,湘潭、娄底和邵阳为南北两翼的文化旅游走廊。在长沙、湘潭和娄底加大文化旅游开发力度的同时,加强项目的对接与拓展,拓宽我县文化旅游开发空间,在进一步完善魏源故居相关设施的同时,加强对谭人凤故居和邹汉勋故居的国保单位申报,有重点地进行保护性开发。
二是构筑湘西南文化旅游“桥头堡”。花瑶作为湘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与东部楚汉文化及梅山文化结合地所反映出的独特文化资源,对提高湘西乃至整个湖南旅游的品位与层次不容低估。崇木凼古树林、花瑶古寨、大托石瀑和旺溪瀑布辅之以网络博客和摄影展览所描绘的自然山水与人的和谐,古风古韵纯正质朴,使之具备史上“最美的边城”之誉。此外,滩头年画具有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夸张、饱满个性化的造型方法,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使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老鼠娶亲》为鲁迅先生珍藏,为大英博物馆收藏,作为文化旅游收藏品极具开发和推广价值。建议由文广新局和旅游局牵头,与专业设计公司和高校美术学院和艺术院所的美术设计、美工设计和创意设计人员联系,将我县的滩头年画和花瑶挑花的内容予以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
前,推出毛泽东和邓小平等领导人物漫画形象、中非会议万国来贺、世界政坛风云人物以及雷锋、袁隆平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时代先进典型人物四个题材的年画。
(四)推动县城旅游文化功能区建设。
建设相对集中的旅游文化功能区,既是国际上成熟的发展经验,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县是湖南省文化资源大省和旅游大省,在重点旅游城市发展旅游文化功能区,容易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建议将以下两处作为开发重点:一是倾力打造桃花坪至狐狸岛沿江生态区历史文化风光旅游带。这是一个主要依托资江赧水河段,以历史文化和水上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带状区域。从桃洪八景到乐欢天主题公园,从元木山电站至中洲电站,再到抗日阵亡将士墓,无不体现着隆回古城文化发展清晰的脉络。二是不断完善以工商街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工商街是我县的历史商业老街,浓厚的商业氛围,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善的人居环境,是该区发展城市游憩商业区的优势。三是严格按照县城总规修编,按照功能分区,建设教育文化中心,力争隆回博物馆项目获得启动和投入建设。
(五)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盛会。
通过金银花节、瑶族服饰模特大赛和虎形山蜂人大赛的成功举办,我县已初步有效地整合了全县旅游资源,塑造了旅游整体形象,带动了全县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在节会活动的助推下,我县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当前需着力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拓宽客源市场。旅游节会可将客源重点放在长株潭、衡阳、邵阳、怀化、娄底、张家界和永州的大批省内游客,找准适宜时机打入湖北,广东、广西和贵州以及港澳地区等。
二、打造精品线路。崀山申遗成功后前来踩点打造“崀山+花瑶”线路的旅行社和旅行商团络绎不绝,需着力引导旅行社应时开辟“花瑶—崀山”精品线路地接,将我县旅游资源纳入旅游圈。
三、丰富文化内涵。依托花瑶“讨僚皈”和“讨念拜”等传统节后等,规范和组织对山歌、篝火晚会,梅山绝技等民族民俗文化活动,提升民俗文化品位。
(六)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
一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以及旅游特色名镇、名村的申报管理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虎形山乡、滩头镇进行历史文化名镇申报,对符合条件的虎形山乡、金石桥镇和小沙江镇进行旅游特色名镇申报,对小沙江镇旺溪村进行旅游特色名村申报。加强对大托、崇木凼旅游特色名村的旅游文化管理。二是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大全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力度。对列为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实施重点保护。三是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对民族民俗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使滩头年画、花瑶挑花、花瑶呜哇山歌和七江炭花舞等文化式样重新焕发光彩,精心打造民俗资源品牌和民俗文化品牌。
第五篇:青岛“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思路点
青岛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思路点
青岛市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青岛市旅游业将围绕建设国际海滨旅游度假中心城市、争创中国标准化旅游城市、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6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60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的宏伟目标,并实现旅游业四个突破。
一是旅游产品发展新突破。青岛市将建立完善八大旅游产品体系,力争2015年前,建成港中旅海泉湾、今典红树林等5-10个度假旅游单元,规划建成阳光博澳艾美、银座凯悦酒店等15-20个度假酒店,发展2-3处游艇俱乐部,形成青岛市东、西两大度假集群。加快发展海上旅游产品,进一步开发海上旅游航线,重点发展高档游船,加快培育海上看青岛、海上演艺、海上餐饮、海上婚庆等旅游产品;发展游艇、帆船俱乐部,培育高端海上旅游产品;加快发展邮轮旅游产品;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崂山道教文化资源;加快培育发展饭庄、田园采摘、渔家风情、温泉养生等乡村旅游产品;加快发展节庆会展旅游产品;加快发展体育健身旅游产品。
二是旅游基础设施新突破。按照国际标准,青岛市将加快建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四大体系”,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一是建设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机场、铁路新客站旅游集散枢纽,主城区旅游集散中心,自驾车营地,崂山客服中心等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停车场和公厕,规划建设海上旅游集散中心;二是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机场、车站、码头及主要景区建设20处旅游咨询中心,设置导游地图灯箱达到100块;三是建设旅游导示体系。完善景点标识、道路引导标识、城区旅游引导标识,开发手机查询、汽车导航、触摸式导游等系统;四是完善交通体系。开通重要旅游沿线的路上、海上观光巴士,开辟欧美航空线路。
三是旅游市场开发新突破。青岛市将重点开发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入境市场,大力培育本市市场,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提高旅游消费。对来青邮轮、包机,以及海外游客、淡季游客等,给予奖励,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和淡季旅游。
四是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新突破。青岛市将制订出台度假旅游、海上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业地方标准。建设一批精品旅游区(点),争取到2015年,创建2个以上5A级旅游景区,通过国家A级评定的旅游景区(点)达到80个;星级旅游饭店发展到2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