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况汇报
XX特色小城镇建设中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情况汇报
XX,又名大XX,是雪峰山余脉,地处宁乡县西部山区,与安化、桃江交界,素有长沙“小西藏”之称。全乡共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8242人,乡域总面积81.8平方公里,距宁乡县城75公里,距长沙市区110公里。近年来,XX乡坚定“禅都小镇、生态XX”发展定位,以“打造知名养心地、建设特色小城镇、构建幸福新XX”为目标,干群齐心、砥砺前行、埋头苦干、努力作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XX旅游资源丰富
1956年,毛泽东接见时任宁乡县委书记张鹤亭时说:“XX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应该好好保护起来。”深入探讨“XX是个好地方”的命题,挖掘XX旅游资源,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较为突出:
一是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大XX方圆70余公里,平均海拔700多米,最高处雪峰顶达1100米,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大沩凌云,雄奇险峻、山岭如涛、极目远望、阡陌纵横、屋舍俨然。“日有千人朝贡,夜有万盏明灯”。黄材水库,万亩水面、青山倒映、碧波荡漾,可泛舟击浪,可观鱼垂钓,乐山乐水,尽在其中。仙人桥、镜子石、仙女朝贡、芦花瀑布等三十六景,有秀丽的风光可供观赏,有景点背后 的故事传奇可供玩味。
XX属高山小盆地气候,平均降水1600mm,年均气温12℃,低于宁乡(16.8℃)和长沙(17.2℃),夏天平均气温仅28℃,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无任何工业污染,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每立方厘米可到达87000个单位,为宁乡雨量最多,气温最低,空气最好的地区。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密印景区创评为国家4A级景区。“密印晨钟”获评市民最喜爱的“长沙十大乡村美景”。
二是千年古刹,名播四方。“敕建什方密印寺”是佛教禅宗“一花五叶”之“沩仰宗”祖庭。灵祐祖师开宗立派,相国裴休上奏敕建,唐宣宗皇帝御赐“密印禅寺”匾额。1200余年间,几经兵火,而屡屡劫后重生,灯传不绝;灵祐之后,慧寂、大安、香严、齐己、慧山,一代代高僧大德云集于斯。中华佛教总会会长寄禅、太虚均住持过该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传印均系沩仰宗传人。
早在晚唐五代间沩仰宗法脉即流布于日本、朝鲜、东南亚,清雍正皇帝还组织编辑了《XX语录》并亲为其序;灵祐所著《警策文》被禅宗学人誉为“佛祖三经”之一。回心桥、御香亭、齐己庵、香严岩、白牛精舍,许多历史遗迹虽几近湮没,却仍向人述说着远古的传奇。密印寺现存建筑有山门,万佛殿,后殿,配殿,禅堂,祖堂等,占地共25000多平方米,其中27米高的万佛殿,三尊金色大佛端坐中央,12988尊金佛镶满四壁,传有纯金佛一尊隐秘其中。2005年
9月20日,首届中国宁乡国际佛文化节在密印寺举办,海内外嘉宾云集,盛况空前,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常务副会长圣辉均亲临“密印佛像开光大典”,再开佛海,梵宇重光。
三是名贤结缘,人文璀璨。自灵祐开宗立派之后,引来了大批帝王将相、名贤俊彦,缘结XX。唐相国裴休奏建密印寺,并和其夫人一道皈依佛教,归葬XX。相传还送其子裴文德代太子出家XX,被授法号法海,后创立杭州金山寺。晚唐尚有连帅李景让奏建同庆寺,相国崔慎由皈依XX,户部员外郎卢求简为灵祐撰写碑文,大诗人李商隐为祖师塔题写墓额,尚书左仆射郑愚为灵祐墓撰写碑铭。还有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等一批晚唐诗人登临XX,留下题詠。
宋代抗金名相张浚及其子、大理学家张栻双双长眠于龙塘,以至此处被后人称为“官山”。又有南宋状元易祓,宋淳熙十二年(1182)取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晚年退归林下,多有诗联题咏。朱熹、陆游XX省墓,作文祭奠名儒。郭都贤、陶汝鼐等均曾隐居XX,留下大批诗词文赋。曾国藩多次为寺院题联;王闿运、杨度、李叔同均留连于此,留下佳话。1917年暑假,毛泽东偕同萧子升游学宁乡、安化诸地,在密印寺与方丈畅谈两天三晚,悟出“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的道理,以至40年后,在长沙列车上接见长沙地区省、市、县负责人时仍念念不忘,感慨“XX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要好好保护
起来”。此外,何叔衡、谢觉哉等“宁乡四髯”以及开国上将甘泗淇也都多次上XX。
四是大唐贡茶,香飘四海。“千山万山朝XX,人在XX不见山”,XX属高山盆地,气候温和,相对湿度大,早晚温差大,环境非常适宜种茶,山民历来有种茶的习惯。自密印禅寺建成以后,僧众讲究“禅茶一味”,初创XX品茗历史,茶业得以发扬。自唐以后,XX茶就被作为贡品进贡皇室,据旧典记载,XX茶被列为全国十大黄茶之一。清同治六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建国之初,毛主席品饮XX毛尖后,托工作人员写信向XX乡致谢。刘少奇主席家中常以XX茶款待中外嘉宾。华国锋曾称“XX毛尖,具有独特风格”。王光美曾题词:“XX毛尖,色美味浓”。1986年XX毛尖获名优产品证书,1988年获评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奖;1997年获中国国际茶会金奖。目前,全乡共有茶园基地16000亩左右,除了毛尖外,还开发生产了乌龙茶、红茶、黄茶多种茶品,产品饮誉三湘,畅销全国各地。
二、XX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
2007年开始,随着宁乡创建全国旅游强县号角的吹响,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XX发展步入了大建设时期。2012年9月,XX被确定为长沙市特色小城镇创建单位,在市委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程水泉部长的亲切指导和市财政局、交通局等市直联点单位的鼎力支持下,XX乡按照“把握特色、突出重点、提升规划、乘势而上”的
工作思路,着重抓好旅游资源挖掘、产业培育、管理优化、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有效推进了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1.以规划为龙头,引领发展。我们以筹备创5A级景区为目标,确立“养心胜地、幸福XX”的发展定位,以“打造知名养心地、建设特色小城镇、构筑幸福新XX”为方向,强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理念,并聘请资深专家对XX发展调研论证,坚持以规划引领城乡一体化,在规划中融入生态保护、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注入旅游品位、旅游理念、旅游特色。修编了2012年-2030年乡域总体规划和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用地总面积554.03公顷,其中集镇建设用地172.11公顷,人口达到1.15万人;编制了万佛灵山、肖家、太阳庙集居区和沩水景观带等修建性详细规划,根据“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建设”的标准,以建设好万佛灵山公园、仿古集镇和居民集居区为核心,力求打造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佛教文化旅游名镇。
2.以文化为动力,激发活力。XX积淀千年的历史文化是XX旅游发展的根本所在。XX突出禅茶文化研究主线,支持密印寺深化考察研究XX传统禅茶文化,试创密印禅茶十八式,推动禅与茶的结合;研究黄茶生产技术,延续千年黄茶历史,推进黄茶生产试点,试生产黄茶500斤,打响XX黄茶品牌;对接省宗教局,邀请省茶叶协会专家指导,筹备创立禅茶研究院;组织政府、企业、寺庙召开研讨会,全力筹备了“结缘福米、平安福果、长寿福茶”等XX品牌慈善文化节活动;做反季节文章,广种梅花点缀景区,打造雪中梅花景观,联合宁乡县摄影协会开展以“踏雪寻梅”为主题的摄影竞赛活动,XX摄影基地挂牌成立。
3.以产业为主体,促富经济。一是强化茶叶产业支撑。每年定期开展春季茶叶生产走访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臵年度茶叶生产收购和营销计划,开展春茶产前检查;协助茶叶企业提质增效。二是完善XX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开通了黄材至XX乡村公交和宁乡至XX旅游专线,提高XX旅游可达性、便利性;对接交通部门,勘查研究二广高速连接线仙沩公路XX段立项开工,打通XX高速出口。自来水厂提质工程完成立项;污水处理厂管网正在进行铺设,已完成。三是推动新景点打造。积极进行招商引资,重点引入休闲旅游和符合XX发展理念的精品项目。筹备打造樱花坡、观景亭、裴休墓旅游线,桃花岛、南天门、沩江源旅游线等旅游新线路,解决景区游览时间过短难题。
4.以生态为带动,优化环境。一是打造靓丽生态景观。实施封山育林工程,深入推进“五年绿色家园”行动,按照“镇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总体目标,大力植树造林,投入600万元打造“樱花坡”、“梅花谷”、“桃花岭”3个生态景观基地;大力推进黄祖沩公路沿线裸露地块整治和生态修复,种植梅花、红叶石楠、杜娟、松树
等苗木10万株,花草草籽100公斤,完成19千米公路沿线裸露坡地整治、公路沿线绿化等工作,打造XX绿色心灵生态之旅。二是着力环保文章。鼓励各村推广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节约”为主题的村级环境卫生“6S”管理模式;引导禽畜养殖场规范化管理、无害化生产;建立沩水源头生态保护区,推进沩水河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广家庭庭院绿化和垃圾分类减量制度;在省内首创“拒塑”品牌,提出“拒绝塑料袋、重提菜篮子、重拎布袋子”宣传口号,全面禁止塑料杯和塑料袋的使用,鼓励村民使用环保袋和竹篮购物。2013年底,XX以湖南唯
一、全国前三的身份,荣获环保领域最高奖项——“中华宝钢环境奖”。XX先后荣获了“国家级生态乡镇”、“湖南省环境优美乡村”、“湖南省两型示范镇”、“长沙市城乡环境十佳乡镇”、“长沙市城乡一体化先进单位”、“长沙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等国家、省、市荣誉。
5.以作风为抓手,强化管理。强化秩序管理,全力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生态秩序维护、集镇秩序管理、国土秩序整治、旅游市场规范化文章,打造文明景区。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群众工作、党员服务网格化、网络化,通过定岗定责方式,把党员组长队伍建设成为网格管理员、民情信息员、环境保护员、治安联络员、文明传播员。以“五个坚持”、“五个不准”为要求,切实抓好队伍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以市委十
二届六次会议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四比四抓争先锋、两带两为促发展”活动,大力开展“忠诚履职”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增强队伍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提升执行力、战斗力,为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三、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现实证明,大开发,让XX这颗千年璀璨之星得以重新熠熠生辉,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摆脱了积贫积弱面貌,百姓逐渐富裕起来。但是,地方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并未直接在税收和经济层面受益,相反债务缠身。纵观XX发展,旅游六要素中,“吃、住、购”三要素发展较好,“行、游、娱”三要素有待加强。特别是“游”存在缺陷,是导致人气不旺的主要原因:
一是特色不显。一方面文化和自然,是XX旅游发展的根本载体。当前,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佛教文化、禅茶文化、民俗文化的理解不深,产品开发缺乏个性。如《XX警策》、白牛精舍等独特文化资源未深入挖掘;如XX作为唐代第四大高产诗人、第一诗僧齐己的故乡,找不到任何齐己存在过的历史;灵佑、法海、裴休等历史名人都莫不如此。另一方面旅游方式单一,在禅文化、茶文化体验上,游客参与度不够。除了观光、爬山、礼佛抽签之外,无其他活动,停留时间短,游客参与度不高,难以留宿。例如XX美食研发不够,没有像湘菜一样建立标准,未形成规模、特色和品牌,难称得上高档、精致。
二是市场不活。一方面XX乡域内资金流通,以茶叶和餐饮为税收主体,资金流量小,税源有限;操纵资金流的主体,以本土茶企、门店老板居多,本土化明显;本土资本包揽了XX旅游行业吃住行游购娱等几乎所有方面。活跃在XX旅游市场,且属于县域外的资金基本没有。另一方面XX发展的平台小,位臵偏远,景区各相关单位招商引资方面出发点不
一、政策不
一、未形成共识,使招商引资政策没有优势,这直接导致XX旅游市场较为封闭、无竞争优势,同台竞争力弱,招商引资难。
三是宣传太散。近两年,XX的宣传力度逐步增强。XX乡、旅游局、沩管会等单位都立足自身逐步加大宣传力度,以湘茗、XX茶业等为代表的茶叶公司也捆绑旅游茶叶一并营销,使得XX旅游品牌逐步走出宁乡,渐为人知。但是,XX旅游宣传营销呈现各自为战、分散化、多点发力的特点,力度不强、步调不
一、范围很窄、品牌不响。
四是观念滞后。过去几年的开发建设,使XX人睁开眼看世界,意识观念有所改变。但人心教化非一朝一夕之功。目前,XX人思维陈旧、固步自封、目光短浅、自私自利、甚至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缺少一种包容之心、一份理解之情,对开发建设形成的合力还不强。如滥砍滥伐、乱采乱挖、乱搭乱建等破坏生态、自毁前程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在村干部队伍中;部分党员干部,缺乏一种大局意识、是非观念,对事不关己、毫无利益的事漠不关心,对那
些能够有益于自己的事就抢着去做,甚至讨价还价,人心不齐,合力不足。
四、对策和建议
XX旅游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前提。思路决定出路。XX旅游发展至今,XX老百姓虽切实受益,但受益面小、受益水平低;XX何去何从,如何打破当前困局,是困扰XX人的难题。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扭转观念是前提。做大做强XX旅游业,要抛弃几个不正确的观念,才能坚定不移地向前发展。首先,转变大佛开光观念误区。要转变开光后未必就马上游客暴增的思想误区,开光只是打破行政上的紧箍咒,让我们的选择更多、支持更多,并不是打开了市场之门。大佛未开光,信仰菩萨的游客仍会信;开光了,不信仰的游客也未必会信。但开不开光,都不影响它已成为XX最具吸引力景点的事实,现在和未来的游客都将是奔它而来。第二,转变后山种大树观念误区。密印寺后山如今生长的是银杏树、桂花树、樟树,是生长期很慢的非本地树种,即使再补种同类大树,再过十年都难以成林。种植大树,仅仅是弥补过去发展中过急过快产生的些许遗憾,皆只能为XX旅游业锦上添花,能有益于创建5A级景区,但并非雪中送炭,解决不了当前人气不旺的困境。当务之急,要补栽一批符合XX本土特征的速生树木,力争五年之内长成茂密树林。第三,转变开发建设观念误区。
很多人认为,XX投入了这么多,发展得这么好,已经是国家级风景区,应该要保护,不需要再开发建设。其实不然。XX是后起之秀,景点单
一、偏居一隅,不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难以挖掘自身潜力,无法与其它景区竞争。密印景区争创5A级景区,也必然要求进一步进行开发建设,越早开发越早受益。由政府对旅游产品进行简单包装,逐一对符合开发条件的景点以低投入方式进行初步保护性开发,将各景点开发的概念做起来,再吸引外来资本进行开发;但大规模开发主体不能为政府,应交给市场。第四,转变密印寺发展观念误区。如今我们介绍密印寺,注重其历史之辉煌及大殿之壮观,忽视了培育经济基础。沩仰宗发源,农禅道场是基础,实现了经济独立才有历史上的辉煌。纵观当今中国佛教,唯有台湾佛教生机勃勃,其发展充分融合了传统佛教与现代生活;而发展寺院经济和主动入世恰是台湾佛教发展的原因所在。因此,密印寺要在发展寺院经济、入世与现代化上多下功夫,要发展大文化、多做大慈善,把文化与慈善打造成为新时代的品牌;要有自己的茶园,恢复农禅道场,做实禅茶文化;要以密印寺慈善文化节为平台,把密印寺推向慈善文化的前台,鼓励密印寺与大企业合作,打造知名的慈善基金会,做响慈善品牌,把文化和慈善推出湖南、推向全国。
(二)战略规划是关键。当前,XX处在人气不旺、文化不活、产业不强的困境之中,直接原因之一是景点单
一、后发竞争优势不强。XX旅游资源丰富,需要我们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未来五至十年,从县级层面来看,要拉通XX对接二广高速的快速连接线,突破交通发展瓶颈,助推以XX为龙头打造西部旅游经济区;从XX来看,应以观光、休闲体验旅游为追求,以打造四季XX为内容,实现“春季踏青赏花品茶、夏季漂流避暑养生、秋季摘果登高观叶、冬季滑雪寻梅赏景”的景区建设规划。具体规划:①以打造国家级森林公园为目标,推动生态深度保护。大力植树造林养林造景,建设春游秋游赏林基地,使XX春天花海秋季金色更诱人。②以密印景区创5A级景区为目标,推动密印寺景区扩建,紧靠梅花谷建设禅修院,在普同塔方向建设禅文化体验馆,整体开发打造XX禅茶古镇,建成镇区以禅茶为主题的景观系统。③建设王家湾-XX漂流4A级体验景区。④建设沩水源-九折仑户外体验基地。⑤建设芦花泉4A级观光景区。⑥建设八角溪茶文化体验公园。⑦以祖塔-青洋湖片,打造夜明岛,建设亲水休闲养生区。⑧配套建设回心桥、仙人朝贡、高氏宗祠等小型景点。⑨时机成熟,再恢复同庆寺,建设诗僧齐己纪念园、裴休与法海纪念园等。
(三)招商开发是动力。开放化、市场化是XX必经阶段,也是XX旅游走出湖南与全国市场接轨的必然途径。招大引强、商业开发是XX目前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出路。XX已经拥有很好的发展平台,关键在打开招商引资局面。招商引资思路:把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营销剥离出来抛上全国旅游市场引资,引进大型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把旅
游配套产业留给XX本地人,带动就业,致富百姓。密印景区创5A级景区,建设芦花泉4A级观光景区、王家湾4A级体验景区等景点,由知名的专业旅游公司做,本地人资金实力小、认识水平有限,无法承担开发重任,但能做好投资小、效益快的吃住娱购等配套设施。
(四)文化体验是内核。体验旅游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方向,谁先抢占体验旅游市场就能抢得先机。要把XX深厚的历史文化,用浅俗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游客都能够体验。体验XX,就是体验禅文化、茶文化、养生休闲文化。禅文化体验要以密印寺景区创5A为契机,推动密印寺提质扩建,实现功能分区,开辟专门的禅文化体验区,让游客能在里面吃、住、玩一条龙式的体验禅文化。茶文化体验,可结合禅文化,做精做细,包装大型茶文化实景演出项目,建设高品质茶文化体验园,使游客走进茶文化公园,能体验采茶、制茶、品茶、赏茶、购茶等所有茶文化。此外,结合打造XX禅茶古镇,建设禅茶景观系统。养生休闲体验,以漂流、避暑、生态观光为主,尽早重开XX漂流,打造沩水源-九折仑户外体验基地和王家湾休闲避暑村庄,提质梅花谷、樱花坡、桃花岭等赏花基地,逐步打造水果采摘基地等。
(五)宣传推广是手段。宣传就是生产力,可以提升品牌价值,优化发展区位,倒逼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宣传也是旅游开发,宣传旅游就是开发旅游品牌。当前,打响XX旅游品牌,做旺人气,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宣传营销。XX宣传
思路:上下联动,东征西进,远交近攻。上下联动,争取政策支持;即要整合县域内行政、企业资源,抱团宣传、捆绑营销,要齐心协力把XX推上省旅游局,得到省级政策与智力支持,使XX纳入省级旅游发展战略,成为省级旅游推介的重点,力争打造以韶山-岳麓山·橘子洲-XX-安化-岳阳为线路的毛泽东成长主题旅游线路。东征西进,挤进成熟线路;往东与韶山、花明楼、灰汤等捆绑宣传;往西,借道二广高速,与安化梅山、常德、张家界等地捆绑宣传,挤进东西方向的各条省级旅游线路。远交近攻,从时间上和距离上做好重点市场宣传。近攻,时间上指今年起的近两三年每年投入100-200万左右的宣传资金。距离上指重点做好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主体的周末游营销,一年的假期以周末为主,做好周末游是重中之重,也是打破当前人气不足的关键举措。要持续推动长沙人和宁乡人了解宁乡、长沙人和宁乡人宣传宁乡,在把XX打造成长沙对外的“会客厅”之前,必须让长沙人自己先承认这个“会客厅” 的地位。远交,逐步打开武汉和南昌等近省营销,要依托二广高速直达广州的优势,紧抓广东人信佛的特点,打开珠三角市场。
第二篇:旅游服装产业发展汇报(推荐)
“旅游+服装”新时代,开启旅游发展新模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了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升纺织业文化创意内涵,体现产品文化价值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将成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将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增加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度,推动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与服装产业的融合,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提到
文化旅游资源,被游客所认同的旅游品牌效应景区即
,全市唯一的 和我县第二个国家AAAA级景区
,其自然资源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已被很好的开发利用;而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民生产业,尤其是
等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受众群体逐年增加,如何找到旅游文化与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契合点,提升旅游文化与服装产业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贡献度将成为下个阶段发展的着力点。
借鉴桐乡与海宁旅游服装发展模式,我县的旅游文化与服装产业的有机结合,首先应以大型商业综合体或旅游服装集群区为依托,建立区域性的旅游服装商品集散地,将服装产品融入到不同的旅游项目中,推动南陵旅游时尚文化与服装产业结合的同时,将传统时尚特色产业纺织品、服装融入到旅游文化之旅中,依托时尚文化建设,开展纺织文化之旅,让游客体验融入到纺织品的面料设计、服装创意设计、加工程序的过程中去,切身体验纺织文化乐趣,加大研发创意服装力度,以服装租赁的形式,便于游客与景点特色拍照留念;加强地区特色文化服装的设计和成果转化,激发游客的旅游购物心理,增加旅游经济附加值。
加强旅游文化与服装产业的有机结合,倡导穿着旅游服装游南陵的时尚旅游新口号,探索“旅游+服装”的新模式,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在助力旅游服装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将不断探索,积极配合,全心全意为经济发展助力。
第三篇:推动文化旅游融合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是旅游业竞争力的核心。文化的本质又决定了文化的旅游功能,它天然地融合和体现于旅游全过程。旅游者出行最大的动机,是为了获得审美的情趣和精神的愉悦。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文化之旅、精神之旅。文化赋予旅游生命力。文化旅游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一)以规划为引导,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一是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武汉市文化旅游资源共涉及6个大类、20个亚类、72个基本类型,共计281个资源单体。其中,包括以历史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标志性文化建筑、文博纪念馆和现代的文化设施、特色功能街区、大众化文化娱乐场所等为代表的有形文化旅游资源以及以节庆活动、文化艺术等为代表的无形文化旅游资源。二是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文化旅游的发展目标。充分发现和挖掘武汉都市文化资源,整合城市综合文化资源优势,力争到2015年,形成较为成熟的紧密结合武汉现代都市形象和文化底蕴的都市文化旅游产品,凸显在武汉城市形象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将武汉市建设成为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商
务会展型和都市休闲型旅游城市,成为国内著名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胜地和国家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中部地区旅游集散中心、组织中心与接待中心。文化旅游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重要龙头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先导。
三是确定了以中心城区的旅游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滨江滨湖文化休闲游、都市文化体验游、商贸会展休闲游、江城动感娱乐游等四大旅游产品系列。
(二)以项目为抓手,增强文化旅游发展动力。
去年,我局积极推进武汉极地海洋世界、武汉辛亥首义文化旅游区、世茂嘉年华等总投资额达1834.44亿元的28个市级重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其中,武汉极地海洋世界(一期)、楚河汉街(一期)、万达威斯汀酒店、铁桥建国大酒店等项目相继竣工并对外营业,城市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三是加大招商力度,签约引进了华中影视文化城、木兰花园、武汉鲁湖国际垂钓中心3个总投资达60亿元的旅游项目。策划储备了东方马都、汉南区五湖湿地生态文化园等13个总投资达384.2亿元的重大旅游项目,增强了旅游发展后劲。
(三)以产品为载体,提升旅游资源整合。
我局积极协调各方利益,联合市公交集团开通推出8个主题20条精品旅游线路,揽括“大江大湖大武汉”特色观光游、红色旅游、异域风情之旅等主题,涉及市内一日游、省外游以及出境旅游时尚精品线路;推出名人足迹游、租界建筑游、都市风情游等12条推荐市内游观光线路。观光车将市内景区和旅游要素串联在一起,基本涵盖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著名景点,车内除了配有GPS导航系统外,还配有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自动语音导游系统,对外地的商旅客人提供了极大方便,使武汉市内一日游更具系统性、便捷性。
(四)着力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健全旅游营销网络。一是以辛亥百年为契机,依托高铁交通优势,围绕“樱花热”和“辛亥首义”两大主题,在珠三角地区发放武汉旅游护照樱花版和辛亥首义版2万本,激发了珠三角地区市民的热情。樱花节期间,武汉大学、东湖樱花园最高接待量达20万/天〃人次。据携程网对广东地区出游情况的监测,春季到汉赏樱花已成为广东市民出游的首选之一。二是有计划性地组团赴广州、中山、南京、长沙、深圳、无锡、苏州等16个地区开展了30多场次旅游促销,参加境外旅游会展6次,策划推出了48条省内旅游线路,31条市内旅游线路;邀请韩国、日本、俄罗斯、中铁联盟等海内外旅行商近7批次来汉踩线,巩固和拓展了国内外客源市场,保证了我市境内外游客保持20%以上的增长。三是坚持“办节为民,为民办节”的宗旨,继续围绕“知音江城”的主题,举办了第十届武汉国际旅游节,推出的 “中华婚典”、“帐篷音乐节”
等活动,深受广大市民游客喜爱,进一步彰显了武汉“文化江城、休闲江城”的魅力。
为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理念,提升操作力,以抓规划引动、项目推动、市场联动为工作着力点,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完成全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确定文化旅游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尽快编制《武汉市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是加强政策调研,尽快促成出台《关于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各方投资开发文化旅游的创业积极性。三是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新机制,探索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将黄陂区木兰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包装,统一规划,联合营销,增强发展实力和后劲。四是继续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统一调度,积极跟进一些引资性的建设项目,尽快促成投资方尽早决策,争取项目早日催化落地,生根开花。五是加强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研发设计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着力做好传统工艺品的研发工作,优化销售网络,不断提高购物在旅游经济中的比重。
发展文化旅游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放眼长远又要关注当前,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
就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以规划为引导,注重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谋划。要实现文化资源旅游化,必须从发掘整理开始,在研究谋划中找准优势,明确发展方向。要注重谋划的专业性,充分发挥武汉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梳理、分类、甄别、演绎等。要注重谋划的针对性,坚持理论研究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建立旅游企业和专家学者定期交流沟通机制。要注重谋划的广泛性,鼓励广大群众广泛搜集旅游素材,积极参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谋划,形成人人关心文化旅游、人人参与文化旅游的良好局面。
二是以产品为抓手,大力整合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武汉市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广、门类多,要把内容相关、区位相近、功能相仿的资源融合起来,发挥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在共生共荣中打造文化旅游精品。要围绕主题进行整合,以旅游主题为红线,通盘考虑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有机整合遍布全省各地的旅游景点,使这些零散的珍珠形成一条条精品旅游项链。围绕区域进行整合,根据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主体,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带(区)。
五是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文化旅游业是高品位产业,高水平营销必不可少,必须创新营销理念和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推广活动,增强武汉文化旅游的震撼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开展整体营销,进一步打破地区、部门、企业界限,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统一规划、整体开发。抓好重点营销,细分客源市场,根据不同的游客需求和不同的客源地特点,组合包装不同的旅游产品,实施不同的营销模式,积极开展有针对性、深入性的营销活动。推动合作营销,加强与周边省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客源地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利益共享的联动营销机制。
三是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文化旅游企业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必须坚持市场化、多元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着力培育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一方面,要做“多”主体。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进入门槛,通过税收、土地等政策优惠,吸引民间资本、国外资本参与文化旅游开发,增强文化旅游发展的多元力量。另一方面,要做“强”主体。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知名旅游企业,鼓励重点旅游景区和大型旅游企业开展纵向、横向联合,培育大型文化旅游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篇: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论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内涵;旅游则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促进二者融合发展,从而实现双赢和提升,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区应通过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增强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同时应借助旅游产业使更多人来内蒙古体验文化、感受文化、弘扬文化,助推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内蒙古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独具特色的民俗、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都对我区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塑造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文化旅游形象等具有积极作用,也为我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条件。内蒙古旅游游业一直以来就把草原文化、民族文化融入产业发展之中,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培育,已发展成为社会公认的高附加值产业。尤其是近几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下,我区的文化旅游业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文化和旅游呈现出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交互融合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的良好态势。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在“8337”发展思路中,提出“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战略定位,突出了我区的旅游特色和优势,也为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强区建推进内蒙古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设提供了助力。新形势下,推进我区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需要我们立足当前,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内蒙古的文化资源优势,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创造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条件
一是高起点制定发展规划。明确自治区未来几年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保障措施和发展重点,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深入调研全区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和转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新途径。二是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原有观念束缚,逐步建立起富有活力、协调统一、符合市场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打破部门、行业、地区的壁垒,实现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无缝对接,特别要在旅游部门和文化部门间建立起协调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三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利用高校、培训机构和旅游部门,定期开展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支懂文化、专业精的人才队伍,并允许有特殊才能的专业人才以其拥有的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参与收益分配。四是做好宣传推介和营销传播。围绕主题旅游形象,办好各类节庆民俗和游艺民俗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影视等多种传媒手段,高密度、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策划,真正把内蒙古的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出去。
二、从广度和深度上挖掘内蒙古文化旅游资源
在推动我区旅游产业从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并重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品位和层次,走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一是要挖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以民族民俗文化为依托,大力设计、完善和推广蒙古风情游、鄂伦春特色捕鱼、鄂尔多斯婚礼等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同时要开发更多的文化旅游项目,使游客充分体验和感受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风土人情。二是要挖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入研究蒙元文化、契丹辽文化、鲜卑北魏文化、北丝路文化、突厥和回鹘文化等历史文化,继续开发古城遗址、古长城等,使游客了解内蒙古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是要挖掘草原文化旅游资源。本着保护草原生态的原则,开发人文生态旅游产品、探险生态旅游产品等,使游客领悟草原生态之美、和谐之美。四是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作用。修缮和维护好革命文物和重大爱国主义历史事件遗址、纪念馆等,使游客在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在旅游中注入文化元素,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程式化模式,把高深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游客喜爱的文化大餐,转化为既有鲜明特色、又有很强参与性的大众消费旅游产品。通过对传统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包装、改版、升级,使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文效益。如设立“三少”民族生活体验旅游主题,让游客走进“三少”民族生活区,学习民族乐器的制作和使用、传统民族服饰的佩戴、牧民食物的制作流程等,体验少数民族生活状态,增强旅游感受,刺激旅游消费。
三、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要想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树立鲜明的主题旅游形象,实现文化资源保值增值,必须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旅游品牌。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要抓好品牌的创意、设计和开发,沿历史发展脉络,融入蒙古族原生态文化和现代文化创意,以新型的旅游产品为载体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设计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旅游产品;要进一步挖掘知名旅游景点景区的文化潜力,对发展条件好、潜力大的景点景区,以迎合当代人文需求的形式展现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民族风俗习惯、地域文化特色等,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其打造成引领内蒙古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品牌,做到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从不同层次向外界展示和宣传全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要引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的文化旅游热点地区建设,以名镇、名街建设为重点,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聚区。另外,我区文化旅游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旅游体验也不全面,草原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存在既重复又割裂的现象,品牌效益难以发挥。只有将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进行优化重组,才能使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互补优势,形成优质文化旅游产品链;只有打破地域界限,资源共享,才能满足游客对文化内涵的需求,才能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经济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全区文化旅游品牌进行有效整合,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发挥规模效益和联动效应,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的创新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注重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素养,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把体现人文关怀、提升文化内涵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文化旅游化需要培育多样的旅游载体,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拓宽游客的参与领域,把形象化、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化元素贯穿其中,让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一同肩负起我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使命和责任。当前,内蒙古旅游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雄厚的产业基础,独特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十三五”宏伟蓝图的徐徐展开,我区必将迎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春天。
第五篇: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项目
关于做好2016年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
作的通知
各市(州)、省财政直管县经(工)信委(局)、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企业:
为加快推进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支持重点军民融合项目建设,根据《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关于印发〈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企〔2015〕18号,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现将2016年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1.申报项目应属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支持范围。重点支持军民两用核能、航空、航天、舰船动力、特种装备、信息安全、特种材料、爆破器材等产业重点项目。
2.国家、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3.国家、省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民两用科研项目,军民两用技术深度研发及产业化专项(参照《关于发布湖南省军民两用技术深度研发及产业化重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湘经信军品研管〔2015〕415号)),国防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应用项目。
4.军民两用实训基地重点项目,军工行业人才培训项目。
5.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其它需要支持的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
二、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应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申报条件。
2.申报项目应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条件,已经办理项目核准(备案)等相关手续,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较好,原则上必须是已经开工的在建项目。
3.每个项目单位原则上选择1个项目申请支持。凡当年享受过国家或省级财政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国家要求配套的项目除外),原则上不重复安排。
4.已申报了中央和其它省财政2016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不得重复申报。
5.项目申请单位存在批复项目建设(研制)未达到序时进度要求情况的,或者上经审计发现存在违规使用项目资金情况的,不得申报新项目。
三、申报程序和申报数量标准
1.中央在湘企业项目由中央在湘一级单位直接向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申报。每个企业(单位)限报1个项目。
2.省属企业项目由省直主管部门向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申报。每个企业(单位)限报1个项目。
3.市州项目经市州经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上报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
4.财政省直管县市项目经县市经信、财政部门审核,上报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同时抄送当地上一级市经信委和财政局。
各企业(单位)要选择优质项目申报,我们将择优支持。
四、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资料提交方式:项目申报资料通过网上填报。项目单位必须通过《湖南省财政企业项目资金管理系统》(网址:http://220.168.30.70:28889/mainPage.jsp)填报并提交《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报告》(产业类项目填报附件1,科研类项目填报附件2)。资金申请报告通过“湖南省财政企业项目资金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报的同时,报送纸质材料2份至省经信委。
2.上报文件要求:各市州、省财政直管县、省属单位及中央在湘单位需上报专项资金申请文件、《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汇总表》(附件3)、单个项目的《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资金申请报告中的第二项,须加盖经信与财政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公章)等纸质文件一式4份(分别报省经信委3份、省财政厅1份),以及《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汇总表》电子版。
3.申报时间:市州、财政省直管县市、省直单位以及中央在湘一级单位向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申报截止日期12月15日,过期不予受理。
4.申报材料保密要求:请各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如资金申请报告含有涉密内容,请脱密处理后再网上填报,上交省经信委的纸质材料无需脱密处理。
省经信委(国防科工局)地址:长沙市迎宾路238号,邮编:410011。产业类项目联系人:夏立斌,电话:0731-84666005;科研类项目联系人:钟年节,电话:0731-84666054。
省财政厅地址:长沙市天心区城南西路1号,邮编:410015。联系人:刘天学,电话:0731-85165299。
项目库系统技术支持电话:0731-851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