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学术研讨会召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学术研讨会召开 作者:
来源:《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3年第11期
2013年10月10日,由陕西省科协、省工信厅、省国资委,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同组织的“陕西省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曲江开幕。作为航空行业的重要代表,金航数码副总经理宁振波应邀参会并作专题报告。宁振波在报告中指出,信息化的本质就是流程为先,流程是企业价值实现的载体,信息化是实现产业升级转型、企业跨越发展的关键途径,也是唯一途径。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宁振波提出18字建议,指出决策层重在“抓测评”,管理层重在“梳流程、贯标准”,执行层重在“精模型、建平台、优布局”。
第二篇:电力的智能制造装备
应用于电力的智能制造装备
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基本掌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2009年、2010年连续2年产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约1.6万亿元销售收入,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如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800KV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百万吨乙烯装置所需的关键装备、超重型数控卧式镗车床、精密高速加工中心、2000吨履带起重机、ARJ21新型支线飞机、“和谐号”动车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气象卫星率先实现业务化运行,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
根据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测控装置的发展水平,智能制造装备在“十二五”期间重点选择在电力、节能环保、农业、资源开采、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6个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到2015年,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成,具有知识产权的智能测控装置及关键执行和传动零部件研制能力显著增强。
标签:电磁振动给料机,电机振动给料机,振动筛,给料机,筛分设备
第三篇: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
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发展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以下统称高端智能再制造),进一步提升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质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增长,制定本计划。
一、必要性
我国作为制造大国,机电产品保有量巨大,再制造是机电产品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尺寸恢复和性能提升”为主要技术特征的中国特色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在再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高端化、智能化的生产实践不断涌现,激光熔覆、3D打印等增材技术在再制造领域应用广泛,如航空发动机领域已实现叶片规模化再制造,医疗影像设备关键件再制造技术取得积极进展,首台再制造盾构机完成首段掘进任务后已顺利出洞。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近十年的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示范、产品认定、技术推广、标准建设等工作基础上,亟待进一步聚焦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和巨大经济带动潜力的关键装备,开展以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要求、高附加值为核心特性的高端智能再制造,推动深度自动化无损拆解、柔性智能成形加工、智能无损检测评估等高端智能再制造共性技术和专用装备研发应用与产业化推广。推进高端智能再制造,有利于带动绿色制造技术不断突破,有利于提升重大装备运行保障能力,有利于推动实现绿色增长。
二、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绿色制造,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聚焦盾构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医疗影像设备、重型机床及油气田装备等关键件再制造,以及增材制造、特种材料、智能加工、无损检测等绿色基础共性技术在再制造领域的应用,推进高端智能再制造关键工艺技术装备研发应用与产业化推广,推动形成再制造生产与新品设计制造间的有效反哺互动机制,完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加强标准研制和评价机制建设,探索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再制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到2020年,突破一批制约我国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智能检测、成形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布50项高端智能再制造管理、技术、装备及评价等标准;初步建立可复制推广的再制造产品应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100家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高端智能再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培育高端智能再制造技术研发中心,开展绿色再制造设计,进一步提升再制造产品综合性能。加快增材制造、特种材料、智能加工、无损检测等再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进一步突破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医疗影像设备关键件再制造技术,加强盾构机、重型机床、内燃机整机及关键件再制造技术推广应用,探索推进工业机器人、大型港口机械、计算机服务器等再制造。
专栏1 高端智能再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关键件再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开展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压气机转子叶片(整体叶盘)、定向柱晶涡轮转子和静子叶片、定向单晶涡轮转子和静子叶片、定向金属间化合物涡轮静子叶片以及大型薄壁机匣等关键件再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医疗影像设备关键件再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开展CT、PET-CT等医疗影像设备CT球管、高压发生器、高转速液态金属轴承、CT滑环、数字化探测模组的再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二)推动智能化再制造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以企业为主导,联合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机构等,促进产学研用金结合,面向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发展重点需求,加快再制造智能设计与分析、智能损伤检测与寿命评估、质量性能检测及智能运行监测,以及智能拆解与绿色清洗、先进表面工程与增材制造成形、智能再制造加工等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专栏2 智能化再制造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智能再制造检测与评估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加快研发应用基于声、光、电、磁多物理参量融合的再制造旧件损伤智能检测与寿命评估设备,以及基于智能传感技术的再制造产品结构健康与服役安全智能监测设备等。
智能再制造成形与加工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加快研发应用再制造旧件损伤三维反求系统以及等离子、激光、电弧等复合能束能场自动化柔性再制造成形加工装备等。
(三)实施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工程。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资源整合能力强、产业规模优势突出的高端智能再制造领军企业,形成一批技术先进、管理创新的再制造示范企业,建设绿色再制造工厂,带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重点推进盾构机、重型机床、办公成像设备等领域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建设,鼓励依托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建设示范工程。
(四)培育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协同体系。鼓励以高值关键件再制造龙头生产企业为中心形成涵盖旧件回收、关键件配套及整机再制造的产业链条。面向化工、冶金和电力等行业大型机电装备维护升级需要,鼓励应用智能检测、远程监测、增材制造等手段开展再制造技术服务,扶持一批服务型高端智能再制造企业。建立高端智能再制造检测评价体系,鼓励开展第三方检测评价。
专栏3 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协同体系建设
培育盾构机高值关键件再制造配套企业。开展刀盘、主驱动变速箱、中心回转装置、减速机、高端液压件、螺旋输送机等关键件再制造,形成基本完整的盾构机再制造产业链。
培育服务型再制造企业。鼓励应用激光、电子束等高技术含量的再制造技术,面向大型机电装备开展专业化、个性化再制造技术服务,培育一批服务型高端智能再制造企业。
(五)加快高端智能再制造标准研制。加强高端智能再制造标准化工作,鼓励行业协会、试点单位、科研院所等联合研制高端智能再制造基础通用、技术、管理、检测、评价等共性标准,鼓励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企业制订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支持再制造产业集聚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管理与评价体系,探索形成地域特征与产品特色鲜明的再制造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建设绿色园区。
(六)探索高端智能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新机制。鼓励由设备维护和升级需求量大的企业联合再制造生产和服务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再制造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构建用户导向的再制造产品质量管控与评价应用体系,促进再制造产品规模化应用,建立与新品设计制造间的有效反哺互动机制,形成示范效应。
(七)建设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再制造公共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鼓励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充分应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实施再制造产品运行状态监控及远程诊断,探索建立覆盖旧件高效低成本回收、再制造产品生产及运行监测等的全过程溯源追踪服务体系。
(八)构建高端智能再制造金融服务新模式。积极利用融资租赁、以旧换再、以租代购和保险等手段服务高端智能再制造,推进逆向物流与再制造产品信息共享,探索基于电子商务的再制造产品营销新模式,逐步建立盾构机、医疗影像设备关键件、办公成像设备等再制造产品市场推广新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支持政策。充分利用绿色制造、技术改造专项及绿色信贷等手段支持高端智能再制造技术与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应用,重点支持可与新品设计制造形成有效反哺互动机制的再制造关键工艺突破系统集成项目建设。推动将经认定的再制造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及绿色工艺技术产品目录。推动通过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端智能再制造工艺、技术、装备及关键件研发。对符合条件的增材制造装备等高端智能再制造装备纳入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首批次保险等财税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二)规范产业发展。加大对高端智能再制造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再制造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和宣贯再制造管理、工艺技术、产品、检测及评价等标准。进一步完善再制造产品认定制度,规范再制造产品生产,促进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咨询机构等作用,强化产业引导、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等,探索建立以产品认定、企业信用为基础的行业自律机制。推动开展第三方检测评价,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三)促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多双边国际合作机制与交流平台,加强高端智能再制造领域的政策交流,推动产品认定等标准互认。支持科研院所等机构围绕高端智能再制造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学术研讨等活动。深入落实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开放的相关政策,探索开展境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再制造。鼓励高端智能再制造企业“走出去”,探索市场化国际合作机制,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绿色发展。
(四)强化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建立有利于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指导具备条件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协会等按照本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当地或本领域实际制定支持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鼓励有关行业协会、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等结合本行动计划,联合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充分利用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实施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提升行动计划实施的社会和产业影响力。
第四篇: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六大发展方向浅析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六大发展方向浅析
【机电在线讯】近十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快速。一是初步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产值已达到3000亿元以上;二是一批重点产品取得成果,高速精密加工中心、重型数控镗铣床、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等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其中高端立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采用国产总线式高档数控系统,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长期的垄断;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年产45万吨合成氨、轨道交通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也采用了国产数字控制系统DCS;大型轴流式压缩机组、离心式压缩机组、施工机械等陆续实现了远程监控和维护诊断,实现了智能化和网络化;三是涌现出一批智能制造装备的骨干企业,如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大连光洋、中国四联、浙江中控、和利时、沈阳新松机器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瓦轴集团、沈鼓集团和陕鼓动力等。
“智能制造装备通常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未来十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应牢牢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本着“创新优先、重点突破、技术融合、夯实基础、多元投入”的原则,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针对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分析、决策、控制和执行等环节,融合集成先进制造、信息和智能等技术,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和绿色化。重点发展:
1、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
重点发展高精度、高稳定性、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份仪表与高可靠执行器,智能电网先进量测仪器仪表AMI,材料分析精密测试仪器与力学性能测试设备,新型无损检测及环境、安全检测仪器,国防特种测试仪器等各类试验设备。
2、智能控制系统
重点发展综合性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具有与现场总线设备实现动态数据交换功能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逻辑控制、运动控制、模拟控制等功能有机集成的可编程控制系统PLC,先进高效发动机及其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专用控制系统。
3、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
重点发展高可靠性力敏、磁敏等传感器,新型复合、光纤、MEMS、生物传感器,仪表专用芯片,色谱、光谱、质谱检测器件;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液压/气动/密封元件、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电力电子器件及变频调速装置。
4、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加强专项研究成果的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重型数控金切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重型锻压设备;清洁高效铸造设备;新型焊接设备;大型清洁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设备;非金属成型设备;新材料制备装备;高档数控系统;数控机床功能部件;数字化工具系统及量仪。
5、智能专用装备
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矿山用智能自卸电铲、智能化全断面掘进机、快速集成柔性施工装备为代表的智能化大型施工机械;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多功能印刷机械;大型先进高效智能化农业机械。
6、自动化成套生产线
重点发展百万吨级及以上大型乙烯、大型PTA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集成,大型煤化工自动化关键装备;大型液化天然气生产储能自动化关键装备、大型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系统;高效棉纺、短流程染整自动化生产线;大型煤炭井下自动化综合采掘成套设备及大型露天矿自动化成套设备。
第五篇:高端装配制造业包括航空装备制造
高端装配制造业包括航空装备制造、核电装备制造、卫星装备制造、物联网相关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轨道交通装备等六大子行业。
航空装备工业
航空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大国崛起的标志,是博弈世界舞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它巨大的高技术发展引擎,不仅推动了世界科技进步,更带动了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被称为“工业之花”。2010 年,我国自主研制的 ARJ21新支线飞机全面进入高强度取证试飞阶段,大飞机研制也取得关键突破,我国首家大型民用直升机 C313 首飞成功,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的突破,为国产航空器拓展市场空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空客预测,未来我国 20 年仅大型客机的需求量就达 3272 架,价值 4395 亿美元。民航总局预测,到 2012 年我国各类通用航空飞机的需求为 10000 到 12000 架,未来 5-10年,其增长率将达到 30%。根据国际经验和对我国航空工业发展进度的预期,我们预计未来3-5年我国整个航空工业产出4000 亿-4800 亿元,乐观估计到 2020 年后航空工业产出可达1.6万亿。
从国产干线大飞机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支个股: 1.受益于民航发动机国产化战略的航空动力600893.成发科技(600391)、中航动控(000738)、中航重机(600765)和钢研高纳(300034)。
2.中航工业旗下航空机载系统板块的中航电子600372、中航光电(002179)、中航精机(002013)以及中航黑豹(600760);
3.技术领先、C919机体合同份额较大的机体部件制造龙头西飞国际(000768)和洪都航空(600316)。
通用航空业
通用航空在《决定》中首次被定义为战略新兴产业,这个备受业界关注的朝阳行业将迎来大发展,通用航空将成为扩大内需与就业的重要产业。国务院在国庆前已下发《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也为通用航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持,实现低空开放首先要完成低空空域划分和空管基础设施及配套系统的完善。可以关注以下个股;
1生产航管雷达的四创电子(600990)和 重 组 后 的*ST 高 陶600562; 2专注于航空管制模拟设备的川大智胜(002253)3生产机场特种设备的威海广泰(002111);
4低空的开放将打开通航飞行服务的巨大市场需求,关注服务海上石油开采,低空开放率先受益的运营商的中信海直(000099);
5航空维修龙头,专注通航人员培训和设备维修的海特高新(002023);
6作为直升机制造骨干企业的哈飞股份(600038)将受益于国产通用飞机销售的快速增长 7贵航股份(600523)作为中航通飞公司整体上市的平台同样值得关注。
卫星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卫星导航产品从军事领域拓展到了民用消费领域,已成为继移动通信、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个增长极。我国卫星导航市场增长势头迅猛,2009 年时已达 390 亿元的规模,2003 年到 2009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 58.5%。大众消费应用 领域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该领域产值占整个行业产值 的 90% 以上。我国是世界上汽车销量和移动电话用户数第一大国,巨大的基数决定了卫星导航产品无限的市场潜力,随着收入水平提高的消费升级和在我国国策支持下自主研制北斗二 代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逐步建立,未来我国卫星导航产品市场仍保持近30%的高速增长。8关注以小卫星设计、研制和应用运营为主业的中国卫星 600118; 9专注于国内卫星导航产品开发、信息系统应用和运营服务,卫星导航专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北斗星通(002151);
10在北斗射频芯片和几代处理芯片技术领先,北斗终端产品国防领域的最大供应商国腾电子(300101)。
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
高铁项目的建设在拉动投资、税收和就业增长,促进地方经济繁荣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群的成熟。高铁已成为地方政府加码固定资产投资以带动经济科学发展的年四月启动、将于明年推出的全国铁路“十二五”规划将大幅 度提高高铁规划里程。同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潜力巨大。至2009 年,全国已有 10 个城市开通了 31 条轨道交通,运营里程 835 公里。据国务院批复的地铁建设规划,至 2015 年,全国将新建轨道交通 79 条,总长达 2,300 公里,总投资约 8,820 亿元。
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以下个股
1我国综合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两大巨头中国南车601766 和中国北车601299;
2专注应用于高铁的复合材料和电磁线产品,减震降噪工程化技术世界领先的时代新材(600458);
3专业化生产轨道交通设备车轴的晋西车轴(600495)。4 生产高铁轮轴的太原重工600169 5作为受益高铁、风电和核电建设为一体的高端数控机床厂商-华东数控002248; 6特锐德300001,高铁变电箱提供者;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未来全球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海洋,我国也不例外,尤其我国南海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有关部门 初步估计,南沙海域探明石油储量约为 351 亿吨,天然气约 8-10四大海洋油气资源区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美称。海洋工程装备是深海开采石油的基础,目前海洋工程设备的研发几乎全部掌握在欧美和日本几家企业手中,我国承接只是外包制 造而非技术,陆地石油的匮乏和为减轻石油进口的依赖,我国必然会加大海洋油气田的勘探和开采,如同船舶装备也一样,必然的市场需求将提升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和相关技术的消化升级。我们认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将加速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以下个股 1直接受益海洋油气田开采投资,国内唯一一家承揽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建设的总承包公司海油工程600583;
2关注海洋工程业务蓄势待发的中集集团000039,其子公司烟台莱佛士是国内主要钻采平台生产商;
3振华重工600320,完成对全球领先的海洋工程设计商F&G 公司收购后,公司海洋工程设计能力大大提升,海洋工程业务将成为公司利润新的增长点;
4中国重工(601989),旗下大船集团是国内主要钻采平台制造商之一;中国船舶600150,其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厂 国内主要钻采平台制造商之一;
5国内独家承揽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建设的总承包公司海油工程(600583); 6油田服务与专用设备提供商杰瑞股份(002353); 智能制造装备业
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包括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制造业。数控机床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当今世界数控机床的先进水平和保有量,已成为一国制造业水平、工业现代化程度 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作为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国,我国的中高端数控机床产业的自给率严重偏低,我国机床业在设计研发、材料工艺、零部件等诸多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受益国家产业政策,下游行业的巨大需求为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机。不断提高的消费能力和区域振兴规划催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决定了中国的汽车 市场和工程机械市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保持良好的成长性,从而决定了我国机床市场增长的良好前景。同时风电、核电、航天、航空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跨域式发展也将促进和带动国产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建议关注以下个股:
1拥有自主品牌数控系统的沈阳机床000410;
2主导产品磨齿机直接受益汽车、汽配行业销售火爆的秦川发展(000837); 3专注于制螺杆式压缩机领域的汉钟精机(002158);
4机床主业发展开始提速,且有 房地产项目及创投业务为机床主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业绩支撑的南通科技(600862);
5专注于高端数控 机床的天马股份(002122);
6以及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供应商机器人(3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