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作用和关系[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22:4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银监会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作用和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银监会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作用和关系》。

第一篇:中国银监会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作用和关系

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

一、划入的职责(一)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二)原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相关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制定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的规章制度和办法;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提出制定和修改的建议。(二)审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四)审查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五)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报表,抄送中国人民银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六)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提出存款类金融机构紧急风险处置的意见和建议。(七)负责国有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八)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详细请点击 http:///zwgk/2005-08/12/content_22121.htm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职责: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九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财务会计报表、统计报表、经营管理资料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资产负债表,亦称资金平衡表,它使反映金融机构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得一种会计报表。金融机构同其它工商企业一样,业也有其每个年度得财务报表,既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由三大类组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的关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以上报表和资料,是金融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的以上报表和资料是监督管理机构的重要信息来源。相对于现场检查来说,根据金融机构报送的报表和资料的稽核,检查,简便易行,具有节约人力和费用,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弊端等优点,所以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金融机构进行经常性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金融监管部门正是通过金融机构报送的报表和资料的综合分析,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二者关系:中国银监会是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中的一个,还有中央银行等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

第二篇: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报》

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报》该《年报》全面介绍了2011年经济金融形势与银行业改革发展、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业审慎监管、监管制度与能力建设、金融消费者保护与教育、政务公开与信息披露及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情况,并较为全面地公布了银行业相关数据。

《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负债总额10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6%,所有者权益7.2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71%,同比上升0.55个百分点,390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05万亿元,同比减少1,904亿元,不良贷款率1.77%,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1.19万亿元,同比增加2,461亿元,拨备覆盖率278.1%,同比提高60.4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高。

《年报》指出,2011年银监会把握坚守风险底线的根本,严密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银行业稳健运行态势进一步巩固。在信用风险防范方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积累势头基本得到控制,房地产贷款风险水平不断下降,银行业信贷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贷款集中度风险管控力度加大,较好的构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影子银行”、民间融资之间风险传递的“防火墙”;在流动性风险防范方面,流动性监管标准继续推进实施,银行业流动性管理能力有所提高;在操作风险防范方面,案件防控高压态势继续保持,案防工作主动性不断增强。2012年,银监会将继续突出坚守风险底线,前瞻预判复杂多变的形势,准确把握风险防控的重点,努力克服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化解重点风险隐患。

《年报》强调,2011年银监会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石,全面提高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能力,引导银行业积极推动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等重点产业行业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社会民生领域的信贷支持,支持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信贷产业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对涉农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涉农和小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目标如期实现。2012年,银监会将继续突出强化服务实体经济,引导银行业顺应实体经济对银行业服务的客观需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功能。

《年报》全面介绍了2011年银监会以战略转型为抓手,推动银行业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工作。同时指出,2012年银监会将继续突出促进银行业战略转型,通过科学的监管指标设计和制度安排,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完善公司治理、优化发展战略、健全薪酬机制,增强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把握转型发展的主动权。

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年报》强调,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维护市场信心、促进银行业稳健运行的重要基础。2011年银监会在规范银行业经营行为、强化银行业行为监管、加强信息披露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2012年银监会将继续打击银行违规行为,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制度建设。

第三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对银监会工作人员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对银监会工作人员 个人贷款(含担保贷款、介绍贷款)、经商办企

业和入股农村信用社进行清理的通知

(银监发„2005‟37号)

机关各部门,各银监局:

银监会成立以来,广大工作人员围绕监管中心任务,按照银监会“以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开创银行业监管新局面”的要求,依法全面履行职责,认真执行“约法三章”等有关规定,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树立了银监会的良好监管形象。但是,也有少数工作人员存在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不含纯个人消费性质的贷款)或为他人担保、介绍贷款、个人经商办企业以及在农村信用社入股等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会妨碍公正履行银行监管职责。为了维护银监会的监管形象,确保监管工作的公正性,决定对银监会机关和各派出机构工作人员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经商办企业和入股农村信用社进行一次清理(以下简称“三项清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清理工作的范围

本次清理工作的范围包括:银监会系统所有在编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个人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为他人担保贷款、介绍贷款,个人经商办企业和入股农村信用社。

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指工作人员以个人名义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纯个人消费性质贷款除外,纯个人消费性质贷款不含个人投资类贷款)。为他人担保贷款,指工作人员向其他单位或个人贷款提供担保。介绍贷款指工作人员利用职务或工作便利,强令、授意或以其他方式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不符合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

个人经商办企业指工作人员个人独自经商办企业,与他人合资、合股、合作、合伙经商办企业,私自以承包、租赁、受聘等方式经商办企业。

入股农村信用社指工作人员(包括以其配偶、子女名义入股,属农村信用社员工的除外)以各种方式持有农村信用社的各种股份。

二、清理工作的步骤和要求

各单位的清理工作从本通知下达之日开始,至2005年11月30日前结束。清理工作的步骤和要求是:

(一)各级工作人员凡有上述清理范围中所列事项的,首先要进行个人申报登记。内容包括:一是逐项填报实际情况;二是按本通知的要求,列出清理计划。所有工作人员要如实申报有关情况,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二)各单位在个人申报登记的基础上,向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等认真核实,以确认个人申报登记的真实性;审核其清理计划是否符合本通知的要求,并制定出本单位具体的清理计划。

(三)各单位督促、指导和检查所属工作人员落实清理计划,确保清理工作如期顺利完成。

(四)各单位将清理结果向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反馈,并在本单位内部公布。发现清理工作不到位的,要及时纠正。

(五)各单位在2005 年11 月底前对清理工作做出总结,并于2005 年12 月10 日前将“三项清理”工作总结报银监会,抄送会纪委、监察局。银监会纪委、监察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对“三项清理”工作进行巡回检查和抽查。

三、清理工作的具体方法

(一)工作人员个人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和工作人员为他人担保贷款、介绍贷款。

1.工作人员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

对工作人员的个人贷款(不含纯个人消费性质的贷款,纯个人消费性质贷款不含个人投资类贷款),不管是否到期,都应在清理期限内进行偿还。对不能按期还款的,由所在单位责令其本人做出还款书面承诺;对还款书面承诺到期仍不能按期还款的,由所在单位要求当事人离岗还贷,并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理或处分。

2.工作人员为他人担保贷款。

为他人担保贷款的,由贷款人所在单位责令其按有关法规和规定办理转担保手续,不能办理转担保手续的,应落实保证责任,并以其本人财产补办抵押手续。贷款到期不能归还的,由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并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理或处分。

3.工作人员为他人介绍贷款。

对于工作人员介绍的贷款,由所在单位责令介绍人限期核实借款手续、落实借款人还款计划;贷款到期不能归还的,由所在单位要求当事人离岗清收,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或处分。

(二)工作人员经商办企业。

经商办企业的工作人员,或者立即停止个人经商活动或退出所办企业,或者辞去在银监会的工作职务。拒不停止个人经商活动或退出所办企业、也不辞去在银监会工作职务的,由所在单位对其予以辞退。

(三)工作人员在农村信用社入股。

工作人员(包括以其配偶、子女名义入股,属农村信用社员工的除外)已在农村信用社入股的,无论入股的形式与期限长短,所属单位都要列出计划,对其所持农村信用社股份进行清理。各单位要积极与当地政府和农村信用社等有关方面沟通,以得到当地政府和入股的农村信用社对清退工作的理解与配合。

根据工作人员所持股本形式,按照银监会《关于规范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入股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4‟23 号)及信用社章程的有关规定,对资格股与投资股的清理分为退股和转让两种方式。对于入股效益良好、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农村信用社的,要在11 月30 日之前进行退股或转让。对于入股资本充足率未达标、效益欠佳的农村信用社的,对所入的资格股,也要列出严格的退股计划,到符合上述文件要求时,办理相关的退股手续,对这部分股份要在本单位予以信息披露,接受监督;对所入的投资股,必须在11 月30 日以前进行转让清理。

自本通知下发后,禁止各级工作人员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不含纯个人消费性质的贷款,纯个人消费性质贷款不含个人投资类贷款)或为他人担保、介绍贷款、个人经商办企业以及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入股。对于其他妨碍公正履行监管职责的行为(如借银监会工作之便,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推销保险等)予以禁止。发现有此类行为的,有关单位要按本通知精神进行纠正。

四、清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清理工作在各级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等负责具体实施,各部门积极配合,以确保清理工作按本通知的要求进行。各单位要紧密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统一思想,充分重视并认真抓好清理工作。各银监局负责本单位和所属分局(含监管办事处)的清理工作,其主要负责人对清理工作负总责。银监会机关各部门的清理工作由各部门负责进行,会机关纪委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情况汇总。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好清理工作。对在清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人员,要给予表扬。对清理工作不重视、组织措施不力,以至影响清理效果的单位及负责人,要予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对不如实申报本通知清理范围所列行为和存在清理范围所列行为而拒绝清理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纪律处分。对在清理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依法依纪进行处理。本通知下发后,再有本通知禁止事项发生的,要给予行为者纪律处分。

2005年6月23日

第四篇:中国银监会确定“十二五”期间银行业监管重点和方向

中国银监会确定“十二五”期间银行业监管重点和方向

2011-03-30 16:15:12

中国银监会今日正式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报》(以下简称《年报》),这是中国银监会自2006年起连续第五年发布年报。《年报》全面介绍了2010年经济金融形势与银行业概况,银行业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银行业审慎监管、监管能力建设,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保护与教育、中国银监会及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情况,并对银行业相关数据做了较为全面的公布。

与往年相比,2010《年报》发布时间大为提前,并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增加了“十一五”期间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工作的总结性回顾,并对“十二五”期间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的总体思路及银行业监管中长期规划做出展望。

《年报》指出,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银监会始终坚持和完善科学审慎的监管理念,改进和优化监管工具方法,守住风险底线与促进科学发展两手抓,坚持扎实工作作风,对大事难事咬住不放、攻坚克难,使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较好应对了复杂严峻的各种挑战,特别是使我国银行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健康稳健运营。

“十二五”时期,中国银监会将继续督导银行业坚持支持实体经济科学健康发展,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坚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水平;坚持深化改革,提升金融自主创新能力和金融服务水平,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此,中国银监会将不断健全监管政策法规体系,持续改进监管方法,逐步优化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加强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积极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为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是详细介绍了中国银监会审慎监管新框架研究制定情况。《年报》归纳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构建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银监会积极研究制定符合我国银行业实际的审慎监管“工具箱”,加强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制定第二版、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同步实施计划等工作进展。

三是更加重视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保护与教育。《年报》将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保护与教育作为专门一部分,从保护和教育两个方面展现了中国银监会及银行业的相关工作情况,并对“2010年中国银行业公众教育服务日”活动作了专门介绍。

“提高透明度”是中国银监会的重要监管理念之一。五年来,中国银监会年报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向社会公众披露我国银行业和银行监管权威信息的重要载体,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报》全文

经济金融形势与银行业概况

1.国际经济金融形势

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步缓解,但危机本身并没有结束,甚至可能出现反复。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但受政治、经济、安全等多种因素影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复苏进程仍将艰难曲折。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国家分化明显:2010年全球产出增长5.0%,其中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增长7.1%,发达国家增长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1月)。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具有3个突出特点:

一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未消除。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2010年12月,美国失业率达9.4%,欧元区失业率达10.0%。全球产出相对过剩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发达国家制造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恐慌,已从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经济总量较小的国家快速蔓延到西班牙、意大利等经济总量在欧洲占比较大的国家。

二是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仍然较高,银行再融资压力增大。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与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相互溢出效应凸显,截至2010年6月底,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四国债务敞口2.28万亿美元,77.5%由欧洲银行系统持有,市值高达1.77万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2010年12月)。欧洲银行系统流动性依然匮乏,对欧洲央行严重依赖,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危机国家的银行从欧洲央行获得的贷款金额均处于历史高位。欧美银行将有约1.5万亿美元债务于2011年到期(金融稳定理事会,2011年1月),加上受政府担保和央行流动性支持逐步退出等因素影响,再融资压力仍将持续。

三是主要经济体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新兴市场通胀压力高企,资产泡沫风险增大。美联储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中央银行及日本中央银行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并加大国债购买力度,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一方面,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加剧波动。2010年下半年,国际铜价约上涨60%,原油价格约上涨40%,国际黄金价格于2010年底达到1,40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在极端天气频现及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包括玉米、大豆、小麦在内的全球农产品价格也涨势迅猛。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以其相对稳健的基本面和强劲的增长潜力吸引了大量资金快速流入。2010年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私人资本相比2009年的5,810亿美元增加40%以上,达到8,250亿美元(国际金融协会,2010年11月)。新兴经济体输入型通胀压力已经逐步显现。目前,不少新兴经济体CPI涨幅已远远超过5%的温和通胀警戒线。

2010年12月,印度、越南、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CPI分别上涨了6.47-11.75个百分点。

2.国内经济金融形势

2010年,我国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拉动力的任务艰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外需压力有所增加;结构性产能过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紧迫;输入型通胀加剧,“抑通胀、保增长”难度增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增强了国民经济内生动力。

2010年,我国GDP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升3.3%。

农业生产经受住了年初以来多种极端自然灾害的冲击,粮食实现连续七年增产。

(一)经济金融形势

经济金融形势与银行业概况21 经济金融形势与银行业概况长18.3%,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8%。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4.7%,贸易顺差同比下降6.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9年分别实际增长7.8%和10.9%,这是自1998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城镇居民。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全国淘汰的炼铁、炼钢、焦炭、水泥和造纸落后产能约占全部落后产能的50%。“十一五”确定的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化学耗氧量(COD)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基本完成。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财税制度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9.7%,增幅同比回落8.0个百分点。

专栏1:2010年银监会采取的针对性监管措施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银监会主动加强前瞻性监管,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保持银行业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

1.针对2008年下半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信贷增长特点,以及国内经济逐步企稳回升的实际,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引导信贷投放回归常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控制信贷总量,积极优化信贷结构,科学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并及时提出将不良贷款考核重点转向风险管理工作的扎实深入程度、科学精细化水平、风险暴露的充分性等,督促银行业准确进行贷款风险分类,抓住当前盈利较好的有利时机,“以丰补歉”,全力提足拨备。

2.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的“实贷实存”等不科学的贷款管理旧有模式以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信用风险依然是主要风险的实际,通过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检查督导和跟踪整改,全面推进“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贯彻落实,督促银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从源头上防范信贷资金挪用风险,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3.随着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深入推进、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BCBS)发布银行业监管国际新标准,紧密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积极推进新标准在我国的实施,稳步推进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等审慎监管工具建设。

4.针对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快速增长、融资平台不规范运作带来的巨大代偿性风险,参与制定并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精神,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现金流覆盖情况对平台贷款进行准确分类,明确偿债主体,落实风险缓释措施,足额提取拨备,通过真实核销,逐步化解风险。

5.针对近年来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房地产贷款风险隐患增多的情况,按照《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要求,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房贷政策,切实做到“面测、面试、居访”。强化开发商贷款、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严厉查处零首付、假按揭等违规行为,配合打击房贷中介高“返点”行为。

6.针对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升级产业结构的要求,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金融服务工作。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严格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的新增授信,严格管理已发放的相关行业贷款,密切跟踪监测并有效防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信贷风险,加大信贷退出和不良贷款控制力度,妥善做好资产保全工作。

经济金融形势与银行业概况

专栏2: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改革进展

按照二十国集团(G20)伦敦峰会和匹兹堡峰会确定的改革目标和时间表,在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的积极参与下,2010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在微观机构、中观市场和宏观系统3个层面取得重大进展。

微观机构层面的改革目的是提升单家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强化金融体系稳定的微观基础。改革措施包括:资本监管改革,引入杠杆率监管制度,建立流动性监管标准、动态拨备制度,改革公司治理监管规则,推动金融机构实施稳健的薪酬机制,强化并表监管和对表外业务的监管等。

中观市场层面的改革目的是强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修正金融市场失灵。改革措施包括:推进建立单一的、高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改进风险定价模式,避免过于依赖脱离现实的模型假设;加强外部评级机构监管,降低金融机构对外部评级的依赖程度等。宏观系统层面的改革目的是将系统性风险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建立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改革措施包括:建立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和经济周期挂钩的监管制度,弱化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正反馈效应;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Institutions,SIFIs)的监管,降低机构“大而不倒”导致的道德风险;加强母国和东道国监管当局之间的协调,降低风险跨境传递。

2.主要经济体金融改革方案

2010年7月,美国颁布《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金融保护法案》(The Dodd–Frank Wall Street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更新监管体系框架。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FSOC),应对系统性风险。强化对美联储的授权与制衡。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CFPB)。在财政部下设联邦保险办公室(Office of NationalInsurance,ONI),强化保险业监管。二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微观监管。限制“大而不倒”机构的过度扩张。引入“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限制银行进行自营交易。增加公司治理中薪酬的透明度。三是建立有序的破产处置和自救机制。要求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定期提交“生前遗嘱”(living wills)。四是健全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确立信用证券化产品的风险留存要求,限制金融衍生品投机交易,强化对评级机构的监管,注重保护投资者利益。

2010年7月,英国财政部公布了执政党更替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新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撤销英国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在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下新设审慎监管局(Prudential RegulatoryAuthority,PRA),负责对存款类机构、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设立金融政策委员会(Financial Policy Committee,FPC),增强宏观审慎层面的沟通协调,强化应对系统性风险能力;新设消费者保护和市场管理局(Consumer Protec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CPMA),维持公众对金融服务市场的信心。

2010年9月,欧洲议会通过欧盟金融改革法案,决定建立泛欧金融监管新体系,包括新设负责监管银行业、保险业和金融交易活动的三大监管机构,以及负责监控和预警欧洲经济中各种风险的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European Systemic Risk Board,ESRB)。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将所有标准化场外衍生品纳入交易所或者电子交易平台,通过中央清算所清算。二是全面禁止信用违约掉期(CDS)类产品的“裸卖空”。三是规范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的投资行为。四是计划建立自己的评级公司,并从2011年起,将穆迪和惠誉等评级机构纳入欧盟监管范围。

(二)银行业概况

2010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3家,大型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47家,农村商业银行85家,农村合作银行223家,农村信用社2,646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40家,信托公司63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107家,金融租赁公司17家,货币经纪公司4家,汽车金融公司13家,消费金融公司4家,村镇银行349家,贷款公司9家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37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769家,营业网点19.6万个,从业人员299.1万人。

1.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保持较快增长

截至2010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95.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8万亿元,增长19.9%;负债总额89.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4.4万亿元,增长19.2%;所有者权益5.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4万亿元,增长31.2%。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市场份额进一步发生变化。从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占银行业金

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49.2%、15.6%、14.9%。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银行资产份额比上年分别上升1.06、0.78、0.60、0.24、0.13个百分点,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资产份额分别下降2.11、0.71个百分点。

2.存贷款规模稳步上升

截至2010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2万亿元,同比增长16.0%;

3.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持续提升

截至2010年底,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2%,比年初上升0.80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10.1%,比年初上升0.90个百分点。281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

4.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10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24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696亿元,不良贷款率2.4%,比年初下降0.89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4,336亿元,比年初减少732亿元,不良贷款率1.13%,比年初下降0.45个百分点。

5.拨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截至2010年底,商业银行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金余额1.0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557亿元;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水平首次超过200%,达到217.7%,比年初上升64.50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型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达到206.8%,比年初上升61.90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达到277.6%,比年初上升75.60个百分点。余额25.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各项贷款余额50.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4万亿元,同比增长19.7%。短期贷款余额17.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1%;中长期贷款余额30.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4万亿元,同比增长29.5%;个人消费贷款余额7.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9万亿元,同比增长35.5%;票据融资余额1.5万亿元,比年初减少9,046亿元,同比下降37.8%。

6.盈利水平稳步提高

201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同比增长34.5%;资本利润率17.5%,比年初上升1.26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1.03%,比年初上升0.09个百分点。从结构看,净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收入构成的3个主要部分。

7.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流动性水平有所下降

截至2010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43.7%,同比下降2.10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69.4%,比年初下降0.10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超额备付金率3.2%,比年初下降0.60个百分点。

专栏3:中国银行业保持稳健运营

银监会成立以来的八年,是引领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急行军、与风险赛跑的八年,也是成效显著的八年。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国银行业面貌焕然一新:

1.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0年底,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95.3万亿元,是银监会成立前(截至2002年底)的4倍,是“十五”末期(截至2005年底)的2.5倍。按资产规模计算的市场份额结构逐步优化,已经形成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导,多种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序竞争、共同发展,协同为国民经济提供多层次、多方面金融服务的银行体系。

2.资产质量明显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科学化解历史积累风险的同时,积极有效地控制新增风险,实现了从高风险到风险可控的转变。截至2010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分别为4,336亿元和1.13%,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比2002年底减少1.9万亿元和下降22.50个百分点,比2005年底减少8,506亿元和下降7.80个百分点。

3.资本实力和充足水平显著提升。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从2003年底的-2.98%,到2004年转为正值,2005年为4.91%,2010年底提升为12.1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信贷投放大幅增加、资本质量要求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了2008年底的水平。资本充足率达标商业银行从2003年的8家增加到2010年底的全部281家,达标银行的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重从0.6%上升到100%。商业银行杠杆率在全球标准中处于安全区间。

4.拨备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商业银行损失拨备缺口从2002年底的1.34万亿元下降到2005年的6,274亿元,2008年实现零拨备缺口。拨备覆盖率从2002年底的6.7%提高到2005年底的24.8%,2010年底达到217.7%。截至2010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余额达到1.3万亿元,应对潜在损失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5.盈利水平明显上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从2002年的61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533亿元,2010年达到8,991亿元。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由2003年底的0.1%和3.0%,上升到2005年底的0.7%和15.6%,2010年底达到1.03%和17.5%。

6.透明度建设大大加强。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已经严格按照审慎要求编制会计财务报表并经外部审计,彻底解决了“两本账”问题。同时,不仅上市商业银行全部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及时对外披露有关经营信息,自觉接受市场监督,非上市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也实行了信息披露制度,接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监督。

7.银行业审慎“走出去”取得进展。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综合考虑自身发展战略、优势、并表管理能力等因素,通过设立机构、兼并收购等方式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审慎经营和科学布局使中资银行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没有遭受重大损失。

第五篇:中国银监会关于修订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定义及案件分类2012 61

中国银监会关于修订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定义及案件分类 的通知

银监发〔2012〕61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为解决近年来案件信息报送中遇到的问题,经广泛征求意见,银监会决定对《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三项制度的通知》(银监发〔2010〕111号)中案件定义进行修订,并对案件进行分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案件定义及分类(一)案件定义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规程》中第三条案件定义修订为:“本规程所称案件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独立实施或参与实施的,或外部人员实施的,侵犯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客户资金或财产权益的,涉嫌触犯刑法,已由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按规定应移送公安、司法机关立案查处的刑事犯罪案件。”

(二)案件分类

在上述案件定义的基础上,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是否涉嫌犯罪,是否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等因素将案件分为三类: a.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在案件中涉嫌触犯刑法的,为第一类案件。

b.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在案件中不涉嫌触犯刑法,但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且该违法违规行为与案件发生存在联系的,为第二类案件。

c.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在案件中不涉嫌触犯刑法,且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其从业人员也无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为第三类案件。

二、适用案件定义及分类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案件定义及分类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是指作案时,符合《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银监发〔2011〕6号)第二条规定的人员。

(二)案件定义中“…或按规定应移送公安、司法机关立案查处的刑事犯罪案件”中的“规定”指《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10号)和《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中国银监会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规定〉的通知》(银监通〔2007〕27号)。

(三)案件分类中第二类及第三类案件中“其他违法违规行为”中的“法”、“规”指除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监管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的适用于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

三、部分特殊案件及例外情况统计归类的说明(一)商业贿赂类案件。单纯商业贿赂类案件不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统计范畴,但若案件中除商业贿赂行为外,存在金融诈骗、违法放贷等符合上述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定义的行为,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统计范畴。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或客户遭受人身伤害类案件。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场所和办公场所内,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或客户的人身安全实施暴力行为,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刑事犯罪案件纳入第三类案件进行统计。

(三)涉嫌非法集资活动类案件。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违规使用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空白凭证、公章等,套取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参与非法集资等活动,涉嫌触犯刑法,已由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按规定应移送公安、司法机关立案查处的案件纳入第一类案件进行统计。

(四)网上银行诈骗、电话银行诈骗、电信诈骗、盗刷银行卡及 POS机套现等案件。外部人员实施的网上银行诈骗、电话银行诈骗、电信诈骗、盗刷银行卡及POS机套现等案件,经公安机关立案后,除有证据证明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以外,纳入第三类案件进行统计,按月报送案件数据。

四、其他有关要求(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原则上只对第一类及第二类案件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规程》开展案件调查、审结及后续处置工作。

(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和各银监局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办法》报送《案件信息确认报告》时,应初步明确案件所属类别,在案件分类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报送后续报告进行调整。

(三)成功堵截的案件或事件,继续以《案件风险信息(成功堵截)》格式上报,不纳入案件统计。

(四)本通知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国银监会

2012年12月31日

下载中国银监会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作用和关系[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银监会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作用和关系[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