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集及格式要求

时间:2019-05-13 22:1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会议论文集及格式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会议论文集及格式要求》。

第一篇:会议论文集及格式要求

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2010年)会议论文格式要求

1. 文稿务求论点明确,数据准确,文字简练。经审稿录用的会议论文,将由出版社编辑正式出版。要求论文作者严格按照统一格式,认真打印论文全文,保证论文质量。

2. 论文文稿一律要求为Microsoft Word格式,全文(含图)不宜超过8000字或6页。文稿页面设置为:A4幅面(210×297mm),上端空白4.0cm,下端空白2.5cm,左端空白2.5cm,右端空白2.0cm。

3. 论文内容要求及顺序: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

4. 论文体例

(1)论文标题采用二号黑体,居中。副标题前面加破折号,采用三号黑体,居中。

(2)作者姓名前空一行,采用小四号黑体,居中。作者单位采用五号宋体,居中。

(3)摘要在正文前,不超过300字,采用小五号宋体。全段缩进两个汉字字符距离。前加小五

号黑体“摘□要□”字样。

(4)关键词紧随摘要,3~5个,采用小五号宋体,之间不加逗号。缩进两个汉字字符距离。前

加小五号黑体“关键词□”字样。

(5)正文中标题不超过3个层次,各级标题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一级标题形如1,2,3等,顶格,采用四号黑体,之前留半行间距;二级标题形如1.1,1.2,1.3等,顶格,采用小四号黑体,之前留半行间距;三级标题形如1.1.1,1.1.2,1.1.3等,顶格,采用五号宋体。各级标题序号与文字之间空半个汉字字符距离。

(6)正文文字内容均采用五号宋体,不分栏,行距设置为单倍行距,各段落首行缩进两个汉字

字符距离。

(7)参考文献列于正文后,采用小五号宋体。前加五号黑体“参考文献”字样,单列一行,居

中。

5. 论文中计量单位要求规范,稿件中所用的物理量、单位及其符号应采用国际单位制。文中公式、算式和方程式均应编排序号。文中出现的外文字母和外文专用名词必须打字,注意区分字体和大小写。

6. 表格标题采用“表1□表格标题”(采用小五号宋体)方式标于表格上方。表格采用三线格,文字采用小五号或六号宋体。表格随文走,位于相应文字后的小段落间,不要集中附于文后。

7. 图片要求清晰,适合以黑白形式印刷。特别须注意CAD图纸插入后应转化为纯黑白线条,文字标注调整到打印后大小适中、清晰可辨。图片坐标标记须完整。标题按“图1□图片标题”(采用小五号宋体)方式标于图片下方。图片随文走,位于稿件中相应文字后的小段落间,不要集中附于文后。

8. 参考文献应是国内外正式公开发表的并且在文中确切引用的专著、期刊文章、论文集文章、学位论文、报告等等。只须列出主要的,原则上不超过15条。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专著:[序号]作者名.书名.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期刊:[序号]作者名.题名.刊名,出版年,卷(期)

论 文 集:[序号]作者名.题名.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名.题名.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科研报告:[序号]作者名.报告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作者三名以内的全部列出,四名以上的列前三名,中文后加“等”,英文后加“et al”。外文参考文献的出版地、出版商和出版年按顺序一一标出。

9. 基金项目

如果论文涉及的是有关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须在文稿首页页脚处用六号宋体写明:基金或资助机构的名称,项目编号。

第二篇:清华大学博士论坛会议论文集11

基于自愿性环境协议的环境管理实践研究

——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

张磊1,鞠美庭1*,孟伟庆1,关泽1,刘旭2

(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071;2.中新天津生态城环境局,天津 300457)

摘要:自愿性环境协议是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环境管理及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激励型环境管理相互补充的一种新型环境管理模式。在阐述自愿性环境协议特点的基础上,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房地产类建设项目为例介绍该模式的应用实践,并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比较,最后从环境保护目标科学性、环保验收可靠性、部门分工合作以及政府激励措施等讨论需要注意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以为自愿性环境协议在我国环境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借鉴。关键词:自愿协议;自愿性环境协议;环境管理;中新天津生态城;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on Voluntary Environmental Agreement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ZHANG Lei1,JU Mei-ting1*,MENG Wei-qing1,GUAN Ze1,LIU Xu2

(1.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2.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ureau, Tianjin 300457, China)Abstract: Voluntary environmental agreement(VEA)is a new patter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hich is complementarily for command control and economic incentive modes.Based on discussion about characteristics of VEA, a case study about the real-estat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is presented, the comparison with construction proje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s applied, and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bout the scientificit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rgets, reliability of acceptance, departments’ cooperation and incentiv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to provide VEA with references on application in China.Keywords: voluntary agreement;voluntary environmental agreement;environmental management;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practical research

在环境领域,传统的命令控制型强制管理方式,一直是各国政府不可或缺,并处于主导地位的管理方式,为保护人类环境发挥了重大基础性作用。我国环境管理也一直主要依靠这种政府强制的命令控制型管理,如―三同时‖、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等,为从源头控制新生污染源、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我国环境综合决策和管理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1-2]。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单一的命令控制型环境管理模式缺乏刺激企业自觉进行污染控制的动力和灵活性,缺少有效公众参与和监督,导致命令控制型环境管理执行成本大,难以贯彻实施,最终影响环境管理效率和有效性。

为使环境管理从被动管理转化为主动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本文引入自愿性环境协议(Voluntary Environmental Agreement,VEA),一种基于政企合作的制度创新,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环境管理模式及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激励式环境管理模式相互补充的新型环境管理模式。

收稿日期: 2008-8-30

作者简介:张磊(1981~,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与管理。E-mail: zhanglei-nk@163.com 通讯联系人:E-mail: jumeit@nankai.edu.cn 1自愿性环境协议

自愿性环境协议最早于1964年在日本出现,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3]。所谓自愿性环境协议是指通过自愿协议的方式,建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其他组织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旨在促进企业或行业改进其环境管理行为,改善环境质量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或政策工具[4]。通过自愿性环境协议,企业有动力承诺实施一些严于管制的措施,以换取政府在某些方面管制的放宽和信息、技术、信贷、资金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自愿性环境协议具有以下特征:

(1)自愿性。自愿性是自愿性环境协议最基本特征,政府部门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和达到这些目标的模式,建立要求企业自愿满足的特定标准或要求,留给企业是否参与协议的选择。政府可以通过经济补贴、政策支持等手段刺激企业积极性,但不能强迫企业实行。(2)主动性。签订自愿协议后,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企业可主动选择那些既经济、又能达到环境保护目标和要求的减缓措施,或借助环境咨询机构等第三方力量来确定减缓措施。政府部门仅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必要的监督管理。与传统的命令控制相比,能够增强企业主动性,提高环境管理效率,减轻政府负担,节约执行成本。

(3)约束性。自愿性环境协议的约束性主要通过―自愿协议‖来实现。企业与政府签订自愿协议后,二者之间即形成一种约束性―合同关系‖,双方均需要依据协议要求,如实履行。政府与企业会事先约定好―合同‖的控制节点作为结束条件,当满足结束条件时,这种约束性―合同‖关系即可终止,一个完整的、基于自愿性环境协议的环境管理过程结束;否则,约束仍然有效,直到满足约束条件为止。

(4)利益相关方关系。图1为自愿性环境协议利益相关方关系[6]。如图1所示,政府部门和企业作为自愿性环境协议的主要倡导者和参与者,双方通过签订―自愿协议‖而共同承担环境责任,并形成互相监督、互利合作的双赢关系;独立的验证机构接受企业委托而负责对自愿性环境协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为保证评价客观性,验证机构也会受到来自政府和公众的监督。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降低了政府监督执行成本,企业与验证机构之间委托式合作协议关系也增强了企业进行管理的主动性。此外,信息的公开、透明与共享是确保各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关系协调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自愿性环境协议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

其他利益相关者 ●NGOs ●媒体和公众 ●学术机构 ●监管机构 ●工会 ●其他产业协会[5]

独立的验证机构有资质的监测部门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自愿性环境协议VEA实施VEA的建设单位严格监督信息传播合作协议未实施VEA的建设单位(打算实施)图1自愿性环境协议的利益相关方关系

Fig.1 stakeholders of voluntary environmental agreement(VEA)

2中新天津生态城基于自愿性环境协议的环境管理实践

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继苏州工业园后又一重大战略合作项目,位于国家发展重要战略区域——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毗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海滨休闲旅游区,地处塘沽区、汉沽区之间,距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北京150公里。生态城总面积约31.2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5万,是滨海新区功能区配套服务的重要生活城区,见图2。作为世界上首座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生态城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坚持将新加坡等国外先进理念与滨海新区和生态城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未来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新模式。本文选取生态城房地产类建设项目为例,对自愿性环境协议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图2中新天津生态城区位图

Fig.2 location map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根据生态城的产业功能定位,住宅、写字楼、酒店、公寓、商业、金融等房地产类建设项目为生态城内的主要建设项目,且规模较大,但相对工业项目而言其环境影响较小。同时房地产已经纳入生态城总体规划,并进行了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八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所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可以简化‖之规定,生态城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首先对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简化,提出实施基于自愿性环境协议的环境管理模式,使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由被动服从转变为主动管理,同时提高环境保护审批效率。

生态城房地产建设项目基于自愿性环境协议的环境管理,指借鉴新加坡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经验,设置环境保护目标和为实现该目标所需承诺的具体内容,鼓励房地产建设单位与环境局签订―中新天津生态城环境保护承诺协议‖(简称―环保承诺协议‖)。建设单位签订协议后,为履行承诺,应自觉采取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最终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2.1实施程序

如图3所示,生态城房地产建设项目基于自愿性环境协议的环境管理程序分以下三个阶段:

(1)审批阶段:生态城内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通过资格审查后,可以自由选择申请实施自愿性环境协议,或是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申请实施自愿性环境协议的建设单位应与生态城环境局签订―环保承诺协议‖并备案,承诺内容包括:①根据―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中绿色建筑比例100%的要求,符合绿色建筑要求;②严格执行―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施工管理规定‖;③严格执行―中新天津生态城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测要求与执行标准‖。该―环保承诺协议‖备案可等同于建设项目[7-8]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只要建设项目获得施工许可,即可进入施工阶段。

对于实施自愿性环境协议的建设单位,可通过经济补贴或表彰奖励等优惠政策、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进行鼓励,但不能强迫建设单位签订协议。

(2)施工阶段:建设单位依照―环保承诺协议‖要求进行自我管制,自主选择既经济又能达到承诺要求的减缓措施或设备,或通过环境咨询机构获得减缓措施的建议方案。同时主动委托有资质的监测部门依据所承诺的环境保护监测要求定期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及时报送环境局;积极配合环境局不定期抽查,或因公众投诉/举报而进行的监测。如监测结果达不到承诺标准,建设单位需依据环境局要求进行整改,直至达标,否则不予验收。

为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生态城建设局协同环境局等相关部门,根据生态城内建设项目拟定―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标准‖(试行)、―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施工技术导则‖(试行)等,以为建设单位的自我管制和委托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3)验收阶段:建设单位依据环保验收要求,委托有资质的监测部门进行验收监测,并将竣工验收申请表、环境监测报告(建设期与验收期)、绿色施工执行情况报告和公众参与调查报告报送环境局验收,环境局依据协议所规定的验收条件进行验收。如果验收不合格,建设单位需依据环境局要求进行整改,直至合格。

其中,环境监测报告是考核环境保护目标达标情况的量化标准,也是判断自愿性环境协议实施效果的重要文件。―中新天津生态城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测要求与执行标准‖对监测因子、方式和频次、执行标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便为环保验收提供标准化约束机制,实现管理的透明,增加建设单位参与的积极性和改善环境质量的自觉性。

环境局资格审查要求●符合规划、获得选址意见书●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或备案准予文件●污水处理厂接受项目产生污水文件●环卫公司收运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文件房地产类建设单位自由选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三方自愿性环境协议咨询、委托通过资格审查环境咨询机构审批阶段承诺内容●符合绿色建筑要求 ●严格执行“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施工管理规定”●严格执行“中新天津生态城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测要求与执行标准”签订“中新天津生态城环境保护承诺协议”建议减缓方案建设局等相关部门进行审查“环保承诺协议”备案获得施工许可有资质的监测部门依据“中新天津生态城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测要求与执行标准”每季度监测一次,并及时呈报环境局专家咨询 不定期抽查、投诉或举报监测●委托有资质监测部门不定期进行监测●依据公众投诉或举报情况委托有资质监测部门进行监测进行项目施工委托监理人员依据“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施工管理规定”对绿色施工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会同监测结果定期上报公共参与施工阶段环保验收要求●竣工验收申请表●环境监测报告,包括建设期和验收期●绿色施工执行情况报告●公众参与调查报告有资质的监测部门委托环保验收申请依据“中新天津生态城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测要求与执行标准”进行验收监测,并呈报环境局验收不合格条件●未按时提交建设期环境监测报告●环境监测内容不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测要求●环境监测结果未达到环境保护执行标准●绿色施工执行未达到要求不合格环保验收整改、再验收验收阶段环保验收合格

图3中新天津生态城房地产类建设项目基于自愿性环境协议的环境管理实施程序 Fig.3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 of voluntary environmental agreement(VEA)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the real-estat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2.2比较分析

如前所述,对生态城内房地产类建设项目而言,存在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自愿性环境协议两种环境管理模式,表1从环境保护目标、环境监测、约束控制、减缓措施、公众参与、资金、执行效力等方面对此两种模式进行比较。

如表1所示,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比,自愿性环境协议既有简化、又有创新:①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节,建设单位节省环评费用的同时,可提前进入施工阶段,提高效率;②与传统的命令控制式环境管理模式及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激励式环境管理模式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③能够延伸建设单位环境责任、增强减缓措施执行效果、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公众参与效果,最终有助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力度和水平的提升。但自愿性环境协议推广初期,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大量基础研究工作,承担更多环境责任,以确保―环保承诺协议‖内容科学、落实到位和监管有效。

表1 中新天津生态城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自愿性环境协议比较

Table 1 the comparison between voluntary environmental agreement(VEA)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n the real-estat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环境保护目标 基本目标 更高目标 监测目的

环境监测 监测内容 时限 控制节点

约束控制 控制条件 有效性

减缓措施 内容设置 采纳情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国家及地方环境标准 ——

评价、预测环境影响 以常规监测为主 报告书编制期间进行 环评审批

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合格 确保环评报告有效性 环评单位提出 建议采纳

―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所规定内容 意见调查与反馈 环评费用、监测费用 —— 建议执行 审批

自愿性环境协议 国家及地方环境标准 ―环保承诺协议‖

评价―环保承诺协议‖执行情况

常规监测、施工现场及周边敏感点监测、验收监测

自―环保承诺协议‖签订之日起至验收完成 环保验收

监测的内容、频次和结果均符合要求 确保建设项目全过程有效

建设单位自主选择,环境局给予技术支持 建设单位主动执行

除―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所规定内容外,还包括环境监测内容、频次和结果,以及绿色施工执行情况

监督、举报/投诉 监测费用

经济补贴、奖励、―环保承诺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设置承诺内容、技术支持、监管、审批 公众参与 信息公开

参与方式

资金 执行效力 政府职责 支出 补偿

如表1所示,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比,自愿性环境协议既有简化、又有创新:①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节,建设单位节省环评费用的同时,可提前进入施工阶段,提高效率;②与传统的命令控制式环境管理模式及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激励式环境管理模式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③能够延伸建设单位环境责任、增强减缓措施执行效果、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公众参与效果,最终有助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力度和水平的提升。但自愿性环境协议推广初期,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大量基础研究工作,承担更多环境责任,以确保―环保承诺协议‖内容科学、落实到位和监管有效。2.3困难与对策

(1)环境保护目标的科学性。环境保护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是决定自愿性环境协议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自愿性环境协议的定义,环境保护目标设置应高于法律要求,对法律有补充和扩展作用,并应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更有利于环境质量改善和提升。但如果环境保护目标设置过高,很难刺激建设单位自愿参与的积极性。

设置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时,对房地产类建设项目潜在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并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结合生态城生态环境特点和功能定位,提出生态城环境保护目标。必要的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有助于环境保护目标充分论证,有助于增强其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也有助于获得社会认可。

(2)环保验收的可靠性。环保验收既是重要的控制节点和终止条件,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有效控制和延伸管理的关键环节。环保验收条件设置是否合理,是决定环保验收环节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

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保验收条件除包含国家规定的环保验收标准外,施工期和验收期环境监测报告及结果达标情况、绿色施工执行情况以及公众参与情况等也作为验收必要条件。此外,由独立验证机构、相关政府部门、监理人员和公众等组成第三方监督组织也是环保验收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尤其将作为独立验证机构的环境监测部门引入自愿性环境协议,能够有效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平性,从而提高环保验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3)部门间的分工合作。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使得自愿性环境协议的成功实施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但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上的条款分割,各部门间缺乏合作、沟通的基础,给合作带来困难。

为保证实施效果,生态城政府各部门进行了明确分工,建设局负责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并对监理人员进行审查;环境局负责―环保承诺协议‖的签发和管理,并对建设项目施工期和验收期环境监测报告进行管理和审查,同时负责建设项目周边敏感地区的环境监测和投诉、举报监测;此外,由生态城管委会监督,建设局牵头,环境局、商业局等各政府部门参与的建设项目联合检查行动也有助于实现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4)政府的激励措施。如前所述,自愿性环境协议所设定的环境保护目标要高于法律要求,因此会增加建设单位负担,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此,对能够积极主动申请实施自愿性环境协议的建设单位,除可以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审批外,还可通过经济补贴或表彰奖励政策等进行鼓励,进而促进该模式的快速推广。3结论与讨论

自愿性环境协议是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创新尝试,是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审批效率的重大改革,也是探索城市建设与管理创新模式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随着经验的积累,生态城还将进一步对自愿性环境协议进行完善,以扩大其应用范围,并为该模式在其他城市的推广提供经验借鉴。由于城市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该模式的应用需要慎重,因地制宜。但随着城市不断发展,研究和实践的深入进行,自愿性环境协议必将逐步成为中国环境管理新的重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彭海珍.中国环境政策体系改革的思路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6.24(1):25-28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3] 曾思育.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9 [4] Patrick ten Brink.Voluntary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Process, Practice and Future Use [M].UK:Greenleaf Publishing, 2002 [5] 王光玲,张玉霞.对我国环境管制政策的反思与建议[J].中国市场,2008.4:57-58

[6] Holger Dalkmann and Daniel Bongardt.Voluntary Approaches in the European Union(The EC Asia Pro Eco Programme)[Z].Wuppertal Institute for Climate, Environment and Energy,2004.11 [7] Environment Health Department.Code of practice on environmental health(2005 Edition)[R].Singapore: Singapore 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2005 [8] Pollution Control Department.Code of practice on Pollution Control [Third Edition(with amendments)] [R].Singapore: Singapore 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2004 排污费改税征管模式选择的政策效应分析

董战峰1,2 王金南 葛察忠 高树婷 龚辉文

222

3(1.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 210093;2.中国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3.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100038)

摘要:经过20多年的排污费实践,中国的排污收费政策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一项环境经济政策类别,但是也逐渐暴露出征收标准低、征收不规范、规制力弱、征收率低下等问题。目前我国处于财税政策改革的活跃期,国家的增值税、所得税改革的转型,也为环境税改革,包括排污规费改为污染排放税提供了很好的操作空间。本研究分析了排污规费改税的改革思路和基本框架,探讨了排污费改革为污染排放税后的征管模式选择,以及不同征管模式选择对不同政策主体和受体的影响,并分析了排污费改税所需的配套政策和能力建设需求。研究表明,中国排污规费税制改革应注重改革方案的系统设计,加大力度、逐步推进;排污费税制改革对环保部门和税务部门分别带来了不同方面的影响,税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事权以及工作重点发生了转移;建议改革初期采用环保代核、税务部门主导征收的征管模式;并要加快税收征管平台、部门联动能力建设,做好相关政策配套以及开征污染排放税的前期准备工作。关键词:环境经济政策 排污费 税制改革 征管模式 政策分析

Policy Effects Analysis of Levy and Management Patterns Choice in Reforming Pollution Emission Fee to Tax DONG Zhan-feng1,2, WANG Jin-nan2, GE Cha-zhong2 , GAO Shu-ting2 GONG Hui-wen3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 Resource Reuse, School of Environment,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 China;2.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Beijing 100012, China;3.Research Institute of Tax, State Taxation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38, China)Abstract: Pollution discharge fee polic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ies through more than about twenty years practice in China, but some problems like lower levying rates, low restriction to the pollution emitters etc.emerged.At present, China is at a stage of active period of financial and taxation reform, the transition of property tax and value added tax has provided the reform feasibility of environmental tax including pollution discharge fee to tax.In this work, the reform routes and framework of pollution emission fee to tax were analyzed, the levy and management mode choice when pollution discharge fee was reformed to tax and its policy effects of various levy and management choice were discussed, the required complementary measures and capacity building were also sugges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eform of pollution discharge fee to tax should design systematicly and take a step by step approach;different influences will be ensued 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ax levying department when the reform operates, the affair rights and working focus of the two departments have been shifted;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levy and management of pollution discharge tax should take 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check and taxation levying department dominant levy mode;levy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of the tax and departmental united action 研究项目: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战略保障环境经济政策设计研究专题项目;国家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与试点项目

作者简介:董战峰(1979-),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规划.E-mail: dongzf@caep.org.cn  通讯联系人:E-mail: wangjn@caep.org.cn capacity should be speeded up, and the complementary measures and prophase work when levying tax on pollution emissions should be well prepared.Keywords: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y, Pollution Discharge fee, Taxation System reform, Levy and management mode, Policy Analysis

我国排污费政策经过多年的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征、管、支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从我们在湖北等地的实际调研来看,总体上环保、地税部门以及企业比较认同排污费改税,多年的财税改革和排污费政策实践,也为我国开展排污费改税提供了很好的制度和政策条件,应该抓住当前税改的活跃期,加大力度、积极稳妥、分步骤有重点地推动排污收费改税进程。本文重点分析了排污费改税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探讨了实施排污规费改税后主要征管部门——环保和税务的适应性,不同征管模式的可操作性,政策实施后对两部门的影响以及改革的配套政策需求等排污规费改税的几个关键问题。1改革思路和框架 1.1排污费改税的方案选择

从改革思路看,排污费改税主要有两种不同方案可供选择:

一是全面费改税,即原则上对所有排污项目征收排污税,停征排污费。这种思路的优点是改革彻底,导向明确,理论上符合外部成本由污染者负担的基本原则,实践上对所有排污行为纳入征税范围,体现公平原则;缺点是改革力度大,需要磨合的问题较多,特别是对排污征税技术性强,而污染种类繁多,污染源又相当分散,不同排污者,污染情况千差万别,改革一步到位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实际问题。此外,全面费改税后,原排污费征收人员的调整和如何实现税务、环保部门的“台后”合作,以及费改税期间的一些过渡问题,譬如说排污者的相关统计信息的共享与衔接、资料管理等具体问题都需要考虑。

二是分步费改税,即全面开征排污税作为总体改革目标,但具体实施分阶段进行,初期先对排放量很大,而且相对稳定、征收也比较容易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废水污染物等实行费改税,其他污染排放仍按原规定征收排污费,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后,再全面推开。这种思路的优点是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风险小,利于操作,对环保部门的原排污费征收人员的调整也有一个较长的缓冲期;缺点是在过渡期内,同是排污行为,有的征税,有的征费,税费并存,于理不合,而且会出现排放多种污染物的排污者既要交排污税又要交排污费的现象,增加排污者不必要的管理成本。

我们认为,第二种思路可能更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但过渡期不宜过长,以避免有的排污者在长时期内既交排污税又交排污费的不合理情况,环境收费改税的进程应与环境税制整体改革紧密关联。1.2 政策框架设计思路

费改税可能导致的问题和后果应综合、系统考虑,客观、全面把握,并依此来进行政策改革设计。必须重点明确以下问题。一是,排污费改税后要提高征收标准。污染物排放税要发挥应有的政策效果,关键是其税率设计应高到能够促进污染者采取措施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的激励水平。由于会倒逼企业技术进步等,所以至少对于一个具体的排污者而言,该税的收入应该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的,否则,这种税改设计就是失败的;二是,费改税后,环保部门由于不再征收(近期是少征)排污费,如果对环保部门没有适当的经费激励、赋予新的监测监管职权,以及合理的企业监察监管责任,则其对污染企业的监督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要坚决避免该问题;三是,排污收费条例是200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收费纳入预算管理,社会各界对排污收费制度还没有完全了解、适应,甚至一些地方排污费收缴率较低,若全面改成税,其政策成本也较大,必须遵行渐进性改革原则。所以在排污费税制改革,要对征税对象、范围、税基、税率、征管主体权责分配等统筹考虑,政策配套和能力建设等政策均需到位。根据目前的制度环境和已有的改革基础,建议首先从排放量很大,而且相对稳定、征收也比较容易的污染物入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等。考虑对小型三产企业若采取固定税率,可由税务部门征收。对大的污染排放源进行污染物排放量的技术监控,采用对污染物排放量征税的方式;对小污染排放源则采用对污染的投入物征税的方式;征管模式的选择要考虑税务部门、环保部门的特点、基础和影响来确定。这些相关问题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两个问题是征管模式的选择和确定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设计,此处主要就此进行分析。2主要征管部门适应性分析

2.1环保和税务部门征管优势比较分析

税务部门具有如下优势:

(1)税务机关有较完善的征管体系、较强的征管力量,管理规范、征收经验丰富。税务机关征收机构网点遍布城乡,方便征收。

(2)税务机关也具有良好的执法基础、社会认知度高、刚性强、制度完善、管理人员素质高,征收管理的硬件与软件都比较完善。

(3)地税机关在征收社保费、文化事业建设费等方面的经验也比较成熟,排污费的征收也可参照这种模式进行。

环保部门具有以下优势:

(1)具有环境污染监测方面的专业技术和人员优势。能有效获取企业排污信息,核定征收额,专业性强,管理到位。

(2)具有费用征收的经验:环保部门征费多年,在征收管理方面经验丰富,做法成熟,实时掌握企业生产流程和环保情况,灵活机动、熟练操作。具有长期排污执法行政管理经验。

(3)掌握排污单位的排污数据,能将排污收费同排污申报环境管理和环境稽查结合,对排污者未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的进行法律制裁,具有威慑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环保部门将在污染排放税的征管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征污染排放税离不开环境保护部门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开征污染排放税所需的对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量进行测定,对固定排放源的定期监测等。必须具有专业技术人员、测试设备才能保证进行。2.2征管模式选择与政策效应

从理论上分析,污染排放税征管有四种模式选择:

一是环保代核,税务部门征收的模式。虽然全部由税务部门征收,但是由于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中涉及到较多诸如测定SO2、NOX等污染物排放量等等环保技术性的问题,所以税务部门在确定环境保护税税基时必须要得到环保部门在技术上的支持和配合,即由企业自行测定污染量,环保部门定期监测;或由企业请环保部门定期为其测定污染量。NOx的征管可参照SO2税的征收。

二是由环保代征,税务审核,环保部门依据其技术优势,在原来排污费的基础上代税务部门征收,税务部门负责审核。水污染排放税可由自来水公司比照污水处理费的方式代收代缴。

三是部分由税务部门征收,部分暂时委托环保部门代征,时机成熟后再全部由税务部门征收。对SO2和NOX征收的直接污染税,对环保专业技术要求高,可以暂时委托环保部门征收。污染产品税由税务部门征收。其他相关税收可联合或委托其他部门征收。

四是由环保部门或税务部门单独征收。由于环保部门没有征税经验,而税务部门没有环境监测和污染源核查技术能力,而且不可能采用行业系数法对污染源征税,所以该方案难以行得通。

综上分析,无论采取何种征管模式,必须同时综合考虑税务部门、环保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合作联动弥补各自不足。应坚持在征税成本最小化的原则,统筹考虑两个主体的分工。综合考虑,建议采用税务部门主导的模式,其中税务部门负责稽查征收,环保部门与之密切配合,负责环境监测,为合理征税、打击偷逃税款的行为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撑。

2.3税务部门主导征收模式中的主体分工设计

在国家层面,可考虑建立由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境保护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税收工作平台。形成以国家税务总局为核心,国家环境保护部等其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的模式。突出国家税务总局在征税中的主体作用,强化税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征管合作平台建设。

除了税务机关应负责相关政策制定、征收与监管工作外,环保部门应分担负责污染排放税涉及的环境污染的监测、核算、上报工作,辅助税务机关有效地征收污染排放税。这样既可以减少税收的征管成本,又有利于形成税务机关、环保部门和纳税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征管机制。

同时,税务部门应充分利用环保部门提供的纳税人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建立起纳税人税收数据系统和管理审核程序,要通过纳税人申报数现在和过去的对比,以及与同类企业申报数的对比实现对纳税人税收申报数的评估,来逐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有关税收的纳税评估体系。税务部门也应对税收的缴纳情况进行严格的税务检查和税务稽查。3税务主导征管模式对不同征管主体的影响分析 3.1对环保部门的影响

3.1.1监督执法成为主要职能,环境监管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实施部分污染物费改税后,环境监察部门工作可以专注于“三查”和“二调”工作。即“三查”一是对辖区内单位和个人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对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三是对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调”是调查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并参与处理;调查海洋和生态环境破坏情况并参与处理,同时承担“排污申报登记与核定”、“污染物总量消减”、“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环保专项行动”等具体工作。

通过费改税,也把环境监测部门从繁杂的排污收费工作中转移出来,集中精力于环境执法和环境违法监督检查工作。使得环境监察真正回归到本职职能,从根本上扭转环境监察部门疲于奔命的局面,做到充分发挥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监察的功能。实施污染物排放税的过程中,应该修订有关环境法律法规,赋予环保部门必要的强制执法手段,如查封、扣押、没收等,并实行“一罚、两停”权(“一罚”指提高罚款限额,“两停”指停产整顿权和停批停建项目权)和限产减排权;明确建设项目环保前置审批制度;出台《环境监察工作条例》,明确环境监察机构的法律地位和主要职责与权限。3.1.2环境监察部门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污染排放税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对于污染排放税的税基计量和征收实际操作难度很大的情况。例如,对气体污染物而言,由于污染排放税主要是以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工业锅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为计税依据,实行从量征收,其征收技术性很强,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亲临现场进行环境监测,对企业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分析和计量。而我国现行的“纳税人自主申报、税务机关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并不能适应这种需要。实际征收过程中,排污企业容易为逃避税收而瞒报、少报污染物排放量,而税务机关事后稽查又很难取得可靠的凭据,从而形成大量的税收漏洞,给税法的规范性、严肃性造成负面影响。在部分污染物费改税的过程中,当排污量的核定不能通过排污申报、自动在线监测和物料衡算方式获得时,需要环境监察部门采用抽样测算等方式来提供排污量数据。因此,环境监察仍是税收有力实施的保障,是污染排放税有效实施不可缺少的配套。排污费改税后,环境监察部门应仍然负责部分污染物的排污量核定工作。3.1.3环境监察部门在近期仍承担部分排污收费职能

排污费改税是渐进的,起初只是部分污染物排污收费改成污染税,一段时间内将存在税费并存相互补充的局面。环境监察部门依然要对还没有进入税收名录的污染物征收排污费。从这个角度来说,由于实施污染排放税后,近期仍保持排污收费的污染物可能都是在监测、核算上具有相当难度的污染物,因此对环境监察的能力要求并没有降低,而是在污染物排污量核定能力上得到了加强。同时,全面开展排污申报登记核定及污染源采集核定工作,全国各级环境监察机构统一同步实施排污费征收管理信息化,建立分级管理排污申报/收费/核定数据网络系统,强化数据管理(查询、统计、分析、核定)和数据在上下级环境监察机构间高效传输,加强对排污费资金收缴情况的动态监督管理,进而为加强现场执法、污染源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信息,为环境宏观决策提供分析支持,将是环境监察部门建设的重点方向。3.1.4环保部门财力支持可能面临不足

开征污染物排放税后对环保部门“财源”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其一,开征污染排放税后,为了做好协税护税的技术支持工作,环保部门的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必须加大投入,环保的事权不是减少,而是重点发生了转移,并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相对来说,这样事权“一长”,财力要吃紧;其二,由于不少地方排污收费占当地环保部门经费的很大部分,排污规费完全或部分改税后,环保部门这部分“财源”就“断掉”了,这样财权“一弱”,必然影响其工作顺利开展。所以,必须做好费改税后相应应对措施,为环保部门切实履行征税的技术支持、协助工作做好基础财力保障。3.2对税务部门的影响

3.2.1增加了新的事权,会加大税务部门的负担

如果地方税务部门把污染排放税纳入征收或代征范围,无疑也会牵扯税务部门更多的精力用于收费中去,给税务部门增加一定的工作难度。由于没有前期的能力建设准备,税务部门目前征管能力与其事权仍有一定差距,需要加大投入。如果没有与增加事权配套的人员编制和财政投入,必然会使得税务部门职责与其能力不对称,影响征管绩效。3.2.2利于加强税务部门与环保部门的联动

采取将污染排放税的核定和征收纳入税务局管理的方式,由于目前税务部门征管技术能力不足,需要环保部门紧密配合,这就必然会引起环保部门的强烈反响,在核定工作和环评工作中必然会受到环保部门严重的干扰,同时税务局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和技术去准确核定排污费的标准和额度,必然会影响到工作效果。所以,如果保证合理的征收,应该加强税务部门与环保部门的联动,才能保证征收的绩效。3.2.3征收方法不合理会影响征税工作的正常开展

如果将排污费改税的征收工作纳入税务局征收,征收额度由环保部门核定,则会出现目前如同社保费征收的现状,税务局对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核定额度也无权变更,只能按核定的结果征收,工作非常被动。也会影响污染排放税设置的正常目标,起不到预期的政策效果。3.3对纳税人产生的影响

首先,费改税将提高纳税人的守法意识。目前的排污费的行政性收费属性,造成了各地方排污收费随意性强、征收不规范、征缴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实施费改税后,征收具有了法律效力,不仅对征收稽查人员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规范,对纳税人也将有明确的、操作性强的规范要求,将会大大提高纳税人的环保守法意识,促进其合法排污、依法缴税;其次,污染排放税的实施,将给予企业明确的可预期环保政策信号,而不会出现过去由于排污费征收的随意性致使企业缴费过程中出现的投机以及不确定心理。而且实施费改税后,税收优惠返还措施能够更好地落实,会解决过去排污费返还率低下问题,这就将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自发削减污染的排放量,从而降低污染的社会成本,提高全社会的经济福利;另外,从对纳税人的经济影响来看,税改的实施会导致纳税人在环保方面的总体税收负担有所上升,但初期影响幅度不大,而且同步实施的税制改革,会“平抑”排污费改税所增加的税负。这主要是考虑到,在费改税的初期,出于可操作性的考虑,较优的方案可能仍是采用目前的排污费征收污染当量方法,对于直接排放污染物的纳税人而言,只是将针对SO2、NOX等污染物由征收排污费的形式直接改为了征收直接污染税,负担并没有发生变化。长期来看,出于污染者污染社会成本内在化的考虑,会提高排污收税的标准,但是,考虑到还会采取相应的税收返还措施,以及整体税改的企业减负和“税收中性”原则,所以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总体变化不大,所不同的是,税制结构的不断优化将持续激励企业行为的环境友好转变。4配套政策需求分析

4.1重视开征税改相应的法律能力建设

目前环保、税务和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排污费改税的规定,存在立法空白、法律依据不足等问题。需要全国人大进行相关立法,为环保税的开征提供法律依据。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做好立法前的调研和准备工作。4.2加强技术能力建设

4.2.1加快提升环保监测监管能力,为开征污染排放税开征提供坚实保障

环保部门监察能力水平,使提高污染排放税征收的核查、计量工作效果的有力保障,应该大力重视监测监管能力建设,特别是注意加强作为基础的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近两年,环保部已在结合―金环工程‖、―全国环境信息广域网络‖等项目的建设,下大力气着手制订统一的、包括污染源数据交换格式在内的数据标准,旨在为建立全国统一的“数字环保”体系奠定基础,为地方建设整体的环保信息系统创造条件。这项信息工程系统建设,一定要注意规范通讯数据接口,规范数据传输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等基础技术标准,确保自动监控系统的数据得以共享。

4.2.2加大税务人员征管能力技术培训力度

在排污费改税的征收管理工作中,税务干部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尽管环保部门可以在税收的征收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但是税务部门专门负责征收和管理的人员也应当逐步熟悉掌握污染排放税征收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一方面,专门负责征管的人员要自学;另一方面,要为专门负责税收征管的人员举办相应的培训。4.3加强管理能力建设

4.3.1构建高效率的部门联动信息平台系统,实现排污信息共享

为提高开征污染排放税的成效,必须重视构建征税的部门连通、上下联通,健全、高效的协作机制和网络信息平台。这样不仅能有效发挥税务部门征税的规范性、强制性、效率优势,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利用环保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在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和工艺污染物排放量核查、核定方面的专业技术和人员优势。有效获取企业排污信息、产品工艺污染排放信息等,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互补双方不足。

4.3.2税务部门必须逐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污染排放税纳税评估体系

税务部门应充分利用环保部门提供的纳税人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建立起纳税人污染排放税数据系统和管理审核程序,要通过纳税人申报数现在和过去的对比,以及与同类企业申报数的对比实现对纳税人税收申报数的评估。4.4增加配套财政投入

必须加大环保部门的投入,确保开征污染排放税的技术支撑的财源能够得到保障。开征税收后,为了保证税收开征的规范性、权威性,使得征税工作有充分保障,就对环保部门监测监管技术支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保部门可能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持。而且,由于排污规费改税后也会断掉一部分费目征收所得“财源”,为了保证环境监测监管部门对税收提供充分技术支持的责任得以履行,建议污染排放税收拿出大部分作为环保专项经费使用,经费支出科目中建议考虑环保部门的监测监管经费。所以,除了原有的排污规费改税后的收入专项支出科目:重点污染源防治、区域性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等用途外,增加监测监管支出类别。同时应明确当地财政或国家财政应加大环保部门投入。当然标准应该调研后确认。确保财权和事权一致。4.5加大改革的宣传的力度

改革初期都会遇到压力,一些相关部门、企业等可能认为开征污染排放税会影响其竞争力,包括一些领导和公众可能不理解而招致反对意见,所以在正式实施改革前,要大力加强相关预告、宣传和培训,增强社会对排污费改税的认可度,这种先导工作对于实施有效的排污规费改革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 SJUR K.Policy Framework as barriers to green tax reform: the case of CO2-taxes in Norway[J].Environmental Politics,2000,9(4):104-122.[2] I.M.G M.B M.H D.P.Ecological tax reform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n Italy and Sweden[J].Reg Environ Change(2003)3:146–153.[3] Christoph B,Wolfgang W et al.Green tax reforms and computational economics: A Do-it-yourself Approach[J].Computational Economics 22: 75–109, 2003.[4] Philippe T.The public acceptance of green taxes: 2 million voters express their opinion[J].Public Choice 119: 179–217, 2004.[5] Philip A L.Ecological tax reform: many know why but few know how, Environment[J].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00,2(2): 143–164.[6] 龚辉文著: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7] 高培勇.中国税费改革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2004.[8] 王金南等.环境税收政策及其实施战略[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2006.[9] 国家税务总局课题组.环境保护税收问题研究[R],北京,2006,4.[10] 龚辉文.绿化税制与中国税制绿化的前景[R],北京,2006,2.[11] 环境财税制度研究课题组,促进科学发展的环境财税制度研究[R],中国环境规划院,北京,2009,1.[12] 王金南等,中国环境经济政策设计[R],中国环境规划院,北京,2008,9.我国物质代谢成因分析

卢 伟,张天柱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84)

摘要:为研究影响中国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结合1987年和2002年中国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对1987~2002年间我国物质投入量指标(DMI)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中间投入结构变化、最终需求组成变化和最终需求总量变化三个因素导致我国经济系统直接物质投入增加,而物质投入强度和最终需求各项行业(主要分析出口)结构变化导致直接物质投入减少,而最终需求总量变化则是驱动我国经济系统物质投入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直接物质投入;结构分解分析;投入产出分析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of material input of China economic system

LUWei, ZHANG Tian-zhu(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ain the changes in DMI of China economic system by using 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with China’s monetary input-output table of 1987 and 2002.The result,as a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level of DMI used in 1987,shows that finally changes in the overall level of economic activities(level effects)was the major source of material changes(254.9%).And then the structural change effect(changes between and within sectors)and category effect(changes due to shifting shares of domestic final demand and export categories).However, these components were partly compensated by the material intensity(-125.8%)(the effects caused by changes in resource use per unit of output)and mix(− 31.2%)effects(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final demand)

Key words:Direct material input;structure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Input-output analysis 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质代谢概念包含两个特征:①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连续不断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过程;②人类社会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能源等原材料,且部分以存量形式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储存,最终以废物等形式释放到环境中。物质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 MFA)方法是研究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质代谢的一种方法。基于物质流分析可以构建许多指标来表征经济系统的代谢特征,其中直接物质投入量(Direct Material Input—DMI)是关键指标之一。DMI 指那些具有经济价值并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直接使用的物质。它表征了直接输入到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质流强度。DMI一直作为一个总量指标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如何将DMI与投入产出表(Input-output Table)结合分析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质代谢情况也逐渐成为物质流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

如图1所示,存在于我国自然界的生物质(如长在田里的水稻、小麦、蔬菜;水体中自由生存的鱼类等)、化石燃料(如埋藏于矿山中的煤炭、存在于地底的油田等)、矿物质(如埋藏于矿山中的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以一次投入的形式通过农业部门和采掘部门的初级采摘、收割、捕捉、采选、分类等生产活动后进入经济系统,成为农业部门的产出(储存于粮仓中的麦子、稻谷)、采掘部门的产出(分选后的煤炭、铁矿石;开采出的石油等)。这些产出部分作为出口产品,但大部分则成为了农业部门、采掘部门、制造部门、服务部门生产 收稿日期:2009-8-30 通讯联系人:E-mail: zhangtz@mail.tsinghua.edu.cn.和服务活动的二次投入,制造部门通过该项二次投入产出机械、化工原料等半成品和成品。该项产出部分出口,大部分则同样成为了农业部门、采掘部门、制造部门、服务部门生产和服务活动的二次投入。此外,通过国外进口的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也作为投入进入本国的采掘部门、制造部门和服务部门(部分产品通过服务部门中的批发零售贸易行业供给最终需求中的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DMI指标指的就是本地的一次投入和进口投入之和。而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投入部分就是二次投入。基于这一思路可以将组成DMI的各项分配到组成投入产出表中的行业部门中去。

中国以外区域DMI经济系统农业部门采掘部门制造部门服务部门生物质采摘收割后产品化石能源矿物质采选分类后产品机械、化工原料等半成品和成品自然界生物质化石燃料矿物质一次投入中国中间投入经济系统农业部门采掘部门制造部门进口生物质采摘收割后产品化石能源矿物质采选分类后产品机械、化工原料等半成品和成品出口出口出口服务部门中间投入中间投入产出流一次投入流进出口流图1 DMI与投入产出表的关系的概念模型

Fig.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MI and input-output table

中国经济系统DMI指标由1987年的264917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679873万吨,15年间增加了408919万吨,增长了154.4%。2其中进口物质量增幅最大,为555.5%,其次是矿物质,为317.0%。影响DMI变化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水平、产品单耗、组成GDP的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所占比例变化等。为发掘导致DMI指标变化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中国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通过对1987~2002年间我国物质投入量指标(DMI)的变化进行分解,结合1987年和2002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对影响我国经济系统物质投入的五个因素:物质投入强度、中间投入结构变化、最终需求各项行业结构变化、最终需求组成变化和最终需求总量进行了分析。1 方法学

1.1 结构分解分析(SDA)

结构分解分析(SDA,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是一种比较静态方法,于上世纪中期提出[1][2]。应用SDA 方法对不同时期投入产出表中的某些变量的变动进行多部门比较分析,以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一些恒等式为基础,可以把所分析对象的变动分解成几个基本因素的变动,从而清晰地追溯到分析对象变动的根源及各基本因素对分析对象变动的影响程度(其中既包含直接影响,也包含间接影响)。SDA方法的优点在于既克服了一般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弱点,可以检验技术系数和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又提供了计量分析方法的替代选择。

2[3] 其中DMI计算方法参照“徐明.张天柱.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投入分析.中国环境科学 2005,25(3):324~328”一文中的DMI计算方法 最早对SDA模型的研究一般认为是Leontief和Ford(1972)对空气污染原因分解的分析。近三十年来,SDA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王志宏、宋文彦,1999;Fai,2003;李景华,2004;Kagawa and Inamura,2004 ;)SDA 模型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如能源方面(Lin and Polenske 1995;Mukhopadhyay and Chakraborty,1999;Jacobsen,2000);大气污染方面(Casler and Rose,1998;De Haan, 2001;Mukhopadhyay and Forssel,2005;Roca and Serrano,2007);某一物质方面(Wier and Hasler 1999;);产业及其结构变动方面(Andreosso-O Callaghan 和Yue,2002;顾俊龙,2006;刘宝珺,2007,雷小清,2007);就业和固定资本方面(李景华,2005;吴小松等,2007)等。

而在将SDA模型与MFA方法的结合运用上,国外有Hoffr&é等(2000)对芬兰1960至1996年经济系统部门物质投入量进行分解分析[23],Muñoz和Hubacek(2007)对智利的直接物质投入指标(DMI)进行结构分解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因素对物质消耗变动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出口产品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物质强度的增加。

[24]

[6]~[22][4]

而国内对MFA指标的分解主要是基于IPAT理论和数学模型的分解,该方法主要是将反映环境冲击的物质流指标(I)分解为人口(P)、富裕程度(A)和技术(T)三个因素进行分析,如徐明(2005)[25]、毛建素(2007)[26]等。

1.2 模型

在t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直接物质投入量指标(DMI)可以表示为:

x1,x2,DMImDMI1DMI2QX

(1)DMIi(,...)...x1x2xmxmmDMIi1DMIi(i=1,…,m)表示部门i的直接物质投入量,向量X(m×1型矩阵)表示m个产品部门总产出(xi为部门i产出);Q(1×m型矩阵)表示每个部门单位产出的直接物质投入量。

又存在

X(IA)1YLY

(2)

Y(m×1型矩阵)表示的是产品部门最终需求向量。I(m×m型矩阵)是单位矩阵,A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A)-1既L是列昂锡夫逆矩阵。

此外,最终需求Y可进行如下分解:

YYMYCYL

(3)

Ym(m×n型矩阵)表示最终需求的结构效应,即m个产业部门产品投入在n类最终需求(家庭消费、政府消费,出口等)项目中所占比重。向量Yc(n×1型矩阵)表示最终需求组成效应,是指最终需求中每一类别所占比重。YL是标量,表示最终需求总量变化。

而从时点1到时点2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物质投入量的变化则可表示为:

DMIQ2L2YM2YC2YL2Q1L1YM1YC1YL(4)

根据Dietzenbacher, E.和Los, B提出的极分解方法[1]对(4)式进行极分解得到:

DMI1/2[QL2YM2YC2YL2QL1YM1YC1YL1]1/2[Q1LYM2YC2YL2Q2LYM1YC1YL1]1/2[Q1L1YMYC2YL2Q2L2YMYC1YL1]1/2[Q1L1YM1YCYL2Q2L2YM2YCYL1]1/2[Q1L1YM1YC1YLQ2L2YM2YC2YL]

(5)

其中:△Q表示物质投入强度变化效应,即各产品部门单位产出的直接物质投入量变化情况;△L表示中间投入行业结构变化效应;△Ym表示最终需求各项行业结构变化效应(本文主要分析出口项,因此将最终需求中的其他项合并为“本地最终需求项”);△Yc表示最终需求组成变化效应,△YL表示最终需求的总量变化效应。

1.3 数据

我国第一张SNA 账户体系下IO表的编制始于1987 年。此后,每五年编制一次。目前我国编制的最新IO表为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公布的2002年IO表。本文中的SDA 模型选择1987年与2002年的两张IO表进行比较,时间跨度为15年。

数据来源上,本文1987 年IO表数据来自李强、薛天栋(1998),该表为1990 年价30部门IO 表。2002年现价IO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为了不同年份间的IO 表能够相互比较,本文参照李强、薛天栋(1998)的方法,将2002 年IO 表中现价数据调整为1990 年价数据。其中,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业和金融保险业价格平减指数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2》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现价值和可比价增长率计算得到,工业价格指数来自《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2》中的工业分行业当年价和1990 年价GDP 计算得到,其它第三产业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中第三产业GDP 及可比价增长率计算得到。账户设置上,由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有一定调整,在2002 年IO表中不再设“机械设备修理业”,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将1987年该部门合并至“仪器仪表制造业”部门,再把“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合并到“石油加工业”,这样得到按照1990 年价编制的28 部门IO 表。[27]

在将DMI指标分解到各行业计算行业物质投入强度时,关键在于进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分配。对于主要的进口产品,原油、炼焦煤进入石油冶炼加工炼焦业;成品油、轮船、飞机、汽车、集装箱进入运输邮电业;液化石油气、进口生物质(除油籽、原糖、棉花)进入商业餐饮业;水泥、平板玻璃、起重设备、部分钢材进入建筑业;纸浆进入造纸及文教用品业;部分钢材进入交运设备制造业;原木、锯材和胶合板进入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业;化肥进入农业;铁矿石、废钢、生铁及各类矿砂、合金、无烟煤进入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工原料(包括天然和合成橡胶)进入化学工业(石油沥青和石油焦除外);原糖、油籽进入食品加工;棉花进入纺织业;发电机组进入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滚动轴承进入机械工业。以上所列主要进口产品重量在2002年占到进口产品总重量的93.2%,而在1987年占到进口产品总重量的94.7%。3 2 结果

表1为运用matlab6.0软件运算所得中国直接物质投入(DMI)指标变化分解结果。

表1 直接物质投入指标(DMI)分解结果

Tab.1 The decomposition result of direct material input(DMI)indicator

△Q /万吨 △L /万吨 △Ym /万吨 △Yc /万吨 △YL /万吨 △DMI/万吨

物质流进口数据来自《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和《海关统计年鉴》 农业 煤炭采选业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 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食品工业 纺织工业 缝纫及皮革制品业 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文教用品业 电力热水生产供应业 石油炼焦煤气制品业 化学工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机械工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器材制造 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设备修理业 其他工业 建筑业 运输邮电业 商业饮食业 金融保险业 其他社会服务业 行政机关其他行业

合计

-48700-187540

-8680-67540-20750 90 10-320-3160-60 510 3630 1010-10 1680 120 2570-2910 630-330 40 20 2680 1000-840 21 29 20-326780

-9317 6628-6711 59699 52154 135 3 43 2050 148 34 536 1212 23 3426 854 413 2881 200 425 11 3-50 116-1715 5 24 19 113246

-37920 14337-24326-25566-13331 106-2 78 801-29 220-231-120 8 474 88 176 2651 280 243-11 3-223-131-302 45-5 31-82656

-12188 15514 13574 16024-755-64 2 107-45 63-18-22 141-12 206 2-78-250 28 75 7 1-1952 11-60-8-3-151 30149

178510 201710 30410 47600 177580 1110 110 240 1660 320 460 3120 2290 190 8930 1420 2190 3090 660 360 80 20 7220 1320 4000 64 106 190 674960

70385 50649 4267 30217 194898 1377 123 145 1306 442 1206 7033 4533 199 14716 2484 5271 5462 1798 773 127 47 7675 2316 1083 127 151 109 408919 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驱动中国直接物质投入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最终需求总量变化效应,而行业物质投入强度变化效应则是降低直接物质投入的主要因素。最终需求总量代表的实际上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之和,这正是一国经济总量水平的体现。如果假设部门物质投入强度、中间投入结构、最终需求各项行业结构和最终需求组成不发生变化,而直接物质投入仅仅是由最终需求总量增长驱动的话,可以发现,2002年的物质投入将在1987年的基础上增加254.9%,其中农业投入增长67.4%,煤炭采掘业投入增长76.1%,石油和天然气采掘业投入增长11.5%,金属矿采掘业投入增长18.0%,非金属矿采掘业投入增长67.0%,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入增长3.4%。

806040亿吨200-20-40化石燃料矿物质生物质进口△Q△L△Ym△Yc△YL△DMI

图2 中国经济系统直接物质投入组成要素变化情况 Fig 2 DMI factors change of economic system of China

农业和采掘业是主要的直接物质投入部门。1986年其物质投入总量占DMI总量的96.8%,虽然到2002年其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到DMI的90%以上。如图3所示,从其行业物质投入强度变化上看,皆呈现下降趋势。在假设中间投入结构、最终需求各项行业结构、最终需求组成及最终需求总量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农业和采掘业直接物质投入强度降低将使2002年的直接物质投入在1987年的基础上减少125.8%,其中煤炭采掘业直接物质投入强度减少70.8%,其次为金属矿采选业、农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分别为25.5%、18.4%、7.8%、3.3%。

302010亿吨0-10-20-30△Q△L△Ym△Yc△YL农业煤炭油气金属矿非金属矿

图3农业和采掘业直接物质投入组成要素变化情况 Fig 3 DMI factors change of agriculture and mining 从最终需求各项行业(主要分析出口)结构变化效应对直接物质投入影响上看,最终需求行业出口(或“本地最终需求”)结构变化效应使我国经济系统直接物质投入量在1987年基础上降低31.2%,其中农业投入降低14.3%,其次为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分别为9.6%、9.2%、5.1%。但各行业最终需求行业出口(或“本地最终需求”)结构变化效应对行业直接物质投入的影响差别较大。如煤炭采掘业,其物质投入强度降低所导致的物质投入减少量与其最终需求增加所导致的物质投入增加量基本相当,因此其物质投入净增量主要是由行业出口比例变化效应和最终需求组成变化效应导致的。根据计算煤炭采选业物质投入的最终需求行业出口比例弹性为-0.22。也就是说,从最终需求出口项结构变化上看,煤炭采选行业出口比例每降低1%,其行业直接物质投入将增加0.22%。事实上,从1987年至2002年,其出口额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0.9%降低到0.2%,因而煤炭采掘业最终需求行业出口比重的降低导致行业直接物质投入量的增加。从最终需求组成变化效应对直接物质投入影响上看,最终需求出口(或“本地最终需求”)比例变化使我国经济系统直接物质投入量在1987年基础上增加11.4%,其中金属矿采选业增加6.1%,其次为煤炭采选业和石油天然气采选业,分别为5.9%和5.1%。仍以煤炭采掘业为例,煤炭采选业直接物质投入的最终需求结构出口比例弹性为-0.49,这表明,煤炭行业出口占煤炭行业最终需求比重每降低1%,煤炭行业直接物质投入将增加0.49%。从1987年至2002年,煤炭行业出口占煤炭行业最终需求比重由30.8%降低到20.2%,因而煤炭采掘业最终需求结构出口比重降低导致行业物质投入增加,这是由于对煤炭产品的国内需求增幅大于出口降幅导致的。

对于中间投入结构变化效应对直接物质投入的影响上看,中间投入结构变化使我国经济系统直接物质投入量在1987年基础上增加42.8%,其中金属矿采选业增加22.5%,非金属矿采选业增加19.7%,这表明,这两个行业中间投入结构变化效应是导致我国经济系统物质投入量变化的重要因素。4 结论

结构分解分析表明,1987年至2002年,中间投入结构变化效应、最终需求组成变化效应和最终需求总量变化效应三个因素导致我国经济系统直接物质投入增加,而物质投入强度变化效应和最终需求各项行业(主要分析出口)结构变化效应导致直接物质投入减少。其中,最终需求总量变化效应是驱动我国经济系统直接物质投入增加的主因,而主要物质投入部门物质投入强度的降低是使得直接物质投入量降低的主因。因而,为保障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降低中国经济系统的直接物质投入,应该重点提高农业部门和采掘部门的生产率,降低其物质投入强度,同时通过调整产业、产品和出口结构来改变中间投入和最终需求的结构和组成结构,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参考文献

[1]Dietzenbacher E,Los B.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Techniques:Sense and Sensitivity [J].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1998,10(3):307-324.[2]Dietzenbacher E,Los B.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es with Dependent Determinants [J].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2000,12(4):497-511.[3]刘保珺.关于SDA与投入产出技术的结合研究[J].现代财经,2003年.第23卷.第7期 Liu Baojun.On the Integrated Study of the SDA and Input & Output Technology [J].MODERN FINANCE & ECONOMICS,2003,23(7).(in Chinese)

[4] Leontief, W., Ford, D..Air pollution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empirical results of input–output computations[J].Input–Output Techniques,1972:9–30 [5] Lin, X., Polenske, K..Input–output anatomy of China's energy use changes in the 1980s[J].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1995,7(1):67–84.[6]Jacobsen, H..Energy demand, structural change and trade: a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Danish Manufacturing Industry[J].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2000,12:319–343.[7]Mukhopadhyay, K., Chakraborty, D..India's energy consumption changes during 1973/74 to 1991/92[J].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1999,11:423–438.[8]Mukhopadhyay, K., Forssell, O..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air pollution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nd its impact on health in India during 1973–1974 to 1996–1997[J].Ecological Economics,2005,55:235–250.[9]Casler, S., Rose, A..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the U.S.economy.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1998,11:349–363.[10]De Haan, M..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pollution in the Netherlands[J].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2001,13(2):181–196.[11]顾俊龙.农业投入与产出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 年10 月.第28 卷第5 期.GU Jun-long.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Change of Agricultural Input and Output[J].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2006,28(5).(in Chinese)[12]吴小松.我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基于SDA 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7 年第1期.Wu Xiao-song.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unemployment and structure change in China: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J].Economic Science,2007,1.(in Chinese)

[13]雷小清.中国服务业增长因素分析——基于SDA 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7 年第6 期

Lei Xiao-qing.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growth rate of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J].Finance & Trade Economics,2007,6.(in Chinese)

[14]李景华.SDA模型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及在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分析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4 年第9 期

LI Jing-hua.A Weighted Average Decomposition Method of SDA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ese Tertiary Industry Development[J].Systems Engineering.2004,9.(in Chinese)[15]李景华.占用变动的SDA 模型及其应用[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 年第6 期.LI Jing-hua.SDA Model on Occupancy Change and Its Application[J].Mathematics In Practice and Theory.2005,6.(in Chinese)

[16]王志宏.宋文彦.国民经济系统结构传递效应分析[J].系统工程学报.1999 年第1 期 Wang Zhi-hong.The Analysis of Structure Effects of National Economic Systems[J].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1999,1.(in Chinese)[17]刘保珺.我国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成因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第2期.Liu Bao-jun.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and the growth of economy[J].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7,2.(in Chinese)[18]Andreosso – O’Callaghan B.and Yue G..Sources of Output Change in China:1987-1997.Application of 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J].Applied Economics,2002.34:2227-2237.[19]Fai F..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in Firm Survival and Leadership“ [Z].Paper to be presented at the DRUID Summer Conference 2003 on ”Creating , Sharing and Transferring Knowledge : The Role of Geographical Configurations , Institutional Settings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 Copenhagen Elsinore.2003.[20] Roca, J., Serrano, M.,.Income growth and atmospheric pollution in Spain: An input-output approach[J].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3(1):230–242.[21]Wier, M., Hasler, B..Accounting for nitrogen in Denmark 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30:317–331.[22]Kagawa S.and Inamura H..A Spatial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Energy Demand : 1985-1990[J].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 2004.16(9):27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16,70673022);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08JC1417602,08JC1408800)作者简介:吕永鹏(1982~),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E-mail: yongpenglv @ gmail.com.通讯联系人:E-mail: qxxu@des.ecnu.edu.cn 要功能,具有一定的环境价值(Environmental Value,EV)。然而,随着近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河流污染严重,河流生态系统急剧退化。20世纪末以来,我国诸多城市(上海、深圳等)已经或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取得

[2]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且耗费资金大,长期以来我国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作为公益事业,投资主体单一,许多城市因资金不足而无法进行河流生态修复。另一方面,修复后城市河流的环境价值增值显著,但由于河流的公共物品属性[4],“搭便车”行为使得受益对象可能是并未直接投资的河流沿线的房产企业和销售存量房的居民,投资主体与受益对象严重不对称,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难以实现,如何在科学度量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河流生态修复资金是今后河流治理和管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河流等环境物品和自然资源的价值国内外已开展了较多研究,但其主要着眼于环境价值的分类和度量方法的改进

[1, 5-12]

[3]

[1],对其环境价值的实现途径和实现机制探讨相对较少

[4, 13]

。本文在分析城市河流环境价值内涵与分类的基础上,测算上海市长宁区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初步探讨我国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实现机制,以期为我国城市河流两岸综合开发和河流生态修复决策提供科学参考。1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 1.1 城市河流环境价值内涵与分类

城市河流具有自然、社会和经济三维属性,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水资源载体而具有自然资源价值,作为城市居民所共享的社会公共物品而具有社会服务价值,同时作为城市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系统而具有经济转换价值,以Costanza等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及功能的分类体系为基础,结合我国城市河流的特征,构建我国城市河流环境价值分类体系(表1)。

表1 城市河流环境价值分类体系

Table 1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value of urban river 环境价值 自然资源价值 具体分类 水供应 水产品 废物处理

社会服务价值 娱乐休闲 小气候调节

文化

经济转换价值 地价增值 房产升值 防洪除涝

说明

城市供水水质与水量 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 处理各类点、面源污染物 散步、旅游、钓鱼等 河流周边小气候调节 美学、教育、科学价值等

河流周边土地增值 新旧水景房交易房产升值 防洪、替代部分排水设施

常用度量方法

DMM DMM RCM,DMM CVM,TCM RCM,CVM

CVM

DMM,CVM,HPM DMM,CVM,HPM

RCM

价值变化 增加较小 增加较小 增加显著 增加显著 变化较小 增加较大 增加显著 增加显著 增加显著

主要受益对象 政府、企业、居民 企业、居民、政府 政府、企业、居民

居民 居民 政府、居民、企业

政府 企业、居民、政府 政府、企业、居民

[1]注:常用度量方法的英文缩写详见表2。

1.2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度量

一般而言,城市河流生态退化会导致城市河流环境价值的降低,而生态修复会使得城市河流环境价值增加。因此,定义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EV)为生态修复前后的城市河流环境价值的差值。EV由下式度量:

EV(EV)

(1)

iji1j133式中:EVij为第i维属性的第j类环境价值;i=1,2,3,分别代表自然资源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和经济转换价值;j=1,2,3,分别代表3类具体的环境价值(表1),各类具体环境价值度量常用研究方法详见表2。

表2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环境价值度量常用研究方法[2, 5-12]

Tab.2 Methods of valuation for environmental value of urban river eco-restoration 研究方法 直接市场法(Direct market method, DMM)替代成本法(Replacement cost method, RCM)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 TCM)享乐价值法(Hedonic pricing method, HPM)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基本原理与适用范围 以环境物品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形成的市场价格来推定EV;适于度量有市场价格的部分EV 河流生态系统退化后,修建替代原河流功能的人工河流所需成本为EV;适于度量功能可替代的部分EV 理性旅游者评价的河流EV不低于其旅行总费用,通过确定总消费者剩余来度量EV;适于度量通过旅行体现的部分EV 通过调查人们对水环境等娱乐因素的额外支付意愿(WTP)来间接度量EV;适于度量能体现娱乐因素的可交易物品

通过模拟市场调查,引导受访者对水环境改善的WTP,然后计算平均WTP和相关人口数,得到EV;适于度量各类EV

不依赖于真实市场行为; 评价结果具有一定可比性 娱乐因素较易确定; 数据获取方式简单; 评价结果具有一定可比性

对环境外部性估计偏差大; 娱乐因素与可交易物品内在关系难以确定

WTP与实际支付偏差可能较大

方法较为成熟,运用很广; 对问卷设计要求较高;

对调查者素质要求较高; WTP与实际支付偏差可能较大

方法较为成熟,运用较广; 依赖于评价者的主观判断; 数据获取方式简单; 评价结果具有一定可比性

多目的地问题难以处理; 评价结果代表性存在质疑

优点

方法简单易行; 评价结果主观性较小; 评价结果具有时空可比性

缺点

所需数据类型较多 对数据精度要求高;

EV与市场化的环境物品内在关系难以确定

原理简单,运用较广; 数据获取方式简单; 人工替代系统较易确定

较易出现替代不完善性; 较易出现替代不准确性; 评价结果可比性较差 上海市长宁区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 2.1 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长宁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是上海市重要的国际化城区。2007年GDP 388.08×10元,常住人口65.02×104人。长宁区地处平原河网地区,历史上河网密布、港汊交错,属吴淞江水系。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陆续填浜筑路,尚有大小河汊55条,集中于区境西部,长度在1.5km以上者仅5条,最短的直挺浜仅120m。长期以来,各种原因导致区内河流长年黑臭。2000年以后,通过水系沟通、截污纳管、综合整治、生物修复等措施,长宁区开展了一系列的河流生态修复工程。

数据来源:①长宁区河道管理所提供的2000-2007年河流生态修复各项投入及投资主体、生态修复前后主要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等;②长宁房地产交易中心官方网站公布的2003-2007年房屋成交统计和用地批准资料;③2000-2007年长宁区社会经济统计公报、上海市水资源公报和水利年鉴等;④2008年3-4月,长宁区内主要河流的水质、水生生物、底泥、景观等调查和监测;⑤2008年4月,对长宁区22个居住小区、4个高校和2个政府部门进行了河流生态修复认知、河流生态修复支持方式、水景房购买意愿、河流社会服务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的面访式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30份(不含预调查50份),8回收有效问卷397份。2.2 河流生态修复效果

主要表现为:①河流水质显著改善,基本消除黑臭现象。CODcr和NH3-N浓度分别平均下降68%和39%;②河流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多数河流重现鱼和虾类,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5.6 mg/L,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为18.9 mg/L;③沿岸景观明显改善。2007年沿岸绿化面积达到了16.77×10m,是1999年的6.3倍,部分河道种植了睡莲、矮蒲苇、美人蕉等大量水生植物;④居民对水环境满意度增大。397份有效问卷中,91.4%的受访者对区内河流生态修复的效果表示满意,74.4%的受访者比以前更愿意到河流附近游玩,88.2%的受访者愿意资助政府继续进行河流生态修复。2.3 河流生态修复环境价值度量

2.3.1 自然资源价值(EV1)

基于DMM的水供应和水产品价值。鉴于长宁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区内河流的水产品很少进行市场交换,故忽略此部分价值。此外,区内产业和生活用水均为自来水,未使用河道水,此处仅测算替代城市公共绿地用水的价值。区内现有公共绿地403.1×104 m2,每m2绿地年用水量约1m3,绿化用水水价为3.14元/m3,则此部分价值为1265.73×104元/年;

基于RCM的废物处理价值。长宁区仅新泾地区的生活污水纳管率较低,直排河道的污水量约为373.78×10 m/年,排水费为0.9元/m,则此部分价值为336.41×10元/年。2.3.2 社会服务价值(EV2)

考虑到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社会服务价值的3方面具体价值较难单独度量,故而采用CVM来度量其总价值。采用NOAA推荐的二分式问卷(Dichotomous Choice,DC)来进行面访,核心估值问题是询问受访者对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社会服务(娱乐休闲、小气候调节、文化等)的WTP,在预调查的基础上,投标值设定为5、10、25、50、100、200、300、500元/月。结果表明,投标中标率呈递减趋势,投标值5、100、500元/月的中标率分别为83.33%、39.13%、23.53%。沿用Cameron对WTP分布函数的直观假设,采用经Spike模型修正的Hanemann公式[9],计算平均WTP为217.31元/年.人,约630.20元/年.户,此值相对国外部分研究结果较低,而显著高于张志强等的研究结果(表3),研究区经济水平对WTP的影响较为显著[9]。将217.31元/年.人应用到整个研究区(乘以区域总人口),则EV2为14129.50×104元/年。

表3 国内外平均支付意愿的部分研究结果比较

Tab.2 Comparison of mean value of willingness to pay(WTP)between this study and some other studies

研究区域 美国 San Joaquin River 美国 Platter River 甘肃张掖 黑河 银川市域内水环境 上海浦东 张家浜 上海长宁区内河流

平均WTP(元/年.户)

US$415 US$252 CNY¥53.35 CNY¥175.55 CNY¥1289.08 CNY¥630.20

资料来源

W.M.Haneman,1991[14] J.Loomis,2000[15]

张志强,2003[10]

梁勇,2005[12]

杨凯,2005[9]

本次研究

4334

42.3.3 经济转换价值(EV3)

基于CVM的房产升值度量。鉴于常用的HPM涉及变量多且对数据要求高,故而采用CVM来度量。采用支付卡式问卷(Payment Card,PC)来进行面访,核心估值问题是首先询问住宅周边水环境状况是否是受访者购房的考虑因素之一,然而询问受访者对水景房的WTP(同等条件下,可接受的水景房与非水景房最大房价差值),在预调查的基础上,房价差值设定2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5000、8000、10000元/m。结果表明,93.4%的受访者表示住宅周边水环境状况是购房考虑因素之一,其余的6.6%的则按0WTP

2处理,正WTP主要分布在200、500、1000、2000元/m,77.3%的受访者的WTP在2000元/m2以下,其中1000元/m2的支付人数比例最大,占有效问卷的23.4%。正WTP的数学平均值为1892.9元/m,由于存在部分0WTP,因此使用spike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处理,即以1892.9元/m2乘以正WTP占全部WTP的比例(93.4%),得到最终平均WTP1768.0元/m。研究区域2007年房屋成交均价为16666元/m,则水环境因素对房价的贡献率约为10.6%。根据2003-2007年长宁区房屋交易统计资料,长宁区河流生态修复的直接受益小区为35个,成交总面积为47839.14 m2,使得房产升值约5998.58×104元。

基于CVM的地价增值度量。笔者认为,虽然房价与地价之间相互影响,从长远来看,房价与地价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关系,且水环境因素对房价与地价的影响机制基本相同,因此,不妨以10.6%作为水环境因素对地价的贡献率。此外,土地在其使用权出让之后方能体现地价增值,因此,根据2003-2007年用地批准资料,河流生态修复的直接受益地块约12个,面积达571389 m2,地价增值约21688.51×104元。

基于RCM的防洪除涝经济转换价值度量,主要包括因水系沟通、底泥疏浚、防汛墙和泵闸建设等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和节省排水系统建设费。根据长宁区河道管理所提供的统计资料估算,年均减少洪涝灾害损失约为1625.50×104元/年。排水系统建设费节省主要是北临空地区未采取强排方式而节省的6000×104元经费。2.3.4偏差分析与控制

偏差分析与控制是环境价值度量的重要步骤[6, 9],本研究潜在偏差表现为:①方法固有偏差。本文采用方法较多,而各方法存在固有偏差(表2),通过将相关研究的建议纳入到问卷设计和数据处理中等方面来控制[6, 9, 11, 14] ;②数据来源偏差。一手资料来源于问卷调查,通过开展预调查(50份问卷)、扩大样本量(430份问卷)、培训调查者等方式来控制;二手数据主要来源于官方资料和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可在一定程度控制偏差;③研究结果偏差。通过横向(类似区域)比较和纵向(研究区各年)比较来控制(表3);④总体而言,虽然部分数据测算保守而可能导致环境价值度量结果偏小,但基本不会出现数量级偏差。2.4 投入产出分析

呈现以下特征(图1):①投资分类差距大,效益分割不平衡。2000-2007年,长宁区河

4流生态修复共投资25795.33×10元,各分类中,截污纳管、底泥疏竣和防汛墙建设3项投资占总投资的74.01%,比例最大的防汛墙建设费(43.59%)是比例最小生物修复费的11.59倍;经济转换价值30512.60×104元/年,是社会服务价值的2.16倍,是自然资源价值的19.04倍;②产出量远大于投入量。年均产出效益为46244.24×104元,相当于2007年长宁区GDP的1.19%,是近8年总投入的1.79倍,是年均投入(3224.42×104元)的14.34倍,仅年均经济转换价值为年均投入的9.46倍;③直接投资视角下,政府投资正外部经济性显著,而房产开发企业投资效益极大。投资主体和途径单一,政府投资占总投资98.03%,而效益分割为69.34%;510.00×104元的非财政投资均由房产开发企业完成,占总投资比例为1.97%,企业的效益分割主体为房产开发企业(2178.39×104元)和河流沿线其它企业(541.83×104元),房产开发企业的产出投入比为4.27,体现了“投资者受益”原则;居民并未直接投资却分割23.41%的效益,说明政府投资进行河流生态修复具有极大的溢出效应;④间接投资视角下,效益分割空间差异明显。所有居民和企业均通过税费等途径经由政府转移支付而进行了间接投资,而河流沿线或附近的居民和企业(主要是房产开发企业和销售存量房的居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占企业和居民总效益的92.02%),河流沿线与非沿线的效益分割比为11.53。

222

[2]

2社会经济系统投入端(104元)总投入 25795.33截污纳管 5064.45水系沟通 1555.80底泥疏竣 2784.00景观建设 2121.18防汛墙建设 11243.47泵闸建设 2056.20生物修复 970.23投资主体 资金分类市财政 12235.51区财政 13149.82非财政 510.00社会经济系统产出端(104元/年)总产出 46244.24水供应 1265.73水产品 0.00废物处理 336.41娱乐休闲 14129.50小气候调节文化防洪除涝 2825.50地价增值 21688.51房产升值 5998.58受益对象 效益分割政府 32064.23企业 3353.08居民 10826.92河流生态系统急剧退化河道整治与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河流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图1 长宁区河流生态修复投入产出概图

Fig.1 Whole picture of input-output of urban river eco-restoration in Changning District

2.5 效益实现途径

鉴于居民未直接投资却获得可观的效益,故设计问卷调查居民“愿意以何种方式来支持河流生态修复”,从而间接表达环境价值的实现途径。397位受访者均支持河流生态修复,67.76%的受访者愿意以定期参加义务劳动(34.76%)和宣传水环境保护以获得更多人的支持(33.00%)等非经济方式来支持长宁区河流生态修复,而32.24%的受访者愿意采取捐款来设立专项基金(15.37%)和缴纳水环境建设税(13.85%)等经济支持方式。可见,居民对经济方式支持较为敏感,非经济方式支持可能更容易实现(图2)。

定期义务劳动水环境保护宣传捐款成立专项基金缴纳水环境建设税其他010203040比例 / %

图2 居民对河流生态修复的支持方式

Fig.2 Residents’ ways to support urban river eco-restoration 我国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环境价值实现机制 3.1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资金短缺根本原因

首先,不同于美国超级基金(superfund),“污染者付费”原则难以确立。超级基金制度从法律上规定了土壤污染者的治理责任,通过现状监测可以基本确定污染者对土壤的污染程度。20世纪中后期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的直排是导致我国城市河流污染的主因,而我国城市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基本始于20世纪末,沿河工业企业基本搬迁或倒闭,很难确定污染者;此外,水乃流体且缺乏历史监测资料,难以明确单个企业和居民对河流污染和破坏程度;虽然我国于1980s开始征收排污(水)费,然而各大城市排污(水)费普遍偏低,基本与污水处理和管网投资回收成本持平,难以补偿河流生态修复资金。

其次不同于排水和供水等水务产业,“投资者受益”原则难以实现。城市排水和供水基本属于经营性项目[3],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下,基本可以实现盈利,资金来源可以实现市场化。城市河道整治和河流生态修复属于非经营性项目,产出不明确[3]且投资主体与受益对象严重不对称,“搭便车”行为使得“投资者受益”原则难以实现,资金来源很难实现市场化。

最后,资金需求大,公共财力不济。由于我国城市河流污染严重,诸多河流出现黑臭,河道整治和河流生态修复所需建设资金大,建设周期长,且后期运行、维护及更新所需资金亦较大,使得许多中小型城市的公共财政难以支撑,从而导致城市河道整治和河流生态修复资金短缺。

3.2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环境价值实现机制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后的环境价值增值显著,然而许多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却面临资金困境。基于“污染者付费”、“破坏者恢复”、“使用者付费”、“投资者受益”和“保护者得偿”等原则,探讨如何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环境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如何将其正外部经济效应[13]内部化,识别环境价值的实现途径(表4),初步探讨我国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环境价值实现机制(图3)。

两岸开发规划明确生物廊道+社会服务调控反宣传教育馈[16]

政府转移支付调反控馈两岸开发规划调控调节税收制度部门规定房产企业投资引导税费税收制度税费市场调控调节河流生态修复资金市场调节义务劳动投资捐款部门规定宣传教育义务劳动捐款代表监督NGO宣传教育代表居民图例:现金流市场非现金流企业

图3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环境价值实现机制

Fig..3 Realization mechanism for environmental value of urban river eco-restoration

表4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实现途径

Table 4 Approaches to realize environmental value of urban river eco-restoration 环境价值 自然资源价值 实现途径 水资源费 自来水费

污水排放费/污水处理费 水污染赔偿费

社会服务价值 经济转换价值 捐款/义务劳动/宣传教育

房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出让金/城市维护建设税/其它税种

主要相关方

水务部门、取水单位和居民

水务部门、供水企业、用水单位和居民

水务和环保部门、污水处理企业、排水单位和居民 水务和环保部门、排污单位

水务、环保、旅游、文化、教育等部门、居民、企业 税务、财政、土地、房产、水务、环保等部门、相关企业和居民

3.2.1 政府调控和引导

鉴于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是非经营性项目,政策是调控和引导环境资源的正外部经济效应内部化的重要动力机制[13]

。主要体现在:(1)河流两岸开发统一规划。将河流生态修复作为两岸开发规划的重要内容,兼顾河流的自然资源、社会服务和经济转换价值,在确保河滨带廊道的公共属性并将其用之于生物通道和社会服务的基础上,利用良好的地理和政策优势,引导房产企业进行投资,为两岸综合开发与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前期建设资金,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可使得在两岸开发前部分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预先实现”;(2)水资源定价。自来水价格调整等公共政策体现政府作为水资源价值的代表者所做出的价值判断。近年来,各大城市对水价的频繁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府对水资源价值的重视。建议进一步明确水资源定价标准,以促进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实现;(3)税费征收与转移支付。鉴于目前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常被低估,环境价值难以通过市场交换转化为合理的价格,政府通过税费征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环境价值,而政府的转移支付则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环境价值。根据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和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规费征收规定,结合本文环境价值分类体系,识别出环境价值的实现途径(表4),建议:①制定具有法律效应的河流两岸开发统一规划,河流生态修复是其中的重要内容;②设立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和河流生态修复专项资金;③完善涉水相关规费征收体系;④根据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分类价值的贡献度,确定各类税收和规费的转移支付标准。

3.2.2 市场调节

[4]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对于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实现至关重要,主要表现为:①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影响企业(尤其是房产企业)的投入产出,从而影响企业进行城市河流两岸开发的投资决策,最终影响河流生态修复的资金;②影响政府税费征收和转移支付标准,尤其是对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土地出让金、自来水费和污水处理费等税费的影响较大。

3.2.3 全社会参与

城市河流作为公共物品,生态修复后的环境价值增值明显,正外部经济效应显著,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以实现其环境价值。主要途径:①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参与河流保护氛围,并使得公众理解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是价值实现的关键步骤;②发挥社会(尤其是非政府组织,NGO)的监督作用,以促进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资金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③虽然支付意愿与实际支付存在偏差,且个体的义务劳动和捐款对环境价值实现的贡献较小,但随着我国公众环境意识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必将成为环境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4]。4 结论

(1)较之于生态退化的城市河流,经生态修复后的城市河流环境价值的增值效应显著。长宁区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达46244.24×104元/年,相当于2007年长宁区GDP的1.19%,经济转换价值为30512.60×104元/年,分别是年均投资的14.34和9.46倍。

(2)作为公共物品的城市河流,政府主导投资进行河流生态修复的正外部经济效应显著。直接投资视角下,房产开发企业投资效益显著,其产出投入比为4.27,体现了“投资者受益”原则;间接投资视角下,效益分割空间差异明显,河流沿线与非沿线的效益分割比为11.53。

(3)政府制定具有法律效应的河流两岸开发统一规划是保障河流生态修复资金的有效途径;虽然目前缺乏可操作性,政府进行水资源定价、相关税费征收与转移支付将是今后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环境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市场机制对环境价值的实现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营造全社会参与河流保护氛围,并使公众理解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则是价值实现的关键步骤。

(4)从环境价值度量到环境价值的实现。随着自然资源、环境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度量研究的深入开展,环境价值的实现途径和机制研究将是城市河流治理和管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致谢:感谢长宁区河道管理所杨小韩和范群杰同志在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方面提供的帮助。参考文献:

[1]Costanza R, D'Arge R, De Groot R, 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J].Nature, 1997(387): 253-260.[2]吴阿娜,车越,杨凯,等.城市内河综合整治效益的后评估方法及实证[J].水利学报, 2005, 36(9): 1088-1093.[3]祖雷鸣,周晓花.城市水务投资渠道探讨[J].中国水利, 2001(3): 36-37.[4]吴健.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与价值实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17(6): 13-17.[5]Chee Y E.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J].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04, 120(4): 549-565.[6]Bingham G, Bishop R, Brody M, et al.Issues in ecosystem valuation: improving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 making[J].Ecological Economics, 1995, 14(2): 73-90.[7]Farber S C, Costanza R, Wilson M A.Economic and ecological concepts for valuing ecosystem services[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2, 41(3): 375-392.[8]Barbier E B.Valuing the environment as input: review of applications to mangrove-fishery linkages[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0, 35(1): 47-61.[9]杨凯,赵军.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CVM估值及其偏差分析[J].生态学报, 2005, 25(6): 1391-1396.[10]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等.黑河流域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恢复的条件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 2002, 22(6): 885-893.[11]杨光梅,李文华,闵庆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国外学者观点[J].生态学报, 2006, 26(1): 205-212.[12]梁勇,成升魁,闵庆文,等.居民对改善城市水环境支付意愿的研究[J].水利学报, 2005, 36(5): 613-617.[13]黎洁.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实现方式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 2002, 18(3): 61-64.[14]Hanemann M, Loomis J, Kanninen B.Statistical Efficiency of Double-Bounded Dichotomous Choice Contingent Valuation [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1, 73(5): 1225-1263.[15]Loomis J, Kent P, Strange L.Measuring the total economic value of restor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 an impaired river basin: results from a contingent valuation survey [J].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0, 33(1): 103-117.[16]程江,吴阿娜,车越,等.平原河网地区水体黑臭预测评价关键指标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 2006, 22(9): 18-22.

第三篇:会议要求

会议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精神实质,自觉指导工作实践。领导干部要坚持学在前、用在前,带头学习好、贯彻好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好贯彻落实,做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各股室、财政所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起来,把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推进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是要加大财政收入组织力度,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提高支出进度和质量。二是科学谋划“十二五”财政收入规划,把财政收入规划任务落实落细。三是以财政“两基”建设为突破口,以构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检查“三位一体”的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体系为重点,加快建设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全面增强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

6月8日下午,自治区招商发展局组织局机关、各驻疆办事处、各企业联合会(商会)、特邀内地来疆投资重点企业召开会议,学习传达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会上,党组书记、局长姚建新传达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了安排部署,徐斌副局长传达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结束时的讲话。会议由伊力夏提副局长主持,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春葆、副局长王建勇、副巡视员陈勇参加。gXs新疆招商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商发展局(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

党组书记、局长姚建新强调指出,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全面实现中央对新疆政策的重大举措,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们新疆已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即将到来。学习和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为重要的大事。他要求,一是要在学习上下功夫,把学习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吃透精神;二是要在落实上下功夫,要全方位宣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优化新疆投资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央支持新疆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修订和完善新疆投资优惠政策,为来疆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营造“迎商、亲商、安商、惠商 ”的社会氛围;三是要在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上下功夫,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转变思维方式,真正把思想认识进一步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激活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信心和理念。办事处、商会都要以高昂的振奋的精神状态主动靠上去,认真配合,做好服务和衔接工作。gXs新疆招商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商发展局(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

和田地委会议

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地委工作会议精神,6月2日、3日,和田县在地委会议分会场认真学习讨论地委工作会议精神,就地委书记陈振山在地委工作会议上所做的重要讲话进行深入学习领会。县委书记侯建新,县委副书记、县长艾克白尔·阿不都卡的尔及各乡镇党委负责人参加了讨论。

地委书记程振山在参加和田县分组讨论时强调,进入新时期,站在新起点,全地区各族干部要抓住难得历史机遇,按照中央、自治区的要求和地委的部署,凝聚力量,坚持科学跨越发展,切实改善民生,乘势而上,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长治久安工作搞扎实,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讨论中听取了和田县喀什塔什乡和朗如乡山区牧民搬迁情况汇报后,程振山要求,牧民异地搬迁能快则快,要有规划、高起点建设,确保山区牧民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地委工作会议精神,后发赶超,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与大家展开热烈讨论。程振山指出,这次地委工作会议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对和田未来5至10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安排部署,意义重大。全地区各族干部要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把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加速经济跨越式发展。与会人员根据地委工作会议报告中关于加速经济跨越式发展、切实改善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和民族团结工作、做好社会和谐工作、加强党的建设等七个方面畅所欲言,分别谈了自己的认识,为和田县今后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

代表们表示,要解放思想,牢固树立迎难而上,排难而进,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敢于突破的信心。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改进工作作风;以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按照“绿色、特色、规模、品牌”的发展思路,以特色种植业为推手,努力在“一乡一品,特色富民”上寻求突破,加大核桃种植,实现核桃立县,核桃富民;以暖圈育肥和品种改良为重点,着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立足新农村建设规划,把中央的支持、对口省市的支持和自治区的投入重点用于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把民生大事办好、办实。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就业再就业力度,全力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要紧抓中央、自治区“十二五”期间加大对和田县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民族团结,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和田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三)高度关注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师党委以“十件实事”为抓手,充分利用国家增加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改善民生。一是“两基”工作得到巩固和提高;学前“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稳步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团场青年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大疾病预防、救治力度,重点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并对全师5000多人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建立职工健康档案7526户,完成职工总户数的82%;新建连队卫生室3个。三是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师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6.02‰。四是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2009年新增就业 2681人,转移富余劳动力4437人次,培训职工6667人次;扩大了失业保险支付范围,对团场上年承包亏损、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按要求享受了失业保险待遇。五是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2009年全师发放低保资金699万元,享受低保的家庭1376户、4440人;临时救济312户,资金9.4万元;下拨救灾

款200万元。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廉租房建设,计划新建廉租房1533户,已竣工880户,改善了团场职工住房条件;师部屯垦新区二期82.67亩建设用地的征迁工作已基本完成,主体建设项目正在逐步实施,后续65亩建设用地的征迁工作正在进行;新建、改建三级、四级以上等级公路100公里,新建通连公路和连队内部道路66公里,进一步优化了全师公路网络。七是继续加大对科技、文化方面的投入。全师共建立科技示范基地5个,培育科技示范户260户;师广播电视台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复;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解决了偏远连队职工群众看不到电视的问题。八是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师机关被国家文明委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一牧场小学和国资公司被兵团文明委命名为兵团级文明单位。九是加强了对工会、妇联、团委、工商联、残联等工作的领导,积极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为十四师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积极开展各项维稳工作,沉着应对乌鲁木齐“7·5”事件,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全师各级在师党委领导下,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重点围绕应对乌鲁木齐“7·5”事件、确保国庆安全,积极开展各项维稳工作。成立了十四师检察分院和十四师中级人民法院,进一步健全政法机构,壮大政法队伍;加大了维稳经费投入,完善各级技防设施;深入持久地开展对敌斗争,严厉打击和严密防范“三股势力”,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加强集中整治,解决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武装军事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民兵应急处突作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一系列措施,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特别是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师党委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兵团党委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了应对处置工作。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乌鲁木齐“7·5”事件后,师党委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应急处突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了应急处突预案,落实了工作责任。截止目前,师党委共召开各类稳定会议100余次(其中师应急处突工作领导小组会议62次),通报情况,安排部署工作,做到了旗帜鲜明、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措施有力,在确保辖区稳定的同时,积极参与了地方维稳工作。二是发挥民兵应急处突作用。全师民兵在第一时间迅速集结,承担了十四师辖区及和田市区共27个重要目标、12个执勤点的警戒、巡逻和执勤任务,共投入兵力1700多人,近6万人天,筑起了维稳钢铁长城。三是强化值班、巡逻和执勤制度。从7月6日起,全师上下坚持24小时值班、巡逻和执勤,并实行了领导带班制度和每日零报告制度;通过执勤和巡逻,深入开展了大清查、大排查工作。四是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掌握对敌斗争主动权。共收集上报各类情报信息和线索490多条,其中涉嫌从事非法宗教活动的信息和线索294条,涉嫌群体性上访的信息和线索83条,为打击犯罪、稳控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通过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主渠道作用,把握舆论导向;深入团场、连队,进连入户,面对面开展宣讲活动;进一步做好返乡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发掘民族团结先进典型,教育引导职工群众等多项措施,打牢了维护稳定的思想基础。六是在认真落实宗教事务管理各项措施的基础上,针对乌鲁木齐“7·5”事件,进一步加强了对宗教场所、宗教人士和宗教活动的管理。

(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按照兵团党委的统一部署,我师分别从2009年3月和10月开展了第二、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师8个基层党委、84个基层党支部、1378名党员分别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增强,其中师党委中心组全年集中学习

18次,师党委常委深入各联系点进行调研,完成调研报告22篇。通过测评,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满意度达97%以上。目前,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即将结束。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全师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领导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了推动十四师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体系,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职工群众得实惠”的目的。师党委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各项建设。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是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心、践行宗旨为根本,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了班子成员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自觉性,提高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二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通过外调、内选,进一步调整充实了国有企业和团场领导班子;完善了十四师政法体系,成立了师检察分院、中级法院和司法局三个党组。三是积极做好援疆干部以及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工作。与中建总公司互派干部9名;由援疆干部牵线搭桥,在四十七团建立了新疆第一所“民族团结红军小学”;欢送了兵团第四批9名挂职干部,迎来了第五批10名挂职干部。三是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2009年从疆内外招聘大中专毕业生45人。四是继续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全师300余名干部档案进行了整理和完善。五是积极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共受理离退休干部及遗孀来信、来访、来电35人次,已办结34件;围绕建国60周年,对老革命、老战士及遗孀进行了慰问,共慰问182人,发放慰问金18.2万元。

——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行“两推一选”,对29个连队党支部班子进行了换届改选;坚持职工代表议事制度及党务、政务定期公开制度,建立党务公开栏46个;认真落实基层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各级党组织召开述职述廉会议91次,民主评议党员1300多人。二是建立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落实党建责任制,全师107名副处以上领导干部与基层单位建立了挂钩联系点和联系户。三是积极开展“两级党建联创”和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同时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四知四清四掌握”和“我为职工群众解难事”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丰富党建活动载体,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四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发展新党员72名。五是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同时,以党建带团建、带工建、带妇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2009年师、团共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162份。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大了对中央扩大内需项目的专项治理工作力度,认真开展治理“小金库”专项工作,查处账外违纪资金165万元。加大了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办力度,2009年共查办案件8起,挽回经济损失5.6万元。积极开展厉行节约活动,师、团全年同比减少支出151万元。

回顾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以及和田地委、行署坚强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和田各族人民、驻和各部队理解、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师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群策群力的结果;是全师广大职工群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师党委向关心、支持十四师发展的和田地委、行署、驻和各部队、和田各族人民、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向为十四师发展付出艰辛努力的全师广大干部职工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十四师整体规模还很小,与兵团其他师相比差距还很大,发展壮大的任务还很重。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比重小,特别是工业比重太小;在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缺少活力。三是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运用和生产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老团场特别是少数民族团场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发展压力大,新团场开发建设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五是在农牧团场改革方面,从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来看,土地承包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红枣等大宗农产品收购环节上,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六是一些干部中存在的作风问题、腐败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0年的工作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承前启后、衔接“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我们抢抓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和兵团党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师第二次党代会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率先在南疆三地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不动摇,坚持以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进一步理清思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完成“十一五”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实现生产总值4.45亿元,同比增长15.7%,力争4.56亿元,同比增长18.1%,三次产业结构为49:20:3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55亿元,同比增长21.4%,力争2.8亿元,同比增长3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0万元,同比增长5.6%;进出口总额2.15亿美元,力争3亿美元,同比增长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95元,同比增长3.2%,力争15000元,同比增长8.3%;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5020元,同比增长9.1%,力争5155元,同比增长12%;新增就业1000人。

总的来看,今年我师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完成以上目标有一定的压力,但机遇大于挑战。一是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第四篇:会议要求

卡萨国际商务酒店

会议要求

一、会议发布

常规会议如无通知,按时参加即可。

临时会议由人事部负责通知到位。通知内容: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会议性质、需准备资料等。

如有事不能参加会议,需指定部门人员临时顶替自己出席。保证会议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二、会议流程

A、人事部或会议召集人指定人员报应到人员与实到人员,缺勤人员原因。

B、人事部或会议召集人指定人员宣布会议开始

C、发言顺序

营销部----前厅部----餐饮部----客房部----保安部----工程部----采购部----财务部----质检部----人事部,总经理总结。

员工----领班----主管----经理总经理总结

如需要讨论,在总经理发言前由会议主持人提出。总经理批准进行。

D、发言内容

仅限于例行工作汇报;

自己或自己部门解决不了,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或上级协调的事项。

E、发言流程:

大家上午/下午好!××部门×××汇报工作.本期工作进度

需沟通和解决的事项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下一位发言人接着发言。

F、注意事项

每人发言不得超过3分钟,如内容过多,可将资料发于相关人员。或建议召开相关部门的研讨会议,另行解决。

发言人讲话时其他人不得打断。

未得会议主持人同意不得发言。

会议上未定的事项或不方便立时公布的事项,不得向参会人员以外的人事透露。

三、会议结束:

按顺序有序离开会场,将椅子归位,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会议记录人整理会议资料,需要的话和相关发言人确认。一天内将会议记录发于相关部门。

各部门要设专人将会议记录存档、保管。

质检部根据会议要求做专项检查。

四、会议纪律:

任何人不得迟到、早退、缺席。

进入会场前将手机调为静音。

如有违反,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表演节目;第三次降级。

第五篇:会议要求

会议要求

按领导要求,集团公司调度室今后工作从工作内容到形式都要程序化,规范化。根据我到调度处五年的工作经验和现在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将我们的工作归纳几条流程性意见,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我们可以探讨。

一、工作程序化:

1、工作业务流程:

白班:每天接班后,对上班交待的重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9.00时以前,调度零点班提斗、产量、进米、采煤机运行情况,并把各矿小班产量和小班计划进行合计,发现那个矿提斗少,要问明原因,并将室内卫生从沙发到调度台、前后地板通通搞一遍。11.00时前将白斑出勤、领导入井及零点班安装、撤除等重点工程进度、零点班小班小结和开拓工程进度调完,分别放置在各自的档案合内,这时桌面就剩台帐和循环图表。各矿综采、综放面检修、采煤机开气时间随时掌握。16.30以前调完白斑产量、原班结帐和采煤机运行情况(关于采煤机运行情况要灵活掌握,如领导近期非常关恒大公司5322采面和五龙矿3312面要随时调度,领导什么时候问,我们都要对答如流,不能卡壳,)下班前填好交接班记录。

夜班:接班后把需要填写的各种表格备齐,18.00时以后,一般伊马等小矿销量基本结完可先从小矿结帐,象五龙等大矿结帐比较晚,要求20.00时前全公司结完帐,包括生产日报、公司平衡日报、产销地存对比表(特殊情况除外),特别是对比表,一定要仔细核对,最大限度接近实际。公布产量前一定要核对好,避免差错,再公布二遍,白斑小结、重点工程调完,21.00时将产量、开拓情况电传省煤管局调度,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填报产量时参照计划上报,当销量没有时,产量照报不误,节假日有计划检修除外,一定要掌握好尺度,不能超产。零点班1.00时前将四点班提斗、产量、进米、采煤机运行图表、零点班计划调完,6.30时以前调完零点到早6.00时预计提斗、夜间装车(分点前和点后车)采煤机运行图表、重点工程情况、小班小结、零点班出勤、领导入井等情况,并把将室内卫生搞完。等领导到后,需要向领导说明的问题,必须先向姚总、许总、于处长汇报。特别是早晨这段时间,我们的精力要集中,陈总、刘总、吴总来时把日报及时送到领导手中,窗帘有阳光照射,影响领导座位时,要及时拉下。一句话:眼前事我们要会办,并要办好。

对于电视监控和瓦斯监测问题,领导多次强调,发生瓦斯报警时,放下手中一切工作,立即询问超限原因,处理措施,当达到向有关领导汇报数值时,按瓦斯监测管理办法有

关规定进行汇报。电视监控随时观测,除检修时间外,发现皮带不下货,立即询问原因,如果发生中断生产运行时间较长,要向姚总汇报。工作一定要主动。

二、日常要求

1、交接班时间:白斑7.50时,夜班16.50时(4.50)接班人员必须准时到调度台与交班人进行交接班,对临时发生情况、重点工程变化情况详细交接,两班人员必须重叠10分钟,即白斑17.00时(5.00)、夜班8.00时下班(特殊情况除外,家有事等交接清楚后可以提前走一会,也可以晚来一会,但必须与当班人员联系好)

2、交接班记录:以后记录一定要把当班需要向下班交待问题写在记录本上,不要写一句“生产情况见大表”或“见上栏”,过于形势化,一旦两班发生扯皮现象,以记录本为准,有事你没写上,是你上班的事,写上你没看是你下班的事。要做到有据可依。

3、替班:

如果谁有事需要一个、两个班,自己找人替班;如果有大事,临时安排倒紧班,我们调度处以前做得很好,以后要继续发扬传统,体现人性化。我们和睦相处,搞好团结,平时别人找你替班,你又困又伐,到你找别人时肯定不好使,所以我们平时就要处好关系,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犁杖三个桩”。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要占用被人下矿时间,你不来,下矿人员替你坐台,不要有这个想法,我们要保证下矿次数,不辜负领导对我们的关怀。

4.关于汇报、通知等工作程序:

1)电话机的使用:向公司领导和处室领导通知会议时,用6555601电话;向领导汇报中断生产、瓦斯超限时,用6555602电话;发生死亡事故用6555119电话。向矿下发口头通知和调生产情况时一律用调度台电话,要车用6555605电话,接发传真、对外电话用2820063电话,其他事情用6555603电话。

2)接受上级传真电文涉及安全生产、会议通知时要做好登记,同时电话通知办公室来取,并要求办公室人员签字,今后我们不能给送,影响我们工作。下发传真和通知要在台帐通知栏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3)各矿采面平面图和接续表及周工作重点要按生产日报单位顺序装订,感到那个班那个装订,对没有按时间上报的单位,记录好,除罚款外,在季度检查评比时扣分。累计生产量没有累计数的单位,调度员随口说的单位也要扣分。检查标准要进一步细化,检查内容要符合实际。

5.下矿时间和次数要尽量保证,除跟于处长我们下矿外,你们自己可以跟着检查团下矿,也可以跟其他处室领导下矿,比如说:跟王处长、宛处长等下矿,我跟宛处长没少下井,也学到不少东西,回来后填信息反馈单、填入井登记。

6.坐台时间领导要求不要做到沙发上去,那不是我们作的地方,坐台时,除特殊情况如家里临时发生出除你办不了的事情外,一律不能去办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因为你做台熟悉情况,特别是陈总、刘总外出经常给调度室来电话,恰在此时你不在,别人不了解情况,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

7.现在我们的调度员配置比较好,赵、张作集团公司调度有七、八年,十来年的历史,经验比较丰富,经历“2.14”、“6.28”事故,有一定的坐台经验,值得枝江、国瑞学习,你们从五龙矿到公司调度室,又给调度室输送了“新鲜血液”,带来了许多好的做法,调情况比较细,问情况比较到位,我们平时要多交流。我们调度处的工作,需要我们大家来努力我们过去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今后要更加努力,我想在于处长、王处长的带领下,在以得到领导肯定工作的基础上,要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下载会议论文集及格式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会议论文集及格式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论文格式要求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 论文格式要求经研究生院研究,决定编辑《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请名位获得一、二、三等奖作者提供标准的Word电子文......

    论文集目录

    1、 中国工程管理论坛’2011论文集 2、 2010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 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4、 2007海峡两岸岩土工程地工技......

    论文集序言

    序言夏凯煊在基础教育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我校立足于教育科研,不断拚搏创新,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教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全员自觉参与科研的风气尤让人感到一......

    论文集序言

    序 饱含着浓郁的墨香,凝聚着心血的《///》与您见面了,这是//公司新世纪第//年党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晶。 “七一”讲话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

    师德论文集

    师德是为师之本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论文集序言

    序言自2006年辽宁省进入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后,旅顺中学就频传喜讯:2006年被评为省新课程改革样本校,2007年初被确定为大连市新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研究组成员,2008年在全省新课程改革......

    会议一般要求(合集五篇)

    一、 会前准备: 1、 2、 明确会议主题 若会议内容较多,专业性、综合性较强(如专题讨论会、评审会等),需将会议材料提前发给与会人员知悉,与会人员要提前看材料并做好会议准备;各发......

    会议纪律要求

    伊犁恒达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伊犁恒达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会议制度 1参加会议的人员会前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自带相关材料和 笔记本、笔等。 2提前5分钟到会场进行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