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金工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金工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教学占有重要地位,而实践教学的实施是以校内实训基地为核心,校外实训基地为补充。我院“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课题组,从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入手,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
根据改革后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计划在第二、三、四学期分阶段地安排了金工实习。金工实习把教学、教育、实践锻炼融为一体,是整个专业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注重经济效益而失去了安排高校学生进行金工实习的热情。在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只能加强不能减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核心作用,加强并优化实践教学,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出真正合格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金工实习模块建设的总体要求和课时安排
金工实习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块,其模块总体要求学生通过深入生产实践,系统地学习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进行机械加工的操作训练,提高实践基本技能,加强劳动观念。具体要求是:
1)了解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各行业中的作用,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专业思想,加强劳动观念。
2)掌握机械加工各工种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正确地调整、使用和保养机械加工设备和常用辅助工具,能根据零件图样和工艺文件对一般技术要求的零件进行独立加工,检验和初步质量分析。
3)了解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的工艺、设备和常用工具等,能做简单零件的手工造型、锻造、手工电弧焊和淬火等实践操作。
4)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及操作、电火花、线切割等特种加工方法。
5)能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工艺和质量问题,具备机械、电气设备故障的处理能力。
2.金工实习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现代制造方法
传统的金工实习只是普通机床操作,实训及机加工。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数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装备了数控技术的机床生产效率高,制造精度高,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机床。当前我国的各类机械企业迫切需要数控技术人才、尤其需要生产第一线的编程人员和操作人员。为此,我院花巨资购置了各类数控机床及数控编程模拟软件,供学生实训使用,在时间上安排2周数控机床的编程和加工,同时,针对沿海一带模具制造业发达,数控电火花、线切割人才需求较大的情况,安排了4周电火花、线切割编程及操作。
3.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训基地的作用不同于实验室,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更不是简单的“工厂搬家”。根据高职特点,它应是能兼容高职实训和一般职业培训等多层次要求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多功能实践基地。为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我院一方面从“破产”企业购进车、铣、刨、磨等旧的普通机床,另一方面学院加大投资购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等先进的制造设备,建立了金工操作室,数控操作室、电火花、线切割、特种加工操作室,并将生产现场设计转化为教学现场,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
我院在市内多家生产技术管理比较先进的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并与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建立了联系,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后还可到该企业就业。
4.金工实习需要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实现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塑造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一专多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1)培养“双师型”的专职教师队伍
我院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学期考核、晋职、评优等)鼓励教师走“学产研”的道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中青年教师到社会上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取得相关的技术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到企业兼职或往重点高校学习,锻炼其职业能力,以适应技术应用型教育对师资质量的特殊要求。
2)充分发挥兼职教师队伍在金工实习课程指导方面的优势。
我院从企业聘请具备业务专长的中高级技师和管理人员,请他们对金工操作进行指导。
5.金工实习的效果评价
1)每一门实训课程,尤其是金工实习的核心实践课程,必须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以确保实践课程的实施,其建立必须与企业和行业的标准相统一。因此,必须有企业直接参与制定或者采用社会承认的行业证书进行考核。在建立能力证书体系的时候,应注意尽量与社会的技能证书体系相结合。
2)对于社会上无相应证书的实训项目,如电火花、线切割操作,应参照市场需求,建立考核标准,以实训项目为单位评价。评价形式可采用答辩,成果总结,技能鉴定等,可针对某一集体实训项目或一门实训课程写出评语或给出成绩。
第二篇: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教学改革,机电一体化,实践,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文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发展需求,难以合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需合理创新教育方式,科学使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方法完成当前的任务,在合理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教育理念与模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文内容: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发展需求,难以合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需合理创新教育方式,科学使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方法完成当前的任务,在合理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教育理念与模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 在使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需做好教学改革工作,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明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的,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国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1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分析
对于现代学徒制而言,主要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然后制定共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做好技能训练,企业利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岗位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在工学交替的情况下,创建校企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实现现代化的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生产相互联系,形成课程与职业的良好对接,能够通过科学的方式总结经验,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观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与效率,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由于企业对于员工素质要求很高,且学校缺乏一定的实践资源,因此,在相互协调之下生成了现代学徒制。对于企业而言,员工的学历较低,在工作中会出现专业性的问题,而学校的实践资源很少,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与环境,在二者相互融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的方式,培养优秀人才,除了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之外,还能为企业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在现代学徒制中,主要有订单类型、工学结合类型、定岗实习类型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操作中,且学徒可以在生产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技能知识,全面优化整体教学模式与体系,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现代学徒制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有利于创新教育方式,在合理教学的过程中,完善主要的教学体系,建立现代化教育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协调各方面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全面优化整体教育工作系统。具体措施为:(1)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了更好地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使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式,学校应先进行试点教育,利用试点实验的方式总结经验,筛选最佳的合作方式完成当前的教学任务,全面提升整体教学工作效果。在创建试点的过程中,学校需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以此形成良好的教育探索模式。为了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维护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权益,学校需要与企业签订合法且公平的合作协议,要求学生或是家长与企业签订学徒协议,在界定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责任的情况下,需要遵循日常的规章制度,以此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2)针对全日制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使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需开展全日制课程体系,在了解企业实际状况之后,与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探讨,在了解生产任务之后,制定完善的项目方案,在分析实践课程与岗位工作情况之后,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此期间,学校需与企业共同研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案,在改革课程体系之后,重点关注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学校在与企业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可遵循教学规律,将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的目的,创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术、岗位技术与个人发展等能力,创建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此提升整体教学工作效果与水平。(3)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学生学习阶段,学校都要根据专业教学特点、企业生产要求等,针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灵活的创建教育机制,在集中开展课程讲解工作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的机会,创建专题讲座系统,在实训活动与岗位实践活动相互联系的情况下,通过科学方式满足学生在学徒期间的工作需求。在教育工作中,还可以使用教导类型的方式创建学徒教学机制,了解岗位核心课程内容,创建企业的文化课教育机制,在学徒制教学中,使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岗位轮动与实训期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职业水平。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学校还需与企业之间共同完成分析工作,丰富教学方式,收集网络中的教育资源,灵活使用网络教学方式完成当前任务。在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期间,第一学年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实践中制定六种岗位的轮岗制度,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第二学年的时候,重点关注学生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在企业中进行六种岗位的轮岗实习,在第三学年的时候,重点关注学生专业拓展知识的学习,在企业中进行定岗实习。(4)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在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期间,需重视评价工作的改革,制定完善的改革创新方案,在合理教学中完成当前的任务。首先,应进行课程考核,除了要对学生实施理论知识的试卷考核之外,还需由企业的师傅实现实践操作与岗位能力的评价,如果学生的业绩较为突出,学校就要予以奖励。在考核完成之后,给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与考核证书。其次,在学生就业评价期间,需进行合理的考核,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使学生在考核中明确自身缺陷,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5)校企的深度合作。虽然当前学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方面,已经与企业相互合作创建现代学徒制教育机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师资力量问题,因此,学校需与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通过合理的教学合作方式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首先,需建设高素质的师资团队,要求企业安排专业素质较高且掌握丰富经验的师傅带领学生学习知识,然后进行多元化的教育,在深层次合作与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整体教育工作方式与方法,全面优化教学工作体系。其次,在实际发展期间,还需制定完善的计划方案,在寒假与暑假的时候,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定岗培训,使教师掌握丰富知识,更好地进行教学。(6)制定完善的校企合作方案。在校企合作期间,需制定完善的方案,在实际合作期间,除了要签订三方协议之外,企业还可以与学生正式的签订劳动合同,以此为学徒提供合法的工作环境。同时,在实际合作期间,师傅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在肯定学生成绩的情况下,全面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改革当前的教育工作方式,创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此期间,学校还需与企业制定配套的师傅考核制度,针对企业的师傅进行考核,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企业可以选择一些一线员工负责带领学生学习知识,学校也需要派遣责任心较强的教师到企业中进行教学,促进教学工作良好实施。3结语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中,现代学徒制教学方式的应用较为重要,学校需制定完善的教育改革方案,加强整体教学工作的开发力度,在合理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遵循现代化的工作原则,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参考文献
[1]陈国华,许迪,张云云.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7,(4):94-98.[2]李锁牢.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7,(13):155-156.[3]王兰,陈斌.高职机电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8,(2):151-152.[4]郭汉桥.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新玛基班”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7):7-8,112.[5]英玉.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4):247.[6]林胜,黄政艳,戴建树.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焊接,2016,(6):62-65.作者:陈建东 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机电一体化金工实习总结
新学期一开学,各系各教学单位就开始了紧张的教学工作。实训中心第五周实训课迎来了机电工程系07机电班32名同学的实训。其实训内容为掌握钳工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及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对数控车、铣、火花机、线切割机等的参观。为了搞好这次的实训教学 ,院领导指示大家提前一周对教学中的相关工作做了周密安排 ,委派经过实训教学课考察证明 , 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思路清晰的老师担 任指导老师,对教学用具进行认真的清理和准备,保证了实训课的顺利开课。
这次实训课的第一节课是安全教育,安全是实训中的首要问题,课上指导老师不是只讲安全要求,同时还讲述了自己见到的和自己亲身经历的安全事故,并且列举了过去同学们在实训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一些安全问题,由于讲述事例生动,使同学们的思路很快 应跟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这次实训课中,没有出任何安全问题。对于机械加工实训课,安全问题一直是领导 和老师十分重视的,而这次同学们表现出对安全的重视,为今年教学实训课开了一个好头。
这次实训课07机电 班的同学表现出了高度的积极性。从钳工、车工、铣工实训课过程中看,同学们态度认真,操作严谨,实训课的第二天,他们对钳工的基本要求,车工、铣工的操作规程都基本掌握,到第三天大部分同学都能加工出合格的工件。值得赞扬的是钳工课实训中的几位女同学,由于体力上的差别,她们在錾口榔头的制作中比男同学要付出的汗水。但凭着她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工件质量的追求,在进度上她们一点也不比男同学落后,老师和同学对她们总是投以赞许的目光。
到目前为止,同学们对教学要求规定的正确读图,工序的确定,公差的理解、量具、工具的使用,操作规程的熟悉,对安全意识都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 老师们耐心细致地讲授和学生们的积极的配合下,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没有一件安全事故发生,都顺利的完成了实训任务。学生都能够完成好实训教师给他们布置的课题,最后通过实训老师的考核,绝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次实习实训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实习要求,圆满地完成了3周的实习内容。
第四篇:机电一体化金工实习实习总结
实习总结
时光匆匆,岁月流梭!转眼间金工实习结束了。在实习期间虽然很累、很苦,但我却感到很快乐!我们在学院实训基地进行了金工实习。在此期间,我们接触了焊工、机加工、车工、钳工、铣床、刨床等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技术教程。每次,大家都要学习一项新的技术,并在4小时的实习时间里,完成从对各项工种的一无所知到制作出一件成品的过程。在老师们耐心细致地讲授和在我们的积极的配合下,我们没有发生一例伤害事故,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实习要求,圆满地完成了实习任务。
我们首先要实习的工种是焊接,在焊接的过程中我们只学习了焊接方法中的熔化焊。老师介绍了相关原理、仪器的使用技巧和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在焊接的时候,尽管那些焊接的火花可能会伤及皮肤,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还是让我们乐此不疲的练习着。
然后我们实习了数控车床的简单编程和简单操作,和车工的技术操作。数控车床就是通过编程来控制车床进行加工。通过数控车床的操作及编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数字化控制的方便准确快捷。同时还有车削加工所用的刀具有:车刀、镗刀、钻头、铰刀、滚花刀以及成形刀等。车削加工时,工件的旋转运动为主的运动、刀具相对工件的横向或纵向移动为进给运动。
而车工又是机械加工中最常用的工种,无论是在成批大量生产,还是在单件小批生产以及机械维修等方面,车削加工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紧接着我们又实习了钳工,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装配和修理等工作。与机械加工相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但是可以完成机械加工不便加工或难以完成的工作,同时设备简单,故在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作中,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
最后我们实习了铣床、刨床。铣床刨床主要是由老师来示范和讲解,我们在一边观看,开始老师先给我们讲刨床,一般是粗加工,下来是铣床,借于精加工与粗加工之间。金工实习结束了。虽然很累,但我却学到了很多:
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金工实习培养和锻炼了我们,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使我们不但对金工实习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提高了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我们更好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了我们的所学的知识。
3.我们同时也学到老师的敬业、严谨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男同学帮助女同学、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既学
会了如何合作又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
4.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取得的劳动成果。这些曾经让人难以致信的小铁器,竟然是自己亲手磨制而成,这种自豪感、成就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金工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
第五篇:高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加强高职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寻求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具有熟练会计核算能力、利用会计资料和软件进行会计监督、参与企业经营管理预测和决策能力的会计人才。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 模拟实验 实习基地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匮乏,其中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更加短缺。近年来,各级政府调整、重组教育资源,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展高职教育,但是高职的社会声望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度远未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我想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对于高职教学目标及内容的定位有偏差,高职教育要注意高等性和职业性并重,既不同于我们传统的高等教育,又不同于初、中等的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基础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知识通才”;而高职教育培养的应是能解决职业岗位综合的、复杂实际问题的“职业通才”。笔者所在会计学教研室几位教师经过几年对高职会计学相关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摸索总结了一些经验和看法,现简介如下。
一、培养目标的定位 作为工科院校中的财会专业,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点,培养出有特色的财会人才,从而在众多院校的财会专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我们高职会计学专业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主要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会计人才,既要注重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更不能忽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高职会计人才。所以我们逐渐调整会计学的教学计划,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
二、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 会计专业在四年的本科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主要围绕着专业基础课(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应用与计算等)和专业主干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来进行理论教学,在课堂上,老师首先对会计理论或方法进行理论阐述,然后运用大量的案例对所阐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进一步的进行论证,主要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模拟所阐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在实际的工作是如何运用的,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把财务软件公司的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帐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ERP/MRPII等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建立起一套适合高职实际教学需要的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体系和技术认证体系。
三、课后实践教学的改革
1、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教师组织实习小组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们能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实验室里的模拟数据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校外实习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也可以由学校组织进行统一的校外实习。当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需要学校与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我国多是政府办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存在一定的难度,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许多单位对此都抱有谨慎的态度。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与企业合作开发和研究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提高效益,还可以作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提高企业财会人才素质,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可见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可以使企业和学校得到双赢。
2、聘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会计师到学校来做报告和讲座,把企业里实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和教师,另外我校还聘请了一定数量的校外高级会计师来校兼职,承担一些课程的讲授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校内会计教师素质的提高。仍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我们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由财务软件公司的资深项目经理和工程师定期来校讲座,并向我校提供其最新的软件产品,一方面学生受益,掌握了最新的产品技术,另一方面,财务软件公司也为其产品作了潜在的和直接的宣传,因为我们的学生,将来可能是他们的最主要的用户。
3、完善校内的手工模拟实验环境。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每门专业课程结束后,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应该针对本门课程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开设模拟实验。为了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在模拟实验开设前,教师应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取证工作,模仿真实企业的情况,为学生事先准备好实验资料,事先复印出所有的模拟材料。实验不要求数据材料一定是真实的,但为了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应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材料进行实验,从而以逼真的实验资料进行教学模拟,使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对于高职会计学教育,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我们每个会计学教师要结合本院校的实际,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又具有本院校的培养特色,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各种需求。参考文献:
1、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 2003年12期。
2、李瑞生.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2 ,(2):56.3、邓红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月第二期。
4、李国栋.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