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指引讲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解读

时间:2019-05-13 22:2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控指引讲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控指引讲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解读》。

第一篇:【内控指引讲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解读

【内控指引讲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

号—采购业务》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中所称采购,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其中,物资主要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商品、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等。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既是企业“实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资金流”密切关联。众所周知,采购物资的质量和价格、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订立、物资的运输、验收等供应链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采购流程的环节虽不很复杂,但蕴藏的风险却是巨大的。基于以上考虑,《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对采购的主要流程进行了梳理,明确了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点,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企业在健全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时,应当比照健全资金、资产业务内部控制,着力从全面梳理相关流程入手。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对采购业务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既要对照现有采购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又要审视相关管理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较好地保证物资和劳务供应顺畅、物资采购是否能够与生产和销售等供应链其他环节紧密衔接。在此基础上,要着力健全各项采购业务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物资和劳务采购按质按量按时和经济高效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

一、采购业务流程

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如图1所示)。图1列示的采购流程适用于各类企业的一般采购业务,具有通用性。企业在实际开展采购业务时,可以参照此流程,并结合自身情况予以扩充和具体化。

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一)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采购业务从计划(或预算)开始,包括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企业实务中,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

行。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甚至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编制需求计划。需求部门提出需求计划时,不能指定或变相指定供应商。对独家代理、专有、专利等特殊产品应提供相应的独家、专有资料,经专业技术部门研讨后,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第二,采购计划是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在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实际需要,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计划,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第三,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

(二)请购

请购是指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的采购申请。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采购申请制度,请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第二,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第三,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采购申请时,应重点关注采购申请内容是否准确、完整,是否符合生产经营需要,是否符合采购计划,是否在采购预算范围内等。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应要求请购部门调整请购内容或拒绝批准。

(三)选择供应商

选择供应商,也就是确定采购渠道。它是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清单,健全企业统一的供应商网络。企业新增供应商的市场准入、供应商新增服务关系以及调整供应商物资目录,都要由采购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纳入供应商网络。企业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第二,采购部门应当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定供应商,在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第三,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和供应商淘汰制度,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时管理和考核评价,根据考核评价结果,提出供应商淘汰和更换名单,经审批后对

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并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作出相应记录。

(四)确定采购价格

如何以最优“性价比”采购到符合需求的物资,是采购部门的永恒主题。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采购定价方式选择不当,缺乏对重要物资品种价格的跟踪监控,引起采购价格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健全采购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采购价格。对标准化程度高、需求计划性强、价格相对稳定的物资,通过招标、联合谈判等公开、竞争方式签订框架协议。第二,采购部门应当定期研究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的成本构成与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确定重要物资品种的采购执行价格或参考价格。建立采购价格数据库,定期开展重要物资的市场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商情分析并合理利用。

(五)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

框架协议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建立长期物资购销关系而作出的一种约定。采购合同是指企业根据采购需要、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与供应商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该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企业向供应商支付合同规定的金额、结算方式,供应商按照约定时间、期限、数量与质量、规格交付物资给采购方)。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框架协议签订不当,可能导致物资采购不顺畅;未经授权对外订立采购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履约能力等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对拟签订框架协议的供应商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框架协议的签订应引入竞争制度,确保供应商具备履约能力。第二,根据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拟订采购合同,准确描述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按照规定权限签署采购合同。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第三,对重要物资验收量与合同量之间允许的差异,应当作出统一规定。

(六)管理供应过程

管理供应过程,主要是指企业建立严格的采购合同跟踪制度,科学评价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并根据合理选择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实时掌握物资采购供应过程的情况。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对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的有效跟踪,运输方式选择不合理,忽视运输过程保险风险,可能导致采购物资损失或无法保证供应。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依据采购合同中确定的主要条款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对有可能影响生产或工程进度的异常情况,应出具书面报告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采取必

要措施,保证需求物资的及时供应。第二,对重要物资建立并执行合同履约过程中的巡视、点检和监造制度。对需要监造的物资,择优确定监造单位,签订监造合同,落实监造责任人,审核确认监造大纲,审定监造报告,并及时向技术等部门通报。第三,根据生产建设进度和采购物资特性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第四,实行全过程的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确保采购过程的可追溯性。

(七)验收

验收是指企业对采购物资和劳务的检验接收,以确保其符合合同相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结合物资特性确定必检物资目录,规定此类物资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后方可入库。第二,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根据采购合同及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证明,重点关注采购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采购物资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核对一致。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入库凭证,加盖物资“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库凭证传递给财会部门。物资入库前,采购部门须检查质量保证书、商检证书或合格证等证明文件。验收时涉及技术性强的、大宗的和新、特物资,还应进行专业测试,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第三,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比如无采购合同或大额超采购合同的物资、超采购预算采购的物资、毁损的物资等,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有权管理的相关机构报告,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对于不合格物资,采购部门依据检验结果办理让步接收、退货、索赔等事宜。对延迟交货造成生产建设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索赔。

(八)付款

付款是指企业在对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办理支付款项的过程。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及时办理付款。要着力关注以下方面:第一,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等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判断采购款项是否确实应予支付。如审查发票填制的内容是否与发票种类相符合、发票加盖的印章是否与票据的种类相符合等。企业应当重视采购付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当拒绝向供应商付款,避免出现资金损失和信用受损。第二,根据国家有关支付结算的相关规定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并严格遵循合同规定,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除了不足转账起点金额的采购可以支付现金外,采购价款应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第三,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涉及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应当定期进行追踪核查,综合分析预付账款的期限、占

用款项的合理性、不可收回风险等情况,发现有疑问的预付款项,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收回款项。

(九)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主要指采购业务会计系统控制。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有效的采购会计系统控制,未能全面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采购各环节的资金流和实物流情况,相关会计记录与相关采购记录、仓储记录不一致,可能导致企业采购业务未能如实反映,以及采购物资和资金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采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退货情况、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第二,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向供应商寄发对账函,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对供应商提出的异议应及时查明原因,报有权管理的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做出相应调整。

三、采购业务的后评估

由于采购业务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强调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后评估制度。就此,企业应当定期对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渠道、采购价格、采购质量、采购成本、协调或合同签约与履行情况等物资采购供应活动进行专项评估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采购业务薄弱环节,优化采购流程,同时,将物资需求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储备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指标纳入业绩考核体系,促进物资采购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有效衔接,不断防范采购风险,全面提升采购效能。■

第二篇: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常规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常规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中所称采购,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其中,物资主要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商品、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等。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既是企业的“实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资金流”密切关联。众所周知,采购物资的质量和价格、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订立、物资的运输、验收等供应链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采购流程的环节虽不很复杂,但蕴藏的风险却是巨大的。基于以上考虑,《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对采购的主要流程进行了梳理,明确了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点,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企业在健全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时,应当比照健全资金、资产业务内部控制,着力从全面梳理相关流程入手。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对采购业务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既要对照现有采购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又要审视相关管理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较好地保证物资和劳务供应顺畅、物资采购是否能够与生产和销售等供应链其他环节紧密衔接。在此基础上,要着力健全各项采购业务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物资和劳务采购按质按量按时和经济高效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

一、采购业务流程

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如下图所示。该图列示的采购流程适用于各类企业的一般采购业务,具有通用性。企业在实际开展采购业务时,可以参照此流程,并结合自身情况予以扩充和具体化。

采购业务的后评估

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一)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采购业务从计划(或预算)开始,包括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企业实务中,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该环节的主要风

险是: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甚至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编制需求计划。需求部门提出需求计划时,不能指定或变相指定供应商。对独家代理、专有、专利等特殊产品应提供相应的独家、专有资料,经专业技术部门研讨后,经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第二,采购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在制定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实际需要,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计划,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第三,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

(二)请购

请购是指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的采购申请。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采购申请制度,请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第二,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第三,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采购申请时,应重点关注采购申请内容是否准确、完整,是否符合生产经营需要,是否符合采购计划,是否在采购预算范围内等。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应要求请购部门调整请购内容或拒绝批准。

(三)选择供应商

选择供应商,也就是确定采购渠道。它是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清单,健全企业统一的供应商网络。企业新增供应商的市场准入、供应商新增服务关系以及调整供应商物资目录,都要由采购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纳入供应商网络。企业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第二,采购部门应当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定供应商,在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第三,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和供应商淘汰制度,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时管理和考核评价,根据考核评价结果,提出供应商淘汰和更换名单,经审批后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并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作出相应记录。

(四)确定采购价格

如何以最优“性价比”采购到符合需求的物资,是采购部门的永恒主题。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采购定价方式选择不当,缺乏对重要物资品种价格的跟踪监控,引起采购价格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健全采购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采购价格。对标准化程度高、需求计划性强、价格相对稳定的物资,通过招标、联合谈判等公开、竞争方式签订框架协议。第二,采购部门应当定期研究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的成本构成与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确定重要物资品种的采购执

行价格或参考价格。建立采购价格数据库,定期开展重要物资的市场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商情分析并合理利用。

(五)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

框架协议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建立长期物资购销关系而作出的一种约定。采购合同是指企业根据采购需要、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与供应商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该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企业向供应商支付合同规定的金额、结算方式,供应商按照约定时间、期限、数量与质量、规格交付物资给采购方)。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框架协议签订不当,可能导致物资采购不顺畅;未经授权对外订立采购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履约能力等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对拟签订框架协议的供应商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框架协议的签订应引入竞争制度,确保供应商具备履约能力。第二,根据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拟订采购合同,准确描述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按照规定权限签署采购合同。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第三,对重要物资验收量与合同量之间允许的差异,应当作出统一规定。

(六)管理供应过程

管理供应过程,主要是指企业建立严格的采购合同跟踪制度,科学评价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并根据合理选择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实时掌握物资采购供应过程的情况。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对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的有效跟踪,运输方式选择不合理,忽视运输过程保险风险,可能导致采购物资损失或无法保证供应。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依据采购合同中确定的主要条款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对有可能影响生产或工程进度的异常情况,应出具书面报告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需求物资的及时供应。第二,对重要物资建立并执行合同履约过程中的巡视、点检和监造制度。对需要监造的物资,择优确定监造单位,签订监造合同,落实监造责任人,审核确认监造大纲,审定监造报告,并及时向技术等部门通报。第三,根据生产建设进度和采购物资特性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第四,实行全过程的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确保采购过程的可追溯性。

(七)验收

验收是指企业对采购物资和劳务的检验接收,以确保其符合合同相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结合物资特性确定必检物资目录,规定此类物资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后方可入库。第二,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根据采购合同及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证明,重点关注采购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采购物资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核对一致。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入库凭证,加盖物资“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库凭证传递给财会部门。物资入库前,采购部门须检查质量保证书、商检证书或合格证等证明文件。验收时涉及技术性强的、大宗的和新、特物资,还应进行专业测试,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第三,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比如无采购合同或大额超采购合同的物资、超采购预算采购的物资、毁损的物资等,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有权管理的相关机构报告,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对于不合格物资,采购部门依据检验结果办理让步接收、退货、索赔等事宜。对延迟交货造成生产建设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索赔。

(八)付款

付款是指企业在对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办理支付款项的过程。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及时办理付款。要着力关注以下方面:第一,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等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判断采购款项是否确实应予支付。如审查发票填制的内容是否与发票种类相符合、发票加盖的印章是否与票据的种类相符合等。企业应当重视采购付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当拒绝向供应商付款,避免出现资金损失和信用受损。第二,根据国家有关支付结算的相关规定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并严格遵循合同规定,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除了不足转账起点金额的采购可以支付现金外,采购价款应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第三,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涉及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应当定期进行追踪核查,综合分析预付账款的期限、占用款项的合理性、不可收回风险等情况,发现有疑问的预付款项,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收回款项。

(九)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主要指采购业务会计系统控制。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有效的采购会计系统控制,未能全面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采购各环节的资金流和实物流情况,相关会计记录与相关采购记录、仓储记录不一致,可能导致企业采购业务未能如实反映,以及采购物资和资金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采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退货情况、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第二,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向供应商寄发对账函,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对供应商提出的异议应及时查明原因,报有权管理的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做出相应调整。

三、采购业务的后评估

由于采购业务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强调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后评估制度。就此,企业应当定期对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渠道、采购价格、采购质量、采购成本、协调或合同签约与履行情况等物资采购供应活动进行专项评估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采购业务薄弱环节,优化采购流程,同时,将物资需求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储备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指标纳入业绩考核体系,促进物资采购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有效衔接,不断防范采购风险,全面提升采购效能。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存货)

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实现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资产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实物流”管控。在企业早期的资产管理实践中,如何保障货币性资产的安全是内部控制的重点。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资产业务内部控制已从如何防范资金挪用、非法占用和实物资产被盗拓展到重点关注资产效能,充分发挥资产资源的物质基础作用。鉴于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合理保证资产安全作为内部控制目标之一,同时单独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着重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提出了全面风险管控要求,旨在促进企业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效能。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资产管理的总体要求

为促进实现资产管理目标,资产管理指引要求企业加强各项资产管控,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改进。

(一)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

一般工商企业,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比最大。无论是新企业或是存续企业,为组织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或已经制定了相关资产管理制度,按照严格的制度管理各项资产。为了保障资产安全、提升资产管理效能,企业应当全面梳理资产流程。在梳理过程中,既要注意从大类上区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又要分别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进行细化和梳理。比如,存货需要从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等进行梳理;固定资产需要从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梳理;无形资产需要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进行梳理。企业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应当贯穿各类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从“进入到退出”各个环节。比如,对存货通常可以从验收入库、仓储保管、出库、盘点和处置等环节进行梳理。梳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流程,不仅要对照现有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而且应当审视相关管理流程是否科学、是否能够较好地保证物流顺畅、是否能够不断减少物流风险、是否能够不断降低相关成本费用、各项资产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应有的效能,等等。

(二)查找资产管理薄弱环节

通过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查找资产管理薄弱环节,是企业强化资产管理的关键步骤。这些薄弱环节若不引起重视并加以及时改进,通常引发资产流失或运行风险,或者企业资产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资产管理指引针对当前企业资产管理实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别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要求企业着力关注下列主要风险:一是,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

二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

三是,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应当在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着重围绕上述三个方面的主要风险,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细化,全面查找资产管理漏洞,确保资产管理不断处于优化状态。

(三)健全和落实资产管控措施

在全面梳理资产流程、查找管理薄弱环节之后,企业应当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健全和落实相关措施。企业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规范提出的各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要求,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措施。属于缺乏相关资产管理制度的,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属于现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应当对现行制度予以补充完善;属于现行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应当加大制度执行力,避免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一些企业由于“实物流”管控不严,导致重大风险的发生,往往不是属于制度不健全,而是制度一大堆,手册到处有,更多的是用于应付检查,实际执行是两回事。这种做法是自欺欺人,到头来是企业自身遭受损失。在激列的竞争时代,企业只有科学管理,强化管控措施,确保各项资产安全并发挥效能,才能防范资产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发展目标。

二、关于存货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商品及周转材料等;企业代销、代管、代修、受托加工的存货,虽不归企业所有,也应纳入企业存货管理范畴。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存货业务特征和管理模式;即使同一企业,不同类型存货的业务流程和管控方式也可能不尽相同。企业建立和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针对业务流程中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下列图1、2分别列示了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流转的程序。

图1:生产企业物流流程图

从图1可以看出,一般生产企业的存货业务流程可分为取得、验收、仓储保管、生产加工、盘点处置等四个阶段, 历经取得存货、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原料加工、装配包装、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主要环节。具体到某个特定生产企业,存货业务流程可能较为复杂,不仅涉及上述所有环节,甚至有更多、更细的流程,且存货在企业内部要经历多次循环。比如,原材料要经历验收入库、领用加工,形成半成品后又入库保存或现场保管、领用半成品继续加工,加工完成为产成品后再入库保存,直至发出销售等过程。也有部分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较为简单,其存货业务流程可能只涉及上述阶段中的某几个环节。

图2:商品流通企业物流流程图

从图2可以看出,作为商品流通企业的批发商的存货,通常经过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和销售发出等主要环节;零售商从生产企业或批发商(经销商)那里取得商品,经验收后入库保管或者直接放置在经营场所对外销售。比如,仓储式超市货架里摆放的商品就是超市的存货,商品仓储与销售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概括讲,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是其共有的环节。以下对这些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加以阐述。

(一)取得存货

存货的取得有诸如外购、委托加工或自行生产等多种方式,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生产经营计划和市场因素等综合考虑,本着成本效益原则,确定不同类型的存货取得方式。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预算编制不科学、采购计划不合理,可能导致存货积压或短缺。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存货管理实务中,应当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考虑到存货取得的风险管控措施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和采购环节,将由相关的预算和采购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加以规范。

(二)验收入库

不论是外购原材料或商品,还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必须经过验收(质检)环节,以保证存货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合同等有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程序不规范、标准不明确,可能导致数量克扣、以次充好、账实不符。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涉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

2.自制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产成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

3.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约定。

经验收合格的存货进入入库或销售环节。仓储部门对于入库的存货,应根据入库单的内容对存货的数量、质量、品种等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入库;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及

时办理退换货等相关事宜。入库记录要真实、完整,定期与财会等相关部门核对,不得擅自修改。

(三)仓储保管

一般而言,生产企业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需要对存货进行仓储保管;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从购入到销往客户之让也存在仓储保管环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仓储保管方法不适当、监管不严密,可能导致损坏变质、价值贬损、资源浪费。

主要管控措施:

1.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2.存货仓储期间要按照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妥善贮存,做好防火、防洪、防盗、防潮、防病虫害、防变质等保管工作,不同批次、型号和用途的产品要分类存放。生产现场的在加工原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要按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摆放,同时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3.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混淆。

4.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5.仓储部门应对库存物料和产品进行每日巡查和定期抽检,详细记录库存情况;发现毁损、存在跌价迹象的,应及时与生产、采购、财务等相关部门沟通。对于进入仓库的人员应办理进出登记手续,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接触存货。

(四)领用发出

生产企业生产部门领用原材料、辅料、燃料和零部件等用于生产加工、仓储部门根据销售部门开出的发货单向经销商或用户发出产成品,商品流通领域的批发商根据合同或订货单等向下游经销商或零售商发出商品、消费者凭交款凭证等从零售商处取走商品等,都涉及存货领用发出问题。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领用发出审核不严格、手续不完备,可能导致货物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确定适用的存货发出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存货准出制度,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健全存货出库手续,加强存货领用记录。通常情况下,对于一般的生产企业,仓储部门应核对经过审核的领料单或发货通知单的内容,做到单据齐全,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准确;符合条件的准予领用或发出,并与领用人当面核对、点清交付。在商场超市等商品流通企业,在存货销售发出环节应侧重于防止商品失窃、随时整理弃置商品、每日核对销售记录和库存记录等。无论是何种企业,对于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均应当实行特别授权;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

(五)盘点清查

存货盘点清查一方面是要核对实物的数量,是否与相关记录相符、账实相符;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实物的质量,是否有明显的损坏。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盘点清查制度不完善、计划不可行,可能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查清存货真实状况。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工作规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盘点方法等相关内容,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盘点清查时,应拟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合理安排相关人员,使用科学的盘点方法,保持盘点记录的完整,以保证盘点的真实性、有效性。盘点清查结果要及时编制盘点表,形成书面报告,包括盘点人员、时间、地点、实际所盘点存货名称、品种、数量、存放情况以及盘点过程中发现的账实不符情况等内容,对盘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按照规定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多部门人员共同盘点,应当充分体现相互制衡,严格按照盘点计划,认真记录盘点情况。此外,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终了开展全面的存货盘点清查,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将盘点清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

(六)存货处置

存货销售处置是存货退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节,包括商品和产成品的正常对外销售以及存货因变质、毁损等进行的处置。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报废处置责任不明确、审批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及时、充分了解存货的存储状态,对于存货变质、毁损、报废或流失的处理要分清责任、分析原因、及时合理。

第三篇:第九章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第九章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第一节 采购业务的范围及控制目的

采购业务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其中物资主要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商品、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等。

控制目的:控制采购流程的风险,确保物资和劳务采购按质、按量、按时和经济高效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

第二节 采购业务流程

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九大重要环节)

(一)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二)请购

(三)选择供应商

(四)确定采购价格

(五)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

(六)管理供应过程

(七)验收(退货)

(八)付款

(九)会计控制

第三节 各环节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一)指引主要对上述各环节(即流程)的风险管控。

企业实际上也应关注物资供应的战略管控。

此严格来讲属于发展战略的问题

不少企业都存在材料供应的危机

--中国钢企在铁矿石的供应战略就出现过严重失误。

--如石油天然气企业、阿胶生产企业等。

山东阿胶造假调查:原料短缺传统行业面临消亡

近期媒体曝光山东等地生产的阿胶不少用牛皮等下脚料熬制,非法从业者因驴皮 昂贵而选择其他伪劣原料,从中赚取暴利。

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山东母驴存栏量约在4万头左右,而全国毛驴存栏量可能也 仅在300万-400万头之间,整个行业无“皮”下锅的窘态可见一斑。

正规原料短缺导致的一个恶果就是,原材料采购风险加大,大量需要驴皮的这个传统中药 行业面临消亡危局。

(一)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主要风险:

1、需求计划或采购计划不合理,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

2、无需求和采购计划(预算),缺乏计划指导。控制措施:

1、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需求部门,应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编制需求计划(预算)。

2、采购供应部门据发展目标和企业年、月度生产经营计划,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 计划,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

3、采购计划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

第四节 各环节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二)

(二)请购

主要风险(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1、缺乏采购申请制度;

2、请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控制措施:

1、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 ;

2、严控脱离计划的请购;

3、严控超预算或越权的请购。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 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4、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

5、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应要求请购部门调整请购内容或拒绝批准。

第五节 各环节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三)

(三)选择供应商 主要风险:

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控制措施:

1、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确定合格的 供应商清单。新增供应商的市场准入、供应商新增服务关系以及调整供应商物资目录,都要由采购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纳入供应商网络。企业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

2、在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定供应商,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 保证协议。

3、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和供应商淘汰制度。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时管理和定期考核评价。以此为基础提出并报经审批后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采购方式:协议采购;紧急采购;独家专利采购;市场采购、续订、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

招标采购为遵照国家招标法律法规的采购方式。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物资采购采用招标采购方式,ZGS集团公司规定低于此限额时,按国家和集团公司规定执行。50-100万元(不含100万元)物资一般采用邀请招标,也可采用公开招标。具备 公开招标条件的100万以上(含100万元)的物资,应公开招标。

询比价采购为比质比价、择优选厂的采购方式,对于一般的设备、材料、化工设备及材料采用这种方式。采购尽职调查与产品验收问题

2003年5月,重庆某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临时决定从国外引进两台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 生产设备。

经一客户单位推荐和联系,企业派出有关负责人出国实地“考察”,后迅速与国外某成套设备公司签订了 采购合同,并一次性支付了设备款。

同年6月初,两台设备运达并立即投入生产。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多次出现机械故障,生产的产品也 不达标。后经专家鉴定,这两台设备第国外淘汰多年的旧机器,供货商仅仅更换了一些零部件、重新涂抹了油漆就将其出售了该企业,其实际 价值不及售价的十分之一。

第六节 各环节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四)

(四)确定采购价格 主要风险:

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采购定价方式选择不当,缺乏对重要物资品种价格的跟踪监控,引起采购价格不合 理,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损失。控制措施:

1、健全采购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 确定采购价格。

——对标准化程度高、需求计划性强的物资,通过招标、联合谈判等公开、竞争方式签订框架协议。

2、采购部门应当定期研究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的成本构成与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确定重要物资品种的采购执 行价格或参考价格。——建立采购价格数据库,定期开展重要物资的市场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商情分析并合理利用。

北京燕山石化原采购组长受贿获刑15年

燕山石化物资装备中心原采购(主要负责备品备件的采购)组长张鹏因犯受贿罪获刑15年。反贪人员查明,从 2003年起,张鹏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370万余元,最高一次索要100万元。甚至坐飞机去浙江舟山拿回扣。

据了解,张鹏在询价和定价上有绝对发言权,基本上要经过他签字才能进入审批程序,供应商都巴不得和 他搞好关系。这也为他利用职务索贿提供了便利。

检察官披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张鹏将所有财产转移到他妻子名下。2005年,他与妻子秘密离婚,并随 身揣着离婚证。他扛下所有罪过,并坚持表示前妻并不知情。

(五)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 主要风险:

框架协议签订不当,可能导致物资采购不顺畅;未经授权对外订立采购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履约能 力等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控制措施:

1、应引入竞争制度,对拟签订框架协议的供应商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

2、根据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拟订采购合同准确描述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按照规定权限签署采购合同。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 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

3、对重要物资验收量与合同量之间允许的差异,应当作出统一规定。虚假购销合同问题

原北京某市政工程公司水电工程处主任沈某利用职务之便,向他人索取空白合同和空白商业零售发票,伪造 工矿产品购销合同,虚构从某电线公司购买382万元电力电缆的事实,并指令保管员填写虚假的材料入库验收单。

第七节 各环节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五)

(六)管理供应过程 主要风险:

缺乏对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的有效跟踪,运输方式选择不合理,忽视运输过程保险风险,可能导致采购物资 损失或无法保证供应。控制措施:

1、依据采购合同中确定的主要条款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对有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出具书面报告并及 时提出解决方案,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需求物资的及时供应。

2、对重要物资建立并执行合同履约过程中的巡视、点检和监造制度。对需要监造的物资,择优确定监造 单位,签订监造合同,落实监造责任人,审核确认监造大纲,审定监造报告,并及时向技术等部门通报。

3、根据生产建设进度和采购物资特性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

4、实行全过程的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确保采购过程的可追溯性。

(七)验收 主要风险:

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可能造成品种、质量、规格差异、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控制措施:

1、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结合物资特性确定必检物资目录,规定此类物资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后方可 入库。

2、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根据采购合同及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证明,重点关注采购合同、发票等 原始单据与采购物资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核对一致。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入库凭证,加盖物资“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 库凭证传递给财会部门。物资入库前,采购部门须检查质量保证书、商检证书或合格证等证明文件。验收时涉及技术性强的、大宗的和新、特 物资,还应进行专业测试,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

3、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比如无采购合同或大额超采购合同的物资、超采购预算采购的物资、毁损的物资等,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有权管理的相关机构报告,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对于不合格物资,采购部门依据检验结果办理让步接收、退货、索赔等事宜。——对延迟交货造成生产建设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索赔。

第八节 各环节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六)

(八)付款 主要风险:

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控制措施:

1、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

2、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如销售发票等)、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的合理性与真实性 ;

3、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及时办理付款。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4、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

——涉及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应当定期进行追踪核查,综合分析预付账款的期限、占用款项的合理性、不可收回风险等情况,发现有疑问的预付款项,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收回款项。

(九)会计控制 主要风险:

缺乏有效的采购会计系统控制,未能全面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采购各环节的资金流和实物流情况,相关 会计记录与相关采购记录、仓储记录不一致,可能导致企业采购业务未能如实反映,以及采购物资和资金受损。控制措施:

1、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采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退货情况、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储记 录核对一致。

2、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向供应商寄发对账函,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 项,对供应商提出的异议应及时查明原因,报有权管理的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做出相应调整。

第九节 采购业务的后评估

1)及时分析、发现采购业务薄弱环节,惩戒违规与失职行为,优化采购流程。

企业应当定期对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渠道、采购价格、采购质量、采购成本、协调或合同签约与履行情况等物资采购供应活动进行专项评估和综合分析。

2)将物资需求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储备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指标纳入业绩考核体系。

促进物资采购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有效衔接,不断防范采购风险,全面提升采购效能。

第四篇: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单选题

01合并中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02可能导致企业并购重组失败的原因是(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

03企业经营管理行为要与下列哪项一致(企业文化)。

04企业培育的企业文化应当具备的特点是(具有自身特色)。

05企业文化建设要做到与下列哪项有机结合(发展战略)。

06企业应当培育的经营理念的特点是(诚实守信)。

07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文化)。

08员工行为守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规范)。

判断题

01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正确)

02企业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正确)03企业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错误)

04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共同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正确)

05企业文化建设应当融入内部控制的全过程。(错误)

06企业应当促进文化建设在内部各层级的有效沟通,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正确)

07企业应当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品牌。(正确)

08企业应当培育体现企业特色的发展愿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正确)

09企业应当重视并购重组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平等对待被并购方的员工,促进并购双方的文化融合。(正确)

10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垂范作用的主要是董事长。(错误)

企业股利分配方案应当兼顾投资者的(近期和长远利益)

负责资金活动日常管理的部门是(财会部门)

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出现临时性资金短缺的,其获取资金的方式是(短期融资)。

员工行为守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规范

企业应当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对投资收回、转让、核销等决策和审批程序作出明确规定。(正确)

企业采用并购方式进行投资的,应当严格控制并购风险。(正确)

企业资金活动应当进行集中归口管理。(正确)

第6号------资金活动

单项选择题

1、企业为防范资金营运中的风险,应当严禁()。资金体外循环

2、企业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的结果是()。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

3、企业投资决策失误可能导致的结果是()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4、按规定办理需要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时,签章手续要怎样办理()。严格履行签字盖章手续

5、企业股利分配方案应当兼顾投资者的()。近期和长远利益

6、股利分配方案的批准机构是()。股东大会企业拟定筹资方案的根据是()。筹资目标和规划B企业资金活动管理制度不包括()。A授权B审核C批准D审验A负责资金活动日常管理的部门是()。A财会部门B总经理C投资部门D董事长

10B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出现临时性资金短缺的,其获取资金的方式是()。

A发行债券B短期融资C购买国债D发行股票

判断题

1、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正确

2、企业采用并购方式进行投资的,应当严格控制并购风险。()正确

3、重大筹资方案,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正确

4、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应当探索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等资金集中管控模式。()正确

5、企业资金活动应当进行集中归口管理。()正确

6、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正确

7企业应重点关注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正确

8核销投资应当取得不能收回投资的法律文书和相关证明文件。()正确

9企业应当对筹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可以依据未经论证的方案开展筹资活动。错误

10企业应当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正确

11企业应当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对投资收回、转让、核销等决策和审批程序作出明确规定。()正确

第7号------采购业务

单项选择题

1、小额零星物资或劳务等的采购方式是()。直接购买

2、企业跟踪物资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的依据是()。采购合同的主要条款

3、一般物资或劳务等的采购方式是()。询比价采购

4、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可能导致的风险是()。采购物资质次价高

5、企业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可能导致的风险是()。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6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的风险是()。信用受损

7企业应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下列哪项核对一致()。仓储记录

8实行全过程的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是为了确保采购过程的什么性质()。可追溯性

9B企业大宗采购确定采购价格应当采用的方式是()。

A谈判采购B招投标方式C最高采购限价D协议采购

10C企业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的方式是()。

A查询凭证B实际调研C函证D逐笔查询

判断题

1、涉及大宗和新、特物资采购的,还应进行专业测试。()正确

2、企业应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正确

3、企业应当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正确

4、企业应采用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的方式以降低采购成本。()错误

5、企业应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正确

6涉及符合索赔条件的退货,应在索赔期内及时办理索赔。()正确

7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正确

8企业应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正确

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的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正确

10企业应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

需要。()正确

11企业采购付款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向董事会请示。()错误

第8号------资产管理

单项选择题

1、无形资产处置的负责部门是()。独立于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

2、与无形资产投资预算编制不相容的岗位是()。无形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

3、存货的保管于下列哪项职务是不相容的()。存货的会计记录

4、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的风险不包括()。缺乏竞争力

其他选项 生产中断存货价值贬损流动资金占用过量

5、与固定投资预算的编制岗位不相容的岗位是()。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

其他选项 固定资产验收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采购

6、企业通过进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货在控制成本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加工成本

7、对于重大的无形资产处置,企业应当怎样确定处置价格()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8、存货的保管于下列哪项职务是不相容的()存货的会计记录

其他选项存货的采购存货的请购存货的验收

9、参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分析、评价各种投资方案的部门是()。财务部门

10固定资产非正常报废不需要做的是()。追查非正常报废责任人

其他选项提出报废申请注明报废理由估计出售价值

11C存货归口分级管理的主要部门是()。A销售部门B生产管理部门C财务管理部门D仓储管理部门

判断题

1、企业采购需求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相适应,具有必要性和经济性。()正确

2、企业可以采用招标等方式确定保险人,降低资产损失风险,防范资产投保舞弊。()正确

3、存货跌价准备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正确

4、企业不应当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直接接触技术资料等无形资产。()。错误

5、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已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正确

6、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可以违背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固定资产业务。()错误

7、存货的请购与审批可以由同一人担任。()错误

8、企业应区分无形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正确

9、企业不应当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直接接触技术资料等无形资产。()错误

10、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等符合使用要求。()正

11固定资产的处置控制是对固定资产退出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正确

第五篇: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培训资料-采购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采购

培训提纲

一、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目标(第一条)

规范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从而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二、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第三条)

(一)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三、采购业务流程

(一)总体要求(第四条)

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二)采购业务流程图(主要有10个环节)

 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 请购;  选择供应商;  确定采购价格;

 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  管理供应过程;  验收;  退货;  付款;  会计控制。

四、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第一个环节: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采购业务从计划(或预算)开始,包括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企业实务中,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三个“不”

1、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2、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3、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主要管控措施:有3个

1、根据实际需要编制需求计划。

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编制需求计划。需求部门提出需求计划时,不能指定或变相指定供应商。对独家代理、专有、专利等特殊产品应提供相应的独家、专有资料,经专业技术部门研讨后,经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

2、科学安排采购买计划。

采购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在制定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实际需要,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计划,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

3、采购计划应纳入预算管理。

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第二个环节:请购(第六条)

请购是指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的采购申请。该环节的主要风险:

1、缺乏采购申请制度,2、请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后果: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主要管控措施:有3个

1、建立采购申请制度。

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

2、严格按照预算进度办理请购手续

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

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3、严格审核采购申请

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采购申请时,应重点关注采购申请内容: 一是否准确、完整,二是否符合生产经营需要,三是否符合采购计划,四是否在采购预算范围内。

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应要求请购部门调整请购内容或拒绝批准。第三个环节:选择供应商(第七条)

选择供应商,也就是确定采购渠道。非常重要的环节。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 供应商选择不当,后果: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主要管控措施:有3个

1、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

一是,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清单,健全供应商网络。

二是,企业新增供应商的市场准入、供应商新增服务关系以及调整供应商物资目录,都要由采购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纳入供应商网络。

三是,企业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

2、择优确定供应商。

采购部门应当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在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3、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和供应商淘汰制度。

一是,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时管理和考核评价。

二是,根据考核评价结果,提出供应商淘汰和更换名单,经审批后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并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作出相应记录。

第四个环节:确定采购价格(第八条和第九条)

如何以最优“性价比”采购到符合需求的物资,是采购部门的永恒主题。该环节的主要风险:三个“不”

1、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2、采购定价方式选择不当,3、缺乏对重要物资品种价格跟踪监控,引起采购价格不合理,后果: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损失。主要管控措施:有2个

1、健全采购定价机制。

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采购价格。

对标准化程度高、需求计划性强、价格相对稳定的物资,通过招标、联合谈判等公开、竞争方式签订框架协议。

2、确定采购执行价格或参考价格。

采购部门应当定期研究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的成本构成与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确定重要物资品种的采购执行价格或参考价格。

建立采购价格数据库,定期开展重要物资的市场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商情分析并合理利用。

第五个环节: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第十条)

框架协议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建立长期物资购销关系而作出的一种约定。采购合同是指企业根据采购需要、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与供应商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该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企业向供应商支付合同规定的金额、结算方式,供应商按照约定时间、期限、数量与质量、规格交付物资给采购方)。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

1、框架协议签订不当,可能导致物资采购不顺畅

2、未经授权对外订立采购合同

3、合同对方主体资格、履约能力等未达要求

4、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 后果: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主要管控措施:有3个

1、进行风险评估和引入竞争制度。

一是,对拟签订框架协议的供应商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 二是,框架协议的签订应引入竞争制度,确保供应商具备履约能力。

2、按照规定权限签署采购合同。

根据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拟订采购合同,准确描述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按照规定权限签署采购合同。

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

3、统一规定量差允许度。

对重要物资验收量与合同量之间允许的差异,应当作出统一规定。第六个环节:管理供应过程(第十条、第十二条)

管理供应过程,主要是指企业建立严格的采购合同跟踪制度,科学评价供应商的供

货情况,并根据合理选择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实时掌握物资采购供应过程的情况。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

1、缺乏对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的有效跟踪,2、运输方式选择不合理,3、忽视运输过程保险风险,后果:可能导致采购物资损失或无法保证供应。

主要管控措施:有4个

1、跟踪合同履行情况。

依据采购合同中确定的主要条款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对有可能影响生产或工程进度的异常情况,应出具书面报告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需求物资的及时供应。

2、建立并执行巡视、点检和监造制度。

对重要物资建立并执行合同履约过程中的巡视、点检和监造制度。

对需要监造的物资,择优确定监造单位,签订监造合同,落实监造责任人,审核确认监造大纲,审定监造报告,并及时向技术等部门通报。

3、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

根据生产建设进度和采购物资特性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

4、实行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

实行全过程的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确保采购过程的可追溯性。第七个环节:验收(第十一条)

验收是指企业对采购物资和劳务的检验接收,以确保其符合合同相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三个“不”

1、验收标准不明确

2、验收程序不规范

3、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 后果: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有3个

1、制定采购验收标准。

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结合物资特性确定必检物资目录,规定此类物资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后方可入库。

2、各部门各司其职。

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根据采购合同及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证明,重点关注采购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采购物资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核对一致。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入库凭证,加盖物资“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库凭证传递给财会部门。物资入库前,采购部门须检查质量保证书、商检证书或合格证等证明文件。验收时涉及技术性强、大宗和新、特物资,应进行专业测试,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

3、按规定处理异常情况、不合格物资和迟交货。

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比如无采购合同或大额超采购合同的物资、超采购预算采购的物资、毁损的物资等,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有权管理的相关机构报告,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对于不合格物资,采购部门依据检验结果办理让步接收、退货、索赔等事宜。对延迟交货造成生产建设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索赔。第八个环节:付款(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

付款是指企业在对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办理支付款项的过程。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三个“不”

1、付款审核不严格

2、付款方式不恰当

3、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后果: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有3个

1、严审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等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判断采购款项是否确实应予支付。一是审查发票填制的内容是否与发票种类相符合、发票加盖的印章是否与票据的种类相符合等。

二是企业应当重视采购付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当拒绝向供应商付款,避免出现资金损失和信用受损。

2、合理选择付款方式。

根据国家有关支付结算的相关规定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并严格遵循合同规定,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除了不足转账起点金额的采购可以支付现金外,采购价款应通过银行办理转账。

3、加强预付款和定金的管理。

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涉及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应当定期进行追踪核查,综合分析预付账款的期限、占用款项的合理性、不可收回风险等情况,发现有疑问的预付款项,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收回款项。第九个环节:会计控制(第十五条)

会计控制主要指采购业务会计系统控制。该环节的主要风险: 缺乏有效的采购会计系统控制

1、未能全面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采购各环节的资金流和实物流情况

2、相关会计记录与相关采购记录、仓储记录不一致

后果:可能导致企业采购业务未能如实反映,以及采购物资和资金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有2个

1、加强会计系统控制。

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采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退货情况、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目标: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

2、核对往来款项。

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向供应商寄发对账函,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

对供应商提出的异议应及时查明原因,报有权管理的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做出相应调整。第十个环节:采购业务的后评估(第四条)

企业应当定期对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渠道、采购价格、采购质量、采购成本、协调或合同签约与履行情况等物资采购供应活动进行专项评估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采购业务薄弱环节,优化采购流程。

同时,将物资需求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储备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指标纳入业绩考核体系,促进物资采购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有效衔接,不断防范采购风险,全面提升采购效能。

下载【内控指引讲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控指引讲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部解读_企业内部控制社会责任应用指引

    财政部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社会责任应用指引一般认为,企业就是创造利润的,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社会责任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这种观点和定位有失......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做出科学投资、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安然、世通、银广夏、琼民源等财务丑闻......

    财政部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采购业务

    财政部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采购业务 发布时间:2010-6-11 阅读次数:406 评分(0票,平均0.00分) 评论:0次 来源:中国会计报作者:财政部会计司编辑:zlcx 简介:强化采购风险管控提高企......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加强业务外包管理 防范业务外包风险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通......

    财政部解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财政部解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促进企业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规范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揭示和防范......

    00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及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第一章总则 (二)实施的测试需要涵盖足够长的期间。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第十八条注册会计师对于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单项选择题 1、企业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内部控制进行集成、转化和提升所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称为(信息系统)。 2、企业应当根据......

    201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含时间答案

    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讲组织构架1、组织构架指引着力解决企业应如何进行组织架构和运行。11.18如何加强组织架构方面的风险管控。核心是防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