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物理:《重力》(教学目标分析)
关于《重力》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作者分析的比较到位,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
首先,我认为比较值得学习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和一定的层次关系。这一节课的课时目标把握住了学科教学目标,也关注单元目标。
二: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别描述,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成长的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
三:描述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规范、具体。如“知道,说出,会、通过……能”等,从而为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过程和方法中,只有模糊的探索活动,忽略了学生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层次。应该有具体的某项过程获得应得的目标。是否能这样写“通过观察水往低处流、物体从空中落下、抛向空中的物体最终落回地面等现象,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引出重力的概念,培养学养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经历探究过程得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培养学生的实验、归纳能力”„„我想这样能减少教学过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过程与方法》中“能收集实验信息”这一描述不具体,目的不明确,不利于教学过程的操作和实施。可以改为“通过参加“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活动,学会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索计划、学会收集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4、
第二篇:中学物理:《重力》(教学目标分析)(写写帮整理)
我认为《重力》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写的很好。
第一: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别描述,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成长的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
第二:描述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规范、具体。如“知道,说出,会、通过……能”等,从而为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选择提供了依据。第三: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和一定的层次关系。这一节课的课时目标把握住了学科教学目标,也关注单元目标。
我提出的建议是:在《过程与方法》中“能收集实验信息”这一描述不具体,目的不明确,不利于教学过程的操作和实施。可以改为“通过参加“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活动,学会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索计划、学会收集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第三篇:模块二:中学物理《重力》教学目标评析
中学物理:《重力》(教学目标分析)
一、借鉴处:
1.教学目标设置符合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2.教学目标的分析整体体现这节课《重力》内容的要求,学习目标清晰、层次感强。
3.教学目标的设置很好体现出物理学科的特点,尤其在动手探究方面更能便于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取。
二、建议与改进
1.对《重力》案例的教学目标分析,应在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列举事例、动手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来了解重力,让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大胆提问、大胆猜想、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不是简单拟定简单的探索计划。
2.汪老师《重力》这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不具体应更改为“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模块二:中学物理《重力》教学目标评析
一、对教学目标的评析
《重力》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教学目标分类中符合了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注重将整个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即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分析,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2.教学目标的分析整体体现了教材《重力》内容的要求,各个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关系
3.教学目标的阐述清晰、有条理、运用行为动词,如“知道,说出,会、通过„„能”等,从而为后期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二、建议与改进
对《重力》案例的教学目标分析,依据布卢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分类和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我的建议是:《过程与方法》中“通过参加探索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索计划,能收集实验信息”目标较空泛,不具体,应该具体为如“经历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学会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索计划、收集实验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一些用词值得推敲,如“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并有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可修改为“通过探究与交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的意识,”对期望学生达到的各个维度要求进行描述了。
第四篇:信息技术中级培训中学物理《重力》教学前期分析案例观摩与改进
中学物理《重力》教学前期分析案例观摩与改进
K组
杨彦波
首先来说,初中物理对于我来说略有点难度,只所以选《重力》也主要是觉得相对好理解一点,班门弄斧,难免贻笑大方,我随便说几句,不对的话大家多海涵。我认为汪老师对教学目标分析的优点是: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的要求,构成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的成长,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中,设计了探索活动,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从而学会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索计划,能收集实验信息,逐步渗透物理学中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关注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制定的非常好。包含物理学科学习思想的培养,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以及与他人合作精神的培养。
我的建议: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不够完整,应改为: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锤线的应用,知道重心并会画重力的示意图,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通过参加探索活动”可以改为:“经历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探索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使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并有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可以改为“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交流观点”。
第五篇: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分类号: O4-1 单位代码: 107 密 级: 一般 学 号: 1070108014010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
分析及建议
专 业: 物理学 姓 名: 王鑫龙 指导教师: 侯新儒 职 称: 副教授 答辩日期: 二〇一二年六月四日
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摘 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论对传统物理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分别讨论了物理教学的五种基本形式,最后得出其成功和不足之处。结合本人对中学物理教学现状了解发现:学校和教师对物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物理教学条件离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缺乏教师教学能力及实验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比较吃力,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也较差,不能有效促进物理教学的开展。对此本文提出了关于改善中学物理教学的应对策略,并提出在物理教学中要由“重知识”向“重过程”转变、注重生成性教学等建议。
关键词:物理教学;现状;建议;分析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physics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Abstract: Using the new curriculum ideas and modern teaching theo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physics and respectively discusses five basic forms of the physics teaching, finally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aspects and shortages.Combined with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teaching situ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it shows: The degree of attention of the physics teaching is improving for schools and teachers, but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 of many factors, the physical teaching conditions are lagging far behind the requirements from the new teaching standards, lack of teaching ability and long-term mechanism of experimental skills training.Students are significantly difficult when they learn physical knowledge, 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 is also poor when they do experiments, and they can not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launching of the physics teaching.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o several coping strategies about improving the physics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proposes the changes through the “knowledge” to the “process” in physics teaching, and focuses on the generative teaching.Key words: Physics teaching;Present;Suggestions;Analysis 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和深入展开,现有中学物理实验条件和实验教学活动能否适应和满足新课程要求,是所有物理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1]。而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揭示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物理练习是指学生在理解物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口头解答、书面解答,或实际设计、操作等形式,反复的针对某一课题完成一定的作业,练习的形式不仅是多种多样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物理复习教学有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和教育的作用,通过概括而系统的复习,可以区分知识的主干和分支,进一步掌握研究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助于逻辑记忆。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从传统的讲授式转变为启发式和讨论式,师生之间真正的互动起来[2]。为此本文通过对中学物理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分析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若干应对策略。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中学物理教学历来都是中学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物理学科知识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基础文化知识,但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造成了各地物理教学着重点各有不同,不仅存在南北两地跨省的地域差异,而且有国与国之间的物理教学差异。南北两地的差异决定于地方发达程度的不同、人文环境的差异等;国与国之间的物理教学的差异取决于教育目标的不同、各国的培养政策不同。通过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俄罗斯等12个国家的物理教学了解和对南方少数地方的教学了解[2],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论来审视传统的物理教学,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成功和不足之处。2.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2.1.1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的成功之处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只是有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所决定的。因为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而且是发展学生能力和使学生得到科学训练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要明显直观,即演示
现象要明显、仪器简单、过程明了;③要安全可靠,即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演示要必须保证安全,正确对待课堂中演示失误,切忌弄虚作假;④要有启发性,也就是说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3,4]。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作用也就是它的成功之处为:⑴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⑵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知规律;⑶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⑷提供示范,为学生训练实验技能创造条件。2.1.2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据了解中学生物理实验学习兴趣相当浓厚,并且我们知道通过物理实验学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基础教育实验条件整体薄弱,小学条件更差,以至学生所见实验设备、所做实验很少。因此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使用代用品。代用品的种类常见的有:量杯—量筒;水槽—脸盆;平底烧瓶—广口烧瓶;物体沉浮条件中铝箔—橡皮泥;之所以会出现使用代用品其原因为:①实验器材不全或不配套;②原来的实验器材作出的效果不好;物理实验学习的最大障碍首先是实验时间太少、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实验室经常出现多人用一组器材;其次是实验器材不配套,这与实验条件差和实验重视程度不够密切相关,实验教材内容和方法处理不当也是产生实验学习障碍的原因;还有少数学生基础差、缺乏自信,极少数学生甚至是丧失了包括实验学习在内的学习兴趣,说明应试教育产生不少弊端。
(2)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够,现有的实验器材不能充分利用。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觉得做实验浪费时间,做实验时课堂秩序难以驾驭,从而很少做实验或不做实验,这充分暴露了教师在育人理念上的落伍,此外教师的创造性不够,有些实验缺少一小部分器材,如果教师动脑筋找一些替代品即可补齐器材完成实验,而相当多的教师省去不做了[2]。
2.1.3 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相关建议
针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教育观和科学发展观。物理学是实验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物理教师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充分认识实验在物理教学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增加实验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师待遇,调动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实验教师待遇的提高是落实实验教学的根本保证。
(3)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开展教具制作活动以弥补实验不足。教具制作不仅是实验教学研究的表现,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实验器材的不足,深受师生喜爱。
(4)建立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和专业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不断更新,必然要求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和专业水平。这也是当前物理教师继续教育中有待改进的薄弱环节。
(5)发挥课程评价的导向功能和作用,促进实验教学广泛、深入和持续地进行。(6)加强高校物理教师教育专业实验教学与研究的力度,提高职前教师教育水平。高等师范院校既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又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要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加强高校物理教师教育专业实验教学与研究的力度,提高职前教师教育水平,同时也要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对中学物理教师开展实验技能培训,实现教师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一体化[6]。
2.2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2.2.1 传统物理概念教学的成功之处
传统的概念教学着重从物理概念出发,着力从五个方面讲解和剖析物理概念:①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②讲清物理概念的内涵,即它们的物理内容和物理意义;③强调物理概念的外延,即它们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④理清有关概念的联系和相近概念的区别,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和扩展对所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逐步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⑤学会运用概念,“学以致用”是我们的学习目标,也是概念教学中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通过运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概念。这样的教学严谨扎实,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人类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里积累的知识,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进而运用知识。此五点也就是传统物理概念教学的成功之处[7]。2.2.2 传统物理概念教学存在的不足
教师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有意无意中过于强调物理概念的知识本位,大大压缩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新授课教学“重结果”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教师在引入概念时没有让学生对其必要性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而是直接给出物理概念,致使一部分学生只是死记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实质,物理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空中楼阁。这样的后果是使学生失去了物理学习的兴趣,而觉得物理概念只不过是物理学家们的文字游戏罢了。
物理概念教学中“二八”错位: ⑴在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理解上所花的时间只占整个课堂的20%,而将80%的时间花在习题训练上。这种“短、平、快”的战术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虽然加快了教学进度但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去甚远,思维要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而这个“物质”基础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占有感性材料经过同化和顺应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⑵对80%的基础内容,只花20%的时间,而对
20%的高要求的内容,却花80%的时间。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是“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体现基础性,显然这种对全体学生在“高端知识”提出高要求是不合适的,“中学物理教学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公民常用的基本的物理常识”。⑶课堂教学只面向20%的学生,而让80%的学生在课堂上迷失方向。这样的错位只能是精英教育而不是国民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休学生的科学素养[8,9]。
2.2.3 对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相关建议
我们在学习任何一个物理知识的学习几乎都遵循这样的环节:实验、事例概念、规律题目。传统的概念教学将获得知识结论教学作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多的表现的机械记忆,而不是理性分析。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应是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主体,高中物理新课标中提出了“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维度,在这一维度下,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从原来的“重知识”转变为“重过程”。
(1)重视概念的引入过程,使认识产生飞跃。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出现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而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决定了其抽象能力的缺失,因此教师要能够在形成概念前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的、有助于形成这个概念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认识引入此概念的必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认识上产生飞跃。
(2)充分还原稀释,使学生发现、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
每个物理概念都是人类知识的结晶,铭刻着人类思维发展的烙印。如果我们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同时,能把浓缩在其中的思维历程充分还原稀释,让学生沿着前人思维活动的足迹去重演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中发现、体验、掌握形成概念的方法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那就等于教给学生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金钥匙,从而把物理概念的教学作为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10]。
(3)适当引入物理学史,让学生感知物理学的文化内涵。
只有了解了物理概念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们的本质。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往往也是物理学发展史上长期未能克服的困难;历史上物理大师们与之辩论和斗争的错误观点,往往也保留在学生的概念之中,认识上的反复和曲折正可反衬出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的重要。新课程改革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更关注将人文的因素渗透。
(4)“预成性”向“生成性”转变,注重师生交流,关注异质反馈。物理新课标对“方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目标的设计不仅仅指向“结果性知识”,而更多地侧重于“生成性知识”以及“生成知识的方法”。物理概念的教学应由传统的“预成性”教学向“生成性”教学转变,教学过程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生长”到学生已有的认识上。物理概念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才能暴露学生概念学习中的困难。在进行交流时教师不仅应关注已有共识的同质性回答,更应重视异质性反馈,异质性反馈往往是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过程中观念的碰撞和思想交锋,能够帮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物理概念[11]。2.3 中学物理规律教学
2.3.1 传统物理规律教学的成功之处
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科知识的核心,是物理知识结构的骨架。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则、公式等。它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物理规律的教学是物理知识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进行物理规律的教学时应该要求以下的几点:
(1)明确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掌握物理规律的探究方法。因为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中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和有关物理量之间严格的数量关系,因此,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必须将那些原先分散学习的有关物理概念综合起来,把研究它们的关系作为主题。只有用联系的观点来引导学生研究新课题,提出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与钻研兴趣。中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获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归纳、概括而总结出来,即实验归纳法;另一种途径则是利用已有的概念和规律,通过逻辑推理或数学推导,得出新的规律,即理论分析法。实验归纳法是探索物理规律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总之,我们应当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掌握物理规律的探究方法。
(2)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作为初中阶段的物理,一般着重于用文字语言加以表述,即用一段话把一个规律的物理意义表述出来,有些规律还用公式加以表达。对于规律的文字表述,要认真加以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它的含义,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结论,而且必须是在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它的本质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
(3)让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每一个物理规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反映某个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变化规律的,规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因此,每一规
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也是一定的。学生只有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才能正确地运用规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才能避免乱用规律、乱套公式的现象。
(4)使学生认清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与有关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物理规律总是与许多物理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某些物理规律也相互关联,应当使学生把物理规律与和它相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搞清楚。
(5)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和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于物理规律,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而且要求会灵活运用,因为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15]。
2.3.2 传统物理规律教学的不足之处
研究和把握学习物理规律的常见问题,对于教师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内容,有的放矢地排除学生学习规律时的干扰,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总的来说,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时,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感性知识不足、相关准备知识不足、概念的片面或错误干扰、抽象思维能力不足、不会应用等几方面。
(1)感性知识不足。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建立离不开对感性材料的认识过程,感性认识是物理思维的材料,是检验物理理论真伪的标准,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感性知识不足,就无法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就不能顺利地、正确地建立物理规律。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加强实验教学,有计划、有选择、有目的地多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特别是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知识基础也有限,应注意从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的,具体、形象思维入手进行概念和规律教学。
(2)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错误观点干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不少与物理有关的感性经验,其中一些感性经验中形成的观念是错误的或片面的,就必然干扰正确概念、规律的形成,例如,在力和运动的关系上,认为物体受力才运动,不受力就不动。这种错误观念,严重影响相应的概念、规律的建立,所以,要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建立正确的规律,必须排除错误观念的干扰。
(3)不会用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完成认识上的第二个飞跃的过程。学生往往在建立和理解过程,即第一次飞跃的过程中,通过努力并不会感到太困难。但在第二次飞跃的过程中往往束手无策。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知识不足、思维能力不强、不能排除多余的信息干扰、不能挖掘与问题有关的隐蔽条件等原因外,最主要的是不了解
和掌握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想策略[7]。2.3.3 对中学物理规律教学的相关建议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注重典型问题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体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即:①从理论上解释实验规律,做到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来充分认识物理规律;②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③引导学生总结物理规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更深入的理解物理规律;④充分认识物理规律中各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并提供循序渐进的练习素材,让学生由浅入深,建立信心,形成能力[13]。
2.4 中学物理练习教学
2.4.1 传统物理练习教学的成功之处
教学练习是教学中运用知识的一种主要方式,是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理练习教学通常也叫物理习题课。物理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巩固与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习题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深化,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全面性、敏捷性等思维品质。物理习题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即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物理练习是巩固、加深所学物理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运用物理基础知识的技能和技巧,形成物理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2)物理练习是加深和扩展物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方式。(3)物理练习是学生掌握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有效途径。(4)物理练习是诊断、评价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2]。
2.4.2 传统物理练习教学的不足之处
习题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1)中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有所理解,但大多数仍停留在表面,缺乏直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对习题的练习持应付态度,抄作业现象很严重,如果只重视解题的结果,不重视解题的过程,根本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更别说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2)习题课的教学方法多为注入式,教师就题讲题,方法指导少,发散分析少,担心拓展太多课堂任务完不成。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深感无聊疲惫,容易分心,产生睡意,教师没有通过授鱼以授渔,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创新,认真探索规律,不断总结方法,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效果[11]。2.4.3 对物理练习教学的相关建议
(1)要注意习题课的目的性。
在习题课教学中,选取习题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明确的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为此,所选习题要精炼、准确、新颖,同时具有启发性,举一反三,切忌搞“题海战术”。
(2)分析问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更应关注学生的“学”,在讲解物理习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分析题目的物理过程,启发学生分析、理清解题思路,寻找解答习题的正确方法。
(3)解题方法要注重灵活多样性。
要使学生摆脱题海,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习题教学的效率,教师讲解习题的方式就要灵活、多样,每讲解一道题就要发挥该道习题的作用。对一道基本题,可通过加深和扩展,成为多道有关的习题,促进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灵活运用,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开阔思路。
(4)习题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帮助者,而不是权威的知识讲授者,要为学生创设积极主动参与习题教学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注重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开放性或探究性的问题,采用讨论或探究性学习方式。
(5)习题分析要注意语言的有趣味性、启发性、灵活性。
教师的语言要尽量改变过去文字刻板、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风格,体现出文句清新活泼,内容生动幽默,形式丰富多样的特点,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使学生在探求物理奥秘的过程中,轻松建立立体化模型,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力量[6]。2.5 中学物理复习教学
2.5.1传统物理复习教学的成功之处
复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所学的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总结,使之系统化。通过复习可以弥补和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与缺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一般说来,学生掌握知识需要经过领会、巩固和应用这3个环节。其中巩固这个环节特别重要,所谓巩固,即就是通过复习强化,把领会的知识牢固的保持在记忆当中[7]。知识的巩固标志在于是否能够正确而迅速地再认或重现,以至于灵活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巩固的掌握知识是继续学习和灵活应用知识的前提。物理复习作用在于:(1)从教学角度讲,防止遗忘,巩固学科知识基本方法是加强复习。(2)从心理学角度,防止遗忘必须及时复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开始遗忘就开始,而且开始遗忘的分量多、速度快,所以必须及时复习。
(3)复习不仅能巩固知识,还有温故而知新的作用。(4)学生通过自己的复习将有利于培养学习物理的自觉性和主动精神[7]。2.5.2 传统物理复习教学的不足之处
(1)把教材视为“圣经”,照本宣科。
复习时当然要以教材为主,抓住知识点,可不少教师照本宣科,把教材的内容又讲了一遍,课后题又让学生做了一遍;结果把复习课上成单纯的知识回忆课,课堂上只是把学生过去所学知识再回忆一遍,将复习变成了旧知识的重教。
(2)只注意罗列知识,不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应是“温故知新、提高能力”。“温故”是复习课的首要任务,但温故绝不是将所学内容重讲一遍,有的教师只注意罗列知识,却不知道“温故”的目的是为了“知新”,即将旧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纳入新的知识框架,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先把课本学厚,再把它学薄。
(3)抛开教科书,随心所欲陷入题海,要达到的目的不清。
有的老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抛开课本,肆意拔高,大讲特讲,学生如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有的老师以练代讲,让学生在题海中摸爬滚打,将复习课变成了单调乏味的知识训练课。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但应精选典型例题,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的适当训练,达到举一反三。
(4)做试卷,逐题讲试题,教师包讲到底,学生不爱听。
每一部份复习结束后,进行一下阶段测试是必要的,但有的教师等学生做完试卷后,逐题讲解,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一题不落,结果是“教师累够呛,学生急够呛”浪费了学习时间,致使课堂效率低下。其实教师应该对其中的重要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其他基础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11,14]。2.5.3 对中学物理复习教学的相关建议
(1)明确考点抓基础。
复习课教学与新授课教学一样,首先应领会课程标准、把握好教材,明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考试考点、教学目的与要求,备课时既不能超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重视基础,关键是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规律的应用、基本公式的运用三大环节。
(2)突出重点抓关键。
复习也要主次分明,次要的可略讲,重要的重点的要应详细讲,一定要讲清讲透,要抓住关键。
(3)巧设习题抓训练。
课堂练习是教师训练学生能力的手段,也是教师得到反馈信息的途径。练习近平铺直叙、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练习过繁,对学生心理上是一个打击;练习过多,会使学生陷于题海,难于应付。在总复习中时间紧张,如果各科都搞题海战术,学生就会疲于做题,不能自拔。所以复习课中的练习题必须要精心设计,所选练习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选习题既要照顾各个知识点,又要有梯度有层次,由简到繁、由难易而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这样才能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
(4)面向全体,扶优助差。
复习课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的方法是:统一授课,分组练习,个别辅导。课堂复习教学原则是:立足中等生,提高优等生,扶持学困生。复习进度和教法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基点,要求中等学生按教师的安排进行系统的复习,注意能力方面的提高。
(5)注重联系,专题复习。
物理知识与知识间存在着互相联系,前一部分知识为后一部分知识引桥铺路,后一部分知识又往往是前一部分知识的深化与完善,打破章节的限制,拓展知识的相互覆盖面,有助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系统巩固知识。对学生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难以理解的共同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释疑解难,补缺补漏,提高学生的素质[2]。结束语
通过对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论对传统物理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其成功和不足之处,分别讨论的几种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的优缺点,我们可以知道物理教学要注重新课程物理教学的要求,使教师尽快从传统物理教学中转换过来,使学生教学活动中领会物理学家的实际创造过程和他们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新课程教学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新挑战。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积极适应,不断挑战自我、改变自我和完善自我,才能适应新课改,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打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张宪奎,李晓林.物理学方法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5-87.[2] 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M].山西:科学出版社,2007.23-36.[3] 阎金泽,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51.[4] 梁旭.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65-88.[5] 张艳香.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大学物理,2012,34(2):35-40.[6] 吴伟,王新星.美国学生物理概念研究的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1-68.[7] R.Tyler.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1949.45-52.[8] 杨声章.谈物理规律的教学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10):55-59.[9] 侯新杰.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华东师范大学,2005.18-21.[10] 唐肇基.中学物理教学理论探索与改革实践[M].辽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2-131.[11] 仲扣庄.物理学史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8-201.[3] 刘以华.立足新课程构建初中物理和谐高效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43.[5] 陈永明.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M].天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2-71.[12] M.Kept.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C].2010.23-30.[13] 吴海荣.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西南大学,2010.25-29.谢 辞
在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侯新儒教授。论文的顺利完成,得益于延安大学老师传授的知识,使我有了完成论文所要求知识的积累,更得益于导师侯教授从题目的确定、论文资料的收集、论文框架的确定、开题报告准备到论文定稿整个阶段的亲切指导,他对我的论文字句斟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侯老师的教学作风时刻感染着我,在毕业前夕对我等论文尽心尽力的指导让人感动。在此,谨向导师侯新儒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论文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信息学院其他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学院其他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指导。感谢物理学专业的各位同学在论文进行过程中给予我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传授我知识的老师几年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
同时,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始终如一的关怀和鼓励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最后,我要向培养我四年的延安大学和信息学院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祝愿延安大学和信息学院越来越好,再创辉煌!
(全文共1146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