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

时间:2019-05-13 22:3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淮海战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淮海战役》。

第一篇: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并击毙了敌兵团司令黄伯韬。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第二篇:淮海战役

中原逐鹿――战略决战的淮海战役(提纲)

许涛 淮北市烈山区马桥中学

【一】序论

以徐州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又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战――淮海战役。

【二】本论

(一)淮海战役的背景

一、军事上

二、政治上

三、经济上

四、共产党方面

(二)国共双方战前准备

一、共产党方面。

二、国民党方面

(三)战争经过

一、歼灭第七兵团的碾庄之战

1、黄百韬的犹豫不决,贻误战机,不明敌情,指挥凌乱,为第七 兵团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2、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为歼灭第七兵团创造了有利件。

3、我军多路进逼徐州的策略,让胆怯的刘峙慌忙收缩兵力,恰好 迎合了解放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略意图。

4、中野力克宿县、力阻援敌,为歼灭黄百韬集团提供了有力的保 证。

5、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立,更有利于统一指挥淮海前线作战和领 导战区支前工作与有关后勤保障。

6、“流亡将军”杜聿明的东援计划,与华东野战军的顽强相比较

不值得一提。

7、碾庄之战全歼第七兵团,走投无路的司令官只能饮弹自尽。

二、歼灭第十二兵团的双堆集之战

1、蒋介石的三路会攻宿县的计划为第十二兵团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2、为了歼灭国军的王牌,总前委制定了“口袋”战术。

3、高傲的黄维不知是计,双堆集成了十二兵团的栖身地。

4、重创黄维兵团,地下党员寥运周功不可磨。

5、蒋介石的三路会攻宿县的计划的全面破产。

6、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十二兵团全军覆灭,黄埔名将成为“阶

下囚”。

三、国军三大兵团的覆灭,淮海战役的终结

1、徐州“剿总”的逃亡。

2、蒋介石的回援手令,让杜聿明等人不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

受”。结果杜聿明没救成黄维,自己也被包围了。

3、两大野战军的顽强阻击,让杜聿明集团难以突围。

4、孙元良成功突围了,十六兵团报销了。

5、为了配合平津战役,我军对杜聿明集团围面不歼;

6、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杜聿明集团彻底覆灭。

(四)、淮海战役胜利伟大的意义和原因

一、意义歼敌五十五点五万,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均获解放。

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为我军的渡江战役,直

捣南京,席卷江南,解放全国奠定了胜利基础。

二、原因

1、正确的战略决战思想是淮海战役胜利的根本保证。

2、充分的战前准备是淮海战役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

3、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密切配合是淮海战役胜利的重要原因

4、采取军事打击与政治打击相结合的方针,是淮海战役取胜的又

一重要原因。

5、得到多助,失道寡助――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援是淮海战役取胜的关键。

【三】结论

总之,淮海战役创造了了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的伟大历史意义

永远彪炳史册。

第三篇:淮海战役

决战淮海

——读《淮海战役史》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地方武装一部,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海州,西迄河南商丘,北起山东临城(今薛城),南抵淮河,纵横千里,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另两大战役为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之一。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并击毙了敌兵团司令黄伯韬。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

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这次战役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军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所部80万人,至10月底,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和津浦两条铁路线上,企图阻止我军南下,以屏障南京。1948年11月6日,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作战部署,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等60万人发起了淮海战役。战役共分三个阶段。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对陇海路的商砀线全线发起进攻,歼敌一八一师等部七千余人。8日,我四纵解放了砀山,控制了郑州到黄口段铁路六百余里。随后,中野主力及华野三纵、两广纵队迅即转入徐蚌线作战。国民党第三绥靖区所属第五

十九、第七

十七军大部2万余人在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下举行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11月16日,我军攻取宿县,切断徐蚌线,中央军委作了高度评价,指出:“在战役发起前,我们已估计到第一阶段可能消灭敌人十八个师,但对隔断徐蚌,使徐敌完全孤立这一点,那时我们尚不敢作这种估计。”徐蚌线的切除,提前完成了对徐州这个十字架的战略包围。22日夜我华东野战军发起最后攻击,终于全歼了黄伯韬兵团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我军胜利地完成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月23日,总前委向中央军委建议,战役第二阶段宜以歼灭黄维兵团为重点,并且提出了歼灭黄维兵团的兵力部署和打法。中原野战军各纵队中,除了四纵、九纵和六纵比较充实外,其余几个纵队都不很满员,总兵力约十二万人,与黄维集团的兵力是一比一,但武器装备却比敌人差多了,要打这样的大仗,实在是很困难的。但是当时中野部队从上到下,对歼灭黄维兵团的决心很大。邓小平政委说:“只要歼灭了南线的敌军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还可以取得全国胜利,这代价是值得的!”遵照总前委的统一部署,我军主动放弃了浍河沿岸的南平集,撤向南平集东北地区,布置了一个袋形阵地,采用“围三阙一,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的战法来消灭黄维兵团。我军放弃南平集,引起敌人极大的错觉。十一月二十四 日上午,敌主力强渡浍河以后,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境。我军利用敌人骄横狂妄的特点,将其逐步诱入四纵、九纵预设的袋形阵地以内,以便以四、九两纵钳制敌主力十八军,而以一、二、三、六、十一等

五个纵队由东西两侧出击敌人。我军各路纵队从四面八方趁势向敌人展开猛烈的向心攻击。到处响起炽烈的枪炮声和震耳的喊杀声,敌人有的头脑还没有清醒过来就被打死,有的糊里糊涂地当了俘虏。这一夜,我军杀伤敌人数千之众,完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全面包围。这时,我军对包围圈中的敌人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通过敌前喊话,送劝降信,有选择地释放俘虏,散发宣传品,在敌人阵地前沿树劝降标语牌等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敌军士兵携械来降的越来越多。十二月十二日,刘伯承、陈毅两司令员发出了《促黄维立即投降书》,由于黄维拒绝投降,我军准备对敌人发起最后攻击。十二月十五日十七时整,我各集团攻击部队向顽抗之敌发起了最后攻击。当日夜间黄维兵团全部被歼,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被活捉,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黄维兵团的被歼,砍掉了摇摇欲坠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又一根有力支柱,使徐州集团残余的敌人军心更加动摇,大大加速了淮海战役的进程。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的进行,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20天的战场休整。

第三阶段从1949年1月6日至10日。黄维兵团被歼后,李延年兵团回窜蚌埠,仓促沿浍河布防。杜聿明集团已在永城地区陷于外无援兵、内缺粮弹的绝境。根据总前委指示,中原野战军主力集结在宿县、蒙城、涡阳一带地区,为战役预备队,协同华东野战军歼灭杜聿明集团。经过几次对敌人劝降无效,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下午三 时三十分,我华东野战军主力向敌人发起了总攻。激战至十日上午十时,华东野战军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全歼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俘徐州“剿

总”副总司令杜聿明,至此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1949年1月21日,即淮海战役结束后的第11天,蒋介石即“因故不能视事”,宣告引退。淮海战役结束。

淮海战役从根本上动摇了蒋家王朝的统治,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徐州人民在党的领导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力量全力以赴支援前线,与解放大军并肩浴血奋战,他们的历史功绩同人民军队的辉煌战迹一样将永远载入史册,值得世世代代所称颂。正如陈毅司令员所说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取得了决定性的伟大胜利。

说道淮海战役就不能不特别提到一个人,他就是粟裕。粟裕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著称。在淮海战役中,他把大兵团作战的指挥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对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粟裕总结自己的经验说:“作为战区指挥员,应不断地研究、分析敌我力量的对比变化,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敢于适时地把战局推向新水平,而不能坐待条件完全成熟。从孟良崮战役到豫东战役,再到淮海战役,都使我体会到这一点。”

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淮海战役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中国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相比较,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都是以多胜少,惟独淮海战役是以少胜多。

中国和外国都有人把淮海战役与滑铁卢会战联系起来,称之为

“蒋介石的滑铁卢”。但是,任何比喻都是不准确的。就这两次战役对于拿破仑和蒋介石的命运来说,确有相似之处。滑铁卢一战,拿破仑指挥的法国军队丧失殆尽,随即宣布第二次退位,“百日拿破仑政权”覆灭。淮海一战,蒋介石赖以生存的命根子80万主力部队被消灭,接着在内外交困的政治危机中宣布“引退”,不久持续22年的蒋家王朝土崩瓦解。而就战争规模和战争指导来说,淮海战役则远远超过了滑铁卢会战。滑铁卢会战,惠灵顿和布吕歇尔指挥的联军13万人,对拿破仑指挥的法军7.2万人,联军歼敌7.2万人,战争规模和歼敌人数不及淮海战役的五分之一。而在战争指导上,不论是战略决策还是战役指挥,更是大大超过了滑铁卢会战。毛泽东及其在淮海战场上的指挥员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用兵如神,不仅创造了战役上以少胜多的奇迹,而且把大兵团作战指挥艺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创造这个奇迹过程中,在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两方面,粟裕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毛泽东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事实雄辩地说明,这是一个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历史结论。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8160120)

2008-06-01 日才

第四篇:关于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是一场充满太多让人感叹和不可思议的战役。斯大林元帅在他的日记本中写到:60万打败80万,奇迹,真正的奇迹。事隔38年后,美军陆军参谋指挥学院的高级研究员远涉重洋来到淮海战场考察,试图解开这个难解之谜。纵观整个战役,我认为中共能够胜利主要取决于正确的作战方案和人心所向。

中共的正确作战方案是作战胜利的首要前提。美联社认为在俆埠地区一场主力会战不可避免,可是有断定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淮海战役不可能来的那么快。然而毛泽东却要出其不意发起攻击,让敌人措手不及。邓小平和陈毅建议中野主力摆在徐州帮不以西的机动位置上。粟裕建议整个战役由陈毅和邓小平统一指挥,这样华野、中野就从原来配合作战变成了联合作战。这不止是名义上数量上的相加,应该是一个质的变化。所谓整体大于部分的简单之和,一加一大于二就是这个道理吧。

鉴于全国战局的现实情况,蒋介石调整了中原地区的战略部署,沿铁路线两侧摆了个一字长蛇阵,国民党方面称为常山之蛇,击其头则尾至,击其尾则首到,击其中则首尾俱至,看表面上这战略定得很精彩,但其实说白了,不过是把主力收缩于城市里,等待共军前来进攻而已,美军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将军说国军的决战计划看不到一点积极主动的地方,纵观战场形势来看,也确实如此,国军的作战部署实在没有一点两军决战的样子,一支强大的军队应有的精神面貌。然而,中共在徐州以东围歼黄伯韬兵团只夹住蛇头,牵制从华中来援的黄维兵团是揪住蛇尾,攻取宿县,卡住这个南北要冲之地完全孤立徐州的刘峙集团,此谓拦其腰。

蒋介石为中原战局安排的领导阶层也很成问题,中原方面国民党军集中了相当多的大名鼎鼎的军事将领,如邱清泉,黄百韬,李弥,孙元良,等等,而主将却是刘峙,此人虽号称是福将,但其实实在难将大任,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却用这样的一个无用之人做主将。虽然后来有杜聿明来主持战局,可是在杜聿明身后有个蒋介石在总揽一切。他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每到重要关节总是直接干预指挥。试想,这样的领导任务和作战方案又怎么会取得胜利呢? 人心所向是中共取得胜利的最大保证。我们都知道战争打了很长时间,后援物资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这重要的物资却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来的。支援前线的路一天天在向远方延伸,乡亲们发出了倾家荡产为前线的呼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共有五百四十三万男女民工扑向淮海战场,任凭着八十多万辆太平车和独轮车、七十六玩头黄牛毛驴、二十九万副担架、三十多万根扁担,送上了多少多少米面大饼多少棉衣军鞋多少棺木和裹尸布,很难有准确的计算。陈毅元帅有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独轮小车推出来的。中共利用从国民党那里俘获的士兵经过教育转化后来和国民党打,很多国民党士兵变成了解放战士,在国民党那里,士兵打仗并不太积极,可是经过中共教育转化后,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打起仗来分外勇猛,连国民党一方都哀叹,我们自己的兵到了共军一方以后,打起我们来打得更狠。中共是正义之师,同国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军被围时,共军还好心地给他们饭吃,而国军那里却有着很多的让人难堪的行为。在陈官庄被围的杜聿明集团日需甚多,靠飞机有限的空投是远远不够的,为抢夺空投物资,空投场往往成为血流之地,无数生命死于自己人的枪下,在包围圈里国军上演了极为丑陋的一幕,当然不止这些,在双堆集,黄维手下竟把死尸垒起来填上土,浇上水筑起了一道道工事,他们竟然对死者都不尊重,这样的部队如何还能让人相信呢。

陈布雷是蒋介石的朋友和顾问,他在劝说蒋要笼络人心时,被蒋拒绝心灰意冷,最终服安眠药自杀而死。他在蒋的信中说:今春以来目睹耳闻饱受刺激,值此党国艰危之时,自怨身心又毫无可以效命之能力,与其偷生施卫,何如结束此无价值之一生。可见,当时国名党已尽失人心。在淮海战役中,中共的胜利是必然的。这也让我深思作为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如何才能真正的统治好这个国家,人民和谐。

历史就是历史,当我们回顾过去的时候,我们只能对那个悲哀的时代叹息了。但过去无论有怎样的苦难,我们终有理由为那血与火的日子而歌唱,在战火的无情面前,希望并不是一笑而过,而是常留在人们心中。

第五篇: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纵观我国的解放战争,其规模之大堪称世界罕见的。而这场战争的高潮部分又集中在三大战役。作为三大战役之一的的淮海战役堪称军史上的奇迹。直至今日,回顾这场战役时,也不得不击节赞叹,着实是一场当领导下,以解放人民为目标的精彩之战。本人有幸,同事们一起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不仅从视觉上,更在思想上收到了极大的震撼。下面,针对从这次经典的重大战役的几点理解,汇报如下:

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回顾淮海战役的整个过程,堪称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但是,对比敌我双方,虽然作为我军指挥的粟裕同志的忠言直谏、后方宣传动员在决策和后勤上为最终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同时,作为敌军的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矛盾激化、临战退缩也客观上注定了其失败的历史命运,但是,个人认为都不是是主导战役的最根本因素。结合淮海战役的大背景,不难发现:得益于辽沈战役的胜利,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实力已经和国民党的所谓机械化部队在伯仲之间,不相上下,后勤供给能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特别是当时的民心向背,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占据绝对的上风。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解放军的胜利已然是一种必然趋势。

由此想到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人民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才是救民于水火,并且代表人民利益的唯一正确领导,党的绝对领导才是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己当家作主的前提和保障。

二、个人不能阻挡历史的车轮前进,但是却可以推动其加速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的表现是精彩的,这也是最值得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应该引以为榜样,时刻激励自己的。客观上,我们认识到,无论解放战争还是和谐社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伟大的中国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的成功和胜利都是可预见的必然趋势,但是要取得淮海战役这样精彩、高效的胜利则是每个环节,每个指战员都尽心竭力的成果。这种发自内心的、主动积极的战斗、工作、学习态度,会在日常生活中客观的体现为,跟党走、听党话、做党要求和提倡的事,从而从思想意识形态上明确了代表正确发展方向的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并使得每个党员和党员积极分子都能自觉地紧密团结和围绕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懈努力,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三、树立崇高理想,高起点严要求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是抱有崇高理想的,那就是打倒剥削阶级,解放被剥削阶级,党的战士为了这个理想,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的生命,来实现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誓言。正是由于思想上的巨大差异,导致敌我双方在战场上的表现截然相反。只有具有共同目标,而且目标是积极向上的一群人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开创出惊天动地的伟业。而这群人就是群众的先进代表和榜样,也是服务人民的生力军,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

总结:历史棋局早已终了,胜负也已经成为过往,感慨之余,蓦然回首,深感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战略决策。我们看到,在战役之初,国民党在中原战场上是掌握有战略主动权的,他们集结着80万武装到牙齿的机械化重兵集团,可以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来保障军队供给。而在我党一边,物资供给上仅仅是“小米加步枪”的低劣装备,后勤给养也处于极其原始的地步,可是在民心所向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解放区的老百姓发出了倾家荡产为前线的呼声,动员了大量人力物资,保障了大规模战争得以顺利进行。就像陈毅元帅曾经指出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民心的向背似乎可以成为战争胜负的风向标。

对比我军指战员的英勇奋战和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贪生怕死,节节败退,战争的胜利离不开那些勇于献身的普通士兵,而当普通士兵们真正明白要为何而战的时候,他们的生命所焕发出来的能量是国民党永远无法明白和极度害怕的。从中,我们更能深切体会到光明和黑暗的强烈反差,这也从一个侧面更加证明我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我,作为党员积极分子,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仅要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本职工作上任劳任怨,积极要求进步,更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不断深入学习党的章程和资料,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争取早日正式加入向往已久的党组织,成为一名正式的党员。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无私奉献自己点滴能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责任。

下载淮海战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淮海战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前几天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纪录片《淮海战役》,给人以极大的思维冲击,都说商场如战场,从这次经典的重大战役中让我学到了两个道理:一、棋在局外,胜利的趋势不可阻挡......

    淮海战役 读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一战争的胜利对于全国解放战争的战局更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借阅了《淮海战役》之后,我对此次战役......

    论淮海战役

    红色之路·感想 国际经济与贸易10级(2)班赵伟亮 摘要:通过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淮海战役,对淮海战役从原来的表面学习到深层次的剖析;从原来的感性的认识到现在......

    电影淮海战役观后感

    电影淮海战役观后感(精选多篇) 《淮海战役》电影观后感 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在假期观看了多部红色电影。我很喜欢《淮海战役》。现在就让我来谈谈我的观后感。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电影观后感

    《淮海战役》电影观后感 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在假期观看了多部红色电影。我很喜欢《淮海战役》。现在就让我来谈谈我的观后感。 《淮海战役》属于大决战电影之一。《淮海战......

    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浅析

    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浅析 摘要:淮海战役,别于任何一场解放战争的战役。有身经百战的军事家,有独特的战略技术,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淮海战役是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争,其丰富的经验......

    淮海战役观后感300字

    淮海战役观后感300字今天我看完了《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使我再一次领悟了革命先烈是怎样抛头颅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建立的新中国,了解了中国革命军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了......

    淮海战役简介(五篇模版)

    淮海战役简介 淮海战役,又名徐蚌会战,是一场由粟裕指挥、歼灭整个徐州集团的大会战。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军于碾庄(徐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