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22:5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第一篇:《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太平明德小学二乙班太灿华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在新课的导入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

《锐角和钝角》课后反思

太平明德小学二乙班太灿华 《锐角和钝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根据小学生好动、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生动有趣的简笔画,让学生在图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的家,让学生在角的家族里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在哪里。学生先自己探索,然后和同桌交流,准确地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我利用练习九的第2题的一个为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来的直角。让学生感觉又像直角又像钝角,产生争辩。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通过 “走进生活找锐角和钝角”、“利用身边的物体做锐角、钝角和直角”、“用巧巧手画出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设计活动小人,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节课中,我也有处理得不好的地方,请各位老师给我多提宝贵意见!

《锐角和钝角》说课稿

太平明德小学二乙班太灿华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角和直角,也多次观察过锐角和钝角这两类角的形状,并在头脑中存储了它们的表象。但是因为学生对其本质特征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既叫不出它们的名称,也没有形成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面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锐角、钝角的认知特点,怎样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似曾相识的知识呢?我们组老师在反复研究中,一方面深挖教材,准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一方面也挖掘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不落俗套,精心设计了具有新视角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小学的数学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低年级的孩子对具体的材料和经验性的知识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抓住儿童这一特点,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新旧知识相联系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清概念。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找角---给角分类---辨认角---生活中找角---折角---画角---数角---拼角游戏。教师自始自终都是“配角”,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和说明

本节课我们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由大雁图来引出角,然后利用学生较感兴趣的一幅游乐园图为情境图,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图中各种各样的角。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部分内容,我分两个步骤来完成:

(1)分角,认识锐角和钝角

首先,我们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旧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学具——6个大小不同的角平铺在桌面上,同桌互助,商量出分角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分类时,是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大的分为一类,比直角小的分为一类。其次,我们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锐角和钝角特征的认识,给这两类角分别取名,这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更愿意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亲自感受到的。在这一环节中,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体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动手实验——分类思考——概念概括——表达陈述”的探究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角的产生,通过锐角、钝角的形成的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识体系中,从而顺利、稳固地建立了锐角、钝角的概念。

(2)辨认角

当学生对锐角和钝角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们及时地进行巩固,让学生辨认3种角。首先先出示的6个角,学生一眼就能辨认出来,再出现的两个角,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地看出来,有的学生说直角,有的学生说钝角,产生争辩。我们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为了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有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又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操作中巩固。如:寻找生活中的角,我们在设计时把锐角和钝角放在了现实的生活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角,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如:折角,画角,数角,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最后的拼角游戏,更是巩固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清晰认识,也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学生思维活跃,可以用2个、3个、4个、更多的三角板来拼,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我们试图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自主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喜悦,有效地激发乐学的情感。

第二篇:《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角和直角,也多次观察过锐角和钝角这两类角的形状,并在头脑中存储了它们的表象。但是因为学生对其本质特征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既叫不出它们的名称,也没有形成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面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锐角、钝角的认知特点,怎样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似曾相识的知识呢?一方面深挖教材,准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一方面也挖掘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不落俗套,精心设计了具有新视角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锐角和钝角》。

三、教材分析:

《锐角和钝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实例,建立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学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小学的数学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低年级的孩子对具体的材料和经验性的知识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这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在抽象出几何图形,让他们经历形成过程。学生再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感受生活中也有锐角和钝角,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这节课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新旧知识相联系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清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出示一个直角

师:这是一个什么角?谁来说一说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出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师:这两个又是什么角呢?它们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呢?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找一找

师:同学们喜欢到儿童乐园玩吗?这节课,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儿童乐园去玩玩,好吗?

出示教材37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根据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说说图上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吗?

2.操作体验,初步感知锐角和钝角。

(1)抽取出主题图中的5个角(一个直角、二个锐角和二个钝角)

师:这些角放在一起比较乱,你们能给它们分分类吗?(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把分类的结果写下来。(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全班学生以讨论、答辩的形式着重分析第二种分类方法(按照角的大小分类)。

(4)得出名称。

A.师:像你们这样根据大小可以把角分成三类:其中这一类角有它自己特有的名字叫直角,剩下的这两类你们想不想也给它取取名字?

B.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为角取名字,并说说命名的原因。C.师总结:数学家已经为他们取好了名字叫锐角(钝角),锐角就是比直角小的角(板书),钝角就是比直角大的角(板书)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锐角和钝角”

(5)读课题,读锐角和钝角的定义。

3.相互讨论: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学生讨论(得出和直角比、用眼睛看等方法。)

A.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B.组织学生进行现场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C.讨论:其他比直角小(或大)的角需要验证吗?

得出结论:能用眼睛判断的不需要用三角板验证,如果一眼看不出来,就需要用三角板来验证。

4、感知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的关系。每个学生用活动角先表示直角,再表示锐角,同时交流是怎样操作的,得出:把直角的张口变小就是锐角。用同样的方法先表示直角,再表示钝角,得出:把直角的张口变大,就是钝角。

三、深入感知,建立表象

1.画角: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并写上它们的名字。2.你能说出下面的是什么角吗?

3.拼一 拼 摆一摆。你能用的学习用品,如:铅笔、三角板等,拼一 拼、摆一摆,做出直角、钝角、锐角吗? 4.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角,是什么角?

5.设计要求:

用直角、锐角和钝角以及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先构思,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的图案最美,并给自己的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四、评价小结,揭示课题

通过今天对角的进一步学习,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生活中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学生先自己探索,然后和同桌交流,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找角、分类、交流、做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看、说、想、动”的机会。使新知的学习变成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分类的活动中,让学生尝试进行“动手实验-分类思考-概括概念-表达陈述”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感受到锐角和钝角这两个概念是如何构建的,经历了分类、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洗礼,使学生把锐角、钝角的概念与已学的直角的概念纳入同一系统中,形成角的完整结识结构。

第三篇:《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38-39内容。教学目标:

1、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巩固理解锐角与钝角的概念,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渗透数学美。教学重点:

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

正确用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一套、直尺、纸、两枝铅笔、活动角、剪刀、练习本等等。

一、观察比较

1.出示两个滑梯

“同学们喜欢玩滑梯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滑梯,请你仔细看一看,你喜欢滑哪个滑梯?为什么?”

“这两个滑梯有什么区别?”(滑板和地面夹角不同)

“你认识哪个角?”(直角)

“另一个滑梯和地面形成的角你们认识吗?他们和直角比有什么不一样?”(一个比直角大,一个比直角小)

“这节课我们研究比直角小的锐角和比直角大的钝角”(板书)“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我们称它为锐角”(板书、课件)“锐角比直角小。”

“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我们称它为钝角”(板书、课件)“钝角比直角大。”

2.“生活中在什么地方有锐角和钝角呢?其实只要大家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做个有心的孩子,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锐角和钝角。”

3.“看看老师带给大家的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哪藏着角?是什么角?”(课件)

二、识角辨角 1.摆角

“大家都会找角了,你们能不能用手中的铅笔摆出一个角呢?自己用两枝铅笔摆一个锐角,举起来展示一下。他摆的对么?为什么?”(这个角比直角小,所以是锐角)“再摆一个钝角”(个别展示),“他摆的对么?为什么?”

2.折角

“同学们能从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也会用铅笔摆角了。那你们会折角么?下面大家用手中的纸折一个锐角或钝角,标出这个角。”

3.辨角

“如果老师把很多角放在一起,你能判断是哪种角吗?” “打开书练习九(39页)第二题。这么多角,你会区分么?试着在书上连一连吧。”(课件公布正确答案)

“第三个角不容易判断,怎么办呢?”(用三角板比一下。只要接近直角的角都要用三角板判断一下)

4.画角

“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都是什么角?”“你能用它画出一个锐角吗?”

“如果画钝角呢?想一想,角是由什么组成的?”(一个顶点,两条边)

指导画角方法:“先画一个点作为角的顶点来确定角的位置,然后由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作为角的一条边,角的另一条边也由这个顶点引出,位置要根据画的是什么角来确定。”

“下面你在本上画一个钝角,画完后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5.拼角

“刚才我们说了,三角板上有我们今天学过的角,那么请你开动脑筋,用自己的两个三角板拼一拼,你能拼出哪些角?”(个别展示)

“如果小组内同学合作,用三个或者4个三角板,你又能拼出哪些角?拼好放在桌子上,看一看身边其他小组是怎么拼的。”

6.剪角

“请同学们猜一猜,一个长方形有几个,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先猜一猜,然后自己动手试一试。”

“说说你的结果吧!”(不同的剪法有不同的答案,只要你开动脑筋认真想)

三、思维扩展

“老师这有个特殊的角,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出示活动的角。(演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同学们仔细看老师手中的角,这是什么角?”(锐角)一条边不动,转动另一边,“这个呢?”(直角)“在转的过程中,这些角的什么没变,而什么改变了呢?”(边长度没变,两条边之间岔开的角度变了)“说明了角的大小和边没有关系。”继续转动到平、周角、出现平角、周角时问:“他们都是角吗?是什么角?” 数学中有很多的奥秘,这是我们今后要学习到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研究一下,或者问问家长找到答案好么?

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我从以下几方面完成。

<1>课的开始,引导学生从低年级学生最熟悉、最爱玩的滑梯切入教学,做到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

<2>在锐角、钝角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好的思维习惯(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锐角都比直角小)。这样既能培养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又满足教材所体现知识的阶段完整性要

求。

<3>在学生认识了锐角和钝角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系列动手操作活动。学生通过摆角——折角——辩角——画角活动,进一步掌握角的组成及锐角、钝角的概念。这一系列活动可以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符合快乐教学思想。

<4>课的结束部分,利用边长不等的活动角,通过旋转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等过程向孩子展示了角的魅力,不仅激发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也为今后学生探索角的奥秘留下想象的空间。

总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体现新课标要求,整个教学活动学生有静、有动,动静结合,玩中学、学中玩。在有些环节的衔接上,课堂上我的处理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加努力。

第四篇: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

一、对于本课目标定位的落实。

本节课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在判断直角的例题中渗透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使学生建立锐角、钝角的表象,并且能正确的辨认锐角和钝角。

但是由于我对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处理得还不是很妥当,使本节课听上去更像是一节关于直角的复习课,只是多揭示了锐角和钝角的定义,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

片断一:在新授部分

1、创造角。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个角,可以用上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东西。

学生独立操作。

2、展示。

3、分类。

给他们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揭示课题。

本以为学生们很容易就会按照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进行分类,却没想到一连五个学生有的说是根据角的材料分的,有的说是角的造型,一直到了第六个,好不容易才说到了我所想听到的答案。

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思维总是有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此时他们还停留在这些生活中的角。如果,我能够把这些他们创造出来的角,或者直接从生活中引入的角中再抽象到我们数学中的角,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

片断二:在拼一拼环节

虽然,我原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到锐角和钝角也还能创造出锐角和钝角来,并且更进一步理解锐角和钝角的定义。但还没等他们的拼,我就已把事先拼的角画给他们看了,束缚了学生的能力。不如大胆一些,直接放手让他们拼,让他们从拼出的结果可以看到,有的钝角是由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组成的,也就是证明了钝角要比直角大。

二、没有及时把握住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

在上这节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今天学的锐角和钝角?

学生们开始纷纷举例,但总的来说,直角比较多。这时,有一个学生指着一把椅子说:“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角!”

因为我是正面看这把椅子的,以为学生说的是这把椅子的靠背,就匆匆否定了。其实,到课后,我才知道,那把椅子的椅脚里,正好有我们这节课学到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如果当时我能再走近点,低下头,观察仔细些,这个有效的资料就不会浪费!

“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是对教师具备文化知识的要求,也是对教材钻研程度的要求。只有好好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2

本节课上先教学直角的认识,在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从三角尺、纸工袋和正方形纸中抽象出直角,同时用直角的记号表示出来。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中,发现直角都是同样大的,同时体会到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再通过例题与直角比较,归纳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

看似很简单的知识,但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孩子们对比较角,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或身边的直角来操作比较其它角的大小中,一部分孩子不知道怎样比较,不会操作,拿着三角尺不知道该怎样摆放,这是我一个很失误的地方,以为简单的说一说方法,孩子们就能接受了。所以在练习中,判断是什么角时,我重新示范和让孩子们跟着操作来熟练次方法。通过反复的讲解和操作,孩子们的错误率减少了很多。操作、判断、观察,让不少孩子们能直观就判断出示直角、锐角和钝角了。二是对直角的标记,孩子们还是容易忘记,不标。

从平面图形中不同大小的角到生活中不同大小的角,让孩子们感受到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角与我们息息相关。体会数学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3

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从而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教学时,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在自主探究中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让学生量数学书的角,得出数学书的直角,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再和同桌交流,从而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顺应儿童认知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二、在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在“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加深了学生对这三种角的认识,而且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4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课后,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在浓厚的数学氛围中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他们熟悉的游乐园中找出不同的角,再分类的方法引出锐角和钝角。

学生再通过自行预习,已经在头脑中建立了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在有趣的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分类后如何判断锐角和钝角展开讨论,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选职业”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分小组,应用三角板“拼一拼”,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足:

1.在时间安排上有些前紧后松,新授部分中三种角之间的关系没有讲透。

2.联系形式上“一对一”的练习过多,缺少全员参与的练习。

3.讲解练习是语言不够严谨。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5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二本课教学,我重组教材,创设了他们三兄弟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角的变化,并通过用圆纸折角、用身体创造角、用三角板拼角和在生活中找角一系列活动理解并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出发,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2)运用学具,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找一找、分一分、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去发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3)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这节课教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在白板上能直接操作,动态演示生成,使师生能更好地交流互动。本节课操作直接把角拖出来,在白板上调出三角板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动态演示拼角、画角以及用模板制作的漩涡式图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

在白板上操作拼角、画角时,三角板移动旋转到一个精确的位置比较困难。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锐角和钝角》。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所以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 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看、说、做、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钝角。知道锐角、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锐角、钝角。

根据小学生好动、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生动有趣的简笔画,让学生在图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的家,让学生在角的家族里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在哪里。学生先自己探索,然后和同桌交流,准确地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我利用练习九的第2题的一个为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来的直角。让学生感觉又像直角又像钝角,产生争辩。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通过 “走进生活找锐角和钝角”、“利用身边的物体做锐角、钝角和直角”、“用巧巧手画出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设计活动小人,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也有处理得不好的地方,请各位老师给我多提宝贵意见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7

第三单元《锐角和钝角》这一节课,首先我对着书本和教学参考书思考了很久,自己发掘原来那么简单的内容如何才能上得好呢?又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以及让学生容易接受呢,是不是有效了呢?等等,一连串的问号在我脑海里浮现。我想着如何去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去解决这些问题。然而,这一切,都要体现在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去推敲。

在参考其他人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自己的独立思考中,我发现这节课无论如何去设计,这节课的重点知识是不变的,难点也是不变的。也就是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难点就是学生掌握判断锐角和钝角的方法——用三角板的直角作为标准去帮助判断辨别。因此,想到这一点,很快我就确定了三维目标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自己还不十分明确,但我想这一目标应该体现我的设计环节上。

唐老师就曾经说过,一节课应该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自主探究,二是合作交流、三是看书质疑。参考教材内容后,我决定选用课本的主题图作为引入的情景图,上课时就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图中的角,接着三言两语引导它们去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老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让他们自主去思考如何去分类,小组合作交流分类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我决定让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学生的其中一个小组上讲台汇报他们小组的分类方法。

通过分类,就已经比较顺其自然地向学生介绍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了,但是学生习得了这样的概念,能否真正了解,是否还停留在锐角和钝角的基本概念的文字上?或者是还停留在基本的表象上?这里所说的表象指的是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出的锐角和钝角。对于变形得锐角和钝角是否理解?也就是要追问学生对概念中“比直角小”、“比直角大”这些关键词是否真正理解。为此,我紧接着设计一道练习(位置变化的锐角和钝角)加深学生对它们的理解。至此,我完成了新课的设想环节。

接着,我紧密推敲练习的设计环节,如何设计好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并且这些练习是学生乐学的,也就是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整体积极性的。首先,我从练习的形式上考虑,我出发点是让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免得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心态。形式之下,我特别考虑能否创新,使得练习设计有新意,不落俗套,也能调动学生。新意,不是随便搞个花样,而是有目的地围绕学习目标去设计。根据数学学习心理学,其中认知学习理论中的格式塔顿悟学习理论中的“完形倾向律”表明,人们有一种倾向,尽可能地把被知觉到的东西呈现一种最好的形式——完形。根据学习理论,我设计了一道逐渐呈现锐角、钝角的边,让学生去猜是什么角的练习。为了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选择学生喜欢的米奇图片作为遮盖,再通过设计它的动画,逐渐呈现锐角、钝角的边。这样,在讲课过程中,边出现,可以边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也可以和学生互动。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8

今天带领孩子们学习了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锐角和钝角》一课。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角”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角可以比较自如地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认识了一类特殊的角—直角,它应该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表象,而这正好是区分锐角和钝角的基础所在。所以,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完全建立在以直角概念为基础,以角的大小判断为手段的认识过程中,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1、使学生分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2、让学生感觉这三种角的不同点。3、能够从现实生活中举例。本节课,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教学。

一、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锐角和钝角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在引入环节,我先让学生说出三角板上哪个角是直角。然后电脑显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材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通过对角和直角的观察和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本节课的教学。认识完锐角、钝角后,让学生说说教室、生活中哪有直角、锐角和钝角。学生们思维活跃,说出了很多角。

二、注意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突破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牢固的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感觉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我让学生做了如下操作:

1、用准备好的纸折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2、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

3、引导学生利用活动角分别摆出这三种角,进一步沟通三种角之间的关系。

三、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讨论、验证解决问题。

如在判断一个和直角很接近的角时,学生之间产生了争议,有的学生说是直角,有的说是钝角。抓住这个时机,问学生,怎样才能证明

谁说得对?学生回答:验证。于是我指名一位同学台上按判断角的三个步骤进行验证,最后发现比直角大了一点点,说明是一个钝角,判断正确的学生顿时欢呼雀跃。我趁热打铁说,通过这道题,大家明白了什么?学生总结得出,有的角仅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是什么角,这时候就要用直角来进行验证,不能随便下结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认真,才能做好。通过以上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会判断角,更重要的是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使学习得到了一个升华、提高。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9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我从学生已认识的角出发,通过找角,说角的概念,画三个角,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新课。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是集知识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我初步体现了这一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改变。我在课堂中真正直到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地进行引导与点拨,而不是将知识强加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发生改变,而不是一成不变。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设计密切联系生活。本节课的设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感觉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演绎数学,我利用课本的主题图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出角(锐角和钝角)。之后我利用黑板上事先准备好的两个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引导学生探索区分这两种角与我们之前学过的直角做比较。让学生找出这两种角的特点。然后我通过一个练习题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这三种角的认识。接下来我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兴趣盎然,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让学生动手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让学生思维活跃,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0

《锐角和钝角》是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角的认识,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达到会区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以及中心校领导常规听课所提出的建议,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如下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

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比一比、折一折、做一做”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亲身体验的认识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如:让学生去观察教室里哪儿有角?是什么角?让学生用肢体示范各种角,红领巾有哪些角等,使学生从小就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足之处:

一、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任务。课前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一教学环节:用纸折一折、用笔画一画、用三角板或用直尺、铅笔拼一拼锐角和钝角,但是我先选择了用纸“折一折”的方法,动手操作的时间很充分,但真正操作起来,比较耽误时间,所以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画一画,拼一拼,”由于方式比较单一,因此,效果不是很好,同样也就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课下我进行了反思,我应该放手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动手做,而不是按老师规定的“折一折”一种方式,这样孩子们就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生的兴趣一定会投入到学习中来,时间上也会很充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效果一定会更好。

二、凡是学生能够完成的,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要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亲自动手去验证、去感悟。如一个学生说红领巾有一个角是直角时,我没有让孩子去亲自动手利用三角板量一量,去验证是否是直角,如果不是直角又是什么角,而是我代替这个学生来完成了,如果当时我给这个孩子一次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经历亲身体验的认识过程,我想要比老师的讲解印象深刻,效果会更好。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1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利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来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课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形状的实物,从具体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再指出在实物上找出来的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出示了不同位置摆放的直角的图形,指明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找角”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出更多的直角,既可以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直角的比较形象的认识,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皮亚杰曾说过: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表象、几何模型,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直角后,我引导学生通过折直角、画直角来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让学生学生在“画”、“做”直角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深刻的体验,这不仅是动手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像、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在脑中形成概念的本质,对直角的概念形成深刻的认识。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我选择将“钟面”作为教具。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钟和分钟的转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变化,再将这些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建立直观认识,使学生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清晰表象,学会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

最后我还安排了“欣赏美角”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角之美,感受到数学之美。整节课我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开放学生求知探索的空间,而且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把课堂上有限的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性发展的无限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学生学得轻松、兴趣盎然,又学有所得。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让学生画直角时,我是直接让学生利用给定的材料(三角尺和格子纸)来画直角的,因为操作比较简单机械,所以也就花时不长,简单带过,实际我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将“画直角”这一活动设计成一个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画直角的工具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2。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我告诉学生,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课后想了想,“比直角大的叫钝角”这句话不严谨,比如平角比直角大,但它就不叫钝角。可以改成钝角比直角大。看来以后在备课时,对于这些概念还得好好地琢磨一下它的严密性。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2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安排了课堂教学比赛,而且是跨年级教学。我上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的《锐角和钝角》。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正确用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我基本上能围绕教学要求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拘泥于教材的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应用教材。新授部分,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了很多生活中的角,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体验与尝试来学习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做到学生多参与,勤动手,我只是起引导、组织与合作的作用。学生都能从文字上记住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但是在思维空间上还是了解得不够明确,这是因为我在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锐角和钝角这个环节的时候,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还不够深透,导致部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还是停留在表面上,还不能顺利的突破难点,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动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锐角和钝角的习惯,还没有准确掌握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概念。在本校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我基本上能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气氛热烈,对学生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也能够及时讲解。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起来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上前演示,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上设计多项活动,特别是在时间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小手动起来”“身体扭起来”“尺子也疯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降低了教学难度,但是有个别活动过于形式化,也淡化了数学味道,实效性不多。

在本节课中,通过“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欣赏生活中的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的多层次学习活动中,每一环节都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锐角和钝角,这一系列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整节课下来,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如:学生对于知识要点掌握的比较好,都能够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学习的兴趣很浓厚,态度很认真,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实践活动中活动的效果很明显。不好的方面如:我自己可能语速有点过快,对数学语言的描述还不够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不是很规范等,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通过这次讲课后,也目睹了其他教师上课的精彩和一些不足,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就像一门艺术。我的教学思路也得到了改进和新的启发,以后我的教学应该做到:

一、要弄懂教材,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灵活应用教材,讲求实效性,不要把生活化、游戏化、活动化等这些冲淡我们的数学化。

二、在教学中应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提供让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和合作探究的氛围。

三、教学语言要流畅、优美和具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

四、在课堂上要做到教师只起一个组织、引导与合作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尝试,教师少讲。

五、在引领学生理解概念时,应该让学生层层深入,环环紧靠概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六、教师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也需不断的提高,学习先进经验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艺术。

总之,我的教师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在这条路上严格要求自己,钻研教材,认真聆听每位教师的意见,让自己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提高,让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加油!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3

“锐角和钝角”这个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会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集知识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课堂:

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学生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出一定的数学知识。

二、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本单元一开始就设计了一幅生动有趣的游乐场的情境图,图中包含了本课时的概念。先让学生观察这个情境图,说说图上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那些不是直角的角是什么角,这样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课一开始我通过开放式设问:“看来大家对角挺熟悉的,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在这一环节里畅所欲言,互动性的交流由此开始了。接下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找角,画角,做角等一系列的交流、延伸性实践和策略性引导等措施,扩大学生的知识来源,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绽放自己的精彩。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各种潜能可以被充分激活,眼睛更加敏锐,手脚更加灵活,思维的触角也会自由伸展。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应该不会不喜欢。

三、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利用红领巾和五角星找角,锐角和钝角,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我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4

学生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已经学会如何辨认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而且在头脑中基本已经建立了角还有比直角大的和比直角小的印象。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只是将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整个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课堂上他们善于总结和分析锐角和钝角的区别与联系,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知识网络。

结合课后的练习时,隐约才暴露出一些问题同样需要引起我的注意。

1、学生习惯凭感觉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在面对角度不同或者比较接近直角的角时,容易发生错误,应该养成学生使用三角板测量的习惯。

2、画角时不够严谨有些孩子忘记了画角的正确方法,步骤错误或者角的顶点形状不规则等,应该在课堂上规范学生的画图行为,养成认真严谨的书写习惯。

3、注意补充和渗透一些与直角、锐角和钝角有关的练习题目,如“三角板上最大的角是()角”等,让学生更加明确角的内在联系,将知识教透,让学生学明白。

总之,课堂上的不足之处应该在反思时想办法弥补,而面对接下来的教学还是要认真准备,避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出现。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5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的继续学习,学生主要是利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来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以不同的活动串连整节课,以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前行。

一、游戏竞赛,引入概念

竞赛教学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游戏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产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低年级的孩子对于竞赛活动尤其感兴趣,因此,在课的开始,我延续上一节课活动角的资源,设计一个让学生接受挑战的情境:你能不能做出一个大大的角?你能做出一个小小的角吗?老师做一个不一样的角。你们认识它吗?这样一来,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自然而然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再想学生介绍直角。这样,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新知,学习积极性必然相当高。

二、情境创设,理解概念

在前面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一说你还在哪里见过直角?先让学生对直角有初步的认识,然后我出示了正方形纸片、练习本、三角尺等实物,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感知各种典型的实物,初步认识直角;在抽象出直角图形后还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以丰富对直角的表象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操作实践,形成概念

学生亲自体验和感知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教师应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在学生对直角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提供学生不同的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创造一个直角,通过创造直角,学生对直角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体会,在这个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比一比的方法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发现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如此设计,意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对直角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四、探究比较,强化概念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设引导发现规律、方法等的活动情境,让学生重演科学家的“认识历程”。这种过程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而不仅仅在知识结论的记忆上。学生对直角已经有充分的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一个自学或,让学生自主学习锐角和钝角,说一说它们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揭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三种角的关系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变魔术的折纸游戏,怎样把直角变成锐角,怎样把直角变成钝角?这种学法学生喜欢并学得活,效果必然较好。同时,学生也可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乐趣。

五、重视练习,运用概念

学生对新学的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需要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判断角,猜角游戏,以及在图片中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的游戏。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会让数学课堂永远充满活动的气息,成为伸展学生生命灵性的根基。

第五篇:《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这节课早已经上过,也复习过,可是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太好。连续考了两次试,都不理想。特别是有一道题:用剪刀减去长方形纸的一角,还剩几个角?学生做到第三遍还是有很多人做错,说明很多学生还没有从根本上理解。

回想新授课时,我参照书本比较直白地介绍锐角和钝角,就是利用队旗和红领巾上一个角,跟三角板上的直角比,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后来我看到有一个老师是这样设计教案的:减去长方形纸的一角,有几种减法,分别还剩几个角,剩下的角有几个是直角,还剩下三个角的除了一个直角,还有两个都是锐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较一下,发现比直角小,说明比直角小的是锐角。观察还剩5个角的有几个直角,是3个,还有两个角是钝角,跟直角比较一下,比直角大,说明,比直角大的是钝角。剩下4个角的,请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直角,几个钝角,几个锐角。

在动手、观察和比较中,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新知识,知识得到强化和巩固,学生的兴趣也较浓厚。以后再碰到这样的题,应该也不容易错了。

下载《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 整节课我合理重组教材,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采取了找......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杨桂香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合理重组教材,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采取了找一找、分一分、做一做、画一画、拼一拼、说......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课......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锐角和钝角 三骏乡第一中心小学 朱雪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2、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37~3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2、......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奇台二小举行“民族团结教育”主题队会活动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了让我国 各民族大团结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让尊重民族......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范文合集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通过找、做、画、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分析和抽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