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坚学校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工作小结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22:3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臻坚学校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工作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臻坚学校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工作小结》。

第一篇:臻坚学校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工作小结

臻坚学校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工作

小结

为更好地预防师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故的发生,我校在5月15日开展了预防师生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工作,现将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开展的宣传方式

我校本次主要采取上主题班会课和集队集会集中宣传方式进行有效宣传。

二、宣传的内容

本次宣传的内容主要有师生不能随便采野生菌来吃;有毒野生菌的辨别方法;野生菌的食用方法;野生菌中毒的处理方法等。

通过宣传,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掌握了野生菌的辨别方法,野生菌的食用方法以及野生菌中毒的处理方法等内容。有效预防了师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故的发生。

洪关苗族乡臻坚民族学校

2014年5月16日

第二篇: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小常识

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小常识

---------梅育小学宣传食用野生菌中毒资料

野生食用菌是群众喜爱的美味佳肴,但误食有毒野生菌会发生中毒,甚至会危及食用者生命。为有效预防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下资料供参考:

一、野生菌中毒的症状

夏秋季节是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多发期,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燥、谵妄、幻视等症状。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二、毒菌中毒的临床类型

胃肠炎型:潜伏期为10分钟至6个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流涎等,轻则对症治疗,可逐步好转,病死率低;重则吐 泻严重,腹痛剧烈,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并伴有休克、昏迷,病死率高。

溶血型:潜伏期长,一般6个小时至12个小时,病人往往先出现恶心等症状,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部肿大等,少数病人会出现血红蛋白尿,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很快控制病情。

神经精神型:潜伏期半个小时至6个小时,除胃肠道症状外,尚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症状,重者可有肺水肿、呼吸抑制及昏迷等,通常伴有明显的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出现幻觉、谵妄、昏迷等中枢神经损害,或发生嗜睡、精神错乱、妄想等类似精神分裂症表现。这一类型严重者死亡率高。

肝损害型:潜伏期较长,可达15个小时至30个小时,以中毒性急性肝损害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在初期一两天会有轻度胃肠炎表现,之后有一假愈期,其间除轻微乏力外,似乎已病愈,但实际已发生肝损害,大多数病例接着出现肝、脑、心、肾等内脏损害,其中以肝损害最为严重,迅速出现黄疸及肝功能异常,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直至昏迷,也有少数病例在肝损害表现尚不严重时即因中毒性心肌病变或中毒性脑病猝死。此型病情最为凶险,病死率甚高,经急救治疗存活者,需度过2周至3周的危险期,方可逐步康复。

三、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在我国,毒菌约有180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多种。一般来说,有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菌帽上可能会有疙瘩、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有毒菌摘断后通常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此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1、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菌类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菌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2、看颜色。有毒菌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有毒菌采摘后一般很快变色。

3、看形状。无毒菌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菌菌盖中央一般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一般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4、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菌撕断菌秆,无毒菌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菌的分泌物稠浓,一般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5、闻气味。无毒菌有特殊香味,无异味。有毒菌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6、是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菌,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7、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说明有毒,反之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成黑色或褐色。

8、是牛奶试验:将少量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9、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四、野生菌食用及加工方法

1、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2、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3、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4、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 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五、食用野生菌中毒症状及救治 吃完菌后如感不适,尤其是有恶心、头晕、呕吐、腹痛、腹泻、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出现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和就近当地医院的电话;

2、是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喉部,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3、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4、是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是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六、不要随意采摘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

贵州省气候温润,较适宜各类野生菌生长,群众素有采摘、食用野生菌的习惯,增加了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为了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全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来开展防控工作,但全省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事件仍时有发生。据有关信息显示,进入今年夏季以来,全省境内已发生多起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特别是近期从江县洛香镇归河村发生的一起一家4口人误食野生菌中毒造成了2人死亡的巨大悲剧。因此,预防群众食用野生菌 中毒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为了防止我县境内发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县局提醒广大师生做好自我防范意识,尤其是爱自己采摘和食用野生菌的朋友们,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菌类知识和食用野生菌中毒与救治知识,包括食用菌和毒菌的鉴别方法、食用菌的加工制作食用方法、食用野生菌中毒的症状与体征、发生误食野生毒菌中毒后的救治等知识内容。同时,告诫广大人民群众,不要随意采摘和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第三篇: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总结

麻栗坡县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食用预防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总结

为加强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倡导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根据《麻栗坡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麻食安委发〔2020〕3号)要求,麻栗坡县教育系统高度重视,并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加强宣传教育,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30所,有各级学校在校生48768人;现有专(兼)职安保人员412人(其中专职保安93人,兼职保安319人);安装校园监控系统3427个摄像头;截止目前共创建省级“平安校园”5所、州级“平安校园”16所、县级“平安校园”94所。目前,教育系统没有师生食用野生菌中毒情况发生。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责任落实到位。一是教育系统把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工作作为当前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组织领导和责任体系,强化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二是进一步明确学校校长是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工作“第一责任人”,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明确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通过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层层落实责任,严防野生菌中毒事故,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2020年以来,共签订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等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48785份;发放《麻栗坡县教育体育局致学生家长安全通知书》48000余份。

(二)强化管理,监管督促到位。一是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制度,细化工作环节,落实工作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学校领导陪餐制度,促进学校食堂安全管理平台的建立,强化对学校食堂安全的过程性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二是继续推进学校食堂“6T”务实管理和“明厨亮灶”工作,严格执行《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规范管理流程,严禁售卖野生菌;督促食品配送企业和学校加强食品及原料采购、配送、验收、加工、留样等重点环节监管,明确禁止加工使用野生菌,从源头开始强化过程监管,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为规范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等台账工作,共发放专题会议、安全隐患、班主任安全记录等11种安全管理台账11000余本,共计10万余元,做到安全教育监管“一日、一周、一月”全覆盖。

(三)喜闻乐见,宣传教育到位。各级各类学校通过课堂“主阵地”,长效落实“1530”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安全警示教育,即: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每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常规教育形式,结合家长群、网络课程直播平台等新型载体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食品安全常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教育、食品卫生与健康教育等专题活动。向学生发放《预防野生菌中毒基本常识》《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手册》等资料,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营造了人人参与,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共开展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等安全宣传教育活动400余场(次),参加人数8万余人(次);发放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资料5万余份;出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板报600余期;张贴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图片(挂图)400余副。

(四)落实措施,应急管理到位。严格落实各学校应急值守和食品安全事故快报、月报、零报告制度,层层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监测网络,做到中毒事件早发现、早报告。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上报,做好处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工作。健全完善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全县教育系统应急物资配备齐全,应急保障健全。2020年以来,各级各类学校修订完善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等应急预案38个,组织开展食用野生菌中毒、疫情防控等应急演练200余场(次),参演师生达5万余人(次)。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学校存在重教学、轻管理现象,未能将食品安全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二)部分学校食堂建筑面积小。防蝇、防尘、防鼠等卫生设施配套不全,未设置独立操作间。

(三)学校食堂临时工勤人员知识水平有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强,综合素质较低,且因待遇低,变动频繁,学校管理难度大。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制度,细化工作环节,落实工作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源头开始强化过程监管,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二)强化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全面实施食堂“6T”管理,严格执行《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严把食品安全关,严防腐烂变质食物进入食堂,科学合理地保管好各种生熟食品原料,坚决不采购野生菌,严格执行陪餐、留样制度。继续督促食品配送企业和学校加强食品及原料采购、配送、验收、加工等重点环节监管。

(三)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将食品安全教育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提升学校食堂临时工勤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全面治理校园及周边流动小摊贩、饮食店、食杂店等,确保学生食品安全。

第四篇:包包小学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教案

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

一、野生菌一般常识

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菌类,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有很多帮助。而吃菌却潜藏着中毒的危险,据资料显示,一次多食或连续食用野生菌,会导致人体血糖降低。因此,即便不中毒,多食用野生菌也会出现全身无力的现象。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you第二声),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2、有毒蘑菇中毒有那些表现?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一)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三)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四)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一旦发生蘑菇中毒,要及早到医院诊断治疗。采取催吐、洗胃是减轻病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之一。为防止有毒蘑菇中毒,不要自行采野蘑菇吃(很多有毒蘑菇难以和无毒蘑菇区别)。

3、食用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采或选购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二)采来或买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减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三)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当地群众常食用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四)食用野生菌时不要喝酒或尽量少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五)食用完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些措施缓解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2)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3)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4)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5)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包包小学

2017年3月30日

第五篇:预防野生菌中毒专题课教案

预防野生菌中毒专题课

仁和中学

114班

付承明

教学目标: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教学重难点: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教学过程:

一、出示各种美丽的野生菌图片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想。

野生菌多种多样,非常漂亮,但是有些却又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预防野生局中毒。

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二、吃野生菌应当注意: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的菌。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会变成有毒的。加工时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将毒性减低。

2.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有发生任何危险的菌,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3.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是最好不要喝酒。4.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出现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如果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出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从而减轻有毒物质的吸收,防止病情加重。经过处理,立即送医院进行诊治。5.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或鸡毛等东西刺激患者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灌水,防止窒息。

三、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2、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3、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易导致中毒。

四、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1、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2、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3、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4、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五、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些措施缓解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二是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六、小结(略)。

下载臻坚学校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工作小结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臻坚学校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工作小结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班预防野生菌中毒教案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教案 一(3)班 杨静 【班会目标】 了解吃野生菌应当注意的事项,知道怎样辨别有毒野生菌,知道吃野生菌中毒的危害。 【班会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总结 3

    三渡镇金华小学2014年开展预防 野生菌中毒知识宣传总结 目前正值夏季,山野中菌类植物正处于生长旺季,针对当前的实际,结合新蒲新区关于加强预防野生菌类等食物中毒工作的通知要......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

    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课题:防溺水安全教育 学校:希望小学 班级:五班 教师:蒙建东 时间:2015年5月26日 教学内容: 防溺水安全教育 教学目的: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

    开展预防野生菌中毒工作情况汇报

    XX县 开展预防野生菌等食物中毒工作情况汇报 XX县人民政府 (2012年7月2日) 尊敬的黄局长、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您们在百忙中来XX督查指导预防野生菌等食物中毒工作,这充分体现了......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班会教案

    预 防 野 生 菌 中 毒 安 全 教 育 教 案 雨河小学 六(2)班 1 预防野生菌中毒安全教育教案 一、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 班级: 执教人: 时间: 教学目标: 1. 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2. 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3. 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4. 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

    开展预防野生菌中毒工作情况汇报(合集五篇)

    XX县 开展预防野生菌等食物中毒工作情况汇报 XX县人民政府 (2012年7月2日)尊敬的黄局长、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您们在百忙中来XX督查指导预防野生菌等食物中毒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市......

    全县2019年加强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会议讲话稿[大全5篇]

    进入夏季,各类野生菌生长逐渐进入旺季,野生菌中毒事件也将进入高发期。为有效预防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2019年5月10日召开的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