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
人及扫墓的节日。正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的由来是怎么样的?
一、重阳节的由来:起源于战国时代。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二、重阳节的由来:流传在陕西关中一带。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稼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脚的地方。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稼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稼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稼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到了九月九,庄稼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稼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三、重阳节的来历: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但也能将就着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第二篇:我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
我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晶。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浓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雅俗共赏。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精彩画面。
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阳数,象征着吉祥、幸福、光明。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 阳。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从此就过重阳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今。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和高度文明的民族,祖先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有益、有趣的节日。九九重阳是阳气极致之日,两九相重,日月并阳,阴阳之气交接,为了避免邪气之侵袭,遂有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以避祸求福的风俗。
民间在古代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最旺盛的时节,因此自古以来就形成了:重阳节赏菊的传统习俗,所以这天又称菊花节。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制作材料:糯米,玉米,红豆,南瓜,白糖,少许橄榄油。
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在1989年时,中国政府把这一天定为老人节。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关爱,需要快乐和健康,孝敬长辈,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三篇:加强我国传统文化建设
让文化阳光普照大地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受到多样文化的巨大冲击。部分人是非不明、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有的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淡薄;少数党员干部信念动摇、贪污受贿,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发扬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推进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让文化阳光普照大地,势在必行!
首先,发挥政府的文化职能。政府应该建立有利于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体系和制度安排,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梳理现有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投入。在此文化建设中政府应切实发挥作用,正如十八大中提出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其次,发挥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当然也是文化史的创造者。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发明者、继承者、创新者都根植于中国伟大人民群众,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今天,更应该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号绍每个中华儿女为新世纪的文化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最后,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让中国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芒。加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还是要发展好我国的优良文化,以我国特色文化为基础。当然,更要避免盲目自大、孤芳自赏、排外惧外、封闭保守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文化观念。要学习各国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在交流、交融、交锋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将我国文化精髓结合他国先进文化,来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作用范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
文化建设是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尤其是我们青少年,更要高度重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维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属于全人类共同财富的文化。全民行动起来,文化之花才能真正常开不败!我们相信,当文化的阳关普照全社会每一个角落的时刻,世界将更加美好!
第四篇:2021年重阳节传统美食(含)
2021年重阳节传统美食(含5篇)
Word文档可编辑
2021年重阳节传统美食(含5篇)
第一篇:2021年重阳节传统美食
在人们说起重阳节的时候,也会说起一些重阳节的习俗文化,尤其是一些民间的饮食,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1年重阳节传统美食_九九重阳节内涵意义是什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1年重阳节传统美食
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民间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祥瑞酒”。九九与“久久”
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古时菊花酒,是头一年重阳节时专为其次年重阳节酿制的。九月九日这天,人们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打算酿酒的粮食之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来年九月九日饮用。传闻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螃蟹
重阳节的吃食,还有螃蟹。秋风起,蟹黄肥,此时正是湖蟹上市、江南食蟹的好季节。
花糕
重阳节吃花糕的起因缘于重阳登高习俗。有山的地方可以爬山登高,而无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弥补和替代,因“糕”与“高”谐音,就出现了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
糍粑
重阳节吃糍耙,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的一食俗。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糯米糍粑格外香!糍耙分为软甜、硬咸两种。
九九重阳节内涵意义是什么
在《易经》中,九月九日,表示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称为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重阳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起先过此节日。在我国的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节,还与“久久”同音,且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有生命许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还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寓意“久久”长寿之意。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提倡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阳节,一个承续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人美妙的节日,不应再被现代中国人所忽视。其中蕴含的传统、内涵和价值,更应为人所真正认知并深深牢记。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但重阳节的意义,却是永恒的。
重阳节的其它别称是什么
重九节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所以重阳节又叫重九节。
踏秋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相对应。依据传统,重阳这天全部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现代社会,许多传统在改变,但是重阳登高依旧盛行。
菊花节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季节,菊花盛开,重阳赏菊之风盛行,所以重阳节又叫菊花节。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欣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登高节
因为重阳节最重要的风俗活动之一就是登高,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为什么要登高呢?一种说法是因为重阳节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开接触不正之气,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气。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在《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重阳佳节诗词诗句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2021年重阳节传统美食
其次篇:重阳节的传统美食及风俗
重阳节登高的起源荒诞,随着岁月的消逝,迷信的色调已渐渐淡薄,登高已不再是为了躲避灾难,而成为人们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气爽、山青云淡的季节。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传统美食及风俗,希望能给各位供应帮助!
重阳节的传统美食
1、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记,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犹如“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2、菊花酒
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西京杂记》记述,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南朝梁关均所撰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九月九日……,饮菊花酒”,这足以说明重阳饮菊花之普及。在当时,人们将菊花酒视为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祥瑞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一年重阳节时专为其次年重阳节酿制的。九月九日这天,人们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打算酿酒的粮食之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来年九月九日饮用。传闻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到了明清时代,人们在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等中药。下面教你菊花酒的做法。
3、羊肉面
“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白寿”。有钱人家产日可实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和猪肉、牛肉相比,羊肉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高,且脂肪、胆固醇含量少,很适合老人食用。想让羊肉面口感好,羊汤的熬制很重要,肯定要熬到汤白如奶,肉要烂熟更利于老人消化。注意养生的古人讲究秋季进补,而羊肉是最好的进补食材,因而重阳要吃羊。
4、螃蟹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重阳节有吃蟹的习俗。中秋刚过,北方的蟹正是肥硕之时。说重阳蟹最美有两层含义,一是重阳节前后,蟹肉肉质鲜美,蟹黄肥厚;二是重阳节是个孝心节,天渐凉了,给年迈的父母打算一套保暖衣,送上几只鲜美的阳澄湖大闸蟹,冲上一杯暖暖的姜茶,让老人家暖温煦和过秋冬。
重阳前后,也就是西北风起时,蟹才是最好的时候,雌蟹只只饱满,雄蟹只只膏肥。那么如何分辨阳澄湖大闸蟹呢?还是那8字真言:青背、白肚、全爪、金毛。因为阳澄湖的水草特殊肥腴兼且是石质底,所以在阳澄湖爬过的大闸蟹肚腹雪白,蟹脚上长毛带金,而且腿脚有力。那肉质即使不蘸蟹醋,也照样甘甜蜜味。
5、栗子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两样是专在重阳节时食用的,一为花糕,一个是栗子糕。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而成的。
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打算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终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
重阳节的风俗
重阳节又叫“踏秋”,是汉族传统的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全部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重阳节是夹杂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欣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
重阳赏菊、饮酒、对弈,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祥瑞酒”。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爱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的禁忌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形成,传闻与汉代学道成仙的费长房及弟子桓景有关,据《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费长房,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从壶公入山学仙,能医重病,鞭笞百鬼。
桓景尝学于长房。一日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可作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祸可消。”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牛羊鸡犬皆暴。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对这个故事也有记载。
费长房与弟子桓景的传奇故事,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影响,东汉以后,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成为民俗,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位民间的节日。
《周易》中,九为老阳,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周易》讲究阴阳平衡,中和为贵,正如“否”卦一样,两个老阳相遇,也是不相往来和交通。
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万物不遂,不通不顺。因此,重阳节不但不是个吉庆的日子,反而是个大凶的日子。为了这大凶的日子,重阳节多了好多的禁忌,也形成了不少以辟邪避祸为宗旨的风俗,包括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由于重阳节是个大凶的日子,人们在相互碰面的时候,不能说“节日欢乐”。客家人更是禁忌霜降遇重阳,有“霜降遇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之说,在重阳节,不能生火煮饭等。
第三篇:中国传统美食文化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丰富多彩,各地的特色小吃多种多样,还有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饮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形成道路:
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贡献:A造巢
B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今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了动物,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独创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供应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约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运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分食品,蒸锅独创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独创,从今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沟通,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如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代表唐代的是烧尾宴。
9.明清: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接着,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改变,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1、具有悠久的历史性
自山西猿人和云南猿人用火进行熟食起先,中国已有170-180万年的熟食历史。如从准确有用火熟食的北京猿人算起,也有50-60万年的历史。
从火在下水在上的“烹饪”算起,中国至少也有1万年的历史,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绝无仅有的。
2、饮食文化的传统性
(1)饮食选料、用料上形成“物尽其用”的优良传统。
(2)饮食以“味”为主,并辅以色、香、味、形、器等。
(3)饮食重视食疗。除饮食外,重视食疗、养生等,是现代功能食品的“源”。
三、饮食文化的民族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性
(1)中华民族的博食
中国现代饮食原料总数已达1万种以上。
(2)独特的饮食制作方法
蒸、炒、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蒸法已有6000年,爆法已有2000多年,至今仍为华人所独有。
(3)风味流派众多
(1)按地域分
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基本覆盖全国的、具有代表性的四大风味流派:广东、山东、江苏、四川。其次个层次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范围的风味流派。在这一层次中,常有八大、十大、十二大风味流派之说。八大是上述四大之外再加福建、浙江、湖南、安徽;十大是八大之外再加北京、上海;十二大是十大之外再加西北和东北(或陕西和河南)。第三个层次是各省、区、市风味流派之下的地方风味流派。如江苏流派下的扬州、南京、苏锡和徐州四个流派。
(2)从民族角度分
除汉族外其他民族都是少数民族。55个民族各有其风味流派。
(3)以消费群体分
历史上按此方法划分的有民间、寺院、宫廷等。
(4)从原料性质上分
可分为素食和荤食。
(5)从时间角度上分
有仿古和现代风味之分。仿古主要有仿膳、仿唐、仿宋、孔府、谭家、仿红楼、仿随园。现代包括的范围很广泛,如现代民间、市井、工业制品等。
(6)从食品功用分
食疗、一般两大类。其中食疗又可分为食疗、美容、优生、益智等。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特点
现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餐饮消费,人们已不满意于简洁的味觉、口感需求。更注意特色文化与经营环境的消费。因此,一批深化挖掘传统美食文化、着力打造核心特色的“特色餐饮”异军突起,并日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尤其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馆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石锅鱼、干锅辣鸭头、三汁焖锅、怪味合等。还有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自身健康等问题的日益关注,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很多餐厅也纷纷适应这种需求,推出了健康绿色食谱、药膳等特色菜肴,对健康的概念给予了全新的说明。
如上所述,华夏民族的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尽管有些特性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行理解、或者说不太科学,但饮食生活莫非仅仅是“科学”二字所能说尽的吗?假如我们再关注一下“文化”,那么探讨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探讨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探讨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傅浩宇
202148020405
第四篇:2021重阳节福州旅游美食小吃攻略
2021重阳节福州旅游美食小吃攻略有哪些你知道吗?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季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一起来看看2021重阳节福州旅游美食小吃攻略,欢迎查阅!
重阳节福州旅游美食小吃攻略
福州鱼丸:福州最出名的小吃莫过于鱼丸,是用鳗鱼、鲨鱼或淡水鱼剁茸,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匀称,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制成的丸状食物,选料精细,制作探究,皮薄匀称,它具有色泽雪白、质有弹性、肉馅香松、口味清爽等特点,鱼丸有团团聚圆、年年有余之祥瑞美意。
橄榄:福州的橄榄被誉为“福果”,是福州最出名的特产之一,早在唐朝就被列为贡品。初吃福州橄榄,只觉又苦又涩,而回味后却觉得芳香、甘甜。福州橄榄产地主要分布在闽江下游两岸,以闽侯、闽清两县的产量最多。其果面青绿、肉色黄白、味甘质脆。可加工成拷扁橄榄、甘草橄榄、五香果等,深受游客欢迎。
扁肉燕:福州的扁肉燕也特别出名,又称为“太平燕”是福州的一道闻名地方风味小吃,也是福州风俗中的喜庆名菜。制作过程本身几乎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古老的行为艺术:选用猪后腿的精肉,配以上好的番薯粉,通过精细困难的工序手工打制而成。薄如白纸,其色似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入口鲜香。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肉燕亦由此成为馈赠佳品,为福州人包括海外乡亲所衷情。
重阳节的意义是
重阳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在这一时期,重阳节是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具有祭祀祈祷风调雨顺的意义。
在我国的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节,还与“久久”同音,且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有生命许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还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寓意“久久”长寿之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九九”在婚姻上也有“长许久久”的意思,所以许多人也会选择在九九重阳这天结婚。既然选择“久久”的爱情,怎么能缺少一枚乐维斯真爱钻戒呢?乐维斯代表的不仅仅是钻戒,更是一辈子的承诺。爱情旅途中,用一枚实名定制、一生只送一人的乐维斯钻戒,去见证美妙的华蜜时刻和真诚的爱情誓言吧。乐维斯钻戒会在你们许久的爱情岁月里,始终相伴如初。
重阳节给老人的祝愿语1、1九2九,常开笑口;3九4九,欢乐在手;5九6九,财路好走;7九8九,无病无愁;九九八十一,重阳祝愿送给你!
2、六六三十六,愿你无忧愁;七七四十九,愿你平安走;八八六十四,愿你好运气;九九八十一,重阳祝愿你!
3、青山隐,水茫茫,佳节正重阳;兰佩紫,菊簪黄,秋爽意飞杨;重阳糕,酒飘香,银海述衷肠;传祝愿,送祥瑞,华蜜万年长新乐吧!
4、蓝天作信皮,白云作信纸,流星是我的特快专递。送你清风让你心旷神怡,送你细雨洗去你乏累的汗迹,送你彩虹通向幻想之旅,祝你重阳节欢乐!
5、传统的节日,穿越时间凝合真情;崭新的祝愿,跨越空间传递思念。愿你青春大旗永不倒,欢乐心情永不老。重阳节欢乐!
6、九九重阳节日祝您:生活欢乐长“九”;事业发达长“九”;爱情甜蜜长“九”;财运亨通长“九”;桃花运气长“九”!
7、一条短信酒一杯,去年天气菊花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福归来,小园香径独开怀。祝重阳开心!
8、又是一季菊花黄,美景使我深思念;让风梢去祝愿言,事业有成隹音传,爱情好像蜜样甜;合家快乐重阳圆,绚丽辉煌在眼前。祝重阳节欢乐!
9、欢乐翻过99个坎,健康淌过99条湾,财运闯过99道关,平安跨过99重天,把99朵华蜜送你身边。99重阳开心!
10、重阳是中国文化中最祥瑞的日子,在这金风送爽,桂花飘香,秋菊争艳的日子里,我祝各位华蜜久久,健康久久,更祝长辈们多福多寿。
11、九九重阳齐欢乐,真诚祝愿少不了,全家团聚真喧闹,我在这里问声好,愿你事事都如意,一家老少乐淘淘!
12、每逢佳节,重阳在列,片插茱萸,登高望远,举杯怀远,唯思尔等,愿君婵娟,共思美妙,祝你重阳节欢乐!
13、重阳节到了,又是一年登高季,借此祝你爱情步步高,薪水步步高,事业步步高,健康步步高,华蜜步步高!
14、吃着重阳糕,饮着菊花酒,插朵茱萸花,牵着爱人手,漫步到永久,重阳节到了,愿你华蜜平安,欢乐一生。
15、九九重阳,欢乐聚堂,祝您重阳节:亲朋好友相聚来,喜上眉梢笑花开,长慈幼孝夫妻爱,好时好事好运来!
2021重阳节福州旅游美食小吃攻略
第五篇:传统美食手抄报资料之北京的传统美食豆汁
豆汁是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食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别的偏爱。过去卖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两种。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车,同麻豆腐一起卖;售熟者多以肩挑一头是豆汁锅,另一头摆着焦圈、麻花、辣咸菜。北京人爱喝豆汁,并把喝豆汁当成是一种享受。可第一次喝豆汁,那如同泔水般的气味使人难以下咽,捏着鼻子喝两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瘾,满处寻找,排队也非喝不行。《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尽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
豆汁是什么?
事实上是制作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料。它用绿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后捞出,加水磨
成细浆,倒入大缸内发酵,沉入缸底者为淀粉,上层飘浮者即为豆汁。
发酵后的豆汁须用大砂锅先加水烧开,兑进发酵的豆汁再烧开,再用小火保温,随吃随盛。不要看其貌不扬,但始终受到北京人的宠爱,缘由在于它极富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并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豆汁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干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
喝豆汁必需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
制作方法:
将绿豆用凉水浸泡十几小时,加水磨成稀糊,在稀糊内加入浆水,并逐次加入不少于八倍于浆水的凉水过滤把过滤出的粉浆倒入缸内,经一夜沉淀,最上一层灰绿色、质地较浓的即是生豆汁撇去它上面一层的浮沫和浆水,把生豆汁舀出沉淀沙锅内放入凉水,用旺火烧沸后倒入生豆汁,待豆汁被煮涨得溢出锅外时,改用微火保温即可食用。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第五篇:关于我国的传统的作文
关于我国的传统的作文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的传统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国的传统的作文 篇1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被古人称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不仅供观赏,布置园林,美化环境,而且用途广泛,可食。可酿、可饮、可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联系。不过平时却少有人送菊花的,因为有人认为菊花的用于缅怀、悼念,不够吉利。事实上并非如此。菊花的象征意义并非那么浅薄。
菊花象征久长:菊花在秋季开放,故为秋的象征,人们甚至把九月称“菊月”,因为菊与“据”同音,“九”又与“久”同音,所以菊花也用来象征长寿或长久;并且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采的菊花更有意义,多用其精制菊花茶,更有人将这一天采的菊泡陈年米酒,或者是用菊花沐浴,皆取“菊水上寿”之意。
菊花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更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中国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征视为国萃受人爱重,菊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以此比拟自己的高洁情操,坚贞不屈。
我国的传统的作文 篇2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只要一到春节,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例如北方的习俗是吃饺子,南方的习俗是先要祭拜祖先再吃。当然不论南北方,春节都是一年里团聚的日子,不管你身在何处都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过春节。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很兴奋,因为要知道过了这一天就是春节了,也意味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们全家人聚在一起,在大年三十晚上,一起吃年夜饭,吃饭前当然要祭拜自己的祖先。我们点上蜡烛祈祷祖先的灵魂保佑我们,我也默默地许下了愿望。祈祷之后,就吃年夜饭,年夜饭可丰盛了,年夜饭里有鱼,象征年年有余。又有年糕,象征年年高,另外就是鸡鸭等食品了。吃年夜饭时,大家开开心心地吃,脸上洋溢着笑容。我想明年就马年了,这一点让我非常高兴,因为明年也是我的本命年,这时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年传说,相传每年一个日子就是“年”出没的日子,在这一天,“年”就出来吃人。有一位老神仙下凡来帮助村名抵抗“年”。说“年”怕红和怕响声和热闹,从此以后的过年就是挂灯笼,放鞭炮。
我们吃完年夜饭,这时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便围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一首首欢快的歌曲和一个个令人捧腹大笑的小品与我们接近了十二点的钟声。随着“小彩旗”的转动,当北京时间进入倒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我们家全都欢悦起来,外面的鞭炮声也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这些都意味着马年的到来。
这就是我的春节,一场快乐的春节。
我国的传统的作文 篇3中国是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无数个发明在中国诞生,剪纸便是文化艺术瑰宝之一。我看见一幅幅五彩缤纷、形象生动的剪纸,情不自禁的展开白色的翅膀,飞向了想象的王国。从前有个小男孩叫罗卡,他从小丧父丧母,只好在地主家当小童工。地主对他十分刻薄,每天让他从早到晚为地主的几头骆驼洗澡,还要他拉骆驼在草地上吃草,整天伺候那几头骆驼,只要有一点没做好,就不让他吃饭。来自:作文大全 有一天,罗卡照例带骆驼去喝水是遇到了一位仙女,那个仙女看到他衣服又破又烂,而且看起来几天没吃饭了,便变成一位老婆婆去探察他的生活情况和他的心灵善不善良。
老婆婆走到罗卡面前,说:“孩子,能给我一点水喝吗 我太渴了!” 罗卡晃晃自己的水壶,还有最后一点点水了。罗卡把水递给老婆婆,说:“ 婆婆,您喝水吧!”老婆婆又说:“孩子,我的肚子好饿啊,有没有东西吃呢 ”罗卡摸摸自己的口袋,只有最后半块饼了,罗卡把饼递给老婆婆说:“婆婆,您吃吧!”
就这样,经过多次的试探,仙女发现这个小孩十分善良可爱。老婆婆又问:“孩子,如果你有很多的钱,你会做什么 ”罗卡想了想,说:“我要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仙女非常高兴,给了罗卡很多钱,从此罗卡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但是他仍然很善良,帮助了很多的人!中国的剪纸艺术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啊!
我国的传统的作文 篇4重阳节跑走了,春节向我们走来。
夜幕降临了,到吃年夜饭的`时候了,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吸引了我来到餐桌前。桌上真是山珍海味,想吃的食物应有尽有,馋得我直流口水。“开饭啦,开饭啦!”我急忙拿起筷子,夹起饺子,放进嘴里。霎时,口中的香味溢满了口腔,我又夹了很多菜,不久,就填满了肚子。
吃了美味的年夜饭,现在去看春节联欢晚会喽!刚打开电视就,就听到一阵婉转的歌声,让我们陶醉,各种各样的小品让我们欢笑不已。
到了零点,开始放鞭炮了,我们拿起像金箍棒似的鞭炮,一二三,发射!只见一缕光射了出来,又变成了一朵红花,还有很多发射各式各样的花。这时,黑暗的天空已变成了花花绿绿的百花园,真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夜晚!
我喜爱可以让我开心的春节!
我国的传统的作文 篇5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猜灯谜、包饺子、舞狮、剪纸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我国的书法了!因为我国的书法博大精深,渊源流长。
书法是我国的瑰宝。爸爸告诉我,历代书法家有:欧阳修、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他们被称为书法四体。爸爸曾经带我去看过书法展览,有些写得方方正正的是楷书,有些写得龙飞凤舞的是草书。虽然有些我看不懂,但觉得很漂亮。爸爸说,我国的毛笔书法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所以我有空就向爸爸学习写毛笔字。我体会到一个小小的点,看起来简单,写起来却很难。要是握笔的姿势、用笔的力度不对,字都写不好的。看来写毛笔字也是一门学问。
我为博大精深的我国文化而骄傲,为我国古老的书法艺术而自豪。我爱我国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