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湾新品种金针花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
一、项目名称
台湾新品种金针花栽培技术推广。
二、推广目的开发推广反季节蔬菜新品种,实现农村致富之路。
三、公司状况分析
该项目由福建梦龙食品有限公司与台湾霖泽企业有限公司联合共同开发,台湾霖泽企业有限公司负责引种、技术,公司负责种植及加工销售,同时福建梦龙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融生产、收购、加工、冷储调运、进出口贸易、科研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经营花菇、茶叶、蔬菜等寿宁地产农副产品。公司组建以来,通过公司加基地带农户连市场的方式,先后与产区乡村签订了产销合同,确定不同品种的最低保护价,并建立专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稳定千家万户的生产,公司有能力在全县发展该项目并形成产业化。
四、项目的背景分析和市场前景预测
金针花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耐旱力强,在山坡地生长良好;对光照适应性广,无论在砂土、黏土、平川、山地均可种植。寿宁地处福建省东北部,高海拔、多山,属于海洋性气候、气温垂直差异大,日照温差大,晴天气候干燥,又是典型的山地气候,年降雨量1600毫米,无霜期236天,土壤为红黄壤、黄土壤、PH值4.5~6.5、有机质1.3%~2.9%,适合金针花的种植。
台湾新品种金针花特点:①容易管理。繁殖能力强盛,种植一次可永久生长、发展及收成。②种植容易。低肥、少病虫害。③加工后的成品呈金黄色、特别鲜艳,且清脆可口,列于餐桌上之配色也非常美观,“色、香、味”本品都具备。④商业价值比大陆金针花售价高。⑤高品质、耐贮存。加工后的成品可长久保存,不易变色、变质。⑥种植收益大。基本上每亩可收成鲜货1500公斤左右,每公斤最低价(保护价)1元人民币,每亩可收成1500元以上。⑦市场销路极大。因此产品目前只提供外销,且供不应求,在台湾市场年-1-
需求量约3000吨左右干货,国内年需求量约30000吨左右干货,目前货源短缺尚未推广国内市场,若有货源必定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五、项目预期目标、具体考核指标
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向导,以农民效益为中心,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预期目标到2008年,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年产金针花干货10000吨,产值1.5亿元。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以近几年的气象特征,植株成长率95%以上,产品优质率:一级占70%,二级占25%,次品占5%,实行无公害栽培,采用先进技术生产加工,达到绿色食品的品质要求。
六、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规范、关健技术和工艺特征
金针花5年内种植面积3~5万亩,并将金针花项目形成产业化、规模化,与菇茶两大产业形成三足鼎力的趋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关健技术:公司采用台湾霖泽企业有限公司的栽培技术及加工工艺,生产的产品将优于目前国内生产的金针花,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将有较强的竟争力。并切实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民增产增收。
栽培技术要点:
⑴繁殖栽培:金针花主要采用分株繁殖,时间在花蕾采毕后到冬苗萌发前,也可在冬苗枯萎后春苗抽生前的一段时间,但以前者为好。把每2个~3个蘖作为一丛,由株丛上掰下,将根茎下部的病、老根去除,只留下1~2层新根,再把过长的根留10厘米剪短,即可栽植:行距70~90厘米,株距33~50厘米,每亩栽6000棵左右,一般采用三角形栽植,每穴3丛。
⑵田间管理:栽植2年~3年后,每年应做好培土护根,水土流失严重的更应该注意勤培。一般在萌芽前4月中旬、6月中旬及8月中旬各追施1次萌芽肥、催苔肥、催蕾肥和秋季展叶肥。催苔肥宜重施,每亩可用尿素10公斤~15公斤、钾肥1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以促进抽莛和花蕾形成。采后枯叶期拔去苔秆,留6厘米
~7厘米割去老叶。休眠期烧毁残叶,深翻30厘米以上,施足基肥。
⑶病虫防治:主要病害有叶枯病、叶斑病,常用等量式0.5%~0.6%的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700倍喷雾,出现病害后7天~10天喷一次,共喷2次~3次,其次为锈病,可用0.2~0.4波美石硫合剂防治,效果较好。主要虫害有红蜘蛛和蚜虫,可用石硫合剂、克螨特、杀灭菊酯等来防治。
工艺特征:①干品加工 鲜金针花—机械化洗泡—日晒脱水—机械化设备烘干—分选等级—精美包装(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引进先进设备进行深加工)—成品—国外市场。②保鲜加工鲜金针花—冷冻保鲜—按标准化操作规程分检产品—小托盘包装—纸箱包装—成品—国外市场。
七、项目实施年度计划安排及产值估算
第一年即2003年秋冬季种植3000亩,2004年种植10000亩,实现产值1500万元,并建厂房一个面积30~50亩,2005年种植20000亩,实现产值5000万元,2006~2008年推广30000~50000亩,产值达到1.5亿元,并再建一个厂房与其加工规模相配套,并引进先进设备进行深加工,开拓国内市场。
八、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竟争力分析
项目实施启动后,金针花每季(年)成本每亩200元,每亩可收成1500公斤,最低保护价1.0元/公斤,种植户每亩至少可收入1300元,国外售价2.0元/公斤,海/陆运费、加工包装费、工资等费用0.8元/公斤,公司可获利0.2元/公斤(即每亩可获利3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可带动广大农村农民参加种植行业,解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并可开垦荒山、荒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目前引进的金针花为台湾改良后的最新品种,与国内目前种植的金针花相比有较大的优越性,抗病、抗旱性更强,产品外观更鲜艳,口味清脆可口,并采用台湾新工艺生产加工,品质更上层。该
项目保持较强竟争力的保障措施有:①技术保障,聘请台湾种植金针花有丰富经验的张世泽先生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难题。同时大力开展科技培训,使广大种植户掌握金针花栽培的专业知识,了解各地动态,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②该项目生产方式采用最低保护价收购方式,由福建梦龙食品有限公司、台湾霖泽企业有限公司与农户签定最低保护价产销合同,暂定保护价1.0元/公斤,由公司负责向种植户提供种苗,每亩6000株,价格0.2元/株,总值1200元,农户每亩先交100元,其余苗款由公司暂垫,从第二年起分三年从农户送交的产品收购款中扣回。公司将与台湾霖泽企业有限公司设立加工生产线加工产品,并到产地公路沿线进行现场收购。③建立风险基金,以备市场激烈竟争时产生的风险。
九、投资预算
① 前期流动资金300万元人民币。
② 建立栽培技术实验室,实行公司+科研相结合,预计投资100万元人民币。
③ 公司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投资100万元人民币。
④ 公司第一条加工生产线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含厂房建设及机械设备的引进)。
⑤ 在5年内投资规模达到5000万元人民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
十、项目带动能力
① 前二年内种植规模达到20000亩,可带动农户1.5万户。② 第三年种植规模达到30000亩,可带动农户2.5万户。
③ 2006~2008年种植规模达到50000亩,可带动全县3.5万户农户发展生产。
福建梦龙食品有限公司
二○○四年一月十八日
第二篇: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岐山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隶属宝鸡市,总面积856.45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44个行政村,总人口46.3万人,现有耕地53万亩,农业生产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也是陕西省优质苹果、猕猴桃生产基地县.其所辖安乐、五丈原、曹家等乡镇,地处秦岭北麓,渭河以南,是猕猴桃生产优生区。三年以来,我们在朱总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政府段县长和谷局长的领导下,在农业局祁局长的带领下,在猕猴桃开发中心主任张帆的直接组织实施下,以提升猕猴桃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示范区和产品基地认证、品牌培育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猕猴桃标准化生产体系,全面推广先进实用的标准化丰产稳产增效技术,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引导果业生产逐步走向标准化轨道,促进农民增收,果业增效。现将三年来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任务完成情况(一)猕猴桃种植面积
从2009年以来,已种植推广猕猴桃面积3.09万亩,涉及安乐、五丈塬、曹家、蔡家坡四个乡镇,挂果面积1.8万亩,总产量2.7万吨,猕猴桃产业是我县农民经济来源的主导产业。为了把猕猴桃产业做好做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农民收入,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大力
支持下,2009年我单位承担了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现已推广面积5.25万亩,示范农户为2027万户。亩均产量2000公斤,商品率达到90%。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以样板点为推动力,全面提高猕猴桃产品质量安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加农民收入。
(二)猕猴桃生产效益
1、经济效益:建设完成后1万亩猕猴桃有等待挂果,3.09万亩猕猴桃将全部挂果,年产猕猴桃6.18万吨,年实现总收入7784万元;亩产猕猴桃2000公斤,其中优质果1800公斤,亩年收入2520元,亩增收840元。
2、社会效益:无公害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园项目建设,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进程,同时,也可以带动当地运输业、包装业及化学工业等产业的发展。
3、生态效益:通过组织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合理安全地使用化肥、农药,减少用药次数,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提高果品质量,保障群众消费质量安全。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任务
在县政府的组织下,成立了“岐山县无公害标准化猕猴桃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的责任,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领导小组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谷仲祥任组长,县农业局副局长祁权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
长杨亚岐、县猕猴桃开发中心主任张帆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县农业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安乐镇农技站、五丈塬农技站、县猕猴桃开发中心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并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部门间业务协调和技术性工作开展,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省级《猕猴桃标准综合体》DB61/T215-222监督执行。领导小组做到每年至少召开二次例会,制定实施方案并安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后,首先制订了《岐山县无公害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同时还制订了猕猴桃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规划和总体目标,并规定了实施的技术措施。并遵照落实,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制定标准,积极贯彻落实
岐山县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召开会议,把无公害猕猴桃标准化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制定了猕猴桃生产标准,由岐山县猕猴桃开发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全面落实。我们按照要求,对示范区的示范村、示范点、重点示范户发放标准文本,技术培训人员,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都有标准文本。同时对示范区内的果农宣传,动员群众严格按照“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215-222”管理果园。截至目前,①示范新建幼园2.1万亩,严把苗木质量关,无根结线虫,符合《猕猴桃苗木标准DB61/T218-1995》。②猕猴桃栽培技术符合《DB61/T220-1998标准》。③产地环境条件符合
《DB61/T216-1995标准》,被确定为《陕西省最佳猕猴桃适生区》,共栽植猕猴桃6.67万亩。④销售鲜果符合《DB61/T221-1995标准》。⑤严格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
(三)、高标准建园,实现基地建设跨越式发展
截止目前,共新建幼园面积达3.8万亩。按照“扩大优生区,稳定适宜区,限制非适宜区”的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县今后五年果业发展规。以县委、县政府办公室文件予以印发,把任务规划到,区域规划到村组、田块,把责任落实到人头。在认真落实省市扶持政策的同时,县上对新建百亩以上连片果园建设予以扶持,每亩补助优质壮苗110株,并提供果树挖坑机。针对新建园(2008年—2009年)200元/亩,并予今年八月份一一兑付。同时,建立了领导干部包抓制度。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乡镇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包组,技术人员抓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包抓了不少于200亩的示范园,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人包抓不少于100亩的示范园,技术人员每人抓点不少于50亩,包抓科技示范户不少于20户。县上将果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和部门岗位责任制考核,量化指标,落实责任,确保任务完成。
在建园方面,我们主要作了如下工作:①宣传动员。在栽植时期,单位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组,通过印发宣传单、举办培训会、下到田间地头对群众进行宣传培训,分析猕猴桃市场前景,增强群众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信心。特别是秋季,我们不等不靠,提早下手,在春季建园的基础上,利用秋季猕猴桃销售的大好形势,以身边典型事例及时逐村宣传动员,极大的激发了群众栽植的积极性,迅速掀起秋季栽植高潮。②统一调运苗木。在宣传动员的同时,针对春季猕猴桃苗木紧缺的情况,单位及时组织派专人去外地购运苗木,解决苗木紧缺问题。在调苗期间,我们严把质量,仔细检查,选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野生籽育成的苗木,坚决杜绝有检疫性根结线虫病苗木流入我地,为群众高标准建园提供了安全保障,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③突出重点。在基地建设中,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选择群众热情高、村上基础条件好的五丈原镇西星村、安乐镇华明、王其、唐家岭、安乐、胡新,洪沟、落星等重点村来抓。新建五个千亩示范园区,新建300亩以上连片幼树标准化管理示范点8处,面积3000亩;建设300亩以上优质果品生产示范园3处共1000亩。以此来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带动全县基地建设任务的落实。④加强管护。在栽植期间,单位明确包村人员,驻村蹲点、深入田间地头,从放线、挖坑、栽植、修剪,到后期管护,全程协助群众搞好定植工作。同时印发了《猕猴桃苗木栽植规程》、《猕猴桃新品种介绍》、《猕猴桃春季冻害防御技术》、《猕猴桃冬季栽植技术规范》、《猕猴桃标准化冬季管理技术》《猕猴桃嫁接技术》等技术资料2.7万份,确保
了栽植质量,有效的提高了建园标准,实现了高标准建园的目标。
(四)、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广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
每年年初,我们都制定标准化培训计划,按照计划逐村进行培训,同时针对我县猕猴桃基地建设的发展需求和结合宝鸡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我们抓住生产关键季节,就猕猴桃果园生产中土肥水、病虫害防治,修剪等阶段性管理,与乡镇、村、组配合,把果农组织在一起,就关键性的管理措施分片举办培训会。其次利用县电视台的“农民之友”节目,系统宣传技术;再次是现场组织小批量的果农以直接解决问题的方式培训;还以印发科技资料的形式,就重点技术重点宣传;同时还组织有经验的果农外出参观学习3次,加快猕猴桃标准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培训中,我们对培训教师进行登记,并填写培训报到册,培训教材符合《猕猴桃标准综合体》。我们利用安乐二月会等进行宣传,发放各类技术资料,截止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150场次,组建技术服务队15个,发放《陕西省优质猕猴桃生产关键技术周年操作规范》等技术资料30000份,宝鸡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材《猕猴桃栽培》书籍100本,制作《陕西省优质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各种墙体喷绘14幅;发布猕猴桃生产作务信息130条,拍摄《农事直通车》和《农民之友》栏目各8期,培训果农15000人,推广配方施肥3.6万亩,疏花疏果3.8万亩,实施人工辅助授粉2.8万亩,果实套袋560万只,病虫害统防统治4.3万亩。在病虫害防治上,指导果农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统一防治率达到75%以上,通过推广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提高了果实整齐美观度,增大果个;采取果实套袋,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减少病虫果及农药残留;通过配方施肥,科学灌水达到优质高产。使果品商品率由80%提高到90%以上,大大促进了果农增收。在品种发展上,由品种单一向品种多样化发展,推广早、中、晚熟品种:徐香、海沃德、红阳、华优等,新品种园面积达2.5万亩,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今后发展的需要,同时做好病虫害检测记录,专门设立农资供应点,对肥料、农药进行统一供应。杜绝禁止了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成立了农业标准化队伍,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做好生产投入品的记录和监管工作,主要着力提高果品质量和果农增收,发展绿色有机果品,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已在西星村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有力的促进了标准化技术的推广。
(五)
第三篇:大豆新品种引进及栽培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豆新品种引进及栽培技术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
二 O一五年九月二十日
目 录
一、项目基本概况
二、项目主要简介
三、项目立项依据
四、项目建设内容
五、项目资金筹措
六、项目效益分析
大豆新品种引进及栽培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基本概况
1、项目名称:大豆新品种引进及栽培技术研究
2、承担单位:***
3、实施单位:
4、建设地点:
5、项目负责人:
6、项目联系人:
7、项目参与人:
二、项目主要简介
1、目的及意义:大豆是我国生产发源地,是粮油兼用作物,是农业、畜牧业、工业重要源料,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经济作物之一。大豆含有大量植物蛋白和人体内 8 种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高,还含有碳水化合物,其营养价值可与肉、蛋、奶相媲美。大豆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收获后,根、叶等残留在土壤中,可缓和地力的消耗和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等作用。
2、存在现状:由于近几年来,在本地从未进行大豆新品种引进及更换,使目前大豆生产面临着品种退化、产量不平衡、粒子粒大小不
一、病虫危害严重、抗逆性差、品质下降等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产生都严重阻碍了我市大豆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本项目实施后将根据上述因素进行大豆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解决大豆在生产上发展实际难题,提高其品质、单产、商品性、抗逆性等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全县大豆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服务。
三、项目立项依据
1、地域区位优势
新建县位于南昌市西郊,东与市政府(红谷滩)相望,北与鄱阳湖相邻,南接 105 国道、浙赣线铁路西站、昌樟高速。西邻高安、西外环高速、320 国道穿境而过,交通、通信十分完美。地域区位优势十分强有利于项目的实施和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气候资源优势
我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等特点,适宜大豆生产的发展。
3、土壤资源优势
种植大豆地(田)是经过多年耕仟的第四纪红壤形成灰黄泥地(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通气性好,呈微酸性有利于大豆品种选育繁殖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4、技术力量优势
我县农科所是全县唯一一个农业上集科学、试验、示范、新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为一体的所在地,曾为全县农业生产上发展做出很大贡献。项目主要负责人 5 名,其中高级职称 1 名,4 名中级职称人员参与研究,具有较丰富的种植大豆技术经验和管理水平。
5、市场营销优势
根据我国的大豆生产市场分析,我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豆约 900 多万吨(由农业部资料而来),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进入 21 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大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为此,搞好大豆生产、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大豆品质和产品质量十分重要,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
四、项目建设内容
1、项目研究主要技术
根据项目计划安排,拟采取引进外地(参加全国大豆区域试验(南方区)的高产、高抗、优秀种质资源)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是:
(1)我县农科所已从浙江、湖南、湖北(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南京、江西省农科院旱作所引进大豆新品种 5 个(赣豆 4号、湘春 10 号、浙春 2 号、01-
49、春绿 60)参与当地老品种(六月白为对照)进行小区对比试验。
(2)同系谱法原理对大豆新品种材料进行系统选育、单株培植。
(3)根据作物生长所需元素及嗜好元素,用不同配方、不同方法进行科学施肥试验,筛选出对大豆生产有重要影响的营养配方。
(4)进行科学田间管理,重点防治大豆病虫害,主要有孢囊线虫、根腐病、灰斑病、食心虫、蚜虫、豆荚螟等,采用熏蒸和种子包衣剂拌种,减少农药使用量,筛选出低毒、高效化学农药使用品种,防止污染环境,保证大豆食品安全,提高单株产量,增加效益。
(5)通过本项目实施后,筛选和培育适应当地春大豆生产新品种,达到优质、高产、高抗、无公害绿色食品大豆标准,为全县大豆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服务。
2、主要技术指标
(1)大豆新品种引进后通过小区对比试验,达到或超过现已收集的优秀种质资料,比当地老大豆品种增产 10-15%。
(2)制订春大豆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3)建立高产示范区 1 万亩,推广“垄三”栽培技术,“垄三”即:大垄密植、小垄密植,平作窄行密植,单产 200kg 以上。
(4)进行单株培植,提高单株生产能力。
(5)按农事季节培训当地农民,提高大 豆种植科学管理水平。
(6)采取病虫害综合防治,降低农药使用量成本,减少污染,采用熏蒸和种子包衣剂拌种方法进行,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
3、主要经济指标
(1)通过外地引进大豆新品种达到或超过春大豆老品种,增值 170 元/亩。
(2)提高大豆新品种经济性状(增枝、增荚果、增粒、增大等)。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3)提高抗逆性,减轻病虫危害。减少用药成本 36 元/亩,(灰斑病、豆荚螟、食心虫、地老虎等)达到无公害标准。
(4)项目完成后每年为全县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约 1360 万元左右。
五、项目资金筹措
1、资金筹措
本项目共投资 8.5 万元,申请三项科技经费 8.5 万元。
2、资金概算
设备(拌种用),仪器购置费:0.6 万元; 引种材料(种子)、样品加工费:1.2 万元; 资料、调研费:2.6 万元(包括培训农民在内); 试验、检测费:1.9 万元; 鉴定费:1.6 万元;
其它费用0.6 万元(包括税、费在内)。
3、资金管理 根据项目资金安排,实行明确责任制,经费统一管理、统一安排、统一使用,不能挪作它用,确保本项目完成和实施。
六、项目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观察、检测分析,本项目试验的大豆中具有单株结荚多 25-30 个,2-3 籽粒荚角多,蛋白含量高 45.3%,脂肪含量 18.68%等特点,比常规老品种(六月白)增产 10-15%,项目实施任务完成后,示范推广面积 1 万亩,每亩增值约 170 元,能为项目区内农民增收约 170 万元,到 2008 年推广面积 50%,面积达到 4 万亩,全县农民增收约 680 万元。到 2009 年推广面积 100%,达到 8 万亩,可增收约 1360 万元。加上农药节省成本288 万元,共计为全县农民增收约 1648 万元。
2、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通过实施后,引进大豆新品种推广,进行高产栽培模式,预计三年后,全县基本实现良种优质化、栽培模式化、管理科学化、产品品牌化、销售商品化等高效栽培产销模式。这样,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丰收、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确保全县大豆生产发展,有利于国家农业、牧业、工业的发展。
第四篇:食用菌栽培可行性分析报告
食用菌栽培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目的意义
1、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增产增收
中国在入世后,传统农业生产受到冲击,而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如劳动力资源丰富)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食用菌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它的生产是符合农业结构调整这一大趋势的。特别是当前蔬菜总体生产能力过剩,农药残留超标,出口受阻,效益滑坡,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下,它的生产尤显重要。食用菌的生产技术容易掌握,基本不受地域条件、经济基础、科技水平等限制,适合规模专业化生产。我省欠发达地区率先形成区域规模,并形成这些地区农民和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大量利用秸秆粪肥,变废为宝
每到夏秋季节,秸秆的转化利用成为各地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由于处理不当引发的环境污染也普遍存在。双孢菇属典型的粪草菌类,它以麦秸、稻草、玉米秸以及其它草本科植物秸秆为养料,这不仅解决了秸秆遗弃和燃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变废为宝,充分发挥了我省的资源优势,使秸秆种菇还田、还林,实现了二次转化、二次增值。同时,我省作物秸秆数量巨大,而且分布分散,不适宜运输,因此也不宜集中处理,家家户户有秸秆,家家户户种蘑菇,实现了秸秆的就地处理与转化,是一种简便、易操作、高效的处理模式。
3、改良土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种菇后的菌糠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据分析,种菇后的菌糠含氮0.993%、磷0.11%、钾0.419%,还田后不仅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20%左右,而且改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持水保肥能
力,达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解决过量施用化肥而导致土壤板结,土地退化,以及蔬菜、瓜果重茬等问题。
4、营养保健
食用菌还是一种健康、安全、高蛋白的优质食品,据分析,双孢菇鲜菇蛋白质含量为3—4%,与牛奶等值,且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研究证明,食用菌所含有的真菌多糖,可以抑制病毒和癌细胞。常吃食用菌,抗衰老.抗疾病,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体免疫力。
5、生产事例
德州市平原县三唐乡的农民在种菇致富后送给乡党委政府的锦旗上写着8个大字“领导有方、致富对路”;齐河县送来“农民致引路人”锦旗;济阳县济阳镇的农民种菇致富后,党委政府代表全镇菇农送来“科技下乡、惠泽百姓”的锦旗,对省食用菌培训中心工作的肯定和感谢。这些都充分说明种植双孢菇是一项农民致富的好项目。
二、投资及效益分析
a.双孢菇
1、投入
每平方米:麦秸草50斤0.12元,计6.5元;粪肥1斤0.10元,计1.5元;其它辅料如石膏粉、化肥等0.5元,菌种2.20元,总计10.7元。4000平方米投资42800元。
2、效益
每平方米产鲜菇25斤,产值37.5元(每斤1.5元);4000平方米收入15万元。纯收入:150000—42800=117200元
b.鸡腿菇
每平方米投料50斤,原料菌种共投资15元,每斤料产菇1斤,每平方米产鲜菇50斤,斤1元 计,可收入50元,纯收入35元。4000
平方米投入45000元,收入200000元,纯收入155000元。c.金针菇
每平方米投料70斤,投入成本42元,每平方米产菇84斤,按每斤1元,收入84元,纯收入42元,4000平方米投入168000元,纯收入168000元。
三技术及收购
技术由()单位提供;()公司以每斤最低保护价随行就市收购。
三、资金来源
1.自筹2.上级扶持。
四、资金回收时间
双孢菇8月中旬发酵料,9月上旬播种,10月中旬出菇,2007年元月份全部收回成本,2月份左右结束。
鸡腿菇 6月份装袋7月中旬出菇,10月份结束。
金针菇 8月份装袋10月份出菇,次年2月份结束。
综上所述,食用菌行业是高效、生态、创汇农业的典范,双孢菇生产又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效益高、原料广泛、技术简单、市场潜力大等独特优势,真正体现了种菇后的农民说的“蘑菇是棵摇钱树,谁种蘑菇谁致富”。
第五篇:蔬菜设施栽培可行性报告
蔬菜设施栽培技术应用推广可行性报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施种植、设施养殖的农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为设施农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入世以后国外设施的生产、经营企业将纷纷进入国内市场以占有一席之地,国内外设施农业相关企业的有序竞争,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介入必将促进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随着农产品的社会需求
朝着无公害产品方向迅速发展,为减少农药危害和残留,高品质的农产品迫切要求良好的栽培环境。因此设施栽培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心任务。
本项目地点设在金湾区农业科技园,根据蔬菜设施栽培的基础及市的具体情况开展研究及应用推广。
一、珠江三角洲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1979~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曾掀起一场引进洋温室的热潮,但由于能源消耗大,对引进设备缺乏进一步的研究,品种与设施不配套,最终不能维持,有的被拆除,有的另作它用。
当前,珠江三角洲设施农业的面积6万公顷左右,农业设施的类型以遮荫棚为主,占39%;其次是日光温室(广东半封闭式的温室),占31%,其中进口温室占16%,国产温室占29%,还有51%的农户使用简易日光温室,4%的农户使用改造成的、有知识产权的新型温室;简易大棚占23%;加温温室占7%。日光温室和加温温室主要栽培越夏度冬的名优花卉为主。简易大棚、遮荫棚的用途主要以栽培绿化苗木和观叶盆栽为主,近两年用于蔬菜育苗和栽培的面积发展很快,比例已超过50%,特别是遮阳网应用面积超过5万公顷。珠江三角洲蔬菜设施栽培面积约7万公顷,市约为0.1万公顷,大多数用于蔬菜育苗,而全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超过250万公顷。
使用寿命:由于建造的材质及使用强度的不同,各类园艺设施的使用年限差异很大。一般来说,加温温室的结构可以使用30~50年,日光温室结构可以使用10~20年,遮荫棚一般可以使用3~5年。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天气冷热更迭,高温、高温、强光使塑料薄膜容易产生软化、粘连、老化等现象;在台风季节塑料薄膜、荫棚还会受到强风的吹刮和磨损,当前59%的温室、大棚进入修缮期。
二、市发展蔬菜设施栽培的比较优势
1、地区优势: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处于北纬21°48至22°27,东经113°3至114°18之间。濒临南海,东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陆路相通,海、陆、空交通便利,有利于产品的进出口和技术的交流及推广。
2、气候优势:地处低纬的南亚热带季风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太阳辐射量大,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夏少酷热,冬少严寒,低温期短,无霜期长,热量丰富,季风明显,热带气旋暴雨多,降雨量大而集中,干湿季节明显,冬季干燥,春夏潮湿。农业生长的光、温、水资源充足,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之一。
(1)、光照
由于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太阳光每年直射地面两次,太阳辐射角度大,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丰富。历年来,平均日照市区为1946小时,西区(含金湾区、斗门区)为1842小时,分别占全年可照时数44%和42%,根据多年平均值显示,本市年太阳辐射总量市区为492.2千焦/平方厘米,西区为(含金湾区、斗门区)454.1千焦/平方厘米。
(2)、热量
市平均气温较高,加上陆地分布在沿海,海岛星罗棋布,直接受海洋气候调节,所处的地理位置与环境致使自然气候季节全年分配不均,夏季长,冬季短,热量丰富,年平均气候为21.6—23.3度,全年平均无霜期为358天。全年各地平均气温在13度以上,全市大于或等于10度全年有324天,积温可达7628度。
(3)、降水
市面向海洋,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因季风的影响降水的特点是:分布不均,出现地方季节性,年际变化大,降雨强度大,且相对集中,夏季有洪涝,冬春有干旱。年降雨量在1700至上2300毫米之间。
(4)、灾害性天气
市农业气候灾害性天气主要是热带气旋、寒露风、暴雨、低温阴雨、春旱、秋旱,其中以热带气旋带来的暴风雨对作物生产产生的威胁最大。
(5)、水资源
在水量方面,市地处南亚带海洋性温热季风气候区,雨量相当充沛,全市年平均迳流总量为15.7亿立方米。
市是发展蔬菜设施栽培栽培设施的良好地区之一,无论从抗低温的温室、地膜,还是抗风、挡雨、降温的遮阴棚,都极具发展潜力。
3、农业发展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新阶段,现代农业迫切要求加速农业从资源依附型向知识依附型转变。
三、蔬菜设施栽培研究技术可行性分析
规避不适的气候干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出高产、优质、反季节的蔬菜,是蔬菜设施栽培的最终目的。园艺设施没有一个固定模式、规格、层次水平,均按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