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德阳地震灾区实践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22:2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赴德阳地震灾区实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赴德阳地震灾区实践调查报告》。

第一篇:赴德阳地震灾区实践调查报告

赴德阳地震灾区实践调查报告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是一场举世震惊的大灾难,数以万计的同胞丧生、家园受损、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生产设施损毁严重、社区功能丧失、生态失衡。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解放军指战员以及社会各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救援行动,并在灾民救助与安置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工作重点从救灾抢险转移到灾后重建,一些新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特别在灾区社会经济的重建与灾民生产生活的恢复等方面显现出了工作的复杂艰巨性和长期攻艰性。在重建初期,国家计划用三年时间耗资一万亿人民币,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使广大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现在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三年时间,重建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三年时间中,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灾后重建工作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令世界称赞,而今年也恰逢建党九十周年,汶川地震成功的灾后重建工作也是党这一路风雨走来,所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希望能够走进当年的地震重灾区,一方面从宏观上去感受党带领人民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访谈、录音录像、实地考察等方式,接触当年的灾民,了解他们在重建过程中的生活变化,包括物质生活上的提高,精神上是否已经摆脱当年的阴影,去感受一下他们的精神面貌;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与当地民众的接触,重温地震救援以及灾后重建中的点滴感动,体会抗震救灾精神,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灾后重建民生问题

正文:2011年八月五日,一支由北航学子组建的实践调查队从北京启程踏上了赴四川地震灾区的实践调查之旅。而我和另外一名四川师范大学的同学作为此次实践的先头部队已提前一天去到本次实践队需要驻扎的两个城市——德阳和绵阳——为队友安排好了住宿。

在迎接队友到来的第一个晚上,我们相聚在绵阳一家特色自助餐厅,茶饭间的谈笑让我们更加熟悉了彼此,一次经过精心计划和准备的地震灾后重建调查也由此拉开了帷幕。

不少人都知道,北有沈阳,南有德阳。德阳——这个四川重要的“工业心脏”,这个四川省乃至全国响当当的重装备工业基地,是三年前那场特大地震的重灾区。其中绵竹、什邡被列为极重灾区,旌阳、广汉、中江、罗江被列为重灾区。那一刻,17000多条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远去,居民住房、山区集镇、基础设施和工矿企业遭受毁灭性破坏,满目疮痍,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58亿元。几辈人积累下的美好,一下子似乎烟消云散,重建美好新家园,成为德阳群众最热切的期盼。

三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一行走进德阳时,遭受地震重创的痕迹日渐消弭,扑入眼帘的是焕然一新的美景:重建后的孝德新镇富有鲜明的江南水乡建筑特点,色彩鲜艳、构图活泼的绵竹年画跃然墙上;大山深处的玄郎村,不论是民房的规划和设计,还是全村的配套建设和治理,都让人点头称绝;原址重建的红白新集镇,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传统与现代交融,现代特色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紧密结合;因一棵1200多年历史的红豆树而得名的师古镇红豆村,是北京直接援建的特色村落,以千年红豆树这一特殊生物资源为载体,挖掘婚庆文化,开发婚庆产品,打造成了西南第一“婚庆民俗文化特色村”„„

数字虽然干枯,却最有说服力。截至去年年底,德阳开工灾后重建项目5474个,开工率99.7%;竣工5107个,竣工率93%;完成总投资1448亿元,占92%,圆满实现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其中,33.4万户重建农房全部竣工入住,6.8万户重建城镇住房基本完成;重建学校584所、医疗卫生机构183个,文化、体育、广电、社保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根本性改善;城镇建设大跨越,城市功能更加完备;竣工1070个工业重建项目,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纷纷协助德阳工业扩容吸金,被联合国工发组织确定为清洁技术与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

这次在德阳,我们还特别去了其中一个重灾区——旌阳区。在旌阳区团委办公人员的介绍下,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受灾和重建情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0级特大地震突袭旌阳。顷刻间,天灾震毁家园,哀恸穿透心灵,美丽如画的旌阳满目疮痍。灾难的肆虐,给旌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80亿元,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之一。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旌阳26万人无家可归,6.8万名孩子无学可上,1010家企业停产;孝泉、柏隆、德新、黄许、扬嘉等五个乡镇灾情严重,大量受灾群众急需安家就业,学校急需复学复课,企业急需复工复产„„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面前,旌阳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及时医治,创造了没有发生疫情、没有民心不安、没有社会不稳的奇迹——仅两天时间,就建起了12个临时救助站,安置受灾群众13000余人次,其中,安置绵竹、什邡等极重灾区群众7600余人;组建的临时医院、救护站,累计收治区域外的伤病人员1800余人,其中住院480人。

旌阳区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旌阳共规划灾后重建项目735个,计划总投资200余亿元。三年来,全区灾后重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0余亿元。重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住房重建全面完成,分别累计完成9600余户和4.2万余户;20万户城乡震损住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建成的德新镇柏木泉新村、孝泉镇涌泉新村等307个农房聚居点各具特

色,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全区新村建设至少向前推进了10年。2)设施重建,重在提高,应对未来。重建的学校、医院、交通、水利„„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改变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生活,还有推动全区城乡统筹发展、朝着更高目标前进的基础动力。

3)精神家园重建放在了文化重建之首,把灾后精神重塑放在了更高层面、更内在、更本源的建设之中,让灾区群众走出地震阴霾,重拾快乐生活,绽放美丽笑容。如今,一座座无比坚强的“精神大厦”拔地而起,再度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4)全区一二三产业全面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实现了产业从恢复到振兴的历史性跨越。如今,一项项富民增收的产业风生水起,招商引资实现了快节奏,经济发展速度实现了快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超预期。2010年,旌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87亿元,同比增长12.56%;财政总收入21.34亿元,增长23.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66亿元,增长7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37元。“十一五”期间,旌阳区连续五年获得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称号。

总之,在德阳“5·12”汶川大地震灾后的重建工作有很多经验值值得总结。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德阳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坚持“科学重建、务实重建、和谐重建、艰苦重建”的原则,把城乡居民住房、学校、医院重建放到优先位置。把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二是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处理恢复与提升、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德阳的建设者们坚持科学选址,避开断裂带,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确保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卓有成效地开展灾后重建;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将恢复重建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努力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灾区群众在恢复重建中的主体作用。灾区重建工作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准,充分发挥灾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虽然才进行几天实践,但是我对于灾后重建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新闻报道上的白纸黑字,而是看到、感受到、触摸到了一个鲜活的、充满生机的新四川。采访中我看到了灾区人民亲手建起美好家园,感受到了他们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积极态度,感动于他们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这次实践调查之旅,我不仅了解了更多在灾区受灾并重建的过程中许多不为人知的信息,同时还提高了我的实践沟通能力,积累了更多社会经验,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我感谢这次实践活动,它让我再一次战胜了我自己!

第二篇:赴四川地震灾区社会实践的报告

活动简介:

活动背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我省陇南地区严重受灾,文县等地灾情十分危急。6月1日,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省长徐守盛、省委书记陆浩同志一行的陪同下专程到武都区马街镇姜家山村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总书记到到来,大大的鼓舞了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

2008年7月。西北师范大学团委开始组织第二期青年马克思主义学生骨干培训班在结束了几天的理论学习后,开始组织学员到我省武威民勤、临夏、天水武山以及在5.12地震中受灾严重的陇南等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成为了西北师范大学第二期青年马克思主义学生骨干培训班的一员,更有幸的是成为了“情系灾区、与爱同行”赴陇南社会实践服务团队的一员。

事先了解到。我们展开社会实践的一个点在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姜家山村。那个地为,他们的村支书了解到,不少重建过程中村民之间的矛盾都将在“吵闹”的会议中集中解决,虽然会场上吵得面红耳赤,但是第二天重建工作依旧井然有序。他们这个党支部是在这次地震中在市司法局的主持下进行了组织机构的调整,退去了70多岁高龄的老支书,重新选任了一批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办事效率高的“青年党支部”,机构调整后,组织能力大大加强。党支部成了这块土地上的中坚力量。我们不时会见到一面面招展的党旗在废墟上随风飘扬,你会无时不刻的感觉到一股股的力量正在集中到这块可爱的土地,会感觉到我们的党和政府紧紧地和灾区人民系在一起。

事件二:

7月20日一早,我们在自己搭建的简陋的厨房做早餐时,看到一队身着迷彩的官兵以急行军的速度向山沟下行去,我们以为山下有发生了什么不测。后来一位老乡告诉我们,这些官兵是跑下山去帮助当地人民采摘花椒了。原来,当地主要的经济支柱是花椒。种植花椒在当地已经有相当长的年月了,本地的花椒品种好、产量高。老人深情地说:“这些兵娃娃们,一天到晚的,不是帮我们修建房屋,就是采摘花椒,几乎就不知道休息,哎,都是娘**生的,心疼啊……”此时此刻,我终于真正的理解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篇中,为什么作者会把解放军官兵称之为“最可爱的人”。

事件三:在7月23日中午,我们在山上帮当地百姓采摘花椒在归队的路上,看到在泥泞的路旁,白色的塑料水壶排了将近30多米长。仔细一问,原来是群众正在等待武警部队的送水车。由于这次地震,使得大部分的水窖裂损或被埋,群众吃水成了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原先武警部队的水车两天送一趟,昨天由于下雨,加上路途中有一件交通事故发生,导致水车滞留了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迟到”的水车终于来了。军绿色的水车在这片土地上显得格外的鲜艳。据百姓讲,这辆“生命水车”已经连续送了两个月的水了,他们从30多里外的地方拉上水,然后再在蜿蜒的山路上驱车送水……

在灾区,这样动人的事件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在每一个角落都会感觉到全民抗震救灾、感觉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是那么的可爱!地震可以震碎我们的房屋,但绝不会震碎我们重建家园的决心,地震可以震裂大山,震不裂我们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信心!

第三篇: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重建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都江堰模式受汶川大地震影响,都江堰市大面积受灾,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海市对口援助下,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都江堰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以产业重建、城镇重建、农房重建、生态重建等为重点,积极探索都江堰重建新模式。

一、城镇重建——“壹街区”模式

大地震导致都江堰城镇受灾严重,大量房屋损毁,灾后重建的第一重任就是要着力解决都江堰受灾市民的安臵问题。在城镇住房重建中,融入援建市的建筑风貌和当地特色,是都江堰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一大亮点。为了城镇灾后的可持续发展,都江堰积极探索“新市镇”城市发展机制,使灾后重建从单一城市功能的应急恢复向系统提升转变。此外,在重建过程中,都江堰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带给灾民切实的利益。以“壹街区”为例:

(一)建筑特色——“川西风貌+上海风情”

“壹街区”是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第一个功能完整的成街区建设项目,社区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功能完善,是一个集川西风貌、上海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按照“一街区、一家人”的理念,“壹街区”的设计规划融入上海元素,条条小巷纵横交错,住房建设相对集中,建筑风貌体现上海特有的“弄堂”风情。

(二)命名特色

“壹街区”的命名很有特色,它不仅包含着都江堰人民对援建者的感恩之心,更是传递着新的文化理念和突出其综合功能,让人耳目一新。据悉,当初在为该项目命名时,都江堰为了感恩上海援建、铭记援建者的恩情,提出叫“上海花园”、“上海城”或“上海村”。但被上海援建者拒绝:“援建不是恩惠,这个项目应该传递出更新的理念,拥有更响亮的名字。”而且该项目拥有开放式的特点,无线网络将覆盖于整个区域内,所以“壹街区”也是“E街区”。

(三)功能提升——综合性城区

为了提升都江堰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力,“壹街区”建设项目通过对口援建、联建等共同参与重建的新模式,形成功能提升的“新市镇”城市发展机制。“壹街区”是集居住、学校、医疗、购物、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对居民的安居乐业和城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打造出都江堰城区重建的特色街区。

(四)产业提升——“借水还水”生态城区

水,是都江堰城市的灵魂,在“壹街区”中充分利用现有优质生态环境,做足水文章,打造河、岸、林、园的生态体系。将蒲阳河的河水引流到区域中心,打造人工湖,规划成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态城区,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农房重建——“十大模式”

都江堰的农房在地震中大量倒塌,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民住房问题,让灾民震后生活和生产有保障,都江堰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运用于乡镇灾后重建,探索出农房重建的“十大模式”:①“指标换住房”的向峨模式;②运用“联建”政策的大观茶坪模式;③“依山靠水原址自建”的蒲阳花溪模式;④“院落统规自建”的翠月湖清江村模式;⑤“大院落原址自建”的安龙徐家院子模式;⑥建设“新型社区”的青城山石桥模式;⑦产权“抵押贷款”的青城山泰安A模式;⑧臵换平移“大地变小地”的青城山泰安B模式;⑨“指标换资金”的天马向荣模式;⑩“产权融资”的紫坪铺镇沙湾村模式。按照土地和房屋确权与流转制度,以及灾后重建资金筹措的不同,上述十种模式又可分为统建统建、统规自建、原址重建、异地重建和联建共五种住房重建模式。

(一)联建——都江堰农房重建特色

都江堰区别于其他灾区农房重建的一大特色就是联建。联建不仅引入了社会资金,解决了农村受灾群众重建资金瓶颈问题,而且提高了重建水平,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大观茶坪模式是利用依山傍水的优美旅游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积极引入社会资金采取“联建”方式进行灾后重建,包括企业参与多家农户联建、自然人参与多家农户联建、自然人与农户联建三种形式。并在联建过程中突出后续产业发展,布局未来乡村连锁酒店业,构筑村民可持续增收平台,有效推进了灾后重建与产业发展的统筹布局。而紫坪铺镇沙湾村模式则是通过产权换住房,成功实现了住房重建。

(二)统规统建

向峨模式的“指标换住房”和青城山石桥模式的“新型社区建设”探索出统规统建新路子。“指标换住房”是指农民通过宅基地产权臵换新居住房、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发展等多项权利,对农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农民的居住方式和生产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新型社区建设”是指农民通过比选形式选择社会投资方进行“新型社区”建设,不仅保证农民先入住新房再拆除旧房,还能收取租金,并从受灾群众转变为产业工人。此外,为了增强灾后重建和发展的动力,青城山镇泰安村通过两种方式解决资金缺口:一是建房前向金融部门申请担保贷款用于重建;二是建成后申请抵押贷款用于装修,通过产权“抵押贷款”,解决商铺、住房重建的启动资金,促进当地商业的快速恢复。

(三)统规自建

在统规自建上,翠月湖清江村模式的“院落统规自建”使受灾农民就近居住,方便生产生活的需要,实现了基础设施的集中共享。结合“川西林盘”保护,“指标换资金”的天马向荣模式的具体做法是:通过拆小院并大院的方式,将拆除的小院落还耕,由县级政府或成都市级政府回购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使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从而有效解决重建资金难题。并且结合区域实际,依托产业带动优势,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原址自建

在原址自建上,蒲阳花溪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依山靠水原址自建”,通过灾后恢复重建永久性住房补贴、自筹资金、贷款资金三种方式筹集重建资金来源,并改善了水电气等基础配套建设,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而安龙徐家院子模式则采取“大院落原址自建”,一是全面利用林盘院落幽静的环境,对基础设施进行配套;二是在完成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利用紧邻成青路的区位优势,统筹考虑未来产业支撑。

(五)异地重建

青城山泰安在破解资金瓶颈上,则通过臵换平移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获得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出让收益,集中迁址异地重建,有效解决了灾后住房重建问题,促进灾后产业发展。

三、乡镇重建——向峨模式

结合成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都江堰制定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带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变。并且,通过对区域的整体规划和产业组合,将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实现一三产业联动,为灾后产业重建与提升提供了又一典范。以向峨乡为例:

(一)农房重建——“指标换住房”

向峨乡按照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综合整理,集中修建住房安臵灾民,将城乡用地指标增减挂钩,腾出多余集体建设用地3000亩,在经济较发达的双流县有偿使用这部分挂钩指标,为灾后住房重建筹集建设资金6亿元,有效保证了灾后农房重建的顺利进行。而且集约利用土地,实施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得到根本转变。

(二)社区管理特色——“居民自治”

农民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后,向峨乡为了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不花一分钱管理好自己生活的安臵小区,提出“群众参与,自治自管”口号,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区主体、市场运作、居民自治”的新型村级管理模式。以向峨乡鹿池社区为例,为共同创建、共同分享和谐小区,鹿池社区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家园自己守”作为小区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小区管理,不仅增强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而且改善生活习惯,提高了文明素质。

(三)产业提升——带动当地可持续发展

一三产业互动。震前向峨乡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挖煤为主,产业单一。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2003年向峨乡放弃了资源挖掘型经济,转而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发展。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向峨乡大力实施“四个万亩”工程(猕猴桃、茶叶、“三木”药材、笋用竹),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向峨乡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2009年已发展猕猴桃基地17683亩、茶叶基地3993亩、“三木”药材基地15974亩、笋用竹基地8679亩,直接带动产业农户1500余户。

高端旅游,实行差异化营销。在灾后重建中,向峨乡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进行旅游开发,与一般的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区别开来,实行差异划化营销,着重发展高端旅游产业。例如开发莲花湖原生态旅游资源,发展集水上运动、小球运动于一体的旅游休闲中心,吸引高端客户前来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机制创新——“田间股份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过程中,都江堰积极探索实践“田间股份制”模式,利用市场化,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的有效联结机制,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田间股份制”模式的具体做法是:计划用三年时间采取“政府扶持、公司出资,农民出地,茶园品质验收合格后,青城贡品堂茶业有限公司逐年将股份退回农民”的形式,在向峨乡开展万亩优质绿茶基地建设。其中,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余部分由公司和农户以“田间股份制”投入。茶叶投产后,公司将在前4年分别按照4%、2%、2%、4%的比例将所持股份赠送给农户、村、社、合作社。“田间股份制”不仅使农民土地承包权得到保护,而且充分保证农民在公司的参与权、管理权和收益权。对于公司而言,也获得了稳定的优质茶叶基地,一举两得。都江堰探索“田间股份制”模式是灾后重建中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典范。

四、产业重建

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都江堰在工业上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实行集约化发展;在农业上从传统走向现代,提出“一镇一特色”的建设目标;在旅游业上,加大恢复和发展,利用都江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

(一)工业——合作共赢

工业基地建设融入上海特色。在建的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就业创业基地融入了上海特色,分为单层、二层和多层建筑,单层主要是安臵重工业企业,二层和多层则是安臵轻工业企业、服装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基地着力形成以政府引导为关键、各类企业为主体、优势互补为基础、市场运作为导向、产业项目为载体、合作共赢为依托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合作机制,推动都江堰的工业集约化发展。

灾后就业培训积极开展。基地的建成将有效解决都江堰面临的就业问题。为了保证人员的顺利就业,都江堰将和上海大力合作,开展就业培训为当地培养人才,特别是技术研发人才、生产管理人才等,保证都江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一镇一特色”

对于整个都江堰发展而言,农业对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灾后,上海援建的10万亩现代农业聚集区将形成都江堰惠及面最广的支农惠民框架体系。据悉,该聚集区覆盖都江堰12个乡镇、60%的耕地、44%的农民,将做到一镇一特色,建成后可带动核心区农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民持续增收基地和两地合作交流基地。10万亩集聚区将同时成为都江堰市未来6个4A级景区之一,有望成为一个“一、二、三产”互动、解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平台。

(三)旅游业——“加快恢复提升”

震前,都江堰就拥有很好的旅游业基础,这次地震虽然导致一些旅游景点受损,但也给都江堰增添了新的旅游元素。震后,都江堰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及新形成的地震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规划一批批特色城镇,大力开发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路线,努力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五、对口援建——“援建+合作”

在上海的对口援建下,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据统计,上海援建资金达80亿元,共112个援建项目。其中,“交钥匙”项目70项,“联建共建”项目39项,“交支票”项目3项。

工业方面,在建的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就业创业基地就是旨在增强都江堰“造血”功能的上海援建项目之一。而且都江堰和上海将在项目上进行优势互补、互惠合作,形成长效支援合作机制,为灾后都江堰的工业重建提供动力。

农业方面,上海援建了10万亩现代农业聚集区,而且开辟“绿色通道”,帮助都江堰10多家特色产品企业与上海大型超市成功对接,扩大销售市场。此外,上海企业还成功举办了“浦江爱.岷江情”慈善义卖、“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振兴计划”等活动,促进了都江堰农业产业的重建和提升。

旅游业方面,上海市旅游局向都江堰授发“世博会旅游推广工作站”牌,推出包括世博之旅、爱心之旅等在内的8条上海与都江堰之间特色旅游线路,对外宣传推广都江堰的旅游资源。为了加强客源互动,上海多家旅行社还与都江堰开展合作,推动都江堰旅游产业的恢复与提升。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部署,都江堰抓住新机遇,谋求新突破,坚持科学重建和科学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都江堰模式。都江堰的恢复重建不是简单复制过去,而是更高起点的建设、更高水平的发展,一二三产业得到全面的恢复和提升,灾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都江堰模式为灾后重建、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样板,我们相信都江堰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赴地震灾区都江堰聚源中学考察报告

赴地震灾区都江堰聚源中学考察报告

2010年11月21日至28日,宣汉县第六期小学校(园)长提高培训的全体学员在教育局、进修校的统一组织下赴昆明、成都进行考察。一路上,沿途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了祖国灿烂的文化瑰宝,参观了具有代表性的学校,特别是深入到都江堰、映秀、汶川等地震灾区后,心潮澎湃、感慨万千。2008年5月12号的汶川大地震曾造成都江堰市聚源中学校舍垮塌,两年不到,新的聚源中学已经建成。在新的地址,有三所学校相邻而建,其中就包括两所新的聚源中学,现在的名字已经变为都江堰八一聚源高级中学和七一聚源中学,其中前者为高中,后者为初中。八一聚源高级中学为重庆大学设计,成都军区援建,校舍占地116亩,耗资1.33亿元,历时200天建成。都江堰八一聚源高级中学的现代化程度让所有参观者都十分羡慕:装备有48套多媒体教学系统、3间网络教室、1间语言教室、1间数字化实验室、9间普通教学实验室和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室,安装闭路电视、校园广播、安防监控和一卡通等系统,配备2400套课桌椅、207套办公桌椅、470台电脑、1250张双层学生床、350套1400个座位的餐桌椅等设施设备。整体来看,学校大气、协调、整洁,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体育馆、报告厅等应有尽有。从教室配置来看,多媒体、储物柜等应有尽有,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每个教室内都有一块“多功能触板”,单纯说它多高级可能大家难以体会,对比一下,在我们大学,教室内都没有安装,只在学院的学术沙龙室里有一块,据说每块价值4万余元。该校 1

共有48个班,以此来算,仅此一项就价值近两百万元,该校的硬件水平可见一斑。有人评价说,经历过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之后,都江堰市的教育水平一下超前了几十年。从聚源中学来看,这种超前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硬件方面,即建筑设施等,二是软件方面,重建后的聚源中学初高中部都是由成都七中领办的,在教育资源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说是农村的位置,城市的水平。特别是八一聚源高级中学,在汶川地震前,聚源中学并不存在高中部,此次重建是将原来整体水平较弱的都江堰市四中打造成新的聚源高级中学,档次一下提高很多。

教育乃百年大计,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也应是持续的。对于当前聚源中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与超前我们感到十分的欣喜,但是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否足够却也令我们感到担忧。对于七一聚源中学,因为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每年国家对于每个学生拨款500元,学校可以用这笔钱进行校舍的维护等。但是,对于八一聚源高级中学,因为已经不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所以其资金还是比较紧张的,负责介绍的老师也多次提到当前学校维护的成本非常高,资金来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一、当前资金的来源

八一聚源高级中学全部由成都军区援建,迄今为止,学校主要的资金来源仍是军区。另外,该校还设有周恩来班、寒梅班、红字班、网络班等特色班级,因其特色,比较容易吸引到社会的关注,争取捐

2赠也比较容易。但是,学校以后长期发展的资金应从何而来?难道每次没钱了都去找军区要?这又不是部队的学校。难道要靠班级争取资金?这肯定只是少数。争取教育部增加教育投入?可能性不大,全国的标准在这。这样看来,只有积极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学校才有可能持续的发展下去。

二、今后筹集资金的渠道

当前,学校也在积极建立与部队的长期联系,但是,这样似乎太单一了一点,可以从各个方面去寻求资金。

短期内,争取社会捐赠。例如可以寻求大企业或基金会、慈善会的捐赠资金。现在,汶川地震的影响还未消退,通过该途径筹集资金或许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建议学校设计出相关的项目,通过合作的方式来争取资金。在这一时期内,要抓紧提高教育水平,提升自身质量,否则后面的中长期计划很难进行下去。

长期内,靠学校自身品牌发展。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社会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期关注于某一方面,捐赠资金毕竟有限,相关机构也会尽可能投入新的事件中。在汶川地震的影响逐渐减弱之后,争取这部分资金就相对困难了,这时,前一时期打下的基础就开始显现作用了,学校教育质量提高后,生源质量也会随着提高,此时,借鉴相关学校如成都四、七、九中成功的模式,持续发展下去,这样,当前号称的教育水平超前发展几十年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

第五篇:关于汶川地震灾区安县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

62250524.doc

关于汶川地震灾区XX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

调查地点:XXXX

正文:

农民工群体是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个有特殊身份的群体,他们亦工亦农,每年大约有1.2—1.6亿农民工游走在城乡之间,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他们在沟通城乡,尤其在现代化城市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和一支不可轻视的社会力量。广义上的农民工是指来自农村被雇请从事非农劳动的具有农业户口的人口。狭义上的农民工则指来自农村被雇请从事非农性的体力型或服务型工作的原农村人口。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农民工中的体力劳动者,即狭义上的农民工群体,他们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地位,处于广义农民工的底层,是真正需要关注的。

作为全国劳务输出的大省和全国劳务输出较早的省之一的四川,据2006年四川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达到了1300万,遍及全国各地和国外。然而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灾区各地农村家庭更是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之后灾区各地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加入家园重建工作中。截止2009年底,21.5万返乡农民工中,有11万人参与灾后农房重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有6.6万人春节后重新外出就业,1.6万人被本地企业吸纳就业,0.6万人返乡创业,近0.9万人以打短工等形式灵活就业,0.8万人在家直接从事种养殖业。

笔者通过暑期在家乡对广大农户深入调查访问,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旨在了解地震以来返乡农民工的相关情况,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

通过调查访问的结果显示:八成以上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因地震房屋完全倒塌或损坏严重已无法居住,近六成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灾后完全无收入来源,只能依靠政府救济;对于返乡的主要目的,近七成外出务工人员表示返乡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家庭和参与家乡重建。

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有91.8%是地震之后回家的,男女比例约为4:1,其中以在省外务工为主,占63.7%,省内务工的占36.3%。笔者发现灾区有91.8%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表示由于地震后很多家庭受灾严重,需要亲人在家照顾,同时地震灾区重建需要大量劳动力和受2008年的国际金融风暴影响的就业形势,因而他们选择返乡,且人数上省外比省内多。鉴于灾区重建各方面都处在百废待兴时期,不少工作劳动力强度大,因此返乡民工中以男性为主。

返乡就业的人员中从事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等)所占比例较大,为43.8%,从事农业生产的占17.7%,从事第三产业(交通运输、宾馆、餐饮、销售等服务业)的占20.8%,其他占17.7%。在重建工作中,前期阶段工作主要进行的是大型基础设施,大型建筑以及重要工业企业的恢复重建。因此对返乡就业人员而言主要从事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等)相对容易,加之大多人返乡之前也主要从事该产业,且该产业技术要求相对不高,主要是体力劳动,同时工资方面相对丰厚、有保障。由于恢复重建工作的其他方面的需要,不少有条件的返乡人员选择了第三产业(交通运输、宾馆、餐饮、销售等服务业),加入重建工作。

其次,被访返乡务工人员每月收入水平多集中在“1001-1500元”、“1501-2000元”、“2001-3000元”上,所占比例分别为21.8%、41%、19.4%,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被访者占11.2%,月收入在“3001-4000元”,“4001-5000元”和“5000元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4.5%、0.8%和1.4%。自地震以来,据笔者在家乡的了解,民工的工资由于恢复重建初期的劳动力紧缺,曾一度出现过较大幅度上涨,但是不少返乡民工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支持,因此在工地,企业的工资仍然普遍偏低。相对来说,从事特殊技术工种的民工工资则相对较高,日工资能大150元左右,但是又由于其特殊性,其工作时间却不会很长,不连续,需求量小。

通过调查访问,笔者发现了存在着的一些主要现象、问题:

1、高年龄段的返乡农民工成主体,29岁以下占总数的27.6%,30到40岁占31.2%,40岁以上占总数的41.2%。三是低文化程度的返乡农民工明显较多,返乡农民工小学及以下学历占37.3%,初中占40.9%,高中及以上占21.8%。不少在外务工人员由于身体状况、就业情况以及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因素,大多选择返乡就业,因此,在很多工地上出现了年龄上偏大,青壮年则主要为外来人员。

2、农民工多数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低教育程度的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比例也较低。大部分民工没有一技之长,就业前更没有培训,尤其是地教育程度的农民工。农民工无技术,只能从事体力型劳动,而且工资相对较低,无保障,同时由于岗前培训没有,对所从事的岗位的专业知识和安全保障不了解,导致安全系数低。由于该部分民工无技术,其在就业时的竞争力低,就业也不稳定。对此,不少农民工朋友在访谈中说到对技能培训的看法,他们认为培训既费钱又费时,与其花钱费时,还不如在劳动中自己琢磨。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应健全强化农民工就业前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活动,不仅为有意参加的农民工提供培训机会,还可提供相应的培训补贴,激励农民工朋友积极报名和参与,加大对无岗前培训的用人的单位的监督检查甚至处罚;农民工朋友也应重视自己在技术技能方面的投入,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企业应加强对农民工岗前培训工作,通过提高其工作能力与效提升自己的技能率来增加企业的收入。

3、农民工工作制度不优化,积极性不高,效率低。根据笔者在假期的访问交流以及亲身体验中,笔者发现在灾区恢复重建项目工作中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主要原因大部分重建工作是计天工,按所劳动的天数来获得报酬,因此导致很多工作被人为地放慢了速度,以图得到更多的收入。但是由于该类工作方式的工资相对较低,导致很多农民工虽然工作时间长,但所得收入仍然很低,同时又延长了工期。对此,笔者认为各施工单位人员应改善优化劳动报酬制度,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对民工自身而言,应积极工作,在优异工作业绩中获得更多更稳的报酬。

4、返乡民工获取工作的方式单一,就业不稳定。由于笔者生活在农村,笔者发现大部分的农民工的就业方式主要为亲友或熟人介绍。大部分民工活动范围较封闭,信息获得方式也单一,获取量也极为稀、无用,因此对农民工来说自己应聘的机会极为稀少。大多农民工家庭贫困,而通过中介组织介绍的方式需向中介方提供一定的费用,因此很多民工不愿将不多的钱花在中介上。同时很多农民工文化程度低,对社会上的各种骗局不易识别,因此由于中介组织介绍的不稳定性,也使相当部分农民工宁愿失业也不走中介组织介绍的方式。由于返乡民工获取工作的方式单一,因此很多农民工就业情况也就不稳定,常常完成一个工程的工作时也就意味着他们失业的开始,很少有人能及时找到下一工作,直接影响家庭收入。笔者认为,在促进农民工就业问题中,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工就业,要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在剩余劳动力和用人单位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积极召开专场招聘会,开展送岗下乡活动。企业应加强同农民工用工信息的交流,扩大招聘面,录用最优人力资源。对农民工自身而言,应加强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多多了解各用工单位包工人员的信息,促进自己的就业。

来自农村、生活在农村的我,虽然自己的亲人也是农民工群体中的一员,但是我对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甚少。通过此次调查活动,对家乡的父老乡亲、农民工朋友们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明白了他们的生活艰难。返乡农民工在很大程度支援了灾区重建的人力资源的短缺,为家乡的重建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农民工作为社会上的一个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各界了解、关注农民工朋友,平等对待。情系三农,关注农民工,解决农民工实际问题,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进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当代中国农民工文化生状况调查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2007.﹝2﹞魏城编著,《中国农民工调查》,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3﹞ 《汶川地震灾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意愿调查报告》,四川:四川统计

局民调中心、人口处,2008.﹝4﹞ 杨克文、肖俊、黄正平、刘勋男,《2009年泸州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四川:四川统计局,2009

下载赴德阳地震灾区实践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赴德阳地震灾区实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玉树地震灾区慰问信

    亲爱的灾区人民们:向你们致敬! 闻你们招致强烈的地震灾害,我们全家立感惊悸!看到你们英勇救灾的可歌可泣事迹,使我们肃然起敬!看到你们家园被毁,无家可归,使我们感到无比痛惜!看到你......

    彭州地震灾区考察报告 [合集]

    受“中国红十字会彩虹助学慈善基金(筹)”全体发起人委托,四川蜀王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基金会有限公司总经理童书盟女士到四川地震灾区彭州市进行了为期......

    地震灾区的慰问信

    地震灾区的慰问信 地震灾区的慰问信1 各位xx地区的加盟商同仁:您们好!获悉xx省xx县境内发生8级地震,周边地区受灾严重,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并影响我国甘肃、陕西、云南等......

    地震灾区优秀团员事迹材料

    地震灾区优秀团员事迹材料**同志10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和劳动卫生科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同志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兢......

    玉树地震灾区慰问信

    玉树地震灾区慰问信 亲爱的灾区人民们:向你们致敬! 闻你们招致强烈的地震灾害,我们全家立感惊悸!看到你们英勇救灾的可歌可泣事迹,使我们肃然起敬!看到你们家园被毁,无家可归,使我们......

    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精选)

    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 浴火重生的“中国奇迹”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如今,当我们再次走进汶川地震灾区,那些曾经的山河破碎之地,已经在灾难中浴......

    给地震灾区同学慰问信(合集)

    给地震灾区同学的慰问信 亲爱的四川灾区的同学们: 您们好! 我们是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双阳小学的学生,我们的学校座落于美丽的瀑布之乡。5·的大地震震憾着全国人民的心,连......

    给地震灾区的慰问信范文

    亲爱的朋友:您好!五月十二日,获悉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强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并影响我国北京、上海、天津、海南等省市地区,深感震惊!对于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造成的人员和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