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所喜爱的一本书——《量子物理史话》
我所喜爱的一本书——《量子物理史话》
语文课前,我曾做过一番这本《量子物理史话》的读书推荐,因为我认为这确是一本值得我们品读的精品。
这本书本身的价值不完全在于其科学概念,或者说不在于“量子物理”本身的问题,这本书的名称——量子物理史话,其中心词是“史话”,因此,在我看来,这本书的文学性或人文价值更具意义。
量子物理的发展历史是如此优美,宛如一次奇妙的旅程,以至于任何拟造的文学奇幻小说都不足以与之媲美。正因为量子理论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难解的谜题,因此他的故事更像一个传奇——由一个不起眼的线索开始,曲径通幽,渐渐地落英缤纷,乱花迷眼。正在没个头绪处,突然间峰回路转,天开地阔,如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然而还没来得及一赏美景,转眼间又大起大落,误入白云深处不知归路„„
而量子理论对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冲击也是空前巨大的,我相信,任何不曾深层涉足量子理论的人,读罢此书,或有了更深的了解后,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看法。正是因为它的观念如此革命,乃至最不保守的科学家在潜意识里对它怀有深深的惧意。
因而,我读此书,对于“量子理论是什么?”“量子理论还能给人类带来那些翻天覆地的变化?”等问题,已不是最重要的,而重要是——
我从这本书中,游走了一次任何科幻小说都比之不及的奇幻冒险;让我从中经历了一次深深地自我拷问与价值反思,更在很深的程度上改变了“我对我们世界究竟是什么?”的理解与观念„„
除此,更令我动容的,莫过于那些在量子这条人类理性与科学发展史上最艰难与痛苦的荆棘路上执着攀登的伟大而又平凡的人,他们不仅有着超乎常人的理性思维,更有着悲悯的人文情怀:
爱因斯坦为自己的信念奋斗毕生,被排斥与绝望刺得遍体鳞伤仍执着爬行;卢瑟福这位伟大的导师,不惜放弃自己的学术研究,去鼓励后辈在学术中坚定前进,幸福地看着他们一个个成长为科学伟人„„
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科学,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思索,还有旧时代的回忆、现实的政治、祖国的情感、人类的道德责任、战争的年代,还要看着人类的理性艰难前行,面对着旧科学的摇摇欲坠,体会着不断冲撞其内心与精神的困惑、激动、狂喜、恐惧与震惊„„
但是,是他们,一次次从中艰难地抉择,艰难地放弃!一次又有一次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站起!是他们,再一次向我们印证了那些超越了文化,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伟大的人性光辉,让我们相信有这些巨人的引领,即使在黑暗中,我们仍旧不会迷失——是他们,用自己一生的信仰向我们诏示一个人应有的价值!
那便是:背负着痛苦,认真地活着,努力地活着,为自己,为他人,为世界,留下点什么,不管如何艰难,热忱的心永不磨灭,这才是真正的人类!
我想,这才是这本书对读者的真正意义所在„„不是吗?
第二篇: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
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
真是太棒了,从泡利不相容原理开始,薛定鄂方程、测不准原理,这些名字原来在脑子里始终都是一个模糊的存在。一直以来,我都对这些名词充满着敬畏。波粒二象性是高中物理就接触的,只是彼时我只是强行记下概念,反正考试不考你如何理解波粒二象性,呵呵,话说回来,真的要考,不知要死多少人……而普通的大学物理,记忆中是不涉及量子力学的。我知道这些个名词纯粹出于好奇,从一些科普读物上看到的。不过,显然没有读懂,嗯嗯,这应该是那些书写得不够好,一定是的!嗯,现在我开始企盼这家伙写个相对论简史了。从刚刚接触物理开始,我便认定这门自然科学与哲学有着神秘的联系。当然那时候是不懂这么说的,只是模糊的觉得这世界所有的事物,一定服从某种最高律的安排,简单而又完美,且具有说服力。让你觉得:啊,这件事情原来是这样子的啊,真是棒极了!所以在日后的每一次物理学习中,我都试图寻求公式背后的实际意义并获得成功,直到波粒二象性为止。
所以今晚的感觉很兴奋,或许和多年前的那次深夜看文得知不败的魔术师并没有随着腐朽的同盟一起死去时的感觉一样好。以至于要写下这种感觉。
这本书对于那些对物理有兴趣人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书。当然,也只能说是一本不错的书了。首先它能够把一部量子物理学史从头至尾缓缓道来而不让人产生把书撕烂抛诸脑后的想法(很多人对于高中物理学和大学物理学教材都有这样的仇恨),并且是凭借自己的兴趣接触一门确实不太容易弄懂的科学。对于历史的叙述确实有助于阅读,更加出彩的是那些集中讨论的和主线无关的小专题,这些足以让这本书成为一本好书。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作者的感情有时候放出的过于波涛澎湃以致于让人觉得一向流畅的行文突然被莫名其妙的情感流拦腰截断然后得耐着性子等这一股洪水哗啦哗啦哗啦哗啦过去了之后才能继续使用理性思维。这是全书最大的败笔。有时候,在一本旨在让人得到更多科学和理论知识的书中加入泛滥的情绪化词语,确实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作者所应该采用的技法,即使他是为了文章看起来更加通俗。至少我觉得,科学的传播还是带有神圣光环的,无论何时何地。当然,在很多地方的适当的抒情确实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汹涌澎湃就要跳将起来飞身奔出门外开始无尽的呼喊,这是得到了知识和伟大的思想而产生的巨大满足和愉悦啊。说实话,确实值得一看,至少你会知道量子物理这个神奇的词语究竟大概代表什么意思了。
这本书的好处在于:深入浅出。量子学绝对不是大众学科,所以要读懂它的历史,我的建议是:静下心来读。作者采用以学科中的人物为线索来叙述简化了我们对学术内容的恐惧。“某某如何发现了某理论”比“某理论是某某发现的,这个理论如何如何”要容易让普通人接受得多。对物理学感兴趣的人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何况其中的数字、公式并不多,没必要“敬而远之”。
第三篇:读《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有感
读《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有感
看小说一直是我的主要娱乐方式,爱情故事、玄幻小说、鸡毛蒜皮的家常我都来者不拒,只要逻辑性合理,我都会带着一种欣赏或是娱乐的心情去品读。读完一本书,闭上眼睛慢慢回味或者是粗糙地在留言板写上几句感悟已成为一种习惯。遇见这本书,是一件很机缘巧合的事情,是在知乎上一个知友在与我讨论《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极力推荐的;带着极大的好奇心翻开它,翻开之后就被深深吸引了。本次上《理论化学基础》这门课,对于我一个理科女来说,太过理论的知识体系已使我头晕不已,后又听到老师布置的是一篇读书笔记,我就姑且用看过的小说来写篇读后感滥竽充数吧。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带我做了一次量子之旅。首先作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带着我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作者还引领着我们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作者以极具诙谐但又不乏科学严谨的口吻叙述了经典物理和量子力学的碰撞,以及量子力学从无到控制整个微观世界的艰难发展历程,回顾了一些我们曾经学过的经典实验。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那些在量子物理界光耀千秋的科学家的崇敬和对量子物理界的每一个突破都有着由衷的激动。这本书在叙述方面最成功的莫过于它不是简单讲述量子物理科学家们的贡献而是将其符号化,而是从各个角度阐述这些人的性格特征,让他们的形象跃然纸上。如爱打赌的霍金,晚年倔强的爱因斯坦,宽厚的玻尔等等,而同时他抓住科学界的一切可以发挥出趣味性的地方发挥,如“薛定谔的猫”,“量子自杀”等等。总之,作者尽可能
用“与时俱进”的言说方式来向大家讲述一段大大改变人类发展的历史,一部科普作品的意义不应该单单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更大的作用还是在于激发大家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同时让公众认识到这些在幕后推动人类前进的科学英雄。
在这本书中令我印象颇深的就是量子论诞生那章。作者先渲染了经典物理学的辉煌成就和其不可动摇性,然后用朴实的言辞来描述了普朗克公式与经典物理学所存在的矛盾以及普朗克自己的内心变化,由此引出量子论。
作者先以开尔文的演讲《在热和光动力理论上空的19世纪乌云》中的第一段话是:“动力学理论断言,热和光都是运动的方式。但现在这一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却被两朵乌云遮蔽,显得黯然失色了„„”引出经典物理的难题即光以太和麦克斯韦-玻尔兹曼能量均分学说,具体指的就是人们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研究中的困境。第二朵乌云即黑体辐射实验和理论的不一致最终导致了量子论的诞生。
物理上定义的“黑体”,指的是那些可以吸收全部外来辐射的物体,比如一个空心的球体,内壁涂上吸收辐射的涂料,外壁上开一个小孔。那么,因为从小孔射进球体的光线无法反射出来,这个小孔看上去就是绝对黑色的,即是我们定义的“黑体”。19世纪末,人们开始对黑体模型的热辐射问题发生了兴趣,即物体的辐射能量和温度究竟有着怎样的函数关系呢?维恩从经典热力学的思想出发,假设黑体辐射是由一些服从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的分子发射出来的,然后通过精密的演绎,他终于在1893年提出了他的辐射能量分布定律公式:
C1E-5 exp(-C2/T)但是卢梅尔(Otto Richard Lummer)和普林舍姆(Ernst Pringsheim)于1899年报告,当把黑体加热到1000多K的高温时,测到的短波长范围内的曲线和维恩公式符合得很好,但在长波方面,实验和理论出现了偏差。很快,鲁本斯(Heinrich Rubens)和库尔班(Ferdinand Kurlbaum)扩大了波长的测量范围,再次肯定了这个偏差,并得出结论,能量密度在长波范围内应该和绝对温度成正比,而不是维恩所预言的那样,当波长趋向无穷大时,能量密度和温度无关。维恩定律在长波内的失效引起了英国物理学家瑞利的注意,他试图修改公式以适应u和T在
高温长波下成正比这一实验结论,最终得出了他自己的公式。不久后另一位物理学家金斯(J.H.Jeans)计算出了公式里的常数,最后他们得到的公式形式如下:
u = 8π(υ^2)kT / c^3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瑞利-金斯公式(Rayleigh-Jeans),其中υ是频率,k是玻尔兹曼常数,c是光速。但瑞利-金斯公式明显的是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典型。因为它虽然在长波方面符合了实验数据,但在短波方面的失败却是显而易见的。当波长λ趋于0,也就是频率υ趋向无穷大时,大家可以从上面的公式里看出我们的能量辐射也将不可避免地趋向无穷大。换句话说,我们的黑体将在波长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释放出几乎是无穷的能量来。
第四篇:读后感,丨,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读后感 丨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本周看了《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一书。
讲道理,我现在已经发现书不能瞎读。啥叫会润物细无声的提升我的文字功底和艺术情操啊。其实这就是屁话。读书的目的还是在于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变现。也就是说,读一本杂物,只能起到消磨时间的作用,因为你也不会去记住其中的情节、文字技巧之类的。
书中写了量子物理的发展史,通过诙谐的风格,把本身距离我们很遥远的天才物理学家们,写出了其骨肉,让人感觉他们从书本中走了出来,成为了一个立体的人,而不是中学物理书中的照片,那个给学生们制造无数作业的照片。
整体知识用并不繁杂的解释介绍了其意义和影响力,相对来说比较通俗易懂,但实际对除了物理学家的普通人来说,都是读过就忘的公式体系和意义。相反,其获得的诺贝尔奖和带来的社会变革,倒是让人对其有了新的认知。相比来说,量子物理学还是更加适用于对宇宙的探索。但是宇宙真的太大了,也不知道出了地球后,会不会所有现在人类拥有的知识体系都会被推翻。
对于人物生平的描写是非常生动的。立体展现了科学家也是会暴怒、也是会痛苦、也是会色情等等。人嘛,总是逃不出这些东西。所以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活了28年后已经明白,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去取悦自己,怎么样都是不过分的。
从我开始学习理财开始,见识了太多金融方向伟大的发明和创造。PE、PB、ROE、四分卫、分位点....感觉天才为了自己方便而创造的工具真的太神奇了!
小时候总想征服世界,把世界踩在脚下之类的,真的是电视剧看太多了。直到现在认知的越多越感觉和天才之间的差距。
但我也不会因此有任何自卑感了。认清自己我很重要。
天才负责创造,我去学习天才的创造并融会贯通一部分,就足够我打败身边的人了!
就像一群人遇到熊,你不需要跑的比熊快,只需要比别人快就行了。
只需如此,我就可以一直生活在“狂欢”之中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五篇:读《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有感
读《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有感
金宝
如今的网络时代是个人人可做写手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各类网站上尽情的长篇大论,相信大家也都看过一些网络文学作品,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可以说也是一本网络文学,但它比较另类,光看书名,你绝对猜不到它写的是什么。不错,它竟然是一本科普书,由作者曹天元在论坛上的帖子整理而成。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比较高端的科普书,因为它讲的是量子理论。量子理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它前前后后发展了一百多年,可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却至今仍没有被大众所了解,这无疑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我很佩服这本书的作者曹天元,因为他在“努力言说不可言说之事”。是的,量子物理作为一门相对比较年轻的理论科学,其涉及到微观世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很直接的联系,不像经典物理那样,一个万有引力用苹果的故事就可以说清楚大概,你怎样让人想象人们肉眼无法看清的世界或是肉眼无法企及的宇宙呢?所以作者确实在啃一块硬骨头,但是他很难得的做的不错,这本书应该来说对于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都可以读懂大部分内容。这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量子物理的“史话”,讲述的是一门科学的历史,所以,作者可以作些发挥,叙事十分生动形象。
长话短说。故事是从光是什么开始的。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光是什么呢?是波?还是粒子?牛顿说是粒子,爱因斯坦则认为是波。当两派不可开交的时候,初生牛犊的德布罗意却发现光既是粒子又是波。要知道,波与粒子是完全不相容的两种特性。说光量子既是粒子又是波,就像说一个人既是猛男又是靓女。
波粒之争尘埃未定,年轻的物理奇才海森堡又有惊天大发现:量子不仅具有波粒二象性,而且,它还具有不确定性,你知道它的位置就不可能同时知道它的速度,你知道它的速度就不可能同时知道它的位置;它在什么地方、以什么面目出现,完全是一种概率(买彩票的都明白概率是个什么玩艺)——量子世界的魔幻之门就这样打开了!
如此怪异的现象,科学家必须给出解释,于是就有很多奇思妙想,量子理论也变得越来越古怪。
其实,量子理论最为神奇之处在于:不管它的解释是多么的匪夷所思,它却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理论,甚至比相对论还要成功。正是这种奇怪的理论使我们有了毫不奇怪的成果,比如电子显微镜、激光、半导体、核能……它是最诡异的理论,也是最实用的理论。
也许大家没有听懂,没关系,在量子理论面前糊涂一点不必感到害羞。连爱因斯坦这样的大人物都倒在了量子理论的脚下,何况我们。著名的量子论的奠基人玻尔也都要说:如果谁不为量子论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没有理解量子论。
总的来说,《上帝掷骰子吗》是本成功的科普读物,从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成功科普读物的一些特点,他的作者无疑首先应该了解阐述的科学领域,但是不需要一定精通,就如教师在课堂讲课更关键的是他的表达能力。作者应该有更广泛的兴趣,只有这样他才能够从更丰富的角度以公众能够接受的语言进行科学的普及。这本书成功的向大家讲述了量子物理的一段历史,或许并不完全准确,但是我们毕竟可以知道这门科学的发展历程,我们毕竟了解了很多基本的量子物理理论,我们毕竟了解了大批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对于一本科普读物来说,这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