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
1. 钱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查找资料,进行思考分析)
2. 银行是否是无能和无耻的(对中小企业、实体经济);影子银行能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
难的问题;了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影子银行、社会融资规模、货币基金公司、互联网金融、长尾理论”的概念
3. 了解某一国家(如法国、美国、葡萄牙、新加坡、泰国等)的中小企业融资情况,以及
为什么会是这样(从经济结构、金融秩序、企业管理等等方面)
4. 贷款利率放开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数据说明,自去年7月至今)
5. 查央行的历年的数据(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金融资产、M2余额、当年GDP),将
其进行比较(包括与当年GDP比较),进行分析、理解;查找我国有几家可以称之为银行的机构
第二篇: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历来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今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小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担保机构作用难以发挥,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六项机制”建设落实不够,企业自身贷款能力下降,等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一、地方政府要努力打造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良好社会环境
1、研究制定有利于扩大中小企业信贷的激励政策。针对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放贷面临的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要认真予以研究,处理好银行市场化经营与政府政策性扶持之间的关系,制定出台有利于扩大中小企业信贷的扶持政策,引导、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当前尤其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撬动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我省已经出台的微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激励银行增加小企业贷款的作用尚嫌弱,要尽快改进完善,并能有所突破。还可以研究出台对中小企业的技改贷款予以贴息的政策,既能引导企业的技改投入,又能激励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支持。各市、县政府可以学习借鉴浙江的做法,在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对增加中小企业贷款额的商业银行进行奖励等方面有所作为,以充分调动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2、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目前,实力较强的担保公司要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加强与银行的合作,扩大担保贷款倍数,可像浙江那样扩大到8—10倍;实力较小、组建后未开展担保业务的公司当务之急是要增加注册资本,把公司的实力做强,具备担保能力,尽快开展业务。加快建立省级再担保公司,为部分目前资本实力较弱的市、县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分散担保行业风险。进一步做好对信用担保机构的评级试点工作,逐步形成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力度,促进全省信用担保体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大胆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我省中小企业面广量大,主要集中在县域农村范围。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强烈,而广大农村地区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必须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通过建立新型金融组织,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目前,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的试行和推进,受到中小企业的广泛欢迎。但我省金融创新的步伐总体偏慢,截至目前,村镇银行才开业2家,小额贷款公司才开业12家,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主要是在盐城一地作了些探索,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因此,必须大胆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和突破,加快试点,稳健发展,规范运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
4、扎实搞好银企对接。政府出面,通过向金融机构推介中小企业、举办中小企业融资洽谈等多种形式,构建银企对接平台,创造合作机会,是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做法。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不断深化这方面工作,积极加以改进和完善,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鼓励和引导银企合作,实现良性互动。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让行业协会凭借“行业代表”的身份筑路铺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5、建立和完善征信体系。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需求信息及风险信息收集难度大。因此,政府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组织相关部门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社会征信系统和运行机制,扩大征信系统的覆盖面和信用信息的采集面,尽可能详细地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年审情况、纳税情况、企业及法定代表人个人银行信用记录、对外担保、法律诉讼、履约情况等信息,方便金融机构查询,提高市场透明度,这样既便于银行全面了解情况,防范信贷风险,也对企业自觉履约形成约束,有利于增强企业诚信意识。
6、帮助中小企业完善融资抵押条件。要尽快研究建立集体所有土地的评估、交易和登记制度,促进集体所有土地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完善,帮助部分中小企业解决由于集体所有土地限制难以实现抵押的问题。针对许多中小企业有房产但没有产权证的问题,要尽快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办证,盘活这些沉淀下来的资产,从而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抵押服务。政府部门要敢于大胆创新,如工商部门可推出股权质押办法,房管部门可创新在建工程作抵押办法。另一方面,要规范贷款抵(质)押物的评估、登记程序,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对资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公证费、担保费等要给予政策优惠,降低收费标准,以减少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7、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工作,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省和各地应建立健全企业上市引导、扶持和培育工作机制,制定企业上市激励机制,重点加强赢利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着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积极探索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券,政府要研究解决好集合发债的担保问题,建议省财政设立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补贴资金,降低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成本。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
1、提高认识,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战略性业务。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中小企业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重要作用的高度看待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精神,积极落实银监会关于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中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社会责任感。我省中小企业资源丰富,金融需求旺盛,为金融机构各项业务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金融机构要结合江苏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将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作为自身信贷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确立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
2、用足政策,扩大贷款规模。最近国家已将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继出台了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大幅度下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信贷政策,各金融机构要用足国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政策,确保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幅不低于本机构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长幅度,增量不低于上年。江苏居民储蓄率高,民间资金潜力大,各金融机构要在全力组织存款的基础上,把贷款规模做大,全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3、积极创新,千方百计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加快信贷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为客户开发从资金融通、风险规避到财务管理、资产保值增值等的一揽子金融产品,将业务品种覆盖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贸易融资、物流运输、工程建设、厂商联动等各个方面。加快抵押方式的创新,适当放宽抵押资产的范围,尝试采用企业无形资产、股权、项目权益、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等多种抵押方式,积极探索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和抵押制度,探索实行集体林权、海域使用权担保方式,为中小企业扩大抵押贷款提供方便。创新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与担保机构合作的限制性条件,增加合作的担保机构数量,放大担保倍数。对运作规范、信用良好、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担保机构承保的中小企业贷款,要下放审批权限,并给予贷款利率优惠。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积极发展表外业务,创新集合发债、引进战略投资者等资本市场业务,帮助优质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4、开展优质服务,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要进一步细分市场,扩大客户群体。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创新能力强、产品有竞争力、信用记录良好、经历宏观调控逐步走向成熟的优秀中小企业,要大力拓展;对市场前景好而目前遇到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要依据政策给予贷款重组、展期等多种形式帮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要量身定做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优化信贷业务运作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行贷款“一站式”审批,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5、深化“六项机制”建设,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长效机制。一要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特色支行(或专业支行)等专业机构,专司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职能。二要安排专门的贷款计划,向中小企业倾斜,保证资源配置,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进行独立的成本和利润核算。三要对有条件的基层行进行合理授权,尽量简化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审批程序,减少贷款审批层级。四要注重对从事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员工的专业化培训,提高信贷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五要逐步建立风险防范与正向激励并重的业绩考核评价机制,按照“尽职免责,不尽职问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标准,明确对中小企业授信专业审批人和客户经理的免责条款,设定合理的中小企业坏账容忍度,为经营单位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解除后顾之忧;同时设置新增中小企业授信户数、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等指标,使中小企业信贷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其业绩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六要在金融机构内部定期通报违约信息,以防范风险,改善信用环境。
三、中小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融资能力
1、注重诚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要着力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切实做到有借有还、按期还贷,杜绝不良信用记录。
2、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财务制度。要自觉规范自身经营管理行为,逐步建立健全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3、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实行转型升级,使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密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要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银企对接活动,扩大了解,增进互信,求得共赢。
第三篇: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金融危机冲击下 五大措施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在回答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时,李毅中说,抽样调查发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去年底全国中小企业歇业、停产或者倒闭的大概占7.5%。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受创伤最重,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资金短缺。国家已经从担保入手,逐步采取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第一个措施:中央财政拿出10亿元,加上地方自筹资金,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目前10亿元资金已下达330个担保机构,可为4万户中小企业提供2500亿元贷款担保。同时对担保机构免征三年营业税。
第二个措施:各地政府为地县担保机构建立再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的建立,可以把担保功能放大,增加贷款额度。金融机构已采取了有效措施,希望今年对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能够达到6000亿元。
第三个措施:开拓其他融资方式。希望资本市场创业板能够设立,支持自身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中小企业还可以捆绑起来发集合债,还可以搭建平台让大企业支持小企业。
第四个措施: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去年是39亿元,今年要增加到96亿元。我们将调整全国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用好分散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务部等部门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第五个措施:为中小企业在技术咨询、管理咨询、培训、开拓市场方面搭建平台、互相交流,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四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政府、企业、金融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现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方式 融资结构 融资体系
截止到2008年10月,据国家发改委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48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GDP的59%,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60%,上缴税收占全国的51%,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总数的75%以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40%。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与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国专利的66%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技术创新的75%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其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但是,与此相矛盾的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与其狭隘的融资渠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小企业的经济产出占全部经济产出的比例与其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贷款资源不到20%,股票、债券发行等融资方式几乎与中小企业无缘。融资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十分迫切。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融资状况分析
2008年8月5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2008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上年同比减少15%;全国2008年上半年有6.5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贷款资源不到20%。
(1)财务状况分析。首先,资金结构分析。根据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抽样调查报告,我国中小企业对融资的需求比较迫切。在被调查的企业中,35.4%的企业表示有很大的资金缺口,急需融资;38.1%的企业表示略有资金缺口,需要融资;只有26.5%的企业表示没有资金缺口,无需融资。在需求的资金类型上,中小企业最需要长期投资资金。在别调查的企业中,59.1%的企业表示主要需要长期投资基金,36.3%的企业表示主要需要短期流动资金。
其次,财务结构分析。自2008年以来,贷款利率的连续上调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挤占其利润空间,使其财务状况恶化,融资资金受到影响。据浙江中小企业局统计分析,由于受银行利率上调和民间高息借贷等影响,2008年1—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财务费用增长40.55%,其中利息净支出增长45.18%。温州市800家企业财务费用支出增长51.7%,利息支出增长51.2%。正是出于对此问题的担忧,人民银行2008年下半年数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理论上说,利率的下调将减轻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但鉴于目前经济形势仍不明朗,出于对风险的考虑,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变低,这就导致了其融资困难。
(2)融资结构分析。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造成我国融资渠道狭窄,以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就股权融资而言,在发达国家占据比较重要地位的风险基金和公众资金在我国发展非常缓慢;就债务融资而言,我国中小企业所得到的信贷资金种类也非常单一;就资本负债率而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最明显的特点为企业的资本负债率总体上高于一般水平。根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的抽样调查(2007),内源融资占全部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2/3以上,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来源。分析以上数据可发现,我国非公中小企业大都高度依赖内源融资,而来自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比例很小,融资渠道单一。
2、融资问题分析
2008年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瓶颈尤为突出。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广东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变化既是当地外向型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全国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测温计。据广东银监局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6月末,广东银监局辖内小企业贷款余额合计1555.85亿元,比年初减少近150亿元,占余额1/10。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抽样调查报告(样本企业包括江苏、北京、河南、广东和江西的640家企业)可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较多,依次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27.2%),贷款额度少、频率高、增加交易成本(18.9%),可抵押物少、抵押折扣率高(15.7%),少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贷款援助(8.6%),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6.5%),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5.3%),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2.1%)等。
可见,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1)企业贷款难和银行放款难并存。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表现为抵押难和担保难,同时还表现为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
首先,企业贷款难。第一,抵押难。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土地、房地产一般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30%,专用设备为10%;评估等级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昂贵;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还属于部门垄断服务,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不按市场行为准确评估,随意性很大。第二,担保难。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既不愿意给别人作担保,也不愿意请人为自己作担保,免得给自己添麻烦。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作担保人。第三,基层银行授权有限,贷款程序复杂繁琐。中小企业借一笔数额不大的贷款至少要办十道手续,少则一周,多则数月,即使钱到手,商机可能早已错过。
其次,银行放款难。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成功申请银行贷款的比例低。根据2008年广东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局对345家中小企业的调查中可知,当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时,超过70%的企业选择通过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其中抵押贷款是银行贷款的主要形式,但贷款周期短、门槛高、成功率低。在调查的305家企业中,近三年曾向银行申请过贷款的只有135家获得银行贷款,占39.1%,而且全部是通过抵押获得贷款。信用贷款严重缺乏,在没有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凭借商业信用可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只有25家,仅占调查企业的7.2%。这也证实了中小企业在取得银行贷款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2)缺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从总体上说,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力度在逐渐增大,但与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20世纪90年代我国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一直是在10%左右徘徊,年均增幅略有增长,而从国有银行贷款比例则更为低下,还不到10%,中小企业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就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例如,在2008年12月4日招商银行获得银监会的正式批准,在苏州市设立了小企业信贷中心,这是全国首家拥有小企业信贷业务专营资格的金融机构。但是仅有招商银行一家银行还不足以支撑起全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需要银行业的共同努力。
(3)中小企业高负债率。中小企业的高负债率表明中小企业资本性融资存在困难或障碍。从2000—2007年,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在资产负债率上的变化都不明显,呈略微下降,但中小企业同大型企业相比,资产负债率高出近10%,这说明中小企业资金规模小,融资更依赖于银行。
(4)融资渠道单一和窄小。我国直接融资渠道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以及公司债券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虽然深圳中小企业板已经建立,但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仍是少数。
由表1可知,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只有一种融资渠道,平均每个企业只有1.5种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资金结构仍以内部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这两种传统融资方式为主。而民间融资作为一种补充形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其他融资方式,特别是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在企业资金结构中显得十分薄弱。这一方面说明内部融资和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作用重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单一问题比较突出。
(5)融资政策和环境不健全。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2007年调查统计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中小企业中,认为融资环境较以前有明显好转的不足7%;认为稍有好转的也仅为13.93%;认为融资环境较前几年没有变化的占59.02%;认为融资环境恶化的超过20%,与认为融资环境好转的企业比例基本相当。对现有融资方式感到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企业分别占19.84%和15.87%,较满意的企业占19.84%,非常满意的企业仅占3.17%。调查结果表明,尽管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但收效并不大。特别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海啸影响,国际经济下滑、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国内有相当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现有的融资环境与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其融资难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3、融资障碍原因分析
根据青岛市2008年中小企业调查报告可知,在被调查的企业中,认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内部因素,占29.64%;其次是金融机构的原因和政府扶持不够,各占25.93%和25.91%;最后是国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歧视,占18.52%。
由此可见,当前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中中小企业自身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包括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中小企业人员素质低、技术落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产权模糊、信用能力原因等;其次是金融机构因素,包括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等;最后是政府政策因素,包括利率政策的缺陷、税收政策的缺陷、法律政策体系不健全等。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外,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还面临诸多障碍。如经营环境劣化、金融管理体制、利率管制、资本市场缺陷、国有商业银行的制约等。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对策
自2008年9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已席卷全球,这其中受害最深的是中小企业,对外方面由于出口订单骤减、应收账款回收期加长,对内方面由于原材料及人工成本升、资金支付压力空前加大,众多企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根据世界商业环境2007年调查数据库中的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为此,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解决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第一,完善中小企业法律制度体系。如美国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小企业法》等,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等;第二,建立专门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如美国政府的联邦小企业管理局(SBA),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第三,健全直接融资渠道。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包括从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贴息等方面扶持中小企业;第四,完善资金扶持政策体系。主要有税收优惠政策、补助金政策等。
西方国家通过以上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应因地、因时制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等来选择融资模式。因此,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微观方面的融资对策
(1)从中小企业自身角度考察。首先,要加强中小企业素质。中小企业要想彻底摆脱融资困境,单靠外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不够的,还必须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一,改善经营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尽快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应该大胆借鉴、积极汲取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经验,进行管理制度创新,打破传统的家族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加速进行知识与技术更新。
其次,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是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不畅的重要保障。第一,努力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第二,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第三,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再次,要规范各种财务管理制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虚假,这已严重阻碍了金融机构对其资金的投入。因此,中小企业应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起规范的财务制度和信用制度。第一,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增加信息透明度;第二,要及时还本付息,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的企业形象;第三,要保持合理的贷款水平,制定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然后,拓展多种融资渠道。当前中小企业不仅仅是缺少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缺少如何找到适当的融资渠道。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建立正确的融资观念,善于利用多种融资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主要有租赁、典当融资、票据贴现、同业拆借等。
最后,加强与发展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加强和发展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以群体的力量弥补中小企业个体力量的不足。这样做,既可避免单个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弧军奋战,降低市场风险,又可使中小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方面做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高外部经济性,还可使中小企业充分享受社会分工协作的恩惠,降低成本水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考察。首先,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缺陷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第一,建立中小企业银行。它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运行的基本目的不是赢利,而在于对符合政策要求但难以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给予融资支持;第二,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以购买中小企业股份的方式向中小企业投资,从而可以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事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拓宽资金来源;第三,适度发展民间信用融资市场。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金,如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中小企业科技风险墓金、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基金等。
其次,成立独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独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诸如地方性民营银行中小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克服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防范道德风险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最后,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金融机构应转变观念,进行信贷制度改革:第一,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第二,银行金融机构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企业制定相应的贷款和审批程序,在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坚持有进有退的信贷政策;第三,银行金融机构应适当提高基层机构的授权,简化办事程序。
(3)从担保机构的角度考察。首先,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我国应尽快建立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第一,借鉴日本政府的做法,设立“特别信用保证制度”;第二,由政府出资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第三,鼓励民间资金投入,设立商业性担保公司。
其次,建立并完善贷款担保机制。建立和完善与担保机制相配套的制度设施:第一,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放开准入门槛;第二,对担保公司实施减免税政策,达到一定条件的担保机构,国家减免所得税;第三,建立担保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包括建立国家再担保机构、银行对担保公司的坏账分担、通过风险基金提供补偿等等。
(4)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察。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与交易市场、长期信贷市场。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要大力开展柜台交易业务,加速形成股票二板交易市场,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到香港和海外上市融资,拓宽中小企业的股票融资渠道。发展资本市场,逐步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首先,完善资本市场的法律制度。核准制规定若干证券发行的具体条件,申请证券发行的企业必须经过主管机关审查后,方可发现证券。我国对公司发行证券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使得中小企业很难达到证券发行的条件,导致中小企业不能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注册制则对证券发行管理实行公开原则,这种证券发行管理制度较核准制来说,发行条件较为宽松,中小企业很容易做到。我国应该对证券发行实行注册制,并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对有关证券发行的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完善,为中小企业开通直接融资渠道。
其次,建立健全的二板市场和柜台市场。建立二板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有重要意义。我国设立二板市场的目的之一就是吸引一批高科技企业到港上市。因此我国的风险企业可选择香港的“创业板”市场作为上市场所,有条件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还可争取到美、英等发达国家的二板市场上市。同时,柜台市场也为中国风险投资搭建了退出平台,有利于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而且柜台市场还能起到为二板市场、主板市场输送成长性、成熟性企业的作用,形成良好的融资循环。
最后,发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指通过创建风险基金或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如果中小企业获得风险投资,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信水平、增强企业融资能力,还可以使企业在其他方面的许多需求也会得到很好的满足。我国在发展风险投资时,政府应当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如构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风险投资法律体系、创立风险投资基金等。
2、宏观方面的融资对策
(1)从政府扶持的角度考察。因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载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因此,从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角度出发,政府必须给予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政策及财政支撑,以政府的力量帮助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
首先,金融支持。政府应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第一,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的“中小企业信贷银行”。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免息、贴息、低息贷款。第二,制定强有力的金融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的作用。第三,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征的直接融资体系。一方面创造条件开辟二板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风险投资。
其次,资金支持。我国应充分考虑国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对中小企业的政府资金支持系统的建设。第一,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准备金。第二,给予中小企业特定事项的资金扶持。政府应针对某些特定事项,给予中小企业必要的资金扶持。第三,取缔一切不合理的收费。从源头上制止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
最后,政策性扶持。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主要包括贷款、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培训及信息交流等形式。我国自2008年8月起,一系列旨在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财税、金融等利好政策已相继由强烈诉求变成了现实,各种力量迅速集结到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的思考与行动中。如央行通过窗口指导,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并要求这部分额度必须用于中小企业、农业或地震灾区;随后又出台政策放宽了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对个人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
(2)从融资环境的角度考察。首先,法律环境。我国可以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信用管理法》,以法律规范企业信用行为。各级政府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还应尽快普及和全面推行《中小企业促进法》。继续废止和清除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真正使中小企业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
其次,服务环境。银监会应该同人民银行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民营银行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为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搞好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此外还必须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介体系。
二二
【摘要】融资困难是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更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既定目标的实现。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重的和复杂的。文章通过找出并分析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提出要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应当采取的相关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中小企业的融资通道过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由于我国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影响创业投资的退出,中小企业也难以通过股权融资。
2.获得信贷支持少。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同时,中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
3.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大,而长期负债则占很少的部分。主要由于银行一般只会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而由于各种原因一般不会提供长期贷款。
4.中小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申请贷款。一旦一家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蒙受损失,则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若短期内急需资金,中小企业之间会互相拆借,或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解决。
5.自有资金缺乏。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基本成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融资一般是通过两个渠道完成的。一是间接融资,即主要通过银行贷款;二是直接融资,即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企业股票上市等形式。但是,由于我国金融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1.部分非国有中小企业经营效益相对低下,资信普遍不高。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一般较低,技术水平落后,难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风险增大,中小企业原有的优势已逐步丧失,亏损企业增加
2.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规范。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较大。
3.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企业要办理一笔财产抵押,需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手续,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并要提供多种相关资料,对于习惯进行灵活经营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会带来很大的制约。
4.银行信贷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以后,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使信贷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而且近两年来,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在商业银行尚未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前提下,这就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1.政府层面——政府要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对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1)税收优惠。这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政府可利用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和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法对中小企业给予金融支持。
(2)财政补贴。政府可采取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出口补贴等形式对中小进行金融支持。
(3)政府可以考虑在财政预算中建立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或设立中小企业办互助会等形式,设立风险投资贷款担保基金。
2.金融系统层面——加快银行等金融系统改革,改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
首先,具备条件的银行在进行改造时,要允许民间资本以建设投资基金方式参股。其次,国有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扩大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比例,并在贷款审批、结算、等方面提供给中小企业以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创造条件。最后,可适当考虑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
3.中小企业自身层面——中小企业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水平,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要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合法经营,规范管理,引进优秀人才,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规范行为,提高社会影响;要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自身和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总之,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才能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地进行融资活动。
(2)改善中小企业的信誉形象。中小企业的良好信誉形象在融资成功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可以建设诚信文化,凝聚诚信精神,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中小企业应注重自身信用建设,大力提高自身信用水平,提高信用意识。
4.社会层面——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分散化解信用风险
在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时,首先,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担保,成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从市场准入、税收、资信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另外,要建立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担保是一项高风险事业,如果仅靠担保机构自身的资金实力,是很难实现持续经营的。因此,可以组建全国范围和省内范围的两级再担保机构,与直接面向中小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一起形成的担保体系,来共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其解决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目前,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200多家,但大都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为筹得更多的资金,各地、各部委都竞相推荐大公司上市,这也导致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在加之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
(二)民间、政府中小企业融资状况。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多数在民间中小企业融资,采取职工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或借民间的高利贷。尽管筹资成本较高,但由于手续简便、资金到账及时,多数中小企业还是愿意到民间中小企业融资。但由于民间资本毕竟规模不大,且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所以中小企业民间中小企业融资不是长久之计。在政府方面,又存在这样的观念:大型企业都是国有的,贷款给他们是国家对国家的企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中小企业大多数是非国有的企业,效益不稳定,贷款回收不好,信誉差,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银行一般对中小企业贷款十分谨慎,条件较为苛刻。
(三)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截至2007年末,全国小企业授信户数381万户;小企业贷款余额2.52万亿元,仅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9。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取得银行贷款很难,主要表现为抵押难;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一些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繁琐。这就使得许多中小企业视银行贷款为畏途,而不得已走上民间贷款的途径。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加之为中小企业贷款监控成本高、风险大而不愿意放款。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自身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提高信用等级
1.建立科学的经营机制。中小企业要尽快建立健全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经营决策机制,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透明度与科学性,充分实现信息公开,解决银企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小企业应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规范经营并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挖掘内部潜力,按市场规律发展经济,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逐步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2.
第五篇: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调查报告
把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着力点放在小型企业上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调查报告
[摘 要] 本文针对制约当前我国小企业发最的最大瓶颈“融资难”问题,在多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应用大量数据进行比较研究,重点分析了金融资源配置和我国市场结构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难在小企业,应当改变对问题的认识角度与政策思路,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改变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改革相关制度,调整相关政策,明确改革目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政策建议
融资难已经成为我国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制约,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一矛盾更加突出。我国金融资源的实际供给与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存在严重矛盾,最主要矛盾是绝大部分金融资源供给由以国有银行为主的大中型银行金融机构控制,绝大部分金融资源配置由国有企业和非国有大中型企业获得,绝大多数(95%以上)小型企业得不到任何正规金融资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难在小企业,应当改变对问题的认识角度与政策思路,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改变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改革相关制度,调整相关政策,明确改革目标。
一、我国企业融资存在五大结构性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及其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成千上万家企业的成长壮大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30年来,我国金融规模总量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从货币供应总量看,全国货币供应量1978年为1 367亿元(当时无此统计指标,此处按当时的存款余额和流通中现金总量之和计算),2008年为47.51万亿元,增长了近350倍;从存贷款总量看,1978年全国存款与贷款余额为1 155亿元和1 890亿元,2008年为46.62万亿元和30.34万亿元,分别增长了400多倍和160倍。30年来,我国企业数量规模与成分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78年,我国企业总数大约为100多万家,个体户不到20万家。2008年,我国工商注册的各类企业总数为971万户,注册资本(金)43.48万亿元。其中国有企业56.88万户,注册资本(金)4.78万亿元;集体企业85.68万户,注册资本(金)6 157亿元;公司企业105万家,注册资本(金)17.14万亿元;外资企业43.49万家,注册资本(金)1 191亿美元;私营企业657万家,注册资本(金)11.73万亿元。另外,有个体户2 917万家,注册资本(金)9 005亿元。
由于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市场发展相对于整体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来说比较滞后,特别是相对于我国市场主体数量、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发展明显滞后,尤其是相对于非
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更是明显滞后,带来了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矛盾:金融资源实际供给流向与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取向的矛盾。矛盾最集中体现在小企业(前述工商注册的971万家企业中的99%为小企业)融资难上,它一直是制约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市场发展和企业成长壮大的长期性大问题,至今未能得到很好解决。金融资源实际供给流向与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取向的这一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五大结构性矛盾:一是金融资源国家垄断为主同生产要素市场配置为主的矛盾;二是金融管理政策的计划与市场并重同34实际经济运行的市场为主的矛盾;三是国有大中型银行十分强势同民营中小银行十分孱弱的矛盾;四是国有企业、大企业融资充足有余同民营企业、小企业融资严重不足的矛盾;五是正规金融资源流动性相对不足同非正规金融资源地下快速流动的矛盾。
二、金融资源配置要适应市场主体结构变化特点的客观要求上述五大矛盾的存在,造成了我国金融资源的供给无法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而这种不适应性的长期存在,凸显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导致了企业融资难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根本解决。从目前来看,我国银行业四大类金融机构中,大型商业银行即国有的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即中信、光大、华夏、民生等,其掌握的银行金融资源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而百余家城市商业银行、各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及少数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其掌握的银行金融资源占全国的不足三分之一。前者的金融源较多倾向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受惠企业数量不足全国企业总数的1%;后者的金融资源倾向服务于小企业,但受惠企业数量充其量也不足全国企业总数的10%。从国际比较看,发达国家银行贷款的企业覆盖率为54%,而我国在规模或限额以上企业中银行信贷覆盖率大约在20%左右,规模或限额以下企业不到2%,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因此,我国银行金融资源配置和市场主体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倒挂现象和巨大的需求缺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健康发展必然需要有效的金融支持。从企业有效需求的角度讲,无论是大中企业还是小企业对分享金融资源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只要市场中有大中小企业等需求不同的各类企业群体,就应当有相对应的金融资源配给来满足各类有效需求。国家的金融资源供给理应流向各类企业的有效需求,银行设置结构也理应与各类万方数据企业的数量结构相适应。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亟须调整以适应市场主体结构变化特点的客观要求,以形成一个能够高效率配置金融资源、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的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一种能使金融资源自动流向有利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改善和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的资源配置机制。
三、我国企业融资问题主要在于小企业融资难一直以来,我国习惯于将中小企业相提并论。从2002年颁布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来,人们将过去的大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的提法逐步改变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无论是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政策,还是金融机构的具体执行或监管措施,抑或社会各界的舆论导向和评价观念,都将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相提并论。因此,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我国的企业融资难问题主要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实际上,中小企
业融资与小企业融资大不相同。目前,来自金融与产业部门的不同判断本身说明了中小企业融资与小企业融资是悬殊很大的两个问题。金融部门认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已经大为改善。近年来金融部门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外部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银监会提出中小企业融资要坚持“四个到位”、确保“六项机制”、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等一系列措施后,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改善更快。数据表明,200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0.31万亿元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53.06%。2009年上半年,全国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年第4期增企业贷款3.9万亿元,其中,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占56.6%。另一方面,工信部和中小企业认为小企业融资依然艰难。尽管采取了不少积极措施并取得了相当效果,但小企业依然融资无门。尽管2009年全国信贷规模迅猛增长,但大多数小企业却依然得不到贷款。二者判断不一,说明中小企业融资绝不能简单等同于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信贷数据绝不能说明小企业融资状况。现有数据表明,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基本没有解决。一是大银行的小企业客户数量非常少。根据中国工商银行的数据,到2009年6月,工行的企业客户中,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为1.9万多家和3.4万家,占企业客户的31.9%和55.9%,贷款为16 262亿和4 041亿,占企业贷款的39.36%和9.78%。工行2008年底有营业网点15 676个,平均一个网点才有2.2个小企业客户。
实际上,我国中型企业问题与小型企业问题差别很大。一是数量差别明显。在我国,企业结构呈35万方数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4期现出大企业很少,中企业不多,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的金字塔形状。从市场主体看,2009年6月全国注册私营企业692万家,占全国企业的69%,户均注册资本185万元,另有个体工商户3 063万户。o从工业企业看,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35.9万户,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0.8%,9.05%和90.15 o/;另外还有100多万家规模以下企业o[43总体看,全国大企业不到1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不足0.1%;中型企业不到10万家,占不足1%;其余99%以上是小企业。二是信贷条件差别很大。我国中型企业,其资产质量、管理规范、经济效益、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等方面,绝大多数中型企业符合银行信贷要求,因此,绝大多数中型企业都在银行开户并获得授信和贷款。三是银行信贷覆盖率差别悬殊。从国际比较看,根据有关数据,银行贷款的企业覆盖率水平,发展中国家为10%以上,发达国家为54%。根据世界银行对全球45个国家企业信贷发放情况的研究,大中小三类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比重大约是58:23:19。可见,中型企业信贷状况与大企业近似,与小企业甚为悬殊。如果将中型企业与小企业融资问题混同,必然导致认识判断与政策决策的失误,客观上掩盖了我国企业融资问题的实质,误导了人们认识与判断问题的方向,影响了国家金融信贷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拖延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因此,要把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着力点放在小企业上。一方面,要改变认识和判断问题的角度与思路。从国家宏观层面看,应将解决中小企业问题调整为解决小企业问题,既包括小企业融资问题,也包括小企业的财税、就业、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问题。从金融机构方面看,不宜再笼统地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应明确提出着力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另一方面,要明确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是金
融机构的一大社会责任。金融机构有责任将我国庞大的金融资源合理有效地配置到大、中、小型企业中去,使其流向与大、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经济社会效益相适应;有责任公平公正地对待小企业,为小企业提供与其经营特点和有效需求相适应的公平合理的金融制度政策、管理规范、商业模式和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四、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正确评价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信用水平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根本原因,是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小企业的资产与经营质量不高,对其贷款,成本高,收益小,信用差,风险大。这种认识又影响了社会对小企业信用状况的看法。但是,实际情 况并非如此。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看,小型工业企业的总体质量并不差(见表1)。2008年,全国大、中、小型工业企业亏损面分别为18.7%,22.2%和17.5%,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9%,59.8%和5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为6.07%,5.33%和5.04%,总资产利润率分别为5.81%,5.14%和7.03%,主营业务收入税收贡献率分别为5.43%,3.79%和3.3%。特别是从解决就业的社会效益看,每1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带动就业的人数,小型企业为2.3人,中型企业为2人,大型企业为1.22人。
从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看,私营工业的总体经营质量好于全部工业。2008年国有及控股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亏损面分别为32.2%,29.2%和12.7%,资产负债率分
别为60%,57.6%和58.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为6.09%,4.88%和5.13%,主营业务收入税收贡献率分别为7.06%,2.44%和3.32%。如果扣除国有垄断企业的垄断收益,私营企业经营质量明显好于国有及控股企业。从解决就业的社会效益看,每1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带动就业的人数,私营企业为2.18人,外资企业为1.87人,国有及控股企业为1.36人。L40总体上看,根据对有关统计数据的分析,在全国近3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近20万户私营企业和33万户小型企业,它们利润高、效益好的占三分之一以上,有一定利润与效益的占三分之一,微利、亏损的不到三分之一。可见,利润高、效益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私营和小型工业企业,其在市场上的商业信誉(主要指对上下游客户守合同、重信誉)是比较好的,有一定利润与效益的三分之一的企业,其在市场上的商业信誉基本上也是不错的。因此,解决这三分之二以上的私营和小型企业的信贷问题,不仅不会增加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而且会给银行金融机构带来不小的收益。它们理应是可发展的潜在客户,是有效益的风险小的客户,是银行金融机构的重要收入与利润来源。
参考文献
[1]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中国改革开放30年民营经济发展数据E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
[2]刘明康.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EJ].中国金融,2009,(19).
[3]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半报告(A股
EEB/OL].http://www.xiexiebang.com,2009一08—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I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