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2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2)》发布辞—实体经济下行期的应对与调整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
2012年12月26日
尊敬的杜书记,各位银行家、各位领导:
四年前,我和中国银行业协会、普华永道三方讨论筹备这份调查报告的时候,再平会长曾提出一个看法:他说我们向窗外以某一个角度拍一张照片,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每年在这个时候都从这个角度拍一张照片,坚持二十年,汇聚在一起就会变成一件作品。正是这样一个共识一直鼓励着我们的课题组坚持在做这项工作,而这份报告也是在座的银行家和参与调查、访谈的很多银行家大力支持的结果。下面,我想简单地就报告内容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我们每年的报告都有一个主线,今年的主线就是在经济周期性回落的阶段,银行家怎么来看待、怎么应对,银行怎么来转型,从外部环境,包括利率市场化、金融改革和监管评价等方面分别展开。
经济环境
银行家普遍调低了对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半数左右的银行家认为全年经济增长7.5%左右。37.3%的银行家认为经济在二季度探底,另有25.2%的银行家认为探底时间在第三季度。30.4%的银行家认为全年经济增长呈缓慢回落态势,2012年难以触底回升。不过,银行家对于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前景依然保持信心。72.2%的银行家认为“技术创新”是中国未来3-5年经济增长的源泉,另有59.6%的银行家选择“制度变革红利”。面对经济下滑,中国政府在4月开始提出“稳增长”的政策基调,调查显示,当前银行家最关注的宏观因素分别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75.1%)、“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72.4%)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64.4%)。
银行家对当前的贷款需求萎缩现象进行了客观分析。除了经济形势低迷、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之外,房地产和政府平台贷款等政策限制也导致了贷款增量的下降。虽然整体经济下行给行业景气度普遍带来影响,但是分行业看,不同行业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银行家力图在总体贷款需求下滑的局面下寻找出景气度相对较好的行业进行重点扶持。农村金融机构高管们普遍看好城镇化过程中涉农贷款的增长;城市商业银行的银行家则看好与经济周期关联度不大的行业,比如批发零售、日常消费等。
利率市场化
虽然很多银行家在我们前三年的调查中都表示正在为利率市场化做准备,但201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允许存款利率上浮依然出乎多数银行家的预料。调查中,这一举措被普遍认为是利率市场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也势必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六成以上的银行家认为未来3-5年是推行利率市场化最好时机。
银行家认为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影响巨大。对于未来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改革,56.6%的银行家认为对银行业影响偏负面,高出认为影响偏正面的选择25.8个百分点。对于未来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的改革,58.3%的银行家认为对银行业无明显影响或偏正面影响,其中,近三分之一(32.5%)认为影响偏正面。
根据自身优势,采取差异化发展趋势是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业的主要应对措施。银行家认为,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可以概括为:一是客户下沉策略,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二是低负债成本策略,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增强低成本存款业务;三是投行化、表外化,减少占用资本金。
服务实体经济
银行家们认为,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给不同形态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支
持,需要改变当前同质化经营、适合各类企业风险特征金融产品不足等问题。
与中国正在推进的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趋势相吻合,84.8%的银行家认为,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当前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在具体的信贷投向上,银行家选择投向的重点领域依次是战略新兴产业(72%)、物流业(52.1%)、传播文化业(50.8%)、机械制造业(46.2%)、农林牧渔业(44.7%)、信息科技服务业(44.2%)等。战略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设备制造业、新能源继续成为银行家表示重点支持的领域,与上年基本保持一致。
与此同时,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对一些限制发展行业减少信贷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银行业重点限制的行业中,房地产业以67.4%的比例高居榜首。与2011年相比,由于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取消及公路行业风险的暴露,银行业对公路铁路运输业的支持力度出现下降,且有超过20%的银行家表示将限制对公路铁路运输业的贷款规模。此外,在国家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造纸业、纺织业、冶金业也是重点限制的行业。另外目前国际航运市场低迷,船舶制造业景气度变差,也成为银行业重点限制行业。
除自身积极做调整之外,银行家也就监管者如何引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银行家普遍希望监管层面能够适度放松信贷规模(48.7%),并通过差别化准备金政策使银行能够拥有更多的可供调配的信贷资金(46.7%)。同时,有36.6%的银行家希望监管层面能够引导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金融综合改革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54.8%的受访银行家认为,金融业中,最应当向民间资本开放的行业是银行业;79.4%的银行家支持具备一定资质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与此同时,银行家也表达了对其风险的担忧。调查显示,高达86%的银行家认为,“不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是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要风险。选择“容易引发关联交易”的银行家占比为55.1%,超过一半。
战略转型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银行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各家银行均在加快转型和调整的步伐。逾四成的银行家选择通过“实现特色化综合经营”推进自身战略转型,也有37.9%和33.9%的银行家选择“提高资本利用效率”、“调整业务结构”作为其战略调整的重点,同时有29.4%的受访者选择“调整客户结构”作为其战略调整的重点。在调整业务和客户结构方面,调查显示,私人银行、财富管理等在个人金融业务中的重要性凸显。其中,私人银行跃居第一位,体现了在高净值人群规模不断壮大的背景下,为高端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资产管理服务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服务的重点。
2012年5月,随着央行、银监会、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三轮资产证券化试点启动,额度约为500亿元,试点银行和试点资产范围进一步扩大。82.9%的银行家建议当前应该“稳健审慎推进”。住房抵押贷款是银行家认为现阶段最可行的试点资产(70.8%),选择“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和“企业信贷”的银行家分别占比42.5%和39.8%。此外,接近七成的受访银行家认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是现阶段中国推进资产证券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小微企业融资
2011年下半年以来,小微企业呈现出经营困难、信贷需求下滑、风险程度上升等新特点,这给正在大力拓展中小企业业务的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银行家表达了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忧虑。在对2012年及未来三年可能出现不良率偏高的业务的调查中,小微企业位列第三。不过,77.4%的银行家依然认为小微企业贷款仍然是公司金融业务发展的重点。
理财产品
2011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堪称银行业负债管理的一大亮点和重要手段。存款市场激烈的竞争,信贷额度的管控,资本监管、存贷比考核等来自监管的压力,以及其他投资渠道的低迷,都是促进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原因。近八成的银行家对于理财产品业务的发展持支持态度,其中54.3%的银行认为可适当扩大规模,23.6%的银行家认为应大力增加其规模。
与此同时,理财产品市场高速发展背后的潜在风险和存在问题也引起了银行家的关注。调查显示,50.9%的银行家认为理财产品形成的大量表外资产,可能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性带来影响;75.2%的银行家对理财产品同质化、价格恶性竞争表示担忧,希望监管层面能加以引导。
面对当前第三方理财机构、证券公司、保险机构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较快发展,多数银行家认为这对银行理财业务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55.8%的银行家认为竞争对手的增加可以倒逼银行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步伐,46.7%的银行家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将为银行带来托管、代销等业务机会,32.4%的银行家表示由于很多银行已经开展综合化经营,具备上述不同机构的优势,市场变化对其影响不大,仅有2%的银行家认为第三方理财机构、证券公司、保险机构的快速发展对银行理财业务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因素逐渐增多,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尤为突出。调查显示,分别有67.9%和58.8%的银行家对前述两项风险表示了关注;有32.6%和26.6%的银行家认为这两项业务是2012年及未来三年可能出现不良率偏高的业务,位居前两位;房地产业以67%的比例高居重点限制行业的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家一直重点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尽管目前融资平台贷款的清理规范工作有序推进,但银行家对平台贷款依然持谨慎态度。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银行家表示应收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46.2%的银行家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不会全面爆发,但部分地区出现违约现象”。相对西部地区,中部、东北及东部区域的银行家对待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态度更显谨慎。与2011年相比,银行家在2012年经济下行背景下对于信用风险的关注程度重新上升到第一位。
2012年,中国银行业加快推动新资本协议的落地实施,并将“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流程”、“加快实施整改达标”和“制定资本占补平衡办法”等作为目前的首要工作。同时,中国银行业持续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超过九成的银行家认为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呈现良性互动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
面对日益复杂与激烈的竞争环境,银行家始终关注“人”作为生产力核心要素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调查显示,90.2%的银行家认为所在银行未来三年员工数量将继续增长,该比例连续三年上升,显示银行业强烈的扩张意愿。
银行家普遍认为,通过变革人力资源管理来提升银行整体竞争力,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44.6%的银行家认为“绩效目标短期化倾向”是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人才选拔过程中,银行家普遍认可将绩效结果表现作为人才选拔的主要依据。而面对人才流失问题,58.2%的银行家认为“员工个人发展选择”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另外,“薪酬水平偏低”、“晋升渠道不通畅”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对于社会普遍关心的高管薪酬问题,调查显示,“绩效薪酬”是银行高管薪酬的主要构成部分,46.3%的银行家认为高管薪酬市场化程度不够、未能体现竞争优势。信息科技
信息科技已经成为支撑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经营管理、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信息科技建设受到银行家的持续关注。2012年的调查显示,对于未来三年信息科技建设投
入,选择“加速信息系统建设,大幅增加投入”的银行家比例继续保持最高,达到69.1%。近年来,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有银行家表示通过IT建设实现银行业务信息化的阶段已经接近尾声。未来信息科技建设将成为银行业务发展与创新的核心推动力之一,其重点将是以客户关系、数据分析、风险管理等为主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面对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银行家对移动支付等业务创新给予了较大重视,普遍希望以银行为主导,与相关行业合作发展新型业务。
社会责任
“发展低碳金融,推行绿色信贷”是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领域,尤其在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体现得较为明显,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业银行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与发展金融业务的有机结合,来实现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政策性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则更加认同“对不发达地区、弱势企业或人群进行金融支持”。
“网点服务流程和效率”与“金融产品创新”被认为是公众金融服务中最亟需改进的两个方面,说明这两项“痼疾”仍未完全得到解决;由于客户群体等方面的差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瓶颈主要在于金融产品创新,而大型商业银行则在网点服务流程和效率方面亟待改进。
监管评价
对于银行家而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是2012年值得关注的监管动态之一,对于几经调整后出台的《办法》,银行家给予了较为正面的评价,并表示将通过加强资本管理水平、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等方式应对《办法》实施后银行经营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对现有监管指标体系的评价方面,银行家表示了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但希望对存贷比指标的监管应用和数值设定进行适度调整。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已经进行到了第三年,银行家对目前的各项风险监管政策表示了认同,对“展期和借新还旧”的评价也偏正面。同时,面对中国范围广泛的影子银行,例如银行理财产品等,67.5%的银行家认为其“使金融业务绕过监管,影响经济金融稳定”,62.8%的银行家认为会“导致货币信贷规模控制的效力减弱”,希望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力度成为银行家的共识。
银行家群体
多数银行家认为其在岗位上的付出与回报相匹配,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高管认同度最高,占74.3%;而大型商业银行高管的态度,则相对分化,凸显了其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银行利润高速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近半数的银行家表示,业绩压力已成为他们最为头疼的因素,尤其分行作为主要利润来源,更是有明显体现。发展前瞻
约七成银行家预期未来三年其所在银行的收入及利润增长率将低于20%,并且扩大生息资产规模是未来利润增长的最有力推动因素。银行家对未来的资产质量表示乐观,半数以上预期其所在银行未来三年不良贷款率将维持在1%以下。八成银行家认为2012年末其所在银行资本充足率将达到10%以上。64.6%的银行家认为2012年末其所在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50%以上。
最后,我对整个调查过程中一直提供支持的银监会领导和银行家群体,以及参与调查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每年的银行家调查报告都经过我们大量环节的工作,我们访谈一位银行家,事先要对这家银行有充分的了解,对其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包括前三年、前四年的问卷。访谈完后,整理录音,进行校订,校订之后从不同的案卷里提炼共识的问题。通过大量的问卷发放、回收、录入,算出比例,制作图形,最后呈现给大家面前的这样一份报告。就像我们说的,如果坚持二十年它会是一个作品,这个作品现在已有四年的雏形,所以我也
希望大家继续给予支持、指导,使我们这个工作做得更好,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各位银行家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展望和研判,促进整个银行业的转型和科学发展。
谢谢各位!
第二篇:《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3)》导语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3)》导语
2013-12-24巴曙松研究员金融政策研究
文/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3)项目组
2013年以来,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出现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出现新的变化,发达国家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而新兴市场集体表现疲软。中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放缓,第三季度开始企稳回升。中国银行业总体运行平稳,利润增速有所放缓,不良资产略有增加,而且经历了年中市场流动性紧张的严峻考验。值得关注的是,央行取消了贷款利率下限,这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有所减弱,不同商业银行依托自身优势,谋求特色化发展道路,力争在严峻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搅局者”异军突起,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冲击。《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3)》将向您展示银行家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之时的思考与行动。
宏观环境
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为中国银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新一届政府更为强调“调结构、促改革与稳增长”之间的均衡,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追求有所下降。过半数的银行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中枢下移,未来每年GDP增长合意区间为7%-7.5%。新一届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上的调整备受银行家关注,94%的银行家最关注的宏观因素是“宏观调控政策”,而且银行家对最近一年来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总体评价为五年来最高,显示了对当前宏观政策的肯定。银行家对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金十条”非常认可,并认为“发挥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64.6%)和“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59.1%)是最为有效的措施。
利率市场化
201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完全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利率市场化进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银行家普遍认为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进度适中,仅有13.6%的银行家表示“推进太快,对经营产生一定影响”。银行家认为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短期内对贷款定价影响不大,61.4%的银行家认为短期内“整体贷款利率水平不变”。但长期来看,79%的银行家认为这将会对银行业盈利造成冲击。对于下一步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带来的冲击,银行家的主要担忧在于中国银行业对传统净息差赢利模式的依赖以及内部定价机制、自身风险管理水平以及产品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
城镇化建设
新一届政府将城镇化作为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和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银行家对城镇化建设推进的关注度也显著提高,并就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72.1%的银行家认为监管部门应该“明确城镇化支持方向,实现‘有扶有控’”。在问及下一步区域发展战略时,67.8%的银行家也是选择了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拓展业务。
小微金融
重视小微企业客户已经成为中国银行家的共识,近九成的银行家(87.3%)将小微企业作为自身所在银行首选的发展客户群,78%的银行家认为小微金融“对银行业保持利润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超过七成的银行家(75.3%)认为除传统贷款业务外,应积极开展小微金融产品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可见,产品创新仍然是银行开展小微金融服务的重要难题。
业务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银行业在业务发展中亮点颇多。在银行信贷重点支持的行业中,农林牧渔业首次位列首位,房地产仍是最受限制的行业。公司金融业务出现新亮点,银行家对供应链金融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59.9%的银行家将其作为发展重点。个人金融业务中,63%的银行家将个人消费贷款作为发展重点,而对财富管理(56.1%)和私人银行业务(43.2%)的重视程度出现下降。投资银行业务(52.2%)已超过传统结算业务(43.3%),成为最重要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理财业务收入位列第二位(46.7%)。
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业务经过七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半数银行家将理财业务定位为“推动业务转型发展与利润增长的重点之一”,并有74%的银行家认为应适当扩大理财业务规模。债券类产品受到79.7%的银行家的青睐,是理财业务发展的重点。理财产品到期兑付危机的出现,引起了银行家的高度重视。银行家最关注的理财业务带来的风险是“不当销售或产品准入控制不严等产生的声誉风险”(62.9%)和“资产错配产生的流动性风险”(58.6%)。银行家对近年来出台的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的主要监管政策普遍认同,并建议下一步应在银行理财业务信息披露(56.9%)和合规经营落实(53%)方面加强监管。
同业业务
近年来银行同业业务增长迅速。2009年至2012年,我国银行业同业资产规模年均增长36.4%,分别为总资产增速的2倍和贷款增速的2.2倍。调查显示,银行发展同业业务的意愿较强。超过九成的银行家表示将适度或大力发展同业业务,其最主要的动因在于“利用同业业务促进闲置资金利用”(76.7%)来“拓宽银行资金来源”(77.2%)和“提高银行收入水平”(68.1%)。75.9%的银行家将“同业存放拆借”当作未来同业业务发展的重点,同时,有近六成的银行家将“票据贴现和转贴现”(59.5%)和“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57.8%)作为发展重点。对于同业业务的监管,银行家认为监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有效控制了信贷表外投放,降低风险”(59.1%),“促使银行同业业务回归本质”(48.3%),“确保银行资金真正支持实体经济”(36.6%)。银行家对同业业务监管最主要的建议有“针对高风险资产设定投资比例上限”(49.6%)、“设定理财产品流动性管理指标,防止表外风险向表内扩散”(44%)和“降低同业业务杠杆比例”(37.5%)。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银行经营风险加大,不良率出现反弹,尤其是经过年中流动性紧张的考验后,银行家对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估出现一定程度下滑。银行家关注的首要风险是淘汰落后产能造成的信贷风险加速(54.5%)。银行家认为造成6月份“钱荒”最主要的原因是“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严重”(55.5%),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在不良贷款方面,银行家认为未来最可能出现不良率偏高的业务是“小微企业贷款”(31.6%);而长三角区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良率可能承压最大(61.3%),这可能与当地小微企业相对集中、风险传染性较大密切相关。
近九成银行家认为所在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已经初步完成。过半数银行家将“对业务实施预先控制,杜绝叙做不恰当业务”作为内部控制的首要定位。57.5%的银行家认为内部控制“三道防线”体系的全面建立是过去五年来内部控制发生的最大变化。
公司治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2010年以来,在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各项指标中,银行家对中国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4.50分)和组织架构健全性(4.44分)的评价一直比较高,而对激励和监督机制有效性(3.93分)的评价一直偏低。而且2013年各项指标评分都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调查还显示,逾九成银行家认为中国银行业存在行政干预,受干预较明显的领域是“高级管理人员选聘”(56%)和“信贷投放”(51.4%)。“建立市场化的商业银行高管选聘机制”(58.4%)是中国银行业去行政化的关键措施。
近九成银行家认为未来三年中国银行业员工数量仍会增加。中国银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未来改善的最主要方面是:“竞争性的内部岗位及人才选用机制”(69.1%)、“以价值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68.3%)和“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管理体系”(65.7%)。62.8%的银行家认为,依据不同层级、不同序列的胜任素质要求,“完善相应的后备人才库”是加强银行管理人才梯队建设的重点工作。绩效管理最大的问题是“绩效目标存在短期化倾向”(74.3%)。
信息科技与互联网金融
信息科技对中国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支撑作用日益彰显。超过九成的银行家认为信息科技对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有积极作用,超过八成银行家非常重视信息科技建设,超过四成银行家表示将加大信息科技建设的投入。信息科技建设的重点是核心交易系统(77.9%)。
众多互联网公司在2013年涉足金融服务领域,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挑战,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41.6%的银行家认为这将给整个银行业带来巨大挑战。银行家认为互联网公司和商业银行在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各有优劣势,近八成银行家表示将与电商等机构进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社会责任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43.2%的银行家认为“提升声誉”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说明对社会责任的投入,已经成为银行提升美誉度和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方式。银行家认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是履行社会责任投入最大,也是效果最好的领域。银行家眼中公众金融服务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是“金融产品创新”(65.5%)、“网点服务流程和效率”(56%)和“金融消费者的保护”(55%)。
监管评价
银行家普遍认为监管指标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较高,对中国银行业的适用性也较强,但在监管的弹性和灵活性方面仍有进一步改进空间。就个别指标而言,银行家评价最高的是“资本充足率”,评价最低的是“存贷比”。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之后,为了能更好地开展资本补充工具创新,“尽快出台新型资本补充工具的操作性制度”(72.1%)成为银行家最为迫切的需求。
银行家认为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面临的主要风险点是“无法掌握全口径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导致风险难以准确估算”(62.7%)、“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风险监控难度日益加大”(58.3%)、“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难以支撑债务偿还”(56.6%)和“资金使用不规范,难以监测平台贷款资金流向”(49.7%)。
银行家群体
调查显示,四成银行家具有在多家商业银行的工作经历。沟通协调能力和社会关系是中国银行家最出色的素质能力,相比而言,国际化视野不够开阔。市场化管理机制的缺位,“缺乏有效的银行家激励约束机制”(32.5%)是银行家成长的主要障碍。银行家对工作环境满意度最高,对薪酬水平满意度最低。
发展前瞻
超七成银行家认为未来三年中国银行业收入及利润增长率将低于20%,表明银行家预期中国银行业增速将放缓。不过生息资产规模扩大、中间业务增长仍是未来利润增长的最有力推动因素。银行家对未来的资产质量担忧上升,仅四成认为其所在银行未来三年不良贷款率将维持在1%以下,低于2012年的过半数。超七成银行家认为2013年末其所在银行资本充足率将达到10%以上,其中过半认为将达到11.5%以上。近八成的银行家认为2013年末其所在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50%以上,超过2012年的不足七成。(完)
文章来源:《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篇编辑:高英;杜渡
第三篇:2013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发布暨银行业改革发展研讨会
2013银行家调查报告发布暨银行业改革发展研讨会
2013年12月23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杂志、《银行家》杂志、东方银行业高管研修院共同主办的2013银行家调查报告发布暨银行业改革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以“银行业全面深化改革展开版”为主题,围绕银行业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展开讨论。协会会长单位代表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张旭光、银监会创新部主任王岩岫、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杨少俊、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李振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徐学明、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中国民生银行行长助理林云山、普华永道北京首席合伙人吴卫军、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樊志刚、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银行家》杂志社主编王松奇等嘉宾出席并发表了致辞或主旨演讲。银监会研究局陈璐副处长、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刘珺、江苏银行副行长朱其龙、交通银行副首席信息官麻德琼、交通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周昆平、北京银行(601169,股吧)董事会秘书杨书剑、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麟、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普华永道合伙人梁国威、朱宇等嘉宾参加了专题讨论。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主持研讨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主持发布会。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受中国银行业协会委托发布了《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宏观环境、发展战略、业务发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科技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社会责任、监管评价、银行家群体、发展前瞻等方面反映了中国银行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业务创新转型中面临的发展机遇、挑战和应对之策,表达了银行家对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银行业务发展及银行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研判和建议。
报告要点表明: 银行家关注深度变革的宏观环境,对当前宏观政策充分肯定
过半数的银行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中枢下移,未来每年GDP增长合意区间为7%-7.5%。宏观调控思路上的调整备受银行家关注,与往年调查结果相比,银行家对2012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总体评价最高,显示了对当前宏观政策的肯定。新一届政府将城镇化作为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和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银行家对城镇化建设推进的关注度也显著提高,并就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认为监管部门应该“明确城镇化支持方向,实现“有扶有控”。
应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银行业力求战略转型和业务突围
与2012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特色化经营”超越“综合化经营”银行业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反映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竞争严重的背景下,各银行对于特色经营道路的思索与实践。68.5%的银行家认为行业竞争将“倒逼银行加快理财产品创新”。对于未来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逾六成银行家认为利率市场化会降低理财产品的吸引力,超半数的银行家认为监管政策趋向严格也将影响理财业务的发展。
银行家防控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风险管控更趋严格
《报告》显示,银行家重点关注的风险点与往年相比也出现新的变化,其关注的首要风险是淘汰落后产能造成的信贷风险加速。54.5%的银行家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如淘汰落后产能)造成的信贷风险加速”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超半数银行家认为造成6月份“钱
荒”最主要的原因是“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严重”,表明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在不良贷款方面,31.6%的银行家认为未来最可能出现不良率偏高的业务是“小微企业贷款”;61.3%的银行家认为长三角区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良率可能承压最大,这可能与当地小微企业相对集中、风险传染性较大密切相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的关注度一直较高,也受到43%的银行家关注。与此同时,近九成银行家认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对于中国银行业当前内部控制体系的适当性,33.1%的银行家认为“已按照内部控制标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定期审议”;56.8%的银行家认为“已经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但仍需完善”。
各行更加重视自身公司治理及绩效考核的科学合理性与长效性
《报告》通过对中国银行家问卷调查和当面访谈,了解银行家们对银行激励约束机制、高管选聘、信贷投放过程、绩效考核与资源配置等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看法,结果显示:接受调查及访谈的银行家们普遍认为,近年来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架构不断健全。其中,外资银行公司治理平均得分最高,其市场化程度最高、公司治理更加完善;其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大型商业银行。但银行家们对公司治理一些项目评价不高,也值得关注。《报告》显示,逾九成银行家认为中国银行业存在行政干预,56%和51.4%的银行家认为,在高管选聘及信贷投放上存在明显行政干预。从机构类型来看,外资银行的高管选聘与信贷投放受到行政干预比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普遍要少。银行家们对绩效考核及资源配置评价较低,从机构类型看,政策性银行的高管对自身总分行管理情况较为满意,而大型商业银行高管对管理层级增加导致资源配置、绩效考核效率降低不够满意。《报告》选取了22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样本,调查结果显示,面对银行业经营战略转型大趋势,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加强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逐步转向重视平衡风险和利润,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九成以上商业银行将风险管理类指标作为整体绩效考核的重点,与经营绩效类指标并重。
对银行监管总体评价较高,同时建议增强监管的弹性和灵活性
《报告》分三个体系对监管进行了评价,分别是“主要监管指标评价”、“主要监管手段评价”以及“实现监管目标成效”。具体来看,在“主要监管指标评价”中,包括“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覆盖率”、“拨贷比”、“杠杆率”、“净稳定资金比例”、“存贷比”七项,每项分“指标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中国银行业的适用性”、“监管弹性和灵活性”三个维度,各维度设定为满分5分,合计15分。各项得分分别为12.57、12.54、12.30、11.99、11.99、11.94、11.47。其中,得分最高项为“资本充足率”,最低项为“存贷比”。从“主要监管手段评价”来看,包括“监管政策制定”、“机构准入”、“金融风险处置”、“业务准入”、“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问责与处罚”、“主动信息公开”以及“跨业跨境监管交流合作”九项,各项设定为满分5分,其得分分别为4.07、4.06、4.02、4.01、4.01、4.00、3.97、3.81、3.74。其中,得分最高为“监管政策制定”,“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也获得了较为不错的评价,反映了目前监管机构对几项传统监管手段的使用已日趋成熟,也被广大银行家所接受。在“实现监管目标成效”中,包括“维护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促进银行公平竞争”、“提升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金融创新”、“促进银行差异化发展”六项。各项设定为满分5分,其得分分别为4.38、4.16、3.91、3.91、3.83、3.78。银行家普遍认为我国监管机构能够较为有效地“维护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同时在“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也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同时,银行家建议进一步增加监管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银行业经营环境的新变化。
以“银行业全面深化改革展开版”为主题的研讨会也“头脑风暴”出系列有价值的思想火花,诸如:
1.金融创新归根到底是要满足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同时,金融创新要遵守“栅栏”原则,充分保护金融消费者,严格坚守风险底线,使创新与风险管控能力相适应,做到“五个了解”。
2.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惠农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方面,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广泛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创新惠农服务的渠道和方式,同时要统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3.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应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将深刻影响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必须认真思考如何看待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如何按照各类业务的客观规律去经营业务的问题,如何加强与监管的沟通、协调和互动,以及自身经营是否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真实地记录并认真计提拨备和风险。同时,监管方面也要有个适应的过程。
4.银行转型必须依托于新一轮的改革红利作支撑。银行面临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巨大转变,利率市场化彻底结束了带有一定计划经济特点的体制环境,如何保持稳健发展面临挑战。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启发银行思考如何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转型措施能否成功落实,关键还在于有没有新的改革支撑。
5.银行业的海外发展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出发点,以培育全球化的服务能力为重要手段,打造海外梯队化发展的银行业机构的实现方式,加强和提升管理能力,建立海外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6.构建普惠金融的长效机制应发挥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主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努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普惠金融良好的生态环境。
7.从中国小微金融的整体发展看,小微金融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全经济周期,小微金融的生产运营模式仍然需要探索,各家银行大规模介入小微融资业务,对小微企业整体融资环境有比较大的改观。
8.利率市场化将倒逼银行业改革,但更重要的是为银行带来转型发展的机遇。发展普惠金融正是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应对利率市场化,银行业需要改变原有的“盈利观、产品观、客户观”:降低对信贷规模扩张的依赖;提升专业化的服务水平、发展符合中国银行业自身特色的金融创新;注重资产质量和资本使用效率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更加重视改善风险管理模式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大力推动业务模式转型和金融产品创新,通过技术进步来推进金融创新,通过金融创新来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第四篇:皮匠和银行家
《皮匠和银行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围绕问题展开学习,学会正确对待金钱,明白快乐才是生活之本。3.续写寓言。【教学重点】
围绕问题展开学习,学会正确对待金钱,明白快乐才是生活之本。【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快乐的事
师:看着这一张张笑容,快乐把每个人的心装得满满的。你们有没有自己快乐的事呢?
生:过年的时候得到了很多压岁钱,我觉得很快乐。师:这是你的快乐,真好!生:上体育课的时候,很快乐!师:运动也是快乐的。
生:我和同学一起打乒乓球,我们玩得很开心!
师:友谊万岁!快乐真好,请守住你们的快乐,可千万别让快乐丢了。知道吗?有这样一个人,他原来很快乐,但是不小心把自己的快乐丢了,丢了快乐多么让人痛苦啊!幸亏他最后又找回了快乐。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
生:想 2.揭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0页,一起读题目。生:皮匠和银行家
Ppt3,背景图+文本框(皮匠和银行家)板书:皮匠和银行家 师:老师刚才说的故事就隐藏在这篇课文里,请你跟着自学小助手学习课文。
Ppt4,自学小助手
1、原来谁是快乐的人?
2、他有什么样的快乐?
3、他怎样把快乐弄丢了?
4、他又是怎样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的?
生:默读课文
师:好,现在读完课文的同学,可以前后左右四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生:小组讨论
二、交流学习
1.原来谁是快乐的人?
师:好,同学们,我们的讨论先到这里。谁能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举手
师:很好!这个问题大家都能回答,我请你来回答。生:皮匠是快乐的人。
师:同学们,他这样回答行吗? 生:不行,因为皮匠以前很快乐,后来不快乐。师:所以应该怎么回答? 生:原来皮匠是快乐的人。
师:对了!语言的妙处就在于此,准确表达很重要。谁能回答第二个问题?他有什么样的快乐?
2.他有什么样的快乐?
生:一个皮匠从早到晚不停地唱歌。人们无论见到他本人,还是听见他的歌声都觉得很愉快。他对自己的制鞋工作,比当国王还要满足。
板书:皮匠的快乐
Ppt5,背景图+文本框(第一段1-3句)
师: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的快乐呢? 生:他整天都在唱歌。师:还有吗?
生:从人们的反应也可以感受到他的快乐。师:你能通过插图感受他的快乐吗? 生:他的眼睛笑得都眯起来了。生:连小猫也被他的歌声吸引来了。
生:他家的门开着,他唱的很开心,一点都不怕别人听见。
师:多么快乐的皮匠啊!每时每刻他都在传播着快乐,快乐无处不在。板书:无处不在
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快乐吧!“一个皮匠……” 生:读1-3句
师:这么富有感染力的歌声丢了该多可惜啊!他怎样把快乐弄丢了呢? 3.他怎样把快乐弄丢了? 板书:弄丢了
生:他得到了银行家的一百枚金币。
师:请你快速的浏览课文,想一想没有得到一百枚金币时,皮匠是怎么过日子的?得到一百枚金币后,他又是怎样过日子的?
生自读
生:没有得到金币前,皮匠很快乐;得到金币后,皮匠生活不快乐。师:这一百枚金币是怎样把快乐带走的呢? Ppt6,背景图+文本框(第7段)
生:皮匠回到家中,埋好金币,同时也埋葬了他的欢乐。生:他不再唱歌了。
生:从他得到这种痛苦根源那一刻起,他就默不作声。
生:白天,他的目光尽朝埋藏金币的方向望;夜间,如果有只迷途的猫弄出一点声响,他就以为有人来抢他的钱。
师:皮匠还会有哪些表现呢?展开你们的想象,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生:他晚上都不敢睡觉,一直守着金币 生:他每天呆在家,都不出门 ……
师:皮匠每天都在担心、怀疑、虚惊。他就这样把快乐… 生:弄丢了
师:如果此时你是皮匠,你会怎么想呢? 生:早知道就不拿那些钱了 生:每天担惊受怕的,真不好受
师:皮匠和你们一样,也想把快乐找回来。他是怎么把快乐找回来的呢?
4、他又是怎样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的?
生:“最后,这个可怜的皮匠跑到他那富有的邻居家里说:‘把你那一百枚金币拿回去,还我睡眠和歌声来。’”
Ppt7,背景图+文本框(第8段,把皮匠说的话标红)师:为什么皮匠非要把钱还回去? 生:因为他想得到睡眠和歌声
师:当皮匠把金币还给银行家,他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 生:他还是会从早到晚的唱歌,对生活感到很满足。板书:找回来
师:让我们一起来当当皮匠,感受他的快乐。(引读)我从早到晚不停地唱歌,人们无论是见到我本人……
Ppt8,背景图+文本框(第一段1-3句)
生:还是听见我的歌声都会觉得很愉快。我对于自己的制鞋工作,比当国王还要满足。
师:是啊!快乐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同学们,你觉得作者拉.封丹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有钱不一定会快乐。生:快乐是无处不在的。
师:是的,没有金钱也可以很快乐,皮匠最终找回了他的快乐,找回了他生活方式,这就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回归。希望我们都能像皮匠那样正确的对待金钱,快乐的生活。
Ppt9:背景图+文本框“快乐生活”
三、续写寓言 师:当皮匠拿着那一百枚金币站在银行家面前时,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对话?故事又会如何发展呢?请你先和同桌讨论讨论,再写在你的作业本上。
Ppt10:背景图+标题“续写故事”+文本框“当皮匠站在银行家面前时,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对话?故事又会如何发展呢?请你和同桌先说一说,演一演。”
同桌讨论,师可请一组同桌上台说一说。
师:相信同学们还会写出更多更好的故事,课后继续把故事写完,作为今天的作业。好,今天的课先上到这里,下课!
第五篇: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2018年1季度
银行家问卷调查预测报告
-----2018年1季度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整体上稳中向好,结构持续改善,总供求更加平衡,制造业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以及企业利润改善较为明显。央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更好地平衡稳增长、调结构、去杠杆、抑泡沫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在促进杠杆稳定的同时,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在此政策环境下,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处于正常状态下。随着农历新年后各行业企业正常运转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预计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整体逐渐偏热。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预计会双降。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预计会下降,主要是受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等行业涨幅回落影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也会因冬季取暖期结束而由升转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会因大范围雨雪天气影响因素消除,以及春节过后天气回暖,鲜菜、水产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呈下降状态。房地产价格主要受部分二三线城市楼市政策定向松绑影响,预计出现小幅上涨。
目前,央行货币政策适度且效果明显。预计下季度,央行会继续密切监测流动性变化情况,并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常备借贷便利及逆回购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证流动性基本稳定。
近期存款市场利率水平偏高,尤其是结构性存款,主要是受存款偏离度考核和年末重要考核时点冲高双重因素影响。预计二季度存款利率水平会先降后升,整体持平。贷款利率水平适度,且暂未出现会导致二季度上升或下降的明显因素。我行的整体息差水平跟随上述存贷款市场利率水平变化而呈下降趋势。
金融市场利率水平方面,1个月以内各shibor利率波动频繁,总体适度,1个月以上各shibor利率处于涨后的高位,水平偏高,中长期利率水平适度。在目前同业业务政策条件下,shibor利率走势会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不排除资管新规、委贷新规出台,以及银监整治金融市场乱象、强化同业业务监管、深化去杠杆和穿透原则等多重因素推升shibor利率上行。从年初监管机构频发巨额罚单来看,前述各因素发生属大概率事件,叠加同业存单规模大幅度缩减因素,预期二季度shibor利率水平呈上升形势。我行的产品定价能力受五大行及农商行(农信社)影响较大,存款定价能力较弱,贷款定价能力一般。理财主要受资产端定价影响,定价能力偏强。
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客户的贷款需求增长。主要原因是上季度时至年末,信贷规模全面收紧,信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本季度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继续增强,两个需求在同一时段释放,贷款需求显著增长。从行业上来看,主要来自农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从企业规模上来看,大中小微企业均有;从用途上来看,主要用于生产经营和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变化不大。企业贷款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销售增加和资金趋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需求增长的原因是政府到期债务需要臵换。
下季度客户贷款需求预计会继续呈增长趋势,原因是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使得企业客户融资渠道向传统信贷转换,以及制造业企业盈利产生的旺盛的信贷需求。
发展小额信贷是我行一直贯彻的经营理念。因此,在目前经济形势向好发展的情况下,我行对经营周转贷款及个人贷款审批条件适度放松。我行还制定了优先支持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区域信贷政策,审批标准略有放松。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审批条件进一步收紧。总体上基本不变,部分行业偏紧主要是因信贷规划偏紧和监管政策趋严所致。预计下季度审批标准基本不变。
我行本季度经营状况较好,预计下季度仍将持续向好。我行资金流动性充裕,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负债增加和上下级行资金调配,市场流动性充足也是较重要的原因之一。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我行企业存款有所减少,储蓄存款缓慢增加,基本无同业往来。获取资金的成本变化不大,但预计下季度会上升。贷款资产质量基本不变,预计下季度也不会出现太大变化,贷款逾期客户数量基本不变。
由于贷款规模持续增长,我行本季度营业收入比上季度有所增加,净利息收入增加,手续费收入基本不变。下季度,随着各信贷业务的继续展开,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地,营业收入将会进一步增加,随之净利息收入和净中间业务收入也一并增加,我行会继续保持增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