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创业有问题请看指南
毕业生就业创业有问题请看指南
今年在长高校毕业生达16万多,“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进校园启动就业了怎么办理档案户口、创业去哪些部门办手续„„长沙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精心编印《就业创业服务指南》,帮助毕业生了解开展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办事流程。今年在长高校毕业生达16万多,长沙市决定在今年3月至12月,启动“就业服务进校园,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系列活动。27日,启动仪式暨首场招聘会在长沙学院举行,提供岗位6000多个。
就业创业指南免费发放
长沙市教育局局长彭新介绍,送政策是指将做好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和引导,专门编印了就业创业政策服务指南,免费发放给参会学生。
落实了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到长沙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办理就业报到、户口迁入和档案接转手续;未就业毕业生在办理就业派遣手续后,持《户口迁移证》可到长沙市公安局办理落户手续,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不需要办理就业派遣手续,不要被报到期限左右。长沙市教育局就业服务窗口在办公大楼102室,联系电话84899717。
创业办事的基本流程是,毕业生到教育局报到,在校大学生到所在学校开具有效证明,再到工商部门申请注册、领取营业执照,到质监局办理组织结构代码;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证;到银行办理开户登记;按企业项目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到住房保障局申请租赁补贴。各个相关职能部门都在长沙市政务中心设有办事窗口,地址在金星北路一段20号,联系电话88665072,可坐301、168、903路公交车到市政府下。
首场招聘会提供六千岗位
长沙市还将培训活动送进校园。长沙市教育局今年组建了就业、创业专家讲师团,启动了送课进校园活动。首批专家讲师团成员由十人组成,通过举办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创业培训,提升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彭新介绍,首场招聘会上,市教育局联合长沙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携手150家企事业单位,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及其他知名企业、上市公司为20余所省会高校的上万名应届毕业生提供6000个优质就业岗
第二篇:毕业生就业创业(范文)
近年来,团市委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帮助更多毕业生成功就业为目标,以大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广泛建立高校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毕业生SYB创业培训,并通过组建高校毕业生创业专家服务团、项目库、完善信息网络,切实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全市各级团组织先后扶持1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创办自己的企业,组织2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专项就业创业培训。
今年,团市委将5月份作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月。活动月期间,团市委将整合各方资源,积极联合人社部门、财政部门等,围绕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评选、就业创业事迹宣讲、技能培训、平台搭建和资金扶持等方面,重点开展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进校园活动。动员和引导广大青年企业家、青联委员、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先进个人和青年文明号、青年维权岗等先进集体,与就业创业毕业生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解读、法律咨询、个体援助和协调落实等方面的服务。
今年,团市委还将重点实施毕业生就业创业就业“十百千万”工程,全年计划在全市建立10家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基地;扶持100名毕业生成功就业创业、征集100个就业创业好故事、100个好的就业创业计划、建立100家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帮扶1000名毕业生实现就业;对10000名毕业生进行就业创业就业培训。
以选树先进典型为切入点,营造青年创业氛围。着力培养选拔一批青年创业兴业领头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增强“青年创业行动”的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多青年投身创业实践。几年来开展的“青年创业领头人”和“创业明星”评选,先后推出了中国青年创业奖获得者河北渝乡辣婆婆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进飞、河北天俱时工程科技集团董事长刘秀忠和“三木”生产合作总社等一大批创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组织青年企业家成立创业明星巡讲团,在下岗青工和高校毕业生中讲述创业历程,介绍成功经验,努力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在青年中激发热潮。
第三篇:2014年毕业生就业指南
2014年毕业生就业指南
一、山东省高校毕业就业信息网(学生专区)注册、登录
山东省毕业生就业手续全部在“山东省高校毕业就业信息网”(简称“信息网”)上进行。信息网是集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业务处理和毕业生求职择业、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信息网的主要功能有:①发布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②发布大、中专毕业生求职信息;③网上签订就业协议;④就业工作流程等内容。
1.毕业生注册
毕业生登录“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在 “用户登录”栏目,点击“注册”链接,选择毕业生类型为“省内院校”,点击“下一步”,显示“省内院校毕业生注册须知”界面,点击“下一步”,显示“省内院校毕业生会员服务声明”界面,点击“接受”按钮,显示“省内院校毕业生注册界面”。
(1)选择“毕业年份”为2014;
(2)输入“真实姓名”;
(3)输入“身份证号”(同生源信息一致);
(4)点击“毕业院校”输入框,出现“学校代码查询”窗口。输入学校名称“山东职业学院”,点“查询”后出现学校代码,点击学校代码“43706”添加毕业院校名称,回到“省内院校毕业生注册界面”。
点击“下一步”,核对补充个人信息后,输入“用户名”、“登录密码”,点“确定”按钮,注册完毕。(注:务必记住用户名和密码)
2.毕业生登录
毕业生登录“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在首页“用户登录”区选择“身份”为“毕业生”,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点击“登录”按钮进入信息网。
二、网上签订就业协议
1、毕业生省内、省外注册单位签约流程(注册: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部门注册)
(1)用人单位收到学生网上简历或搜索到学生简历后,向毕业生发送签约邀请。
(2)毕业生在网上应约,网上达成签约意向。
(3)系统自动发送就业协议书至相应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鉴证后,网上协议生效。1
(4)用人单位打印就业协议书并盖章,毕业生签字,书面协议生效。
(5)毕业生送盖章签字的就业协议书到学院审核。
(6)学院审核通过后,将协议书及签约情况汇总后报送校就业指导中心。学校审核后,存档协议书,编制就业方案。
2、毕业生与省内非注册单位签约流程
本流程适用毕业生与省内暂时不具备网上签约条件的用人单位签约使用。
(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签约意向。
(2)毕业生登录就业信息网点击“录入省内就业协议书”功能项,将拟签约的用人单位信息进行认真、正确的填写,填写完毕进行提交。
(3)打印协议书,通常一式三份。
(4)接收单位和接收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部门)盖章,毕业生本人在打印的协议书上签字。
(5)毕业生或用人单位到同级人事部门办理签证手续。
(6)毕业生将鉴证过的协议书交学院,学院审核汇总签约情况定期报送就业指导中心。
(7)学校审核后编制就业方案。
若毕业生在离校后与接收单位签订纸质就业协议书的,由办理鉴证手续的人事部门负责办理改派手续。
3、毕业生与省外非注册单位签约流程
(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签约意向。
(2)毕业生在网上向学校发出省外就业申请,学校审批毕业生申请之后,关闭毕业生的省内签约功能。
(3)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纸质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4)毕业生登录就业信息网录入外省就业协议书(省人社厅就业处鉴证)。
(5)毕业生将协议书交学院审核。
(6)学院审核后,将协议书和签约情况报送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学校审核网上及纸质协议书存档,编制就业方案。
4、非派遣省外签约
适合签订省外就业协议书,但不能转档案和落户口的情况。
(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签约意向。
(2)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纸质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3)毕业生登录就业信息网在灵活就业栏目下录入协议书(属正式就业)。
(4)毕业生将纸质协议书交学院审核。
(5)学院审核后,将协议书和签约情况报送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
(6)学校审核网上及纸质协议书存档,编制就业方案。
三、劳动合同就业流程
(1)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人力资源部门章或劳动合同专用章)、法人签字或签章,学生签字,注意合同期限、试用期要明确,工作内容、工作地点、月工资要具体。
(2)毕业生将“劳动合同”中相关内容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录入。
(3)毕业生将《劳动合同》复印件交学院。
(4)学院审核盖章后,将《劳动合同》定期上报校就业指导中心,学校审核后存档,编制就业方案。
四、其他就业工作流程
1、毕业生改派到某单位就业流程
(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先解约,系统判断如果毕业生在改派期(一年)内,毕业生可继续与新单位在网上签协议鉴证。
(2)毕业生的就业信息会自动发送给新单位归属的具有改派权限的就业主管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毕业生持相关材料到该部门办理改派手续。
2、改派回生源地就业流程
(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解约后,在改派期内,通过系统将改派回生源地的申请发送至毕业生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审核。
(2)审核通过后,如果原单位是省外单位,则由省级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改派手续;如原单位是省内单位,则由原单位归属的具有改派权限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改派手续。
3、毕业生省内二次派遣流程(毕业前未落实单位,派回生源地,择业期为二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签约意向,在鉴证之前,如果签约单位归属该生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则该生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鉴证并办理该生派遣手续。如果签约单位不归属该生
源地就业主管部门,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网上同意出生源地就业,单位归属就业主管部门鉴证并办理派遣手续。
4、毕业生回生源地后,外省二次派遣流程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按照各种签约流程情况进行签约,原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在网上出具退函,省级就业主管部门审核信息并办理改派手续。
五、关于就业报到证
1、什么是报到证?报到证有何作用?
《报到证》是由教育部统一印刷,经山东省人社厅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的报到凭证,其全称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简称《报到证》。用人单位以《报到证》为依据,接收毕业生并接转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口。《报到证》只能一人一份,由其他部门印刷或签发的报到证无效。毕业生对《报到证》要妥善保管,凡自行涂改、撕毁,一律作废。
报到证有以下作用:
(1)《报到证》一式两页,正页全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由毕业生本人持有;副页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通知书》,该页装入毕业生本人档案。
(2)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就业时,须持《报到证》,用人单位凭《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
(3)单位所在地公安部门凭《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落户手续。
(1)学校相关部门依据“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档案转递,组织关系转移和户籍迁移等手续。
(5)《报到证》由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时交给用人单位,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
2、毕业生如何办理“报到”手续?
(1)已落实就业单位(报到证签发到单位)的毕业生 持就业报到证和单位要求的有关材料直接到接收单位办理报到手续。
(2)未落实就业单位(报到证签发到生源地)的省内院校毕业生 登录“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网上报到”后,携带身份证、报到证、毕业证按规
定时间到生源所在地人社局办理报到手续。
3、毕业生的报到期限有何规定?
人社厅规定,非师类毕业生报到期限为三个月(7月16日到10月15日)。毕业生领到报到证后应在规定时间到就业单位报到并办理户口手续,无特殊原因而延期报到所造成的后果由毕业生本人承担。
4、《报到证》遗失了怎么办?
若不慎将《报到证》遗失,毕业生应从本人档案中借出《报到证》副本后到地市级以上报纸挂失。后将《报到证》副本和挂失的报纸以及个人申请到所在学院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审核,开补办申请,到省人社厅补办报到证。补办的有效期自毕业起二年之内有效,超过期限不予办理。
预祝每位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求职有方,健康发展,生活幸福!
山东职业学院西校区就业指导中心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九日
第四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和创业难问题事关个人、家庭、高校、社会、国家的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加以解决,以保证其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增强其创业的能力与活力。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创业
一、中国高校毕业生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总人数和在校毕业生的数量冠绝全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时移世易,中国大学生的教育和就业体制已逐步从过去的“精英化教育”、“严进严出”、“统包统分”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宽进宽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阶段,高校毕业生呈现出数量逐年递增、素质整体下降、就业率总体下滑的态势。作为世界上大学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正在加大,新的失业群体正在形成并不断壮大,增加了个人和家庭的负担,“读书无用论”的观念有所抬头,民众教育投资积极性遭受打击,同时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且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问题。
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养,必然会走到毕业这一步。千千万万的高校毕业生涌进劳动力市场参与竞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就其位,各谋其职。结果是,有的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有的被迫从事“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有的无奈 “失业”和“待业”。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28万人,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体制性失业、自愿性失业的问题仍很突出,其就业难和创业难的成因有多个方面:第一,伴随着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中国大学生规模逐年放大,逐步缓解了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强烈需求,大学毕业生已从“稀缺资源”转变为“常规资源”。第二,伴随着国企改革、城市化进程、化解产能过剩和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因素,大学生将直接面对国企下岗员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城市农民工就业以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竞争,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第三,高校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有所脱节,使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专业结构失衡,呈现结构性的过剩状态。第四,大学生就业观念有待改变,盲目形成过高的收入预期与就业期待,盲目地拥堵到经济发达地区、热点行业和大单位,产生区域性结构和产业性结构的失衡。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家庭和学生个人的多方参与、共同努力。主要有以下对策:
(一)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对策建议。要深化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中西部地区就业;要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充分运用税收、资金、简政放权等手段鼓励就业和自主创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增强就业信息传递的全面性和及时性;探索新的就业激励措施,比如美国为了鼓励大学生到特定的地域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提供了“免除学生贷款义务”等系列激励措施;比如日本政府强力支持大学生创业,为那些具备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的大学生提供一些无担保、无抵押的融资,在解决学生就业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援助力度,特别要重视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和支持。
(二)高校层面的对策建议。一方面,增强高校关注和帮助学生就业创业的内生动力。高校要根据时代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和调整专业学科设置、机构部门设置,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要加强用人单位和就业信息的收集,强化与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要建立健全“专业化、信息化”的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培训体系和服务机制;要通过职业见习、岗位实习等形式增强在校学生的能力和经验;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比如德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校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为学生提供入学前的咨询服务和入学后的专业调整服务,帮助学生理性定位、发挥潜能、符合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增强高校关注和帮助学生就业创业的外生动力。要优化对高校的考核机制,将学生就业情况作为高校的重要评价指标,促使此项工作成为高校的一大差异化优势和基本社会责任。
(三)用人单位层面的对策建议。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将人才作为单位的第一资源;要重视自身的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结构建设,从年龄、专业、可塑性等角度认清应届毕业生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合作,充分及时传递自己的用人需求和导向,在帮助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的同时,满足自身对人才的长远需要;要切实做好用人信息的传递工作,防止信息不对称;要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防止因性别、学校、户籍和专业等形成歧视性待遇。
(四)家庭和大学生层面的对策建议。家庭要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择业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较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大学生要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挖掘自身潜力;要主动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和潜力,敢于从事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要树立积极的就业思想,培养健康的就业心态,在地域、行业、单位、薪资、职务等方面拥有理性的预期,不能将就业目光和标准单一地定位在那些短期内薪资高、职衔高、社会地位高的岗位上面,要与实际情况和个人长远职业规划相适应和促进。
参考文献:
[1]杨雄:《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社会稳定》[期刊论文],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2]李晓:《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及对策研究》[学位论文],2007年。
[3]范霞:《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综述》[期刊论文],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
作者简介:蒋寒宇(1985.10-),女,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现工作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学院。
第五篇:《就业创业证》办理指南[模版]
《就业创业证》办理指南
一、《就业创业证》发放对象:
1、进行就业、创业、失业登记的劳动者;
2、被认定为就业援助对象的劳动者;
3、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的劳动者;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规定范围内的其他劳动者。
二、办理《就业创业证》需提供的材料:
1、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一式二份,基层平台、社区各一份);
2、《就业创业证》申请表(一式二份,基层平台、社区各一份);
3、免冠二寸彩色照三张;
4、学历和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职务视填写情况提供相应证件复印件;
5、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办理《就业创业证》需持常住地居委会出具的有固定住所的证明材料。
三、办理就业登记需要的材料:
(一)用人单位录用人员:
1、劳动合同(原件);
2、被录用人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
3、属国家规定的职业(技术工种)的,应出示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登记时间要求:企业在与新录用员工签订劳动合同30天内办理。
申报主体:用人单位
受理机构:用人单位所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
(二)从事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人员:
1、属自雇型就业,包括自己开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持有效身份证件和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办理;
2、属灵活就业或自由职业者,持有效身份证件,本人灵活就业申请和户口所在地居委会出具的灵活就业证明。
登记时间要求:实现就业后30天内办理。申报主体:本人
受理机构:就业地所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
四、失业登记范围和需提供的材料:
1、从各类学校毕业或肄业、六个月未能就业的凭有效身份证件和毕业(肄业证);
2、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事业的凭
有效身份证、原单位(或有关部门)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判决书或仲裁书)等有关资料;
3、自主创业、个体工商户业主或私营企业业主停业、破产停止经营的,灵活就业人员重新失业的凭有效身份证件及工商部门发给的停业证明;
4、军人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凭相关转业证明;
5、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后处于失业状态的凭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后处于失业状态的凭解除劳动教养、刑满释放相关证明;
6、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非本地户籍人员,并在当地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含6个月)后又失业的凭有效身份证、劳动者与原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及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判决书或仲裁书)等有关资料。
受理机构:居住地所在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 需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由失业人员就业前缴纳失业保险金的经办机构登记和受理。
五、办理《就业创业证》程序:
1、申领在居住地或就业地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
2、办理在各县(市、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
六、就业援助对象的范围和认定材料
1、登记失业人员中“4050”(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人员,凭个人身份证、户口本原件进行确定;
2、零就业家庭(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城镇居民家庭)成员凭户口本、街道或乡镇出具的“家庭人员就业状况证明书”进行确定;
3、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其失业时间,凭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就业创业证》中的登记信息进行确定;
4、符合相关条件的残疾人凭残联核发的《残疾人证》进行确定;
5、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凭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相关证明进行确定;
6、因承包土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的人员凭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土地被征用证明及村委会出具的家庭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证明材料(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少于0.3亩(含))进行确定;
7、“双困”高校毕业生(家庭困难及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家庭困难的凭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相关证明进行确定,就业困难的指残疾高校毕业生,凭残联核发的《残疾人证》进行确定。
七、就业援助对象的确定前的公示 公示对象:所有就业援助对象
公示内容:姓名、住址、就业援助类别
公示时间:5个工作日
公示地点: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就业援助对象所在村(居)委员会在显目位置设立就业援助对象公示栏公示。
公示记录:公示情况在《就业创业证》申请表“就业援助对象认认定情况”栏中记载,并由经办人签字负责确认。
八、办理依据
《关于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赣人社字〔2010〕577号)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