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货币银行学3已交
简答题
1.中国现行的金融中介及其类型
1、金融体系是实现货币资金聚集、分配、流通以及实现金融产品交易的一个系统。金融体
系由资金流出方与资金流入方沟通二者有机联系的中介机构以及对这一系统进行调控与监督管理的中央银行与其他监管机构三个部分共同组成。从狭义角度分析,金融体系特指后两部分:沟通资金供求双方的金融中介和对之进行调控与监督管理的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
2、我国采用金融体系模式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
a按照活动领域可分为:直接金融中介和间接金融中介。
b按照职能作用可分为:金融调控、监管机构和一般金融机构。
c按照业务特征可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d按照在金融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融资类金融中介、投资类金融中介、保险类金融中介、信息咨询服务类金融中介。
e按照资金来源方式可分为:存款类金融机构、契约型储蓄机构和投资性中介机构。还包括其他分类,不详述。
2.银行体系及非银行中介体系包括 中国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实施监管。中国银行业协会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是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工商 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外资银行。银监会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银行体系:
1、银行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行政单位,最高层次。作为银行的监管部门,还有银监会!
2、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交等大型商行,地方上小型商行,如渐商银行,深发展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等等。
3、政策性银行:进出口银行、农发行、国家开发行。
非银行中介体系:除了上面的,几乎都是了。风险管理的措施都有哪些
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风险分散(多样化相互独立的投资形式)
风险对冲(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
风险转移(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风险规避(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市场,不做业务,不承担风险)
风险补偿(事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
第二篇:货币银行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I分,共10分
1.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却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C),且其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A.资产业务B.负债业务
c.表外业务 D.借赁业务
2.下列属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是(A)A基础货币B.经济增长
c.稳定物价 D.充分就业
3.成本椎动说解释通货膨胀时的前提是(B)
A.总供给给定B.总需求给定
C.货币供给给定D.货币需求给定
4.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凡是引起资产增加的项目应记入(A)。
A.借方B.贷方
C.借贷双方D.附录
5.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C)。
A.恒久收入的作用 B.人力资本的影响
C.利率的作用D.汇率的作用
6.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将(B)。
A.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B.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C.使企业得到成本更低的贷款D.对商业银行和企业都基本没有影响
7.在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科率是(A)。
A.基准利率B.实际利率C.公定利率D.差别利率
8.有价证券的二级市场是指(D)。
A.证券发行市场B.货币市场C.证券初级市场D.证券转让市场
9.下列属于应在资本市场筹资的资金需求是(D)。
A.有一笔暂时闲置资金B.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头寸不足
C.流动性资金不足D.补充固定资本
10.下列关于人民币发行管理方面的正确规定是(C)。
A.发行库由商业银行经营B.业务库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
c.发行库保存发行基金 D.业务库保存回笼基金
二、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关于利息的理解中正确的是(BCE)。
A.利息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
B.利息属于信用范畴C.利息的本质是对价值时差的一种补偿
D.利息是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部分
E.利息构成了信用的基础
12.现代商业银行的形成途径主要包括(AC)。
A.由原有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成B.政府出资设立 c.按股份制形式设立D.政府与私人部门合办E.私人部门自由设立
13.下列属于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有(ABCDE)。
A.居民个人B.商业性金融机构
c.政府D.企业 E.中央银行.14.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银行吸收资金的业务,即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ABD)。A银行自有资本B.存款负债 C现金D.其他负债 E.存放同业存款
15.从交易对象的角度看,下列属于货币市场的子市场是(BCDE)。
A.国债市场B.同业拆借市场c.商业票据市场D.国库券市场 E.回购协议市场
16.资本市场发挥的功能有(ABDE)。
A.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
B.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场所C.调剂临时性资金余缺
D.有利于企业重组
E.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17.下到属于我国居民的有(BCDE)
A.美国驻华使馆外交人员B.在法国驻华使馆工作的中国雇员
c.某一在华日本独资企业的中国雇员D.国家希望工程基金会 E.在北京大学留学三年的英国留学生
18.下列各项中属于国际信贷的是(ACDE)。
A政府信贷B.政府证券C国际金融机构贷款D.国际银行贷款E.出口信贷
19.中央银行的三大政策工具是指(BCD)。
A.信贷配额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D.存款准备金政策 E.窗口指导
20.下列不属于高利贷信用特点的是(BD)。
A.具有较高的利率B.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c.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 D.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 E.与社会生产没有直接的密切联系
三、判断正确与错误
21.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金铸币。(X)
22.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控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
23.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
24.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和美元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X)
25.信用关系是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26.回购是指资金供应者从资金需求者手中购入证券,并承诺在约定的期限以约定的价格返还证券的经济行为"(X)
27.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性与赢利性之间是负相关关系。(X)28.法定准备金率与存款派生倍数之间呈现正比关系。(X)29.对于居民与非居民的界定是判断交易是否应纳入国际收支统计的关键。(√)30.中央银行的货市发行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列在资产一方。(X)
四、名调解释 31.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32.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即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方法。33.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时的实际交易价格。(3分)对有价证券的发行人和投资者来说,证券行市不仅影响证券新的发行价格,而且是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2分〉
五、简答题 34.金融市场监管有哪些原则?答:(1)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国家或政府对金融市场上各类金融机构和交易活动所进行的监管;二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类机构及行业组织进行的自律性管理。(2)金戴市场监管的原则是: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制止背信的原则;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35.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答:优点:(1)灵活便利;(2)安全性高.(3)规模经济。局限性:(1)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2)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36.要充分发挥利率的作用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答:(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3)适当的利率水平。(4)合理的利率结构。
六、论述题(15分)37.联系我国实际说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答:要点: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可从两个方面考察:(1)货币需求的宏观因素①收入。收入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②价格。从本质上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量。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③利率。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方向的。但也有特殊情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④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并且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相对固定的比例关系。⑤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主要是指债券的利息或股票的收益率与货币需求反向变动。⑥企业与居民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当企业对利润预期很高时,往往有较高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当居民对价格预期较高时,往往会增加现期消费,减少储蓄,居民的货币需求增加。⑦其他因素,包括:信用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民族性格、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等。(2)决定我国货币需求的微观基础: ①居民的货币需求。居民交易性货币需求与交易费用和货币收入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居民货币收入逐年增加,内生地推动了居民货币需求的增长。②企业的货币需求。企业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产生于较低交易成本的需要。企业交易成本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利率、商品交易费用和商品交易规模。③政府部门的货币需求。政府部门的货币需求主要为满足履行公共职能的需要,包括:职能型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
第三篇:货币银行学(范文)
《货币银行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根据流动性不同,货币层次分为M1与M2,M2不同于M1的经济意义在于(B)。
A、具有现实购买力
B、具有潜在购买力
C、对当前物价有直接影响
D、以上都对
2、下列经济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B)。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C、漏现率
D、基础货币
3、一国利率体系的核心利率是(A)。
A、基准利率
B、市场利率
C、实际利率
D、公定利率
4、由于上游产品成本和工资的过度上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B)。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
D、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5、菲利普斯曲线表现的是(D)之间的此消彼长关系。
A、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
B、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
D、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基准利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在美国该利率为联邦基金利率,在其他国家则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即中央银行向其借款银行收取的利息率。
2、存款保险制度: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3、特里芬难题: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承担的两个责任,即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和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之间是相互矛盾的。要满足世界经济增长之需要,国际储备必须有相应的增长,而这必须有储备货币供应国——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才能完成。但各国手中持有的美元数量越多,则对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兑换关系越缺乏信心,并且越要将美元兑换成黄金,这个被称为“特里芬难题”的矛盾最终促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
4、货币政策时滞: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时滞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它可再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
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
止这段过程。主要由客观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论货币供应量抑或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
5、资产证券化: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在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及金融风险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1)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是一对矛盾。金融管制是金融创新的障碍,也是金融创新的诱发原因。①金融管制对金融创新的诱发作用。②金融创新对完善金融监管的作用。
(2)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①金融创新具有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的功能,如NOW账户、浮息票据、金融期货、可转让货款合同及证券化资产等,使金融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大大提高的同时,规避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及信用风险等。②金融创新也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增大,金融产品的风险伴随着金融创新过程仍在加大,金融创新增加了表外风险,推动了金融同质化、自由化和国际化。
2、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答: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从货币供应模型中可以看出,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其基本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能从源头上控制货币供应量。
3、简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答:(1)含义: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并引起物价上涨称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成因:总需求膨胀从国内来说包括投资需求膨胀与消费需求膨胀。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只有通过财政、金融部门的活动才能转化为货币过量投放和现实的通货膨胀。
(3)治理对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压缩基建规模,调整投资结构,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增加有效供给。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答:(1)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沿着货币持有动机和货币需求决定因素这一脉络,经历了传统货币数量学说、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学派理论的主流沿革。
(2)西方早期的货币需求理论为传统货币数量说,主要研究货币数量对物价水平和货币价值的影响。代表性理论为: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论。两个理论的结论和方程式的形式基本相同,都认为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但是,两者分析的出发点不同,费:货币需求仅包括交易媒介的货币,剑:货币需求是以人们手中保存的现金余额来表示,不仅包括交易媒介的货币,还包括贮藏货币;因此,前者注重的是货币的交易功能,关心的是社会公众使用货币的数量和速度。后者强调的是货币的资产功能,把货币需求当成保存资产或财富的一种手段,因此,货币需求量决定于货币资产的边际收益和其他资产边际收益的比较;费: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金融和经济制度等技术因素;剑:重视资产的选择,即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满足程度之间的比较,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及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一观点和方法对后来的各学派经济学家都影响很大。传统货币数量说的缺陷是没有分析货币数量对产出量的影响,对影响货币持有量的效用和成本的因素没有详细分析。
(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理论,沿着现金余额分析的思路,同样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开始分析,指出货币需求就是人们特定时期能够而且
愿意持有的货币量,这种货币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流动性偏好心理。而人们对流动性偏好来源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这三种动机可归结为L1(交易动机)L2(投机动机),L1取决于收入,与收入成正比,L2取决于市场利率,与市场利率成反比。由于短期内人们投机动机需求及不稳定,导致市场利率波动,进而影响投资,影响产出量和经济增长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虽然弥补了传统货币数量说认为货币量不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量的理论局限,但由于过度强调需求管理而忽视了货币供给量变动对物价的影响。此外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短期分析,其中影响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变量都是短期变量,进而得出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结论。
(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第一: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修正,深入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第二:托宾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修正。托宾讨论了在利率预期不确定前提下,作为风险回避者的投资者最优金融资产的组合,和人们的调整资产组合行为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影响。第三,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理论的发展。将凯恩斯的三大货币需求动机扩展为七个动机,将凯恩斯的三大货币需求动机具体化,并提出了公共权利动机,即政府实施扩张性需求政策所产生的扩张性货币需求动机。
(5)货币主义学派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以弗里得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一方面采纳凯恩斯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思想,采纳了相同的需求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并利用它把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改写为货币需求函数,(公式);另一方面又基本肯定货币数量论的结论,即货币量的变动影响物价水平。但由于其把凯恩斯的短期分析变为长期分析,提出了有别于凯恩斯短期收入变量的恒久收入变量,并认为恒久收入是一个稳定的变量,同时用实证分析指出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弹性,从而其重要结论是,因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各因素是稳定的变量,所以,货币需求是一个稳定的函数。既然货币需求是稳定的,中央银行就能够客观准确地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他反对凯恩斯需求管理的政策主张,将管理的重点放在货币供给上,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使供给与需求相一致,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控制通货膨胀。
2、试述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及其改革的重点。
答:目前对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汇率制度的脆弱性。牙买加体系确立以后,事实上,真正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只是少数发达国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和依赖性,往往让本国货币钉住美元等国际货币。在主要货币汇率水平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调整和经济失衡。首先,钉住汇率制度降低了发展中国家调节经济的能力;其次,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累积了大量风险;最后,从理论上讲,钉住汇率制度加大了发展中国家遭受投机攻击的可能性。
2、多元化货币储备体系的不稳定性。首先,各国货币当局对储备结构的调整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其次,储备体系的多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美国实际上把持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大问题的决定权,要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世界各国纳入美国金融市场的战略轨道,以实现全球经济美元化的战略目标。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独立性的缺失,导致其无法捍卫全球的金融安全。首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法通过政策监督来发现危机隐患;其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法通过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实施来降低危机的破坏性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元为主导的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各种弊端逐渐显露,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努力也由此展开。这种改革主要集中在国际和地区两个层次上。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1)扩大资金实力;(2)加强信息交流和发布功能,督促成员国信息披露;(3)改革资金援助的限制条件。
2、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补充,目的是为了维护区域各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区域合作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在危机管理方面大有作为:(1)汇率制度合作;(2)区域监督机制;(3)威慑机制;(4)危机防范和互助机制。
第四篇:货币银行学
2013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转型升级有新的进展。消 费平稳增长,投资增长较快;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结构调整逐步 推进;价格、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8 万亿元,同比增长7.6%;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
2013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国际资本流动不确定性增加、货 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等形势变化,前瞻性地进行预调微调。合理运用 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及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工 具等创新组合,继续发挥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的逆周期调节作 用,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在全国范围内拓宽支农再贷款适用 范围,充分发挥其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功能。积极开展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推动信贷结构优化。进一步推进利 率市场化改革,自2013 年7 月20 日起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以上是有关央行对第一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有关内容,读完央行第一、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虽然报告里大部分篇幅都说中国经济平稳发展,似乎一切进展良好。可是只要认真的分析其中的某些数据,再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以及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就能发现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前期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并没有发挥理想的效果。
目前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后虽然在逐渐复苏,但进展缓慢,且出
现诸多波折,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风险有:一是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失业和债务问题依然严峻。占领华尔街运动以激烈的方式向世界显示了美国的金融系统弊病、政府的监管不力以及高失业率等问题。地震、海啸和核泄漏灾难导致日本生产、出口和消费下滑,并对全球产业链造成负面影响。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取消了贷款规模控制,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监控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
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威胁下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央行而言,在决策者越来越青睐财政政策时,应当坚信货币政策仍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政策工具。
首先,宽松的财政政策必须搭配宽松的货币政策才能发挥最大效果。单纯使用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产出的同时,将导致利率上升,从而实质上“挤出”居民消费和私人投资;若辅之以宽松的货币政策,则可消除挤出效应,使产出最大化。此外,像中国这样庞大的财政政
策刺激方案,如果没有货币政策配合,很难得到足够的资金保证。市场预计,最近一次降息加上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将至少为商业银行增加6600亿元资金流动性。
其次,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抵消即将到来的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比通货膨胀更危险,因为它使实际利率上升,推动经济趋向于长期萧条。随着国际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回落,特别是出口和消费的萎缩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各国物价指数目前都在快速下滑。第三,利率空间逐步收窄并不代表央行货币政策就失去用武之地了。中国人民银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已表示,未来将推出多项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以缓解国内金融机构的短期流动性不足。最近央行大幅降低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基点,即表明它同样不认为利率工具就代表货币政策的全部。
第四,增值税全面转型,全国企业至少减负1200亿。这意味着,试点多时的增值税转型方案将正式进入起跑的轨道。增值税全面执行后,对于国家财政来说将出现减税效应。在眼下这个“最佳时机”全面推开增值税改革,不仅有利于降低改革成本,而且也是宏观调控任 务从“防通胀”转向“保增长”以来的形势必然。我国目前执行的增值税率为17%,如果按照该税率计算,此番减税规模可达千亿以上。国务院常务会议则审慎预计,此举将有望为全国企业减轻1200亿元税负。很显然,在增值税全面铺开后,将对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进行税前扣除,因而可以减轻企业困难、提高企业设备投资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因此有望刺激更多的企业增加固定投资的热情,此外,增值税
转型有利于广大企业从生产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第五,财税、货币政策双实施,4万亿投资激荡内需。对于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进行重新定位“是一个重大的调整”。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国务院还初步匡算,为了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实现内需活跃的目标,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单靠积极财政还无法支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未来还要更倚重于增强广大居民的消费能力,提振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第六,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实施,继续适时改革。国家主席胡锦涛近日表示,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削弱中国在外贸方面的竞争优势,一些国家可能会因经济问题加深而兴起贸易保护主义,从而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也在其任上最后一次强调了继续汇率改革的必要性,据称中方承诺会继续调整汇率。实际上,汇率改革与汇率工具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推出“金九条”明确表示,有可能使用包括银行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在内的多种手段,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充分供应。虽然前几天人民币汇率连续四天下跌,但人民币贬值的幅度是很有限的,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贬值幅度将会低于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我们应该推进和推行人民币汇率的双边走势,预期汇率应该是双边的。人民币不会就此进入贬值通道,中国经济基本面显示,人民币仍面临升值的结构性压力。资本项目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有可能已经放慢,其他资本项目可能有一定量的流出,但
整体经济趋势意味着外汇储备仍在增长,因而也意味着人民币还会升值。汇率的变化和调整只是更加适应当下的金融市场的大环境。
1、货币政策取向预调微调,同时强调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
第五篇:货币银行学范文
第一章 导论
一、学科分类中的金融专业
二、金融专业中的货币银行学课程、三、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内容体系:
经济与货币→货币制度→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利息与利率(资产的价格)→金融市场(无时不在,无时不有)→金融机构体系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货币需求与供给→失衡通胀与通缩→金融改革创新与发展
四、货币银行学学习方法与要求:准确定位→主线贯穿→重点把握→积极思考→善于讨论
五、货币银行学学习参考资料 第二章 货币经济
第一节、货币产生及其演化
一、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本质
三、货币的演化
非金属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第二节、货币职能
一、价值尺度——表现价值
二、流通手段——实际价值
三、支付手段
1、什么是支付
2、前提条件
3、意义作用
4、问题影响
5、与流通比较
四、贮藏手段——保存价值
五、世界货币
1、什么是世界货币
2、条件:自由兑换
3、作用
4、黄金非货币的问题——黄金告别黄金世界
六、货币的时间价值:同样数量的货币在不同时间的不同价值
1、什么是货币的时间价值
2、条件
3、延伸问题——投资增值
一、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1、微观层面
2、宏观层面
二、货币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1、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货币职能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2、货币基本职能发挥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第二章 思考题
1、货币是如何产生并演化
2、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3、如何区别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4、在金融货币流通与纸币流通中货币发挥流通手段有何意义
5、在货币发挥交换手段中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带来什么问题
6、黄金非货币化意味着什么
7、什么是货币的时间价值?怎么看待
8、货币在国民经济中期什么作用
9、纸币作为世界货币流通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10、金属货币及其银行券的演化
11、银本位、金本位、金银复本位如何发展
12、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何去除良币?纸币流通下劣币能否驱逐良币?
13、为什么说兑现信用纸币是一把双刃剑?信用纸币的流通导致政府职能发生什么变化
14、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15、布雷森货币体系是怎样建立的,怎样瓦解的?
16、牙买加货币体系主要内容?与布雷森的区别?
17、区域性质货币制度为何能建立?为何要建立?欧元是如何诞生与发展的
18、重建布雷森你有何见解
19、亚元可能诞生吗? 第三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的概念、特征与实质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三、信用发展的原始形态与现代形态
1、高利贷信用——原始形态
2、借贷资本——现代形态
3、我国信用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四、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自然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
第二节 信用形式与内容
一、信用形式的基本分类
二、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认识上的误区
2、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
3、现代商业信用健康发展的条件
4、现代商业信用的特点与作用
三、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银行信用最突出的特点——信用创造——派生存款、金融租赁 银行信用对传统商业信用的超越
传统商业信用面临的挑战——“脱媒”、金融市场、四、消费信用
五、国家信用
六、国际信用
七、其他信用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产生、种类、特点
二、最普遍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纸币
1、信用纸币是对公众的负债
2、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一大货币——总量
3、货币量发布的不平衡——结构
4、人民币与外币关系的怪现象
5、货币乱象的根源初探
三、最传统的信用工具——票据
1、狭义、广义票据
2、商业本票与商业汇票
3、票据的转让与贴现(贴付的利息,换回现金)
4、票据中的实票据与空票据
5、银行本票与汇票
6、支票的流通性及其种类
7、信用证使用的广泛性
四、典型的信用工具——债券
1、债券的概念与种类
2、公司债券、政府债券、金融债券
3、金融债券与吸收存款
4、国际债券、外国债券、欧洲债券
五、特殊的信用工具——股票
1、股票作为信用工具的特殊性
2、股票的基本种类
3、股票收益与风险
4、优先股、普通股的比较
5、流通股、非流通股(大小非)
6、股票与债券的转换
六、最大众化的信用工具——基金
1、什么是基金
2、管理原则:主要关系与运作特点
3、基本种类
4、中外基金比较
第四节 信用经济条件下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为何要划分
二、如何划分——标准:流动性(变现能力)
三、划分结果——M0、M1 狭义:M0=现金
M1=M0+商行定期存款
M2=M1+商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广义: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M4=M3+其他有流动性资产
M5=M4+。。(国库券、税、票据)
第三章 思考题
1、信用是什么?信用本质是什么?信用与货币关系
2、如何看待历史上的高利贷?现阶段是否存在高利贷,为什么?
3、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各有何特点?商业信用能否向银行信用转化
4、发展国家信用、国际信用会带来什么影响?
5、消息信用有什么形式,如何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6、为何说货币是最基本的信用工具,如何评判当今的货币乱象?
7、如何区别本、汇票,如何认识实、空票据
8、什么是债券,有哪些基本种类?可转换债券的特点?
9、什么是股票,有哪些基本种类?优先股与普通股的区别
10、什么是大非,什么是小非,什么是股权分置改革
11、什么是基金,有哪些基本种类?基金业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12、什么是债转股,如何认识与评价债转股
13、为何要划分货币层次,根据什么划分
14、什么是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准货币
第五章
第一节
利息及其本质
第二节 利率的计量及其应用
一、利率及其种类
官定(央行)、公定(协会)、基准利率、差别利率
二、单利、复利、连续复利
三、现值、终值、贴值
四、现值、终值与投资方案选择 第三节 利率与资产价格
一、利率与收益的资本化
二、收益率的资本价格
三、股票的现值价格
利率与金融市场价格
四、利益与实现资产价格
五、利率与人力资本价格
六、金融资产价格与实际资产价格相互影响(以房地产为例)
七、金融资产运作与产业资产运作的联系 第四节 利率(决定)理论
一、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
二、西方学者的利率决定之被决定理论
1、古典利率理论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
3、可贷金理论
4、IS-LM模型
三、西方学者的利率结构理论
1、利率的期限结构
2、利率的风险结构
3、利率的税赋结构
第五节 我国的利率改革
一、高危集权的利率管制时期(1949-1982)
二、有限度的利率浮动时期(1982-今)
三、利率市场化时期(?)
第五章 思考题
1、什么是利息?本身是什么
2、利率如何表现?有哪些种类?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市场规定利率?
3、什么是单利?复利?连续复利?
4、现值?终值?如何运作进行投资方案选择
5、收益率?与利率的联系
6、收益资本化?如何运用其原理进行投资效益的比较
7、利率与金融资产,实际资产,人力资产价格的联系?如何根据一般利率水平估计资产价格?不同资产价格之间如何比较?
8、利率是如何决定与被决定的?西方利率理论如何发展
9、我国利率发展改革的历史现状?你对现阶段我国利率改革持何态度
第六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况
一、金童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盈余与赤字分析(三大部门)
家庭
企业(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益)政府
2、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比较
3、货币经济→信用经济→金融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市场的结构与分类
三、金融市场的衡量与判断:广度、深度、弹性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1、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实现公开反馈信息
3、充当货币政策的传导主体,实现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整
4、分散转移风险、促进经济发展
五、现代金融市场的特色与发展趋势
1、资产证券化
2、金融机构业务多元化、混业经营(如平安银行、保险、证券)
3、金融创新
4、金融全球化
第二节 货币市场
一、货币市场概述
1、是什么
2、主体:商行
3、客体:5 以内的票据和有价证券
4、方式:柜台交易(场外)
5、特征
6、主要功能:满足三个部门的流动性需要;央行货币调整的指示器,感应器
7、发展
二、同业拆借市场
1、拆什么、借什么:主要商业银行在拆借(准备金)
2、方式:头寸拆借,主要满足存款要求,同业借贷
3、特色:量大(亿),频率高,能灵敏反应资金状况
4、利率
三、票据市场
1、有无商品交易背景的票据
2、商业票据的 与贴现
3、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不发达)
4、我国央票发行
四、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市场
1、概况
2、产生及其意义
3、利率及风险、4、我国的CDs
五、回购协议市场
1、什么是回购协议市场
2、期限
3、利率及风险
4、自动期限回购协议
第三节 资本市场
一、资本市场概况
1、概念
2、主体:投资银行
3、客体:货币、票据
4、方式:场外交易(证券),中长期证券OTC
5、特征
6、功能
二、证券发行市场(一级市场)
1、概念种类
2、发行方式
A、主体
直接/间接 B、对象
公募/私募
3、发行价格
4、发行方式:议价、竞价
5、发行程序:制定计划→通过董事会→中介→上报
三、证券流通市场(二级市场、次级)
1、流通市场种类:第一、二、三、四市场;主板、二板(创业板)NASPQ、三板、中小板(发行、交易)
2、证券上市,停牌,摘牌,退市
3、证券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
4、证券的交易程序:开 账户,委托交易,竞价成交,清算交割
5、股票行情与股价指数:影响股价基本面,技术面,资金面,心理面,政治面,各种题材
第七章 金融机构体系与商业银行
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
一、形成及分类
1、早期金融中介机构的产生
2、现代银行的出现
3、银行、非银行的分化、融合及界限的模糊
4、现代金融机构的分类
二、存款性金融中介机构
1、是什么
2、有哪些
三、非存款性金融中介机构
1、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是什么、有哪些)
2、性储蓄机构 四、一国金融机构体系构成 第二节 商业银行概况
一、概念
二、发展模式
1、职能分工模式(我国)
2、全能型(德、美)
三、组织模式
1、单一行制(美)
2、总分行制(我国)
3、银行持股公司(持股多个单一行制银行)
4、连锁银行
四、商业银行职能
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
3、信用创造
4、金融股
5、金融调控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商行资产负债表
二、商行资产资本业务
三、商行资产负债业务
四、商行资产资产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