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旗下每天问问自己(精选)
每天问一问自己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每天问一问自己。
我们每天问一问自己,身体有没有进步?学问有没有进步?工作有没有进步?道德有没有进步?这四句话出自陶行知的《每日四问》。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文中要求我们每天问一问自己,在健康、学习、工作、道德四个方面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健康是生命之本、幸福之源;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的好坏对我们的今天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说:“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每日问一问自己,实际上就是一种反省,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我国古代先贤身上就有这种好的习惯和品质,《论语》中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每天必定用三个问题来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了诚实可信?师长的传授学艺是不是复习运用了?”千百年来,无数的古代先贤以这一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终成就了很多的谦谦君子和学问大师。今天,我们伟大的教育先辈陶行知先生更是把它升华成“每日四问”。每日四问,值得我们反复思考,应当做我们成长中的一面镜子,每天照一照,每天问一问自己,我今天锻炼身体了没有?读书了没有?抄了读书笔记没有?写了日记没有?学到的知识巩固运用了没有?我今天做了哪些对集体和他人有益的事情?老师们,同学们,我们都要养成每天问一问自己的习惯,做一个身体健康、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二篇:2013年3月18日国旗下讲话《每天问一问自己》
《每天问一问自己》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每天问一问自己》。
每天问一问自己,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这四句话出自陶行知的《每日四问》。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文中要求我们每天问一问自己,在健康、学习、工作、道德四个方面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健康是生命之本、幸福之源;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的好坏对我们的今天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说:“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每日问一问自己,实际上就是一种反省,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我国古代先贤身上就有这种好的习惯和品质,《论语》中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每天必定用三个问题来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了诚实可信?师长的传授学艺是不是复习运用了?”千百年来,无数的古代先贤以这一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终成就了很多的谦谦君子和学问大师。今天,我们伟大的教育先辈陶行知先生更是把它升华成“每日四问”。
每日四问,值得我们反复思考,应当做我们成长中的一面镜子,每天照一照,每天问一问自己,我今天锻炼身体了没有?我今天读书了没有?我今天抄了读书笔记没有?我今天写了日记没有?我今天学到的知识巩固运用了没有?我今天做了哪些对集体和他人有益的事情?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都要养成每天问一问自己的习惯,做一个身体健康、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谢谢大家!
2013年3月18日
第三篇:国旗下讲话---每天问一问自己 (一年级师生演讲稿)
国旗下讲话---每天问一问自己(一年级师生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每天问一问自己。
每日问一问自己,实际上就是一种反省,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我国古代先贤身上就有这种好的习惯和品质,《论语》中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每天必定用三个问题来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了诚实可信?师长的传授学艺是不是复习运用了?”千百年来,无数的古代先贤以这一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终成就了很多的谦谦君子和学问大师。今天,我们伟大的教育先辈陶行知先生更是把它升华成“每日四问”。这四问包括:“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这四句话出自陶行知的《每日四问》。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每日四问,值得我们反复思考,应当做我们成长中的一面镜子,每天照一照,每天问一问自己,我今天锻炼身体了没有?我今天读书了没有?我今天抄了读书笔记没有?我今天写了日记没有?我今天学到的知识巩固运用了没有?我今天做了哪些对集体和他人有益的事情?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都要来养成每天问一问自己的习惯,做一个身体健康、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四篇:问问自己为什么还没成功?
每日名言
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每日自励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每日短文 问问自己为什么还没成功?
人生在世,一定要记住三句话,现在让我们自问这三句话:
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一定要仔细问自己,你为一生到底要什么?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不要告诉别人,告诉自己就行了。
2、你现在能够做什么?
你想不想买车?你想不想高级别墅?你想不想自由地旅游在全国各地?想,没有不想的,哪你为什么不去做呢?有人说我不喜欢直销,如果你能在家什么事都不做就有充足的钱花,能想买车就买车,能想买房就买房,能想旅游就去旅游,那你当然不用做直销。关健是我们需要直销带给我们的东西——成功与财富,能让你达到你的人生目标。
有人说我不通过直销我一样能实现我心中的梦想,那好啊,你一定有一定的资金与丰富的经验,没有的话在传统行业中你就太难了,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现象。
你现在做的事能实现你的人生目标吗?如果没有那五年以后的你还不是和现在一样吗?还不是一年盼着一年好,年年还是个破棉袄吗?为什么这样呢?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与我们愿望与目标无关。
有人还会说,特别是我们在找新的事业合作伙伴时,有时可能我们自己也有这三个问题:
1、我不喜欢直销;
2、我很忙没有时间;
3、我恐怕不适合直销。
提起喜欢:
我们有多少人能尽情的做自己所喜欢做的事呢,如:你喜欢汽车,能在你办事及回老家时,方便、轻松又风光,你喜欢别墅,又宽敞又明亮,你买车了吗?你买别墅了吗?没有,为什么?没钱,这就是了,在现实中大都为生存而做事,真正喜欢什么就做什么的人很少。一个人在没有钱的时候,是没有资格谈喜欢不喜欢的。
我很忙没有时间:
每个人都有时间,如果说真正没有时间的人就是死人,问题是您觉得是否值得把它用在这方面。如果已经确实了解了这门生意,可为您的经济带来解放,您一定会说有时间。
您是否说您已经把全部的时间用在别的地方?那么您的收入和您所花的时间、精力是否成正比呢?您每天都那么忙,那么这种忙碌的日子何日才有结束的一天?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又有多大改变呢?更糟的是如果有意外发生,使您有六个月或一年不能工作,您的收入会很少或是零,而您能维持半年或一年不做事吗?所以事实告诉您,您现在的工作越忙碌,越绑着您,你就需要静下来好好的分析分析,他能达到你的人生目标吗,这辈子你还能买上车、换别墅、世界各地去旅游吗?如果不是您就应该早日离开它。在国珍松花粉事业里,您可用更少的时间来达到你的人生目标,这是许多成功人士验证了的。
提到适合:
你知道你适合做什么呢?你现在做的事情就很适合你了吗?潜能大师说过:“人的潜能还有90%没有发挥出来,人的潜意识的能力是意识的3万倍。”这句话说明了人的能力还有许多没有开发出来,可以说还有许多人不了解自己,你还可以做很多事,你还可以有很大的成功,而现在只是按惯性来运行着。所以这个生意不能说不适合你,我认为如果是可以建立起幸福的将来,我们就应该试试。既然那么多人都证明了这个生意能赚大钱,适合他们,我认为应该给自己一个公平的机会。您那么说,可能是因为您误认为公司是一个推销、或求人的工作。其实公司不是的,只要您能按照我们正确的方法去做,能一定可以成功的。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觉,对自已不了解的事情,来否定自己,忘下结论,以致于后愧莫及。
每日文摘 最高的价值---智慧
然而,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智慧而不强调灵性或真理呢?理由是:“智慧乃是一种能力与作用,在三者之中,它居于枢纽的地位。有了灵性,若不加运用、训练,依然不会有智慧,依然不能了悟真理;正如镜面虽无尘垢,若不用以照物,依然不能发挥它的用途,不能显现各种物像。
智慧乃是以全体的灵性为根本,所以它与“聪明”和“天才”有所不同,因为“聪明”二字乃系耳聪目明之谓,偏指感官的发达。虽然所谓“聪明”有时意谓“较高的智商”,毕竟不如智慧之圆满与深沉。所以我们不会形容孔子、老子、苏格拉底为“聪明的人”,而形容他们为“具有智慧的人”。而“天才”往往指某方面的天赋而言,如天才音乐家、天才数学家。固然,圣哲多具天才,但天才并不等于圣哲,因为圣哲的智慧具有全面性与统一性。
根据儒家的经典,我们可知儒家把智慧列为第一优先。如《中庸》讲三达德,亦智为第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之意为明白本有的光辉的德性,亦即启发灵性。再者,《大学》一贯的修养,其起点在于格物致知,所谓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事物物的道理以获得圆满的智慧。《论语》子夏也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切问、近思都是求取智慧之法,有了智慧便能引发仁爱心,所以说仁在其中。《中庸》孔子说:“博学之,审问之,……笃行之。”为什么孔子不换个顺序说:“笃行之,审问之,博学之。”显然是因为知在先,行在后之故。所以到了后代,王阳明才说:“真知乃能力行。”孙中山先生说:“革命的基础在于高深的学问。”
搁置圣哲的言论不谈,当我们静心而思,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领悟到智慧的重要性。试问有了智慧以后,我们还怕没有办法、没有希望吗?有了智慧,则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则人生一切问题都会豁然开朗,虽不一定能一时获得解决,却总有解决之日。宇宙人生的问题不外乎以下三种形式:“……是什么?”“为什么……?”“如何才能……?”比如说:“权力是什么?”“为什么人会热衷权力?”“如何才能获得权力?”“快乐是什么?”“为什么有人会不快乐?”“如何才能获得快乐?”无边无尽无穷的问题都逃不出这些形式。一旦有了智慧,问题都可得到解答,然后进一步徐图解决。
关于名利富贵……乃至男女爱情对人都是利弊参半,都是有副作用与危险性。这些东西被人所享受,但是拥有越多,则越容易招灾惹祸。但如何能拥有这一切而不致于招灾惹祸,端看拥有者有无智慧以为断。有了智慧,则他的言行做法都能合理合情,妥贴稳当,则世间种种身外之物在他手中都能获得最佳运用,而不致为他引生烦恼。而且,在取舍之间,他能有明智的决定,在必须舍弃之时,他也不会黯然神伤,神魂颠倒,这是因为智慧发挥了作用。
当我们静心观察,我们可以知道,举凡古今圣哲,大都是提得起,放得下的人。当他们居高位、掌大权、享受厚禄之时,他们都能善用其声望、权力和地位,担天下之重任,发挥一己之长以利济生民;若不幸而时不我与,小人道长,他们也都能“遁世无闷,不见知而不悔”(《易经》语),悠游林下,了其余生。道理安在?一言以蔽之,曰智慧而已矣。诸位也许会问,为什么智慧能使人看得开、放得下呢?原因是:智慧根源于灵性(亦即大我),灵性一经启发,则小我观念日渐淡薄,其心广大开阔,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庄子语),能“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孔子语),其境界是“圆满”、“光明”、“空灵”、“轻松”、“自在”。其精神能力达于最高,所以能化解许多无谓的烦恼。此时他不必再重视物质、声名、地位、权力,他所需要的只是最低限度的物质条件而已。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的确,我们的躯体有限,容量有限,只要精神修养提高,智慧显现,我们原无需太多的物质,当然,更不需要虚名来安慰自己,权力来陶醉自己。一个君子,或是一个圣贤,如果他也追求财富、权位、声名的话,那么他一定是要借财富、权位、声名以完成他的伟大理想,而不是用这些东西来填补心灵的不足。
没有钱他感到苦恼,有了钱往往苦恼更甚,有了钱再失去,其苦恼又复加倍。他可能财迷心窍,挺而走险,然后误蹈法网;若侥幸而成暴发户,便穷奢极欲,沉沦酒色,乃至玩物丧志;或者因不懂理财而旋复失去,到头来往往落得身心交瘁,狼狈潦倒,其结局甚至比原先贫穷的境况更糟。何以故?无智慧故。举一反三,余可类推,我们可以了解无智慧之人真是一无是处。推而言之,他们有钱是苦,无钱也是苦;生病是苦,健康也是苦;孤独是苦,群居也是苦;做事是苦,闲着也是苦;有地位是苦,无地位也是苦。总之,他们提不起也放不下。
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对人生有最合理的安排;他能明白事物的本末先后;他能在各种场合中说出最适当的话,做出最适当的事,表现最适当的态度,他能应付各种问题;他能见微知著,鉴往察来;他不但能自知,也能知人,所以他对己对人都不会低估,也不会高估;他能慧眼识英雄,也能慧眼识小人;他深悟人性所具的潜能皆无限而平等,并深知人人成功的可能性相等,所以他知道没有理由自卑,同样也没有理由自大;他深知道德之重要性,故随时提倡道德;他了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语)的道理,所以他具有民胞物与的精神,不仅爱家、爱国,也爱全人类,而且能推而爱万物。
一个国家需要有睿智的领袖,一个学校需要有高明的校长和教师,一个家庭需要有明理的家长,一个男人需要有贤慧的太太,一个女人也希望嫁给有灵性的丈夫(呆头鹅怎会受欢迎?)。世界上有哪一件事不需要智慧去完成?有哪一门学问不需要智慧去领悟?有哪一个人不需要智慧?有哪一个人不希望以智慧者为领袖、为师长、为配偶、为上司、为属下、为朋友?
名利富贵对拥有者多少会有副作用和危险性,容易招灾惹祸;惟有拥有智慧的人不必担当什么风险,因为智慧本身即是出险的舟筏。而且名利富贵往往须由争取得来,到手之后便为众矢之的,所以难得易失,难保久远。智慧之为物,求其在我,不必与人争夺便能拥有,既有之后,不怕被人掠夺,因为它无声无臭无形;而且真正的大智慧总是深藏若虚,不尚卖弄炫耀,所以不怕招来嫉妒、攻击。有人说,智慧愈高则烦恼愈多,那是因为智慧未成熟的缘故,智者也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遭到讥讽、毁谤、歧视,但是这些讥讽的冰、毁谤的雪、歧视的霜都将在智慧的日轮之照耀下,在心中消融无踪。
智慧是诸德之母,一切美德若无智慧为其眼目,必多趋于邪路,所以说:“诸德如盲,智慧为导。”今聊举数例以明之:不智之忠是为愚忠,不智之孝是为愚孝,不智之信是为迷信,不智之爱是为痴爱,不智之仁容易被人利用,不智之勇往往自召其祸,缺乏智慧的果决名为武断,缺乏智慧的坚定名为顽固,精进而缺乏智慧可能愈精进而入邪愈深,创新而缺乏智慧往往只是表面功夫、换汤不换药。
邵康节先生临终时说:“眼前道路须令宽。”真的,当我们踏上人生的宽广大道,内心会有多么美妙的感受!但是若不能开启智慧的大门,这条宽广大道在哪里呢?
第五篇:小学--国旗下讲话每天给自己一个鼓励
2013学年第2学期第14周国旗下讲话
每天给自己一个鼓励
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每天给自己一点鼓励。鼓励所带来的力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鼓励会带给我们充实的一天,带给我们自信与欢笑.鼓励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会因别人的鼓励而重拾信心,而对自己的鼓励提高自身的勇气......在平时对自己适当的鼓励会提高自身的勇气,做起事情来也会变得事半功倍,而别人对自己的鼓励,会让我们变得自信,做起事来会更加有动力。
当我们在面对即将来临的考试时,我们要给自己一个鼓励,让自己变得有自信,从容的面对考试.不论试卷是简但还是难,我们都要持有自己简单别人也简单,自己难别人也难得心理来面对考试,适当的给自己鼓励,加油。在平时课堂里,我们经常要堂听,当结果不是很理想的时候,给自己一个鼓励,下次努力再来过,只要最后取得好的成绩,我们都是最棒的!
在我们与自己的好友出现了矛盾时,别人对我们的鼓励会让我没提高与朋友和好的勇气,让友谊重回到你的身边,给自己一个鼓励,让欢笑代替矛盾,让微笑代替烦恼.也许有些不愉快会让我们常常回忆,但与朋友之间的友谊会经过这些事而变得更加牢固,把以前得不愉快统统忘掉。
鼓励自己笑着面对人生,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变得坚强,学会微笑,学会坚强。
时常给自己一个鼓励,给别人一个鼓励,会让我们学到更多,从而也得到更多。在人的一生当中学会鼓励是自己一生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常常进行鼓励,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2013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