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闽西革命博物馆观后感1
今天我们全班一起去参观了龙岩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让我们感受了这片革命老区的光荣历史以及在闽西这片红土地涌现的一打批革命先烈的奋斗经历。在这片红土地涌现出了许多位将军,是在福建地区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地区,闽西籍贯将军个人英勇善战,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邓子恢将军出生于1896年,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企业工作者的企业领导人,五四运动进步刊物《岩声》的主要创办人之一,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住中共龙岩县委宣传部长,中国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西暴动副总指挥,第七军,第十九师,第五十七团党代表领导了闽西农民起义和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斗争,是闽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1931年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反“围剿”作战,1935年任闽西政府委员会副主席,领导之后的游击战争。1938年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领导淮南抗日根据地开辟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5年中原战争副政法委员,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等职。参加另发哦华东,中原,中南地区的解放战争及淮海渡江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计委副主席领导了中南地区的土地革命和各次民主改革运动。1953年后,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农业改革优化的运动中指出了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正确意见。对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等,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文革”期间惨遭迫害,因病于1972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1981年3月,冤案得到了平反,恢复了名誉。
邓子恢与毛泽东的初次见面费尽周折。1929年3月,一直在闽西革命的邓子恢闻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后才得以相见。此后,两人在军事上以及政治上方向相同,并成为好友,共同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邓子恢将军等许多的将军们,他们为革命奉献了一生,他们崇高的品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革命业绩将永远的永远的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永远能记于人民的心
闽西,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一块红色的土地,红军的故乡,将帅的摇篮,也是“二十年红旗不倒”之乡,培育出了众多优秀儿女,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南征北战,英勇杀敌,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锻炼成长,涌现出一批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闻名遐迩的“九军十八师”就出在上杭县才溪乡。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名大学生,我们深知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智能,为祖国贡献的机会。我们有信心,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了解扥副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懂得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发奋学习,为他增光,为她添彩。在学习上,认真专研,开拓视野,在生活上,学会自强独立,乐于助人。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新民主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闽西十多万工农子弟参加红军,游击队。近了万子弟兵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无数优秀的闽西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军,告别了亲人,离开的故乡。浴血奋战在长征路上,英勇战斗在抗日前线和解放战争,他们的足迹踏遍了中原大地,北国南疆,他们的鲜血洒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奋斗的精神,使自己成为一名杰出的人才!
闽西儿女在中华大地的革命斗争史迹丰富多彩,感人肺腑,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在社会主义大道上阔步前进,永远激励着我们女里奋斗在充满希望的每一天,不惧风风雨雨,不畏山崩海啸
第二篇:闽西革命
闽西,是中央苏区,是中国较早开辟的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毅、王稼祥等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战斗、生活过,进行了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新中国的九大元帅、八大将及许多著名的将领都曾在闽西战斗、生活过。闽西是红军成长、壮大的地方,是共和国将军的摇蓝。红军主力长征后,闽西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鱼水关系的军民情谊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胜利。闽西,是红旗不倒的坚强堡垒。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闽西一年多的时间,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解救中国之路,创建了建党建军的纲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并在古田会议上作为决议被确定下来。很快便在全党全军传开,从而使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古田“协成店”内,毛泽东高瞻远瞩对中国革命前景甚为乐观:“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澡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对一些悲观主义者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进行耐心地说服和引导。毛泽东历来对调查极为重视。在闽西期间,他一有时间就下连队和基层,在战士和老百姓家开展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反对本本主义》、《才溪乡调查》、《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一卷卷雄文在闽西挥就,一场场革命实践活动,铸就了多少真理?!闽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
闽西革命老根据地包括龙岩(现改为新罗区)、上杭、永定、武平、长汀、连城、漳平、明溪、清流、宁化等lO县(市、区)及平和县的一部分。
闽西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开展了蓬蓬勃勃的革命运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
1921年春,邓子恢、陈明、章独奇、林仙亭等人便去龙岩东肖铜岗小学掌发起组织“奇山书社”,组织阅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等革命书籍,抨击时弊。入社的教师和中学生有二百多人。
1929年3月11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赣南到达长汀四都。毛泽东于5月15日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红四军在闽西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援下.于23日第一次攻占由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部占领的龙岩城。
1929年12月3日,红四军在连城新泉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治、军事整训。在上杭县古田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制定了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1930年1月毛泽东在吉田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党内通讯,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在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从红四军首次入闽后,经一年零3个月艰苦奋战,创建了纵横300里,人口近百万的革命根据地。党的组织在斗争中得到发展壮大,有效地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全区建立7个县委、拥有党员7566名。至此,赣南、闽西两大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在参军方面,闽西苏区共有10多万人参加红军,1933年冬,为了总结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经验,毛泽东到才溪乡进行10多天的深入细致调查,写下了《才溪乡调查》这篇光辉著作,在全国总结、推广才溪乡的典型经验。
随着国民党反动派进一步实行白色恐怖,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主力红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参加长征的8万多中央红军中,有近3万闽西子弟兵,他们几乎遍及红军各部,比较集中的有:
红五军团的三十四师,6000余人,是由原闽西独立第八、九、十师改编而成的。1934年11月底中央红军强渡湘江,冲破了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红三十四师临危受命,担任全军的后卫,大部分将士血染湘江,壮烈牺牲。
红九军团的第二十二师,2000余人,由原闽西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改编。在甘肃以西的高台战斗中,大部分壮烈牺牲;这几个团,在长征中经常担任前锋,在强渡湘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等战斗中,斩关夺隘,锐不可当;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和红八军团第十四师各有一个团,是由原少共国际师和工人模范师中的闽西子弟兵组成的。
新中国建立后,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有23600多人。约占全省烈士总数的一半;闽西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邓子恢、张鼎丞、陈丕显、杨成武、卢嘉锡等。五六十年代被授予将军军衔的闽西籍将军有68人(其中上将2人,中将7人,少将59人),占全省83名将军总数的82%。
闽西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用鲜血和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闽西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定革命必胜信念,执着追求,与子弟兵同甘苦、共患难,敢拼敢创,敢于胜利的精神,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中不断发扬光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第三篇:观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有感
观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有感
3月24日早晨,祭扫过烈士陵园后,我们来到了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在蓝天白云之下,苍松翠柏之间,朴素而庄严的博物馆顿时让人肃然起敬。
在排队进馆的时候抬头看到“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几个大字,突然想到自己来到这片红土地读书已经半年多了,也时常坐车经过烈士陵园,却始终不曾思考过这里为什么被称为红土地。“苏区精神”、“红土地”、“革命老区”等字眼听了许多遍,也只是当成一些光荣的名词左耳进右耳出,从未想过这些光荣的称号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闽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闽西是红军的故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毛泽东等无数英雄志士英勇地投身到闽西革命的滚滚浪潮中,10多万闽西英雄儿女涌进了革命的洪流,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重大牺牲,谱写了一曲曲激动人心的英雄赞歌。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使得这块红土地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博物馆内有《红色闽西》、《闽西英烈》、《闽西红土名人》、《中央苏区•福建》等陈列展览。我们还特别认真地参观了邓子恢纪念馆、张鼎城纪念馆。当走到正在播放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的电脑前,同学们好奇地围了上去,并亲自点播了几首,我想,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听革命歌曲。旋律中的坚强不屈、乐观向上在我们心上流动。
革命烈士不是一群只会热血战斗的人,展馆里的每一封家信、每一份遗嘱、每一篇摘抄中都可以透过那隽秀的笔迹看到烈士们良好的文化素养。字里行间都是简朴、奉献,一笔一划心系国家、百姓。虽然处在国家落后、危难的年代里,但烈士们学好了文化,学到了精神。反思处在21世纪的我们呢?许多烈士在与我们相仿的年纪里已经承担起革命救国、献身抗敌的重任。而从小有着丰富物质、生活在和平环境里的我们却甚至写不了一手工整的字,对国家的命运毫无概念,对历史的血训麻木不仁,更有甚者习惯于嘲笑那些严肃认真的人与事。
经过吴富莲烈士塑像时,我停下脚步静静地看着年轻女烈士的塑像。阳光照射在塑像身后的玻璃上,仿佛在玻璃上打开了一扇通往红色岁月的门,年轻坚毅的她,静静地向我走来。那一刻,“1912—1937”这代表她短暂而伟大生命的8个数字让我眼眶湿润。
虽然战火、革命已经离我们远去,但逝去的英雄、伟人仍然留在整个民族的记忆中,烈士的血仍然流淌在红色的不朽历史中。今天年轻的我们尚无很深的感触,但随着我们的成熟和肩负责任的增加,那些昨日留在记忆中的英烈事迹会越来越清晰,那些过去流失的坚毅血液会渐渐重新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毛主席引用了一句古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说:“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是会很快的。”革命的星星之火燃起了一个新中国,愿星星之火在新时代、新中国、新青年的心里播下新的火种。相信这星星之火会很快发展起来,通过我们的觉醒和奋斗,燃起一个更加强盛、美好的中国。
11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郑易
第四篇:观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后心得体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观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后心得体会
院系:外国语学院
班级:10日语班
学号:201002250
2姓名:王华燕
时间:2011-11-06
观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后心得体会
在毛概课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在龙岩本地进行社会实践,很据自己的实践内容再写自己实践后的心得体会。
未踏上龙岩这块土地之时,早听闻龙岩是有名的红色土地、早年的历史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可以到参观到很多与历史革命有关的文化遗产。请教了学姐们才知道这里有有名的古田会议遗址、后田会议遗址,还有闻名的世界遗产永定土楼以及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对于想要了解闽西这块红色土地上的传奇故事的我,于11月4日趁着开运动会有空闲时间时来到了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
乘公交车到罗桥西站下车,往旁走几步再踏上几个台阶,革命纪念碑就映入眼底。宏伟的碑文上刻着文字,矗立在场地中央,透着革命历史浓烈的气息扑鼻而来,直直震撼我的心。多么宏伟、多么壮阔,这只是一个开头就让我如此震撼,处在它后面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将会使我怎样呢?我不禁有些期待。
来到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大门前,望着门上那几个宏伟的大字,我整理了一下着装,以最虔诚的态度跨进了这套大门。此刻我的心在微微颤动。进入大厅,首先映入我眼前的便是那立在大厅正中央的红色火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几个大字映入眼底。火,是那么的红,让人丝毫不会怀疑就是这把火燃烧了整片‘草原’。火,也在我眼底热烈的燃烧起来。
接下来我们就进去参观里面所展览的。通过里面服务人员的介绍,以及我回来后在网上又查找了一些资料得知,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是在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议下于1986年建立的,是我市唯一的一座综合性的社会历史类博物馆。在一楼主题展厅中,陈列了《闽西人民革命史》、《闽西儿女战斗在祖国大地》专题展览,较为完整地展现了闽西辉煌的斗争史。馆内还大量应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生动地再现了当年闽西儿女为党和国家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战的场面,让我们的心灵接受了一次革命精神的洗礼。我看到了很多惟妙惟俏的人物形态以及场景,设计得很是逼真,还有很多壁画,再现一副副当年革命人民战斗的场景,让我的心不禁澎湃汹涌,仿佛能感受到那革命时宏伟以及壮烈的气氛。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一副模仿上杭临江楼的场景:临江楼前大树下,溪水在缓缓的流动,树下两个人在树下谈话。1929年十月,毛泽东在临江楼上写下著名诗句【采桑子·重阳】,成为了历史的痕迹。
馆内还有很多很多关于革命历史的展览,应用大量高科技,让我不住的惊讶。有把地图刻在地上让我们参观、有可以触摸式的书等。
此次参观学习,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闽西革命历史,也增加了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我还深刻地认识到:正是这些革命烈士和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纷纷表示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认真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建设美丽的闽西,建设强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参观回来后,我查阅了更多知识,把我的观后感写了下来,让这一份热烈的心永远的保存了下来。
2011-11-06
第五篇: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观后感1(范文)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2012年11月24日,我们全体学生骨干在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踏上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走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股侵润着历史庄严满含着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世纪之风便扑面而来。
博物馆正门上方有是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匾额。建筑巍峨壮观,气势雄伟。军事博物馆是中国惟一的综合性军事博物馆。是收藏我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和现代的革命历史文物,研究和宣传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的国家博物馆。
由于展厅在在维修,所以只把大件展品陈列在馆外大厅里。寒风刺骨,一些当年参加过战斗,或许还立下过无数次战功的飞机坦克、轮船、火炮静静地在那里躺着,将那曾经的霸气深藏起来,一动不动,纵使那风一次次呼啸而过。它们已经完成了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那静静地躺着,享受着他的子民们的无尽的敬意……
首先,我们参观了兵器馆。这里陈列着中国自行研制的坦克、大炮、导弹、火箭和卫星。顿时,我们被这种威严的场面怔住了。这里的每一件武器,都凝结着中国人的血汗。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我们的国家,先进的武器才能支撑起强大的国防。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抗战馆,那里立着一辆辆从日军手里缴获的坦克,顿时热讯沸腾,脑海里浮现了那些抗战的画面,看到英勇的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冲向敌军阵营,生死搏斗,最终打败了那些日本侵略者!从心里为英勇的战士致敬!当看完抗日战争纪念馆后感触颇多!真是为那些侵略中国的小日本们感到可恨!为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平民百姓感到悲痛!为那些抗日英雄感到惋惜和发自心底的敬佩,敬佩他们的不怕牺牲敢于拼搏甚至同归于尽的大无私奉献精神,敬佩他们的骁勇善战英勇顽强!我们永远不会忘掉他们——因为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亲人!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依次参观了全国解放战争馆。在全国人民解放纪念馆内,我们看到了在抗日期间那些参加抗日与敌人顽强抗战的坦克、迫击炮、山炮等,看到了“功臣号”像一个英勇的将军立在那里。它是日本造97式中型坦克,这辆坦克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从日本关东军军营搜缴的,加入人民军队序列后,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攻打锦州,解放天津等战役。在1948年攻打锦州作战中,董来扶等驾驶该坦克孤军冲陷敌军阵地,消灭敌军火力点多处为步兵扫除了前进障碍,因其战功突出,被命名为“功臣号”坦克,并作为领头车参加了开国大典阅兵式。
这些物品共同谱写出一首抗日之歌,眼睛触及他们的同时,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个与之相关的画面,那是这些物品的记忆,它让我们看到了抗日的艰辛,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坚强的意志,看到了他们用血在为我们创建幸福之路。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我还听到了我军与日寇抗战时的枪林弹雨声,甚至是亲临其境,爬雪山过草地,那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生死一步间,只是那么小小的一步就可能让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消失。然而,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们却是用他们的脚一步步走过了这些地狱之地。此时我才相信我们的红军就是一个奇迹,一个带给我们光明未来的奇迹。看着那些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国家而牺牲的烈士们的名单,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是这些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曾为了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过,只是没能亲眼看到就壮烈牺牲了,我为他们惋惜也为他们骄傲,他们将永远成为我们全中国人民的骄傲。在此时,周围的空气都凝结了,我内心沉重,钦佩之情不由而生……
我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军事博物馆,这次的参观给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离开军博时我回首望了一眼,看着那依然庄严而沉重的立在那里的博物馆,我心中暗暗起誓,为了创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过的人们啊,请将你们的希望、中国的未来寄托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吧,我们会用自己的行动来铺设中国美好的未来之路。绝不辜负你们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