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在全县大力推广农林间作模式的报告
上下同心奋战三年
全面实现农林间作化
—关于在全县大力推广农林间作模式的报告
县委、县政府:
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林业大县、林产强县和生态名县的目标要求,我们在总结近两年来林业生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和多方面征求意见,认为必须要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绿化社会、造福百姓的大林业发展路子。围绕这一思路,我们上请教专家、下问计百姓,最后确定推广山农大庞金宣教授“大田间作窄冠黑杨,每亩年增500元”的农林间作模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广农林间作模式的重大意义
(一)推广农林间作是发展“双节一加”型农业的现实需要。我县地处引黄下游,大部分年份是缺水少雨,有些地方还处于高亢枯水区,因此,发展节水型的旱作农业便提到了重要日程,而农林间作正是符合我县县情的最现实选择。在有水的情况下,“农”与“林”可相互促进,共同收益;在无水的情况下,“林”可以反哺于“农”,确保效益不减。
发展农林间作“林”的主要树种是窄冠黑杨,该品种是由山农大庞金宣教授研制培育而成,获国家发明奖和2004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品种的几大特点:
1、树冠窄,冠幅仅有一般大冠杨树的l/3-1/2;
2、生长快,在间作农田中,10年生胸径可达40厘米;
3、材质好,适用于家具、人造板及制浆造纸;
4、都是雄株,不飞毛污染环境;
5、窄冠黑杨品种容易扦插繁殖;
6、根系深,根幅小,根系斜向下生长,与农作物在水肥上的竞争较校
根据该品种的特点,我们将这种农林间作耕种模式总结为“三不两增一改善”。“三不”即一是不变更土地承包关系。按照树随地走的原则,树木、土地产权明晰;二是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窄冠黑杨具有冠孝树头抱长、遮荫孝生长快、根深,不与农作物争水肥的特性。以种小麦和玉米为例,树木遮荫最严重时,反而小麦增产,原因是间作树木调节了农田小气候,小麦可以延长三天的灌浆期,每延长一天的灌浆时间就可以增产25公斤,三天便可以增产75公斤。而玉米仅减产6%,两季作物相抵补,全年总算帐农作物不减产,也不减收;三是不影响大型农机作业。间作行距15-20米,株距4米,大型农机都能作业,适宜农民普遍采用大型农机作业的现状。“两增”即增加土地产出和增加农民收入。以每亩间作树木10株、10年一个轮伐期计算,可产大径材8立方米以上,木材收入5000元以上,每亩年增500元,比较效益明显。“一改善”即改善生态环境。
(二)推广农林间作有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建设“大田绿色银行”的需要。农林间作好不好,关键是要看效益,这种耕作模式可改变过去单纯向大田农作物要效益为向农作物和林木双重要效益,农民自己建设“大田绿色银行”。农林间作投资少,易操作,无风险,回报率高。在农田中间种窄冠型杨树,立地条件优越,管理水平高,又是稀植,所以要比纯林更为速生,而且立木间分化很小,每株都能成材。在每亩8-10株的条件下,10年可长成40厘米左右的大径材,单株可达8立方。为便于操作,栽植时杨树可以种在两家农户的地界上,也可以栽到一户的地中间。间作第5-8年及第11年测产结果表明,间作区小麦略增,玉米略减,全年平产,木材的收入是额外的纯增益。以一农户为例,1亩地可间种10株,按每株苗木2元,另加20元肥料,总投入40元,以单株立木500元计,总值5000元,一个农户投入40元,在10年粮食不减产的前提下,10年后增收5000元。以我县来计算,如间种面积70万亩,10年产木材560万立方米,全县仅木材收入将达3.5亿元,平均每年3500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90元。如果木材再加工增值,收益还可几倍地增长,这对农民增收、财政增收是非常有利的。
(三)推广农林间作有其巨大的生态效益,是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是间作可以降低风速,降低气温,增加湿度,防止干热风的危害。据5-11年生间作试验地内观测,小麦灌浆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粮林间作区比空旷处风速降低0.95米/秒,大气湿度增加4.4%,日平均气温降低0.77℃,30℃以上高温时间减少70分钟。据农业专家研究,在各气象因子中,以气温对小麦灌浆影响最大,日均温在16-22.5℃,随温度升高,灌浆速度加快,高于22.5℃速度减慢,高于28℃或低于16℃,灌浆速度成为负值。按日最高气温而言,以26-28℃较为合适,28℃以上,随气温升高,第2天灌浆速度下降,30℃以上持续两天,第2天灌浆速度均为负值。二是风速降低后可以减少地表扬沙,降低沙尘暴的危害。三是防止地下水的污染。树木根系深,农作物施用化肥时,渗到深层的化肥被树木吸收,可以减少化肥对地下水的污染。四是改良盐碱农田。由于间作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以及树根吸收下层地下水,可以减少地表蒸发,因而可以减少地表返盐,发挥生物改碱的作用。五是农林间作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林、牧有效结合,长期并存,协调发展,并可为家具、密度板、人造板等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材料基地。
(四)推广农林间作有其巨大的社会效益,是提高我县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的需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投资环境至关重要,其中绿化环境更为重要。我县大力推广农林间作模式,能够打造我县的“绿色名片”、“林中之城”,向外商展现宁津的文明程度和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吸引更多的外商到我县来投资兴业,能够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同时,有了好的生态环境,再加上我县艺术品位逐步提高的城市建设,将很快提高我县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其经济发展的后发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二、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在全县打一场农林间作的攻坚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县上下要把发展农林间作作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举措来抓,作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以绿色通道补植和完善提高、河道绿化、城镇绿化和围村林工程为基础,引导群众下大力
发展农林间作,让绿色铺满宁津,让农民早日奔康致富。
(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要大造声势,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召开各种动员会议,请专家教授讲课,组织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等形式,激发群众搞好林业生产的热情,引导干部群众走出大田不种树、树种满了没处种了这两大误区。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好政策宣传、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优势,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增强各级推广农林间作的积极性。宣传、广播电视部门要开辟专栏,搞好科技讲座和电视培训,集中宣传报道好的经验和作法,把农林间作的好处宣传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金融部门要搞好资金扶持。各乡镇联手,有关部门配合,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抢时间,争主动,尽快把这项工作做好。
(三)坚持科技兴林战略,打好农林间作的质量“金牌”。工作中严把“三关”:一是把好苗木质量关。由林业部门统一组织苗木,使苗木一要纯,二要壮。二是把好种植关。要按照大坑、大苗、大水、大肥和地膜覆盖“四大一膜”的模式搞好种植,严格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打坑、统一种植、统一浇水,确保林木的整齐度和成活率。三是把好管护关。按照树随地走、产权到户的原则,真正做到树定根、人定心。建立农林间作科技支撑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到林业生产建设第一线从事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试验示范等工作;健全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对出现质量问题,特别是弄虚作假的单位与责任人,坚决按规定追究责任。切实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和传发技术资料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技术服务人员和广大林农群众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四)搞好苗木繁育,奠定发展基矗我县目前适宜发展农林间作的面积为50万亩,共需苗木500万株,需要繁育窄冠杨苗木3000亩,分两年培育,当年育成,当年栽植。建议今年育苗1500亩,可发展农林间作30万亩。2006年春再育苗1500亩,2007年全面实现耕地农林间作化。
三、加强领导,严格考核
把林业生产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目标管理,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并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县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乡镇长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建立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把林业生产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到位、责任落实。抓紧制定发展农林间作的具体实施规划,对具体任务的分解、建设资金的筹措、相关政策的配套、保障措施的落实等进行研究部署,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强化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及时搞好检查验收和考核评比工作,做到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严肃批评,该追究责任的严格追究责任。对林业生产实行单项考核,单项奖励,并列入经济工作综合考评内容,作为乡镇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二篇:关于在全县大力推广农林间作模式的报告
上下同心 奋战三年 全面实现农林间作化 —关于在全县大力推广农林间作模式的报告县委、县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林业大县、林产强县和生态名县的目标要求,我们在总结近两年来林业生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和多方面征求意见,认为必须要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绿化社会、造福百姓的大林业发展路子。围绕这一思路,我们上请教专家、下问计百姓,最后确定推广山农大庞金宣教授“大田间作窄冠黑杨,每亩年增500元”的农林间作模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广农林间作模式的重大意义(一)推广农林间作是发展“双节一加”型农业的现实需要。我县地处引黄下游,大部分年份是缺水少雨,有些地方还处于高亢枯水区,因此,发展节水型的旱作农业便提到了重要日程,而农林间作正是符合我县县情的最现实选择。在有水的情况下,“农”与“林”可相互促进,共同收益;在无水的情况下,“林”可以反哺于“农”,确保效益不减。发展农林间作“林”的主要树种是窄冠黑杨,该品种是由山农大庞金宣教授研制培育而成,获国家发明奖和2004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品种的几大特点:
1、树冠窄,冠幅仅有一般大冠杨树的l/3-1/2;
2、生长快,在间作农田中,10年生胸径可达40厘米;
3、材质好,适用于家具、人造板及制浆造纸;
4、都是雄株,不飞毛污染环境;
5、窄冠黑杨品种容易扦插繁殖;
6、根系深,根幅小,根系斜向下生长,与农作物在水肥上的竞争较小。根据该品种的特点,我们将这种农林间作耕种模式总结为“三不两增一改善”。“三不”即一是不变更土地承包关系。按照树随地走的原则,树木、土地产权明晰;二是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窄冠黑杨具有冠小、树头抱长、遮荫小、生长快、根深,不与农作物争水肥的特性。以种小麦和玉米为例,树木遮荫最严重时,反而小麦增产,原因是间作树木调节了农田小气候,小麦可以延长三天的灌浆期,每延长一天的灌浆时间就可以增产25公斤,三天便可以增产75公斤。而玉米仅减产6%,两季作物相抵补,全年总算帐农作物不减产,也不减收;三是不影响大型农机作业。间作行距15-20米,株距4米,大型农机都能作业,适宜农民普遍采用大型农机作业的现状。“两增”即增加土地产出和增加农民收入。以每亩间作树木10株、10年一个轮伐期计算,可产大径材8立方米以上,木材收入5000元以上,每亩年增500元,比较效益明显。“一改善”即改善生态环境。(二)推广农林间作有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建设“大田绿色银行”的需要。农林间作好不好,关键是要看效益,这种耕作模式可改变过去单纯向大田农作物要效益为向农作物和林木双重要效益,农民自己建设“大田绿色银行”。农林间作投资少,易操作,无风险,回报率高。在农田中间种窄冠型杨树,立地条件优越,管理水平高,又是稀植,所以要比纯林更为速生,而且立木间分化很小,每株都能成材。在每亩 8-10株的条件下,10年可长成40厘米左右的大径材,单株可达8立方。为便于操作,栽植时杨树可以种在两家农户的地界上,也可以栽到一户的地中间。间作第5-8年及第11年测产结果表明,间作区小麦略增,玉米略减,全年平产,木材的收入是额外的纯增益。以一农户为例,1亩地可间种10株,按每株苗木2元,另加20元肥料,总投入40元,以单株立木500元计,总值5000元,一个农户投入40元,在10年粮食不减产的前提下,10年后增收5000元。以我县来计算,如间种面积70万亩,10年产木材560万立方米,全县仅木材收入将达3.5亿元,平均每年3500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90元。如果木材再加工增值,收益还可几倍地增长,这对农民增收、财政增收是非常有利的。(三)推广农林间作有其巨大的生态效益,是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是间作可以降低风速,降低气温,增加湿度,防止干热风的危害。据5-11年生间作试验地内观测,小麦灌浆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粮林间作区比空旷处风速降低0.95米/秒,大气湿度增加4.4%,日平均气温降低0.77℃,30℃以上高温时间减少70分钟。据农业专家研究,在各气象因子中,以气温对小麦灌浆影响最大,日均温在16-22.5℃,随温度升高,灌浆速度加快,高于22.5℃速度减慢,高于28℃或低于16℃,灌浆速度成为负值。按日最高气温而言,以26-28℃较为合适,28℃以上,随气温升高,第2天灌浆速度下降,30℃以上持续两天,第2天灌浆速度均为负值。二是风速降低后可以减少地表扬沙,降低沙尘暴的危害。三是防止地下水的污染。树木根系深,农作物施用化肥时,渗到深层的化肥被树木吸收,可以减少化肥对地下水的污染。四是改良盐碱农田。由于间作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以及树根吸收下层地下水,可以减少地表蒸发,因而可以减少地表返盐,发挥生物改碱的作用。五是农林间作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林、牧有效结合,长期并存,协调发展,并可为家具、密度板、人造板等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材料基地。(四)推广农林间作有其巨大的社会效益,是提高我县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的需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投资环境至关重要,其中绿化环境更为重要。我县大力推广农林间作模式,能够打造我县的“绿色名片”、“林中之城”,向外商展现宁津的文明程度和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吸引更多的外商到我县来投资兴业,能够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同时,有了好的生态环境,再加上我县艺术品位逐步提高的城市建设,将很快提高我县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其经济发展的后发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二、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在全县打一场农林间作的攻坚战(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县上下要把发展农林间作作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举措来抓,作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以绿色通道补植和完善提高、河道绿化、城镇绿化和围村林工程为基础,引导群众下大力发展农林间作,让绿色铺
满宁津,让农民早日奔康致富。(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要大造声势,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召开各种动员会议,请专家教授讲课,组织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等形式,激发群众搞好林业生产的热情,引导干部群众走出大田不种树、树种满了没处种了这两大误区。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好政策宣传、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优势,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增强各级推广农林间作的积极性。宣传、广播电视部门要开辟专栏,搞好科技讲座和电视培训,集中宣传报道好的经验和作法,把农林间作的好处宣传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金融部门要搞好资金扶持。各乡镇联手,有关部门配合,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抢时间,争主动,尽快把这项工作做好。(三)坚持科技兴林战略,打好农林间作的质量“金牌”。工作中严把“三关”:一是把好苗木质量关。由林业部门统一组织苗木,使苗木一要纯,二要壮。二是把好种植关。要按照大坑、大苗、大水、大肥和地膜覆盖“四大一膜”的模式搞好种植,严格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打坑、统一种植、统一浇水,确保林木的整齐度和成活率。三是把好管护关。按照树随地走、产权到户的原则,真正做到树定根、人定心。建立农林间作科技支撑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到林业生产建设第一线从事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试验示范等工作;健全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对出现质量问题,特别是弄虚作假的单位与责任人,坚决按规定追究责任。切实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和传发技术资料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技术服务人员和广大林农群众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四)搞好苗木繁育,奠定发展基础。我县目前适宜发展农林间作的面积为50万亩,共需苗木500万株,需要繁育窄冠杨苗木3000亩,分两年培育,当年育成,当年栽植。建议今年育苗1500亩,可发展农林间作30万亩。2006年春再育苗1500亩,2007年全面实现耕地农林间作化。
三、加强领导,严格考核 把林业生产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目标管理,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并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县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乡镇长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建立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把林业生产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到位、责任落实。抓紧制定发展农林间作的具体实施规划,对具体任务的分解、建设资金的筹措、相关政策的配套、保障措施的落实等进行研究部署,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强化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及时搞好检查验收和考核评比工作,做到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严肃批评,该追究责任的严格追究责任。对林业生产实行单项考核,单项奖励,并列入经济工作综合考评内容,作为乡镇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关于在全县大力推广农林间作模式的报告(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关于在全县大力推广农林间作模式的报告
上下同心奋战三年全面实现农林间作化—关于在全县大力推广农林间作模式的报告县委、县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林业大县、林产强县和生态名县的目标要求,我们在总结近两年来林业生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和多方面征求意见,认为必须要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绿化社会、造福百姓的大林业发展路子。围绕这一思路,我们上请教专家、下问计百姓,最后确定推广山农大庞金宣教授“大田间作窄冠黑杨,每亩年增500元”的农林间作模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广农林间作模式的重大意义
(一)推广农林间作是发展“双节一加”型农业的现实需要。我县地处引黄下游,大部分年份是缺水少雨,有些地方还处于高亢枯水区,因此,发展节水型的旱作农业便提到了重要日程,而农林间作正是符合我县县情的最现实选择。在有水的情况下,“农”与“林”可相互促进,共同收益;在无水的情况下,“林”可以反哺于“农”,确保效益不减。发展农林间作“林”的主要树种是窄冠黑杨,该品种是由山农大庞金宣教授研制培育而成,获国家发明奖和2004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品种的几大特点:
1、树冠窄,冠幅仅有一般大冠杨树的l/3-1/2;
2、生长快,在间作农田中,10年生胸径可达40厘米;
3、材质好,适用于家具、人造板及制浆造纸;
4、都是雄株,不飞毛污染环境;
5、窄冠黑杨品种容易扦插繁殖;
6、根系深,根幅小,根系斜向下生长,与农作物在水肥上的竞争较小。根据该品种的特点,我们将这种农林间作耕种模式总结为“三不两增一改善”。“三不”即一是不变更土地承包关系。按照树随地走的原则,树木、土地产权明晰;二是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窄冠黑杨具有冠小、树头抱长、遮荫小、生长快、根深,不与农作物争水肥的特性。以种小麦和玉米为例,树木遮荫最严重时,反而小麦增产,原因是间作树木调节了农田小气候,小麦可以延长三天的灌浆期,每延长一天的灌浆时间就可以增产25公斤,三天便可以增产75公斤。而玉米仅减产6%,两季作物相抵补,全年总算帐农作物不减产,也不减收;三是不影响大型农机作业。间作行距15-20米,株距4米,大型农机都能作业,适宜农民普遍采用大型农机作业的现状。“两增”即增加土地产出和增加农民收入。以每亩间作树木10株、10年一个轮伐期计算,可产大径材8立方米以上,木材收入5000元以上,每亩年增500元,比较效益明显。“一改善”即改善生态环境。
(二)推广农林间作有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建设“大田绿色银行”的需要。农林间作好不好,关键是要看效益,这种耕作模式可改变过去单纯向大田农作物要效益为向农作物和林木双重要效益,农民自己建设“大田绿色银行”。农林间作投资少,易操作,无风险,回报率高。在农田中间种窄冠型杨树,立地条件优越,管理水平高,又是稀植,所以要比纯林更为速生,而且立木间分化很小,每株都能成材。在每亩8-10株的条件下,10年可长成40厘米左右的大径材,单株可达8立方。为便于操作,栽植时杨树可以种在两家农户的地界上,也可以栽到一户的地中间。间作第5-8年及第11年测产结果表明,间作区小麦略增,玉米略减,全年平产,木材的收入是额外的纯增益。以一农户为例,1亩地可间种10株,按每株苗木2元,另加20元肥料,总投入40元,以单株立木500元计,总值5000元,一个农户投入40元,在10年粮食不减产的前提下,10年后增收5000元。以我县来计算,如间种面积70万亩,10年产木材560万立方米,全县仅木材收入将达3.5亿元,平均每年3500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90元。如果木材再加工增值,收益还可几倍地增长,这对农民增收、财政增收是非常有利的。
(三)推广农林间作有其巨大的生态效益,是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是间作可以降低风速,降低气温,增加湿度,防止干热风的危害。据5-11年生间作试验地内观测,小麦灌浆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粮林间作区比空旷处风速降低0.95米/秒,大气湿度增加4.4%,日平均气温降低0.77℃,30℃以上高温时间减少70分钟。据农业专家研究,在各气
第四篇:关于在全县大力推广农林间作模式的报告
县委、县政府: 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林业大县、林产强县和生态名县的目标要求,我们在总结近两年来林业生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和多方面征求意见,认为必须要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绿化社会、造福百姓的大林业发展路子。围绕这一思路,我们上请教专家、下问计百姓,最后确定推广山农大庞金宣教授“大田间作窄冠黑杨,每亩年增500元”的农林间作模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广农林间作模式的重大意义(一)推广农林间作是发展“双节一加”型农业的现实需要。我县地处引黄下游,大部分年份是缺水少雨,有些地方还处于高亢枯水区,因此,发展节水型的旱作农业便提到了重要日程,而农林间作正是符合我县县情的最现实选择。在有水的情况下,“农”与“林”可相互促进,共同收益;在无水的情况下,“林”可以反哺于“农”,确保效益不减。根据该品种的特点,我们将这种农林间作耕种模式总结为“三不两增一改善”。“三不”即一是不变更土地承包关系。按照树随地走的原则,树木、土地产权明晰;二是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窄冠黑杨具有冠小、树头抱长、遮荫小、生长快、根深,不与农作物争水肥的特性。以种小麦和玉米为例,树木遮荫最严重时,反而小麦增产,原因是间作树木调节了农田小气候,小麦可以延长三天的灌浆期,每延长一天的灌浆时间就可以增产25公斤,三天便可以增产75公斤。而玉米仅减产6%,两季作物相抵补,全年总算帐农作物不减产,也不减收;三是不影响大型农机作业。间作行距15-20米,株距4米,大型农机都能作业,适宜农民普遍采用大型农机作业的现状。“两增”即增加土地产出和增加农民收入。以每亩间作树木10株、10年一个轮伐期计算,可产大径材8立方米以上,木材收入5000元以上,每亩年增500元,比较效益明显。“一改善”即改善生态环境。(三)推广农林间作有其巨大的生态效益,是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是间作可以降低风速,降低气温,增加湿度,防止干热风的危害。据5-11年生间作试验地内观测,小麦灌浆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粮林间作区比空旷处风速降低0.95米/秒,大气湿度增加4.4%,日平均气温降低0.77℃,30℃以上高温时间减少70分钟。据农业专家研究,在各气象因子中,以气温对小麦灌浆影响最大,日均温在16-22.5℃,随温度升高,灌浆速度加快,高于22.5℃速度减慢,高于28℃或低于16℃,灌浆速度成为负值。按日最高气温而言,以26-28℃较为合适,28℃以上,随气温升高,第2天灌浆速度下降,30℃以上持续两天,第2天灌浆速度均为负值。二是风速降低后可以减少地表扬沙,降低沙尘暴的危害。三是防止地下水的污染。树木根系深,农作物施用化肥时,渗到深层的化肥被树木吸收,可以减少化肥对地下水的污染。四是改良盐碱农田。由于间作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以及树根吸收下层地下水,可以减少地表蒸发,因而可以减少地表返盐,发挥生物改碱的作用。五是农林间作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林、牧有效结合,长期并存,协调发展,并可为家具、密度板、人造板等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材料基地。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四)推广农林间作有其巨大的社会效益,是提高我县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的需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投资环境至关重要,其中绿化环境更为重要。我县大力推广农林间作模式,能够打造我县的“绿色名片”、“林中之城”,向外商展现宁津的文明程度和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吸引更多的外商到我县来投资兴业,能够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同时,有了好的生态环境,再加上我县艺术品位逐步提高的城市建设,将很快提高我县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其经济发展的后发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二、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在全县打一场农林间作的攻坚战(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县上下要把发展农林间作作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举措来抓,作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以绿色通道补植和完善提高、河道绿化、城镇绿化和围村林工程为基础,引导群众下大力发展农林间作,让绿色铺满宁津,让农民早日奔康致富。(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要大造声势,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召开各种动员会议,请专家教授讲课,组织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等形式,激发群众搞好林业生产的热情,引导干部群众走出大田不种树、树种满了没处种了这两大误区。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好政策宣传、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优势,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增强各级推广农林间作的积极性。宣传、广播电视部门要开辟专栏,搞好科技讲座和电视培训,集中宣传报道好的经验和作法,把农林间作的好处宣传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金融部门要搞好资金扶持。各乡镇联手,有关部门配合,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抢时间,争主动,尽快把这项工作做好。(三)坚持科技兴林战略,打好农林间作的质量“金牌”。工作中严把“三关”:一是把好苗木质量关。由林业部门统一组织苗木,使苗木一要纯,二要壮。二是把好种植关。要按照大坑、大苗、大水、大肥和地膜覆盖“四大一膜”的模式搞好种植,严格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打坑、统一种植、统一浇水,确保林木的整齐度和成活率。三是把好管护关。按照树随地走、产权到户的原则,真正做到树定根、人定心。建立农林间作科技支撑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到林业生产建设第一线从事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试验示范等工作;健全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对出现质量问题,特别是弄虚作假的单位与责任人,坚决按规定追究责任。切实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和传发技术资料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技术服务人员和广大林农群众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四)搞好苗木繁育,奠定发展基础。我县目前适宜发展农林间作的面积为50万亩,共需苗木500万株,需要繁育窄冠杨苗木3000亩,分两年培育,当年育成,当年栽植。建议今年育苗1500亩,可发展农林间作30万亩。xx年春再育苗1500亩,xx年年全面实现耕地农林间作化。
三、加强领导,严格考核 把林业生产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目标管理,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并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县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乡镇长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建立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把林业生产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到位、责任落实。抓紧制定发展农林间作的具体实施规划,对具体任务的分解、建设资金的筹措、相关政策的配套、保障措施的落实等进行研究部署,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强化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及时搞好检查验收和考核评比工作,做到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严肃批评,该追究责任的严格追究责任。对林业生产实行单项考核,单项奖励,并列入经济工作综合考评内容,作为乡镇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共2页,当前第2页12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马铃薯间作栽培模式
马铃薯间作栽培模式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现介绍几种以马铃薯为主栽品种的间作套种模式,以供农民朋友和基层领导同志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中做以参考。1.马铃薯—棉花马铃薯在元月下旬催芽,2月中下旬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品种选用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的郑引5号、郑引7号脱毒马铃薯,棉花品种以选择棵大抗病的标杂A1为宜。马铃薯按高垄双行种植,宽行80cm,窄行40cm,株距20cm~25cm,亩栽4000~4500株;棉花按行距120cm,株距20cm,亩栽2500株左右为宜。棉花采用营养钵育苗,3月20日播种,4月20日左右定植。棉花与马铃薯共生期为35~40天,互不影响。
2.马铃薯—玉米—马铃薯该模式的优点:茬口安排紧凑,充分利用土地。缺点:春薯采收时玉米已长高,采收运输不便。此模式的播幅为120cm,马铃薯株距为20cm~25cm。玉米因行距扩大,所以株距应缩小到15cm~20cm。每亩播种马铃薯4000~4500株,玉米2500~2700株。马铃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2月中下旬或3月上旬播种,5月底采收;玉米在4月20日左右播种,8月份收获。玉米采收后及时整地,8月中旬再播秋马铃薯。
3.马铃薯—无籽西瓜—马铃薯春季采用4行马铃薯、1行西瓜的栽培模式,即每隔两垄留一个预留行,起垄按100cm宽间作西瓜。西瓜采收后种植秋马铃薯。马铃薯播种期及密度同上,西瓜亩栽500~600株。西瓜是在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育苗,4月底~5月初移栽,7月中下旬收获,8月中下旬种植秋马铃薯。
4.马铃薯—无籽西瓜—花椰菜(甘蓝、西芹)此种模式与第3种模式基本相同,只是秋马铃薯换成了花椰菜等。7月底采收西瓜,7月中旬进行花椰菜育苗,8月上旬移栽,11月收获。采用以上种植模式,由于复种指数提高,要多施一些肥料、多浇水。采用的马铃薯品种简介如下郑引5号:该品种早熟,生育期60~63天,亩产2000~2500公斤,高肥水地可亩产4000公斤。单株结薯3~4块,单薯重多为200~250克。块茎椭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稀、商品率高,适合二季作区栽培。郑引7号:该品种极早熟,生育期50~60天,春季亩产2000~2500公斤,秋季亩产可达1500公斤以上。单株结薯2~3块,块茎长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稀、适宜外贸出口,是目前最优秀的早熟品种之一。郑引9号:该品种为郑隆公司独家引进的加工型专用品种。块茎介于圆形和长圆形之间,黄皮白肉,表皮有轻微网纹淀粉含量为18%,还原糖含量为0.03%~0.15%,适合加工炸薯片。一般亩产在1500公斤左右。如果集中成片种植,该公司将负责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