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党委先进材料
距和静县城30公里处,有一个景色秀丽、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型小城镇,平整宽阔的村、镇道路两旁,排列着错落有致的居民点。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小二楼屹立于规划整齐的小城镇建设道路两侧。那喧闹的集市时不时洋溢着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哈尔莫敦镇是和静县最大的镇,全镇总面积37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有7.4万亩,总人口20763人,全镇下辖7个行政村,27个党(总)支部,共有党员499名,在以前由于地处偏僻、耕地少,人口压力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牧展增收缓慢,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镇党委依然带领广大老百姓艰苦奋斗,从产业结构调整开始,硬是打破了农业大镇神话,提出了“二五四二“经济发展战略,xxxx年全镇牲畜存栏达到17万头(只),国内生产总值15882.81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38.96元,较上年增加383.96元。
从根本治穷治富 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我镇的农牧民群众也蠢蠢预动,在确保家庭内粮食够吃的情况下,大胆地搞起了蔬菜大棚,种起了经济作物,但在有的村组确还是以种植小才麦、玉米为主,产业结构调整进展非常缓慢,甚至有的农牧民群众认为:“政府越让种的作物,我越不能种,种了就赔帐”。针这种情况,镇党委一班人多次深入农民田间地头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和,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得知:不是群众不想富,而是思想没有解放,对党的政策不理解。于是镇党委决定在做好动员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组织其它村调整成功的农民进行现身说法,通过他们之间的交流,达到共识,使他们自觉的去尝试、去调整,党委、政府只是起到引导、协调、服务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农牧民终于尝到了甜头,就连我镇萨拉村、乌兰尕扎尔村两个产粮大村都打破“我们的土地不适宜种植辣椒、棉花”的顽固思想。现在我镇的种植呈现出了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五花八门的种植”格局。走共同富裕之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哈尔莫敦镇部分村率先富起来了,大部分群众也先后富了起来,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村、组仍有群众处于贫困状态,他们的生产生活都比较困难。对于这些贫困户,镇党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镇党委认为“一户两户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
为此,镇党委研究决定发动党员、干部,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扶贫力度,走共同致富之路。
一是由镇党委书记带头,发动每个领导成员与这些贫困户结对子,建立联包户,帮助他们定脱贫计划和措施,给予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实行重点扶贫帮困。
二是因地制宜,广辟致富门路,进行开发性扶贫致富,哈尔莫敦镇是以农业为主的镇,自然资源匮乏,没有什么可以形成拳头支柱产业的产品。为此,镇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分头深入各村民小组逐家逐户同农牧民座谈,帮助他们根据家庭情况及市场需求选择致富门路及致富项目。一是根据市场上对瓜果需求量大的实际,为贫困农牧民购买种子及树苗,帮助他们发展林果业。二是帮助没有购买能力的牧民购买牲畜,引导他们发展畜牧业。
三是对靠近镇中心的的农牧民,为他们提供场所,鼓励他们利用地缘优势发展修理、缝纫、经商等。通过镇党委下大力气,采取一系例行之不效的方法,使我村民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真是比密甜。加强自身建设 哈尔莫敦镇之所以能够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是因为有一群带头致富的好党员;这些党员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因为有一个艰苦创业、团结务实的好班子。自哈尔莫敦(乡)镇成立以来,镇党委书记已经换了好几任,但那种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始终没有变。现任镇党委书记马龙可以说为哈尔莫敦镇各项事业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任职期间,带领班子成员修通了老百姓盼望以久的g218国道至镇政府12.3公里道路,建起了占地面积约1200余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项目建设接连不断,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他正在描绘着哈尔莫敦镇的发展蓝图,继续战斗在奔小康的征程上,被群众亲切地誉为“实干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镇党委十分重视利用镇党校及电教手段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党在农村的路线及各项方针、政策、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坚持每月2-4次政治学习,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另外,在整体班子的建设中,本着以“思想教育为主,换人为辅”的原则,对在思想上的认识不到位,但能主动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愿意接受帮助教育的同志,我们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帮教工作,提高他们的认识,转变其思想观念,对于在思想上认识不清,行动上不能与组织保持一致的个别干部,坚决予以撤换。
第二篇:镇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镇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镇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一):筑强堡垒 引领发展
张家塬镇党委下属45个支部(总支),共734名党员。近年来,该镇党委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实现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促进了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园林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卫生镇、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殊荣。
一、从严从实抓班子,锻造勤政新堡垒
以打造”学习型、实干型、创业型、服务型、勤廉型”领导班子为目标,狠抓党委班子建设。一是勤学习。镇党委中心组每周一次集体学习雷打不动,班子成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每月一次研讨交流雷打不动,镇党委委员面向镇属单位和村级班子每季度一次党课辅导雷打不动,对基层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年两次巡回检查雷打不动,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探索新时期”三农”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自觉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市县委全委会精神武装头脑、凝聚共识,使党委班子成为政治坚定、思想合格的战斗堡垒。二是严管理。健全党委会议事规则、班子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机关日常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完善镇村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与公选村支部书记签订责任书,严格从德、能、勤、绩等方面量化考评,年终奖惩兑现。全面推行组财村管阳光村务,在17个村设立专门账户,做实清产核资,完善财务档案。严格执行村级收入、支出、票据、现金管理四项规定,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按规定处理,不讲情面、不打折扣,使镇村党组织成为率先垂范的战斗堡垒。三是树形象。以巩固提升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为抓手,在镇村班子和镇属单位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把先进性要求和严实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在加速发展、造福百姓中建功立业。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总要求,深入开展党员承诺、结对扶贫、驻村指导等实践活动,把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产业发展一线和项目建设现场,使镇村党组织成为勤政爱民、务实创新的战斗堡垒。二、一心一意促发展,创造富民新业绩
镇领导班子把加快发展作为神圣职责,以市场为导向,强产业、助增收、促脱贫,实现农村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在加速产业转型中增强实力。以产业扶持脱贫致富为抓手,建立企业引领、大户带头、项目扶持、镇村指导的产业发展机制,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在镇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学技术、比服务”等活动,实行每人包抓百亩苹果园,培养镇村技术员63名,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5支,发展务果能手151名,建成苹果示范园2.61万亩、蔬菜1.3万亩、奶畜存栏1.1万头(只)、核桃2.3万亩,在全镇形成塬区苹果、山区核桃、菜畜增补的产业布局。二是在加快脱贫攻坚中助农增收。实施党建脱贫引领工程,推行”党组织+服务”工程,围绕移民搬迁、产业发展,镇村党组织积极作为,建成贫困户集中安置点3处,通过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扶持371户低收入贫困户就近建房,解决了群众住房问题;面向185户贫困户举办果园管理、养殖技能、劳务知识及电子商务培训300场次。推行”党组织+产业”工程,王家庄、宝丰等村党(总)支部带头推行贫困户大苗建园和育钵器育苗工作,扶持20户发展苹果育苗200亩,15户实现大苗建园45亩;尚家堡、白善坊等村党支部实行党员带贫困户发展小麦制种1600多亩,大路蔬菜2300多亩;镇党委协助锦泰、千汇等农业龙头企业,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为773户贫困户发放产业扶贫融资分红30.19万元;依托林下养殖项目,指导135户贫困户养殖鸡、鸭、猪等小家禽。推行”党组织+资源”工程,整合市、县、镇、村四级组织优势和帮扶力量,通过协调金融担保、贴息贷款,帮助缺资金的404户1422名贫困人口办起小商店、农家乐;依托镇村小商店、互助幸福院、镇中心社区成立电子商务体验店14个,选配电商操作员14名,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产品,南湾岭村的核桃、王家庄村的鸡蛋、有机王专业合作社的樱桃供不应求。三是在加大基础建设中争创一流。推进小城镇建设,在镇中心社区建成全县最大的”三无户”集中安置点,安置5个山区村43户”三无户”群众。投资4300万元建成镇区廉租房5栋384套,安置山区群众281户。配套完成廉租房小区广场、镇街道绿化、硬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品味显著提升;投资595.32万元,狠抓各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修建花坛852个、栽植绿化苗木24240株、安装太阳能路灯540盏,衬砌渠系12915米,全镇道路及巷道硬化率达到100%.以各村村委会驻地为核心,持续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14个村建成办公楼房,设置一厅式服务大厅,配足配齐公共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各类服务设施,村级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三、群策群力惠民生,打造幸福新家园
镇党委认真落实惠民政策,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全力落实低保、扶贫、社会救助等各项惠民政策,去年投资564.4万元,完成全镇96户”三无户”建房;全面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五个不出村”,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成留守儿童关爱中心2处,利用节假日开展剪纸、绘画、合唱、腰鼓、传统文化诵读等活动;关心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在6个村建成互助幸福院,彻底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难问题。二是社会管理机制到位。建立常态化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深化”六五”普法教育,积极引导群众增强普法意识;依托平安镇创建活动,积极实施”小探头”工程,在重要部位安装监控,配齐镇村治安防控设施设备;建立领导下访、信访排查、信访案件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信访调处力度,班子成员定期进村入户征询民情民意,妥善调处各类群众矛盾纠纷70件(次)。三是环境整治服务到位。以解决塬区14个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问题为重点,成立一支42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指导各村集中清理村口、路口、门口的”四堆”、”三乱”;以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为重点,投资540万元开展水源地保护以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建成日处理生活污水400T的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村镇街巷配置垃圾清扫工具设备;以深化文明家园创建为重点,精心策划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传统文化教育、村风民风建设等活动,指导王家庄、寺坡等村建成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去年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农村环境整治现场会和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参观点。
镇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二):四抓四促夯实基层基础
助 力 脱 贫 攻 坚 朱阳关镇党委有20个基层党支部,66个党小组,党员482名,其中农村党支部13个,党员364名,机关党支部7个,党员118名。2016年6月30日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该镇牢固树立”围绕脱贫攻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理念,以”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为总抓手,着力班子、队伍、制度、作风建设,夯实基层基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提供组织保障。
(一)注重抓班子强引领,促党组织凝聚力提升
注重党委和基层党支部两级班子建设,提出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和谐型、廉洁型”六型”班子,发挥其政治功能,形成凝聚人心,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树立”动力源”理念抓学习。采取每周四政治理论学习日、每半月中心组学习日、每月党性教育大讲堂和每月党员活动日”四日并学”模式和”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集中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扶贫政策、经济知识和先进典型,党委班子带头学,支部班子看齐学,广大党员自觉学,全镇上下营造出了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浓厚氛围。二是树立规矩意识抓行为。结合实际制定了民主决策、廉洁自律、联系群众等制度,健全了党支部党员教育、党组织生活、村级议事、村干部值班、”四议两公开”等制度,通过立规矩定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提高班子抓落实的定力和效力。三是树立目标导向抓争创。创新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制定出每个党支部三年内星级党支部创建目标和计划,率先在全县探索实践包含三大方面、十三项具体工作、三百分制考核的《考评细则(暂行)》,形成了争先创优、勇争一流的党建工作局面。
(二)注重抓队伍强服务,促党组织向心力提升
一是积极开展”双带”活动。要求村”两委”干部在自己带头致富的基础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涌现出了”食用菌大户”、”养殖大户”、”猕猴桃大户”、”手工挂面大户”、”农家乐宾馆首户”、”电商老板”等一批”双带”型村”两委”干部。
二是探索实践”党建+扶贫”模式。长效落实”进千村帮万户”,镇机关和4个镇直单位党员干部职工每人至少包扶2-5户贫困户,村干部和骨干党员至少帮扶一户贫困户,逐一制定脱贫措施,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对帮扶效果好的党员年底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党员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实现首批脱贫。
三是不断创新”党员+群众”精神文化活动模式。利用各种节庆日,突出主题,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举办了农民春节晚会、社火会演、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三好”评选及党群运动会、正能量故事会、学党章宣讲会等,向上向善的新风尚进一步弘扬,党组织及广大党员与群众的亲和力、融合力明显增强。
四是抓紧抓牢党员活动强意识。每月定期开展党员活动,要求全体党员戴上党徽亮身份,增强意识,加强约束,提升服务;认真组织驻村工作队、包村镇领导、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和广大党员自觉参加,群众代表积极参与,活动内容丰富了,党员形象树了起来,群众”跟党走”的意识强了起来。
五是积极组织庆祝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在庆祝建党95周年前夕,镇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庆祝纪念活动,决定采取”七个一”方式,动员全镇干部群众参与到庆祝活动中来。即:举办一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举行一次手抄党章评比活动;举办一次”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书画展;举行一场”庆七
一、促脱贫、感党恩、”文艺晚会;开展一次困难党员慰问活动;发展一批新党员;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目前,已举办了积极分子培训班、手抄党章成果展、书画展、文艺晚会和慰问活动,近期将发展一批党员,镇村分别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同时,镇党委对第二季度扶贫和党建以及其他工作进行考核,综合13个村一季度、二季度整体工作排出名次,兑现奖惩。
(三)注重抓机制强管理,促党组织执行力提升
一是党员管理常态化。注重在村组干部、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和回乡创业知识青年中发展党员,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同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使他们有”归属感”.二是党员积分管理长效化。抓好党员积分管理工作,及时公示公开,实行台帐管理,接受群众监督。去年以来,党员累计办实事好事890余件,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三是”基层四项制度”规范化。为进一步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通过落实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矛盾调解化解制度、便民服务工作制度、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这四项基础制度,调动群众积极性,激发干部热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动力。
四是困难群众关爱基金具体化。在各村列支1万元的基础上,13个村党支部分别向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和党员发出倡议,号召为困难群众基金捐款,能够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关爱。
五是考核奖惩综合化。严格按照《考评细则》,量化考核,对连续三年获得五星级称号的村党支部书记由镇党委向上级组织推荐进入镇领导班子,同时奖励村党支部3000元。根据综合考评,培养党员科级后备干部2人,提拔股级干部3人。同时,结合党委换届,向组织推荐提拔副科级干部4人,使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注重抓监督强保障,促党组织战斗力提升
认真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重视纪委的”监督责任”,研究出台《进一步严肃纪律加强作风的规定》,明确镇干部不得违反18项、村干部不得违反16项管理规定,有效解决了推诿扯皮、消极怠工等问题,激发了镇村干部的工作热情。
先后查处案件6起,移交司法机关2人,约谈5人,责令辞职4人,党政纪处理8人,对1名党员活动日组织不力的村支部书记扣发100元,补充到该村困难群众关爱基金,从而在全镇营造了风清气正勇担当的干事创业环境,保证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作用的充分发挥,加快了生态游、文化游、乡村游”融合”发展的旅游扶贫发展新模式推进,有力促进了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的经济社会各工作顺利开展。
在脱贫攻坚中,主要做到”三抓”:围绕精准抓识贫。认真学习领会出台的5个《办法》和5个《方案》内容,落实省”26365”工作法和县”43222”工作法,组织市县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以及镇村干部职工对13个村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再复核,经过再次识别,有贫困户735户,2268人,贫困发生率14%;围绕精准抓扶贫。抓好”五个一批”落实,重点抓好以占地140亩易地搬迁为主的搬迁扶贫和以150亩高效农业产业园、600亩猕猴桃基地、200亩连翘基地和205亩连翘扦插育苗为带动的产业扶贫;围绕精准抓脱贫。通过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党建指导员三层传导,增强贫困户”脱贫光荣”意识,制定脱贫规划和脱贫计划,确保2019年之前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镇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三):强基固本夯基础 勇争一流敢当先
坡头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2.8万人,23个行政村,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拓展区。镇党委下属8个党总支,47个党支部,1380名党员。坡头镇党委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开拓创新,彰显特色,促进全镇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河南省文明村镇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一、抓好班子建设,强化龙头带动作用
“打铁先得自身硬”.要想抓好农村基层工作,首先要抓好镇党委自身建设。一是坚持党委书记带班子。按照”六型”领导班子建设要求,党委书记带头抓学习,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带头抓项目,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日常工作分工协作,重点项目签订目标责任书,分区包片责任落实到人;带头抓落实,实行台账周记制度,加强监督,督促工作的全面推进;带头抓规范,认真学习《党员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20项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二是坚持班子成员带干部。班子成员带头,以”三具两基一抓手”为根本工作方式方法,实施重点工作承诺督办制,践行”一线工作法”,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办妥。三是坚持村干部带党员群众。村组干部带头,在发展经济、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引领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发展事业,形成干群一心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基层根基
一是科学择优选人,选拔农村发展领头雁。采取村级推举、镇级推荐、部门推介的方法,全方位、立体化”找”能人,推出大批村级发展后备人才,通过考素质、考能力、考贡献、考口碑,对推荐出的能人进行系统综合评价,考出过硬的党员干部列入村级”领头雁”后备人选,打破”地域、行业、身份、资历”等限制,”领头雁”队伍选任渠道更趋多元化。
二是扎实推进党员先锋指数管理工作。我们在认真总结执行”五带头”评星挂牌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市委组织部要求,借鉴兄弟乡镇经验,对考评细则进行了充实完善,提高了先锋指数考评的科学性、实用性。在考核过程中,严格推行”党员自评、党内互评、党外测评、支部考评、党委审定、亮分公示”的考评程序,严格实行”党员自我把关、党员大会把关、群众监督把关、村级党组织把关、党委审核把关”的五级把关制度,确保考评结果的客观、真实、公正。推行动态管理的评分机制,由村级党组织负责每季度对党员进行考查,每年对党员的先锋指数进行一次调整,对连续得”先锋党员”的优秀党员进行通报表彰,提升活动效果。
三是丰富载体深化党员分层分类管理工作。通过重设党小组、明确各层类管理标准、指数量化考核等措施,在全镇党员开展党员分层分类管理活动,通过组织引导离退休党员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搭建党员教育管理新平台,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用评分激励的办法,引导各行业党员践行党员标准,强化党员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四是实施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以”玉川先锋课堂”活动为载体,以”提升文化层次、提升创业能力、提升服务本领”为目标,通过集中办班、考察学习、挂职锻炼、典型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提高两委干部知识层面和致富能力,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三、狠抓党支部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创新党支部设置,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改革村级党组织设置方式、改变党支部划分方法、改进党组织职责、改变党员的日常教育内容,根据农村党员的从业状况和技术特长,设立工业、农业、行业协会等党支部,对党员进行设岗定责,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条上,全面加强党组织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
二是以争创”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单位”为载体,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按照”一类支部上水平,二类支部跨台阶,三类支部变面貌”的工作思路和”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积极创建留庄村等基层组织示范单位6个,以此推动全镇党建工作,形成明争暗赛,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三是围绕基层需求,完善服务功能,全力打造服务平台。在充分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镇党委因地制宜、联系实际、一室多用,先后投资8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留庄、栗树沟等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突出亲民、利民、为民的原则,开展了党务咨询、党员求助帮困、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救助、就业指导等服务;设立”党代表工作室、党群连心站”密切了党群关系,倾听群众心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全新的定位、全新的制度、全新的运作机制,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四是完善基层基础四项工作机制,实行规范化运作。一是全面推进基层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建设。对镇村民主决策范围、程序等进行科学界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有效促进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二是加大基层便民服务规范化建设。对各部门服务项目、办事流程进行公示,印制《便民服务工作手册》,增设村级便民服务厅,对群众各种疑难问题统一受理、集中XX、分级负责、限时办结,提升便民服务质量。三是扎实推进矛盾调解化解机制建设。筑好镇矛盾调解中心等三大平台,建好镇矛盾调解中心队伍等三大队伍,完善矛盾调解三大机制、十项制度,保持社会和谐、大局稳定。四是扎实推进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建设,加大庸懒干部劝诫力度,突出解决农村组织中党风廉政方面存在的问题;推行”权力阳光行动”,健全基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度,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四、积极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增加村级发展后劲
一是以”五带头”评星挂牌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党员带头讲发展,做”双强”型党员。要求党员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以自己率先致富的实际行动为群众做出表率,并积极投身”强村富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主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二是深入开展”支部带领、党员带头、典型带动,比发展、比致富、比贡献”的”三带三比”创业富民竞赛活动。开展”产业富民增收”大调研,组织对各村党员干部创业情况、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增收、劳动力资源、外出务工人员和在外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摸底,从土地审批、证明XX、信贷、法律援助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掀起村级比发展、比致富、比贡献的高潮。如大庄村在外人员李向阳开发天女河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天女河旅游观光产业,引领全村群众通过旅游业增收致富。
第三篇:镇党委“创先争优”先进材料
发展经济促增收,惠泽百姓建功业
——镇党委“创先争优”先进材料
一、建机制,抓落实,班子建设聚活力
镇党委坚持以培养新时期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为目标,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镇党委自身建设上以思想、能力、纪律、作风建设为重点,狠抓了干部的选拔培养和教育。先后完善了镇党委建设决策程序,干部选拔机制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办法,着力推进学习型、创业型、服务型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造就高素质的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镇党委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村支部与村干部队伍建设上,重点在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党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上取得突破,结合并村及换届选举,镇党委坚持从“选、育、学”入手,经过“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方式将一些文化程度高,思想素质好,致富本领强的非公经济致富带头人选入村级领导班子,建立一支能干、高效、务实的村组干部队伍。大力推行了领导干部包村抓点、谈访诫勉、民主测评、支部书记“双述双评”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员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在机关干部建设上,坚持党的先进型标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定责任,定岗位,在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的原则,积极主动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战斗力和号召力。
二、搭平台,建载体,先锋工程强推进
镇党委始终把实施“三联两服务”、“双学双比”、“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先锋工程作为加强基层
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切实发挥农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核心,注重在“培”字上下功夫,在“带”字上求突破,围绕的党的先进性建设,支柱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狠抓了党员队伍、致富能手和入党积极分子建设,深入开展党代表工作,定期组织党党代表开展关门、视察、评议测评活动,畅通了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渠道,为党委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实现了民主决策制度化,规范化,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目的,以先锋工程为载体,坚持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立党员示范户和党员承诺制度活动,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促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本职岗位上做贡献,为全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三、抓党建,促经济,强基富民出实效
加强农村基础组织建设,重点在打基础,关键在抓环节,述、树特色、述实效。镇党委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发展作为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抓,定目标、压担子,在推动发展中体现组织工作的生活力,推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一是抓项目带动战略。镇党委、政府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法,实施“亲高、安高、富高”战略,始终把上项目,打基础,增后劲摆在首要位置。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一起抓,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一起上,抓信息,抓协调,抓服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有了较大突破。在原造船厂旧址上破土动工兴建船舶工业园,工业园分为南、北二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大力发展船舶制造、肉禽加工、粮食收贮、精加工等支柱产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投资3.5亿元的投资5000万元的,投资1000万元的等企业落户正阳,目前镇工业园区已初具雏形。
二、狠抓产业富民工程。镇党委把粮油加工、畜禽养殖、发展旅游产业确定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着力点,通过行政推动,实施发动,示范带动,政策促动,规模引动,科技拉动等措施,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发展。
三、狠抓新农村建设。按照建点示范、整体推进的原则,新建了“村村通”水泥路60多公里,较好的改善了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积极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新建了垃圾处理场;新建了自来水厂,解决了近3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成效显著,5年来共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新老城区改造。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提高了居民住宅品味。枸杞街道商贸城已初具规模,为吸引人气,聚集才气,发展商贸、繁荣市场,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兴公益、夯基础,精神文明结硕果
经济的发展和集体实力的加强,为大力发展公益事业。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建设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各项成 3
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委政府一班人的辛勤工作,特别是为了抓工作废寝忘食,为了抓经济,他呕心沥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几年来,先后硬化道路36公里,渠道清淤8.9公里,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2010年,全镇中小学入学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2%,电话入户率85%,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社会稳定等都取得了明显成绩。
镇党委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以打造“四有”新型农民为目标,坚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诚信户”、“道德规范户”等精神文明创评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文艺汇演,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整体推进了农村党建工作水平。推动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促进了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四篇: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本文作者:毋晓东 好范文原创投稿
扎根基层谱华章 甘洒热血润党旗
--记河南陕县西张村镇党委书记 李建龙
李建龙同志,男,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62年10月2日,2007年3月任河南陕县西张村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他多次放弃了县委的照顾,放弃了回县直机关工作的机会,甘愿留在基层工作,他在为西张村镇56000口
人谋福祉上操碎了心,在为41个行政村的发展上出尽了力,在所工作的296平方公里这片土地上甘心付出,谱写了精彩华章。2008年2月被河南省政府授予“省级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2010年10月在三门峡市“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中被市委、市政府嘉奖一次,2011年2月在“红旗渠”精神杯竞赛中被市委、市政府记个人三等功,2007年至2010年连续四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记大功个人,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
一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领导能力。二是他在工作中善于总结农村基层工作,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确定了坚持围绕经济建设一个中心;突出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带动、和谐社会建设三大战略;壮大“果、牧、菌、菜”四个支柱产业;打造优质苹果、良种猪、食用菌和秋延蔬菜四个品牌;抓好党的建设、精神文明、信访稳定、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和全民创业六项工作,实现“富民强镇”这一思路搞发展,践行了科学发展。三是学习业务。在搞好党委工作中,不断充实业务知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思路,为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保障。
二、创先争优,在加强党的建设中科学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全镇扎实开展“双推双创”“三级联创”“五好党委”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工程”“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等活动,建立健全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了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村级干部率先在全县实行了“联职、联资、联责”三联绩效考核制度,严明责任,激发了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近年来,镇纪委查处六起违纪案件,对7名违纪党员分别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党内警告处分,干部队伍作风得到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镇非公有制经济实体达1642个,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入进行。在他的带领下西张村镇党委2007年至2010年连续四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记大功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至2010年连续五年镇党委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五好党委”荣誉称号,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乡镇”。
三、立足实际,推动镇域经济全面发展
一是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全面提升。五年来,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23510万元,增长68%;财政收入达到920万元,增长141 %;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1060万元,增长112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能耗下降10%,实际下降10%;农民人均纯收入6978元,增长147%;全镇经济无论是生产总量,还是投资总量都实现了翻番,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二是项目建设成果丰硕。五年来全镇依托资源上项目,突出转化搞增值,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共11个;完成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新上100万元以上项目48个;总投资达7.8亿元。三是产业化取得新发展。通过抓龙头,建基地,使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和生产基地协调发展,强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绩。粮食产量稳步提高,达到1466万公斤;果品生产。达到1.43亿公斤,建成优质苹果基地15500亩,五年来,新栽苹果树26761.9亩,提高了苹果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畜牧发展。全镇从抓专业村、专业户入手,加快了畜牧业发展。生猪、大家畜、山羊和家禽的饲养量分别达到15、9万头、1.5万头、3.54万只和7.82万只,全镇引进推广畜禽优良品种5个;建成省级畜牧龙头企业2个,市级龙头企业3个。食用菌生产。食用菌生产不断壮大,专业户达3000户,总产量达636万公斤,产值达3000万元,专业村达6个。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000亩,蔬菜总产量达到9767万公斤,总产值达1.2亿元。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推进。五年来,全镇土地整理19个村,总投资4800万元,打井18眼,建提灌站5个,农渠配套3万余米,田间道路整修2万余米,栽树2万余棵,整理土地面积1500余公顷;“村村通”工程项目五年来共完成85公里,完成投资1620余万元,改善了村级道路状况;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五年来共投资1842.68万元,解决了前关、南沟等16个村2.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五年来改
造中低产田面积15000亩,投资1349.5万元,新硬化渠道44.95千米,铺设地埋管道44.11千米,发展灌溉面积3000亩,改良土壤10000亩;“十一五”时期,全镇通过兴修水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400亩;新增旱涝保收田9000亩;新增坡耕地改造面积4800亩;小流域治理面积24000亩,基础
设施建设取得新推进。五是平安建设及信访稳定取得新成效。镇政府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投资3万余元对全镇41个行政村制度版面、档案、门牌进行统一制作,统一了标准,投资8万元在镇政府、医院、学校、银行等重要地点加装了视频监控11处,加强了综治工作;投资2万余元购置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办公桌及各项所需办公用品;各村成立了群众工作中心,安装了群众意见箱,又投资5万余元,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上迈出新步伐,采取新举措,将综治、信访、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政法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实行了“五合一”工作机制,为群众诉求创造了方便。五年来全镇社会总体稳定,在国家大型节日及重要活动期间没有来自该镇的干扰,群众热点、难点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第五篇: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时光追溯到2002年12月,**镇干部职工已半年没发工资了,他们挤在六十年代兴建的泥砖瓦平房办公,办公房成了危房,破破烂烂,遇到下雨天要打伞上班办公。干部职工人心涣散,纪律松弛,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反映要求镇委镇政府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无法解决,村集体收入仅几千元,群众不断上访。老百姓生活困难重重,纷纷搬迁,**镇成了有名的“
问题镇”、“万难村”。这时,组织上安排**担任镇委书记。他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心系百姓,为群众解难济困奔小康。短短三年间,在**的带领下,镇有经济收入达100万元,干部职工工资连涨了两次,兴建了镇办公楼,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镇委镇政府先后被市县多次评为先进,全镇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从群众最忧的事抓起
过去,群众最怕的是镇委镇政府干部职工工资没着落,“自身难保”,怎能为百姓着想?!为“正人先正己”,为了消除老百姓的担心,**首先解决镇委镇政府干部职工队伍涣散问题。他想方设法保证干部职工工资正常发放和保证日常运作经费。通过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照顾扶持,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多方筹集资金40多万元,解决了拖欠的镇村干部工资,同时还保证了今后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日常运作经费。通过连续召开各种类型的会议、座谈会或谈心等形式,帮助干部职工认真分析当前良好的政治、经济形势和自身拥有的丰富资源优势与潜力,鼓励大家不要在困难面前低头,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树雄心,立壮志,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从而使全镇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工作责任感,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树立了发展山区经济的信心和决心。镇干部队伍稳定后,**又着手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突出抓好塘南村塘角、南龙两村小组与原供销社的土地纠纷问题。这一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群众先是上诉到县法院,后到市中院,最后到省高院,足足打了两年官司,事态仍在发展和升级,群众意见越来越大。**亲自到两村小组的群众家中,找到他们的村长及关键人物,连续十几个晚上做好过细的思想教育工作,认真讲解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同时,还专门请**县法律援助中心的高级律师为群众进行详细的法律解释,最后终于说服了群众,让群众懂得了土地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使他们认识到通过上访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只有相信法律才能最终解决,从而停止了上诉。群众关注五年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了,镇委镇政府的权威树立了,人心所向,社会稳定。
从群众最盼的事做起
针对群众反映党委政府软弱无战斗力,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现状,**在镇委镇府经济仍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着力解决群众盼望解决的行路难、用水难、上学难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三年来,共筹集资金4476万元,为群众办了十多件好事实事。梅坑村民世代靠渡船、竹排过河,98年曾经发生过一位村民乘坐渡船不幸掉入水中淹死的悲剧,群众意见纷纷,经常跑到县镇上访,要求镇政府兴建梅坑桥。**想为群众所想,急为群众所急,通过争取市、县交通部门的支持,发动梅坑村群众捐款和镇政府自筹等办法,共筹集资金130多万元,于2002年6月开始动工兴建梅坑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终于在2003年9月建成通车,圆了梅坑村几百群众世代的大桥梦。
水利是农业命脉。**镇地处绵远山区,山塘长期失修,大旱大灾、小旱小灾,农业生产无法保障。**争取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的支持,筹集资金40万元,兴建了塘南引水灌溉工程、田头引水灌溉工程,维修加固了蕉坑山塘、大友山塘、龙水大桥拦河陂、大围河塘陂、大围横圳陂、新化粗石坑、井湖锡麻陂等全镇9宗较大型水利工程,使长期困扰**镇农民的农田用水难以保证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受益于这几宗水利工程的农民有3000多人,农田2000多亩。去年下半年,虽然受到历史罕见的旱灾,但是农业和生活用水没有受到影响。水利问题刚刚解决,**来不及喘口气,又筹集资金近200万元,扩建了**中心小学教学楼、大围小学教学楼,兴建了**中学宿舍楼等。随着行路难、用水难、上学难等一个又一个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的人心基本上稳定下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基本调动起来,群众的意见少了。这时候,他和班子成员一道着手研究兴建镇委镇府办公楼,彻底改变**办公落后的面貌。通过争取上级的支持,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帮助,于2003年9月兴建了建筑面积1356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大大改善了干部职工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同时还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了110千伏变电站,投资160万元兴建了圩镇和大围移动通讯基站,投资680万元铺设了大围、井湖、新化、龙坪等四个村的水泥公路,**面貌焕然一新。
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办起
**面貌之所以那么落后,关键是经济跟不上去,底子太薄,没有很好发挥资源的潜在优势,因此,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就是发展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