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吴雪银

时间:2019-05-13 23:5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吴雪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吴雪银》。

第一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吴雪银

读《给教师的100建议》有感

独山子第四小学吴雪银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高调的谈论,没有大片的教育理论,有的只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思考,对教育工作的一丝不苟的执着精神。而他这样一位伟人,在不断反思与实践中践行自己的教育理论。

他对学生深深的理解,尊重与宽容。对于那些尚未开启的智慧大门的孩子,更是倾注了满腔的热诚与精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孩子的智力状况和学习能力更好,缺乏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得很平淡。

在五年级的配套阅读《走进书里去》,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阅读,画出好词佳句,将其积累。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关注学生的个人兴趣与适合学生的读物,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虽然也知道多进行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上的运用,但由于平时学困生要补习的地方又多,有时忽略了给学生进行阅读的时间,也没有进行阅读的交流,阻碍了学生读书后思维的活跃发展。

有关四大名名著阅读,我们班级的女生本身爱读、感兴趣的也少,有时让学生读名著,只是作为布置了学习内容,在课上也没有进行交流,无

法让学生看过的内容加以巩固,在脑海中留下印象。所以在年级的名著知识竞赛中“惨败”。看来书不管是要去用心读,还要让学生进行交流,激发阅读的兴趣,活用书中的知识。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我又从这书中有了一点点的启发:

1、读书与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思斯坦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老师要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我们的孩子对读书没有兴趣,很大程度上在学校也是受老师的影响。问一问自己,我们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花在阅读上呢?连我们自己都没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怎么能强求孩子们去读书呢?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老师自己每天至少要读半个小时的书,给我们的学生做出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知道,除了电视和电脑,我们还可以从书籍中得到乐趣,得到知识。当阅读在我们的班级形成了浓厚的氛围时,孩子就会很自觉地拿起书籍,享受这种文字带给他们的快乐。

2、适当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读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读书是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只有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应学会做笔记。俗话说:好脑袋不如一支烂笔头。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

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学以致用。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每读完一本要写下读书心得或随感等。

第二篇:吴雪银《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给孩子一个绚烂夺目的春天

读《没有围墙的学校》有感

独山子第一小学吴雪银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李校长推荐的台湾李崇建、甘耀明合著的《没有围墙的学校》。书中的育人思想和理念让我耳目一新,在这部书里,作者认为,“成为一个人”远比“学习”更重要!这本书给我留下影响最深的是作者的态度,坦诚、勇敢、真实、接纳,在全人学校,他从没有停止过自己的思考和追问,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与孩子共处的时间中藉由聆听、分享、反思,而完善自己,感受自己的成长。而我感触更深的却是怎样使孩子更容易成就为一个健康的人。读完后,给我留下感触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对孩子的接纳。

接纳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甚至是错误。书中在老师的眼里,孩子们没有错误,没有过失,只有特点,只是方式的合适与否,孩子们的任何行动都是在试图弄明白事件的来龙去脉,即使孩子真错了,也没有被粗鲁的对待。“我不想上课了”、“我的耳朵打烊了”,当学生说出这样违背常理的话时,老师的意识里显现的不是对孩子不爱学习反抗老师的批评等问题,而是及时反思自己,琢磨怎样与孩子一起面对这种学习的困难,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老胡子想传达给我们的是:教育不只是学生在学习成长,教师也一样。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孩子只能慑于你老师的身份,不会将不满说出来,但是如果他并不认同,只是敷衍你,那对教育本身并无好处。”

想想自己在现实教育中的做法大多时候却不尽人意。记得去年,班上

有一个男孩子因为父母离异,妈妈准备组建一个新的家庭,作为孩子没有办法接受,那段时间他情绪特别的不稳定,上课也无精打采,对所有事情特别敏感。有一天早上因为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老师批评了他几句,就借此缘由干脆不来上课了。和家长沟通后,令人更加气愤的是,家长竟然把责任全部推到了老师的身上,说孩子太敏感了,觉得老师是故意针对他的。想想平时这个孩子也不是会因为老师批评几句就承受不了,以至于不来上学吧!我带他已经四年了,作为班里的体育委员,是个负责任又勇敢的男子汉,怎么会因为一两句批评不来上课了。我想既然孩子这几天情绪不好那我就早上去他家接他上学吧,可是早上去接了,下午又不来了上课了。几次沟通交流下来,把我也弄得精疲力尽了,怎么劝说孩子也不来上课。家长还是无理的的将责任推给了老师,那天我和家长打电话沟通时有点生气了说到:“我该做的都做了,孩子不来,我也没有办法!”下午孩子的姑姑找到了我,才弄清了事情的缘由。原来孩子的妈妈为他找的这个“新爸爸”经常和孩子的妈妈吵架,她妈妈前几天腿不小心摔伤了,现在没有人在家照顾,所以孩子心理负担挺大的,想留在家照顾她妈妈,现在根本没有心思来学校学习,老师批评他没有完成作业只是刚好找了个借口而已。了解完事情后我调整了心态,再一次踏进了他的家门,和孩子好好的谈了一次心,他向我恳求道现在真的没有心思去上课,想在家照顾她妈妈,并向我保证下学期开学会准时出现在班里的。在和家长、学校领导沟通后决定让他休学一个月。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我还会不时的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在QQ上和他进行沟通、谈心。

现在这个男孩又回到班里上课了,对于他现在有的一点小“敏感神经”

我也会及时观察、了解、沟通。对于班里同学对他的的误解,也在我的努力下渐渐消失。现在孩子已经顺利的毕业了,我想想当初如果自己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现在也许就不是这样一个完美结局了。

二、宽容的老师

无论是开篇的“三剑客大闹江湖”毁农人菜园的处理,还是“谁把房子拆了”中对孩子的宽容地对待,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那份没有权威压制,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宽容与安全的气氛中逐一澄清的对成长中的生命个体的尊重。

看了《我的耳朵打烊了》一节,我感同身受,平时自己也不都是这样的吗?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希望身边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班级搞活动时,一个人忙得焦头烂额,周围的老师、家长、甚是学生给予了我能帮助,才使得我在班级管理工作时如鱼得水。但是当我给予学生压力的时候,有时我却没有设身处地的想。从道理上我们都知道,只要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只要是学校,难免会有问题学生,只要是老师,难免要和问题学生打交道。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老师的高高在上,这里没有师生之间的隔阂,这里的学生犯错时,面对的不是老师的训斥或者居高临下的一通通大道理;这里有的是老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这里有的是老师对问题学生的极度宽容,这里有的是师生之间畅通无阻的心灵沟通与碰撞,这里有的是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的大朋友,他们之间甚至会嘻嘻哈哈,互相倾诉秘密,这里的学生能够毫无顾忌地向老师敞开心扉,因为这里的师生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这就是我们和人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差别。

三、坚强的学生。

在这部书里夹是对孩子抗挫能力的培养,更是令人折服。无论是“用水的考验”、“”孤独的美感“、“步出暗沉的山林” 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登山活动,校内登山训练、规划、任务逐渐由有登山经验的大孩子接替。三千米高度,学生遭遇风雨、疲惫、危险,也经历互助、友爱、责任与分享。置身责任,参与每件事,学生在处理危机、困难时学会方法、技巧,也同时学习沟通、人际交往、组织领导、面对责任与义务,最后成长为富有创造力、行动力、有梦想、敢担当的个体。

想想现在的孩子,在家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父母百般娇宠,所以面对困难挫折表现得那样的脆弱,不堪一击。班上有一个男孩,在家里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小皇帝”。上学要车接,班里野炊活动家长全程陪同,帮忙搭灶、捡柴、烧烤等。他就坐享其成,到处乱窜。

书中为我们展示的登山运动、节水活动、独自去旅行等等,都很好地点醒了我们,不能忽视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多组织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四、做学生人生的指导者,而非指挥者。

韩愈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书中的老师做到了真正的解惑,孩子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只是身边的陪伴着,同行者,引路人,而非指挥者,评判者,认真聆听孩子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想办法”。例如在养成宿舍卫生习惯这一令人头痛的问题上,这可是全人师生共同经历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师生能够忍受长达一个学期的脏、乱、差,并接受孩子们的“私人空间”,这在我们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想想在自己的班级里,每次去上课,看到没有擦干净的黑板,到处乱扔的抹布总是一顿狮吼,这

个问题马上就会解决。但是书中的老师一直在和孩子们共同寻找解决的途径。有一句话说: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宽容别人,在斥责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责难他人,在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他人,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已。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全人的老师是最明白这个道理的,也是最宽厚的教育者。

五、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书中的师生关系是令人羡慕的。在全人学校创始人“老胡子”的序言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一直相信办教育,教师首先得把自己当成一个人,也把受教育的孩子当成一个人,然后大家才能相互平等、自由地‘学习’,因为孩子的发展及成长,你不可能把什么价值灌输在他内心,教师和孩子都应该谦逊地注视激荡出来的火花。”谦虚地注视彼此,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把学生和老师放在平等人的状态,在实践与互动中,成全师生的生命成长。这让我想起书中“三剑客”的故事:几个孩子拔掉了老农的青菜,到教师跟前“自首”,描述故事经过的时候,嘻嘻哈哈,很随意的样子。老胡子面对犯错的“三剑客”,谦恭的样子,循循善诱,一步步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经过来。最终,了解到三剑客实则是因为拯救小鸟而报复菜农。老胡子的处理方式可谓一举多得,既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又给在座的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教育案例。而他的这份从容不迫来自哪里?在未弄清事情真相之前,他并未先预设立场批判,也未直接给予教导,那是一份来自他心中真正的接纳。是啊,一个老师能不能在自己的心中真正接纳每一个孩子?能够接纳,就能够倾听,能够倾听就能够寻求到教育的智慧。而这一切,也是在沉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人说:“好关系胜过好教育”是的,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应该谨记:好关系才能成就好教育。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良好的教育的绿色屏障,而这道屏障本身也是最好的教育。

宽容的老师,相信经过努力,我能做到;坚强的学生,是我们培养孩子能力的一个目标;做学生人生的指导者,而非指挥者,是我今后奋斗的方向;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孕育学生美好心灵的土壤。所以我要让自己像全人学校这座没有围墙的学校的教师一样满怀着幸福与憧憬将自己心中的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灵,迎来一个又一个绚烂夺目的春天。

第三篇:给教师建议读后感

在寒假里,我认真品读了魏校长推荐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这本书给我留下阿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功无捷径的真谛。雷夫先生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三点多从家里出发,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带着学生到学校去上课,这些都是免费的。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爱那些调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了。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态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其次就是教会孩子善待他人。雷夫先生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首先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他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书中他从教的小学处于一个充满贫穷与暴力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家庭,成长的环境并不好。但这些孩子经过雷夫的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在他看来尽管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是的,自古瓜儿苦后甜,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反思我们的教育,真感到汗颜。

每个老师都会遇到学生犯错的时候,如:学生没写完作业或忘记带作业、与同学闹矛盾、不遵守纪律„„当这些事情发生时,你会怎样处理?我以前的做法是——严厉的斥责、批评。但效果却是差强人意,这些错误学生还是屡屡再犯,甚至是变本加厉。雷夫告诉我们当孩子们犯错误时,并不可怕,而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这时,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斥责与批评,而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正确的引导。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是呀,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要胜过爱子,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我们只有爱之切,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才能冰释他们心底积淀的自卑,大胆地去寻找失落的绿洲,才能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虽然只看了书的一半,但让我感觉到:书中到处洋溢着一个“爱”字。虽然我也口口声声地说,我爱自己的学生。但看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我自愧爱得还不够深,没有用心去真正地爱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班上的后进生。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雷夫老师对学生的爱,随处可找。它让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真正地把自己与教育事业完全融合在一起,把一切都献给了学生。爱,让我觉得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需要真诚地、用心地去爱学生。才能创造出与雷夫老师一样的奇迹。

宋年华

第四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默认分类 2009-11-22 20:14:33 阅读102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0 推荐

一、通过读书感到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

通过读书,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者,就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会关注每一个活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推掉压在无形生命自卑的巨石,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特别是残疾孩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品德、行为,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如:在卫生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每天提前早到校,首先拿起扫帚带头把卫生区打扫的干干净净,到教室里拿起抹布,擦桌子和学生一块打扫教室的卫生。虽然他们是些智障孩子,看到老师在干,也主动的干起来。我班学生王荣涛是个通校生,有时候来到看到老师在打扫卫生,自己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来完了,没有打扫卫生,真对不起,明天我一定早来。到了明天,我走到校园的时候,已经看到这个同学在草地上拣树叶了。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这样,我不需要过多的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他们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干的又快又好。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通过读书让自己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事业心

和责任感,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班主任更是如此,通过学习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与这些优秀班主任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却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残疾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这些智障孩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用爱心去感化、去关心、去教育,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对我们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自食其力的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需承担的责任和

义务。

三、通过读书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通过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我们这些智障学生更需要理解、信任和鼓励。作为班主任,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对一类学生严格要求,对班二类学生不歧视,不挖苦,耐心教育、耐

心指导。

第五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

后感

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学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让进入教育岗位十年的我受益匪浅,读着此书,就好像这位智者就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恼,给我指点迷津。他又好像一位平易近人而又学识渊博的老人,在我遇到种种困难时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有了明确的方向,给我以极大的鼓励,他就像一盏明灯一样,让我对未来的事业前景充满信心。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对于踏入教育行业的我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如若这桶水不及时予以添加,也会有用尽的那一天。“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我现在的任务不仅仅是认真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及时的充电是必须的,只有多读书多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才会将教育工作完成得更出色。而且教师是否热爱读书,精神世界是否充实,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教师知识渊博、谈吐不凡会让学生对老师充满敬佩之情,对知识充满渴望。所以想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读书,和你的学生一同走进书的世界,在书海里遨游!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读书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我们的时间怎么够分配呢?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作业、辅导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任务等,这些已经让我有点应接不暇,还要空出时间来完成布置给教师的一些任务,晚上回家也会有这些那些的琐碎之事,教师读书的时间哪里来?

带着这个疑问,我仔细阅读了苏霍姆林斯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讲述一个问题都会有生动的事例为证,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这些大都是苏霍姆林斯教育教学的实例,他娓娓道来,有益于我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其中“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昼夜只有24小时。”为我解答了这个疑惑。书中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和书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中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学生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我所教给学生的这些科学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所以教师的时间跟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棵大树,需要雨水滋润它,怎样才能让雨水源源不断使这棵大树永远苍翠有力,生机勃勃呢?这是我们要想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常思考,会使我们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不会害怕正视自己的短处,反会努力寻找补救的途径。读《给教师的建议》后,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知识丰富,若干年后,教科书在你眼里将会如识字课本一样浅易!们,读书吧!

所以,老师

下载《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吴雪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吴雪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陈俭 英语是世界通用的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作为跨文化语言教学的英语课,只有把英语当作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让语言教学走向生......

    《给教师100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100条建议》读后感学校推荐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觉得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内容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书中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二......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的心头竟冉冉升起一轮春阳。让我感受到了平静中潜涌的力量,朴素里暗蕴的深刻,那么这本教育书集则进一步坦露......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品著作,悟教学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去了解如何去教学?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给我们阐述了100条建议。其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了教育智慧,内容充实、分析......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近日,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我觉得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书中谈论的每一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都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和精辟的教育......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上学期,学校分享了《给教师的建议》让我们新老师学习借鉴,读了以后感觉受益匪浅,略有所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双峰八中朱云峰 喜欢在睡前读书,已经成为习惯。这段时间我读的是《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上海北郊中学校长郑杰所著。每读一条,我总要沉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