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风声影评
创建时间:2011-12-18 11:59:00
电影《风声》影评
这学期我选修了《视听语言》课,说实话,一开始对着这门课,并不是非常了解。不过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视听语言》这门课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老师在课堂上细致得讲解和对几部电影的分析,如《有话好好说》、《音乐之声》等等,使我认识到原来电影的制作过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也越来越喜爱电影,被电影独特的魅力所吸引。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很快就过来了,我自己看了一部电影——《风声》,觉得挺不错的。虽然自己学识浅薄,但还是简单的来说说自己的观后感吧。
《风声》是一部谍战类型的影片,该影片视听语言风格鲜明,电影从镜头语言、画面剪辑,和声效配合上竭力为观众打造出一个精彩的悬念故事,展现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本文结合影片中的片段,从镜头、景别、声音、光、色彩、字幕等方面分析这部影片的视听语言。
一、镜头与景别的表达
在影片中,镜头不仅充当观众的眼睛,告诉故事的情节与发展,还在参与影片形成表达风格上贡献不小的力量。
(一)长镜头的运用
在电影的开头,运用特技模拟了一个50多秒的长镜头:起始画面是在黑云密布的高空,继而穿破层层黑云,掠过盘旋在空中的战机的机翼,继续往下探,出现了群山与河流相间的黑色地貌,山是黑色的,因而水的颜色就成为亮色,这些河流的形状和分部组成两个字的形状——《风声》。至此,电影片名出现。但是长镜头并未就此结束,而是继续朝低处延伸,越过山巅,伸向群上怀抱的城区,已远远地出现在夜空的烟花为镜头的结束画面。下一个镜头是在地面以仰拍的角度出想的烟花,来完成转场。这个长镜头的运用,很好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像是一只无形的手,从阴霾的天空拨开层层黑云,来告诉观众,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乌云密布的城市,为影片阴暗压抑的基调。
(二)中近景居多,刻画人物形象
在本片中,中近景居多,《风声》中景别的选择,不仅出于故事情节的表达和人物形象、性格的刻画需要,也限于拍摄场地环境制约。影片中绝大部分是在一个封闭的裘庄里拍摄,因此它所着力呈现的是一个封闭、压抑的形态,在室内,中近景镜头成了摄像师的首选。并且,因为故事情节围绕捉鬼而展开,猜测推理也是剧中人物表演内容。细微的动作、人物心理与面部表情都需要具体的表达,因此中近景甚至是特写镜头就需要频繁使用。
二、画面的表现虚实结合(一)写实性画面形成视觉冲击效果
《风声》里武田长为了逼迫地下党老鬼的出现,对怀疑对象进行严刑拷打,血腥的场面更能衬托出日本军官武田长的狠毒与邪恶,情报工作危险与残酷,以及地下党的坚贞不屈。因此刑法逼供的血腥场面在影片中多有出现。譬如对六爷的针灸设备的特写,和受到酷刑的吴志国那因剧痛而扭曲的脸,血肉模糊的伤口,凸暴的青筋,充满血泪的双眼-------这些写实性的镜头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充分表现出汉奸的丑恶嘴脸与吴志国的铮铮铁骨。
(三)写意性画面引发联想
《风声》中在处理白小年的时候,仅仅是一个钉椅的全景家一个刀挫的特写,一个昏暗裘堡的铁门拉镜头在白小年撕心裂肺的呼喊中结束了。这里的“虚”指的是电影里没有白小年直接受刑的画面,而是通过声效与空画面引起观众的联想
1与想象,没有血腥的镜头反而更恐怖,利用声音和极具思维拓展空间的空镜头激发的观众因想象而引发的感官冲击,从而造成观众心理恐怖感的弥散。
三、声音的运用
(一)用声音渲染剧情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声音符号。在遭到武田长的怀疑后,李宁玉经过昏暗的走廊,来到了幽暗、诡异的密室里接受武田的检查。李宁玉表情凝重,徐缓的钢琴配乐想起,渲染了不安的气氛,随着一声沉闷的关门生,李宁玉身体一颤,钢琴音乐戛然而止,预示着接下来的危险遭遇和人物内心的恐惧。
(二)独白连贯画面,形成叙事段落
独白是指画面中人物单独说话的声音,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有效手法。影片最后,想起了顾小梦的独白:“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画面配合的是坐在车里的吴志国流下一行孤泪,然后硬切到俯拍的大远景:轿车行驶在路上,镜头摇向路边的山头,再通过叠化,出现李宁玉和顾小梦在裘庄的画面:李宁玉在阳台抽烟,回头望向坐在屋里为自己缝补旗袍的顾小梦,这是顾晓梦抬头看向镜头,即回望李宁玉,目光温柔而坚定。这个段落的镜头中顾小梦的独白一直在进行,画面却从故事的结尾回到故事的中间——顾小梦把这段话缝进旗袍的时候。这个段落是倒叙的结构,通过独白声音的连续性把画面连贯成一个段落。是观众形成的视听感受:顾小梦早已做好了为革命赴死的准备,虽然到了故事的结尾这段告白才为人所知,但是通过画面的逆转,通过吴志国的眼泪,以及最后顾小梦看向镜头的画面,却像是顾小梦亲口说给李宁玉和吴志国以及看电影的观众一样。这是顾小梦临死前的告白,她把这些话用摩斯电码缝在李宁玉的旗袍上。这段话以独白的方式表示出来,十分震撼人心。顾小梦剖白了心迹,也透过这段话点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四、其他视听语言
(一)光的作用:光线具有营造气氛,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影片的开头,餐馆暗杀的那场戏中,即将被杀的汪伪政府官员与他要拉拢的范老先生,坐在桌子的两侧。使用的是内反派的机位,镜头里光是顶头,从两个人的头顶照下来,两个人的眼睛都被眉骨的阴影遮蔽在黑暗里。这里一点都没有饭局上融洽和谐气氛,而是通过光影衬托出两人冷峻的面目表情,也预示着两人内心的遥远距离甚至是对立的立场。也为这场暗杀铺垫了紧张的气氛。
(二)冷色调烘托恐怖氛围
故事发生在作为设为圈套、揪出老鬼的地点的西郊百草堂城堡,是充满杀戮之气的地方,裘庄古堡内部本身就是阴冷黑暗。影片通篇运用蓝黑灰等色彩,奠定了阴沉、压抑的基调。
(三)字幕形成段落结构,把握叙事节奏
在电影《风声》中,字幕在开篇就出现了。在影片当中还运用了大量的用电报转场的特技镜头,而这些特技镜头都配用字幕(老鬼的内心的独白)。字幕介绍故事背景,并贯穿整个电影,成为故事情节进展的段落分界。每当剧情有新的发展,就会出现一句字幕。这些字幕是剧情环环相扣,形成了紧凑的节奏,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外国语学院10英语
(2)班
桑国清
学号:2010510010
第二篇:风声影评
关于电影《风声》的影评
一直都听说电影《风声》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只是没机会观看,不过在一次课上终于心潮澎湃的看完了这部电影,真是饱尝了一场视听的盛宴,它确实是一部不得不看的大片。
首先,《风声》取材于擅长写密码战和密码人生的小说家麦家的小说《密码》,它在悬念设置上和小说基本一致;其次,《风声》的导演是陈国富和高群书,出品方是华谊兄弟。陈国富擅长制造惊悚、悬疑的气氛,而高群书野性十足,又善于拍摄警匪对峙题材。这两位在一起,拍摄一部讲述谍战的电影,于是就诞生了《风声》。《风声》基本是一个室内剧。故事的大意是,日伪时期,特务要抓出潜伏在司令部的地下党“老鬼”,故意发了一个假情报引了5个人上钩。而“老鬼”,100%就在这5个人里面。这5个人有各自的背景,牵扯复杂,因此特务处将5个人骗到一个悬崖峭壁上、重兵包围的别墅里,要在4天时间里找出5个人里谁是真正的“老鬼”。这是影片的一个部分,另一个部分,发的那封假情报会导致整个潜伏的地下党组织被日伪一网打尽,因此与世隔绝的“老鬼”,必须在4天时间里,想办法通知地下党。
这部影片有两个看点,即谁是“老鬼”?“老鬼”又将如何带出情报给地下党?
《风声》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故事很快就进入了上面所谈到的两个正题。5个心怀鬼胎的人分别是李冰冰扮演的译电处处长李宁玉、的美妙变为了电影的独特性,让《风声》彻底的抓住了认真看着这部戏的观众的心。
而《风声》这点做得很好。观众们是站在老鬼这一边的,我们都希望日伪特务抓不到老鬼,有着剧情的巧妙编排和电影气氛的成功塑造,因而当武田每次怀疑五个人中的一个,观众的心都会随之被栓紧,栓死,甚至到其中某一个人亲口对另一个人说我就是老鬼的时候,我们都会怀疑,这人会不会真的就是?说的这番话会不会是掩饰什么?观众在这一刻,已经彻底入戏了。而近几年的大片,能让人从头到尾都这么入戏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当然,片子的硬伤依然存在,最后王志文让周迅毙命的那一枪,以他冷静,狡诈的性格实在说不通,他难道真的如此关心武田的安危?难道真的看不出周迅是有意求死?更何况,陈导还在前面似有若无地体现出王志文对周迅的怜惜,现在怎么又能如此果断地结束她的生命呢?此外,最后张涵予给武田的那一刀,也让我看着别扭,坏人是得死,但让一个地下党去杀害一个战犯也太突兀了。要么不杀,要么换日本人自己动手,要么把一群战犯都杀了,光杀武田一个,确实有点不合情理。
这部电影真正的力量在于影片谜底全部揭开之后的回味,当明知道自己所面临的一切还要做出如此选择的话,牺牲的意义更加被凸显出来,前面所经历的磨难也才更加值得人去尊敬。相比起小说,结局的修改是聪明的,这让本来应该是一部小格局惊悚片的电影升华成了圣徒殉难记式的具有强大精神引导作用的教化电影。对于中国的导演
第三篇:《风声》影评
《风声》影评
《风声》,一部听起来很浪漫但宣传的很血腥的电影,但当你看过之后,当你感受过在剧场里那种沉默的气氛,就知道这部电影是要在告诉我们什么?不是且听风吟,而是感受一种战争年代人们对于信仰那种追求和坚持,信仰的力量,又岂是现在在和平年代里缺乏思考的当代人可以理解的?
它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叹实在太多,除了极度血腥残忍的“刑戏”和所有人都关注的“老鬼之谜”,其中对于感情的刻画也是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民族、信仰、暧昧、仇恨交织纠结的细腻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它似乎更多地强调人性,人性的光辉被无极限地放大,最终穿针引线,走进李宁玉那件素色的旗袍里。
相信对于看过大多数欧美谍战片的影迷来说,要认可《风声》的情节是“谍战”绝对会觉得有些牵强。《007系列》、《谍中谍》、《真实的谎言》等等欧美大片塑造的西方间谍已经给了我们太深刻的印象,一个对于间谍的标准印象,他们是风流惆怅的英俊帅哥,在隐蔽的情报战场中凭借个人英雄主义以及敏捷出色的身手同敌人展开着殊死的搏斗,在紧张打斗的同时往往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女郎伴随左右。娱乐性往往是欧美谍战片最关键的核心,他们通过紧凑的故事来加速观众的心跳,同时再大肆利用高分贝音效与火爆的场面刺激人们的肾上腺素,继而令观众享受到无比酣畅的观影体验。可以说这种动作悬疑的谍战片套路长久以来就是人们对于谍战片的标准认识,也是受众面最广的一种谍战类型。
《风声》摆明了就不是这种模式的谍战片,它更趋向于悬疑片中的密室悬疑,通常来说这种故事基本上都会被直接划分进侦探片的类型之中,《东方快车谋杀案》就是一个典型,就连日本著名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也大量的运用了这种模式进行剧情编排。因此《风声》其实是硬扯着战争时代情报人员的身份所搞出来的一部密室悬疑片,然而就是作为一部悬疑片来说他也显得有些尴尬。这种尴尬或许只能冠以“本土特色”来进行形容了,这种“本土特色”就是主旋律。
主旋律电影中代表着正义的主人公必须是一个有着符号化意义的神,在演员的选择上就必然正气临人、极具典型色彩,他的一举一动往往象征着一种崇高的精神,于是在人物塑造时对于这类神人就会衍生出很多复杂的限制,他们不会成为最早的牺牲品,他们必须得扛得起敌人最残酷的手段,而他们本身又不能对他人有过任何伤天害理的行为。这种创作上的“束缚”直接导致了《风声》在悬念设置上的薄弱。苏有朋饰演的兔爷作为一个娘娘腔显然不具备成为一个神的条件,就这样,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第一个被酷刑整死的牺牲品;英达所饰演的金生火有着贪生怕死的疲软性格,同样也不可能成为影片中的“老鬼”,如此一来影片中被软禁的5个嫌疑人中就只剩下了3个,而在谜底揭开的那一刻,3个人中“老鬼”就直接占了2个。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
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抗日战争中间,我们的民族贡献出了民族中最为出色的头脑和灵魂,他们的殉难是主动的献祭,最终保全了我们的血脉。无论原作中的“老鬼”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高材生李玉宁,还是电影里三代英杰的豪门之女顾晓梦,都是那么突出和优秀。
《风声》还原了那个动荡的年代中的一角,那些充满暗流的角斗,一句话里似乎都隐藏着可怕的陷阱和阴谋;胜利者未必能活下来,失败者却必死无疑,人人就在那样一条癫狂的险途中努力平衡着自己的小舟,为了信仰,为了生存,不计代价。
一段沉痛的往事,诉说着无畏的革命精神,生与死似乎只是身边无所谓的小玩意,爱与恨也只能说明情感的存在,为了精神的信仰,牺牲又有何恐惧,为了革命的胜利,死又何妨!像狂风一样肆虐,似轻声一般渺小!
影片中最让人敬佩的是吴志国和顾晓梦两个人争着希望牺牲自己去救赎组织的愿望。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条命,就如李宁玉对顾晓梦说的一样:难道情报比命更重要吗?但是在那个战争的年代里,热血青年对于抗日救国的信仰,是选择苟且偷生和宁做亡国奴的人无法理解的。
所以吴志国宁愿选择承受六爷那痛入神经骨髓的致命三针,所以顾晓梦宁愿抛弃女性的尊严,最终勇于就死。是什么让他们无所畏惧死亡,那就是信仰的力量,当顾晓梦被抓进城堡的时候,她已经知道
自己不可能再活着走出城堡,当李宁玉携着一轮明月回望她的时候,她在缝补着李宁玉旗袍的摩斯密码,也在缝着自己的遗言,但选择死亡,她是开心的。那种流淌在顾晓梦嘴角的微笑,发自她内心。死亡,对她来说,是无所谓的,不能潜伏不能继续送情报,才是顾晓梦有所谓的。
对吴志国也一样,他跟随的汪精卫主席早年间也是热血青年一个,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汪精卫走向了一条和全国人民对立的道路。对于吴志国这样一个铁血救国的青年来说,只好另择信仰,选择为中华民族的存亡而奋斗、牺牲。于是,他凭着钢铁一样的神经抗住了大刑,在奄奄一息的时候还送出去了情报。很多人质疑导演这一个安排,但我觉得并不夸大,人有时候精神力量是强大到你无法想象的,尤其是战争时代里的热血青年,因为他们,有着常人一般没有的信仰,有着对信仰无限坚持的动力。
观《风声》,被晓梦最后的独白,所深深震撼,听她娓娓道来,一份从容,更有一份果敢与决绝。“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顾小梦的这句话,不仅让人感动,也引人深思。民族存亡之刻,多少年轻儿女,不负自己内心滚滚升腾的信念,与亲人诀别,踏上血色荆棘的不归路。它提升了影片的高度,是使影片成为经典的其中一个经典的元素,是影片的点睛之笔!“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这正是影片所要向我们传达的主题思想。
作为谍战巨制,《风声》也同样采用了几乎全明星的演员阵容进
行制作。如果没有王志文的精彩表演,这部电影的实际效果绝对要在现在的基础上跌下好几个档次,王志文一个人就以深厚的演技撑起了整部电影。张涵予依然是《集结号》中毕竟具有真实自然感觉的军人形象,与他所饰演的角色也十分符合。周迅的定位过于脸谱化,戏份设置上也是有意地向后拉长,对于悬念的设置并没有巧妙掩饰地作用,但是作为一个高尚的符号化的形象,确是符合了主旋律电影的标准。
从《风声》中我们照样可以看到黑白片时代中国谍战片的影子,尽管他在揭开“双老鬼”悬念的那一刻绽放过一丝短暂的精彩,但是就整体而言,要让谍战片爱好者感到满足,依旧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改善,去解决,《风声》或许可以成为这种改革的一个导火线,而现在的关键就看是看他是否能被点燃。
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
崔浩2009211363
第四篇:风声影评
《风声》影评
今天,我看了电影《风声》。
《风声》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中共地下党员潜入汪伪政府获取情报,却被敌人发现,为了崇高的使命,受尽敌人折磨却坚持斗争到底,直至奉献出生命的令人感动而震撼的故事。
虽然这是一部商业片,虽然这是一部谍战片,观看完整部电影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感动和悲愤。
作为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我们很幸运。那些为中国取得民主和独立而奉献的或许无名的英雄们,在革命胜利之前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却可能被历史而掩盖。但我相信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祖国崭新的明天,他们甘愿牺牲小我,在黑暗的角落里默默发热,在一大片污流中依然坚持开出自己精神上一支不染一尘的高贵莲花。为了心中共产主义的信念而奋斗是他们心中的一份坚持,为了这一份坚持与骄傲他们付出了我们无法想象的代价,从影片中那些惨无人道的酷刑便可深深体会。
这些先辈们在面对这些可预知的危险与痛苦时令我感触最深的,除了他们那份临危不惧的英勇外,还有他们为了保护战友甘愿牺牲自己的精神。《风声》中的老枪和老鬼就是如此。他们都希望以自己的性命保住对方让对方传出信息以拯救整个组织。这需要一种怎样的觉悟与信念,才能将别人的生命摆在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位置,把组织的安危摆在个人生命的前面?
人都有自私的本性,但这些令人尊敬的地下党员为了革命的崇高理想早已将自私抛弃。法西斯主义的凶残是难以用常理来理解的,凶恶的日本敌人和可恨的汉奸为了逼迫共产党员屈服各种残酷的方式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敌人们想要撬开地下党员嘴巴的行径注定是不会成功的,因为,伟大的中共地下党员都是一个个永不退缩的勇士!
每当看到镜头里那些惨不忍睹的画面,那些痛苦的表情,那些模糊的血肉,我不禁感叹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阶级革命是如此,拯救全中华民族的行动也是如此。顾小梦这个娇小柔弱、背景显赫的女子为了传递消息牺牲色相、牺牲家人、牺牲自己甚至牺牲她身边无辜的人。可她为的是自己的生命吗?不,她为的是革命,为的是心爱的党组织,为的是中华民族!因为拥有理想,她没有犹豫,她坚持了自己的计划,选择了死亡来成就理想。伟大的党之所以能历经磨难建立新中国,正是因为有这些无数付出了青春、汗水、热血甚至是生命的革命先辈。道路虽然很曲折,但他们从未退缩,从未放弃,因为他们心中有一种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在支持他们,鼓舞着他们。
也许,很多人认为《风声》仅仅是一部娱乐大众的影片,刺激过、惊讶过就烟消云散。但《风声》中所讲述的历史,不仅仅只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而是由千千万万个为了党,为了民族用鲜血浇注成的血泪史的集合,看《风声》,不应该纠结于商业片与否,而应该用心去感悟革命先辈们的理想与信念,深深的记住,记住这些不能忘却的故事,然后让他们的理想与信念由我们传承,让他们的梦想由我们努力实现!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身上的感人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简短点评(浓缩版):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地下党员光辉而壮烈的故事。电影部分情节比较血腥,但这也是那个时代地下党员所面对的残酷现实。
地下党员们可以为了革命,为了心爱的党组织,为了中华民族而献出生命!因为拥有理想,他们没有犹豫,选择了用死亡来成就理想。他们舍弃了小我,才成就了党光辉的未来。伟大的党之所以能历经磨难建立新中国,正是因为有这些无数付出了青春、汗水、热血甚至是生命的革命先辈。道路虽然很曲折,但他们从未退缩,从未放弃,因为他们心中有一种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在支持他们,鼓舞着他们。
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感悟他们的理想与信念并将其传承,用自己的努力将他们的梦想——建设美好的中国实现!
第五篇:电影《风声》影评 被束缚的双手
电影《风声》影评: 被束缚的双手 影萍发表于 2009-10-08 10:34 来源:130 影萍网 标签:风声 周迅 张涵予 李冰冰 王志文 黄晓明 苏有朋 段奕宏
当年晏子使楚的时候曾经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同样的一个东西。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往往就会产生极大的差异,谍战片在世界影坛上同样有着这样的情况,无论是动作片、惊悚片、还是悬疑片,每个国家 在拍摄谍战片的时候都有着一套自己的模式,《风声》作为我国第一部谍战巨制,自然而然 地也可以看出本土谍战片的一些标准元素,之所以称它为标准元素,因为它基本上还是标准 地继承了中国式老一代谍战片的标准——主旋律。相信对于看过大多数欧美谍战片的影迷来说,要认可《风声》的情节是“谍战”绝对会觉得 有些牵强。《007 系列》《谍中谍》《真实的谎言》等等欧美大片塑造的西方间谍已经给了、、我们太深刻的印象,一个对于间谍的标准印象,他们是风流惆怅的英俊帅哥,在隐蔽的情报 战场中凭借个人英雄主义以及敏捷出色的身手同敌人展开着殊死的搏斗,在紧张打斗的同时 往往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女郎伴随左右。娱乐性往往是欧美谍战片最关键的核心,他们通过紧 凑的故事来加速观众的心跳,同时再大肆利用高分贝音效与火爆的场面刺激人们的肾上腺 素,继而令观众享受到无比酣畅的观影体验。可以说这种动作悬疑的谍战片套路长久以来就 是人们对于谍战片的标准认识,也是受众面最广的一种谍战类型。《风声》摆明了就不是这种模式的谍战片,它更趋向于悬疑片中的密室悬疑,通常来说这种 故事基本上都会被直接划分进侦探片的类型之中,《东方快车谋杀案》就是一个典型,就连 日本著名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也大量的运用了这种模式进行剧情编排。因此《风声》其实 是硬扯着战争时代情报人员的身份所搞出来的一部密室悬疑片,然而就是作为一部悬疑片来 说他也显得有些尴尬。这种尴尬或许只能冠以 “本土特色”来进行形容了,这种“本土特色” 就是主旋律。主旋律电影中代表着正义的主人公必须是一个有着符号化意义的神,在演员的选择上就必然 正气临人、极具典型色彩,他的一举一动往往象征着一种崇高的精神,于是在人物塑造时对 于这类神人就会衍生出很多复杂的限制,他们不会成为最早的牺牲品,他们必须得扛得起敌 人最残酷的手段,而他们本身又不能对他人有过任何伤天害理的行为。这种创作上的 “束缚” 直接导致了《风声》在悬念设置上的薄弱。苏有朋
饰演的兔爷作为一个娘娘腔显然不具备成 为一个神的条件,就这样,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第一个被酷刑整死的牺牲品;英达所饰演的 金生火有着贪生怕死的疲软性格,同样也不可能成为影片中的“老鬼”,如此一来影片中被 软禁的 5 个嫌疑人中就只剩下了 3 个,而在谜底揭开的那一刻,3 个人中“老鬼”就直接占 了 2 个。关于悬念,美剧《24》在剧本制作上始终有个原则:
一、最有嫌疑的人往往是最清白的。
二、看似有嫌疑的人如果真要出问题,必须先消除观众对他的疑虑,之后再让他现身。
因此《24》的幕后黑手每次都是出人意料的,他们总是喜欢先让观众转几个弯,然后再告诉 观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回过头来再想一下《风声》,悬念就显得无比薄弱了。如果王 志文饰演的特务处处长才是真正的老鬼的话,整部影片的结局势必会有更好的效果,但是由 于他动用了大量的酷刑,残害过无数的革命者,在主旋律的大旗下完全没有这种人设的可能 性,他违背了“老鬼”必须是高尚的这一原则。这完全可以算是大的社会环境对剧本创作的 一种制约。《24》小时中的 JACK 作为一个正义的化身可是用尽了残酷的审讯手段,甚至对 自己的同事也打上过一枪,他的手段和王志文饰演的这个特务处处长绝对也是不相上下。但 是我们的大环境决定了我们的“神人”是不能像 JACK 那样不计较手段的,他们只能是默默 挨打的 5 个人中最后扛得住的那二位。毕竟“文化不同,水土异也”。由于悬念不能大胆地设置,在故事的叙述上也就只能尽可能地去变简单为复杂,或许在这一 点上我们的编剧水平要大大高于欧美。人家编剧靠的是想象力,我们的编剧靠的是真正的技 术,他们要绞尽脑汁地去把一个简单的东西变得复杂,尽管他们知道这样子会漏洞百出,但 还是不得不咬牙去做。从这点上来看,《风声》能够做到如今这个地步也实属不易了。这本应该是一部悬疑推理片,根据软禁过程中的线索来进行推测,最后找出老鬼的真身。但 是 《风声》 并没有选择用精彩完整的推理来作为伪军寻找老鬼的主要线索,作为一部主旋律,伪军必须是愚昧与邪恶的,为了表现伪军的残暴与邪恶,酷刑成为了影片中所占比重最多的 一个部分。为了保障影院顺利公映的限制,这些残酷的刑罚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也势必遭遇到 不小的制约,很多镜头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直观地去表现具体的行刑过程。于是兔爷被送 上“爆菊王座”的那一段戏成为了观众脑海中狂野的想象,殊不知直接的画面在血腥程度是 能够有明确界限的,并且观众一看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