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众争议的银行收费问题
公众争议的银行收费问题 在我国银行收费乱象纷扰不堪之际,期待已久的银业收费新规渐行渐近:继2月9日银监会出台《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之后,银监会、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共同起草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分为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银行服务收费管理有望完善。
人民网评论:银行收费新规的制订,应是结合当下货币政策、持续负利率以及银行服务的现实状况,在正视并厘清上述矛盾的基础上,经系统思考而做出的审慎方案,而不应在孤立思维主导下“就事论事”。
凤凰网评论:《办法》提出的政府定价、指导价范围太窄。而在市场调节价方面,监管方给银行自由调节空间过大。
新浪财经评论中说:“不管是政府定价、指导价,还是市场调节价,都应征求消费者意见。”即便是受实际情况所限,银行无法做到与每个消费者单独协商,也应该召开听证会。
东方早报网评论:“现在实体经济发展艰难、普通老百姓缺乏有效投资渠道,唯独商业银行独揽高额收益,希望银行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更多让利于民。”
新浪网中针对此事评论到:,《办法》可能不仅不能解决银行乱收费,反而可能为银行收费合法化提供依据,有必要作出以下改进:引入第三方中立机构对银行服务进行成本核算和实行听证程序;银行应规定哪些或哪类项目不应收费,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商业银行巧立名目乱收费;对商业银行违反规定的行为,应规定明确的法律责任,同时赋予金融消费者救济的权利和针对银行的惩罚性救济措施。
微博网友@你说我说大家说:通知只提要求,讲规定,却没有具体的操作内容,也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要求银行自查自纠,就相当于让银行“自罚三杯”,怎能奢求有明显的效果?
微博网友@流浪猫:银行业收费哪些是合法合理的,哪些是乱收费,对于没有专业知识的群众来说是一头雾水,但是银监会有一本清账,把合理收费与乱收费项目予以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这比让银行自查再去检查既简单又更实际,也是应对公众舆论的一个负责任的态度。
@曹大胖胖:考核口径不调整,打开口袋让人钻,再封口袋打板子么?银行不能实现混业经营,从哪挖掘中间业务收入去。
搜狐网友评论:《办法》提出的政府定价、指导价范围太窄。在市场调节价方面,监管方给予银行自由调节空间过
大,给银行乱收费有“可乘之机”。《办法》实际上对银行服务收费实行的是“报备制”,与“审批制”相比,“报备制”的监管力度小了“不只一点半点”。
腾讯网友写出:,《办法》涉及政府定价的范围太小,连银行开户、存取款、转账这类基本服务都未纳入。我国商业银行各类收费项目不下千种,其中很多收费项目并无法律依据。而银监会先前出台的《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只涉及了34项不合理收费项目,对于我们反映强烈的普通账户小额账户管理费、银行卡年费等项目却没有涉及。
新闻网、搜狐、凤凰网
第二篇:银行收费
第一部分:网上银行手续费
请大家看清楚了,是网上银行汇款!不是银行柜台上汇!柜台上的手续费比网上银行贵的。本行本地转款:
各银行都不需要手续费。但有一个例外,邮政储蓄要收0.5%。
本行异地转款:
工行:0.9%,最低0.9元/笔,最高45元/笔。(柜台是1%,最高50)
农行:0.4%,最低1元/笔,最高20元(柜台手续费是0.5%,最高50元)中行:省内:免手续费
跨省:如果对方是银行卡:转账金额的0.06%(也就是万分之六),最低1元/笔,最高12元/笔。
如果对方是存折:1万元以下(含):7元。1万-10万(含):13.5元。10万-50万(含):20元。50万-100万:
26.5元。(2009.7.1 – 2009.9.30 日,中行手续费和电子汇划费5折优惠)建行:0.25%,最低2元,最高25元。(柜台手续费是0.5%,最高50元)
交行:0.15%,最低1元/笔,最高50元/笔。(柜台手续费是0.5%,最高50元)招商:0.2%,最低5元,最高50。(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广发:0.05%收手续费,最高不超过20元,最低不少于1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光大:0.5%,最高6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邮政:0.5 %,最高50元。(柜台手续费1%,最高50元)
民生:0.1%,最低1元,最高50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浦发:免费(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中信:0.2%,最低10元,最高50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华夏: 0.1%,最高5元 同城跨行转账手续费
工商:0.9%,最低0.9元/笔,最高45元/笔。(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农行:农行实时到账,0.5%收取,最高35元。支付转账:5000元以下,2元/笔,5000元-1万元,3元/笔,5万-10万元,5元/笔。10万元以上,8元/笔。
中行:1万元以下(含):5.5元。1万-10万(含):10.5元。10万-50万(含):15.5元。50万-100万:20.5元。
建行:0.5%,最低2元,最高25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交行:0.2%,最低2元/笔,最高20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招商:2元/笔(不包括邮储)。(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广发:0.2%。最高30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光大:0.5%,最低为5元,最高15元(普通转账)。24小时快速转账:5000元以下,2元/笔,5000元-5万,3元/笔,5万-10万,5元/笔。
邮政:0.5 %,最高50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民生:2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浦发:0.2%,最低2元,最高10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中信:2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华夏: 两个工作日到达汇款行0.6元/笔,一个工作日到达汇款行1%收取,最高15元,快速到达汇款行,1%收取,最高25元
异地跨行转账:
工商:0.9%,最低1元/笔,最高50元/笔。(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农行:0.5%;最低1元,最高35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中行:1万元以下(含):5.5元。1万-10万(含):10.5元。10万-50万(含):15.5元。50万-100万:20.5元。
建行:0.5%,最低2元,最高25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交行:0.7%,最低2元/笔,最高50元/笔。(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招商:1%,最低10元,最高50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广发:0.2%,最高30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光大:0.15%,最高6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邮政:0.5 %,最高50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民生:0.1%,最高50元
浦发:0.8%,最低2元,最高40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中信:0.5%,最高25元。(柜台手续费欢迎大家补充)
华夏:如果要一个工作日到达汇款行,1%收取,最高15元。如果要快速到达汇款行,1%收取,最高25元。
到账时间:
工商:1,系统内实时到帐,50W以上次日。2,跨系统根据人民银行的时间。农行:1,系统内9:00-17:00实时到帐。2,跨行1-3个工作日。
中行:1,系统内9:00-17:00实时到帐。2,跨行1-3个工作日。
建行:1,系统内9:00-16:30实时到帐。2,跨行1-3个工作日。
交行:系统内实时到帐,跨系统24小时工作日。
招商:1,系统内:同城资金实时到帐,异地正常情况下资金可在2个工作日内到账。2,跨行:同城可在2个工作日内到账。异地正常情况下资金可在5个工作日内到账。广发:1,系统内:1-2个工作日。2,跨行1-2个工作日。
光大:1,系统内1W以下实时到帐,1W以上次日到账。2,跨行1-2个工作日。邮政:暂未确定
民生:系统内实时。1,同城票交:周一至周五工作日运行,1至2个工作日到账。2,异地汇款:周一至周五工作日运行,3至5个工作日到账。3,大金额实时支付: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早8:30–下午17:00运行,半个小时到达对方总行。4,小金额实时支付:7X24小时运行,2个小时内到达对方总行。
浦发:系统内实时到帐,跨系统24小时工作日。
中信:所有都是1-2个工作日。
实例:
异地本行汇2000元,手续费交行3元,招行4元,中行(跨省)是1.2元,建行是5元,农行是8元,工行18元
异地本行汇5000元,手续费中行是3元,交行7.5元,招行10元,建行是12.5元,农行是20元,工行45元
异地本行汇款1万块,手续费中行是6元,交行15元,建行25元,农行20元,招行20元,工行45元,异地跨行汇1万块,中行手续费是5.5元,建行是25元,农行是35元,工行是45元,交行50元,招行是50元
各银行网银点评:
工行: 网上支付还可以,因为不限额,网上汇款不推荐,0.9% 的汇款手续费太高。建行: 手续费0.25% 还凑合。推荐。
中行: 汇款手续费非常低,每天24小时任何时间都可以交易,强烈推荐(我自己就是
用中行网银,不管向哪个银行汇款,手续费都非常低)
农行: 网页界面太老土,也不够人性化,操作不是很方便,还经常出现各种小问题,经常登录不上
交行: 手续费低,只有0.15%。手机动态密码方便安全。当对方也是交行卡时推荐。招行: 中规中举 还凑合第二部分:各银行卡同城跨行 和 异地跨行取现手续费一览
中国工商银行: 本地ATM跨行取款每笔4元;异地本行ATM跨行取款每笔取款金额的0.5%,最低1元,最高50元;异地跨行ATM取款每笔手续费为4元+取款金额的1%,1%部分最低1元,最高50元;
中国农业银行 :本地ATM跨行取款每笔4元;异地本行ATM跨行取款每笔取款金额的1%,最低1元;最高100元。异地跨行ATM取款每笔手续费为2元+取款金额的1%,最高100元。
中国银行: 本地ATM跨行取款每笔4元;省内异地跨行取款,9元/笔;省外跨行取款,12元/笔
中国建设银行: 本地ATM跨行取款每笔4元;异地本行ATM跨行取款每笔取款金额的0.5% 上不封顶;异地跨行ATM取款每笔手续费为4元+取款金额的0.5%,最低4元,上不封顶。
招商银行: 本地ATM跨行每笔2元/笔;异地本行ATM跨行取款每笔取款金额的0.5%;异地跨行ATM取款每笔手续费为2元/笔+0.5%(不同城市的招行卡手续费是不一样的,我刚才说的是常州的招行卡)
交通银行 :本地ATM跨行取款每笔2元;异地本行ATM跨行取款每笔取款金额的0.8%;异地跨行ATM取款每笔手续费为2元+取款金额的0.8%;
江苏银行:免费,省内异地跨行也是免手续费的华夏银行: 同城跨地ATM机取款免收手续费;异地本行ATM机取款每笔收取手续费1元;异地跨行ATM机取款每笔收取手续费2元;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0元
中国光大银行 0元
民生借记卡 中国民生银行 0元
中信实业银行 同城跨行ATM机取款收取2元/笔手续费,异地跨行收款0.5%的手续费兴业银行 同城跨行ATM机取款前三笔免收手续费,第四笔开始每笔2元;异地本行ATM机取款免收手续费;异地跨行ATM机取款厦门、深圳、南京不收手续费,其他城市前三笔不收手续费从第四笔开始每笔收取手续费2元;
广东发展银行 同城跨行ATM机取款不收取手续费,异地跨行收款1%的手续费第三部分: 各银行信用卡取现手续费和取现额度
一般银行的信用卡取现额度是信用额度的30-50%,但是有2个银行例外,那就是交通银行的青年卡和广东发展银行的信用卡 额度是100%。
中行信用卡:取现额度是信用额度的30%。透支取现时,手续费是1%,最低费用8元至12元。利息为每天万分之五;信用卡本身有存款时,每笔手续费达千分之五,最低5元最高200元。每天最多2000元
交行普通信用卡:取现额度是信用额度的50%,透支取现时,手续费是1%,最低费用10元,利息为每天万分之五,信用卡本身有存款时,每笔手续费达千分之五。每天最多可取金额为信用卡额度的50%
交行Y POWER 卡(青年卡): 取现额度=信用额度,不论取现多少,手续费按照5元/
笔收取。利息每日万分之五。
工行信用卡:手续费为零,透支部分只收取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如果卡上有存款,取现不用手续费。
建行:无论信用卡里是否有存款,信用卡取现金手续费0.5%,最低2元最高50元,每天最多取2000元。信用卡透支取现时利息为每天万分之五
农行:取现手续费1%,利息万分之五。
招商银行:取现手续费1%,最低10元,利息每天万分之五。每天最多取2000元。民生银行:本行0.5%,最低1元。他行1%。利息每天万分之五
中信银行:3%,最低30元。利息每天万分之五
兴业银行:3%,最低30元。利息每天万分之五
广东发展银行:2.5%,最低15。利息每天万分之五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3%,最低15。利息每天万分之五
光大银行:1%,最低3元。利息每天万分之五
深圳发展银行:3%。利息每天万分之五
华夏银行:1%,最低5元。利息每天万分之五
第四部分:关于信用卡免息期
首先要知道,信用卡的免息期和最长免息期是不同的概念,目前很多信用卡都声称有最长56天的免息期,但是要看清楚了,那是最长的免息期!刚开始用信用卡时,我以为不管什么时候刷卡,只要56天内还款就没利息产生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举个例子,你的信用卡账单日是每月的1号,还款日是每月的25号,在3月31号你消费了,那么4月25号你要还款,你的免息期是3月31号到4月25日,免息期一共是26天。但是如果你是在4月2号消费,那么这笔消费被记录到5月1号打出的账单上,你需要在5月25号还款,那么免息期就可以一直到5月25号,长达54天!也就是说在账单日的后一天消费,可以享受最长的免息期,而在账单日的前一天消费,享受的免息期是最短的。
对于有多张信用卡的朋友,因为每个银行的账单日不一样,可以视情况使用不同的卡。比如,交行卡的账单日是1号,招行的账单日是10号,工行的是20号,那么可以这样: 2-10号用交行卡,11-20号用招行卡,20-31号用工行卡(可以在卡片后面写上日期,比如交行的写2-10,这样就不会忘记了)。这样可以获得相对较长的免息期,最大程度的利用银行资金。
第五部分:信用卡年费问题
1.工行、农行、中行、中信、民生、兴业、广发、华夏 不激活免收年费;
2.建行、光大 首年免年费,刷卡消费3次免次年年费;
3.交行、招行 首年免年费,刷卡消费6次免次年年费;
4.浦发 首年免年费,刷卡消费达2000元免次年年费。
以前不少银行的信用卡,不激活也要收年费,但是从2009年8月31日开始,国家规定所有信用卡如果没有激活不能收年费。
第三篇:关于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问题的研究
关于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问题的研究
作者:陈冬雪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中间业务收入却未能同步增长。到2007年我国中间业务的业务量达到1525.5万亿元,但是收入却仅为1513.9亿元,二者之比为10226:1。也就是说,商业银行要创造1元钱的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得有1.02万元的中间业务的业务量。造成这种业务量与业务收入不匹配的原因,就在于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收费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中间业务的收费为何难以展开,而我们又应该如何解决中间业务收费难的问题?
一、中间业务收费为何难以展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观念因素
一方面,社会公众和银行客户长期以来将银行提供的服务视为无条件增值服务,一时难以接受“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难以把中间业务产品真正作为“商品”来对待,不愿额外付出一定成本。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基层对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疑问,只是将其视为吸收存款的工具和副业,缺乏发展规划。此外,地方政府的执法标准不统一也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一些正常的业务收费常被当地物价部门视为乱收费而加以干涉。
2、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
国内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结算、代理等同质化较强的业务中仍然存在着不计成本的竞相压价的行为,使得各行在部分业务上出现了业务量增长与收入增长不同步的现象,在个别业务上甚至面临行业性的“赔本吆喝”的局面。
3、金融产品缺乏特色。
我国银行机构推出的中间业务并没有建立在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竞争对手的服务对象、范围、开发目的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导致各行开发的中间业务不独具特色。结果中间业务产品之间有主办单位之分,而无实质性差异。产品售卖时,因相似品充斥市场,加之银行之间的不规范营销,使客户主动需求的产品变成了被动接受。
4、收费标准不完善。
尽管《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确定了政府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中间业务定价体制,但是仍然表现出一定的缺陷。其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服务价格指导方面,范围较窄,基本上限定在银行汇票、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这几种结算业务方面,这对目前其他已出现的200余种中间业务品种来说约束力明显不强,导致各银行为了抢业务而竞相压价。
二是在服务价格市场化方面,《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服务价格全部应由商业银行总行自行制定和调整,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制定和调整价格,这不够灵活。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人均贫富差距、客户贡献、接受能力不同,如果各上级商业银行费率统得太死,其分支机构就不能根据地域、时间、业务等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当地商行自身及客户的中间业务收费办法来。
二、如何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难的问题
1、通过宣传,改变客户在银行多年恶性竞争中形成的免费服务习惯。这样,将使广大的银行客户明白,如果银行提供中间业务长期不收费,没
有经济利益的驱动,银行就会缺乏中间业务发展和创新的动力,就不能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改善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外部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真正扭转客户对中间业务收费的正确认识,单靠商业银行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全社会的力量,通过政府部门,以及新闻舆论界的共同努力,正确引导广大客户认识中间业务收费的必要性。各商业银行也应从上到下解放思想,认识到中间业务的收入应当成为银行总收入中的主要部分,有计划地开展中间业务并合理定价,从而,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
2、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定价和收费管理,尽量防止金融市场上的恶性竞争。
合作竞争才能共同发展。要充分发挥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会员间的沟通、协调与全面合作。在中间业务收费与产品定价方面协调会员银行,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充分听取会员意见,维护银行权益,促成合理价格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中间业务这块蛋糕做大,真正使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
3、商业银行应当创新整改。
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对原有的代理业务进行整合,对占用资源多而综合效益差的不收费或收费低的项目逐步退出或协商收费。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创新,开发新产品,提高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差别化的金融产品,增强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的能力,切实地为客户提供金融便利和优质的金融服务,只要能使公众觉得“务”有所值,中间业务就能从公众的被动接受转变成公众的内在需求。
4、进一步完善统一的收费标准。
一是应扩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中的指导价收费范围,将一些容易引起恶性竞争、扰乱金融市场的中间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明确将一些不收费的业务列入收费项目。严格控制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改变各商业银行各自为阵,费率高低差距明显的情况。
二是在执行市场价格的中间业务服务品种中,由商业银行总行自行制定和调整基准费率,其分支机构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基准率可实行一定幅度的上下浮动。这样,既解决了分支机构办理业务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又可达到吸引客户、解决因实行收费而导致的存款分流、客户流失的实际问题。
并且,对不同类型的中间业务,不同的客户,其收费标准也应不同。具体地说,对业务量大,需求弹性大的中间业务,如资金结算,代收代付,银行卡业务的收费标准可低一些。而对业务量小,如个人理财,保管箱业务,信用评估,咨询等业务的标准可高一些,对有一定风险的业务如票据承兑,信用证,承诺贷款等业务的收费标准应高一些,对大客户,业务往来较多的客户收费标准可低一些,而对小客户,临时客户的收费标准可高一些。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由各商业行根据自身的成本和客户情况自主定价的完全市场化定价模式,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逐步适应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的竞争,并在竞争中健康地发展。
出处:光明支行 报送:延边分行
第四篇:我国银行支付结算收费问题浅析
我国银行支付结算收费问题浅析
自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上线以来,我国支付结算效率得到很大提升,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国家对支付结算收费的规范相对滞后,各家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收费处于无序竞争状态,金融机构结算服务收费混乱、收费水平高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支付结算的发展,阻碍了资金的有效配置,影响了我国支付结算整体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银行结算收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对如何建设科学合理的服务收费定价管理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近年来,我国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上线运行,票据影像系统的开通等大大加快了各类结算方式和结算工具的资金清算速度,有力提升了支付结算的水平和效率。但是,自现代化支付系统上线运行后,原来支付清算体系的许多基本概念发生了变化,国家相关收费规范没有及时跟进。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制定了各自的结算收费标准,差异很大。不仅开户费、现金整理费、账户年费等非基本结算类业务收费规则大相径庭,汇兑、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等基本结算类业务也逐渐打破了统一计价的传统,日渐陷于无序竞争状态。金融机构结算服务收费混乱、收费水平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支付结算的发展,影响我国支付结算整体水平的提高。
1.当前国内银行结算服务收费存在的问题
支付系统上线前,各家银行的结算业务收费基本按照国家定价办理。2003年,大额支付系统上线后,支付结算服务定价逐步实行了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办法,商业银行被赋予了一定中间业务的定价权。各商业银行开始按照自身的成本利益考虑,结合人行对各家银行的大小额业务收费标准,制定各类结算服务品种价格。商业银行的结算收费处于较无序的竞争状态。根据《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3年第3号发布)的规定,对于人民币基本结算类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但由于没有下发新的指导性文件,政府指导价的依据仍然是支付系统上线前的两个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结算业务收费的通知》(计价费[1996]184号)和《关于制定电子汇划收费标准的通知》(计价格[2001]791号),前者以结算工具的同城和异地使用性质为标准划分不同收费方式,即同城的只收取固定的工本费和手续费,异地多按结算金额一定比例设上下限收取;后者则考虑到电子联行的发展设立了电子汇划费标准。随着支付系统的迅猛发展,上述两个文件的有关规定已不能有效涵盖支付清算业务发展过程中增加的新内容。例如:支付系统同城以省为单位,不同于原来的各级市、县为单位的概念。不少省份已取消原来同城票据手工清算模式,改为通过支付系统进行清算,一方面清算的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各家银行对于同城的概念也模糊了。在这种情况下,执行原来以同城和异地为收费高低区分标准之一的政府指导价显得不切合实际。因而商业银行各自出台一套标准,对于同城的界定各不相同。有以省为同城的,有以地州为同城的,也有仍以县、市为同城的。有的商业银行只要是跨行支付,即按电子汇划费指导价标准收费,无论是否同城。有的行对于行内系统的异地汇划的收费价格很低,有的行则完全按照电子汇划费指导价标准收。对于提示的借记票据,有的行收取较高的固定费用,有的行完全不收费。各家银行结算收费种类繁杂,标准迥异。
2.银行结算服务收费问题的影响
从某种层面来说,这种混乱的收费状态有损客户利益,不利于我国支付结算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主要原因有三个:
2.1银行业并不是处于充分竞争的行业,从很多特征来看都带有寡头控制的性质。尤其针对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客户能够选择的银行很有限。因而商业银行按照自身利益的定价策略往往会以损害客户的利益为代价。无论商业银行制定什么样的收费价格,不得不通过银行结算的客户也只能接受,而没有其它的比对选择。这样,会挫伤农村和不发达地区人民使用先进支付手段的积极性。
2.2人民银行对大小额支付系统的收费本来就具有引导性质。小额收费标准远低于大额,而且其收费高低因时间段而异,目的就是引导商业银行合理利用资源,鼓励主要以收款方提示付款为主的票据业务发展。但是各家银行对客户定价机制并没有体现人行的引导意图,原来的客户收费指导价明显滞后,具有大小额业务一刀切,同一标准的特点,不利于支付系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多样化发展。
2.3依托支付系统上线,原来很多老支付结算工具都有了新的发展,而针对这些发展如果没有规范相应的收费标准,势必限制这些结算工具的功能。例如原来在同城范围使用的支票,现在可以通过支票截留的方式全国通用,并延伸了支票圈存等功能;银行本票可以在全省范围内提示付款,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实时解付等等;跨行通存通兑功能使得大范围跨行存取款能够得以实现。但是由于收费问题不明确,各行利益分配没有合理的途径协调,这些新功能的延伸得不到有效利用,推广下来效果不理想,导致了支付系统资源的浪费。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这些功能实际更是有其名而无其实,使人们没有充分分享到支付系统发展的成果。
3.对策与建议
3.1国家根据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趋向制定切实可行的结算收费办法和定价标准。
3.1.1对于基本结算类业务,因其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媒介性、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应统一收费标准。应统一明确新形势下同城或异地等支付结算的基本概念。对不同种类结算工具的跨行支付或查询查复,制定统一的收费价格,明确收付双方银行的利益关系。
3.1.2对于非跨行基本结算业务,允许各行发挥自身行内系统优势,自由竞争。激发商业银行改进自身系统功能的积极性。
3.1.3对于非基本结算类结算业务,要制定收费基准,允许各行有上下浮动空间,使其具有弹性但又不差距过大。
3.1.4对于主要位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或为“三农”服务的银行,采取人行收费返还等方式给予结算收费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调低结算收费价格,激发当地人民使用先进支付结算手段的积极性,减少现金支付。
这样,使得在发展地区和城市,各商业银行争取结算业务主要通过改进行内系统功能,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水平来实现,在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使人民愿意使用新型的结算方式,以推动支付结算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3.2各家银行建立科学的服务收费定价机制。各商业银行按照国家统一的定价标准,在允许的空间范围内,按照自身的发展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收费定价机构机制,并将定价方案报人民银行批准备案。商业银行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管理中间业务的定价工作,对于现有的结算业务品种,以及即将开展的服务业务,以银行投入的全部成本为底线,适当考虑合理利润、风险补偿和服务差别,制定权威的收费基准,并授以分行一定的浮动权限,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实行降低或免费等优惠政策,形成合理的收费标准和价格形成机制,以引导服务对象选择更优结算渠道,合理利用结算资源。结算收费价格直接影响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因而建立科学的结算服务收费定价机制对商业银行吸引中间业务客户,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适当赋予商业银行一定范围内的定价权限和空间,能使国家对银行结算的管理更富于弹性,促进商业银行在提高自身服务品质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服务成本,从而降低收费价格,促进支付工具的改革与创新。
第五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几个争议问题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几个争议问题
摘要:刑法成文化是现代刑法的重要趋势,但却会导致漏洞的出现,甚至影响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为减少漏洞甚至对立,应正确理解犯罪的各构成要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条文表述简短而模糊,对“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等构成要件的理解应加以明确,并与集资诈骗等犯罪等进行区分。
关键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罪刑法定;防止漏洞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往往是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不仅会造成银行业储蓄总资金的减损,甚至可能间接影响利率,从而扰乱整个行业秩序。同时,非法经营存贷款业务存在很高风险,一旦造成损失,不仅影响出资人利益更可能引起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动荡。
金融业紧随改革开放发展迅猛,但管理制度中的诸多问题却逐渐浮出水面。崛起的中小型企业缺乏商业银行向民间吸收存款的资质,却急需资金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带活了民间借贷融资活动。但刑法条文对合法民间借贷行为表述简单而不周延,国家又对金融行业加紧监管,学界对该罪名的争议颇多,而司法实务又面临正确处理该类案件的现实考验。有必要在此对现有研究成果作分析厘清,以期有效防止因不当解释刑法条文用语而造成漏洞频出等状况。
一、关于构成要件的几个争议问题
(一)行为主体
2001年1月8日,经国务院修订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以下简称《取缔办法》)对非法金融机构作了明确规定,若一个机构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从事各类金融业务,就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金融机构。
问题在于,若金融机构有资质吸收公众存款,那他们能否成为本罪的行为主体,持否定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有观点认为,业务范围仅限于成员单位存款的财务公司,不能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可成立本罪;而有权向公众吸收存款的商业银行等,即使有抬高利率等不正当行为,也不能按本罪处理。也有学者认为,有权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实施违规提高利率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社会危害性不能同无权实施相应行为的机构或单位相提并论。
本文认为,该罪行为主体应为自然人,及包括有吸收公众存款资质的金融机构在内的单位。有观点就认为,后者完全符合要求,否则既有违公平又不利于法益保护。针对股份制银行、民营或外资银行等主体,凡是被允许吸收存款的,均应惩处其有损法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然而,金融机构即使依法成立,也可能利用自身地位条件实施违法行为。
主体或行为方式不合法,是此罪的两种典型情况。前者指吸收公众存款前“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后者指有资格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等,以擅自提高利率等方式吸收公众存款。此罪有害于金融管理秩序,将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排除在其行为主体之外实属不妥。
(二)行为对象
1.对“公众”的理解
社会公众包括个人及单位,即社会不特定对象。有论者认为,该罪行为对象是不特定的群体,若存款人数量少或特定,如仅限本单位人员,则不能认作公众存款。“公众”反映了法益受到的范围广、程度深的侵犯,具有实质违法性;而“不特定”说明波及范围广泛、人员分散而不可控。为避免遗漏对具有实质违法性之行为的不予处罚,若人数多且特定,也应认为具有公众属性。对象是单位内部人员的,存款性质、行为方式都是重要的判断要素;若在向单位内部成员吸收存款,同时涉及其亲属且人数多、数额大的情况,在符合其它构成要件时也应认定此罪。在单位内部集资的应分不同情况,出资者与集资者无实际联系的,集资者明知单位内部人员向社会不特定对象集资,却放任不阻止的,或集资者吸收社会人员为单位人员后集资的,均应认定为此罪。
对“公众”的范围应作更广义的理解。若对象众多,无需向其实际集资,只要其有集资的故意,且符合其他构成要件,就应认定此罪;对向单位内部成员集资的情形,应以具体案情为准。
2.对“存款”的界定
有关存款的定义甚多。金融学中,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接收存款人资金,向其支付利息的经济活动;行为人应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包括货币、实物甚至股权等。根据《取缔办法》第四条,存款应具备出具凭证、定期内还本付息、面向不特定多数人等特点。
存款指资金,若涉及赊购农户农副产品等,司法实践中可能认定此罪。主张本罪对象是存款而非实物的甚多,若吸收实物则应?J作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将实物囊括进存款的范畴,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类推解释。若从立法宗旨角度理解“存款”,此罪关注金融机构是否未经有关机关批准即擅自吸收公众存款,所以仅需包含聚集资金和还本付息,且不考虑实际用途;有人反驳道,参与货币资本经营才是存款,而银行存款业务并非单纯吸收资金而是将资金货币、资本化。有学者认为应当将公众存款和社会资金加以区分,混淆而者会不当压缩非正规金融活动的合法空间。理解公众存款不应考虑其外延大小,而应根据主体性质:公众存款针对商业银行,投入公司等工商企业的社会资金被称为出资、债权等;据此,公司企业吸收公众存款能被认作合法行为。
不宜对存款做扩大解释,判断时应结合用途与行为人资质。即使金融机构符合资质,吸收存款作正当货币、资本运营,但为此擅自提高利率等,也应认作此罪;对于不具有资质的中小型民间企业,其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向公众集资,介于民间借贷是被允许的,是否入罪还需结合其他具体情节。还应区分存款和资金,存款用于金融机构的货币、资本经营业务,资金则针对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且存款不应包含实物。
(三)本罪之属性
认定本罪属性需充分理解“扰乱金融秩序”。早期有学者认为本罪是行为犯,扰乱金融秩序阐明行为性质而非犯罪结果,非法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本身即是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亦或认为,未经批准即实施上述行为就是违反金融管理制度、扰乱金融秩序,不论是否造成实际影响或者损失,都应成立本罪。论及本罪行为,《取缔办法》第四条之规定表明,该行为与合法民间借贷行为在实践中往往较难区分,仅因行为人实施前述行为就认定犯罪既遂,很难厘清两者的界限。
坚持行为犯属性的论者认为,立法价值是犯罪定性之标尺,当今金融犯罪异常活跃,为严格规制金融信贷行为,遵循行为犯的构成模式最为合适。对于擅自从事金融信贷业务的行为人应当严惩,但对金融犯罪采扩张路径,并不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对金融秩序疏于管理的现状,反而极大限制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2003年的孙大午案就引起了学术界极大关注,暴露了我国金融管理的弊端。而主张结果犯属性的观点认为,非法或变相吸收存款的行为需对金融秩序造成危害结果才认作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仅需作行政处理;行为人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还不能被认定为扰乱金融秩序,除非他进一步实施了货币、资本经营。
笔者认同该罪的结果犯属性。最高人民法院《集资案件解释》第3条认为成立此罪至少要造成实际结果,即使只是恶劣的社会影响;观之法定刑的设置,“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显然属于结果的范畴;且基准刑较轻――“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若按行为犯属性,行为人着手实施法条规定之行为即宣告既遂,将极大扩张犯罪圈,有违刑法谦抑性原则。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出罪与入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民间借贷解释》)第1条、《民间借贷解释》第26条以及《合同法》第196条、第211条之规定,民间借贷行为与该罪具有相似的特征,但其受相关法律保护,是在获得批准后能够实施的合法行为。《民间借贷解释》第11条规定,若单位仅向内部职工吸收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是民间借贷行为。
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禁止的不是此独立行为,而是非金融机构据此实施信贷活动,如此才能与行为危害实质及立法原意相吻合。国家允许民间借贷行为,法律禁止的是未经批准吸收资金,并将其用于资本、货币经营等金融业务行为。要区分存款与资金的性质,对存款应从资本、货币经营意义上去理解,从而明确此罪与民间借贷的界限。所以,若行为人目的在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或避免发生企业危机等,即使行为人在公司、企业甚至个人之间进行的民间借贷或融资行为未经批准,但因没有从事金融信贷业务且未影响金融秩序,即未侵害此罪所保护之法益,因而不应认定此罪。
三、与集资诈骗罪的界限
集资诈骗罪,目的在非法占有,非法集资借助于诈骗方法,且数额较大。非法占有目的是此罪区别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核心,有学者就认为,后罪关注非法集资,但目的在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据此,可明确区分两罪,且能更好把握后罪与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间普通与特殊法条的关系;但却会导致后罪成?榻鹑诹煊颉翱诖?罪”,有违罪刑法定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一条对非法集资作了具体规定,指非法的金融业务活动,行为方式包括发放股票、债券、彩票等,均存在筹集公众资金并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可被作非法集资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并不能将二者等同,从金融学角度,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设立和吸收存款得益于特许,金融业务的特殊性是此制度设计的渊源;更多民间非法集资行为人把资金归为己用,性质类似直接融资,非法集资活动并不等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否则会导致对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行为错误定性。
非法集资行为在现今经济社会分布广泛,对其作彻底的刑法规制,既不合理也不现实。刑法作为最后保障法,应配合经济、行政法规对部分非法集资行为的规制,而不应全部犯罪化。集资诈骗罪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诈骗犯罪在金融领域的特殊类型,“非法集资”的表述也是为全面涵摄该类行为,所以有学者认为应修改此罪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非法集资方法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只有正确理解诈骗方法和非法集资两个概念的实质,并对法条作合理解释才能有效区分各罪界限。
四、结语
藉由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上述问题的阐述,能够进一步确定刑法中漏洞的存在,说明了正确使用解释方法理解法律条文的重要性。无论在刑法理论还是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理解法律条文,都要始终遵循罪刑法定和谦抑性原则。民主与尊重人权是罪刑法定原则的根基,过多漏洞不利于法益保护甚至影响该原则的贯彻。刑法条文、司法解释及理论观点,是正确理解各犯罪构成要件的根基。
参考文献:
[1]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分析(上)[M].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2]李希慧.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几个问题[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04).[3]谢望原,张开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疑难问题研究[J].法学评论,2011(06).[4]张明楷.刑法学(第五版)[M].法律出版社,2016.[5]朗胜.的讲话[M].法律出版社,1995.[6]刘芳.刑事案例诉辩审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7]刘宪权.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肖中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三个问题[J].中国检察官,2012(03).[9]刘新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去罪论[J].江苏社会科学,2012(03).[10]张军.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9.[11]舒慧明.中国金融刑法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12]冯亚东,刘凤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本质及立法失误[J].人民检察,2001(07).[13]彭冰.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J].中国法学,2008(04).[14]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