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加强一线团队建设
如何加强一线团队建设
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阐述作为新生通信运营商要想获得相对长久的竞争优势,加强一线团队建设是关键,而加强一线团队建设,可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科学的分工运作、全面的管理制度、完善的考核激励、系统的培训等各种手段。
作为一个新生通信运营商,在企业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发展与市场拓展能力不足的矛盾下,要在浙江这块竞争的热土上生存发展,必须在技术、业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在技术、业务上创新并领先,可以做到,但可能是暂时的,要想获得相对长久的竞争优势,更需要在企业的根本——人才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机制的竞争。一线销售团队是企业收入的直接创造者,所以,如何加强团队、特别是一线团队的竞争优势,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加强一线团队建设方面,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考虑,需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科学的分工运作、全面的管理制度、完善的考核激励、系统的培训等各种手段,实施有效的团队经营,达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一、一线团队的人员配置
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一线经营单元的组织架构进行相应的优化完善,使其与企业发展情况动态匹配,最大程度上发挥一线团队运作的效率。要高度重视一线经营单元骨干岗位人员配置,大力充实和加强一线经营单元骨干力量,通过人员一线前移、内部培养和适度的外部引进等多种手段满足骨干岗位合格配置的要求。如果在人员规模从紧控制的情况下,还可采用通过交流挂职、内部调配等形式将更多的骨干人员前移充实一线。
在继续充实和加强一线经营部骨干力量的同时,要根据直销收入预算、现有直销人员配置等情况,结合紧密合作型人员作为外部人员用工灵活的特点,综合考虑一线营销人员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以及适
当的人员储备冗余和一定的人员考核淘汰率等因素,制定年度直销人员配置规划,进一步加大直销人员的配备力度。但在进行直销人员配置时要注意把握好企业自有用工和外包人员的差异,在岗位设置、分工运作上要尽可能予以区分。
在直销力量配备到位基础上,要通过销售队伍的精细化运作,进一步加深对目标客户群的研究,提高用户需求分析能力和产品配置能力,不断提高骨干直销人员的销售效率,提高新人的一线作战能力和客户获取能力。
二、一线团队的分工运作
一线团队要求精细化运作,工作总体上要采取循序推进的方式,从块切入、以块带面、以点试行。初期阶段要以一线销售团队的精细化分工运作管理为主要内容来推动一线团队建设工作,然后有机结合服务体系、客户响应体系的建设工作,以前后台流程优化为手段,进一步加强市场、网络的前后端协同配合,实现一线团队的整体精细、高效运作。
为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一线经营单元的销售活动组织要从以单兵作战为主,以客户洽谈(售前)、客户签单(售中)、客户保有(售后)纵向一线式销售模式为主的销售模式逐步过渡到以销售活动流程和专业分工相结合为主的新型销售分工模式。纵向一线式销售模式管理上相对简单,对个人激励作用较明显。但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纵向销售模式也显现出弊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产品发展不均衡,销售难度较大的产品发展停滞不前;二是售中后台协调、售后服务保有的工作量不断增大,消耗了销售人员的大部分精力,束缚了对新业务的发展,销售能力浪费严重;三是销售人员各自为战,形成对客户资源的“垄断”,不利于客户的进一步挖潜。
在规模较大的经营单元,一线直销团队应划分为若干个销售小组开展销售活动。销售小组的划分原则为:以区域划分为主,兼顾客户群划分,所划分的区域应既能保证区域的市场容量足以支撑销售小组的有效拓展,又能有利于提高销售小组的专注化销售效率。
在人员配置上,一般1名销售主管负责管理3-5个销售小组。每个销售小组由2-3名成员组成,每个小组设1名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工作开展。销售小组的员工搭配应综合考虑组员的年龄层次、销售经验、区域人脉优势、个性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三、一线团队的管理制度
根据一线团队的精细化分工运作,需要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作为一线团队分工运作实施的重要保障。管理制度是强化规范管理的有效手段,其核心在于提高一线团队的管理工作效率,并建立起上通下达、快速通畅的管理渠道。
一线团队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晨会、周例会、月度分析会等会议讨论制度;二是工作日志管理、客户信息管理、销售进程管理等销售人员活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组合实施对快速提升一线团队的整体性销售能力、培养高绩效的一线营销团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会议讨论制度
会议讨论制度是指一线团队通过定期召开晨会、周例会、月度案例分析等会议,以业绩通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情况沟通、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集体学习和工作交流,培育学习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氛围,探讨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共同提高营销技能,实现营销团队层面的知识共享,并营造良好的内部竞争氛围。
实施晨会制度的目的是掌握员工前一天的工作完成情况及客户服务有关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加强团队内部沟通,激励员工士气。晨会包括业绩通报、工作交流、会议总结等内容,侧重于前一天的工作总结和当天的工作安排。
实施周例会制度的目的是掌握员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交流和共享工作经验,共同提高销售技能,解决营销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加强团队内部沟通,激励和鼓舞员工士气。周例会包括业绩通报、案例分析、工作交流、会议总结等内容,侧重案例分析。
实施月度分析会制度的目的是总结一线团队前期整体运作情况,分析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合理调整及修正,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交流和共享工作经验,共同提高员工技能,加强团队内部沟通,激励和鼓舞团队
士气。月度案例分析会包括业绩通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工作交流、会议总结等内容,侧重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
企业要做好一线经营单元会议讨论制度的指导监督工作,确保会议讨论制度的有效开展。为加强过程管理,在本制度运作初期,企业每周要指定专人参加至少一个经营单元的周例会或月度讨论会,对会议讨论制度开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
(二)销售人员活动管理制度
销售人员活动管理制度是指一线团队通过工作日志管理、客户信息管理、销售进度管理等手段,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服务等相关活动的全过程记录和管理、监控,并在销售活动中及时对照销售人员的工作标准,通过过程性控制手段来调整改进销售人员的销售行为,提高销售人员的销售效率和销售能力,达到对销售人员日常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目的。
实施工作日志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工作日志对销售人员的重要事件进行跟踪,在跟踪过程中增加资源支持的优势,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对表现优秀的销售人员进行奖励,对表现差的销售人员进行批评,同时对销售人员起到工作任务提醒和工作业绩证明等作用。
实施客户信息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完整的客户信息,帮助销售人员加强客户沟通水平,并根据客户信息的分析与分类情况制定针对性沟通策略。
实施销售进度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销售人员从发现销售机会直至完成销售的全过程跟踪,动态掌握每个客户项目的最新和最全面的信息,逐步记录每次销售活动的里程碑,使销售进程模块化,提高销售成功率,同时使管理者动态了解销售人员的工作现状,分析销售人员的效率与瓶颈,有针对性地指导销售人员改进销售工作。
四、一线团队的考核激励
为鼓励直销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市场拓展工作上,避免发生直销人员单纯依赖存量客户保有获得较高的保有收入导致积极性下降的情况,除对专职从事保有服务工作的直销人员外,对同时承担市场拓展和客户保有工作的销售小组/直销人员,在其考核指标中须将业务收入指标分解为存量业务收入指标、新增业务收入指标,其中新增业
务收入的权重不得低于业务收入指标整体权重的50%,并可考虑设置单项指标门限,低于门限者当期新增业务收入指标得分为0。
为体现对重点产品的专注,根据实际需要,在销售小组/直销人员的考核指标中可将重点产品的新增收入指标单列设置。
结合一线团队管理制度的实施,对管理制度贯彻情况不佳的销售小组/直销人员应在内部管理指标中酌情扣分。
为鼓励一线经营单元争创业绩,结合阶段性的市场拓展重点,公司可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加大对一线团队的激励力度。在以业务收入提成作为主要激励手段的基础上,为丰富一线营销人员的激励内容,公司可建立年度星级评比奖励基金,在公司范围内对一线营销人员特别是黄金销售团队成员进行星级评比,并对星级营销人员和星级团队予以荣誉奖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关于一线营销人员考核管理,公司要在各考核周期对各经营单元一线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执行情况特别是业务收入预算值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避免发生人为调整绩效考核得分的情况。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市场部门要在出帐数据确认、销售报表审核、薪酬支付等关键环节加强整体把控,确保一线营销人员考核激励工作落在实处。
五、一线团队的培训
一线团队建设的相关培训工作着重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做好培训支撑工作。结合岗位考评工作,组织力量,做好模块化培训脚本开发工作;加强内训师队伍建设,实施模块化培训脚本推广应用;开发模块化培训脚本试题库,开展岗位考评工作。企业要结合经营单元骨干岗位考评工作的开展加大加快对骨干岗位后备人员的培养力度,通过培训、传帮带、阶段性突击强化等手段促使后备人员尽快具备相应的岗位技能,胜任骨干岗位的要求。根据岗位持证上岗的要求,结合岗位应知应会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一线岗位的考评工作。对未通过岗位考评的人员要予以岗位调整或待岗处理。
做好传帮带。传帮带是一种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的实践性培训方式,主要包括师徒结对、业务培训、陪同拜访、角色演练、经验总结内容,是快速提升新员工岗位技能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培训形式,加速营销人员的育成。
第二篇:浅谈销售一线团队管理
浅谈销售一线团队管理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团队?团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目标。我们一起来分析团队诠释中的几组关键词:
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团队也难逃与此,摆在销售现场管理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梳理。记得大学毕业后留校,主要负责系学生管理工作,在院校狠抓学风建设期间,系主任对我们说:“各位老师,好学生咱们不用抓,不仅不抓而且要标榜,带动其他人,中间的也不要操心,表现差的能帮扶的尽量帮扶,至于“捣蛋分子”一定要从到课率、生活问题及纪律问题方面逼其退学”。当时我心中愤愤不平,个人认为作为家长交费委托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校就是培养人的地方,学校这样做事难免太不负责任。但院领导的一席发言说的语重心长:“同志们,咱们民办院校不同于公办院校,公办院校财大气粗生源旺,民办院校经不起折腾,学生的各项安全问题是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任何恶性事故都决定着次一年的招生效果。”其实回想平时这些“右派分子”正是些跳墙离校、夜不归宿、打击斗殴之流,清除“右派分子”净化了校园,排除招生过程中的阻碍。这是应该倡导的。这个道理极像经常说到的“木桶短板原理”。
现实工作中也巧合的遇到类似情况,我与一位经理交谈得知其团队中有两位员工能力弱,态度差且张扬无比,我疑惑不解,能力弱,态度差何故张扬,第二次到访该团队时发现少了两名员工,经理告知已离职,我欣然领会。虽然人是构成团队的主体,但领导往往像河沙中的淘金者,淘的是金子。这里我们自省职场为人之道。
合理利用/每个成员/知识与技能:
三组词汇,先说何谓合理,这个话题太宽泛,已从古讨论至今,请允许我剽窃公司领导观点,这是一个“术”与“道”的问题,“术”是技巧,使技术,来源于大脑或其他,“术”是不断变化的。“道”是经验,是沉淀,意识形态范畴,是原则。就如昨天我们还能使用巧舌如簧或心狠手辣地对客户实施诱导、强行逼定等手段,但随着客户成熟及消费者自身维权意识的提升,往往我们在有些时候就显得乏术得很,但是从一个个案例和行业发展中总结的一套原则、制度、战略后,我们抓住房产销售的根本问题: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服务。似乎有些问题便迎刃而解。我们与甲方在沟通问题上出现较大分歧时,如果从甲方利益为出发点,那么分歧似乎更能有效解决,并促使合作关系更为紧密,长久。关于每个成员:
不言而喻,也就是一方面精兵简政,简单说就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绝不让两个人干,让一个人拿两人的工资,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工作中发现越是这样团队效率越高。工作中有些付出较多的同事偶尔抱怨工作辛苦,但再辛苦也不离开创典,并且乐此不疲的工作着。这对人才是一种尊重,销售就是给想成长、想发展、想获利的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突然想起翟鸿燊的一句话:“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负担一群不会做营销的人”。另一解释是房地产运营是一个系统性强、协作性高的行业,并且今后的市场趋势已经明确,我们必然要在“人”方面强化,依托平台,是依托创典全程运营平台,今后市场的主流绝不是单纯的策划、推广、销售,这已经成为过去时,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左派员工”流失,所以我们在团队中要坚决鼓励上进感强的员工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为客户服务,为销售服务。但企业的第一目的是要盈利,而不是为同行、为开发商培养专项人才。关于知识与技能:
创典选择行业的伊始就决定了他以人为本的企业生存之道,培训机制是我们团队中一直应该坚持提倡的必要管理成本,他的效益虽不会立竿见影,但是一个长期的逐渐释放的能量,并且这是我们做专的基础。今后的市场正如以上所述,运营就像“瑞士军刀”,先以功能性强、品牌性好占领市场和赢得合作机遇,用锋利先豁开一个口子,随后展开各类工具开展各项工作,销售是后
备军,不是急先锋,就如打仗,当骑兵杀出一条血路后轮到步兵展开白刃战时我们万万不可刀钝。我们一线人员及部门所取得的任何成绩都应当与幕后英雄一同分享。
以上所述的三点一方面来源于管理者的认知,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中有意识的将人或事向“正”的方向去推进,往团队需要的方向去引导,尤其销售团队激励制度可将人分出三层梯队,其中排行榜、荣辱观由此也可见一斑。还有培训制度,会议制度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点滴积累从业经验及专业技能。
协同工作、解决问题:
该话题分两方面来展开。其一:部门与部门的协同。其二:团队之间人与人的协同。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要激发出每个人的欲望,潜力,这不仅仅是制度能完成的,这取决于管理者的观察力,管理与谈客户似乎如出一辙,望、闻、问、切。观察、聆听、交流、切入。在这点上公司领导在《管理的善恶》中已经诠释得非常清楚。另一方面要具体团队具体分析,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有着同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销售团队也有此特点,强势团队有着共同的特征,弱势团队各有各的弱项。在此声明一点,这里所说的弱势并非贬义,这里存在人员编制及项目特征等情况。销售管理要解决的最直接问题就是销售能力和培训能力,销售能力较强的人集中的团队中,领导或许在队员相互协作性方面不太斤斤计较;如作为一只刚刚组建的年轻的销售团队,即使领导者的专业技能再强、经验再多,也无法使其成员一夜间变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团队想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成绩,那就要靠协作。全员营销一方面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培训制度,另一方面靠制度来补。试想在基础制度之外订立团队的附加制度,促使成员合作,再加以奖惩制度,监督制度,结果测评制度等,否则全员营销则是空谈。附加制度就像合同中的附加条款,依项目而言,依情况而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可变性,就像中医大夫开药方一样,一个多种疑难杂症缠身的人不可能一剂汤药下肚药到病除,先靠一种方子解决调理问题,再调整药方
根治另一个病症直至痊愈。其实在这点上也有成功案例,例如服装零售业的“以纯”服饰,企业设定部门及团队目标任务,如完成,各个名利双收,若未完成,不仅领导下岗员工也要离职,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领导跑得快,员工不配合不服从问题,但这个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并非像谈论的这么单纯,这里只是摆明一个理而已。实际中将会面对各类复杂的情况。制度不是万能的,没有制度是万万不能的。以上所述,最好能够在管理成本不增加的前提下进行。共同目标:
一、企业目标。
二、团队目标。
三、个人目标。
企业目标不容侵犯这点毫无疑问。企业目标实现靠各部门、靠团队,团队目标同样不允许任何人损害。员工目标主要来源于对欲望的追求和满足,在此我们发现目标管理似乎是自上而下的,但执行确是自下而上的,记得80年代的人们往往听到这样的口号:我们要从企业利益出发,想企业之所想等等。但这似乎很难,员工们意识再高也很难达到企业的战略高度,而我们现在则常见于企业鼓励一部分员工通过正常、正规的方法和渠道先富起来,通过一部分人的带动作用达到共同富裕。员工富裕是团队目标完成的表现,最终环环相扣,企业得以发展。
第三篇:企业文化对一线员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对一线员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一线员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大力发展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还能丰富企业自身内涵。文章从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对一线员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企业文化;一线员工;团队建设;重要性;认同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8-0168-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8.084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这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企业如何才能在这场角逐中独占鳌头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个成功的企业缺乏的并不是优秀的领导者,而是一支高素质的优秀员工队伍。只有大力发展企业文化,明确企业文化对一线员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才能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企业形象,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文化概述
所谓企业文化指所有企业员工在实际生产和工作中所创作出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涵盖了企业内部全体员工所创造的一切价值、企业精神、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发展思想、企业管理方法、企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方方面面。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还会为企业培养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有效企业人才,从而为企业带来丰富的经济效益。从企业文化分解来看,就是建立之文,利用文来化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从而加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为企业员工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整个企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文化在一线员工团队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1 指导作用
企业文化对一线员工团队的建设主要起到了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念的形成和理想信念的形成方面。企业文化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先进的群体意识,透过企业文化能看到企业中每一个员工工作的点滴,它反映了企业员工自身的利益诉求,体现了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在一线员工团队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助于建立起企业内部管理的价值体系和日常管理规范,具有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性。例如:一个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勇于挑战的企业文化,这种积极、正确的企业文化能够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更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企业风气,让企业员工能够提高参与企业日常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员工,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自身素质和水平。
2.2 协调作用
协调,顾名思义为“协助与调整”,它具体是指运用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员工之间、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企业文化能够起到化解和协调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企业文化还能协调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二者的关系。例如:企业与市场环境、企业与社会之间都需要协调,企业文化能够科学的处理这些矛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完善企业内部党建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企业员工能够得到发展。
2.3 规范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念的外化形式,因此对企业员工自身的发展和管理也起到了约束和规范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企业员工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约束和规范。企业文化的规范作用与企业内部的硬性管理制度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它属于软规范制度,这种规范产生于企业自身的文化环境、企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正是在这种环境和背景下,企业员工才容易形成心理压力,因此会对自身行为做出一定的选择和约束,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也是约束企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有效方法。
2.4 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能将企业与员工二者融为一体,当企业文化被员工广泛认同后,就能成为一种黏合剂,让企业员工的各个方面都凝聚起来,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属于一种软制度,它能够强化企业凝聚力,使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目标、企业运营手段、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对外交流等方方面面都形成共识,从而协调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员工提供必要的保障,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5 激励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起到激励员工的积极作用,能够调动和激发员工参与工作的热情和信心,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形成爱岗敬业的思想观念,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员工形成统一的理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企业员工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因此才能够在艰苦的工作中努力奋斗。此外,企业文化还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给企业员工带来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其对企业的认同感,激发企业员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使企业员工都能热爱这份工作。企业文化对一线员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体现
3.1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使企业员工之间实现知识和技术的互补,同时也是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通过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员工变得更加和睦,有利于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3.2 优化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优化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企业员工能够具有共同的理念观念,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减少企业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缓解紧张的人际关系。企业文化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让企业增加了选择性,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让企业员工在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中安心工作。
3.3 健全企业内部党风建设的必要条件
传统的企业没有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管理比较松散、独立,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不完善,很多企业员工对加入中国共产党没有什么概念。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更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于是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员工进行管理和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地位,提高了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但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还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实现自身价值。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的有效策略
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的目的就是提高一线员工团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因此要想为企业一线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4.1 营造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公路企业。因此,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应该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时刻确保一线员工的安全性,从而为一线员工营造一个安全的企业文化氛围,将安全的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一个一线企业员工的实际工作中去,增强一线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
4.2 营造企业民主文化
一个企业要想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一线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一线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让员工有话说。企业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正确的企业文化去引导员工,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满足企业员工的自身利益,使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4.3 营造企业生态文化
无论是公路企业,还是其他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建设企业生态文化发展模式,积极倡导企业树立正确的发展战略,提高企业一线员工的认同感和节约意识。
4.4 营造企业廉政文化
企业应该从自身做起,建立健全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机制,避免出现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企业应该大力宣传廉政文化的重要性,对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组织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为企业一线员工营造一个干净的工作环境。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一线员工团队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思想源泉,在社会主义市场日益完善的今天,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一线员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将企业文化与员工发展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可以通过营造企业安全文化、营造企业民主文化、营造企业廉政文化、营造企业生态文化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一线员工队伍。总之,企业文化在一线员工团队建设过程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未来企业的发展中,更是需要党和政府、企业自身、企业员工三者的共同努力,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引导企业一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共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 曹罕.浅谈企业文化对团队建设的积极意义[J].经济视野,2014,(9).[2] 安伟.论新入职员工团队协作精神的塑造[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3).[3] 朱仁平.基于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员工团队建设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3).[4] 王彦会.优良的企业文化是打造高素质员工团队的关键[J].大观周刊,2012,(33).[5] 郝素梅.试论员工团队建设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根基
[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4).[6] 周焱,梁东刚.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6).[7] 郝素梅.试论员工团队建设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根基
[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4(4).[8] 张琦,吴维库.情绪管理属于危机管理――S企业的案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5,20(9).(责任编辑:周 琼)
第四篇: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教学质量
一、概述
当今社会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几乎所有事业都依赖于团队的努力,依靠个人力量很难取得什么成就。拥有具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和合作的教学团队成员,才能使专业和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1],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定位是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的任务功能相吻合,与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团队成员间相互合作、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自身特质鲜明[2]。
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2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首次招生,我校该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薄弱。为了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启动了“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电气工程教学团队年轻教师多、绝大部分本科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团队中教师学历偏低、职称偏低,团队的职称结构亦不合理,尤其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办之初,存在实验室不健全、实验仪器、设备不足和实验室管理不科学等问题;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涉及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所学各门课程知识较为分散,不成体系,难于理解和掌握。
以上问题严重的制约了电气工程专业和学科发展,制约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制约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较快、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三、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着眼于学校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一)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电气工程专业的办学实力,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加强教研活动,达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提高、探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的内容有机衔接;
(二)是提高学科专业教师的职称,改进团队职称结构。激励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多从事科研活动,撰写学术论文,提高专业学术水平;
(三)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进实验室带学生的实验课,同时加强与供电系统的联系与合作,探索合作点,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制定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既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解决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给毕业设计造成的巨大压力的实际问题;
(四)以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为主线,整合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设备与资源,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五是加强教学研究,通过加强教研活动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最后也希望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教学团队中教师和学生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
四、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一)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是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为平台,教师规模(13人左右)适当而相对稳定。团队成员既要有擅长做科研的教师,也要有擅长教学的教师;既要有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要有年富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既要有科研整体实力强的学术带头人、教学整体实力强的教学“领军人物”,还要有教学、科研骨干成员,筛选团队成员既要看是否具有教学、科研才能,更要看思想品德好坏和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既要看目前的教学、科研能力,又有看今后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互提高。
(二)教学团队的文化构建
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文化,没有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团队运作就很难成功。首先,共同建立工程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教师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老中青教师的密切结合,使个人价值与团队目标实现紧密融合。其次,共同营造互信、合作、和谐的团队文化。老教师能够积极地引导中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积极配合,青年教师虚心学习,通过互动合作,教师之间能够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在思想、信念、态度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通过互动合作,团队成员之间既尊重、包容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能相互信任和依赖,在团队总目标的指引下,将个人力量凝聚成团队的力量,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发展氛围,在合作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三)团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每学期都进行集体备课,并认真检查新学期教师必备的教学资料。通过团队集体讨论帮助年轻执教者备课和修改教案,设计科学、新颖的课堂教学思路、多媒体课件等,探索学术难题,做好技术支持,使团队教师提高了教学责任感和教学能力。
2、针对团队年轻教师多、上课经验少的特点,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及安排青年教师听课等活动,通过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丰富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理清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师德方面及教学各环节为青年教师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很大的提高。
3、围绕学生的课堂教学,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如结合学校“如何上好一堂课” 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50分钟的课堂教学比赛、中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等系列竞赛活动,团队2名教师在学校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二等奖,获奖率100%。参加学校的课件制作比赛的团对成员也获的了一等奖。这些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全系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4、每学期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都会组织有关教学质量、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团队教师都参与讨论,从而掌握整个专业的教学情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参与性。
5、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中青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一类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较好的教学梯队,共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四)团队共同整合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共同建设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以任课老师牵头做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老师具体实施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共同探讨,经过几年的发展,建成了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下设7个专业实验室),满足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和毕业设计的需要,同时对学院其它专业和科研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形成强弱电结合、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专业课程实验逐步形成了“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和参观实习”的实践教学主线,各门主干课程之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2、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除担任理论课程外,必须参与该课程实验课的教学指导工作,以增强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完成课后答疑、作业批阅、以便不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3、每次电气专业学生的参观实习都要求教师参加,以提高教师对实践知识的认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4、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将各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1、把相关教师组织起来,建立教师团队,可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效率,有效解决教学、科研经常面临的时间矛盾。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要求每位老师同时把教学与科研搞得一样好,而要提倡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擅长“讲”的多上课,把团队中好的研究成果、好的教学内容等及时传播给广大学生;擅长“研究”的多搞科研,多为讲课者提供丰富、高质量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合作,才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承认能力差异,不作硬性和统一要求,有利于教师各尽所长,各得其所,共同提高。
2、团队促进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交融互补、教学科研同步交流、科研和教改项目互促。建立工程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从中寻找科研课题,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促进强弱电的结合,积极寻找交叉点,扩充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互补性。由有科研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带队,积极申请科研项目,联系横向课题,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其科研能力,最终提高其教学联系科研和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团队建设多方面提升了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能够提供一种民主、平等、沟通、协作、共同进步的和谐发展环境,这种环境能提供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使教师觉得可以表达他们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即使是在教学中遇到了挫折,也能坦陈失败与弱点,通过寻求团队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协助,进而获得能力与经验上的提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能够自觉努力的提高自身的学历和职称。硕士以上学历由12%升至30%以上,在职称方面有3人晋升为副教授,6名青年教师晋升讲师,以较快速度提升了团队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极大改善了职称结构,也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团队建设有利于实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团队成员在团队带头人的领导和辐射作用下,取长补短,分工协作,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综合实力。而当每个教师个体不断提升时,整个团队就会汇聚出共同的方向,形成合力,实现教师群体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专业的发展。专业发展了,专业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有了较好的专业基础、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学生的就业一年一个台阶,就业形势喜人,其中2006届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2007届初次就业率达到80%,特别是2008年学生只要拿到毕业证,都有几个单位待签。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初次就业率见表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是最能反映专业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指标,其可信度也最高。而且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大部分都是各地区、县的电力公司和供电局,学生分配后工作稳定、收入和工作待遇都很好,学生对工作单位也较满意,工作积极性高,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多年的高就业率说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符合社会经济的需要。
实践证明,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与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各环节建设,把教学管理工作与教学各环节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促进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将有效克服不足、加速提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本系)、本专业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院学科建设。
第五篇: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团队的建设与完善就成了企业的生命线,员工的培养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和完善一支符合集团和公司发展需要的高综合素质的团队也是身为管理人员责无旁贷的事情。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和理,一切操作都离不开“人”。在管的方面我们以规章、制度来约束,以奖惩措施来度量。在理的方面,我们以人性化的教育来平衡,以学习培训来提升。下面就如何做好团队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1、制度化制度化管理让企业管理有法可依。法制规章健全,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因此要完善管理制度,并且注意管理的硬件,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性。以制度为标准,把制度当成企业的法律,并处处以制度为准绳。企业的管理者几乎相当于企业的执法人员,时不时地以制度丈量其的一举一动,督促其的行为符合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按制度办事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根本宗旨。制度的建立可以让公司员工有统一的标准参考,可以明确自己工作需要达到的标准,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度量,更有利于自我培训和公司培训,使整个公司形成向上的力量,最终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2、系统化
部门工作是否有效率取决于部门在运作中是否能分工合作,相互协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能做到这点当然是最好的,可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则会采取权宜之计而忽略其余了(这要看部门头的协调力、凝聚力及分工协作力),其二,部门工作的效率取决于部门能根据在整体中的战略位置制定符合本部门乃至全局的合理化的系统模式,避免部门各岗位因工作衔接产生的管理真空,管理一旦形成真空必将是,部门工作事事有人问但事事无人负责,产生在其位谋他事、避重就轻、敷衍了事、相互推诿的工作作风,这样还有效率可言吗? 其实部门要能建立系统的程序化,我想这样的问题自然会逐步解决,那么部门的系统化该如何建立呢?
建立完善部门各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制约各岗位人员,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的制定要简单明了、相互制约、互为监督,要使其流程化。
3、程序化
建立系统后,各岗位人员就是此系统的执行人了,那么怎么才能让公司的规章制度执行到位呢?我想这也就是执行力的问题,这也是困扰各大企业乃至从中央到地方的问题,这并不是说各部门各岗位没有执行,而是在执行相关规定和战略意图时没有真正的理解,就显出了执行没有到位。当然,员工的个体文化差异也决定了个人对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战略意图理解的深度,在执行上也就天差地远了,所以我们公司或部门的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力求简单明了。不能简单说明的,就要招集相关岗位人员学习讨论,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的执行。各部门各岗位都能理解了公司的规章制度、战略意图及相关的指示精神
后,执行力的问题就只剩下监督工作了,而后我们再依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制定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细则用奖惩措施监督各部门各岗位的相关人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部门为主线的系统程序了,再以“法制”与“人治”相结合来维护和监督这个程序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4、方便化
有了系统的程序化后,为了这个程序运行流畅,我们还要考虑要怎样使其发挥良好的作用,实践证明越是简单方便的东西,它的使用及实用性就越高,也就是说我们要为这个程序提供更方便的操作模式。部门可以把必要的信息公开,如财务的流程、调度的运作、车辆维护、安全教育等信息公开和共享,方便了各岗位之间的协调,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工作衔接产生的管理真空,使部门运作更有效率。
部门可根据总部的规章制度及相关指示来制定完善符合本部门的策略让部门各岗位共同遵守。这也恰恰说明要实用的就得是方便的,才能容易理解,容易被使用,容易执行到位。试想一个制度、一种精神、一个意图复杂了,理解不了或不完全,执行起来既费时又费力,方便了的既省时又省力又能执行到位表现自我,那么还有谁能不选择后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