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机制探究范文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机制探究
毕节地区威宁县羊街镇第二小学赵升军(553112)
舒芜先生说过:“语文这东西,大概根本不是单靠教师的讲课能够教好,不是单靠语文作业能够学好的。要想学好语文,得在课外多读书。”《课标》中也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西方学者也认为,阅读活动本身也是一种认识活动,人的认识能力离开阅读活动是不可能获得深入发展的。由上可以看出,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文能力的获得必须在大量的包括阅读实践在内的语文实践中完成。因此,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大语文”的教学观,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课内外的阅读资源,构建起开放而有活力的绿色阅读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课内外的大量阅读,学会积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一种习惯,才能落实语文科素质教育这一根本任务,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全人”发展。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现状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因为“应试教育”的评价体制根深蒂固,部分教师始终把语文知识强调过了头,其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仍然是“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很少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提升。而有的教师虽然看到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外也鼓励学生多看书,却缺少具体明确的目标,没有对学生阅读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反馈,不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时间得不到保障,从而导致课外阅读流于空谈,没有实际作用。
(二)、学生阅读现状
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十分充分外,大部分家长也在承受着子女升学择校,成绩双百即双优的传统育人观念的侵蚀,始终相信教材和练习册的力量,只要求子女在课本和练习册上摸爬滚打没完没了,却很少为孩子去精心挑选课外读本,这就造成孩子“想读”却又“无从读”的尴尬,缺少必要的阅读材料,久而久之,影响到孩子们对课外阅读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
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的核心就是:(教学)不是系统地进行知识学习,而是提供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范例,学习研究这一范例,获得一般的知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情感[1]。这种教学改革突出了教材的以点带面的特性,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一大流派。我国的基础教育也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材的观念也出现了新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根本特征就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而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对象和内容[2]。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课内”与“课外”,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也这样说过:“编者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便教利学,利于举一反三,方法是在课堂上得到的(这叫得法于课内),而阅读能力则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最终形成的(这叫得益于课外)。”在大力倡导阅读的今天,我们如何有效利用好“课内”“课外” 1的有效资源,构建起开放的、具有活力的绿色阅读课程,帮助学生实现生态阅读并积淀丰厚的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又一新课题。
(一)、科学引导,激发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在阅读实践中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克服对书本的厌倦情绪,教师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晨读故事会、午间故事会等形式,将“孟母三迁”、“陈门立雪”、“凿壁借光”等故事讲给学生听。其次是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3]。可见良好的阅读环境在阅读兴趣培养中的地位。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环境,通过张贴名人名言、布置“流动书柜”、举办晨间阅读活动等形式,让教室墙壁浸透着浓浓的书香,营造读书氛围。第三是让阅读在计划中运作。为了帮助学生有计划有条理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应根据本班实际,从阅读时间、阅读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评价等方面制定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同时分阶段,有主题地向学生进行必要的书目推荐。例:科技知识类、文学作品类、四大名著类等。
“读书可贵,贵在坚持。”能够感动和影响学生的作品,大都不是那些“神化”或“圣化”了的作品,只要我们能够选取符合学生情趣的作品,让学生从中能找到生活中熟悉的“影子”,持久保持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并从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形成高品味的生活追求。
(二)、合理安排,整合资源——让阅读在活动中推进。
美国路易斯·台尔斯曾写过一篇《每天15分钟》的文章,他说:“一本书平均以10万字计算,每天读15分钟,一周可读半本书。一个月读两本书,一年可读20本书,一生就可读1000本或者超过1000本”[4]。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从小开始,每天读一点点,坚持下来,将会是怎样的一笔巨大的收获。鉴于此,我们要立足于每天的“15分钟”,开展多元化的读书系列活动。
系列一:“晨间阅读”活动。教师每天组织学生进行晨间阅读活动,形式有座谈互动、自主阅读、专题研讨、演讲比赛、读书报告等。
系列二:“相约电视”活动。许多电视频道,如河北卫视、央视科教频道、央视第4频道、山东卫视、央视少儿频道等,每天中午或每周周末都在播放“读书”栏目、“子午书简”栏目、“百家讲坛”栏目、“新杏坛”栏目、“文学宝库”栏目,短短的10多分钟播放,里边有许多精典的名著选读。利用电视这一媒体,组织学生每天相约电视,自主选择喜爱的读书栏目进行观看,做好观看记录或写出心得体会。
系列三:“图书推荐”活动。在本班教室内创建“流动书柜”,书柜旁边的墙角精心设计“好书推荐角”,可由老师,也可由学生及时把近期看到的最新好书或自己喜爱的图书题目向大家进行推荐,供同学们参考阅读。“班级书柜”链接着学校图书室和家庭书柜,一方面由“图书管理员”从学校图书室统一借出图书,定时更换图书内容;另一方面经常把同学们自己的好书放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有限的图书在班上同学之间流动起来,达到“提供一本,阅读一批”的目的。
系列四:“读书”活动。充分利用艺术活动课、班队活动课广泛开展主题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报告会、专题研讨会、演讲比赛和诗朗诵、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从中获得读书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伙伴合作,交流互动——让阅读在互动中延伸。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遵循学生读书的层次性和差异性,班上成立课外阅读“兴趣伙伴”合作小组,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校外学生自主阅读活动,拓展阅读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以小组合作形式来组织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不仅关注到了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员间相互质疑问难,交流学法和心得,以达到敢于质疑、敢于辩论、敢于挑战的目的,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兴趣伙伴”合作小组课外自主阅读的开展,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自主性原则。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
[5]。个体生活经历不同,个性、知识水平层次也不一样,其认识水平、阅读重点的选择及其感悟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其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眉批尾注、勾画圈点)、阅读方式(略读、浏览、摘读、精读)、阅读联想、阅读思考等都应自主选择,教师不能一包到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地联系自己的生活情景,在阅读中独立感悟,张扬个性,自由发展,多样发展。
·择优性原则。叶圣陶在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学会“参考书目”。由于一种图书往往有许多种版本,甚至盗版版本充斥市场,印刷质量较差,造成出版物中珍珠与鱼目混杂,积极因素与消极成分并存的状况,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按照择优阅读的原则,有必要进行“版本指导”和“读物内容的甄别指导”,做到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学会选读高品位、高质量的书,从中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和人生观。
·快乐性原则。永恒主义教育流派代表人物阿兰说过:“发现一种高卓的乐趣,还有什么比这经验更能使人提高呢?谁不在开头吃些苦,谁就终究愚昧无知„„人要是辛苦的陶冶而成为其人的。他必须自己去赢得自己的真快乐,他必须自己配得上这快乐。先付后收,这是规律”[6]。如果我们单从生命成长的本质角度来看,一个人读书的过程应该是充满愉快的过程,因为愉悦的阅读习惯会督促一个人前行和成长。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但要关注到学生在读书中获得什么知识,还要关注到学生是否获得了读书的愉悦感和兴趣。只有帮助学生找到选择阅读内容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获得阅读发展的动力,实现有效的阅读。
(四)、成果展示,品读共赏——让阅读在评价中内化。
美国永恒主义教育家阿德勒认为,优越感或争胜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他指出,优越感对儿童全部心理生活发生极大的影响,儿童必尽力挣扎,要从各种怪僻的行动情境里解脱出来,获得更高的地位,使他感觉到从此不再逊于别人了。一个儿童野心越大,他的目标越高,他也越尽力证明他是如何有力——可是他所定的目标,想出的方法,都是超乎人力之外的,我们常从儿童的想象中看出他们要达到那样高尚的思想(理想),这种思想对于较弱儿童的心理发展来说尤为重要[7]。读书应是一个“吸收——内化——释放”的过程,如果缺乏兴趣的支撑和广泛的交流,缺乏评价(他评与自评)这一内驱力,这样的读书将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在课外阅读中,很有必要根据高、中、低不同学段,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并且通过组织一些读书专题活动,举办读书成果展示活动,开展自评与他评,不断地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获得别人的肯定与欣赏,以维持和激发成就感,从而进入高级层次的阅读。
总之,有效利用课内外阅读资源,以人为本,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绿色阅读
课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绿色阅读课程中,实现阅读生态化、生活化,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也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之路。参考文献:
[1]引自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靳玉乐、宋乃庆、徐仲林主编《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引自李家栋等《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研究新探》,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4]引自王美雯《读书要有计划安排》载《中华读书报》,[N]2002年9月4日
[5]引自高恒利、任小平《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小学阅读教学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4月
[6]王承绪、赵祥麟编译《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
[7]朱智贤、林崇德著《儿童心里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0
第二篇:浅谈如何养成小学生环保习惯
浅谈如何养成小学生环保习惯
——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创兆小学
汤昔强
摘要:在当代,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森林滥伐、水土流失、地球变暖、臭氧层空洞以及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只是城市,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也遭到了污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农村地区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那么,针对环保意识培养这个问题,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让农村地区的孩子从小就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习惯。
关键词:意识培养,合作探究,环保习惯
一、农村地区小学生环保意识现状及重要性
(1)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更有甚者几乎没有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他们只对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稍有了解,但是对于环境为什么会污染,生态环境为什么会恶化,生态为什么会破坏,环境污染、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后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等问题缺乏根本认识,所以,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来改变现状。
(2)农村大部分小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都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且易受负面影响,大多小学生都喜欢效仿别人的不良行为,就会导致他们无法克制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如,看见别人乱丢垃圾,心理便会产生一种模仿效应,即别人都可以乱扔,为什么我不可以,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就不会对环境问题予以重视,或者他们明知那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在潜意识里没有形成乱丢会导致环境污染的意识,最后,意识支配了他们的行为,就会让他们形成不好的习惯,对于类似的不良环保习惯没有认识到,随意的乱扔垃圾,使环境受到了污染。
(3)农村小学生对于“白色污染”“大气污染”等类似的专有名词不易理解,也很难体会,在内心里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意识环保习惯,当他们看见父母习惯于把废弃的塑料垃圾当做燃料使用,而把燃烧释放出的浓浓黑烟看作是正常现象,却不了解燃烧产生的废气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农村地区生活用水随意排放、农药的任意使用、牲畜粪便的不合理处理等都会导致河水污染,进而引发一连串的水污染的不良反映,导致河中鱼、虾等一些水生生物和植物死亡,生态食物链受损等现象,可对于这类现象的原因他们却不得而知,殊不知是因为他们缺乏环保意识,所以对农村小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尤为重要。
(4)农村地区自然资源、生物资源都十分丰富。但是很多小动物、昆虫、鸟类都成了小学生的玩伴,如:去稻田里捉蝌蚪,掏鸟蛋,捕捉蝴蝶,用弹弓打鸟等成了很多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眼里那只是玩耍的一部分,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生态的一部分,没有意识到那样会破坏生态的平衡。所以,要纠正他们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在心里形成爱惜小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二、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1)家庭原因
由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与非农村学生的差距较大,加上很多农村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家庭教育产生的效果不明显。不能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收到切实的效果。另外,与城市生活资源相比较,农村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一般不会产生严重性的缺水和水污染等现象,但近年来和城市相比较,农村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样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水资源的浪费,电的浪费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此外,农药、灭鼠药的随意使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任意排放,打猎、过度捕捞等一系列的行为成了农村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但这些行为的发出者大都是多成人或长辈,所以对孩子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左右了他们的行为,因此,导致农村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淡薄。
(2)学校教育原因
如今,大多农村学校的教学主要把重点落实在书本教书上,而对环境教育还不够重视,根本没有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大纲要求中,更是很少开设相关的环境教育课程,大多情况只是向学生宣传最基本的环保行为,没有作深入了解,另外,农村小学的环境教育缺乏专职的教师,这主要归结于农村的小学老师大部分也是生长在本地区,对环保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的环保教育的开展,小学的环保教育和学科教育之间还未能衔接起来,因此,学科渗透就相当缺乏,那么,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同样缺乏。
(3)社会原因
我国农村地区的学生大部分还存在与社会脱轨的现象,与社会的接触少之又少,接受的相关环保教育常识也较少,加之全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习惯,如:在学校考试要求学生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但在校外,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随处乱扔也不会受到处罚,这就会让小学生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环境保护对于他们的约束力就会降低。所以,由于全社会环保意识淡薄,就进一步削弱了原本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保教育。
(4)自身原因
农村小学生还处于低龄阶段,因此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还不够,从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再到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他们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再到深奥一些的环境问题,他们更是谈不上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在他们的意识里就会形成环境与自己没有关联,自然就不会关心环保。也就造成了他们环保意识的淡薄。
三、培养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1)学校教育应充分挖掘渗透在各科教材中有关环保意识教育的内容,把环保 教育列入素质教育中,量体裁衣,有争对性的进行学科渗透教育。
保护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地区有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不同的栽种,教师可把这一先天优势开发成课程资源,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到田间参观学习,让学生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农作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一旦环境和生态遭到破换和破坏,农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所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2)结合农村特色,从身边的事物中开展活动,师生共同探究环保知识。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的饲养场,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喂养小物,在喂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对小动物保护的本能。了解动物粪便的合理利用即可成为肥料,但如不经过处理就有可能污染水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衍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课堂环保知识的教学,在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教育,如通过故事、寓言等具体形象地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的结论,而是提出问题,并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阅读资料去了解环境问题,学生们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此时的老师就该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所得的结论,老师可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合理性,并运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来进行学习,此外,老师在环保教育中不能单纯的只做宣传,而是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在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环保习惯,巧妙地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逐渐领悟、体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习惯。
(4)多开展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
环保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形成环保观念,加强学生的环保决心,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转化强而有力的实际行动。环保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更要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保护自然生态必备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发现学生随意丢垃圾,乱摘花、践踏草坪、随地吐痰等现象,教师就应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让学生随即检讨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样便能增加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可师生一起组织“爱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并能将垃圾进行分类,对废弃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废水的循环使用,这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和资源浪费,而且还帮助学生领悟身边常用资源的可贵性,不应随手丢弃,而应珍惜爱护,进而加深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5)充分利用环境纪念日,激环境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每年有关保护环境的纪念日不少,那么教师可充分的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纪念日的意义,如每年的3月22日植树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可以这些节日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巩固环保知识,如,植树节可带领学生参加植树,绿化身边的生活环境,这样学生即参加了活动,有从中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深化了课本上所学的有关知识,世界环境日也可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观察,总结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助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家庭是孩子除学校外的一个重要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在农村地区,在学生的课余以及假期时间,大部分都是帮助家人在田间干农活,在这段时间里环保习惯,他们能发现很多新的问题,而此时家长的简答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很重要的。如反常的气候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学生自然不明白气候反常的原因是因为生态的破坏,而很多家长也不明白这一点,鉴于这个原因,学校可向家长介绍一些相关的环保小知识,对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可以让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中利用教材,将直接知识和间接地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多参与、观察、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成为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者,监督者,在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结合农村现状,及时的对农村小学进行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使我们的下一代能过健康的成长,共同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第三篇: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精选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精选合集
导语: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今天小编整理了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范文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我们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奋斗过程,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生的习惯养成也应该看作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在教育领域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最为棘手的,尤其是小学教育。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自从我校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来,本人就我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总结。
一、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班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训练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职责,培养习惯
开学初我就在全班中开展了“一人一岗 各负其职”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集体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我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集体带来批评。相反,你的一点点进步就可以给集体带来表扬。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关系着集体的荣辱,只有大家全都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才可能有更多的光荣。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我为他们进行岗位的分工。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每个学生,只有他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时,他的积极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发挥。如我对每个学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洁中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落实到每一个人上,如每人座位下边必须做到没有纸屑,擦黑板,收拾讲台,倒垃圾等。卫生检查长及时检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养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难免会有不负责任的学生,对自己所管理的不去尽职。如果这样的话,就很难起到活动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还需要所有的同学们在站好自己岗位的同时去监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学,做到“互帮互助整体进步”。
我呢,每周末都要对一周学生的岗位工作进行小结,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要尽可能多的对学生提出要求。
(2)、树立典型,带动整体
对班级中自觉守纪,热爱学习的同学大力进行表扬,一方面使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表现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这些学生去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如学生小董、小陆、小佩等已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好榜样。对于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总会给予肯定、表扬。特别对于个性强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学生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影响一大批学生。如我班少杰同学,平时顽皮淘气,纪律松懈,和同学常有吵闹现象,学习也马马虎虎。可我发现在开学初的大扫除中,他劳动特别起劲,他把瓷砖擦得干净、铮亮,擦好瓷砖后,他又把抹布用肥皂粉洗得干干净净。这对一个孩子来说,不简单。大扫除结束后,我把“表扬少杰认真做卫生”几个字用红粉笔大大写在黑板上,把他洗过的毛巾给大家看,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并要求全体同学向他学习,起到了带动整体的作用。在那一刻孩子的脸上的微笑是灿烂的,这又何尝不是孩子学习旅途中一个新的起点呢?开学到现在,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纪律上小胡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他的表现还时有反复,但终究在进步,令老师、同学感到高兴。
四、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应该说开学以来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风班貌良好。当然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行为习惯训练还需关注细节,注意从细小处入手。还有我们是农村学校,家长素质差次不齐,普遍不高。很多活动都在尝试、探索当中,还有很多缺陷与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行为习惯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好结合,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二: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范文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就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学期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行为规范的各种活动,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对班级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方面的情况作一总结。
首先,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第二,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给学生讲明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我班充分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明确了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重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卫生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3、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1)学生文明行为制度:每天由纪律班长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做好记录,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共同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2)值日制度:由卫生班长严格负责,负责好学生的卫生表现,及时做好记录,并且做好教育,一周做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卫生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3)学习习惯养成制度:由小班长做好早读和午读管理工作,珍惜好时间,进行表扬和惩罚制度,让班级学生真正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第三、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各个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每人都能根据训练目标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个学期和上个学期相比,学生各方面的习惯明显好转,在学校的纪律和卫生评比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并且,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能够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清楚的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自身发展非常重要的。
同时,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一定要坚持做下去,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改正。今后,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更要注意积累,从细小处入手,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尝试,探索,吸收别人的经验,把我校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
篇三: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范文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我们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奋斗过程,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生的习惯养成也应该看作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在教育领域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最为棘手的,尤其是小学教育。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自从我校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来,本人就我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总结。
一、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班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训练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明确职责,培养习惯
开学初我就在全班中开展了“一人一岗 各负其职”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集体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我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集体带来批评。相反,你的一点点进步就可以给集体带来表扬。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关系着集体的荣辱,只有大家全都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才可能有更多的光荣。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我为他们进行岗位的分工。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每个学生,只有他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时,他的积极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发挥。如我对每个学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洁中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落实到每一个人上,如每人座位下边必须做到没有纸屑,擦黑板,收拾讲台,倒垃圾等。卫生检查长及时检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养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难免会有不负责任的学生,对自己所管理的不去尽职。如果这样的话,就很难起到活动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还需要所有的同学们在站好自己岗位的同时去监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学,做到“互帮互助整体进步”。
我呢,每周末都要对一周学生的岗位工作进行小结,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要尽可能多的对学生提出要求。
(2)、树立典型,带动整体
对班级中自觉守纪,热爱学习的同学大力进行表扬,一方面使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表现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这些学生去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如学生小董、小陆、小佩等已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好榜样。对于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总会给予肯定、表扬。特别对于个性强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学生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影响一大批学生。如我班小胡同学,平时顽皮淘气,纪律松懈,和同学常有吵闹现象,学习也马马虎虎。可我发现在开学初的大扫除中,他劳动特别起劲,他把瓷砖擦得干净、铮亮,擦好瓷砖后,他又把抹布用肥皂粉洗得干干净净。这对一个孩子来说,不简单。大扫除结束后,我把“表扬小胡认真做卫生”几个字用红粉笔大大写在黑板上,把他洗过的毛巾给大家看,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并要求全体同学向他学习,起到了带动整体的作用。在那一刻孩子的脸上的微笑是灿烂的,这又何尝不是孩子学习旅途中一个新的起点呢?开学到现在,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纪律上小胡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他的表现还时有反复,但终究在进步,令老师、同学感到高兴。
四、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应该说开学以来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风班貌良好。当然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行为习惯训练还需关注细节,注意从细小处入手。还有我们是农村学校,家长素质差次不齐,普遍不高。很多活动都在尝试、探索当中,还有很多缺陷与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行为习惯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好结合,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小学生习惯养成标语
小学生习惯养成标语
1、美丽校园是我家,清洁文明靠大家。
2、船欲远航先扬帆,人欲进步先努力。
3、一花一草皆风景,一举一动铸文明;时时刻刻重环保,绿色家园更美好。
4、养成好习惯,快乐伴我行。
5、朗朗书声飘满园,安全文明记心间。
6、好习惯我知道,好习惯我能行,好习惯伴我行。
7、大家常弯腰,校园妈妈笑。
8、垃圾废纸随手捡,礼貌用语随口讲。
9、艰苦奋斗好传统,勤俭节约最光荣。
10、养成教育从小做起,助人为乐快乐自己。
11、山好水好校园好,习惯养好会更好。
12、讲文明,懂礼貌,争做国家小公民。
13、今天老师教育我,明天我将教育人。
14、好习惯,终受益,决定性格与命运;少时养,终生用,成功得来很容易。
15、轻松读书,快乐成长。
16、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17、勤剪指甲常刷牙,健康快乐人人夸。
18、今天养成勤劳习惯,明天建造五彩世界。
19、认认真真听,大大方方说,工工整整写,端端正正坐,平平稳稳走。
20、培养良好习惯,收获幸福人生。
21、鸟要高飞先震翅,人要进步先读书。
22、工工整整写字,认认真真读书。
23、爱护一草一木,注意一言一行。
24、言谈交往讲礼貌,团结互助记心间。
25、礼貌不花一分钱,却能赢得全世界。
26、校园文明靠大家,众手浇开文明花。
27、养成读书好习惯,快乐生活常相伴。
28、节水、节电、节能源、约你、约我、约大家。
29、礼貌用语挂嘴边,团结互助记心间。
30、弯腰捡废纸,校园更美丽。
31、和谐发展迎奥运,文明礼含仪伴我行。
32、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
33、讲文明,树新风,团结友爱泰山移。
34、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差定乾坤。
35、废纸也有家,全靠你送它。
36、书本伴我成长,习惯给我力量。
37、你添彩,我添彩,文明校园更精彩。
38、上下楼梯右侧行,讲话走路尽量轻。
第五篇:小学生习惯养成演讲稿
小学生习惯养成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培养良好习惯,争做合格学生》。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如鲁迅先生,他在小时候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要求自己抓紧 时间,时时刻刻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 留下了辉煌的业绩。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对我们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就拿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学习来说吧,有些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踊跃发言,有些同学双休日总把是一些作业拖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完成等等。其实,这完全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既学得有效率,又学得轻松自在。如果带着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身心发展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益终身”。这样一来,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同学在校园里快速奔跑或高声怪叫;有的同学随地乱扔纸屑,更有同学在教室里看也不看,就把废纸扔向窗外;放学后,有的同学喜欢在校门口的小摊处购买零食,玩具……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情况在你的身上发生过吗?这些都是有损我们小学生形象的不良行为习惯。
人们常说,“播下一个行动,便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便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便会收获一种命运。”同学们,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共同创造辉煌的未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