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住进一粒粮食》读后感
《住进一粒粮食》读后感
文/那雪在飘
那是在一顿午饭后,我看到女儿在碗中吃不干净的一粒粒大米时怒斥道:把米吃干净,再在碗里剩米,改天我让你“住进一粒粮食”里!看你以后还剩米不?从你刚会说话,我就教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也是我教你的最早的一首唐诗,可直到现在,你依然不知道珍惜粮食,还把米吃不干净!女儿好奇得瞪大眼睛说:妈妈,你真的能让我“住进一粒粮食”里?我胜券在握地说,当然能了!赌是打定了!
在以后等待的日子中,我想如果长征不把书寄来的话,我也要去书店或者网上买本,不仅为自己,也为孩子!
几天后,守信的长征寄来了他几年来心血的结晶——怀乡散文《住进一粒粮食》!在书的扉页俊朗、纤细、洒脱的签名非常醒目:“那雪雅飞,流年似雪!”真的很感动!我想我只是所有喜欢长征文字读者中很幸运的一个,在此谢谢长征的这份诚意!
直到有天女儿看到了我手上捧的书时狡黠道:哈哈,妈妈,这就是你让我住进的“住进一粒粮食”里!我诡计着说正是,正是!女儿急忙夺过了我手中的书,津津有味得读了起来!
最初结识长征的字是一个文友,也是我的妹妹推荐给我的,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炎热难耐的夏日中午,妹跟我说,我给你看篇文章,这字写得不错!这字就是长征的《菜园子是最小的一块地》,“菜园子小,几乎跟巴掌一般大。你家伸出来一只,他家伸出来一只,村子里的菜园子就聚在了一起。乡下的日子本来单薄,嚼了一冬的咸菜疙瘩没谁不想那些脆生生的黄瓜……”这样形象,质朴,生动且灵动的文字立马把我带回到了我家的菜园子,那片片金黄色充满阳光味道的向日葵开始在我的脑海招摇,还有那些嫩的、绿的出了水的瓜果蔬菜一股脑地冒了出来,还有在菜地边陪伴我童年的那些花花草草,以及在小小菜地一起劳作的我亲爱的乡里乡亲,你们那亲切的乡音再次在我的耳畔回响……看到长征的字我像一个长途跋涉的旅人看到了清泉一般!那种清洌和甘甜是我很少遇到的!
到后来就是到读者论坛和他的博客看他的字了。记得早时我还没有博客,就把他的博客收藏到文件夹中,只是每次电脑重装后都会丢失的,由于太喜欢了,问朋友们要过好几次他的地址,也问长征要过好多次,长征玩笑说,丢了就丢了吧!我说那不行,你的字毒性太大了,我中深了!
手捧《住进一粒粮食》这本书,我深知它的份量和不易!不知长征熬红了多少次眼睛,不知长征牺牲了多少个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有多少次和黑夜孤寂厮守!但同时我想他也是幸福的,曾经听长征说过写作的过程也是在字里寻找一种感觉:“释放的感觉;减压的感觉;重生的感觉!”。我想一个作者能对乡村和土地有如此深的情怀和认知的人他至少是个六旬老人吧!其实不然,他也和我一样是七十年代出生的青壮年,和我一样是个自由职业者,和我一样是个文学爱好者,但他比我努力和执着,就这点已让我敬佩不已!
读着长征的字,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温暖而灵性!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那是在过往的生命中,那扇柴门也悉数的一开一合;在空旷的田野里我也曾注视过一只野兔机敏和灵性:在放学的路上我也欣赏过皑皑雪地里一群麻雀的群起群落;在邙岭之上我也曾抚摸着毛茸茸的马尾草和它窃窃私语;也曾在田间为一只死去的蚂蚁挖个坑,堆个坟;也曾善意地抚摸一棵玉米的成长……是的,乡村的一木一草、一瓦一石,都是长征描写的对象,且都赋予了它们灵性与美好,不知那些无言的生灵和物件们该如何感谢长征!草木一秋,人生一世!一株草轮过了四季也许就是肥料和尘埃了,可长征得于它们于重生和长生!
作者在《村庄在上》这样写到不:“我静坐的这个黄昏啊,夕阳的幻影久久不肯离去,交织着,梦幻着,以无形的面孔遥看着有形的村庄。或许那轮红彤彤的红日知道,在博大的宇宙中有一个小小的村庄,有一个茕茕孑立的身影,一直在等待每天的朝阳升起,用无穷的光和热赐予人们温暖和粮食。田野上,那些蓬勃的草木,用自身的幻灭养育着村庄里的人们,然后又一茬一茬地被播种,被希翼,走进村庄永恒的梦里。”还在《篱笆青青》中写到:“一声鸡啼啄破了黎明,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霎时乡村沐浴着七彩云霞,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欣赏一幅画,像听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一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一朵花都飘散着清香……”有道是:“青山无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我想说:“长征不语字成画!”在这本书里不仅有如画的乡村美景,更有感人至深的亲情呼唤!
我想作者对亲情的深度触摸和深情感怀一定会触动每一位读者的神经。我们能够在《甘蔗林 阿姐坡》里感受作者对手足亲情的深情怀念和对英年早逝姐姐的无限追思!在《田鼠的张望》中写到:“我是别人眼中的路人甲,但一生都是父亲母亲的主要角色。他们爱与不爱,并未表白过,只是相濡以沫地走过那么多苍白的岁月,终会有一个人先谁而去,徒留灯光下孤单的守侯。而今,我怕母亲说疼,说哪里不舒服,甚至一声长叹都会让我不安。”这样的感叹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做儿女的心声!在《瘦影清灯》里又让我一次次泪眼朦胧:“父亲啊,这一张张纸钱如果能表达出我的孝心,我宁愿拉上一马车,焚燃一炷清香,告诉阴世的王者——我们并非一无所有。……——父亲,走就走吧,远离那么多苦难和贫穷,是我所有的祝福!”这是长征对父亲告慰和祝福,这又何尝不是我对父亲的告慰和祝福……
我想那个在阡陌之上奔跑的翩翩少年跑到了青年,再跑到了壮年,他的内心已如他头顶的天空一样的纯净和辽阔,也如他脚下的大地一般的殷实和丰富。我想他不仅是田埂上的歌者,更是田埂上的精灵!在他的乡村的海与河里,我打捞出的不仅是温暖和感动,更是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反思和叩问!
“人有时很容易走进一些空旷的岁月,不是无奈,也没有强迫。当你逼真地站在一片空旷之中,千万不要惶惑:生命有四季,人生有四季,人生有春秋,没有谁能活在永恒的春天,也没有谁会永远站在孤寂的旷野。/矿区里粉尘弥漫,掩盖了真实的生活。/想想脚下的路,再难或再远都要抬起沉重的脚步。/村庄里的我太傻,有太多梦,又太过执着。/我只知道,天空、大地,山川,河流,森林与星空,每一次与它们相遇,我会像蚂蚁一样渺小;一对一,敬畏与虔诚,臣服或与之心灵相依……”一些疼轻易地钻进了心里!
我想这本怀乡的心灵鸡汤不是一天,一个月都能享用完的,它是一生一世的陪伴,如同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样,常读常新。我想这本《住进一粒粮食》的书会让每一个在乡间长大,心怀故乡的人为之动容得!我也会让孩儿们看的,不仅让她们从中欣赏到乡间的如画美景,也让她们感受一些乡俚乡情,更让她们从中摄取天地万物之灵气,感知乡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以及一滴粮食的来之不易!
在这个雾霾严重的深冬,我已不渴望呼吸到一口纯净的空气,至少我还能在长征的文字中找回我的原乡,碧蓝的天空和纯净的空气,故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乡里乡亲已经潮水般地涌来……那曲悠扬动听的《故乡的原风景》再次在耳边响起……
第二篇:《住进一粒粮食》读后感
《住进一粒粮食》读后感
吉祥玉(西安市铁一中初二)
从小到大,我一直认为村庄是这个世界上最丑陋、最艰苦的地方。小时候,当我知道父亲的家乡在农村时,我哭喊着,不愿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为此,父亲曾多次教育甚至训斥我,但我还是不愿接受,也不愿回父亲的老家。
初次看到《住进一粒粮食》这本书,并不觉得怎么样,但既然老师要求看,那就勉强看吧,一翻开书,我就被宋长征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吸引住了。
读《想起陶》——陶承载的沧桑岁月,见证的困苦劫难、喜乐悲哀,即使化为泥土也能封存储藏灵魂,陶让人充满悲悯虔敬之情;读《柴门风雪》——柴门连接着家和远离家乡而四处漂泊的人们,想家的人们推开柴门就回到了温暖的家,这就像通过渡口坐船从彼岸回到了此岸;读《篱笆青青》——篱笆所守住的乡村文明,远离现代社会的尘嚣,在纯朴的乡村里尽享人情之美、本真之美。
我从来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能够把乡村写得如此富有诗意。我也看过一些关于乡村的书,但几乎所有作家都把乡村写得那样贫瘠,那样落后不堪。只有宋长征不是。他笔下的乡村,是那样的美丽,就连一围老囤、一扇柴门、一件陶器、一围篱笆甚至一片老瓦,都被赋予了生命,变成了美丽的天使,为我们讲述那些同样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往事。
他彻底颠覆了我对村庄的印象。今年寒假,我央求父亲带我回了一次老家。冬天正是农闲的时节,奶奶和叔叔在家里就只需侍候那一群鸡与鹅。其实我回来还有一个原因,叔叔要结婚了。在他们准备婚礼的时间里,我就负责照顾那些鸡与鹅。他们是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虽然他们总是不理睬我!
在老家,虽然冷了些,虽然吃得没有城里好,但我可以和鸡、鹅玩耍,看明亮的星星,走“恐怖”的夜路,哪怕是柴火的味道,也比城里的pM2.5味道好!
我喜欢上了乡村。“叩问心灵,时光与土地经纬着岁月,我是村庄里最为渺小的那个分子,自由而从容,游离在物理的嬗变中……不再叩问,我是村庄里一个自由的灵魂。”
我也愿做一个自由的灵魂,挣脱现实社会浮躁而喧嚣的枷锁,让功利与世俗不复存在,飞向村庄,过宁静而幸福的生活,陪伴那一围老囤、一群鸡鸭、一丛篱笆,自给自足。
但愿有一天,我能够真正在乡村生活一段时间,更加深刻地感受村庄,感受村庄的美,爱,和至善。
第三篇:节约每一粒粮食
幼儿园国旗讲话:节约每一粒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中
(一)班的孙老师,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节约每一粒米》
又到了星期一升国旗的日子了。我们的一些小朋友已经不太愿意吃这些每天都能吃到的白米饭了,缠着父母要去吃肯德基、麦当劳。而就在昨天,今天,明天……地球上仍有很多人吃不饱、由于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粮食的数量却没有增加,所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挨饿,许多国家,有很多小朋友没有饭吃,也没有面包、馒头吃,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可是我们有很多小朋友们却不懂得爱惜粮食,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的行为猜是爱惜粮食的行为? 我们要节约每一粒米,每一粒粮食,不能随意的把饭菜倒掉,吃饭的时候也要把碗里的饭粒吃干净,更不能挑食,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吃到粮食,我们要从小做起,节约粮食,让世界上更多的小朋友都能吃饱。
第四篇:节约每一粒粮食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是:
节约每一粒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它告诉我们:粮食是多么得来之不易,每一粒都饱含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也告诫我们要节约每一粒粮食。
我是家里的小宝贝,爸爸妈妈非常爱我,总把好吃的留给我。记得小时候,我很挑食,看到不爱吃的菜就不吃,吃到了不喜欢的就吐掉。有一次,我又把食物吐掉了,爸爸皱起了眉头,很凶地批评了我:“你怎么又这样了?这是浪费!”我小声地说:“我就吐掉了一点点。”爸爸看着我,摇摇头,说:“你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吗?”我抬起头说:“我知道啊!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啊!”“那你知道怎么种出来的吗?”爸爸又问道,我摇了摇头。于是,爸爸决定带我到乡下去看一看!
那是一个天气炎热的夏日,我们来到了田间。一路走去,我看到稻田里,许多人都在插秧,太阳火辣辣的,晒得人汗水直流,农田里的水没过了人们的脚踝,一直到小腿肚。这时,我看见一位老爷爷,他戴着草帽,头发花白,弯着腰,一步一下地移动着步子,手里拿着秧苗一棵一棵地插着,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上衣!我不禁说:“农民伯伯可真辛苦啊!”爸爸说:“这只是第一步,插完秧,以后还要锄草,施肥,除虫,收割,这样才能变成我们餐桌上的米饭。”看到那位老爷爷,我心里觉得很难受,为我以前浪费粮食的行为内疚极了!那时候,我就决定,要做一个节约粮食的孩子!
最近,看电视上都在报道,好多贫困山区的孩子吃不饱,只能挨饿上学,我想,如果我们每人都节约一粒粮食,那么我们全中国十三亿人一天就可以节约十三亿粒粮食,就可以让正在挨饿的人们免受饥饿。随着“光盘行动”在全社会的全面展开,我发现节约粮食的美德也在全国蔓延。大家都以“节约粮食为荣,浪费粮食为耻”。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珍惜每一粒粮食!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爱粮节粮的模范。让我们一起唱响这首节粮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爱粮节粮现在起。你拍二,我拍二,节米节面不浪费。你拍三,我拍三,一粒粮食一滴汗。你拍四,我拍四,饱时不忘饿时饥。你拍五,我拍五,盘中粒粒皆辛苦。你拍六,我拍六,爱粮节粮争优秀。你拍七,我拍七,记住世界粮食日。你拍八,我拍八,爱惜粮食人人夸。你拍九,我拍九,勤俭节约美名留。你拍十,我拍十,爱粮节粮要牢记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第五篇:一粒种子读后感
一粒种子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粒种子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粒种子读后感1不知不觉,孩子已经上一年级了,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现在起就开始了漫长的求学之旅,他那兴奋、激动、好奇的心情,我全看在眼里,感觉他已经长大了。
从孩子两岁开始,我就坚持每晚读《睡前故事》给他听,经过几年的坚持,他已经爱上了阅读,有事没事自己看书,还经常要求我带他去逛书店,每次都要买上三五本。
今天,我又从书店买了学校推荐的阅读书目,当他回家看到这些书时,两眼放光,欣喜地抱着这些新书不撒手。
我们一起打开了《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孩子读得津津有味,从了解什么是种子,到后来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种子有趣的“旅行”。孩子觉得这些种子特别神奇,比如种子靠风、蚂蚁、小鸟等去旅行,这一切都让孩子觉得无比神奇。
读完后,儿子不由得感慨:“人类真幸运呀!如果我们想长途旅行,可以坐火车、汽车、飞机,如果短途旅行,可以骑电动车、自行车、穿溜冰鞋,或者干脆走路过去,而所有这些种子都没有。”是呀,因为植物的根牢牢地扎在土里,尽管如此,我们还常常会在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植物的影子。
读了这本书,让我也大开眼界!真没想到一粒小小的种子会有那么多奇妙的旅行。希望孩子读完这本书后,也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今晚做个神奇而又美好的梦!
一粒种子读后感2人类想要旅行,可以坐车,乘火车,乘飞机……植物想要旅行,就得靠种子,种子没有脚,但是它可以翻山越岭,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用绘画、简单的语句,向我们介绍了各式各样的植物种种的旅行方式。它们不管落在哪里,都会不断地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美丽怡人的植物点缀着奇妙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我真的很佩服它们!
凤仙花的种子躺在蒴果里,只要一碰就会快速收缩,种子会沿着弧线飞出去。凤仙花也叫“别摸我”。
老鹤草的种子利用“小勺子”来旅行,“小勺子”就像一个投掷器,把成熟的种子向四面八方抛去。
有些种子用风来进行旅行。蒲公英随着风的方向就像个降落伞一样在空中旅行。树木也是体型较大的植物,当它的种子向下飘落时,风把它抓住,吹到遥远的地方。
有些种子更聪明,它们喜欢“坐出租车”旅行。紫花地丁、花雪莲、报春花,它们的种子上都有美味的含油附着物。这是蚂蚁的美食,它们拖着种子,边走边吃,随后把种子仍在某个地方。
草莓是我的最爱,它的种子直接附着在果实的表皮上。它还利用自身的匍匐茎进行传播,匍匐茎向外延伸,它们的尖端长出新的根和叶。当匍匐茎接触到地面后,根会牢牢地扎在地里,长出一株新的草莓。
牛蒡或者猪殃殃这类植物会借助动物旅行。只要有动物从它们身边跑过,它们就会用钩子紧紧地钩在这些动物的皮毛上。动物会很快察觉身上的不速之客,梳梳身上的毛皮,种子就落在地上生根发芽。
植物王国千姿百态,如果我们做细心的孩子,仔细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从生活去发现科学,我们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希望孩子们都能像种子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创造自己多彩的生命。
一粒种子读后感3德国安妮.默勒《一粒种子的旅行》是一本神奇的书,图文并茂,文字生动有趣,插图也精彩纷呈,科普知识就这样娓娓道来,轻松随意。
当我把《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绘图本放在通通面前时,他惊讶地大叫起来:“什么?种子也会旅行?不可能吧?”“没有什么不可能,你看了就知道了。”我故作神秘地笑着说。
通通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这一刻家里很安静。他看的是那么出神,那么专注,我在旁边静静地陪着他看完,那是一种很美妙的享受。他看完了兴奋又有一种恍然大悟的表情告诉我:“妈妈,我知道种子怎么旅行的了。有的种子是靠自己的力量传播的,有的是靠风,还有的靠小动物。”“嗯,是那么个道理,那现在你能具体说说吗?”我高兴的说,“去,让你爸爸看一遍,要不我们来个家庭竞赛?”他一听,屁颠屁颠地凑到爸爸身边又看了起来,并暗暗用心记下来。这小家伙可争强好胜了。
竞赛开始了,这爷俩是你追我赶不分上下,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我只好加了生活中的应用题。如柳树种子是怎么旅行的呢?这下通通傻眼了,什么是柳树种子呢?“就是柳絮。当然靠风了。”被爸爸抢先了。通通很不服气。然后我说:“那杨树的'种子呢?”通通抢着说:“靠风,因为它是杨絮。”这家伙反应倒挺快。
“妈妈,植物种子的旅行真是很奇妙,这些种子还真聪明,今天我真是大开眼界。”
“儿子真棒!还知道‘以大开眼界’,以后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事物,就会发现大自然的趣事多多,神奇多多。”我顺势对通通又进行了一下教育。
种子没有脚,但它们可以到达世界任何角落。比如在石墙的缝隙里,高高的房顶上,陡峭的悬崖上……真是不可思议。生物充满了智慧,植物有许多本领把种子送出去,繁殖生命,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
每一粒种子都是生命的播种,播种下生命的种子就是种下希望。我们的孩子也是一粒粒神奇的种子,充满了智慧,我们要相信他们有能力在各自的生命旅程中走出不一样的精彩。
一粒种子读后感4我很高兴能和我的孩子一起参与学校的童话阅读节,重读了德国安妮。默勒写的《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再次读这本书,俄日二世和儿子一起阅读的,我又有了不同的感受。
书中讲述了当我们人类想旅行时,有火车、汽车甚至飞机。而植物却没有这些交通工具,似乎哪也去不了。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在一些出乎意料的地方发现它们坚强的身姿,比如:石头缝里、广场的角落里,或是高高的房顶上……难道植物也有腿,也会坐汽车?坐火车?原来,植物传播种子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它们都会把自己的种子送上旅途。有些种子等保护罩成熟裂开就落进泥土里长大;有些种子是乘着风飞向四方;有些种子附在小动物身上搭乘免费的动物公交车远行;还有些植物可以靠自身力量把种子投射到远方。植物种子的旅行真是很神奇,我们感知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真是大开眼界,精美的绘画更是让我和儿子爱不释手。
看完这本书后,我和儿子进行了交流:我们不仅对这些植物为了生存下去“想”出来的办法而惊奇,更加敬佩的是作者的观察能力,连这些细节都能很清楚地描绘出来!原来大自然有这么多的神奇现象,需要我们有一双探索和发现的眼睛,去了解更多大自然的秘密。对于像我有个二年级儿子的家长来说,在教育孩子上的启发更多。对于我的调皮儿子,我一直才去的“盯梢”策略,因而儿子回家完成作业就“等妈妈”,依赖心理严重,只要我不在家,阅读就成了口号,我也很疲惫。只要我管的紧些,成绩就上去一点,只要我稍稍放手,就马上下降,儿子在学习方面的责任感较差,没有学习的动力。“种子”的努力,植物的“放手”给了我很多启发,现在我应该做的,就是告诉孩子应该走自己的路,因为路是他自己的,学习也是他自己的事,一步一步地和他形成共识,接受了这个“没有妈妈和约束也可以自己走好”的观念时,孩子才会主动学习,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
我想对于儿子的教育,只要留心观察、努力付出、智慧过招,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也会和孩子共同成长!
一粒种子读后感5“又过了几天,拔干,抽枝,一颗活像碧玉雕成的小树站在田地里了。”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棵小树,这画面太美了!叶圣陶的《一粒种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粒种子非常稀奇,国王,富翁,商人和兵士先后得到了它。他们有的用最好的土盆和水种植它,有的找到最好的花匠照料它,还有的完全不管它,但是等了许久,这粒种子还是没有发芽,于是他们都把种子扔掉了。最后种子被农夫拾到了,农夫只是正常地播种它,浇,耕,锄,终于出现了开头的画面。
看完这个故事,我心中感慨万千。原来种子的成长并不需要过于精心的照顾,也不能放任不管,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让它快速生长。其实,我们这些孩子不就像一粒粒种子吗?有些家长像国王和富翁一样,把孩子照顾得太周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给孩子收拾书包,作业和孩子商量着写,还有的家长陪孩子上辅导课,甚至替孩子把笔记都记下来。这种事事包办代替的做法不仅会毁掉孩子的自理能力,还会让他们失去成长的动力,最终反而会害了孩子。当然,像兵士那样完全放任自流也不行,没有必要的指导和关爱,成长就会迷失方向。我觉得,像铺床,梳头,洗碗之类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应该让我们自己做,学习上更应该懂得为自己负责。
亲爱的爸爸妈妈,放开你们紧握着孩子的手,让我们尽情品味成长的滋味吧。在种种酸甜苦辣的锻炼中,我们一定会破土而出,长得朝气蓬勃,直至成为参天大树!